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民工讨薪难的原因调查计划书
关于民工讨薪难的原因调查计划书
一、前言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发展和完善,进城打工的农民也日益增多,他们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为经济社会建设作者自己的贡献。随之而来的农民工讨薪问题,也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热点。新闻电视上的报道也很多,大多是农民工讨薪困难,引发与企业社会产生的一系列矛盾,最终造成严重后果。
为了深入探究农民工讨薪难的具体原因,以便于解决关于农民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方法,预先进行原因调查大有必要。
本次调查将围绕农民工、农民工家属、社会企业管理者为中心来进行。
二、调查目的要求详细了解陕西关中地区的农民工讨薪难度及其原因,为该问题的合理公平的解决提供依据和帮助,特撰写次原因调查计划书。
1、全面了解本地区农民工的数量,进城打工的目的原因,家庭的情况。
2、全面了解他们工资报酬所从事的行业及现状。
3、全面了解目前社会和民众对农民工讨薪问题的看法,企业对应发职工薪酬的态度。
4、了解农民工们对讨薪难问题的认识、做法。
5、了解我国整个社会的农民工大致数额和其他地区同类问题的解决办法。
三、调查内容
这次原因调查的内容要根据调查的目的来确定。调查工分为内、外调研两部分,此次关于农民工讨薪难的原因调查主要运用外部调研,其主要内容有:
(一)农民工自身看法原因调查
主要的调研内容有:
1、农民工的数量及文化程度;
2、农民工们一般从事的行业及工作环境;
3、对老板和企业所发工资薪酬的满意程度;
4、有过的讨薪经历以及最终的结果;
5、他们对讨薪的建议想法;
(二)农民工家属调查
主要的调研内容有:
1、农民工家属在他们打工期间扮演的角色(随在身旁一起打工、留家乡照顾老人孩子等);
2、他们对自己亲人打工时的情况的了解程度(工资、工作环境、地点、行业等);
3、他们对亲人们带回的薪金的满意度;
4、对打工者现在的境况有何建议看法;
5、理想的工作环境和报酬;
(三)社会企业管理者调查
主要的调研内容:
1、管理者们主要招收的民工类型;
2、分配给他们的工作任务;
3、他们准备付给的薪酬标准;
4、有无拖欠民工工资的情况及是否补上;
5、对农民工的各种讨薪做法的看法及措施;
四、调研对象及抽样
因为农民工在本地区分布的广泛性以及普遍性,他们全体都是调查对象,但由于所从事的行业不同,统一调查起来比较困难,而且他们的薪酬、老板、工作环境都不相同,因此为了准确快速地得出调查结果,此次调查决定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被调查者范围为围绕我校周边的打工者及家属和领导者,先按其不同行业领域划分,然后再进行随机抽样。
具体情况如下:
餐厅及旅馆经营人员(管理者):30名
服务员:30名
建筑工地工人:35名
在校学生:40名
社会人士:30名
社会问题研究专家、律师等专业人士:5名
其他打工者:30名
样本要求:
1、关于农民工的问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2、自愿作答本问卷,协助调查。
五、调查人员的素质规定:
1、仪表端正、大方。
2、举止谈吐得体,态度亲切、热情。
3、具有认真负责、积极的工作精神及职业热情。
4、访员要具有把握谈话气氛的能力。
5、访员要经过一定的调查培训,专业素质好。
六、人员安排
根据我们的调研方案,在西安工业大学及周边进行本次调研需要的人员有三种:调研督导、调查人员、复核员。具体配置如下:
调研督导:1名
调查人员:3名
复核员:1—2名(由督导兼职)
如有必要还将配备辅助督导(1名),协助进行访谈、收发和检查问卷。问卷的复核比例为全部问卷数量的30%,全部采用电话复核方式,复核时间为问卷回收的24小时内。
七、调查方法及具体实施
1、对农民工、学生及社会人员以问卷调查为主,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在完成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制作以及调查人员的简单培训等相关工作后,就可以开展具体的问卷调查了。把调查问卷平均分发给调查人员,统一选择中餐或晚餐后这段时间开始进行调查(因为此时人们一般都在一起,便于集中调查,能够给本次调查节约时间和成本)。调查员在进入调查前一定要说明来意,调查过程中,调查员应耐心等待,切不可督促。记得一定要求其在调查问卷上写明姓名、所从事工作、工作地点、电话号码,以便以后的问卷复核。调查员可以在当时收回问卷,也可以第二天收回(这有力于被调查者充分考虑,得出更真实有效的结果)。
2、对社会学家等专业人士以深度访谈为主:
由于调查形式的不同,对调查者所提出的要求也有所差异。与专业人士进行深度访谈的调查者(访员)相对于实施问卷调查的调查者而言,其专业水平要求更高一些。因为时间较长,调查员对经销商进行深度访谈以前一般要预约好时间,访谈前调查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列出调查所要了解的所有问题。调查者在访谈过程中应占据主导地位,把握着整个谈话的方向,能够准确筛选谈话并内容快速做好笔记以得到真实有效的调查结果。
3、通过网上查询或资料查询调查其他省市关于此问题的资料:
调查者查找资料时应注意其权威性及时效性,以尽量减少误差。因为其简易性,该工作可直接由复核员完成。
八、调查程序及时间安排
此次调研大致来说可分为准备、实施和结果处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它一般分为界定调研问题、设计调研方案、设计调研问卷或调研提纲三个部分。
2、实施阶段:根据调研要求,采用多种形式,由调研人员广泛地收集与调查活动有关的信息。
3、结果处理阶段: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汇总、归纳、整理和分析,并将调研结果以书面的形式——调研报告表述出来。
九、经费预算
1、策划费52、交通费153、问卷调查费20
总计40
十、附录
参与人员:
调查方案、问卷的设计:纪红娟(100508118)
调查方案、问卷的修改:洪婷(100508117)
调查人员:罗奕(100508122)纪红娟(100508118)洪婷(100508117)调查数据处理:罗奕(100508122)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罗奕(100508122)
调查报告撰写:罗奕(100508122)
论证人员:纪红娟(100508118)
调查计划书撰写:洪婷(100508117)
第二篇:司法局帮助民工讨薪
为农民工讨薪提供法律援助
###市结合年末农民工讨薪高发期的实际情况,采取得力措施,全方位为农民工讨薪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保障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一是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抓住民工返乡过年相对集中的时机,深入农民工集居的工地,开展法律宣传教育和法律咨询活动,向农民工发放《##市农民法律知识读本》900多本、《农民工维权手册》1000多册、“便民法律服务手册”1万多份、法制宣传活页2万多张;利用宣传车在全市各村巡回播放《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法律援助条例》等法律法规,引导农民工依法维权,11月份以来共出动宣传车63台(次)。
二是组建由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参加的“律师法律服务团”深入市内各大建筑工地及厂矿、企业开展有关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宣传和现场咨询活动,接受咨询560余次,发放《农民工维权手册》600多册、“便民法律服务手册”800多份,引导农民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努力营造有利于农民讨薪的法律氛围。
三、加强“12348”法律援助热线和“####148”法律服务热线值班,畅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依托全市13个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站,构筑援助受理网络,为农民工讨薪就近申请法律援助。对于农民工有关支付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等方面的来电、来人咨询,做到热情接待,能答复的当场 答复,不能答复的及时分流。对农民工讨薪申请法律援助的,只要求提供身份证明和相关证据,不审查经济困难等其他条件,做到简化程序、即时受理、即时指派、快速办理、限时办结。
11、12月份已接受工伤事故损害赔偿咨询11起,追索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金咨询25起。
四是突出调解优先原则,在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和服务方式上下功夫。为确保农民工能在春节前拿到工资,坚持调解优先原则,尽可能地通过调解、和解等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提高援助效率,以求在最短的时间里帮助农民工拿到工资,化解社会矛盾。11月份以来,通过调解方式化解农民工讨薪纠纷4起。
五是建立联动工作机制,确保应援尽援快援。法律援助中心对农民工讨薪案件,做到应援尽援,特事特办,实行首问责任制,一案包到底,确保在春节前案结事了。并加大协调力度,主动与工会、劳动、法院和信访等部门沟通联系,争取有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延伸法律服务网络,拓展和畅通农民工法律维权信息渠道,力争将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矛盾激化。
11月份以来,全市已接受农民工讨薪咨询36次,援助农民工讨薪案件11件,受援农民工265人,讨回工资102.64万元。
第三篇:农民工“讨薪”难的司法原因及特点
农民工“讨薪”难的司法原因及特点
作者: 牛毅刚发布时间: 2010-03-22 20:48:
51随着我国《劳动合同法》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实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越来越受到法律的重视与保护。在保护农民工权益上,社会各界、各级党政领导都非常重视,例如近些年在法院系统建立的农民工讨薪案件“绿色通道”、对困难农民工采取司法救助等措施,力求帮助农民工快速、及时的拿到应得的“血汗钱”,但通过近年来的审判实践发现,并非所有有理的农民工都能通过司法渠道打得赢官司。
一、当前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的主要途径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的主要途径:一是农民工向劳动保障部门进行举报和投诉,由劳动保障部门进行行政处理。二是由劳动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第三是由劳动仲裁委员会仲裁。第四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实践中发现,上述解决途径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解决渠道虽然多,但程序繁琐且周期长,使包工头或用人单位有时间逃避对责任的承担,导致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能及时实现;二是相关的主管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各部门工作衔接不够顺畅,遇有重大情况通报滞后,造成农民工多方求助,实体权利很难及时得到实现;三是没有统一的协调、联动处理机制,各部门各自为政,重复工作,浪费行政和司法资源,且容易错过解决纠纷的最佳时机;四是缺乏对农民工讨薪的有效法律指导和帮助,农民工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不了解相关程序,不懂得怎样获取和固定证据,导致讨薪难上加难。
二、当前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呈现出的新特点
一是各级领导机关狠抓农民工的扶持、帮辅工作见成效。以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为例,立案没有发生农民工滞留法院的现象,没有出现农民工集体到上级机关上访、聚会、游行等问题,也没有出现农民工讨薪激化矛盾而发生的极端事件。二是政府加大对建筑行业的管理力度,使之建筑行业管理混乱的局面有所改善,建筑行业的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率有所提升,但餐饮、家政服务等行业的农民仍缺少政策引导,“讨薪”案件有所凸显。三是出现京外纠纷京内告的现象,分析原因包括:法律规定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这就赋予了农民工选择的权利,且多数被告单位的住所地在北京,农民工大都愿意也相信北京法院司法、效率和权威;四是农民工节约诉讼成本意识提高,与往年相比,群体性农民工集体立案、诉讼现象减少,往往是委托1-2名农民工代表进行诉讼,但委托律师、从事法律工作人员代理案件数量不多,主要还是经济上无力支付高昂的律师费用,又不知道如何找法律援助部门进行帮助。
当前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面临的实际困难,石景山法院就受理的189件农民工“讨薪”案件进行分析,其中有部分农民工败诉或者没能达到预期的诉讼请求。通过对这些案件分析发现,造成部分农民工通过司法途径“讨薪”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农民工就业途径不规范,导致诉讼发生时不知状告何人。目前,由于缺乏规范的职业介绍机构,多数农民工都是通过亲戚、同乡等个人介绍进城打工,因此常会出现农民工在工作很长时间以后,都不知道自己的公司、老板是谁。一旦发生诉讼,就造成法院立案、送达难,出现农民工“讨薪”不知道该告谁或乱诉的局面,大大增加了农民工败诉或被迫撤
诉的风险。
(二)法律法规的部分规定增加了农民工诉讼难度。例如,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的解释》第三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当事人的仲裁申请超过仲裁期限为由,做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确已超过仲裁申请期限,又无不可抗力或其它正当理由的,依法驳回请求。诸如此类的规定对于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不强、经济能力较差的农民工而言,无疑是增加其诉讼的难度,提升诉讼风险。
(三)农民工起诉用人单位缺乏证据支持。石景山法院在走访农民工过程中发现,由于大部分农民工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造成权利义务没有书面证据予以确认。在发生纠纷后,农民工却认为只要去政府、去法院 “讨薪”,政府和法院就一定能把工钱要回来。石景山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经常遇到,许多农民工在立案或开庭时拿不出有力证据,有的人甚至连一张简单的工资条都没有,只记得自己做到多少个工,总共有多少钱没有领取。这使得使法院对农民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农民工工资数额及加班加点工资数额等难以确认。
(四)农民工“讨薪”案件执行难。在案件执行阶段,经常出现被执行人因财产情况发生变化或财产灭失,导致农民工在案件判决后仍无法拿到工资。石景山法院负责执行的高某等十一名进城务工人员申请执行某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给付劳动报酬案件中,由于公司已被吊销,且查找不到任何财产,高某等人急需拿钱回老家,情绪非常激动,法院经过长时间的查找工作,才找到被执行人的原法定代表人,使之得以执行。此外,一些开发商、建筑商等用工单位,常常在法院执行时隐匿或转移其财产,甚至纠集人公然阻碍、抗拒法院执行,造成农民工工资案件执行难。
(五)受金融危机影响增加了农民工案件的审执难度。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建筑工程原材料上涨,不少承包商资金出现紧张问题,部分工程被迫停工,不可避免的产生新的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对于投资者或开发商一旦发生资金断链,往往会选择出走避债,此类现象的增多势必会增加法院在送达、审理及执行程序上的困难。
针对由于以上原因导致的农民工“讨薪”败诉或者没有达到预期的诉求,石景山法院提出以下建议:
(一)成立由法院、政府信访办、劳动局劳动监察大队、建委行业管理办公室、农民工法律援助站等单位组成的协调与指导平台,确定专人、专电、专门接待场所,及时通报农民工“讨薪”情况,并提出解决纠纷的最佳途径。
(二)地方政府进一步规范建筑、餐饮、家政等领域的劳务市场,设立农民工劳务派遣中心,由该中心统一负责农民工的派遣工作,并为农民工建立用工档案,将农民工直接领取现金工资的方式,改变为用工单位或者劳务公司为农民工办理银行卡,将薪酬直接打入卡内,防止私自用工、拖欠工资的现象。
(三)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案件,在适用法律规定、时效制度时适当予以放宽,尽量适用简易程序,节省农民工的诉讼时间和成本。对有证据证明农民工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适当放宽立案条件,并由专人负责立案、审查,减少农民工不必要的麻烦。
(四)加大农民工“讨薪”案件的执行力度。通过组织开展农民工维权案件专项执行,进一步加大对涉及农民工案件的执行力度,对确有执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的,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或移交公安、检察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从而充分发挥执行工作威慑功能,促进用工单位及时履行法律义务。
(五)政府部门增设农民工法律援助服务站,在较大市县、区域内可增设农民工救助分站,保障辖区内农民工救助工作稳定发展。同时,政府可扩大援助站的工作范围,增开农民
工救助热线,并在农民工聚居区、交通站点、公共交通工具等处以张贴、发放印有法律援助申请和联系方法的宣传材料等方式广泛宣传,帮助农民提供必要的法律咨询服务。
(六)农民工原籍所在的乡政府、司法所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必要时当地法院也可协同参与,向农民工传授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等相关知识,使其认识到在外打工签订劳务雇佣合同的重要性,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
第四篇:“民工讨薪”现象的法律思考
现行所称的“民工”,通常指那些离开农村所承包土地而进城从事其他工作的劳动者。建筑业的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劳动者组成的。建筑业的特点决定了这些就业人员处于弱势地位,加之诉讼成本大、时间长等因素,当出现不能按期取得报酬时,民工通常选择忍受,一旦忍受超过限度,往往会走向聚众索要,甚至出现极端行为,导致不良后果。笔者试从法律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与思考。1、关于“民工讨薪”与《劳动法》实施的有关问题(1)关于劳动争议的界定。《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均对劳动争议作出界定,其中《意见》的界定范围显然宽于《条例》,其第2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不论是否订立劳动合同,只要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并符合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和《条例》规定的受案范围,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均应受理。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114号《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也作了相应规定。从《意见》、《条例》和《解释》来看,劳动者与建筑企业的讨薪应属劳动争议。(2)关于救济措施的成本问题。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劳动争议必须先经仲裁,对裁决不服的方可起诉,这里体现了竞合禁止的立法思想。即劳动仲裁是法定的必须程序,不允许当事人选择直接起诉。但必须看到整体拖欠民工工资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笔者认为应将其纳入到民事审判工作中去。劳动争议和一般民事案件相比,具有及时处理的特点,《劳动法》规定仲裁申请期限为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解释》仍然规定为60日,否则将失去实体上的胜诉权。很显然,这样不利于保护那些整体拖欠工资职工的利益。具有一级资质的建筑企业可跨省、自治区承建建筑工程,一旦发生纠纷,如采用仲裁,仲裁管辖权目前也不十分明确具体,实行提供劳动地点和用人单位注册也不一致,以劳动者工资所在地仲裁机构管辖制度,而按照这一规定,势必会加大劳动者申请仲裁的支出成本,不利于快速、高效地处理此类争议。2、关于“民工讨薪”采取不当方式的相关问题目前常出现“民工讨薪”采用拉横幅打标语、爬塔吊、楼顶、甚至冲砸用人单位或发包单位设施等现象,给这些单位造成了负面影响,包括名誉权的侵害,一些过激行为也妨碍了治安管理。而上述单位的合法权益同样也应受到保护,但通常都难以通过法律途径得到支持。3、关于当前建筑行政管理部门成立清欠小组的法律定性问题2003年底,各地政府建筑行政管理部门为有效杜绝减少整体欠薪,成立了清欠小组。小组在法律地位上仍是政府部门,具有调解性质,没有强制性,往往效果不佳。只要争议双方涉及其他争议,清欠小组就难以处理。而用人单位欠薪直接的原因通常是发包方或承包方不能按期付款。尽管有关建筑法规规定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即建筑企业不准垫资承建工程,但事实上几乎所有工程均存在垫资承建问题。《招标法》规定,对国有经济性质建筑工程必须采取招标,民营经济却不在规定范围内,但施工单位为了承揽到业务,常常和建设单位确定最低工作量。中途变更原协议,增加工作量现象常常发生。一旦发生争议,工程款只要没有最后结算,发包方均可以双方认定工程款数额不一致以及质量、工期等借口拒付尚欠工程款,导致施工单位资金周转发生困难。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216号《关于建筑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第一条认定,建筑工程的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优于抵押权和其他债权。行使优先权的期限为六个月,自建设工程竣工之日或者建设工程合同约定的竣工之日起计算。看似保护承包人即施工单位权益,但实质上效果不明显。因为该批复第二条规定,优先权并不得对抗买受人,即善意取得人。所以在纠纷处理中,该批复几乎没有什么意义。针对“民工讨薪”所引发的法律思考,应修订完善现行的法律规定,切实有效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第五篇:2014申论热点:农民工讨薪难
广西中公事业单位官方微信 :gxsydw
2014申论热点:农民工讨薪难
【导语】2014年春节临近,众多农民工盼着自己能够带辛苦劳作一年赚的薪水奔回家乡,但却存在很多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的情况。农民工讨薪难的问题何时才能得以解决呢? 【背景链接】
临近2014年春节之际,各地农民工欠薪现象再呈高发态势。建筑领域更是重灾区,虽然全国各省市劳动监察部门加大了春节期间的农民工欠薪整治工作,但引发了众多信访问题,还导致不少农民工因工资拖欠而无法顺利回家过年。此事在社会上引起热议。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时至今日,国家专项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已有十余年,但欠薪现象经常出现反弹。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到外部形势变化、楼市不景气等因素影响。例如,一些房地产开发商自身缺乏资金,建好了房子卖不了,开发商资金回笼困难,就拿房子来顶工程款、劳务费,而一旦劳务公司卖不出房子,农民工就会面临欠薪。另一方面则在于企业开工手续不齐全、转包现象多、不签订劳动合同等问题。在建筑领域,用工不规范、不签合同的情况屡见不鲜,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按照工程进度拨付工程款,不依法按月发放工资,就容易引发欠薪事件。
更关键的是,由于建筑企业层层转包现象也较多,一旦出现欠薪状况,农民工往往讨薪无门。很多案件中包工头也是受害者,往往出现包工头组织策划农民工上访讨债的情况。
政府有关部门在处理农民工欠薪案件时,往往处于尴尬境地,甚至被迫充当“冤大头”,动用公共财政为无良工程承包商的违法行为买单。
表面上看,欠薪问题属于劳资纠纷,但问题的解决,往往不像勒令企业老板立马给钱那么简单。事实证明,每一份工资要进入农民工的腰包,并不容易。以欠薪问题最为严重的建筑行业为例,不签劳动合同的用工方式,使农民工陷入维权陷阱;层层转包的承包模式,使广西中公事业单位官方微信 :gxsydw 广西中公事业单位官方微信 :gxsydw
农民工处于利益链的最末端;垫资施工的运作模式,使农民工工资成了“连环债”中最脆弱的一环;项目结束才拿钱的结算方式,使农民工从一开始就进入“被拖欠”状态。
措施:
要彻底铲除欠薪顽疾,必须强化执法,规范企业用工,同时完善制度,注重源头化解。
一是切实规范企业行为,从源头上减少用工纠纷。尤其是规划、建设、房管等相关部门宜提前介入,确保开发建筑企业各种证照手续齐全,把农民工工资纠纷化解于萌芽状态。
二是强化法律威慑力度,将清欠工资纳入依法治理轨道。尤其是各行政部门处理劳资纠纷时应杜绝推诿扯皮,强化执法力度,改进执法手段,通过联合执法、公开欠薪“黑名单”等手段,提高对违规违法企业的威慑力度。
同时加强对重点企业和生产经营困难企业的实时监控、排查,发生欠薪情况后,工会、劳动监察等方面宜及时介入,将劳资纠纷纳入法律解决渠道。此外,劳动部门还宜与公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严肃查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
三是设立欠薪保障基金,完善企业工资支付制度,即政府部门通过对用人单位筹集专项基金,用于垫付用人单位在经营不善、资不抵债等特定条件下拖欠劳动者的工资,保障职工权益。
广西中公事业单位官方微信 :gxsyd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