2014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时间:2019-05-15 11:07: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第一篇:2014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 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 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 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 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二、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图形的运动,数据收集整理,数学广角,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

重点内容:

(1)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2)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能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4.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5.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7.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

四、课时安排:

一、数据收集整理(3课时)

二、表内除法

(一)(10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2课时左右

除法„„„„„„„„„„„„„„„„„„„ 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图形的运动

(一)(4课时)

四、表内除法

(二)(5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 „„„„„„„„„„„„„„„„„„„ 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五、混合运算(7课时)

两步式题 „„„„„„„„„„„„„„„„„„„ 4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 „„„„„„„„„„„„„„„„„„„ 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六、有余数的除法(8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 5课时左右解决问题 „„„„„„„„„„„„„„„„„„„ 3课时左右 小小设计师„„„„„„„„„„„„„„„„„„„1课时

七、万以内数的认识(12课时)

1000以内数的认识„„„„„„„„„„„„„„„ 3课时左右10000以内数的认识„„„„„„„„„„„„„„„7课时左右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2课时左右

八、克和千克(2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第二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56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多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有一部分学生刚分到这个班级,对于这些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

(一),图形与变换,表内除法

(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时、分、秒的教学活动,认识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教学内容

1、数据收集整理

6、有余数的除法

2、表内除法(一)

7、万以内数的认识

3、图形的运动(一)

8、克和千克

4、表内除法(二)

9、数学广角

5、混合运算

10、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 .认识计数单位 百 和 千 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 . 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 . 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 .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 . 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 .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千克 =1000 克。

7 . 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 1 格表示 5 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 .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 .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 .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方法措施

学生易对具体、生动、鲜明的形象产生兴趣,在教学中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应用能力。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迁移,全面教学与分层教学相结合。

五、教材分析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会比较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近似数。了解除法的含义;能熟悉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辨认锐角、钝角;认识质量单位,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活动感受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教学的实际应用。

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将这两个单元整合起来,学过《表内除法》后,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表内除法中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探索,练习所有的表内除法题的计算方法。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迁移能力,还可以省时。

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及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六、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一共有22名学生,全是农村子女,家长对教育教学不够支持。在升二年级时从上一个年级降下来5个差生,然后在城关一小和二小读完一年级后转来了3名差生,再加上到我们班入学时学生年龄改小到六岁,我班升二年级时一个差生都没留级,本班大多数学生学习环境比较差,种种原因,这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只有向困难挑战,努力工作吧。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 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第一周 3.3---3.7 一、数据收集整理 (3) 3

第二周 3.10---3.14 二、表内除法(一)(14)

1、除法的初步认识 4

第三周 3.17---3.21 1、除法的初步认识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

第四周 3.24---3.28 四、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整理和复习4

第五周 3.31--4.4 单元测试

三、图形的运动(6)

4

第六周 4.7--4.11 三、图形的运动

3 清明休一天

第七周 4.14---4.18 三、图形的运动

四、表内除法(二)(10) 4

第八周 4.21---4.25 四、表内除法(二) 4

第九周 4.28--4.30 四、表内除法(二)

五、混合运算(5) 4

第十一周 5.5---5.9

五、混合运算

4 劳动节放假三天

第十儿周 5.12--5.16 六、有余数的除法(6)

4

第十三周 5.19---5.23 六、有余数的除法

七、万以内的认识(10)

4

第十四周 5.26---5.30 七、万以内的认识 4

第十五周 6.2---6.6 七、万以内的认识 3 端午节休一天

第十六周 6.9---6.13 七、万以内的认识

八、克和千克(2) 4

第十七周 6.16---6.20 九、数学广角——推理(3) 4

第十八周 6.23---6.27 十、总复习(4) 4

第十九周 6.30---7.4 期末考试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以下一些内容:排列问题,表内乘、除法,观察物体,统计,认识1000以内的数,方向和路线,千克与克,四边形和加减法九个单元。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结合新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切实抓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操作、直观,启发和引导等教具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学概念和规律性知识,把数学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48名,其中女生26人,男生22人。在经过了一个学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一定困难。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数数认识千以内的数;认识质量和质量单位千克、克;能熟练的口算表内乘除法;掌握百以内数加减法和千以内简单加减法的口算技能。

2、经历观察几何体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从不同方面观察到的图形;经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特征,获得初步的识图、作图等技能。

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会用统计图描述和表示一些数据。

(二)情感与态度

1、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从日常的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有主动探究学习的愿望。

2、学会与人合作,并体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3、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的数学活动的过程,了解同一问题可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并感受到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表内乘法和除法,认识1000以内的数,千克与克,四边形。

教学难点:表内乘法和除法的计算,认识千克与克,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六、教学方法及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的帮助和引导,让学生获得成功感。

5、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又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8、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三班和四班,三班共有学生 49人,四班共有学生45人,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示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局部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 .认识计数单位 百 和 千 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 . 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 . 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 .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 . 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 .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千克 =1000 克。

7 . 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 1 格表示 5 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 .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 .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 .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材分析:具体目标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 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 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 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 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 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 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 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识别以上三种角。

2. 通过观察、丈量、比拟、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3. 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 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 通过 拨一拨 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1. 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知道 1 千克= 1000 千克

2. 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

1.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具体的情境中渗透德育。

2.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4. 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七单元:加与减

1.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

3. 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八单元:统计

1.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 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 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 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具体措施:

1. 继续加强学习惯例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 10 个是一长条, 100 个是一层,这样的 10 层就是一千个 有这样 10 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 “ 千 ” 万 ” 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 495 练习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习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再如:开展 “ 分一分 ” 活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 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 “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 ”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 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6. 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学习丈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7.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8. 发明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肯定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六、课时布置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规范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 ” 教材的编者为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布置了 60 课时的教学内容。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材分析:(具体目标)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辨认以上三种角。

2、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3、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具体的情境中渗透德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4、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

3、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八单元:统计

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在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习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习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再如: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在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习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必然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六、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教材的编者为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6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教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壮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赌乐趣。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本册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六单元图形与拼组;第七单元混合运算;第八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第九单元统计;第十单元总复习。

本学期教学要求:

1、数与代数: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3、统计与概率: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在“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

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的具体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游戏。

3、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例如:万以内数认识。让学生收集超市的一些宣传单上一些物品的价格来加深对三、四位数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6、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五、教学进度安排(同市教研室进度,略)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同学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班级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示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局部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同学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同学的学习兴趣,使同学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材分析:具体目标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同学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同学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结合具体情境,让同学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引导同学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引导同学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使同学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同学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识别以上三种角。

2、通过观察、丈量、比拟、归纳,使同学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3、使同学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结合生活情境,让同学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1、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同学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千克

2、使同学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同学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同学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同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具体的情境中渗透德育。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同学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引导同学探索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4、引导同学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同学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同学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

3、引导同学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八单元:统计

1、引导同学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引导同学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使同学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让同学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惯例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同学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

3、引导同学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同学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同学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同学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同学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发明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同学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同学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同学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学习丈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同学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由于同学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肯定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同学的想法,鼓励同学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8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同学们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同学们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同学们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9

指导思想:

本期数学教学仍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有创新、开放精神的主动学习,同时,努力培养学生严谨、塌实的优良习惯,从而达到二年级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74人,大部分家住龙湖花园。家庭学习环境良好,家长有一定辅导能力的约占50%,其余学生全靠课堂教学进行数学学习。上期考试结果,及格率100%,优生率49%。总体来看,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在数学的学习习惯上,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本期教学内容:

以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为教材。

教学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中国教育总网教案频道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建立学好数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2、口算的分阶段要求:

┌────┬────────────——┬─────────────——┐

││单元结束时│期末│

│├─────┬──────——┼──────┬──────——┤

││平均错误率│速度│平均错误率│速度│

├────┼─────┼──────——┼──────┼──────——┤

│││绝大多数达到││绝大多数达到│

│表内除法│6%││4%以内││

│││每分钟做8题││每分钟做10题│

└────┴─────┴──────——┴──────┴──────——┘

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培优补差措施:

1、认真备好课,夯实基础知识,确保每一个学生扎实掌握新知,巩固旧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给关注,多给发言机会,激发其参与热情。

2、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双基的基础上,注意适时发展优生的思维,培养优生的能力,从而也带动中差生的发展。培优主要体现在两个途径上:

(1)、在每堂课的新知教学后,中国教育总网教案频道安排适量发展练习题。

(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每个知识点上,适时引导,相机点拨,给学生“摘桃”的机会。

(3)、利用每周的思维训练时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组织愉快的思维训练。

减负提质措施:

1、钻研好《新课标》,精心备好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2、教学任务在课内完成,课外尽量不留作业,或只留兴趣性、发展性作业。

3、对学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不用一个刻度要求每一个学生,作业布置分层进行,避免部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教学进度安排:

20xx——20xx学小学二年级数学下期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内容课时

1解决问题5

2—5表内除法(一)16

6—7图形与变换6

7—8表内除法(二)6

8—9万以内数的认识7

11克和千克3

11—14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3

15统计4

16找规律4

17—18复习8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0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教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同学,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同学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本册教学内容有: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六单元图形与拼组;第七单元混合运算;第八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第九单元统计;第十单元总复习。

(一)数与代数

1、有余数的除法:⑴有余数除法的认识;⑵有余数除法的笔算

2、万以内数的认识:

⑴千以内数的认识;⑵万以内数的认识;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近似数;⑷估算;⑸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3、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⑴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⑵简单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估算;⑶稍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⑷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验算。

4、万以内加减法(二):

⑴较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⑵估算;⑶应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⑷回顾整理。

5、混合运算:

⑴两步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⑵带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⑶应用加减运算解决问题。

6、时、分、秒的认识:认识时、分、秒。

(二)、空间与图形

1、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⑴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⑵长度单位的进率和简单的换算。

2、对称:认识对称现象。

3、图形与拼组:

⑴平面图形的认识:

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②、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

⑵图形的拼组。

(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分段统计。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奇妙的动物世界: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2、户外活动:加深对统计过程的体验,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五)回顾与整理:回顾整理全册内容。

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数与代数: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

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

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

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数学思考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数描述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3、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4、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5、在对长方形及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提高同学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6、经历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过程,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三)解决问题

1、能用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四)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材重点内容分析:

结合教学内容的类别分析,我认为“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对称现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难点分析:

在教学“数与代数”教学内容中,关键是给同学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使他们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会出“万以内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性和有余数除法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同学才会较好地理解算理和计算方法,所以说在该类知识中,教学的难点是同学会结合具体情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计算方法和算理的掌握。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同学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的具体措施

1、加强同学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根据同学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游戏。

3、充分利用学具,让同学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同学的动手操作能力。

4、联系同学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例如:万以内数认识。让同学收集超市的一些宣传单上一些物品的价格来加深对三、四位数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6、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五、突破本册教材重难点的可行性教学策略

(一)将“数与代数”的知识摞列到一个知识板块去教学。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去教学。

(二)在“空间与图形”时,可以借助实物培养同学的空间想象力,在探索过程中,提高同学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在“统计与概率”中,可以以同学周围的数据作为统计的资料,以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引导同学分段统计,并逐步学会统计的方法。

※建议

我建议首先以新的课标为依据,站在为同学终身发展的高度来思考自己的教学工作。我们的教学不只是教会同学知识的,更重要的是引领同学如何愉快地度过自己幸福的童年,并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较强的各项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各个环节中,创设同学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同学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我想无论再难的知识,大家只要有了超前的理念,教学工作都能干的很出色。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1

一、先学探究

1.口算:

15+4 8+9 20+3 7+16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口算的。

2.出示例1的情境图。学校跳绳比赛活动,你从图中能知道什么?根据这些已知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红跳了多少下?小军跳了多少下?

二、交流共享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追问:分别怎样列式呢?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算式。

(2)学习口算45+23

像这样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以前我们是列竖式计算的。今天我们要学习怎样口算。

提问:你能口算出得数吗?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是怎样算的。在此基础上,在指名说说,并适当加以点评。对于不同的口算方法,提倡第二种方法,并板书:45+20=65,65+3=68,口答。

(3)学习口算45+28

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是怎样算的,再全班交流,并板书:45+20+8=73,写答。

(4)归纳算法。引导学生比较两道算式的共同点,提问:这两道题在口算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小结:这两道题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时都可以先加几十,再加几。只是第一道相加时不需要进位,第二道相加时需要进位。

三、交流中小结:

这两道题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时都可以采用相同的思路和方法,只是第一道相加时不需要进位,第二道相加时需要进位。今后在口算时要注意适当加以区分。

反馈检测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让学生看清题意后把口算的结果直接写在教材上。

集体反馈,电脑验证。

比较每组题的异同点。

第1题让学生体会如何在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思考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

第2题让学生体会进位加与不进位加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与区别。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选出其中一组题让学生先估算再口算,并请学生说说估算的理由,将估算的结果和口算结果对照,看有无错误。

其余每组题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订正。

小结:在口算之前先估算,可以预测口算的得数。在口算之后再估算,可以验证口算的结果。希望同学们今后自觉地在计算前或计算后进行估算。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根据要求在教材上填表。

集体订正。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以及为什么这样算。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加法计算的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集体订正。让学生将自己分析、思考的过程说给大家听,同学间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四、反思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五、课堂作业:补充习题28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2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二、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图形的运动,数据收集整理,数学广角,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

三、重点内容:

(1)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2)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能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4.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5.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7.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课时安排:

一、数据收集整理(3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0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图形的运动(一)(4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5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2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混合运算(7课时)

两步式题4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有余数的除法(8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3课时左右

小小设计师1课时

七、万以内数的认识(12课时)

1000以内数的认识3课时左右

10000以内数的认识7课时左右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2课时左右

八、克和千克(2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3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3、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买其他复习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5、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五、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

负数教学要求: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教学重点:

会读写负数,比较负数的大小教学难点:

比较负数的大小教学措施:

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课时安排:3课时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圆柱与圆锥教学要求: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理解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计算

3、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圆柱、圆锥的特征及体积的计算。教学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及有关的综合性问题。教学措施:

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

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通过教师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及圆锥的体积。课时安排:9课时

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比例教学要求: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并能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4、通过比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

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教学措施:

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成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联系、对比,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

理解正反比例的概念及判断,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题,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一道题目,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课时安排:14课时

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统计教学要求:

1、初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方法。

2、初步学会把一些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填写成简单的统计表并会看,会分析表中说明的问题。

3、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的统计表。

4、学会制作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5、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图。

6、通过有说明力的数据和对统计图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教学重点:

学会看统计图表教学难点:

通过统计表回答问题教学措施:

让学生知道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在例题和练习中,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数学广角。教学要求: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学重点:

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措施:

借助教具、事物操作和画草图方式进行“说理”,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是否属于

用“抽屉原理”可以解决的范畴,再思考如何寻找隐藏在其背后的“抽屉问题”的一般模式。课时安排:3课时

第六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教学要求:

1、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算单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改写。

3、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知识,能够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5、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不复杂的应用题,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措施:

复习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则加强反馈,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及时补习学生的知识缺漏课时安排:27课时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4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标准20xx》对统计与概率梁宇的知识内容进行了调整,提出在第一学段要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程,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

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能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课时安排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2.13—2.19

第一单元

1.数据收集整理

2

2.练习一

1

第二单元

1.除法的初步认识

1

2

2.20—2.26

1.除法的初步认识

4

3

2.27—3.5

1.除法的初步认识

1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

4

3.6—3.12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

3.整理和复习

1

第三单元

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1

5

3.13—3.19

2.平移和旋转

1

3.实践活动:剪一剪

1

4.练习七

1

6

3.20—3.26

第四单元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

2.解决问题

2

7

3.27—4.2

3.整理和复习

1

第五单元

1.混合运算

1

8

4.3—4.9

1.混合运算

3

2.解决问题

1

9

4.10—4.16

2.解决问题

1

3.整理和复习

1

第六单元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

2

10

4.17—4.23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

2

2.解决问题

2

11

4.24—4.30

2.解决问题

1

3.整理和复习

1

4.小小设计师

1

12

5.2—5.7

第七单元

1.1000以内数的认识

4

13

5.8—5.14

2.10000以内数的认识

4

14

5.15—5.21

2.10000以内数的认识

2

3.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3

15

5.22—5.28

3.整理和复习

1

第八单元

1.认识克

1

2.认识千克

1

3.解决问题

1

4.练习二十

1

16

5.29—6.4

第九单元

1.猜一猜(一)

1

1.猜一猜(二)

1

第十单元

1.复习表内除法及混合运算

1

2.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1

17

6.5—6.11

3.复习克和千克及图形的运动

1

4.复习解决问题和统计

1

结束课程,复习。

18

6.12—6.18

19

6.19—6.25

20

6.26—

学期结束工作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5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五、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 …………………………………………………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 ……………………………………………………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六、教学进度表 :

周次 起讫月日 教学内容 教时 执行

情况

1 2.18-2.24 开学教育;解决问题 5

2 2.25-3.2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 5

3 3.3-3.9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 5

4 3.10-3.16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整理和复习5

5 3.17-3.23 图形与变换;剪一剪 5

6 3.24-3.30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5

7 3.31-4.6 解决问题;整理和复习5

8 4.7-4.13 千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5

9 4.14-4.20 期中检测 5

10 4.21-4.27 整十、整千的加减法 5

周次 起讫月日 教学内容 教时执行

情况

11 4.28-5.4 五一长假

12 5.5-5.11 克与千克的认识;称一称;两位数加减

两位数(口算) 5

13 5.12-5.18 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笔算);整理和复

习;有多重; 5

14 5.19-5.25 统计 5

15 5.26-6.1 找规律 5

16 6.2-6.8 总复习5

17 6.9-6.15 总复习5

18 6.16-6.22 期末检测 5

19

6.23-6.29

期末总结

第三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教学内容

1、数据收集整理

6、有余数的除法

2、表内除法(一)

7、万以内数的认识

3、图形的运动(一)

8、克和千克

4、表内除法(二)

9、数学广角

5、混合运算

10、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 .认识计数单位 百 和 千 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 . 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 . 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 .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 . 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 .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千克 =1000 克。

7 . 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 1 格表示 5 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 .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 .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 .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方法措施

学生易对具体、生动、鲜明的形象产生兴趣,在教学中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应用能力。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迁移,全面教学与分层教学相结合。

五、教材分析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会比较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近似数。了解除法的含义;能熟悉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辨认锐角、钝角;认识质量单位,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活动感受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教学的实际应用。

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将这两个单元整合起来,学过《表内除法》后,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表内除法中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探索,练习所有的表内除法题的计算方法。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迁移能力,还可以省时。

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及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六、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一共有22名学生,全是农村子女,家长对教育教学不够支持。在升二年级时从上一个年级降下来5个差生,然后在城关一小和二小读完一年级后转来了3名差生,再加上到我们班入学时学生年龄改小到六岁,我班升二年级时一个差生都没留级,本班大多数学生学习环境比较差,种种原因,这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只有向困难挑战,努力工作吧。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 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第一周 3.3---3.7 一、数据收集整理 (3) 3

第二周 3.10---3.14 二、表内除法(一)(14)

1、除法的初步认识 4

第三周 3.17---3.21 1、除法的初步认识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

第四周 3.24---3.28 四、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整理和复习4

第五周 3.31--4.4 单元测试

三、图形的运动(6)

4

第六周 4.7--4.11 三、图形的运动

3 清明休一天

第七周 4.14---4.18 三、图形的运动

四、表内除法(二)(10) 4

第八周 4.21---4.25 四、表内除法(二) 4

第九周 4.28--4.30 四、表内除法(二)

五、混合运算(5) 4

第十一周 5.5---5.9

五、混合运算

4 劳动节放假三天

第十儿周 5.12--5.16 六、有余数的除法(6)

4

第十三周 5.19---5.23 六、有余数的除法

七、万以内的认识(10)

4

第十四周 5.26---5.30 七、万以内的认识 4

第十五周 6.2---6.6 七、万以内的认识 3 端午节休一天

第十六周 6.9---6.13 七、万以内的认识

八、克和千克(2) 4

第十七周 6.16---6.20 九、数学广角——推理(3) 4

第十八周 6.23---6.27 十、总复习(4) 4

第十九周 6.30---7.4 期末考试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以教育创新为动力,以省“减负”精神为宗旨。为打造“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以“生本课堂”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班级分析

我所执教的班级共有29名学生,其中蒋梓嫣由于父母在外务工转走。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四)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四、奋斗目标

1、学期总体奋斗目标:全力以赴培优转差,力争达到镇下达的质量标高,并超过90。

2、学期具体奋斗目标:人均得分90,及格率95,优分率85。

3、通过本学期的努力,及格人数力争达到29人,优生人数力争达到25人。针对学生特性,培养特优生7人:宦思淇,李梓涵,陈俊豪,张继志,余汝洁,刘乾鹏,陈志远,力争达95以上。转化后进生1人:宦仁旭,力争达60分以上。促进中等生6人:张澜,张烁,吴佳怡,杨青山,李楠欣,李鑫杰,力争达到85分以上。

4、班级双优目标:除宦仁旭外,其余28人,力争全部培养成双优生。

五、具体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3、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学生走上讲台,落实好生本课堂。

4、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5、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6、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7、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8、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9、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同学掌握知识情况:

本班有同学36人,一年多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同学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排列问题、表内乘法和除法(二)、观察物体、统计、认识1000以内的数、方向和路线、千克和克、四边形、加减法。

三、单元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 排列问题

1.通过拼摆、交流、观察等活动,发现稍复杂的图形的排列规律。

2.结合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情,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3.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积极参加操作、拼摆、交流活动,引导同学发现和欣赏图形排列的美妙。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同学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同学初步的数学意识。

第二单元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

2.经历归纳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在与同伴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1.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能够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立体形状。

2.在观察、辨认等数学活动中,初步获得立体和平面视图的直观经验,发展同学初步的空间观察。

3.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立体的奇妙,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四单元 统计

1.经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能根据数据完成简单统计图。

2.能对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3.在调查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同学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五单元 认识1000以内的数

1.能认、读、写1000以内的数,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1000以内数的大小。

2.认识个、十、百、千等计数单位,理解各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含义;知道三位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够用图形表示1000以内的数。能用10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3.在估计、按规律数数、写数和掷点写数等数学活动中,感受1000以内数的意义,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鼓励同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了解可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第六单元 方向与路线

1.经历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的过程,能根据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会用语言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行走的路线。

2.在辨认方向和路线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感受方向与路线跟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适应现实生活的能力。

第七单元 千克和克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结合自己的经验,感知1千克和1克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培养估计的意识。

3.在测量、比较物品质量的过程中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对身边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有趣的比较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八单元 四边形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初步认识四边形,能辨认平行四边形。

3.了解七巧板,能用七巧板拼图。在拼图和图案设计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美妙,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欲望。

第九单元 10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

1.掌握1000以内简单加、减法的口算技能。

2.使同学经历尝试、探索个性化算法的过程。在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能表达计算的思考过程。

3.激发同学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每个同学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全面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

2.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3.具有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责任感;

4.关注每一个同学的发展;

5.要充分认识评价的重要意义;

6.要创造性地组织教学。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在操作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数学。

2.关注解决问题策略,区别于传统的应用题教学。

3.要通过观察、想像、拼图等多种方式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防止空对空教学。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

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

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9个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4个单元,包括“有余数的除法”“认识万以内的数”“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和“时、分、秒”。

“空间与图形”领域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包括“分米和毫米”“认识方向”和“角的初步认识”。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 另外,教材还安排了“期末复习”单元。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测定方向”和“了解你的好朋友”。

(二)内容变动情况

虽然在表内乘、除法阶段安排乘、除法竖式的教学,可以丰富乘、除法计算的练习形式,也为以后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但由于上册乘除法都是用口诀计算,引入乘、除法竖式,既没有必要性,也没有迫切性,况且除法竖式的结构又比较特殊,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所以,把除法竖式安排到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单元,把乘法竖式安排到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单元。

把“时、分、秒”单元后移到本册。由于时间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且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积累也不够厚实,在二年级上册教学时间单位,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把这部分内容适当后移,更利于学生建立正确而清晰的时间观念。把原二年级上册“方向与位置”与二年级下册“认识方向”合并为一个单元,安排在第三单元,删去用“第几排第几个”描述位置的内容。

一方面,由于标准降低了第一学段认识方向的教学要求,只要求学生根据“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把这部分内容合并为一个单元,能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八个方向。

另一方面,实验教材安排用“第几排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位置的内容,主要是为第二学段学习数对做准备,但由于时间跨度过大,到第二学段,学生积累起来的生活经验完全可以胜任新知的学习。所以,在第一学段不再安排用“第几排第几个”描述位置的教学内容。

教材引进算盘表示数,一方面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多了一件教具、学具,多了一种直观表示数的方法。让学生认识算盘,可以体会历史文明;让学生在算盘上表示数,可以增强学习兴趣、强化数的概念。按照数学课程标准中使学生“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的要求,第四单元编排例题帮助学生认识算盘,并在算盘上表示万以内的数,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数学教学有机融合,既弘扬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又解决了认数教学缺少计数器的困难。算盘的1个上珠表示“5”,用它表示数,比计数器稍抽象些,但更方便些,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好处。

标准在第一学段删去了“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要求,且统计教学更强调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为此,本套教材对“统计与概率”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规划和整体设计,第一学段的统计教学内容主要安排在二年级下册和三年级下册,同时第一学段不再安排可能性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① 使学生联系对数的已有认识,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与位置;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知道可以用算盘表示万以内的数;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联系已有的对四则运算的认识和相关的计算经验,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

减两位数的口算,以及三位数的加减笔算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加减估算;联系对乘、除法的认识和计算表内乘、除法的经验,探索并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能正确计算简单的有余数除法。能认识钟表,认识时分秒,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 通过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钝角;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断则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他三个方向,会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进一步积累平面图形的学习经验。

③ 使学生经历从简单实际生活情境中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初步学会用不同标准分类整理相关的数据,进一步感受标准对于分类的意义,体会数据的价值。

2、数学思考方面。

① 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方法以及数的大小的理解,提高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② 使学生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等计算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不断提高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③ 在应用加减运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数量关系、选择解题思路的经验,进一步增强有根据、有条理进行思考的意识,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④ 使学生在认识分米和毫米,认识方向,认识角和直角,以及相关的测量、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进一步体会现实空间的位置关系,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相应物体的联系,不断增强直观思考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⑤ 使学生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进行分类,体验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3、解决问题方面。

①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的认识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和方法,从生活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 使学生在用学习的四则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借助摆学具或画图等方式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在描述物体方位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画图和口头描述相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分类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一般方法。

③ 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与同学合作,能有条理的交流自己的想法与做法,不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④ 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学会在表达前整理、在倾听后思考,逐步增强评价与反思意识。

4、情感与态度方面。

①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② 使学生在探索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和验算方法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③ 使学生在进行四则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④ 在经历将显示问题数学化,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一班,共有学生50人,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多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示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局部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三、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目标:

1、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4、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5、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惯例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利用自制的方向板,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习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习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再如:开展“分一分”活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发明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三班和四班,三班共有学生 49人,四班共有学生45人,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示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局部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 .认识计数单位 百 和 千 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 . 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 . 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 .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 . 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 .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千克 =1000 克。

7 . 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 1 格表示 5 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 .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 .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 .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材分析:具体目标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 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 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 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 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 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 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 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识别以上三种角。

2. 通过观察、丈量、比拟、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3. 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 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 通过 拨一拨 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1. 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知道 1 千克= 1000 千克

2. 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

1.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具体的情境中渗透德育。

2.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4. 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七单元:加与减

1.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

3. 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八单元:统计

1.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 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 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 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具体措施:

1. 继续加强学习惯例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 10 个是一长条, 100 个是一层,这样的 10 层就是一千个 有这样 10 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 “ 千 ” 万 ” 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 495 练习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习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再如:开展 “ 分一分 ” 活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 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 “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 ”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 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6. 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学习丈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7.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8. 发明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肯定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六、课时布置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规范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 ” 教材的编者为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布置了 60 课时的教学内容。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共67人,其中甲班34人,乙班33人,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有的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因此,本期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4.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辨认以上三种角。

2、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3、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

3、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八单元:统计

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1、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用数学解决问题。

2、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六: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七:教学进度安排:

内容 课时

解决问题 6

表内除法(一) 13

图形与变换 5

表内除法(二) 9

万以内数的认识 8

克和千克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8

统计 3

找规律 3

复习7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56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多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有一部分学生刚分到这个班级,对于这些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

(一),图形与变换,表内除法

(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时、分、秒的教学活动,认识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材分析:(具体目标)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辨认以上三种角。

2、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3、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具体的情境中渗透德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4、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

3、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八单元:统计

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在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习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习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再如: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在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习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必然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六、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教材的编者为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同学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班级情况分析:

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示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局部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同学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同学的学习兴趣,使同学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 .认识计数单位 百 和 千 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 . 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 . 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 .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 . 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 .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千克 =1000 克。

7 . 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 1 格表示 5 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 .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 .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 .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材分析:具体目标)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 同学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 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 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同学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 结合具体情境,让同学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 引导同学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 引导同学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 使同学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 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 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同学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识别以上三种角。

2. 通过观察、丈量、比拟、归纳,使同学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3. 使同学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 结合生活情境,让同学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 通过 拨一拨 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1. 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同学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千克的观念,知道 1 千克= 1000 千克

2. 使同学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同学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

1. 引导同学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同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具体的情境中渗透德育。

2.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同学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引导同学探索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4. 引导同学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七单元:加与减

1. 引导同学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 引导同学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

3. 引导同学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八单元:统计

1. 引导同学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 引导同学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 使同学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 让同学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具体措施:

1. 继续加强学习惯例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 让同学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

3. 引导同学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同学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同学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同学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 培养同学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 发明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同学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同学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 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 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同学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学习丈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同学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由于同学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肯定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同学的想法,鼓励同学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1

指导思想:

本期数学教学仍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有创新、开放精神的主动学习,同时,努力培养学生严谨、塌实的优良习惯,从而达到二年级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74人,大部分家住龙湖花园。家庭学习环境良好,家长有一定辅导能力的约占50%,其余学生全靠课堂教学进行数学学习。上期考试结果,及格率100%,优生率49%。总体来看,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在数学的学习习惯上,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本期教学内容:

以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为教材。

教学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中国教育总网教案频道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建立学好数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2、口算的分阶段要求:

┌────┬────────────——┬─────────────——┐

││单元结束时│期末│

│├─────┬──────——┼──────┬──────——┤

││平均错误率│速度│平均错误率│速度│

├────┼─────┼──────——┼──────┼──────——┤

│││绝大多数达到││绝大多数达到│

│表内除法│6%││4%以内││

│││每分钟做8题││每分钟做10题│

└────┴─────┴──────——┴──────┴──────——┘

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培优补差措施:

1、认真备好课,夯实基础知识,确保每一个学生扎实掌握新知,巩固旧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给关注,多给发言机会,激发其参与热情。

2、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双基的基础上,注意适时发展优生的思维,培养优生的能力,从而也带动中差生的发展。培优主要体现在两个途径上:

(1)、在每堂课的新知教学后,中国教育总网教案频道安排适量发展练习题。

(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每个知识点上,适时引导,相机点拨,给学生“摘桃”的机会。

(3)、利用每周的思维训练时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组织愉快的思维训练。

减负提质措施:

1、钻研好《新课标》,精心备好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2、教学任务在课内完成,课外尽量不留作业,或只留兴趣性、发展性作业。

3、对学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不用一个刻度要求每一个学生,作业布置分层进行,避免部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教学进度安排:

20xx——20xx学小学二年级数学下期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内容课时

1解决问题5

2—5表内除法(一)16

6—7图形与变换6

7—8表内除法(二)6

8—9万以内数的认识7

11克和千克3

11—14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3

15统计4

16找规律4

17—18复习8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2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3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22人。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同学数学基础较好,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认真,对他们继续学习数学是个有利条件。上学期,有两个同学成绩不及格,这和他们不良习惯和智力有关,要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养成良好习惯。总之,要使所有的同学喜欢学数学,使他们在原有的水平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都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解决问题、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化、表内除(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统计、找规律、总复习等。本册的教学重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本册的教学难点是:量的计量方面;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图形图形和变换。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除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因此,表内除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除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克和千克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重量单位。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和变化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广角”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4、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5、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6、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吃透教材,学习资料,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2、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3、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4、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3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愉快的寒假生活已经结束。在新学期中我将以崭新的面貌面对新学期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为了使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内容

本册的教学内容有:

①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② 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③ 分米、厘米、毫米和克的认识

④ 直线和线段

⑤ 万以内的加法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7-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万以内的加法。

本册的教学难点是:7-9的乘法口诀和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

二、级情况分析:

201班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认真听讲,及时上交作业,检查和订正作业的习惯也逐渐养成。个别后进生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有几个孩子对奥数有着浓厚的兴趣。204班的孩子生源比较复杂,相对调皮了许多。大多数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但数学方面冒尖的孩子很少。后进生比较多,但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已有长足进步。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学会比较数的大小,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3、掌握加法的笔算法则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万以内的加法笔算和百以内的加法口算。掌握用调换加数位置验算加法的方法,初步具有验算的习惯。

4、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厘米、毫米和质量单位克,掌握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化聚。直观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5、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

四、教学特色

1、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2、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3、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以上这些是我本学期将对学生进行的综合训练,培养他们多种综合能力。同时我会在校领导的正确指引下,按照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更好地开展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的。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4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5人,男生27人,女生28人。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

第九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

2、完善结构体系。

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观察物体;万以内的加减法(二);图形与拼组;解决问题;数据的手机与整理(一);总复习。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5

一、班情分析

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虽然继续保持着学习的兴趣,可是有些学生的学习习惯并不是很好。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1、内容的选择方面

(1)数与代数领域

本册教材在学生完成了表内乘法、除法的学习,对乘、除的含义也已有了较为丰富的感知。在此基础上,首先安排了有余数除法的教学,利用学生熟悉的“平均分物体”的操作,引出余数的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进而引导学生讨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试着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由于前面已经完成了百以内数的认识和有关四则计算的学习,本册安排了千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相应的加法、减法和乘法计算的教学,连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构成了数与计算知识系统中一次相对完整的循环,有利于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便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书所表示的现实意义,建立良好的数感,同时,也有利于降低认数的难度,便于学生进一步积累认数学习的方法和经验,逐步加深对十进制计数法的理解。

结合千以内的加、减法,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先后安排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以及一些简单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教学,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积累对现实问题中基本数量关系的认识,加深对相关运算意义的理解,也能使学生初步感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灵活选择、组合和处理相关信息,逐步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空间与图形领域

本册教材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比较丰富,一共安排了三个单元。第三单元《分米和毫米》是在二年级上册已经认识米和厘米,初步学会用米和厘米测量物体和线段长度的基础上,继续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帮助学生探索并掌握分米、毫米与米和厘米的关系,并学会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常见长度单位的认识,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用数学知识和观念。第五单元《认识方向》是在二年级上册认识东、南、西、北,初步学会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物体间位置关系和简单的行走路线。

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空间与图形领域知识的兴趣。第七单元《认识角》,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一些常见多边形的基础上,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引导学生学习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直观地辨别直角、锐角、钝角。其目的是为学生在三年级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做准备,也为学生今后进一步认识角、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积累感性经验。

(3)统计与概率领域

学生已经先后学习过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用符号记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了简单统计表(只含有一类数量)和方块统计图(一个方块表示一个数量)。在此基础上,本册教材继续教学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用不同标准分类整理相关的数据,进一步感受标准对于分类的意义、增强数据意识,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

(4)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教材注意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有关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结合第五单元《认识方向》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安排《测定方向》,让学生在熟悉的校园场景中,应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认识到由于测定方向的地点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就不尽相同,从而体会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发展空间观念。结合第九单元《统计》的教学,安排《你能跳多远》,先利用学生熟悉的体育运动项目,围绕立定跳远时怎样跳得远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假设;再引导学生围绕这些假设开展实验,并收集试验中的数据;最后启发学生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获得结论;突出了分析和研究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突出了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对于决策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培养探索意识,锻炼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2、教学内容安排方面

教材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注意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逻辑顺序,关注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努力实现这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从而把便教利学落到实处。

第一,根据学生的认数经验,合理安排千以内数的认识。有助于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认识千以内的数,而且有助于学生把认数、简单的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方法和数的大小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数感。

第二,结合笔算,灵活安排相应的估算。这里的估算可以与笔算互相支撑、互相验证,而且估算本身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客观需要,具有独立的数学价值。

第三,围绕重点内容,务实的安排练习和复习。把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整理作为主线,引导学生在填空、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反思学习有关内容时的收获与困惑,明晰相关知识和方法发生、发展和延伸的线索,从而足部完善认知结构,丰富学习数学的方法,提高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依托基础知识的教学,相机安排解决实际问题。主要考虑学生已经大体完成基本数量关系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一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逐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材的重点

千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相应的加法、减法和乘法。

4、教材的难点

掌握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简单的路线图。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使学生练习对数的已有认识,探索并理解千以内数的意义,进一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法的计数特点;练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经验,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式题;联系对乘、除法的已有认识和计算表内乘、除法的经验,探索并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以及两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的式题;练习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思考和交流等活动,感知分米和毫米的含义,丰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进一步认识表示方向的词语,能正确运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和简单的行走路线;初步认识角和直角,进一步积累认识平面图形的经验。

(3)使学生经历从简单实际生活情境中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初步学会用不同标准分类整理相关的数据,进一步感受标准对于分类的意义,体会数据的价值。

2、数学思考

(1)使学生在认识1000以内数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方法以及数的大小的理解,提高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2)使学生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10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等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不断提高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以及一些需要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活动中,,不断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数量关系、选择解题思路的经验,进一步正确有根据、有条理进行思考的意识,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使学生在认识分米和毫米,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认识角和直角,以及相关的测量、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进一步体会现实空间中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相应物体的联系,不断正确直观思考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5)使学生在手机、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按统一标准分类的结果是确定的、按不同标准分类的结果是多样的,进一步积累开展统计活动的方法和经验,增强数据意识,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

3、解决问题

(1)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的认识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和方法,从生活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使学生在用学习的四则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借助摆学具或画图等方式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在运用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根据已知条件分步推出所求问题,或根据所求问题合理选择已知条件;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画图和口头描述相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在案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测量长度、描述物体位置和简单行走路线、直观比较角的大小、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以及手机、整理、分析数据的活动中,进一步学会与同学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断正确合作交流的意识。

(4)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学会在表达钱整理、在倾听后思考,逐步正确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与态度

(1)使学生在教室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使学生在探索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和验算方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3)使学生在进行四则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认真、细心的学习陶都,培养发现错误以及订正的良好习惯。

(4)使学生在测量物体长度、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从典型物体中抽象出角的图形、分类整理数据,以及解决其他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5)使学生通过参与有关的数学实践活动,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合作交流的价值和乐趣,增进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四、教学措施

1、依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紧紧抓住学生已有生活和知识经验,为学生提供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突破口,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尝试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3、精心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经历从情境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活动,学生初步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初步体会“学以致用”的思想,从而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5、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思维水平,设置分层练习,让思维活跃的学生有更深层次的发展,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也能紧跟其后,争取一个也不落下。

五、教学进度

第四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5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材分析:(具体目标)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辨认以上三种角。

2、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3、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具体的情境中渗透德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4、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

3、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八单元:统计

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在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习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习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再如: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在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习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必然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六、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教材的编者为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同学们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同学们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同学们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一班,共有学生50人,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多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示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局部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三、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目标:

1、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4、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5、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惯例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利用自制的方向板,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习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习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再如:开展“分一分”活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发明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56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多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有一部分学生刚分到这个班级,对于这些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

(一),图形与变换,表内除法

(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时、分、秒的教学活动,认识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5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二年级就一个班,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二);第六单元图形与拼组;第七单元混合运算;第八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第九单元统计;第十单元总复习。

三、教学要求

1、数与代数:

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

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

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在“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对称现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

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五、教学的具体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游戏。

3、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例如:万以内数认识。让学生收集超市的一些宣传单上一些物品的价格来加深对三、四位数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6、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6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愉快的寒假生活已经结束。在新学期中我将以崭新的面貌面对新学期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为了使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内容

本册的教学内容有:

①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② 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③ 分米、厘米、毫米和克的认识

④ 直线和线段

⑤ 万以内的加法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7-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万以内的加法。

本册的教学难点是:7-9的.乘法口诀和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

二、级情况分析:

201班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认真听讲,及时上交作业,检查和订正作业的习惯也逐渐养成。个别后进生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有几个孩子对奥数有着浓厚的兴趣。204班的孩子生源比较复杂,相对调皮了许多。大多数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但数学方面冒尖的孩子很少。后进生比较多,但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已有长足进步。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学会比较数的大小,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3、掌握加法的笔算法则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万以内的加法笔算和百以内的加法口算。掌握用调换加数位置验算加法的方法,初步具有验算的习惯。

4、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厘米、毫米和质量单位克,掌握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化聚。直观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5、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

四、教学特色

1、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2、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3、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以上这些是我本学期将对学生进行的综合训练,培养他们多种综合能力。同时我会在校领导的正确指引下,按照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更好地开展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的。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7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标准20xx》对统计与概率梁宇的知识内容进行了调整,提出在第一学段要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程,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

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能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课时安排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2.13—2.19

第一单元

1.数据收集整理

2

2.练习一

1

第二单元

1.除法的初步认识

1

2

2.20—2.26

1.除法的初步认识

4

3

2.27—3.5

1.除法的初步认识

1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

4

3.6—3.12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

3.整理和复习

1

第三单元

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1

5

3.13—3.19

2.平移和旋转

1

3.实践活动:剪一剪

1

4.练习七

1

6

3.20—3.26

第四单元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

2.解决问题

2

7

3.27—4.2

3.整理和复习

1

第五单元

1.混合运算

1

8

4.3—4.9

1.混合运算

3

2.解决问题

1

9

4.10—4.16

2.解决问题

1

3.整理和复习

1

第六单元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

2

10

4.17—4.23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

2

2.解决问题

2

11

4.24—4.30

2.解决问题

1

3.整理和复习

1

4.小小设计师

1

12

5.2—5.7

第七单元

1.1000以内数的认识

4

13

5.8—5.14

2.10000以内数的认识

4

14

5.15—5.21

2.10000以内数的认识

2

3.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3

15

5.22—5.28

3.整理和复习

1

第八单元

1.认识克

1

2.认识千克

1

3.解决问题

1

4.练习二十

1

16

5.29—6.4

第九单元

1.猜一猜(一)

1

1.猜一猜(二)

1

第十单元

1.复习表内除法及混合运算

1

2.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1

17

6.5—6.11

3.复习克和千克及图形的运动

1

4.复习解决问题和统计

1

结束课程,复习。

18

6.12—6.18

19

6.19—6.25

20

6.26—

学期结束工作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8

一、同学掌握知识情况:

本班有同学36人,一年多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同学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排列问题、表内乘法和除法(二)、观察物体、统计、认识1000以内的数、方向和路线、千克和克、四边形、加减法。

三、单元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 排列问题

1.通过拼摆、交流、观察等活动,发现稍复杂的图形的排列规律。

2.结合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情,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3.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积极参加操作、拼摆、交流活动,引导同学发现和欣赏图形排列的美妙。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同学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同学初步的数学意识。

第二单元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

2.经历归纳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在与同伴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1.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能够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立体形状。

2.在观察、辨认等数学活动中,初步获得立体和平面视图的直观经验,发展同学初步的空间观察。

3.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立体的奇妙,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四单元 统计

1.经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能根据数据完成简单统计图。

2.能对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3.在调查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同学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五单元 认识1000以内的数

1.能认、读、写1000以内的数,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1000以内数的大小。

2.认识个、十、百、千等计数单位,理解各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含义;知道三位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够用图形表示1000以内的数。能用10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3.在估计、按规律数数、写数和掷点写数等数学活动中,感受1000以内数的意义,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鼓励同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了解可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第六单元 方向与路线

1.经历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的过程,能根据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会用语言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行走的'路线。

2.在辨认方向和路线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感受方向与路线跟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适应现实生活的能力。

第七单元 千克和克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结合自己的经验,感知1千克和1克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培养估计的意识。

3.在测量、比较物品质量的过程中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对身边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有趣的比较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八单元 四边形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初步认识四边形,能辨认平行四边形。

3.了解七巧板,能用七巧板拼图。在拼图和图案设计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美妙,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欲望。

第九单元 10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

1.掌握1000以内简单加、减法的口算技能。

2.使同学经历尝试、探索个性化算法的过程。在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能表达计算的思考过程。

3.激发同学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每个同学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全面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

2.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3.具有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责任感;

4.关注每一个同学的发展;

5.要充分认识评价的重要意义;

6.要创造性地组织教学。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在操作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数学。

2.关注解决问题策略,区别于传统的应用题教学。

3.要通过观察、想像、拼图等多种方式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防止空对空教学。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9

指导思想:

本期数学教学仍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有创新、开放精神的主动学习,同时,努力培养学生严谨、塌实的优良习惯,从而达到二年级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74人,大部分家住龙湖花园。家庭学习环境良好,家长有一定辅导能力的约占50%,其余学生全靠课堂教学进行数学学习。上期考试结果,及格率100%,优生率49%。总体来看,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在数学的学习习惯上,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本期教学内容:

以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为教材。

教学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中国教育总网教案频道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建立学好数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2、口算的分阶段要求:

┌────┬────────────——┬─────────────——┐

││单元结束时│期末│

│├─────┬──────——┼──────┬──────——┤

││平均错误率│速度│平均错误率│速度│

├────┼─────┼──────——┼──────┼──────——┤

│││绝大多数达到││绝大多数达到│

│表内除法│6%││4%以内││

│││每分钟做8题││每分钟做10题│

└────┴─────┴──────——┴──────┴──────——┘

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培优补差措施:

1、认真备好课,夯实基础知识,确保每一个学生扎实掌握新知,巩固旧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给关注,多给发言机会,激发其参与热情。

2、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双基的基础上,注意适时发展优生的思维,培养优生的能力,从而也带动中差生的发展。培优主要体现在两个途径上:

(1)、在每堂课的新知教学后,中国教育总网教案频道安排适量发展练习题。

(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每个知识点上,适时引导,相机点拨,给学生“摘桃”的机会。

(3)、利用每周的思维训练时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组织愉快的思维训练。

减负提质措施:

1、钻研好《新课标》,精心备好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2、教学任务在课内完成,课外尽量不留作业,或只留兴趣性、发展性作业。

3、对学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不用一个刻度要求每一个学生,作业布置分层进行,避免部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教学进度安排:

20xx——20xx学小学二年级数学下期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内容课时

1解决问题5

2—5表内除法(一)16

6—7图形与变换6

7—8表内除法(二)6

8—9万以内数的认识7

11克和千克3

11—14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3

15统计4

16找规律4

17—18复习8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以教育创新为动力,以省“减负”精神为宗旨。为打造“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以“生本课堂”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班级分析

我所执教的班级共有29名学生,其中蒋梓嫣由于父母在外务工转走。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四)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四、奋斗目标

1、学期总体奋斗目标:全力以赴培优转差,力争达到镇下达的质量标高,并超过90。

2、学期具体奋斗目标:人均得分90,及格率95,优分率85。

3、通过本学期的努力,及格人数力争达到29人,优生人数力争达到25人。针对学生特性,培养特优生7人:宦思淇,李梓涵,陈俊豪,张继志,余汝洁,刘乾鹏,陈志远,力争达95以上。转化后进生1人:宦仁旭,力争达60分以上。促进中等生6人:张澜,张烁,吴佳怡,杨青山,李楠欣,李鑫杰,力争达到85分以上。

4、班级双优目标:除宦仁旭外,其余28人,力争全部培养成双优生。

五、具体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3、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学生走上讲台,落实好生本课堂。

4、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5、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6、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7、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8、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9、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5人,男生27人,女生28人。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

第九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

2、完善结构体系。

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观察物体;万以内的加减法(二);图形与拼组;解决问题;数据的手机与整理(一);总复习。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2

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下面我们来看看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借鉴。

一、班级分析

从上学期的期末学习检测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经过前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课堂学习方式,有小部分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认真练习巩固的良好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注意倾听他人发言,遇到不懂得地方及时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会通过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小组交流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较好,能独立思考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读书、写字姿势正确。

数与代数这部分知识:90%学生都掌握了10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以及表内乘除计算,初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整体上的估算意识较薄弱,同时个别学困生计算速度较慢,出错率也比较高。对于空间与图形的这一大部分知识掌握的比较好,而统计方面的知识,学生已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会收集数据、简单处理数据,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对统计活动具有较浓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

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第六单元《加与减(一)》、第八单元《加与减(二)》。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第五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第七单元《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

第九单元《统计》,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另外本学期的学习,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教学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

6、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首先从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7、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3

一、先学探究

1.口算:

15+4 8+9 20+3 7+16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口算的。

2.出示例1的情境图。学校跳绳比赛活动,你从图中能知道什么?根据这些已知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红跳了多少下?小军跳了多少下?

二、交流共享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追问:分别怎样列式呢?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算式。

(2)学习口算45+23

像这样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以前我们是列竖式计算的.。今天我们要学习怎样口算。

提问:你能口算出得数吗?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是怎样算的。在此基础上,在指名说说,并适当加以点评。对于不同的口算方法,提倡第二种方法,并板书:45+20=65,65+3=68,口答。

(3)学习口算45+28

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是怎样算的,再全班交流,并板书:45+20+8=73,写答。

(4)归纳算法。引导学生比较两道算式的共同点,提问:这两道题在口算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小结:这两道题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时都可以先加几十,再加几。只是第一道相加时不需要进位,第二道相加时需要进位。

三、交流中小结:

这两道题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时都可以采用相同的思路和方法,只是第一道相加时不需要进位,第二道相加时需要进位。今后在口算时要注意适当加以区分。

反馈检测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让学生看清题意后把口算的结果直接写在教材上。

集体反馈,电脑验证。

比较每组题的异同点。

第1题让学生体会如何在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思考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

第2题让学生体会进位加与不进位加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与区别。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选出其中一组题让学生先估算再口算,并请学生说说估算的理由,将估算的结果和口算结果对照,看有无错误。

其余每组题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订正。

小结:在口算之前先估算,可以预测口算的得数。在口算之后再估算,可以验证口算的结果。希望同学们今后自觉地在计算前或计算后进行估算。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根据要求在教材上填表。

集体订正。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以及为什么这样算。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加法计算的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集体订正。让学生将自己分析、思考的过程说给大家听,同学间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四、反思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五、课堂作业:补充习题28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4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五、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 …………………………………………………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 ……………………………………………………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六、教学进度表 :

周次 起讫月日 教学内容 教时 执行

情况

1 2.18-2.24 开学教育;解决问题 5

2 2.25-3.2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 5

3 3.3-3.9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 5

4 3.10-3.16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整理和复习5

5 3.17-3.23 图形与变换;剪一剪 5

6 3.24-3.30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5

7 3.31-4.6 解决问题;整理和复习5

8 4.7-4.13 千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5

9 4.14-4.20 期中检测 5

10 4.21-4.27 整十、整千的加减法 5

周次 起讫月日 教学内容 教时执行

情况

11 4.28-5.4 五一长假

12 5.5-5.11 克与千克的认识;称一称;两位数加减

两位数(口算) 5

13 5.12-5.18 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笔算);整理和复

习;有多重; 5

14 5.19-5.25 统计 5

15 5.26-6.1 找规律 5

16 6.2-6.8 总复习5

17 6.9-6.15 总复习5

18 6.16-6.22 期末检测 5

19

6.23-6.29

期末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5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

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

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9个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4个单元,包括“有余数的除法”“认识万以内的数”“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和“时、分、秒”。

“空间与图形”领域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包括“分米和毫米”“认识方向”和“角的初步认识”。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 另外,教材还安排了“期末复习”单元。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测定方向”和“了解你的好朋友”。

(二)内容变动情况

虽然在表内乘、除法阶段安排乘、除法竖式的教学,可以丰富乘、除法计算的练习形式,也为以后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但由于上册乘除法都是用口诀计算,引入乘、除法竖式,既没有必要性,也没有迫切性,况且除法竖式的结构又比较特殊,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所以,把除法竖式安排到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单元,把乘法竖式安排到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单元。

把“时、分、秒”单元后移到本册。由于时间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且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积累也不够厚实,在二年级上册教学时间单位,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把这部分内容适当后移,更利于学生建立正确而清晰的时间观念。把原二年级上册“方向与位置”与二年级下册“认识方向”合并为一个单元,安排在第三单元,删去用“第几排第几个”描述位置的内容。

一方面,由于标准降低了第一学段认识方向的教学要求,只要求学生根据“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把这部分内容合并为一个单元,能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八个方向。

另一方面,实验教材安排用“第几排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位置的内容,主要是为第二学段学习数对做准备,但由于时间跨度过大,到第二学段,学生积累起来的生活经验完全可以胜任新知的学习。所以,在第一学段不再安排用“第几排第几个”描述位置的教学内容。

教材引进算盘表示数,一方面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多了一件教具、学具,多了一种直观表示数的方法。让学生认识算盘,可以体会历史文明;让学生在算盘上表示数,可以增强学习兴趣、强化数的概念。按照数学课程标准中使学生“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的要求,第四单元编排例题帮助学生认识算盘,并在算盘上表示万以内的数,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数学教学有机融合,既弘扬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又解决了认数教学缺少计数器的困难。算盘的1个上珠表示“5”,用它表示数,比计数器稍抽象些,但更方便些,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好处。

标准在第一学段删去了“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要求,且统计教学更强调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为此,本套教材对“统计与概率”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规划和整体设计,第一学段的统计教学内容主要安排在二年级下册和三年级下册,同时第一学段不再安排可能性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① 使学生联系对数的已有认识,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与位置;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知道可以用算盘表示万以内的数;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联系已有的对四则运算的认识和相关的计算经验,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

减两位数的口算,以及三位数的加减笔算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加减估算;联系对乘、除法的认识和计算表内乘、除法的经验,探索并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能正确计算简单的有余数除法。能认识钟表,认识时分秒,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 通过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钝角;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断则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他三个方向,会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进一步积累平面图形的学习经验。

③ 使学生经历从简单实际生活情境中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初步学会用不同标准分类整理相关的数据,进一步感受标准对于分类的意义,体会数据的价值。

2、数学思考方面。

① 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方法以及数的大小的理解,提高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② 使学生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等计算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不断提高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③ 在应用加减运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数量关系、选择解题思路的经验,进一步增强有根据、有条理进行思考的意识,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④ 使学生在认识分米和毫米,认识方向,认识角和直角,以及相关的测量、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进一步体会现实空间的位置关系,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相应物体的联系,不断增强直观思考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⑤ 使学生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进行分类,体验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3、解决问题方面。

①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的认识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和方法,从生活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 使学生在用学习的四则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借助摆学具或画图等方式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在描述物体方位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画图和口头描述相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分类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一般方法。

③ 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与同学合作,能有条理的交流自己的想法与做法,不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④ 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学会在表达前整理、在倾听后思考,逐步增强评价与反思意识。

4、情感与态度方面。

①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② 使学生在探索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和验算方法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③ 使学生在进行四则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④ 在经历将显示问题数学化,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五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以教育创新为动力,以省“减负”精神为宗旨。为打造“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以“生本课堂”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班级分析

我所执教的班级共有29名学生,其中蒋梓嫣由于父母在外务工转走。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四)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四、奋斗目标

1、学期总体奋斗目标:全力以赴培优转差,力争达到镇下达的质量标高,并超过90。

2、学期具体奋斗目标:人均得分90,及格率95,优分率85。

3、通过本学期的努力,及格人数力争达到29人,优生人数力争达到25人。针对学生特性,培养特优生7人:宦思淇,李梓涵,陈俊豪,张继志,余汝洁,刘乾鹏,陈志远,力争达95以上。转化后进生1人:宦仁旭,力争达60分以上。促进中等生6人:张澜,张烁,吴佳怡,杨青山,李楠欣,李鑫杰,力争达到85分以上。

4、班级双优目标:除宦仁旭外,其余28人,力争全部培养成双优生。

五、具体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3、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学生走上讲台,落实好生本课堂。

4、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5、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6、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7、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8、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9、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二、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图形的运动,数据收集整理,数学广角,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

三、重点内容:

(1)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2)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能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4.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5.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7.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课时安排:

一、数据收集整理(3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0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图形的运动(一)(4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5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2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混合运算(7课时)

两步式题4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有余数的除法(8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3课时左右

小小设计师1课时

七、万以内数的认识(12课时)

1000以内数的认识3课时左右

10000以内数的认识7课时左右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2课时左右

八、克和千克(2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五、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 …………………………………………………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 ……………………………………………………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六、教学进度表 :

周次 起讫月日 教学内容 教时 执行

情况

1 2.18-2.24 开学教育;解决问题 5

2 2.25-3.2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 5

3 3.3-3.9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 5

4 3.10-3.16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整理和复习5

5 3.17-3.23 图形与变换;剪一剪 5

6 3.24-3.30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5

7 3.31-4.6 解决问题;整理和复习5

8 4.7-4.13 千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5

9 4.14-4.20 期中检测 5

10 4.21-4.27 整十、整千的加减法 5

周次 起讫月日 教学内容 教时执行

情况

11 4.28-5.4 五一长假

12 5.5-5.11 克与千克的认识;称一称;两位数加减

两位数(口算) 5

13 5.12-5.18 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笔算);整理和复

习;有多重; 5

14 5.19-5.25 统计 5

15 5.26-6.1 找规律 5

16 6.2-6.8 总复习5

17 6.9-6.15 总复习5

18 6.16-6.22 期末检测 5

19

6.23-6.29

期末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同学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班级情况分析:

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示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局部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同学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同学的学习兴趣,使同学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 .认识计数单位 百 和 千 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 . 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 . 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 .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 . 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 .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千克 =1000 克。

7 . 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 1 格表示 5 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 .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 .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 .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材分析:具体目标)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 同学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 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 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同学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 结合具体情境,让同学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 引导同学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 引导同学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 使同学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 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 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同学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识别以上三种角。

2. 通过观察、丈量、比拟、归纳,使同学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3. 使同学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 结合生活情境,让同学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 通过 拨一拨 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1. 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同学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千克的观念,知道 1 千克= 1000 千克

2. 使同学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同学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

1. 引导同学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同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具体的情境中渗透德育。

2.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同学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引导同学探索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4. 引导同学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七单元:加与减

1. 引导同学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 引导同学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

3. 引导同学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八单元:统计

1. 引导同学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 引导同学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 使同学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 让同学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具体措施:

1. 继续加强学习惯例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 让同学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

3. 引导同学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同学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同学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同学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 培养同学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 发明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同学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同学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 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 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同学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学习丈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同学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由于同学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肯定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同学的想法,鼓励同学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5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

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

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9个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4个单元,包括“有余数的除法”“认识万以内的数”“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和“时、分、秒”。

“空间与图形”领域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包括“分米和毫米”“认识方向”和“角的初步认识”。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 另外,教材还安排了“期末复习”单元。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测定方向”和“了解你的好朋友”。

(二)内容变动情况

虽然在表内乘、除法阶段安排乘、除法竖式的教学,可以丰富乘、除法计算的练习形式,也为以后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但由于上册乘除法都是用口诀计算,引入乘、除法竖式,既没有必要性,也没有迫切性,况且除法竖式的结构又比较特殊,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所以,把除法竖式安排到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单元,把乘法竖式安排到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单元。

把“时、分、秒”单元后移到本册。由于时间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且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积累也不够厚实,在二年级上册教学时间单位,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把这部分内容适当后移,更利于学生建立正确而清晰的时间观念。把原二年级上册“方向与位置”与二年级下册“认识方向”合并为一个单元,安排在第三单元,删去用“第几排第几个”描述位置的内容。

一方面,由于标准降低了第一学段认识方向的教学要求,只要求学生根据“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把这部分内容合并为一个单元,能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八个方向。

另一方面,实验教材安排用“第几排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位置的内容,主要是为第二学段学习数对做准备,但由于时间跨度过大,到第二学段,学生积累起来的生活经验完全可以胜任新知的学习。所以,在第一学段不再安排用“第几排第几个”描述位置的教学内容。

教材引进算盘表示数,一方面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多了一件教具、学具,多了一种直观表示数的方法。让学生认识算盘,可以体会历史文明;让学生在算盘上表示数,可以增强学习兴趣、强化数的概念。按照数学课程标准中使学生“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的要求,第四单元编排例题帮助学生认识算盘,并在算盘上表示万以内的数,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数学教学有机融合,既弘扬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又解决了认数教学缺少计数器的困难。算盘的1个上珠表示“5”,用它表示数,比计数器稍抽象些,但更方便些,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好处。

标准在第一学段删去了“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要求,且统计教学更强调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为此,本套教材对“统计与概率”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规划和整体设计,第一学段的统计教学内容主要安排在二年级下册和三年级下册,同时第一学段不再安排可能性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① 使学生联系对数的已有认识,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与位置;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知道可以用算盘表示万以内的数;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联系已有的对四则运算的认识和相关的计算经验,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

减两位数的口算,以及三位数的'加减笔算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加减估算;联系对乘、除法的认识和计算表内乘、除法的经验,探索并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能正确计算简单的有余数除法。能认识钟表,认识时分秒,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 通过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钝角;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断则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他三个方向,会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进一步积累平面图形的学习经验。

③ 使学生经历从简单实际生活情境中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初步学会用不同标准分类整理相关的数据,进一步感受标准对于分类的意义,体会数据的价值。

2、数学思考方面。

① 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方法以及数的大小的理解,提高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② 使学生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等计算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不断提高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③ 在应用加减运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数量关系、选择解题思路的经验,进一步增强有根据、有条理进行思考的意识,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④ 使学生在认识分米和毫米,认识方向,认识角和直角,以及相关的测量、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进一步体会现实空间的位置关系,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相应物体的联系,不断增强直观思考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⑤ 使学生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进行分类,体验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3、解决问题方面。

①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的认识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和方法,从生活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 使学生在用学习的四则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借助摆学具或画图等方式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在描述物体方位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画图和口头描述相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分类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一般方法。

③ 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与同学合作,能有条理的交流自己的想法与做法,不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④ 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学会在表达前整理、在倾听后思考,逐步增强评价与反思意识。

4、情感与态度方面。

①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② 使学生在探索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和验算方法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③ 使学生在进行四则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④ 在经历将显示问题数学化,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6

一、先学探究

1.口算:

15+4 8+9 20+3 7+16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口算的。

2.出示例1的情境图。学校跳绳比赛活动,你从图中能知道什么?根据这些已知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红跳了多少下?小军跳了多少下?

二、交流共享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追问:分别怎样列式呢?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算式。

(2)学习口算45+23

像这样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以前我们是列竖式计算的。今天我们要学习怎样口算。

提问:你能口算出得数吗?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是怎样算的。在此基础上,在指名说说,并适当加以点评。对于不同的口算方法,提倡第二种方法,并板书:45+20=65,65+3=68,口答。

(3)学习口算45+28

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是怎样算的,再全班交流,并板书:45+20+8=73,写答。

(4)归纳算法。引导学生比较两道算式的共同点,提问:这两道题在口算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小结:这两道题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时都可以先加几十,再加几。只是第一道相加时不需要进位,第二道相加时需要进位。

三、交流中小结:

这两道题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时都可以采用相同的思路和方法,只是第一道相加时不需要进位,第二道相加时需要进位。今后在口算时要注意适当加以区分。

反馈检测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让学生看清题意后把口算的结果直接写在教材上。

集体反馈,电脑验证。

比较每组题的异同点。

第1题让学生体会如何在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思考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

第2题让学生体会进位加与不进位加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与区别。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选出其中一组题让学生先估算再口算,并请学生说说估算的'理由,将估算的结果和口算结果对照,看有无错误。

其余每组题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订正。

小结:在口算之前先估算,可以预测口算的得数。在口算之后再估算,可以验证口算的结果。希望同学们今后自觉地在计算前或计算后进行估算。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根据要求在教材上填表。

集体订正。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以及为什么这样算。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加法计算的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集体订正。让学生将自己分析、思考的过程说给大家听,同学间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四、反思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五、课堂作业:补充习题28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7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位数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算。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个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刮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刮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没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教学用具:

表内除法练习表、万以内数位表、学习习近平移、旋转的操作学具、口算练习表等

四、教学措施:

1、钻研好《新课标》,精心备好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2、教学任务在课内完成,课外尽量不留作业,或只留兴趣性、发展性作业。

3、对学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不用一个刻度要求每一个学生,作业布置分层进行,避免部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五、课时安排:

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8

一、学习情况分析

在学生的认知方面,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进行了简单的数学实践活动,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方法。在我执教的一班:优等生比较多,但存在两极分化的问题,学习习惯要加强。二班:学习成绩比较平均,尖子生较少,学习困难生比较多。在学生的情感方面,两个班级的大部分学生都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在上课的时候都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按时认真完成,但个别学生对待学习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习,需要家长和教师多方面引导。针对这些情况,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在学数学中得到快乐,发展思维。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解决问题,表内除法,图形与变换,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加、减法计算方面,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等等。

解决问题是在学习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包括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和认识“锐角和钝角”等内容。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学会进行最简单的图形平移,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且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一册教材也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要提供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以及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学习者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

2、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注重问题的探索性,教师要注意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算式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教学内容

1、数据收集整理

6、有余数的除法

2、表内除法(一)

7、万以内数的认识

3、图形的运动(一)

8、克和千克

4、表内除法(二)

9、数学广角

5、混合运算

10、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 .认识计数单位 百 和 千 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 . 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 . 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 .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 . 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 .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千克 =1000 克。

7 . 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 1 格表示 5 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 .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 .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 .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方法措施

学生易对具体、生动、鲜明的形象产生兴趣,在教学中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应用能力。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迁移,全面教学与分层教学相结合。

五、教材分析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会比较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近似数。了解除法的含义;能熟悉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辨认锐角、钝角;认识质量单位,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活动感受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教学的实际应用。

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将这两个单元整合起来,学过《表内除法》后,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表内除法中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探索,练习所有的表内除法题的计算方法。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迁移能力,还可以省时。

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及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六、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一共有22名学生,全是农村子女,家长对教育教学不够支持。在升二年级时从上一个年级降下来5个差生,然后在城关一小和二小读完一年级后转来了3名差生,再加上到我们班入学时学生年龄改小到六岁,我班升二年级时一个差生都没留级,本班大多数学生学习环境比较差,种种原因,这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只有向困难挑战,努力工作吧。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 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第一周 3.3---3.7 一、数据收集整理 (3) 3

第二周 3.10---3.14 二、表内除法(一)(14)

1、除法的初步认识 4

第三周 3.17---3.21 1、除法的初步认识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

第四周 3.24---3.28 四、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整理和复习4

第五周 3.31--4.4 单元测试

三、图形的运动(6)

4

第六周 4.7--4.11 三、图形的运动

3 清明休一天

第七周 4.14---4.18 三、图形的运动

四、表内除法(二)(10) 4

第八周 4.21---4.25 四、表内除法(二) 4

第九周 4.28--4.30 四、表内除法(二)

五、混合运算(5) 4

第十一周 5.5---5.9

五、混合运算

4 劳动节放假三天

第十儿周 5.12--5.16 六、有余数的除法(6)

4

第十三周 5.19---5.23 六、有余数的除法

七、万以内的认识(10)

4

第十四周 5.26---5.30 七、万以内的认识 4

第十五周 6.2---6.6 七、万以内的认识 3 端午节休一天

第十六周 6.9---6.13 七、万以内的认识

八、克和千克(2) 4

第十七周 6.16---6.20 九、数学广角——推理(3) 4

第十八周 6.23---6.27 十、总复习(4) 4

第十九周 6.30---7.4 期末考试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0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愉快的寒假生活已经结束。在新学期中我将以崭新的面貌面对新学期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为了使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内容

本册的教学内容有:

①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② 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③ 分米、厘米、毫米和克的认识

④ 直线和线段

⑤ 万以内的加法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7-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万以内的加法。

本册的教学难点是:7-9的乘法口诀和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

二、级情况分析:

201班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认真听讲,及时上交作业,检查和订正作业的习惯也逐渐养成。个别后进生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有几个孩子对奥数有着浓厚的兴趣。204班的孩子生源比较复杂,相对调皮了许多。大多数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但数学方面冒尖的孩子很少。后进生比较多,但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已有长足进步。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学会比较数的大小,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3、掌握加法的笔算法则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万以内的加法笔算和百以内的加法口算。掌握用调换加数位置验算加法的方法,初步具有验算的习惯。

4、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厘米、毫米和质量单位克,掌握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化聚。直观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5、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

四、教学特色

1、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2、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3、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以上这些是我本学期将对学生进行的综合训练,培养他们多种综合能力。同时我会在校领导的正确指引下,按照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更好地开展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的。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1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标准20xx》对统计与概率梁宇的知识内容进行了调整,提出在第一学段要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程,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

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能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课时安排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2.13—2.19

第一单元

1.数据收集整理

2

2.练习一

1

第二单元

1.除法的初步认识

1

2

2.20—2.26

1.除法的初步认识

4

3

2.27—3.5

1.除法的初步认识

1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

4

3.6—3.12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

3.整理和复习

1

第三单元

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1

5

3.13—3.19

2.平移和旋转

1

3.实践活动:剪一剪

1

4.练习七

1

6

3.20—3.26

第四单元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

2.解决问题

2

7

3.27—4.2

3.整理和复习

1

第五单元

1.混合运算

1

8

4.3—4.9

1.混合运算

3

2.解决问题

1

9

4.10—4.16

2.解决问题

1

3.整理和复习

1

第六单元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

2

10

4.17—4.23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

2

2.解决问题

2

11

4.24—4.30

2.解决问题

1

3.整理和复习

1

4.小小设计师

1

12

5.2—5.7

第七单元

1.1000以内数的认识

4

13

5.8—5.14

2.10000以内数的认识

4

14

5.15—5.21

2.10000以内数的认识

2

3.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3

15

5.22—5.28

3.整理和复习

1

第八单元

1.认识克

1

2.认识千克

1

3.解决问题

1

4.练习二十

1

16

5.29—6.4

第九单元

1.猜一猜(一)

1

1.猜一猜(二)

1

第十单元

1.复习表内除法及混合运算

1

2.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1

17

6.5—6.11

3.复习克和千克及图形的运动

1

4.复习解决问题和统计

1

结束课程,复习。

18

6.12—6.18

19

6.19—6.25

20

6.26—

学期结束工作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材分析:(具体目标)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辨认以上三种角。

2、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3、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具体的情境中渗透德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4、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

3、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八单元:统计

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在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习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习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再如: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在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习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必然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六、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教材的编者为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3

一、班级情况分析

从上学期的期末学习检测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经过前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课堂学习方式,有小部分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认真练习巩固的良好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注意倾听他人发言,遇到不懂得地方及时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会通过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小组交流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较好,能独立思考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读书、写字姿势正确。

数与代数这部分知识:90%学生都掌握了10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以及表内乘除计算,初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整体上的估算意识较薄弱,同时个别学困生计算速度较慢,出错率也比较高。对于空间与图形的这一大部分知识掌握的比较好,而统计方面的知识,学生已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会收集数据、简单处理数据,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对统计活动具有较浓的兴趣。

二、本学期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

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第六单元《加与减(一)》、第八单元《加与减(二)》。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第五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第七单元《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第九单元《统计》,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

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另外本学期的学习,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教学具体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

6、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首先从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7、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教学进度表注:

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课时安排。

一、除法

课题:分苹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

苹果实物、盘子、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星星幼儿园又到分水果的时间了,猜一猜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水果?看来大家想吃的水果特别多。不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水果之王——苹果。谁来数一数这里有多少个苹果?

你们来帮幼儿园的老师算一算,如果每5个放一盘,20个可以放几盘?

二、探究新知

1、想一想、算一算。

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独立思考解决。

20个苹果,每盘放5个,可以放几盘,你会算吗?

2、算一算、议一议。

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20÷5=4可以列竖式计算,试着算一算。给同桌讲一讲竖式中每一步所表达的含义。

3、试一试。

进一步熟练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完成第2页试一试中的8道题。

三、小结

教学反思:本课是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用竖式计算没有余数的除法。由于学生口诀掌握的不错,所以学习起来没有多大的障碍,只是学生对竖式中每一个数意义的理解上有一些困难,以后在学生理解能力方面要多加训练。

课题:分橘子

教学目标:

1.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2.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小熊家里来了4位小客人,好客的小熊拿出14个橘子来招待小伙伴们,每人分到几个橘子?

二、动手操作

1、用你手中的学具分一分,可以小组合作。

2、小组汇报。(我们组分给每位客人3个橘子,还剩2个。)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之后还要剩余的情况,谁能给大家举个例子?(可以找两个同学说一说。)

把14个橘子平均分给4位客人,每人分到3个,还剩2个,我们可以用算式14÷4=3(个)??2(个)来表示。

4、我们已经学过了用竖式来表示除法,那么像这样的有余数除法,怎样用竖式来表示呢?同学们,试一试好吗?

(学生独立尝试,动手写一写,然后小组内交流。)

5、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每一步表示什么?介绍余数的名称和商的位置。6、我们怎样来检查刚才的计算结果呢?

每人分3个,4人共分到12个,再加上剩下的2个,正好是14个,算对了。

三、探究规律

完成第4页“算一算,想一想”中的四道题,你发现了什么?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逐一检查学生的书写格式。

四、拓展练习

1、4页第1题。2、5页第2题。3.用竖式计算

9÷421÷514÷319÷6

4.钉一件上衣需要5个扣子,现有23个扣子,能钉几件上衣,还剩几个扣子?

板书设计

14÷4=3(个)??2(个)

余数

答:每人分到3个,还剩下2个。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由于上学期我们加强乘法算式中填最大的数的练习,所以学习起来没有多大的障碍,只是学生对竖式中每一个数意义的理解上有一些困难,特别是对余数的理解,所以我运用实物操作分一分,让学生在操作中明白余数的意义,效果显著。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4

一、学情分析:

班级学生共49人,男25人,女24人,二年级的小朋友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二、教学内容:

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重点内容:

(1)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2)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四、教学理念:

1、坚持“在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两个基本原则。

2、力求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3、注意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

4、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五、课时安排:(略)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5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三班和九班,三班共有学生54人,九班共有学生49人,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示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局部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下载2014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小朋友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范文1 一、指导思想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共有学生16人,其中男生6人,女生10人,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知道该怎么读,怎......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 一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1、在把若干个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的含义,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资中县双龙镇中心校 陈桂英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何官屯学校 徐志芬 2014年2月18日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2、......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 本期数学教学仍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有创新、开放精神的主动学习,同时,努力培养学生严谨、塌实的优良习惯,从而达到二年级应掌握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