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感动流泪后的思考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在感动和激动中观看了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中的感人镜头和动人情节始终萦绕在脑际,影片通过略显灰暗的色调,向我们揭示着当时国家正遭遇连续三年自然灾害,庄稼几乎颗粒无收,浮夸风气盛行,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那段历史。导演以细腻视角,展示了以周恩来总理与人民的血肉联系,集中诠释了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周恩来总理在国家最困难时期带着病去革命老区调研考察,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同老百姓一起吃着树叶糊糊,在炕沿上听老奶奶的河北落子,深入群众进行调研,不顾白天调研的劳累,夜以继日工作到深夜的场景,让人潸然泪下。感人的故事,真实地场景,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求真务实,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周恩来总理为了了解基层实际情况,掌握群众真实意愿,所体现出的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让我深受感染。一是实干精神。周总理是抱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来到公社调研。当了解树上叶子都光了与村干部准备的红烧肉的背后细节后,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他坚定地表示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绝不离开的。体现追求真理的实干精神。二是密切联系群众。周总理深入村民家庭,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各项生产生活情况,还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一起种植庄稼。工作细致,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三是艰苦朴素的作风。周总理坚持和村民吃一样的饭菜,了解到老奶奶为了给他吃一顿面把自己寿材都卖了,主动掏钱把寿材买了回来。这些细节都是周总理朴实作风,严于律己的具体体现。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过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真切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总书记在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调“充分调动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两个积极性,引导领导干部端正态度,引导群众多提意见建议”,怎样贯彻落实到教育实践活动具体工作中呢?周总理在当地调研的短短四个昼夜里,置身于群众之中,用一片真诚,打开群众的心底的顾虑,正是我们调研工作学习的典范,是对我们的启示。调研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第二篇:周恩来四个昼夜
《周恩来四个昼夜》观后感
2013年8月28日,在公司党委工会的组织下,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是一部农村题材电影,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从1958年开始,由于工作上“左”的错误、持续的天灾和前苏联政府逼债,我国国民经济进入了三年严重困难时期。为纠正错误、扭转局面,1961年春,在毛泽东的亲自率领下,中央领导分赴全国各地,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周恩来风尘仆仆地来到革命老区——河北武安的伯延公社,与这里的广大农民一起生活了四个昼夜。在充分掌握时弊和民意以后,周恩来马上与毛泽东长时间通话,当即做出了取消大食堂及其他政策调整的决定。由此,伯延成为全国第一个农民分户吃饭的公社。电影通过不同的人物性格、语言动作,将村民们的真诚、质朴,对国家和党的热爱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两个多小时的放映中,不少同志流下了泪水。
周总理深入革命老区一线、了解最真实的农村生存状态,是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在此过程中,有几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是认真听取意见,工作不走过场。周总理像拉家常一样,就坐在门坎儿外和张二廷对话,认真了解了大食堂及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总理这种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使得人们愿意讲真话,敢讲真话。征求干警意见、走访铁路企业也是一个与群众交流、沟通的良好平台,我们要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加以推进,并把它作为一个长效机制固定下来。
二是与人真诚相待,遇事勇于担当。面对人民群众提出的各种困难,周总理一点也不寻找借口,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现如今,法院各项工作繁忙和艰巨,各庭室均有各自的工作职责,我们要在明确分工的前提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杜绝在工作中相互推诿,敷衍了事。
三是事事廉洁自律,处处勤俭节约。周恩来在吃饭时一看桌子上的红烧肉和鸡蛋,就将一条已迈进屋子的腿又迈了出来,而后来吃连弟奶的拽面时却毫不犹豫。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清正廉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四是解决问题迅速,落实措施果断。周总理武安听民声,大食堂从此熄了火。群众主动反映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紧紧抓住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注意从实际出发,研究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调整,才能使我们的纠正措施行得通、办得到,杜绝拍胸膛做决定的官僚作风。
我们要以这部电影作为生动教材,结合工作实际,在工作中遵循“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体要求,及时准确了解员工所思、所忧、所急,以身作则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好,推动膳食部各项工作深入扎实开展,为市公司的后勤保障工作添砖加瓦。膳食部:冉茂琪
第三篇:观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后的心得体会
观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后的心得体会
昨天我观看了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讲述了周恩来总理在考察调研中,四个昼夜与当地村民发生的一些感人的故事,让我感受到周恩来总理真正做到了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我触动很深。
影片中的很多镜头,如在田间与广大农民一起插秧苗,大雨夜给救援的乡亲们送糖水等等。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患难。影片还全面呈现了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观看后让我深受教育,也使我深受感动。
观看影片后,我深知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重大,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精心备课,做好每一个教学环节,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课后我会去了解学生,帮助后进生;认真批改作业,找到教学中的不足,写出课后反思。不断提高本人的综合能力。
第四篇: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后有感
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后有感
看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我重新审视了几个词语:沉稳、细心、大度、诚信、担当、公仆。用这几个词来形容周恩来总理肯定是不够的。他所体现的人格魅力在一部短而朴实的影片中无法尽现,但我通过这部影片看到了支撑人格魅力的两个字——群众。
历史带着我们走至今天,我们党所代表的利益、代表的方向、代表的宗旨没有变,但党同人民群众的鱼水情谊淡了,血肉联系少了,群众的幸福感减了,不信任感增了。为何?在反过来看看周总理老一辈所代表的共产党人:战争年代无数先烈的义无反顾,重建年代百废待兴的建设事业,发展年代正确道路的选择。这些都是立足于“群众”而开展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而繁荣富强。
今天群众路线一如既往的被摆在重要位置,如何开展群众路线?敲敲脑袋出文章,拍拍屁股写总结能走好群众路线吗?没有周总理一样的深入群众走调研,躬身倾听真民声,去伪存真搞实践能走好群众路线吗?当然不能。只有知民之所需,行民之所急,解民之所难才能真正办出“让群众满意”的事情。
这是我所理解的一个宽泛的群众路线。而就目前所工作的岗位“政务服务”来说,可能更多人将“政务”二字放在较重的位置,而我更喜欢突出“服务”。“政务”是一个理所当然的事项,在老百姓心中,政府办理政务是义务,必须为之。而“服务”则是体现你与群众距离,是否为民所思、所想、所为的办事态度。深入群众路线,我认为政务服务中心要做的应该是在提高“政务”效率和质量的同时,将先进的“服务”理念和新区的“服务文化”注入其中。只有一个有自身 “文化”的中心才是既有骨架又有其灵魂的存在。
最后用一句话结束观后所感:耳听八方弄清百姓需求,周全服务心怀万户千家。
第五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张镇卫生院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服务群众意识,张镇卫生院于5月21日组织党员、各科组长在院二楼会议室放映此影片。
观影现场,大家屏气凝神认真观看,情绪随情节推进而跌宕起伏,看到周恩来总理始终心系百姓、忧国忧民,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的一幕幕,大家深受感动。
观影后纷纷表示要按照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脚踏实地干好基层医疗工作,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带头作用,沿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勇于吃苦,乐于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张镇卫生院
2014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