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暑期实践成果展示发言稿大全
暑期调研成果展示发言稿
云淑芳
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09级四班的„„。很高兴在这里代表我们暑期调研小组与大家分享我们的实践经历与成果。
在本年度的暑假里,我与„„、„„、„„,共四位同学结成小组,共同完成了关于青年农民和农村党员思想状况的调查报告,此次的暑期实践调研是在响应学校党委号召学生党员深入农村的背景下展开的,接到任务之后我们迅速组建了调研实践小组,开始着手筹划调研事宜。
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选题,明确我们的调查方向。由于本次调研的对象是青年农民和农民党员。我们知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主义的特征包括:公有制、按需分配、人们思想素质提高、生产力极度发展。由此可见,农民的思想素质对于农村全面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经大家讨论,最终我们把“青年农民和农民党员思想状况的调查报告”定为我们的调研主题。
作为当代的学生党员,应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开展工作。简言之,任何一项实践,都必须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因此,我们的下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做好我们所调研领域的理论研究,我们利用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查找到近五年内有关农民党员思想状况研究的文献以及有关的报刊杂志,并分工逐一做了详细的阅读。这时正是我们暑假修课期间,课余时间比较充足,并且便于小组成员及时沟通与交流。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我们不仅对近年内国内有关与农民思想状况的研究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也为我们暑期的实践调研做了理论上的积淀与方法上的指导。
在有了一定的理论储备之后,这是已接近7月末,我们便开始制定暑期实地调研的具体实施方案。
我们详细的实践方案在此我就不赘述了,但有几点想提醒大家的是,指定时间方案一定要做到完备周详四个字,怎么讲呢?首先完备,就是在实践调研前,大家一定要在心中对本次的实践过程假象一番,甚至是假象一些可能的意外情况,做好提前的预防和解决方案,通过对事件过程的假象,把本次实践所需要的材料物品等一一写入策划当中,可以避免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缺这少那的窘境;其次是周详,所谓周详就是你的时间方案要写的细致全面,把每一天的调研路线,调研内容,调研对象,调研方法等具体写明,这样才能使实践调研轻松而自如。
我们此次的调研目的是全面掌握当前青年农民和农民党员思想发展状况,并探究如何充分发挥广大青年农民和农民党员的优势作用,如何凝聚广大青年农民和农民党员的智慧和力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制定调查问卷和设计访谈问题是我们此次整个实践调研方案的中心内容,我们的调研问卷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呢?我们是这样实施的,以调研的主题为中心,每人分别制作一套调查问卷,问题总数在20个左右,然后开会讨论每一套问卷的每一个问题设置的合理性,最终采用选择和问答两种形式,总结了最适宜的25个问题作为调研问卷的内容。问卷完成之后,我们又考虑到发放问卷的群体整体的文化程度,再一次斟酌了问卷的用词用字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至此,时间调研的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告一段落,接下来的一个难题就是选择实践地,由于我们小组成员来自不同的省市,这也为我们的时间调研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困难,最后我们开会达成一致,无论最后决定到谁的家乡实践,其他几个人都排除万难,全力配合完成调研。经过多方的联系,最终我们选择了我的家乡,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黄合少镇作为我们的实践调研基地,这是我父亲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现任的村长是我父亲的发小,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减少不少障碍。经过前期的详细的统筹安排,我们在8月1日暑期课程结束后,一起乘火车来到我的家乡。
并于8月3日一大早,我们小组一行人便乘车前往目的地进行调研。为了使调研工作顺利开展,我们首先来到到村委办公室对现任村长进行采访。村长向我们介绍了当前本村农业发展中土地、人力资源利用、农业材料费用投入等一系列情况,农业发展中前景广阔。此外,村长
还向我们介绍了当地的医疗卫生状况和教育发展现状,这些问题看似与我们调研的问题南辕北辙,其实不然,这正为我们撰写调研报告,探索青年农民和农民党员思想状况的原因做了铺垫,为我们的调研开拓了思路。
随后,经事先安排,村里的青年农民和农民党员代表都来到村委会,我们发放了带去的问卷,让大家填写,此行,我们还带去了我们各自十几本的书,赠给有孩子的农民家庭,之后我们与填写问卷的农民攀谈起来,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青年农民和农民党员的思想及心里现状。
愉快有趣的实践结束后,就是不得不面临的撰写实践报告,我们通过整理与村长等人的交谈以及发放的调查问卷,四个人分工明确,通力合作,最后完成了关于青年农民和农村党员思想状况的调查调查报告。
从整体上讲,我们此次的时间调研有一定的收获,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下面向大家简要展示我们的调研成果。
当前青年农民和农民党员的思想状况:(一)理想信念时有波动。农民党员有些 带有迷信心理(二)价值取向趋向多样。有的农民既讲权利又讲义务,有的农民只讲索取不讲奉献;有的农民公道正派,见义勇为,有的农民自私自利,金钱至上等,表现多样。(三)道德观念新旧交织。
调查表明,农村青年学历层次偏低,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较差,大多数只能从事体力型、收入低的工作。知识水平的限制,直接影响了农村青年的就业。在家务农青年多于外出打工青年。虽然外出务工既能使青年农民见世面、开眼界、找出路、学技术,又能赚钱养家和实现资本积累、为进一步创业做准备,但由于受传统观念、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等因素的影响,有一半青年还是选择了在家务农。农村家庭年现金收入普遍偏低,直接影响了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投资,影响了青年受教育程度、就业以及进一步的发展。
以上是我们小组的暑期实践调研经历与成果,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每一位同学能在大学四年当中完成一次满意并让自己获
得成长的实践。谢谢大家。
第二篇:实践成果展示
实践成果展示
根据《项目实施方案》,实践研修是本次培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在岗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良性循环过程,逐步提升实践教学及教育科研能力。现将实践研修成果提交做
如下要求,学科教师及教辅人员请在“实践成果展示 ”栏目中根据所发布的要求提交两篇实践成果。由班级辅导教师进行评阅。
题目:运用新课程理念尝试去上几节改变自己教学习惯的课,然后把最得意的一节课形成文稿分享出来;撰写要求层次清楚,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措辞严谨。(学科)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设计
新课程的语文教学设计应该包括整体的教学设想和具体的教学步骤两大部分内容。教学设想涵盖了教师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和重点把握,它渗透着教师对课文的感知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教师应以课标为依据,确定学生学习某一篇课文要达到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目标,根据不同的课文的需要设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如第13课《山中访友》一文的教学目标设计有三:
(1)体会、学习本文写景状物的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3)感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目标设计好了,然后思考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适合的教学方式。
教学步骤部分,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导入新课。我们应认真研究教材,找准知识的切入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通过巧妙的情境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知识探究的强烈愿望。如第22课《羚羊木雕》可设计“实话实说”的栏目现场,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包括财富、亲情、友情、信心等的人生超市中选择自己需要的东西,并说明理由。
第二层次为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各篇课文的不同特点,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加工,将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将教材内容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变成发展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内容,赋材料以生命力。同时,还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灵活采用读、听、看、演、讨论、争辩等各种形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如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设计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弄清,(1)“我”是被谁救下的?采用的方式是什么?(2)你如何评价“我”、“爸爸”和“杰利”这三个人?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就可以用以下问题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1)你对“走一步,再走一步”这句话如何理解?
(2)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作为“我”的同学,“杰利”将怎么办?(3)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取得共鸣,可以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积极想办法,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
第三层次为知识的拓展延伸。此部分内容可视课文内容和课堂教学情况灵活设置,重在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更深更广的空间,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由书本到生活,由学习到实践的延伸,引导学生加强语文知识的积累,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如第11课《春》可设计这样的练习:(1)写出含有“春”字或描写“春”的诗、词、歌曲、成语、对联、俗语、谚语等。(2)从“春的畅想”“夏雨”“秋风”“冬雪”中选取你最感兴趣的专题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3)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描绘春的画。
同时,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变,及时对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鼓励,将新的评价理念贯穿于学生的日常活动,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可采取以下方式:(1)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闪光点,增强学习的自信心。(2)小组评议。小组同学之间互相提出优缺点,由小组长总结成简单的文字材料,有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自己。(3)教师日常评语,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的努力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在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我们新参加课改实验的教师引起注意的一点是,课改并非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它要改变的是传统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语文教学中传授语文基础知识是必要的,要避免认为课改就是老师不能在课堂上讲知识的片面理解,该授受的知识必然要授受,但要有度,不能拔高,不要过于强调知识的体系化,不要脱离能力培养去孤立地传授知识。提倡在学生语言实践活动中传授知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关注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明确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不是终极目的,而是为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健全人格。
在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还要避免的一种倾向是过于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化。有的老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体现学生的活动,不顾教学内容是否需要,一节课一会儿表演,一会儿绘画,一会儿唱歌,一会儿讨论,看似非常活泼热闹,实际上接触教学内容实质的东西并不多,缺乏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的探究,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不大,这显然是有悖于我们的课改目标的。
现在我们的许多教案往往停留在“教什么”的层面上,这种教案所欠缺的就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不仅应该包括“教什么”,还应该包括“如何教”,乃至“如何指导学生学”、“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和发展”。
教学设计是教学的设想与计划,是一项预测活动。课堂教学则因为有许多即时性因素的出现而具有“生成性”的特点,这种“生成性”的特点恰恰可以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课堂教学富有旺盛的生命力。教学设计无法预测课堂出现的即时性因素,因而没有必要追求设计与教学接榫。重要的是应该能够根据课堂教学“生成性”的特点灵活处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真正的教学技巧和艺术在于一旦有这种必要,教师就能随时改变自己的授课计划。”
一般地说课堂中有如下一些“生成性”情况:
1.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一些错误,此时该如何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纠正;
2.学生在学习中会提出一些他们不懂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是对教师教学艺术的挑战;
3.教师在教学中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灵感,应结合教学实际大胆发挥;
4.教学中由于现场可能出现一些变化,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相应进行调整;
5.有时候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收回注意力。
第三篇:高校暑期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演讲稿
高校暑期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演讲稿
朋友们,同学们:
如果说这世界会因为缺少了你的爱而走向毁灭,你是否会毫不犹豫的奉献;如果说这世界会因为没有了一份爱而承载危难,你是否会义不容辞的牺牲!如果说这世界会因为你的付出而感动,你是否会因为燃烧了热情而自豪!
别林斯基有言:“苦难,是一所最好的大学。”而苦难对大学生而言却少有体会,可以说这样的大学是不完整的。一个人如果没有历经苦难,那么他的人生就从来没有思考过,没有思考的人生就不会圆满。我们所知的总是有限的,而不知道的总是无穷尽的,生命亦是有限的,我们不能够用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知识,却可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巨大的希望。
同学们,你是否知道在我们的身边有那样一群儿童,他们每天在家期盼着父母的归来,却只能一个人看着照片里父母慈爱的笑容;他们生病时没有依偎过父母的怀抱,却只能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偷偷哭泣;他们拿着红红的奖状回家,却听不到那一句简单的“你真棒”。这就是备受党中央、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留守儿童,这群儿童,独自一人留守于家中,感受着与年纪不相符的孤独,这,就是留守儿童藏于心中深深的悲哀。在这些留守儿童中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聋哑儿童:他们在无声的世界里,无力去感受自然的天籁之音,天地失去了绚丽的色彩,人生飘动着淡淡的阴霾。
花朵的成长离不开甘甜的雨露和温暖的阳光,他们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他们是缺少爱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辛勤的劳动在为他们的家庭增加收入,为祖国的发展增添色彩。
面对这些即将长成的幼苗,是辛勤培育,还是放任不管?答案非常重要,辛勤培育,他们就能长成参天大树,成为国之栋梁,放任不管,他们或枯萎而死,或成为农家的灶中薪炭。如何选择,关系到孩子的未来,关系到民族的兴衰,我们决不能等闲视之。
在今年炎热暑假的时候,我校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获得了这样的一次机会,我们来到了盛恒基小学、松北区聋儿康复中心进行志愿服务活动。
盛恒基小学位于哈尔滨市松北区,说到盛恒基小学我们不得不提到盛恒基集团董事长王志江,王志江出生于一个偏远的农村家庭,在奋斗的路上,求知和学习是他坚持不变的梦想,事业成功之后办一所学校也成了他的梦想。此次投资兴建盛恒基实验小学,终于圆了他多年来的梦想。
盛恒基小学的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赚钱养家,把孩子都留给了年迈的双亲。这些孩子们天真可爱,却享受着江南江北最低的教育师资成长环境。了解到盛恒基小学的整体情况,今年暑假,我们以哈尔滨商业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志愿者的身份去盛恒基小学参加支教工作,和那里的孩子们一起学习成长,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在去时的路上,我们回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无忧无虑的时光,期待着我们即将要朝夕相处的小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孩子们会是什么样呢,他们一定会很可爱,也一定很懂事吧。来到学校,一位平易近人的女校长迎接了我们,我们被分配到各个班级,虽然每个年级都只有一两个班,但是师资远远无法满足学生们对教育的需求。当我们真正接触到这群可爱的孩子时,我们被深深地打动了。在舞蹈课上,孩子们听到歌声时那喜悦的表情仿佛可以唤醒每个沉寂的灵魂。整个上课的过程中,孩子们都十分听话也非常的配合。他们会大声喊着:姐姐,姐姐,谢谢你。姐姐,姐姐,你是我们的小老师。不知为什么,我的眼里闪着泪花。他们说,姐姐,以后你要常来,要不然我们会想你的。我,好感动。到了中午的吃饭时间,老师把饭拿到了教室,每个孩子一个盒饭,我看着他们一边吃,一边说笑着,心里感觉到,这样的生活,很丰富,很朴实。我们和老师聊天,老师说:“现在的孩子们,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你知道么,他们吃完饭,连午休的时间都没有,收拾收拾,一会儿就要上课了。”在与老师的交流中我们对孩子们令人堪忧生活和学习环境深感震撼,即使如此大家相视一笑,我们会和他们一起奋斗,即使面临再大的压力,我们也会齐心协力的渡过。
看着孩子们画水彩画——那片色彩,是梦想的重量。孩子们的手,绘着太阳,画着天空,承载梦想,勇于追求。大手拉着小手,一笔一笔描绘,一颜一色添加。成就完美的人生,奋斗得要靠自己。我们以最深厚的爱,最绵延的期望,祝愿他们早日成才。与孩子们共度的美好时光就这样匆匆结束了,走在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校园里,我们不禁感慨万千。他们小小年纪就要承受如此重的生活负担,小小年纪就比同龄的孩子在眼神中多了些许坚毅,他们不能像其他同龄的孩子们那样在父母的呵护下无忧无虑的成长,做错事有人会耐心教导,他们凡事靠自己,甚至还要照顾年迈的老人。小小年纪,生活就赋予他们巨大的责任,为自己,为亲人,为生活。
在和他们一起上课的日子里,看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我们愿意为他们奉献我们所知道的一切,尽管我们自身也能力有限,但只要我们想去做,想做好,就一定会满足他们小小的愿望。而对于他们,我们的力量还很渺小,他们需要社会给予他们更加权威的教育资源,更加优化的教育设施,更加丰富的课外活动,更加良好的成长环境。通过这些天和孩子们的相处,我们了解到了许多从前不曾知晓也无从感受的“城市留守生活”。这些孩子的性格各式各样,有些很乐观开朗,但有些很沉默,这些孩子性格上的差异,很大程度上与父母跟他们的沟通情况有关。一些孩子与父母沟通得很好,“留守”这段经历反而磨练了他的意志,锻炼了生活自理能力。但有一部分学生,由于与父母沟通少,他们会变得话少,对很多事情无所谓,人也变得内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可避免地承受了社会转型的代价。然而,生活的磨难并非都是坏事,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锤炼坚强的人格。因此,在留守儿童的成长道路上,不妨多给孩子们灌输一些积极向上的“心理因子”,让他们告别弱势心态,这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学生,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教育留守学生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的茁壮的成长。
与孩子们共度的两个周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支教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赢得了盛恒基小学师生和领导的一致好评,校长希望志愿者能够继续给孩子们带来这么丰富的课余生活。当我们即将告别时,看到孩子们在学校门口不舍的眼神,当我们听到“老师,我们爱你”的声音在我们耳边萦绕,我们的眼泪悄然划落,我们告诉自己,我们一定要继续传承和发扬志愿精神,让爱满人间。
在省教育厅和校团委的安排和组织下,我们哈尔滨商业大学志愿者服务中心的志愿者还来到了哈尔滨语亦丰聋儿康复中心,与聋儿开始了为期一周的零距离接触。
在康复中心,我们看到的是一双双焦灼的眼神,一串串苦涩无奈的微笑,一个个婉约多姿的手势。一双关怀之手,一颗真诚之心,关爱聋哑儿童,叩响无声世界。关爱聋哑儿童,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爱,为聋哑儿童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励他们自强不息,做生活的强者,享受生活的幸福和快乐,让他们健康的长大,让社会上更多的人关注、关心和关怀聋哑孩子们,让崎岖的生命放飞出五彩奇光,这也是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不可或缺的爱之旅。
康复中心的小孩与正常孩童相比,对语言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低下,而且他们也比一般的小孩更容易受伤,心理更敏感,所以康复中心的老师给我们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培训,志愿者们认真仔细的听着,记录着怎样与这群被遗落在人间的天使交流、沟通。听完老师对这些孩子境遇和这些孩子大部分是农民工子弟身世的介绍,他们才这么小竟然还生活在一个几乎无声的世界里,只能靠他们耳朵上的耳蜗听到声音。看到他们谁能不感到心酸。按照康复中心的日常学习安排我们先和这群孩子进行室内活动,于是我们和这些小朋友围坐在一个矮桌上陪他们一起折纸,画画,孩子们像一张张白纸,在这张白纸上面会有无穷的力量。我们开心的一起游戏,刚开始和我们接触的时候,这些小朋友有点怕生,于是我们就主动拉他们的手并且蹲下来主动和他面带微笑的讲话,虽然他可能听不明白我们讲的,但他们可以感觉到我对他的友好以及尊重。偶尔我们还会轻抚一下他的头,蹲下来和他近距离的说话,在游戏的过程中他们慢慢地认可了我们,和我们开始亲昵起来,这种友善的感知就是我们此行的最大收获。到了该分别的时候,有些小朋友听说我们要走了难过的都哭了,我们告诉他们,我们还会回来看他们的。
带着不舍和感动,我们离开了康复中心。这次的实践让我们受益匪浅,“培训课”让我们懂得与聋哑儿童的交流方式,教师对这群孩子的爱让我们懂得这个世界的大爱无私。孩子们的乐观让我们明白应该笑对生活。
聋哑康复中心的孩子们往往比普通人有着更为丰富的肢体语言,这也是他们通往外部世界,与他人交流的一扇大门。他们渴望被爱,渴望被他人理解,尽管他们的表达方式受到阻碍,但并不影响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他们依然可以拥有色彩斑斓的童年,这需要靠富有爱心的我们、靠温暖和谐的社会、靠资源实力丰富的权威机构共同努力,我们应尽全力将他们的童年描绘的丰富多彩,尽全力将他们的成长道路铺平。我们坚信,这些可爱的小天使们,总有一天会站在人生的大舞台上,释放自己的光芒,回报社会,感恩社会。
这次的关爱聋哑儿童支教之行,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公益事业要发自内心,要坚持,要在感动中学会感恩。看到小天使们一张张稚嫩天真的脸庞,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呵护,看到小天使们脸上绽放的笑容,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疼爱。往往因为他们不经意的表情、动作,会在刹那间触碰我们心中最柔软的角落,这就是感动。
看到老师如此用心对待这些小天使,我们也亲身体会到照顾孩子需要付出的代价和精力,这样非比寻常的体验,我们是不是应该感恩于赋予我们生命的父母呢?感恩他们的悉心养育,感恩他们的鞭策鼓励。
作为一名大学生,更作为一名志愿者,我愿意把我的爱心化为行动,去关爱社会上的每一个需要得到帮助的人,弘扬志愿者精神,与现代文明同行,以奉献扬青春,与社会同进步。我们追求的并不多,只希望着,能够尽我们的微薄之力,让天下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的人永远快乐着,只因为,我们是中国的青年志愿者!也许,我们微弱的力量改变不了什么,但是,只要我们一起努力,我们会发现世界在我们手中会变得越来越美好,也许,我们能够做的的确很少,但是我们只要做了本应做的那一份,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所获得的并不只是付出的那么多。志当存高远,心系天下寒。既然我们是花,我们就要激情绽放,既然我们是树,我们就要成为栋梁。让我们以青春的名义盟誓,用梦想的借口狂欢,以年轻的筹码拼搏,用友谊的翅膀翱翔。也许时间的界限封冻过相依相偎的信念,也许命运的脚步遗留下曾经不离不弃的誓言,但心灵的契约牵引我们拥抱坚强的夙愿。三更有梦奉献作枕,子夜无风我们相伴!
最后,让我们一起呼吁整个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关爱留守儿童,关爱聋哑儿童,关爱社会中需要帮助的人,积极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真正的让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对人生充满向往。
哈尔滨商业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
第四篇:继续教育实践成果展示
《按比分配》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解答。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答方法。教学过程:
一、认识“按比分配”。
1、把若干本本子奖给在学校运动会上得第一名的同学,该怎么奖?
2、讨论后得到“平均分”。
3、把若干本本子奖给在学校运动会上得第二名、第三名的同学,该怎么奖?
4、为什么?
5、这还是平均分吗?
6、那可以叫什么呢?也就是按几比几来分?
7、那平均分就是按几比几来分?
8、像这样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叫做按比分配。
9、学生举例。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生活中的确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来进行分配。
2、例如:学校运动会上给四、五年级布置做500面小红旗的任务,你认为怎样分配比较合理?
3、出示四、五年级的人数:五年级120人,六年级130人。现在你认为该怎样分配比较合理?
(1)按12:13进行分配。(2)分小组讨论列式解答。(3)反馈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
4、试一试:
如果五年级有三个班,分别有32、40、48人,360个练习本该怎样分配?
三、拓展延伸:学校的操场是一个长比宽为3:2的长方形,如果将这500面小红旗插在操场的四周,每条边上插多少面比较合理?
四、看书。
五、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按比分配是十二册教材中比例应用题的内容,与前面学的比的知识密切相关,倒与正反比例知识没有太多的联系。教材用蔬菜种植面积和混凝土的配置作为例题,学生缺乏这一方面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我重组了教材:采用学校开运动会进行颁奖和做小红旗等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分配,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一、情境引入,切入课题:
好的课题导入能引起学生的知识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和求知欲,能引人入胜,辉映全堂。新课导入的艺术之一在于能把生活中的问题作为例题,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创设了运动会颁奖的情境。
当然学生的回答比较多,教师适时点拨:平均分不够合理,那该怎么分呢?学生很快说出了最好根据人数来分。教师适时出示了育才小学五、六年级人数统计表。让学生尝试用学过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经过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挖掘,并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进入情境,深入研究:
为了深入理解连比的按比例分配,教师又把这个情境充分应用,引导学生进一步完成这一任务:“做480面红旗的任务,分配给五年级三个班完成,怎么分配合理?”
同时还设计了巩固练习:
1、体育老师选拔了80名同学组成彩旗队,准备按3 : 5 :2编排成红色、蓝色、黄色三支队伍,你知道蓝色队伍的人数是多少吗?
2、我班共有49人报名参加各项目比赛,其中男女运动员人数的比是4 :3,你知道我班代表队有多少名女运动员吗?
三、联系实际,学有所用:
在教学活动中,有时不只创建一个情境,而是教师利用声音、画面、实物场景等多种手段创设多种情境。这多种情境,应该是一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阶梯式的情境系统。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理解《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融会贯通,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进行无缝链接,使创建的情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给学生一种整体的、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五篇:社会实践成果展示发言稿
成果展示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晚上好,我们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已经圆满结束了。今天,我站在这个讲台上,就是向老师们汇报一下我们“追寻红色足迹、传承抗联精神”暑期社会实践赴尚志小分队的实践活动行程,也与同学们交流一下我们这一路行来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感。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我们小分队的成员,他们是来自外国语学院2010级日语一班的朱李至祯、李红侠、丁春芳、吴锦月、赵扬、梁德田,还有我们的政治辅导员张刚老师也跟随我们参加了此次实践活动。
追溯到7月22日。那天清晨,五更而起,背上行囊,踏上了期待已久的实践路程,开始了我们为期五天的赴尚志“追寻红色精神、传承抗联精神”的实践活动。颠簸的火车上,回荡着成员们的欢声笑语,大家相互倾诉着对踏出校门、展开实践的渴望,不断探讨完善实践计划和补充日程安排。伴着车窗外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森林树木和目之所及欣欣向荣的大豆高粱,在我们将思绪的欣喜与紧张洒满了一路黑土地的时候,火车缓缓进站,我们到达了此行目的地——尚志市
出得站台,已是日上三竿、骄阳似火,炎炎烈日似乎有意要考验我们对红色精神的实践能力和对革命前辈敬仰的虔诚。我们迈着飞扬的步伐,泼洒着火红的热情,将青春的活力注入了这座英雄的城市。首先,我们参观了尚志市两个著名的中学——尚志中学和一曼中学,并且对假期期间仍留在学校的老师和同学进行了采访调查,与他们交流了尚志市抗联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扬。尚志中学和一曼中学分别是以东北著名抗日英雄赵尚志、赵一曼同志的名字命名的,传承至今已有了半个世纪的历史,积淀了浓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在一曼中学的校园内,我们还看到了赵一曼同志的衣冠冢,那位英勇不屈的女战士用自己的头颅和热血抒写了炎黄子孙的巾帼豪情。怀着对两位烈士的无限敬意,带着对革命精神的无比崇尚,我们又奔赴尚志市烈士陵园进行参观学习。我们如此近距离地走进我们的先烈,去瞻仰他们成长的历程,沿着他们生命中的每一个脚印,领悟他们风雨人生中的革命风采。参观结束,我们都深深叹服于革命前辈们艰苦奋斗、不畏牺牲的精神,英雄的非凡是在革命者特有的魄力与坚定的信仰中创造出来的,先烈们在和我们一样的年纪,就已经开始对革命思想的不懈追求,已经开始为人民的解放事业无私奉献,实在让人敬仰。这里的一碑一幕,一石一草,都是对“我以我血荐轩辕”壮言的最好诠释。高高耸立的纪念碑,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的精神依然长存,其顶熠熠闪烁的光辉浸染着我们的每一个细胞,其上庄严神圣的红五星指引着我当代大学生的前进方向。
次日,我们踏着朝霞,迎着东风,乘车赶赴尚志公园,在公园进行了游览调研。与在公园晨练的市民进行了交流,并现场采访了当地一名货车司机。在柳絮纷飞、荷花飘香的公园里,我们分别找到老、中、青三个年龄段的人,向他们分发调查问卷,倾听他们——位于城市最宁静的角落的最普通的群众,对“红色足迹”与“抗联精神”的理解。7月24日,淫雨霏霏而下,一行人盯着淅淅沥沥的雨丝乘坐火车来到了位于帽儿山镇的元宝山烈士陵园。漫山遍野的青松绿柏,是“革命人永远年轻”的象征,一排排矗立的石碑石墓,鉴证了“青山处处埋忠骨”的不朽誓言。
而几天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走访看望尚志市老红军的活动。我们在7月25日,到尚志市几位老红军家中探望,聆听了他们讲述革命岁月的艰辛。作为抗联精神的传承衣钵,他们是最有故事的人,作为为共和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人,他们也是最会讲故事的人。他们顽强的革命精神,他们无畏的革命斗志,他们坚定的革命信念信仰,他们艰辛的革命历程,都让我们深深的感动。共和国的老革命同志,带着时间刻出的年轮,用他们依然心系国家的夕阳美,激励着年轻一代奋永向前。踏访这位百岁革命前辈的同时,我们的思想也经历了从稚嫩到成熟的跨越。我们也将学校中所学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以及当今社会的时事政治动态,传播到这古老的红色革命老区当中,我们谨记团队“追寻红色足迹、传承抗联精神”的宗旨,顺利完成了这一任务。我们小队还利用数码摄像工具,记录了我们采访的全过程,在此与大家分享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圆满结束了。团队成员们一起,顶着炎炎烈日,克服了住宿简陋,行程紧迫等困难,奔波于红色之城——尚志市的各个革命足迹所在。红色之旅尽管只有短短五天,却使我们从中看到了民族的革命史与中国的发展史。使我们真切感受到共和国江山来之不易。当硝烟散去,只留下静静的墓园,葱郁的山林,让生活在和平之中的我们当代青年去回想艰苦的岁月。在尚志,在帽儿山,我们所看到的每一处风景,所看见的每一件物品,都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最后,我也代表我们全体队员,向积极指导帮助我们完成此次社会实践的老师表示感谢,向尚志市配合、参与我们调研实践的父老乡亲致敬。
感谢你们,让我们得以踏足这祖国锦绣山河中记录历史的红色老区;
感谢你们,让我们看到了我们需要结果的红色旗帜,看到了我们需要努力传承的抗联精神。
我们会永远保持实践中所学到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顽强拼搏的立世精神,更加茁壮的成长,成长为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