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五月1教学设计韦海涛

时间:2019-05-15 11:02: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槐乡五月1教学设计韦海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槐乡五月1教学设计韦海涛》。

第一篇:槐乡五月1教学设计韦海涛

杨集中心小学三年级(下)语文教案

课 题

21、槐乡五月(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五月槐乡的清香、甜美。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五月槐乡的清香、甜美。

2.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齐读课题。

2、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3、出示槐花图片,简介槐花。

4、释题:“槐乡”顾名思义是因洋槐之多而得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

2、检查:

⑴出示词语。

洋槐 坡坡岗岗 瑞雪初降 酿蜜 跨走 喜盈盈 傻乎乎拌上 咸的 蒜泥 口福 季节 槐花飘香 醇香 漩儿 浇上 ⑵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注意:“酿、盈、醇、襟”。⑶小组分自然段读课文。自评。他评。

4、找出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5、齐读课文。

6、用心读文,读通读顺,并能概括故事内容

1、重点指导:初、酿、挎、盈、傻。

2、唱笔顺。

3、描红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篇: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新词。能写出和“白茫茫”等词语结构相似的词语。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客和淳朴可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朗读表达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客和淳朴可爱。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第一小节,感受槐乡的美丽景色。

教学重点、难点:

读通全文,学会生字,理解词义。学习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请看老师写课题:槐乡五月

(板书,引导学生注意“槐”字的写法、读音)

2.当“槐乡五月”这个课题映入你眼帘的时候,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问题?

二、探索新知。

(一)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生字新词的意思。

洋槐 坡坡岗岗 瑞雪初降 酿出

2.检查自学效果:

(1)小黑板出示词语:

洋槐 肩头 挎走 摆出 一顿 咸的 蒜泥 炒芝麻 凉拌

山洼 维吾尔族姑娘 嗡嗡嗡 酿出 醇香 浸在 熏醉 陈醋 一小罐 俊俏

白茫茫 白生生 喜盈盈 香喷喷 傻乎乎 炒芝麻 甜丝丝

(2)指名读、齐读。(指点学生要读准平翘舌音、边鼻音、前后鼻音)

(3)指名解释词语,教师相机点拨。

(4)齐读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理清脉络。出示思考题: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

6.学生自由读课文,看看最喜欢读文章的哪个地方。为什么?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读的地方,先读给同座的同学听,再读给大家听。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尽量能读出感情。

7.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看看文章中的哪些地方你读不懂。

(二)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课后生字:

槐 肩 挎 摆 顿 拌 咸 蒜 炒 芝

2.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重点提醒“挎”、“顿”和“蒜”的书写:

畏:上下结构,注意下半部分不要多写一撇。

挎:左右结构,注意右半部分的写法。

顿:左右结构,注意左半部分的写法。

蒜:上下结构,注意下半部分两个示的写法。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三、实践应用。

1.学生高声朗读全文,再次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

2.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

板书:

槐乡五月

槐花 美丽芬芳

勤劳能干

孩子 热情好客

纯朴可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课文,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客和淳朴可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季节”。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诱情激趣。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觉得槐乡的五月是怎样的季节呢?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这节课,咱们再次走进美丽的槐乡去看一看。

二、细读第一段——欣赏槐花之美,理解“飘香的季节”

1.请你们边听老师读第一自然段边欣赏画面,想一想:五月的槐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自由朗读第一小节,圈划出描写槐花的词句。

3.请你们边听老师读第一自然段边欣赏画面,想一想:五月的槐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学生自由朗读第一小节,圈划出描写槐花的词句。

槐花多

“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1)说说你的感受。哪些词语写出槐花多?

(2)山坡上,小溪边,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槐花,一眼望不到边。真——多呀!

(3)谁来读好这句话?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槐花世界。

槐花美

(1)你有什么感受,美在哪儿?

(2)洁白晶莹,美啊!“抱”字说明什么?这是充满生命活力的——美。谁来读读远看的槐花。

(3)槐花还美在哪儿?

见过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儿吗?微风吹过,一条一条的槐花摇晃的姿态一定很美,谁来读读近看的槐花?

槐花千姿百态,作者欣赏槐花,有的远看有的近看,观察得多仔细啊!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体会槐花姿态的美。

作者把槐花写得这么美,用了什么好方法?用上了拟人、打比方,槐花的姿态就更生动了。

(4)你们欣赏欣赏槐花,又像什么呢?

槐花香

(1)在这句话中找找,都有哪些香的词儿?

(2)谁来读一读“清香、醇香、浓香”这三个词,要读出不同的感觉来。你读得真好,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这么读?

(3)再连起来读读这三个词语。

(4)越来越香,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从这个“浸”字你感受到了什么?能读好这句话吗?字形?哪些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提醒大家注意?(5)这么美,这么香的槐花,把谁吸引来啦?

谁来读一读这诗一般的语言。

你读出了小蜜蜂的快乐,孩子们心中的喜悦,真好!

让我们一起感受那份快乐吧!

五月的槐乡满眼是树,满树是花,香气浸到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难怪课文这样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捧起书本,让我们美美地读第一小节。

三、细读第二段——感受槐乡风情,理解“孩子的季节”。

1.在这样一个槐花飘香的季节里,你来到槐乡,你最想干什么?

2.槐乡的孩子和你们想的可都一样,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把那些有意思的镜头拍摄下来

3.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2、3小节,找一找有意思的镜头。

第2自然段

(1)找到哪些有意思的镜头?

花香醉人啊!这个镜头有意思。

(2)说话练习:槐乡的孩子真 啊,你一走进槐乡,他们准会 ;你离开槐乡,他们还会。

(3)槐花不光美、香,还能做好吃的槐花饭,谁来介绍一下槐花饭怎么做?

槐乡的孩子真幸福啊,能吃上美味的槐花饭,喝上甜甜的槐花蜜。我一定要拍下这幸福的瞬间。

第3自然段

(1)还找到哪些有意思的镜头?(点第3段文字)

五月,对槐乡的孩子来说,不仅能欣赏到绝美的风景,更有无穷的乐趣。

(2)小姑娘有什么乐趣?(板书:俊俏)这个镜头有意思。

(3)小姑娘俊在哪儿?俏在哪儿呢?找出表示动作的词。((4)如果你是槐乡姑娘,还会怎么打扮自己?

打扮得这么漂亮,心情一定很快乐,脚步也变得轻盈,不知不觉都“飘”起来了。她们是——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

(5)好俊俏的小姑娘啊,谁来的这句话?你读出了她们心中的快乐。

(6)小小子呢,有什么乐趣?找出表示动作的词。

这些动作最能表现小小子的什么特点?谁来演一演?

能吃上香喷喷的槐花,可真有口福啊。谁来读这句话?多么纯朴可爱的小小子啊!

(7)我们再来把这段话分角色读一读,体会槐乡孩子的快乐!女同学读小姑娘的句子,男同学读小小子的句子。请大家一边诵读,一边想象,还可以一边做些动作。(师引背)

(8)槐花是槐乡孩子的最爱。到了五月,他们赏槐花、闻花香,吃槐花、槐花饭,喝槐花蜜,用槐花打扮自己,槐乡的孩子真快乐,真幸福呀!难怪作者赞叹到——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五月的槐乡,欣赏到了槐花的多、美、香,感受到了槐乡孩子无穷的乐趣。让我们一起和作者发出赞叹。

五、拓展

学完课文,你能用这样的句式,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吗?可以说一句,也可以说两句。

槐乡的槐花真 啊!

槐乡的孩子真 啊!

五月的槐乡,处处飘香;五月的槐乡,笑声飞扬。五月的槐乡是孩子们快乐的天堂。

六、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照样子写词语:

白茫茫

山山洼洼

3.课外拓展阅读:《槐乡的孩子》

第三篇:《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优美,情景交融的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五月槐乡,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织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的主题自然生发开去。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五月的槐乡到处盛开着美丽的槐花,槐乡弥漫着槐花的香气。第二自然段写被香气熏醉的孩子们尽情享受槐花饭的香甜以及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第三自然段写孩子们用槐花装扮自己,表示他们对槐花的喜爱之情。第四自然段总写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课文的语言如诗般动人,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描写抒情的水乳交融,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

【学情分析】

课文的语言诗化,意境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这样的语言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难于无法抓住适当字眼体会美感,在阅读中应注重朗读训练,引导学生赏读文中如同诗一样美妙的句子,细细咀嚼,读出滋味来,激发学生喜爱槐乡的情感。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体会起来有一定难度,可以引导学生体验角色,在体验中感悟。

【设计思路】

1、创设情境,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课前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课堂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把学生带入槐花飘香的槐乡,使从未见过槐花的孩子们见其形,感其情,兴致盎然、轻松愉悦地走进课堂,走进五月的槐乡,在这种情境氛围下,让学生爱上槐乡的槐花,爱上槐乡的孩子。

2、读中品味,培养阅读理解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是建立在感情体验基础之上的,朗读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环节。本文语言优美,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但是一些语言上的美感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比较难以体会,读就是最好的方法,引导学生赏读文中如同诗一样美妙的句子,细细咀嚼,读出滋味来,激发学生喜爱槐乡的情感。

3、多向对话,实现和谐统一。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教学中,让学生熟读自悟,与文本倾心对话。学生有了自己的感悟,储备了与老师、同学对话的“底气”。然后通过全班交流,实现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对话。在对话中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在对话中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客和纯朴可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槐乡的景美、花香、童欢。【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槐花、槐乡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回忆美。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这槐花飘香的季节,去领略槐乡那独特的神韵。

2、(播放多媒体课件)师配乐:五月,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看,洋槐开花了,槐花真多呀!槐乡到处都是槐花。同学们看,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让学生的脑中呈现槐乡的美,在这种美的印象中进入课文,自然简洁。]

二、读悟课文,感受美。

(一)品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沉浸在花海,花香中。洋槐花美在哪儿呢?

1、学生自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圈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边体会边读,与同桌交流感受。(老师巡视、倾听、交流)

[设计意图:课标强调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让学生自主选择觉得“最喜欢的语句”去朗读感悟,这是为下一步学生真正拥有“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打基础。因为选择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辨析、原有审美能力和当前感悟程度的呈现过程。]

2、交流朗读收获:(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相机指导)(1)“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①指名读。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白、多)②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抓住“山山洼洼”、“坡坡岗岗”、“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这些词语加以体会、朗读。

(2)“有的槐花抱在一起„„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①指名读。喜欢的同学齐读。

②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些可爱的槐花吧!(课件出示槐化图,边引导欣赏边引读)槐花千姿百态,有万种风情,有的槐花“抱在一起”,作者想到了„„有的槐花„„作者想到了„„无论是远看还是近看,槐花都是那样美。在你的眼里这些槐花像什么呢?(出示更多的槐花图)

③句式练习:有的槐花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这个环节中,读——体会——欣赏——创造,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把文本语言转化、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引导学生想象模仿练说,运用语言。]

④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美体会出来吗?(3)“‘嗡嗡嗡„„’„„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①这两句话很有特点,老师把它们这么一排列,就像是——一首小诗。(课件出示)

嗡嗡嗡„„

啪啪啪„„ 小蜜蜂飞来了

孩子们跑来了 采走了

篮儿挎走 香的粉

白生生的槐花 酿出了

心里装着 甜的蜜

喜盈盈的满足 引导学生品读,读出诗一般的韵味。[设计意图:文章语言诗化,这两句话尤其如此。把它们按诗歌的形式排列,学生更易抓住诗的韵律,读起来更是琅琅上口,在多样化的朗读训练中丰富语言积累。]

②“嗡嗡嗡”谁来了?小蜜蜂们,你们的心情怎样?你们“嗡嗡嗡”地说些什么呀?(指名说、读)“啪啪啪”,什么声音呀?孩子们,你们干吗来了?心情怎样?(指名读)

[设计意图:转换学生的角色,让他们扮演蜜蜂和孩子们,体会心情,既能感受到槐花飘香的快乐,又为朗读埋下了感情基础。]

③齐读。(4)“中午,桌上就摆出了„„”

这个句子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槐花饭香)①多香的槐花饭呀!我们一起去品尝一下。(课件出示槐花饭图片以及第二自然段中描写槐花饭的句子)

读读看,你喜欢吃哪种口味的槐花饭。分读。[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教学把文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的兴趣,加以引导朗读]

②槐花饭之所以味道好,是因为它香。(课件回到原句)哪几个词写了“香”,请把它找出来。(指名说)

③老师告诉你们,词语是有味道的。如果你们边读边在脑子里想象它的香味,你就能把这个句子读得香起来。不信,你自己试试。

[设计意图:“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样的朗读指导,自然地融入了朗读方法的提示。]

④(课件出示:清香、醇香、浓香)我发现这三个香很有特点,谁会读?(指名、范读)这三个香一个比一个香,一个比一个浓,大家一起读读看。(出示省略号)后面还有一个省略号,你想到了什么?(引读: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

同学们,读文章就应该这样,不仅要边读边想,还要抓住关键词体会。(配乐齐读)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在指导朗读的同时,注重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关键句反复诵读,读中想象,读中感悟,读中体会,学生自然而然体会到了槐花的香。同时,通过这种诵读,抠词析句,帮助学生感悟、积累语言。]

3、配乐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五月槐乡,四处的树,满眼的花,香气飘荡在风中,这真是个飘香的季节啊!此时,我已经沉醉在花海中,沐浴在香海里了。真想到槐乡去做客呀!同学们,如果你是槐乡的孩子,欢迎我吗?你会怎样招待我呢?

1、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2、交流:

(1)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A、为什么傻乎乎地躺在这儿啊?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香啊?(联系第一自然段理解)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享受?你能做一做熏醉的表情吗? 让我们带着陶醉的表情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吧?

B、看到远道而来的客人,槐乡的孩子会怎么做?(请他回家吃饭)

3、谁想来给我们演一演这情景?(一位演被香气熏醉的“他”,一位演槐乡孩子)

(1)我想问一问好客的槐乡孩子,你会请他吃什么饭?想请他吃什么口味的槐花饭?(转问其他的槐乡孩子)咸的槐花饭是怎样做的?

还想请他吃什么口味的?

那甜的槐花饭又是怎样做的?

4、同学们想吃槐花饭吗?我们一起看看吧!(课件出示)看着这么美味的槐花饭,真让我们直流口水,你想吃什么口味的?(个别读,分口味读)

同学们,这短短的两个句子有5个本课的生字,其中我们看蒜字的笔画比较多,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老师也有一个好办法:二小二小,头上长草。

还有一个生字在书写的时候很容易弄错-“咸”,(边写边说)这个咸字啊,吃一小口就很咸啦。(拿起笔在书上描红咸字)

让我们把这两个句子再读一读吧。

5、除了想吃槐花饭,你们还想用槐花来做什么好吃的?

6、睡足了槐花觉,吃饱了槐花饭,不得不回家了,临走时,(引读)槐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大包蒸过晒干的槐花,外加一小罐清凉的槐花新蜜。

7、同学们,学到这儿,你们感受到了槐乡的孩子怎样?(板书:热情好客)

8、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他们的热情好客。

9、难怪作者会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10、口语交际:教师扮演客人,与学生进行现场互动,引导学生有礼貌、热情好客,引导学生用恰当运用文中语句。

[设计意图:这段文字并不难理解,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在“槐花饭”部分已经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读、想、议,把文章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教师为学生创造口语交际的条件,在多向对话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在运用中体会“热情好客”。]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槐乡的孩子是多么热情呀!你瞧,他们来了,他们笑得合不拢嘴。(出图)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谁来说说小姑娘为什么这么高兴?

3、交流:槐花使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1)(出示句子)槐花让小姑娘更俊俏了,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女生齐读)

A、“衣襟“是哪儿呢?从插图找找,小女孩的衣襟是哪儿?在自己身上找一找?(衣领下边,胸口这部分就叫衣襟)同学们,借助课文的插图,我们也能读懂词语,这个学习方法多便捷呀!

B、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打扮自己?戴上这美丽的花儿你的心情怎样? 有了槐花的装扮,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来,女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C、是呀,槐乡的小姑娘们就像你们一样,用花打扮自己,她们戴着槐花飘到哪里,哪里就到处是香味。她们的心里是快乐的,高兴的,高兴得要飘了起来。

作者为什么要用“飘”,而不是用“跑”呢?(一个是香味:随风飘动。二个是形容人的心情,飘飘欲仙,心情非常愉悦)讲得好时立刻请她读: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吗?

D、小姑娘们,五月是你们的季节,让我们美美的读读这句话?(指读、齐读句子)

(2)小姑娘漂亮了很高兴,小小子为什么也高兴?结合插图指导朗读。出示: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是槐花,手上拿的还是槐花。她们大大咧咧的,不时就朝嘴里塞上一把,甜丝丝、香喷喷的,可真有口福呢。

A、小小子们是怎样吃槐花饭的?“塞” 你能做一做“塞”的动作吗?

作者为什么要用“塞”而不是用“放”?(体会两个动词的不一样-吃得多、吃得急、很随意)

B、一个“塞”字让我们体会到了槐乡孩子的那种大大咧咧,这个词语用得多妙呀!

C、谁来当一回这槐乡的小小子?(指名读、齐读)

大大咧咧的小小子生吃槐花确实算得上槐乡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听了你的朗读,槐花甜丝丝、香喷喷的,槐乡的小伙子可真有口福啊。

4、女孩子们,让我们象槐乡的小姑娘一样,用槐花装扮自己,变得更漂亮(引读第二句)

5、男孩子们,让我们象槐乡的小小子,到槐树下大饱口福。(引读第三句)

6、槐乡的孩子还真是快乐、幸福,让我们和槐乡的孩子一样,带着快乐的心情试着把第三自然段来背一背。女孩子背第二句,男孩子背第三、第四句。

7、瞧这槐花给槐乡孩子带来了多少的乐趣呀!难怪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引读)

8、对于槐乡的孩子来说,五月的槐花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美丽的风景,甜甜的槐花蜜、美味的槐花饭,更是无穷无尽的乐趣。让我们由衷地赞叹:引读第四自然段。

9、课文学到这儿,你想对槐乡说些什么?你想对槐乡好客的孩子说些什么?

10、让我们怀着对槐乡的无限向往以及对槐乡孩子的无比羡慕,把《槐乡五月》再美美地读一遍。

11、分角色朗读。

12、对于槐乡的孩子来说,五月的槐花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美丽的风景,甜甜的槐花蜜,美味的槐花饭,更是无穷的乐趣。难怪作者如此赞叹:(引)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设计意图:其实课本中的插图是简单而有效的教育资源,应该要善于利用。]

五、拓展延伸,表现美。

1、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槐乡,喜爱槐乡,槐乡每年都举办槐花节,让我们到槐花节上去看看吧!(课件)

2、为了更好地宣传槐乡,槐花节的举办方向大家征集宣传词、广告语。我们已经学了课文,你能帮助写上几句吗?可以抓住槐花、槐乡孩子的特点,可长可短,尽量用上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3、学生练写。

4、交流。

[设计意图:儿童需要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课标也指出,应该要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为槐花节写广告语、宣传词,使学生把书本上所学的关于槐乡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既是对学习的检验又是对学习的巩固,一举两得。]

六、总结:

来到槐乡我们发现到槐花漫山遍野,洁白如雪,千姿百态,香飘万里,来到槐乡我们体会到槐乡孩子热情好客,勤劳能干,来到槐乡我们深深感受到槐乡花美,景美,人更美,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发出感叹: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学生齐读)

板书设计:

槐乡五月

槐花

多 美 香 甜 孩子

热情

快乐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第四篇:《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小屯小学 杨赵文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本课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有自读、精读、感悟、鉴赏、吸纳,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悟。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自主提问,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读题,引导提问:同学们,看了课题,你想说什么?

学生提问,教师帮助整理并板书:为什么叫槐乡?槐乡五月什么样?槐花有什么用处?还写了些什么?、师表扬学生会提问,并指出这几个问题正是本课学习的主要目标。

[这一过程,让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中积极思考,大胆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二、初读感知,自主探究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小节。

2、检查初读。

师:谁想读一读你体会的生字词?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读生字词,同座位互相帮助学习生字词。指名读,师相机点拨。(“陈、醇”是翘舌音,“蒜、醋”是平舌音,“浸、襟”音节相同,声调不同要读准。)

3、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每一节?老师要请几位同学读?(六位)其余同学重点听听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了。

4、师:通过读课文,同学们就已经有了这些理解,真了不起。让我们再来仔细读一读这些语句,好好体会。(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带着自己的问题自主阅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生生、师生的交流互动中探究。)

三、精读分析,交流感悟

1、根据师生共同筛选出的主要问题,精读主要小节抓住关键词句和重点语段,理解文章内容,引导体会“为什么叫槐乡?”

2、自读1自然段,划出描写“为什么叫槐乡?”的词句。师:什么样的地方能称为槐乡?(槐花特别多的地方)

师:这里是槐乡,你是怎么知道的?(抓住“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3、出示:“五月,当我们走进槐乡,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生答)教师相机出示:有的槐花……,近看……;有的槐花……,远看……。

中午,饭桌上摆出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侯,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朗读、品析,展开想象,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

4、第二节边读边思考:这时,当我们来到槐乡,会发生什么事?你感受到了什么?同桌展开讨,教师巡视组织学生汇报并表演。(1)、让学生从第一自然段中有关槐花香味浓烈的描写中去理解“熏醉”、“傻乎乎”的含义。

(2)、让学生同桌表演,一个是被花香“熏醉”的“我”;一个是槐乡的孩子。

师:槐乡除了有醉人的花香,好客的小朋友还拖你到他家做客呢!(3)、接着让孩子们任选描写吃槐花饭的句子,喜欢吃咸的就读咸的,喜欢甜的就读甜的。

师:吃完了美味的槐花饭,槐乡的孩子又给您送来了清香的干槐花和甜丝丝的槐花蜜了。(让学生边读边表演,感受槐花饭的美味和槐乡孩子们的热情好客、淳朴善良)

[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获得独立感悟,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促进师生在彼此的聆听和诉说中进行心灵的对话、思维的碰撞,从而获得深层次的感悟。]

5、默读第三小节,“并划出槐乡的难孩和女孩是怎样用洋槐来装扮自己的?”(1)、读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把相关的句子进行批注。(2)、组织学生在组内或班上交流自己的体会。(让女同学来读前半部分学学槐乡“小姑娘”用槐花打扮自己;再让男同学读后半部分,学学槐乡“小小子”享享口福。抓住“衣襟上别着”、“发辫上戴着”、“口袋里装的”、“手上拿的”等词来体会槐乡孩子对槐花的喜爱;从“更俊俏了”、“大大咧咧”、“朝嘴里塞上一把”等体会槐乡孩子的天真烂漫。)[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这一环节中充分尊重学生,“诊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通过边读边思、读后表演,通过感性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6、通过前面的学习,有感情的读第四小节的两句话。

(老师让孩子反复诵读有关描写槐乡五月美丽景色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聪明活泼、热情好客的句子,让学生谈谈感受,深入体会槐乡孩子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再次体会到课文语言如诗般的美妙以及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研究拓展,促使内化

1、出示六个词语:白茫茫、白生生、喜盈盈、傻乎乎、甜丝丝、香喷喷。

师:看看这几个词语,你认为该怎样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让学生自己先试着读一读、说一说,再采用学生自荐读、对比读、小组推荐读等形式来读,读中体会槐乡的美和槐花的香以及槐乡孩子的可爱。)

2、看来,同学们已经体会到了槐乡的美了,那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呢?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抓住关键词语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3、拓展作业: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美丽的花草树木,课后入学生认真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花草,并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包括运用形象的比喻,巧用叠词,象声词等。

[引导学生抓住分散在课文中的能够表情达意的词句进行研读,促使学生在回味品析中领悟到课文内容中蕴含的道理;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发现和探索,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第五篇: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记住,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出示。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

作者的这个“抱”字更好呢。一个抱字把槐花写活了,把槐花写得更美了!这是一种团结美!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是一种充满生命的美!谁愿意读一读这充满生命的美!师:你们见过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儿吗?出示道具。

生:辫子真长啊!

生:辫子真多啊!

师:是呀,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儿可真多,一条一条地披散在肩头。难怪作者由(点击课件,出示图片)那一条一条挂满枝头的槐花联想到了——生: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师:(引读)在作者的眼中,那些抱在一起的槐花,远看像——;那些一条一条挂满枝头的槐花,近看如——。

(反思:这个句子中有“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并不需要像学生明确说明“修辞手法”这一概念。切忌教学中直截了当地问:看看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那就有违课标要求了!)

探究“槐花香”

生:读第一自然段。我读了这一段,感觉自己身临其境,仿佛闻到了香味。

师:他闻到了香味,所以他很投入,眉飞色舞。别忙着坐下,其他同学的感觉怎样。

生:我的感觉也是很香。槐香吸引着槐乡的每一个人、甚至是动物都被槐香吸引了。

师:你的感觉就是“香”这一个字。

生:我的感觉有两个字:“美”和“香”。因为这槐花雪白雪白的,远看就如白雪一样,很美。因为语文书上也说了,“连风打的旋儿也是香的”,所以我的感觉还有一个就是“香”。

师:他的感觉两个字,“美”在于它的颜色的白,第二个字是“香”。这个感觉比刚才那位同学又进了一步。

生:我的感觉有多了一个字,那就是“多”。因为一两朵花不可能组成那么美的画面,要许多花才能组成像雪一样的景象。整个槐乡都沉静在香气中了,说明多。

师:讲得真好。他多了那个“多”字多得好。那么这种感觉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你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这种感觉。仔细看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哪些地方写的是“多”,是“香”,是“美”。看它是怎么写得。

生:自己读课文。

师:你觉得那些句子特别有感觉,读给大家听。

生:读“五月,杨槐开花了。槐乡的山山洼洼„„一片白茫茫。”从“似瑞雪初降”有感觉,因为槐花是白色的,而且很多,就像雪一样。

师:这个句子好在哪里?什么似什么?

生:槐花似瑞雪初降。

师:一朵白花能似瑞雪初降吗?

生:不是,是许多的槐花似瑞雪初降。

师:是许许多多的槐花。从课文中找一个字说明许多槐花。

生:是一片白茫茫的槐花似瑞雪初降。

师:是一片白茫茫的槐花似瑞雪初降,这就美了。所以这句话要体会到漫山遍野,一片白茫茫。谁来读这个句子,体会一下要注意那几个词读出这种美。

生:第二次读句子。(山山洼洼、坡坡岗岗语速过快)

师:有感觉吗?还不够强烈,我给他提醒一下。(附耳提醒)

生:第二次读。(语速还较快)

师:感觉还不够。但是有一个词读得很好,“瑞雪初降”。再提示一下,“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一片白茫茫”,要在脑海中出现形象。“白茫茫,向瑞雪初降”的样子也要在脑海里出现。

生:第三次读。(语速依然快)

师:你读得很可爱,不过感觉不对。

师:范读。(山山洼洼、坡坡岗岗语速放慢)

生:第四次读。

师:读得好吗?

其他学生:好。

师:有进步,再来读一遍。

生:第五次读。

师:现在你找到“山山洼洼”、“坡坡岗岗”的感觉了。这叫“形象”感。

师:再请一位同学来读。

生:读句子。

师:你很有感觉,只是头晃得太厉害了,再读一遍。

生:根据老师点拨重新读句子。

师:我们一起来读。

师:这句话的美美在“一片白茫茫”,后面还有两个句子。

生:读句子:“有的槐花像„„小辫儿”。

师:什么像什么?什么如什么?

生:槐花像玉雕的圆球。槐花的枝头如维吾尔族姑娘在披散肩头的小辫。

师:槐花的枝头?我倒是没听说过。

生:槐花的一条一条的枝头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辫。

师:你把一条一条放前面行不行?怎样的槐花如什么? 生:一条一条的槐花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辫。师:怎样的槐花像玉雕的圆球? 生:在一起的槐花像玉雕的圆球。

师:怎样的槐花似瑞雪初降?

生:一片白茫茫的槐花似瑞雪初降。

师:板书:„似„

„像„

„如„

同学们看看这三句话有什么特点?

生1:这些词语都是比喻词。

师:对,它们都是比喻词。

生2:它们都是比喻句。

师:比喻句好吗?

生2:好。

师:真的好吗?这个句子比喻的美,比作的事物很美。白雪大家喜欢吗?玉雕的圆球美吗?不但没,而且还很珍贵。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子好看吗?也很好看。

生:我发现这几句句子都是排比句。

师:排列得非常整齐的不一定都是排比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三句话,读出它的美,好吗?

生:齐读。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同样是槐花,为什么作者可以把它比作不同的事物?知道吗?

生:因为槐花千姿百态,每一朵槐花都有自己的姿态。

师:姿态不同。还有吗?

生:他们看的位置也不同。

师:看的角度有远有近,有整体的看,有部分的看,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事物就不同。这就是一种美。这种感觉找到了,这段话就能读好。这段话你还有感觉吗?

生:中午桌上就摆出来香喷喷的槐花饭„„浸在香海中了。”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香。

师:这句话用那几个词来写“香”,你把它们把它画下来。

生:清香、醇香、浓香。

师:同样是香,为什么要用三个不同的词。着三个词有什么区别吗?

生:它们都是写“香”,但是(卡壳)

师:说不出来吗?你是闻出来的。

生:笑。

生:清香是有一点香,浓香是代表香味十分浓。

师:这是当然的。这是一种感觉,我们能感觉到它们香的程度不同就可以了。

书上还用了什么词来说“香”?

生:香喷喷、香气扑鼻。

师:书上用了一连串的词来形容“香”。板书:香喷喷。这个词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给我的感觉是香直接王鼻子里涌。

生:我觉得槐花饭的香味老远就能让人闻到。

生:我感觉是然还没有走进香海,香气就往你身上钻了。

师:你说得很好,这叫有感觉了。我们读这几句话的时候要注意这些不同的写香的词语,自己先读一读,等会老师请同学来读。

师:指名学生读。

师:指点:“香海中了”语速要放慢。

生:第二次读。

师:注意“浓香”后面的省略号,再读。生:第三次读。

师:这里有一个词语用的特别好。生:打着旋儿。

师:这个词语用的好吗?

生:香气扑鼻。

师:它也好吗?

生:是“浸”。

师:说说你的感觉。

生:(卡壳)

师:有时候感觉时说不出来的,有感觉就行了。

生:我感觉是整个人都被香气包围了。

师:对呀,“浸”就是一种包围的意思。板书:浸

生:我还找到一个词“连”。

师:这个词有什么好?

生:“连”是说香得连平时不香的东西都香起来了。

师:说得不错。这些是写“香”的。第一自然段中还有两句话也写得很美。谁来读一读。

生:读“嗡嗡翁„„满足。”我觉得这句话也写出来槐花的“香”,因为如果不香的话,小蜜蜂也不会来采蜜。如果槐花不甜的话,那人们为什么还要采了做饭呢?

师:对呀,槐花是又香又甜。这两句话有什么特点?如果老师把分成两行排列,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觉得这样排列写很美。

师:像首诗。“嗡嗡翁”对“啪啪啪”,“小蜜蜂”对“孩子们”,“白生生的槐花”对“喜盈盈的满足”。这两句话 的节奏相同,读的时候要掌握住节奏。自己联系读一读。

师: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句子。

师: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

生:还好。

师:我觉得读得很好,不错,当然可以读得更好一些。我请个同学再来读一遍。

生:读句子。

师:不错。刚才我们说“挎”是人在“挎”,可这里是说“篮儿挎走白生生的蜜。”

篮儿能挎吗?是谁挎?

生:是孩子们。

师:如果这句话这样说:孩子们跑来了,孩子们挎走白生生的蜜,这句话通吗?

生:不通。

师:句子还是通的,意思还是明白的。但是它不美了。这里的篮儿,实质上是“借代”,是借篮子来代表孩子。板书:借代

师:课文第一自然段写得很美。如果老师来概括一下,第一自然段写了首先是“香”第二是“美”,美在像雪一样白。这个香是指香海,雪是一片白茫茫,五月的槐乡就像“香雪海”。板书:香雪海

师:好吧,我们一起读课文,读出“香雪海”感觉来。自己练习朗读。

生:朗读联系。

师:你现在想读吗?愿意读得请举手。能读得这么多,就不请大家读了,相信大家会读得好的。其余的自然段你能读吗?它们和这一段的感觉不一样。

点评:这一环节的教学,亮点很多。首先教师始终牢牢地依托文本,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语句中的重点字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交流,使学生能够把握住第一自然段的重点:槐花的多、香和美。通过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反复对话,与同伴亲密对话,与教师平等对话,使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目的,感受作者语言的准确,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其次,教师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的朗读指导非常值得借鉴。对于学生个体的朗读能力的提高,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教师抓住一位学生朗读过程中的细节:“山山洼洼”和“坡坡岗岗”的朗读速度、“清香、醇香、浓香”后面的省略号等等,一而再、再而三地给予指导,在老师的正确指引下,学生的朗读水平确实呈现了逐步上升的过程。而且教师抓住文本中具有韵味的两句话,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品出了渗透在语言文字中的独特的“美”。

反思:

在比较“清香”、“醇香”、“浓香”三个词语的不同时,学生的理解出现了障碍。可能平时还缺乏这方面的训练,所以一下难以说出。看来,一个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决定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平时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关注文本中的细节,引导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六、感受“槐花乐”。

生:读第二、三、四小节。

师:读了请你谈谈感受。

生:读了写槐花饭的小节,我特别想吃槐花饭。

师:除了想吃你还想些什么?

生:(卡壳、冷场)

师:这三个自然段出了写槐花饭好吃,还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我觉得南方人喜欢吃甜的,而北方人喜欢吃咸的。尤其是那个蒜,我妈妈最喜欢吃了。

师:现在我们讨论槐花饭,不讨论蒜哪。

生:我有个问题。树上说: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这里为什么用“飘”,不用“走”呢?

师:这个问题有意思。红旗能飘、树叶能飘,小姑娘怎么能飘哪?那个同学知道?

生:冷场。

生:用“飘”很美。和前面的“篮儿”一样是借代。

师:你再读一读些小姑娘的句子。

师:大家明白了,其实这里的“飘”就是走的意思,但是为什么要用这个词?想想怎样的走才叫“飘”?老大爷老大娘能飘吗?显然不合适。到底什么样的走能用“飘”呢

生:我觉得“飘”应该是走得快的。

师:对呀,老大爷老大娘走路慢吞吞的,是飘不起来的。是跑的、快的才能用“飘”。

生:像燕子一样走。

师:那是飞。

生:像燕子一样轻快。

师:对,又轻又快,对了,这样一种感觉,就是“飘”了。还有什么感觉?前面两句话:“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带着槐花。”

生:老师,我还想补充刚才同学所说的。“飘”说明她们心情很快乐。

师:痛苦的时候飘得起来吗?对了,脚步轻快,心情是非常快乐的。从这个“飘”可以读出小姑娘的快乐的性情。刚才是谁提出来的,现在懂了吗?现在读读这个句子,把快乐的心情读出来,注意这个“飘”。

生:读句子。

师:小姑娘们快乐,其他人呢?小小子快乐吗?小小子的快乐是通过那个字、那个词表现出来的?小姑娘用“飘”,小小子呢?

生:我通过“大大咧咧”看出来,这个此表示什么东西都不在乎,所以快乐。

师:对呀,自由自在,所以快乐。

生:我有很多问题。文中讲他们的“衣裤的口袋里装满槐花,手上拿的还是槐花,还往嘴里塞上一把。”这槐花到底是生的还是熟的?

师:你猜一猜。

生:我觉得应该是熟的,因为生的吃了回生病。

师:吃的时候,这槐花是白生生的,所以就是生的。

生:难道白花花的就是熟的吗?

师:熟了就是槐花干了。槐花干是用来送人的。

生:我觉得是生的,因为小小子们是大大咧咧的。

师:懂了吧。这生槐花你们肯定不敢吃,可是乡下的孩子不想这么多。我们吃的时候是洗洗干净一朵朵地吃,他们是用“塞”的。从这个“塞”字你能看出什么?

生:他们心情很快乐。

师:他们是一种幸福。我们都是城里的孩子,吃的时候都要讲究卫生,槐乡的孩子和我们不同,是乡下的孩子。“小小子”这个名字好听吗?它是一种地方发言,说明对孩子的喜欢。

师:我们一起读描写“小小子”的句子,好吗?

生:集体朗读。

师:不管是小姑娘还是小小子,在槐乡都是那么得快乐,开心。还有话要说吗?

生:我还有一个问题,平时我是好吃的东西慢慢地品尝,不好吃的才塞着吃,这里的小小子们为什么会塞着吃呢?

师: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我们从这里感受到了快乐,第二自然段中,你也能感受到快乐吗?自己读第二自然段。

生:自己默读第二自然断。

师:大家谈谈自己的感觉。

生:从“傻乎乎”看出孩子们很快乐。因为如果不是槐花很香,他们傻乎乎地站在槐树下面闻香味了。

生:我觉得要很入迷的时候才会变得傻乎乎的。有时我也会为了闻花香而变得傻乎乎的,会被妈妈揪耳朵。

生:我从傻乎乎感觉到槐花非常陶醉,使人吸引。

师:应该是吸引人,使人陶醉。对吗?这里的“傻乎乎”和说一个人“傻乎乎”

的一样吗?

生:这里是写玩得爽,而不是吃得爽了。

师:这个傻乎乎并不是真的傻,而是说被香气熏醉了,而不是真的傻,这个傻乎乎的孩子还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

生:给我一种很可爱的感觉。

下载槐乡五月1教学设计韦海涛word格式文档
下载槐乡五月1教学设计韦海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地点:多媒体教室 执教人:何梦芝 《槐乡五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6个生字,其中4个只识......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槐乡五月》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这迷人的槐乡.谁来读好课题?(指名读 齐读) 2课文最后有这样......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写出和"白茫茫"等词语结构相似的词语。......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作业 目录: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本次作业的主要知识点: 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展示槐花的美,让学生感受五月槐乡那独特的魅力以及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勤劳能干......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品味课文语言文字,学习欣赏课......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品味语言文字,学习欣赏作者的优美词句。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石化十小:刘畅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客和淳朴可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领悟......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引出线索 师述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第21课《槐乡五月》,齐读课题。再读课题,把槐乡到处都是槐树,把槐乡的那种美景读出来。 二、感悟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