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实践活动通知
一、开展社会实践的目的1、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理论教学奠定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它指导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也在实践中经受着不断检验,实践性强是它的突出特点,只有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才能深刻领会理论所蕴含的道理,才能理解理论的实质。
2、社会实践是当代大学生成才的内在要求
当代大学生生活面相对狭窄,他们的生活基本局限于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这一范围,这造成了当代大学生一个普遍的弱点,那就是脱离实践,对国情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这种先天性的不足,成了深入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大障碍。同时,现代教育是素质教育,崇尚实践、勇于实践、善于实践的素质,也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来培养。
二、“理论之光”社会实践的具体安排
1、社会实践的参加者:
2009级即将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全体本科生。
2、社会实践的时间:2011年暑假,计32学时。
3、社会实践的组织方式:
(1)由学校团委与文法学院社会主义研究所共同组织“理论之光”社会考察重点团队,完成指定任务的社会实践。
(2)其他同学根据学校的统一要求,自选题目、自选地点、自愿结合、就近就便进行社会实践。
4、社会实践题目
自主考察参考题目:
(1)从××地区看科学发展观
(2)从××企业看科学发展
(3)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
(4)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调查
(5)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调查
(6)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
(7)××地区(社区)精神文明状况调查
(8)金融危机与××企业发展
(9)从××地区的现状看西部大开发
(10)从××地区的发展看科教兴国
(11)××地区(村)收入分配调查
(12)我眼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3)××村民主建设调查
(14)党群关系问卷调查
(15)从××企业看国企的问题与前途
(16)从××公司看工人的主人地位
(17)××贫困地区的现状与对策
(18)关于农民工工作、生活状况调查
(19)××城市贫困人口状况调查
(20)××企业自主创新状况的调查
(21)××学校(专业)就业状况调查
(22)从××党支部看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23)××城市房地产市场状况调查
(24)××企业工人(农民工)收入状况调查
(25)××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状况调查
(26)××乡换届选举调查
(27)××文化建设调查
(28)××地区教育状况调查
5、社会实践的要求
(1)自选社会调查地点,可就近就便。
(2)调查对象可选择城市、农村、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家庭等。
(3)调查方式可以个人调查,也可以自愿组成调查小组。
(4)自选调查经费自理。
6、社会实践的考核验收
(1)下学期开学后,由学校团委、学生会、文法学院社会主义研究所组织实践成果展评,并表彰优秀者。
(2)以学院为单位,由学院团委、学生会组织社会实践优秀成果报告会。
三、社会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1、要求2009级全体同学都要参加“理论之光”社会实践活动。
2、实践结束后,写出社会实践报告,在第五学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时,交给任课教师,并由任课教师评出成绩,记入课程期末总成绩(占总成绩20%)。
3、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可在理论教学中进行课堂交流,记入学生平时成绩。
4、教师把社会考察内容融入理论教学中去。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
文档材料
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为什
么要继续坚持解放思想
一、课题研究计划(包括:课题名称、选题依据、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与老师和小组同学沟通的情况、课题研究内容、活动计划与分工安排、课题研究方法、预期成果、表达形式)(注:预期成果二选一:研究报告、访谈调查报告;表达形式:课件课堂展示)
课题名称: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 选题依据:中国近代史告诉我们我国社会的进步都伴随着思想的解放潮流,从新文化运动到改革开放都可以见证这一点。而改革开放30年来,同样经历三次思想大辩论和大解放,每一次都对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的意义: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了解思想解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可以加深对中华民族近代史和我党历史的认识,提高自己的思想素养,以备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另外通过课题的研究可以提高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我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沟通情况:这是一个我们小组经过多次讨论才选择的题目,各个组员热情较高,1
都支持我们课题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研究内容:近代以来我国和我党的思想解放运动,以及从这些运动中的启示,从历史经验的角度来指导我国的现在的思想解放的必要性。
活动计划:首先通过查阅资料,阅读文献,撰写研究性报告;其次制作课堂展示的文档;最后进行课堂展示。
二、课题研究报告(或访谈调查报告)(至少5000)
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在思想认识上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解决思想路线问题是党和民族正确的政治路线以及各项政策方针的前提及基础。
我们将其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开放之后。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经历,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的思想解放运动又分为我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运动以及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的的思想解放运动。改革开放以,为了经济的发展,为了人民能过上富裕的生活,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中国人民一共进行了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中华民族的崛起史就是一个艰苦的思想解放史,在新时期我们也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坚持思想解放,以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要说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可以从洋务运动说起,但是在新文化运动之前的思想运动没有比较广泛的改变中国人民的思想基础,没有动摇中华民族的思想基础,没有改正中国人民的封建传统观念,也就没有对中国的革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国的思想解放可以从新文化运动说起。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进行帝制复辟活动的同时,还大力提倡尊孔读经。他刚登上总统宝座,就大搞尊孔祭天。康有为还要求定孔教为“国教”,宣扬“有孔教乃有中国,散孔教势无中国矣”。面对这股反动逆流,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的和封建势力同流合污;有的偃旗息鼓;许多人则感到彷徨苦闷,找不到出路。
就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由一部分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目的是要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力争实现名符其实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为起点和中心阵地,以“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向封建主义展开了猛烈的进攻。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运动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反对封建专制和伦理道德,要求平等自由,个性解放,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提倡科学,反对尊孔复古思想和偶像崇拜,反对迷信鬼神,要求以理性与科学判断一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和文言文,开展文学革命和白话文运动。陈独秀在《青年》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大声疾呼,提倡民主与科学。陈独秀勇猛地向封建主义的政治和文化进行冲击,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新文化运动的另一个主要倡导者李大钊,也相继发表文章,反对旧礼教、旧道德。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主要内容。1917年1月,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首先提出文学改良的主张,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以白话文学代替仿古文学。1918年5月,鲁迅发表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吃人的封建礼教进行了血泪控诉和无情鞭挞,树立了把文学革命的形式和内容相结合的典范,开拓了中国新文学的道路。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开辟了道路。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树立,使中国许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在“五四”以后,全国各地的进步报刊和进步社团,如雨后春笋,脱颖而出。这些报刊和社团的活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新文化运动的孕育下,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了,从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进行思想解放,中华民族的革命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但是一个政党在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必然会产生一些不正确的思想潮流。在中国共产党的的幼年时期,我们的党很受共产国际的制约,没有走上一条属于自己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于是在党的发展历史就留下了很多的遗憾。但是党的发展史就是一个鲜的思想的形成和不断纠正史,也就是一个思想解放史。大革命失败后,在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同时,由于对中国的情况的复杂性缺乏认识,中国共产党内开始滋长一种“左”的急躁情绪。从1927年7月大革命的失败到1935年遵义会议,“左”倾错误数次在党中央领导机关占领主导地位。在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期,中国共产党屡次出现“左”倾错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党内浓厚的思想认识以外,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党内事务也是错误的干预指挥。,此时中国共产党不善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全面实际的结合起来。王明等人虽然读了不少马列主义的书籍,但不懂中国实际。他们颠倒实际和认识的关系,以为只有照搬马克思主义的词句及共产国际的决议就可以使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按照这种主观主义的思想路线办事,就不能不碰壁。面对王明等人的错误,毛泽东等人坚决的抵制并批评。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的召开,使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暴露,之后在党内进行彻底的思想解放运动并进行长征,中国共产党的此次思想解放,肃清了党内“左”倾错误,使党内上下同心,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于是中国共产党在以后的革命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在毛泽东等人的努力下,中共中央纠正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制定了正确的路线。到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已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但是党内的主要问题是历史上“左”倾机会主义长期统治的恶劣影响尚未彻底清算;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广泛存在。这些问题在全党虽然不占统治地位,但妨碍党的正确路线的贯彻执行,妨碍全党干部和党员政治思想水平的提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夺取革命的胜利。1942年,中共中央在毛主席的领导下进行整风运动,主要进行以下几项工作: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提倡顾全大局的共产主义精神,坚持正确的组织路线,启发生动活泼的革命精神,树立新的文风。此次整风运动史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内确立了起来。之后毛泽东思想逐渐形成,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
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以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好了思想基础。也为团结人民,服务人民做了思想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的初步建设的成功,中国共产党内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盛行,于是1957年中国共产党又进行了整风运动,但这一次的运动证明是失败的一次运动,使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于是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此后“大跃进”在全国范围内盛行,人民公社化运动也开展了起来。中国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再加上三年的自然灾害,我国的经济空前困难。但是中央依旧没有认识到已经脱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彻底的思想解放实在必行。于是1963年到1965年间,中共中央领导进行了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一运动虽然解决了一些党员干部的作风和管理的问题,但由于把阶级斗争在党内扩大。这便形成文化大革命的导线。
在错误的意识形态的指导下,文化大革命便错误的发动。文化大革命是在错误的思想影响下的错误的运动。文化大革命是的发生,对于党和人民来说:是一场灾难。它使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践踏,大批干部和群众遭到迫害,学术文化事业在许多方面遭到摧残,科技水平在一些领域与世界的距离拉大,党和社会风气遭到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有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历史悲剧,决不允许重演。但是错误的思想不会长期在党内存在。随着四人帮的粉碎,文革也就结束了。一叶风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风帆,鼓动起中国改革开放的航船,冲破僵化和迷信的坚冰,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道,开始了向现代化进军的伟大航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高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做出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确立坚持解放思想的基本方针。改革开放也如春风般吹过中华大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它如同一声惊雷,宣告了一场伟大社会变革的暴风雨的来临.在这场暴风雨的洗礼中,中华民族获得了新生.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华大地上发生的一切巨变,取得的一切进步,涌现的一切奇迹。可以说,没有思想大解放,就没有澄清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就没有全党工作中心的转移,就没有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毫无疑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起点,也是中国历史的新篇章。正如人类发展史上的每一次社会进步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一样,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也正是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在改革开放的沐浴下,从1978年到1992年,在这短短的十几年内,我们国家发展很快,人民很高兴,世界瞩目,这就足以证明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谁想变也变不了。一次思想大解放,给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带来了全方位的大解放和大发展。
1989年下半年以后,受海外政治形势影响,国内再次出现思想纷争,以为改革开放要收、阶级斗争要抓的疑问不仅在社会,就是在党内也大有存在,这时候,蛰伏多年的“左”倾思想有了抬头空间,于是抓住机会又冒了出来。1990年2月,一篇《关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文章在北京某报发表,该文提出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是推行资本主义化改革,还是推行社会主义改革?就这样,在“社”“姓”“资”的争论上,“左”倾是利益的甚嚣尘上。思想上的混乱必然带来生产上的划破势头。在这种形势下,1992年1月,邓小平同志以88岁高龄一路南下,到武昌、到深圳、到珠海,就改革开放中的问题沿途发表谈话。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
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震动全国,他冲破禁锢人们多年的思想禁区,解决了困惑中国多年的改革难题,为思想再次大解放指明了路径。“东方风来满园春”,当时,全国几乎所有党委机关都报转发了以此为标题,详细记述邓小平在深圳图区视察工作的长篇通讯。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我国市场经济开始建立,股票这个十分陌生的东西开始在深圳发行,沿海、沿江、沿边开放的经济格局逐步形成,内陆地区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也逐步建立,整个中国经济呈现高速增长,浪潮迭起的生动局面。
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随着姓“社”和姓“资”问题的解决,国家所有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动,私有制迅速发展。显然,中国在改革开放中“摸石头过河”,越摸越深,所有制问题无可避免的摆在公众面前。媒体纷纷讨论“公”“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江泽民总书记的公私定论对稳定社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回望历史,我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多次的思想解放运动。经过将近一百年的思想解放的思想解放,我国人民的思想从封建社会思想成功的过渡到社会主义民主思想。总结历史经验,我们不难发现:坚持解放思想则社会发展,违背解放思想则社会退步。因此在改革开放的大潮流下,我们必须坚持继续解放思想,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我们才能使发展经济发展的又快又好,才能使社会主义民主得到更大的发展。
展望未来,我们充满希望,但是如今我们的国家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才能使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通畅。如今我国人民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崇洋媚外思想,评价一个社会好不好,有很多不同的标准。但是归根到底,是看这个社会里的人,是不是以这个社会为荣。如果就这个条件来看,当今中国社会不绝不能被称为一个好社会,如今中国整个社会,从高层到底层,都存在着严重的崇洋媚外。我国的众多影视明星的国籍不是中国的,我国众多的官僚子弟定居国外,我国众多的消费者喜欢进口货,我国的好商品要卖到国外,差的留给我们,等等。从根本上说,崇洋媚外这种心态的来源是不自信,对国家和民族的不自信,最深刻的来源,则是社会各界一遍遍重复的过往两百年的屈辱历史,这种屈辱大概已经深入了民族性,一直影响着这个民族的思想。就像阴影藏在潜意识之中,也许感觉不到,但是恐惧和自卑就是无处不在。这是一个思想的问题,若不解放思想,我们的民族将如何立于世界之林。我们要深知我们中华民族才是世界上最伟大、最优秀的民族,我们是世界的栋梁,也是救世主。
审视度势,我们不难发现,社会主义民主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如今有多少人在批评我们的政府有封建官僚的特色,但这个问题归根揭底是我们中国人民在几千的封建社会中形成的奴性还没有的到净化,没有彻底的肃清。一个灵魂被奴性感染的民族是无法崛起的,但是一切的思想解放都必须源于人民,才能解放的自然彻底。如果我们的每一个人民都不去行官僚主义的作风,我们还有腐败的问题吗?其实我们现在的中国人最缺乏的是改革精神,我们若有“五四”时期的改革精神,有鲁迅那样不怕牺牲的人物,有一大堆爱国的、做实事的人,有什么社会问题不能解决。我们的民族如何能强大,不是仅仅靠经济的振兴,一个强大的民族必须在思想上强大。因此面对如今正在崛起的中国,经济振兴的同时,思想解放势在必行。近代史告诉我们,思想的落后才是真真的落后,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任何时实现--实在我们中华民族思想真真解放的时候。
解放思想的大任在于年轻人,而不在政府。忘各位少一些废话,多一些实干,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下,从根本上解放思想。
参考文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教学案例分析》姚小玲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近代史纲要》
高等教育出版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同学们的收获体会等(包括:对集体、个人素质的提高,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培养等)可附同学们讨论、课堂展示的3-5张照片)
通过这次课题的研究:我们小组的十位成员,提高了团队协作的意识,并且积极思考讨论,激发了想象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此次课题的研究,还提高了学员的思想认识水平,更加公正的认识了党,认识了中国的近代史,并且确立了在现代思想解放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我们小组以独特的视角审视了现代中国社会的现状,并且认同中国的未来是由我们这一代年青人决定的,以此也激发了我们的创造性思维。以后我们会用研究这个问题的方法来集体探讨更多的问题,来真真提高我们的团队协作意识与集体荣誉感。
总的来讲,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成功,当然还有不足之处,我们还需要继续的研究与探讨。
第三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思想
江泽民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
胡锦涛: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科学发展观。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独立自主
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主要内容: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三、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1997年十五大写入党章,99年写入宪法。
2002年2月,江泽民广东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要求。2001年7月,江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十六大写入党章,2004年写入宪法。
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2007年十七大写入党章 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从党的十二大开始,党章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又把和谐写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十五大制定,十七大进一步丰富了纲领的内容。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二、政治,三、文化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四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体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教学调查报告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经济以年平均9%以上的高经济增长率创造了世界经济的奇迹。2006年中国GDP达到209 407亿元人民币①(注:根据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按照2006年12月29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1美元对7.808 7元人民币计算,我国2006年GDP为26 817亿美元,比2005年的22 257亿美元增加了4 560亿美元。),增长速度达到了10.7%,人均GDP则已经超过2 000美元②(注: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05年中国人均GDP为1 740美元。)。然而,在中国经济高速度增长的过程中,中国的居民收入差距却呈现出了不断扩大的趋势,尤其是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强劲势头已经对中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造成了明显的不利影响,自然也影响到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正因为如此,中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国社会科学界尤其是经济学界学者的广泛关注,并产生了一大批很有见地的研究成果。但由于中国正处于非常特殊的经济转型时期,中国在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居民收入差距问题除了与其他国家的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有一些共性以外,自然带有许许多多的特殊性或者说是具有很明显的中国特色。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居民收入差距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地给予足够的关注,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为逐步缓解矛盾、解决问题提供正确的指引。
近三年中国政府在“三农”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主动的措施,如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这些措施使农民收入有了明显的增加,但由于城市居民的收入增加的速度远远快于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依然没有减弱。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呢?怎样才能有效解决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问题呢?本文基于近些年来国内学者就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进行研究的成果,试图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原因以及解决方策进行系统的归纳,并提出一些需要今后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以便为以后的研究奠定基础。
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关注,学者大都从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轨迹开始。实际上,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就已经存在着较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改革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一般原因,是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都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即现代工业部门同传统农业部门并存。差距较大的特殊原因是决策者当时实行了特殊的政策,尤其是以农产品低价收购政策作为积累工业化所需资金的手段之一,同时采取了严格限制农村居民迁入城市的户籍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城乡两个经济系统的分割[1]。但从1978年中国农村实行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以后,由于在旧体制下被压制的农民劳动积极性被迅速释放出来,伴随农民的劳动生产效率的迅速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一度缩小。但伴随着中国城市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城市非公有经济成分的迅速增加和国有企业改革成效的突显,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又再次扩大,尤其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这种扩大的势头更是有增无减,据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2006年中国居民收入分配报告》中的统计数据,2005年中国GDP为183 085亿元,实际增长10.2%,居民总收入增长9.8%,仅比GDP增长差0.4个百分点,两者几乎同步。这种情况说明,在总量层面上,2005年居民收入分配是基本合理的。但在2005年居民收入总量83 246.6亿元中,城镇居民收入总量为58 983.3亿元,占70.9%;农村居民总收入为24 263.3亿元,占29.1%。与上年相比,城镇居民总收入所占比重上升了1.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总收入所占比重相应下降。这样一来,原来已经存在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自然又会进一步扩大。而且城镇居民的收入主要用于消费和储蓄,而农民的纯收入除要用于消费和储蓄以外,还有一部分要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支出,如果扣除农民扩大再生产的支出,城乡差距会更大。
如果从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所提出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角度分析,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存在及不断扩大,已经构成了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障碍。所以,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将如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作为目前和今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一个重点。
关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原因,中国的学者很早就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归结起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形成和不断扩大,可以概括为是自然因素、政策和制度因素及其他一些非正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情况以及农业产业的自然属性与城市以及城市工业之间所存在的自然差异,是导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以及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或者称其为自然因素。这里所说的自然因素包括:城乡产业特性的自然差异、城乡不同的聚居方式、城乡之间地理位置的差异等方面。正是这些自然因素方面的差异,必然导致城乡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远远低于城市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和扩大的一个现实原因。中国在1952—1978年期间农业增长了69.7%,工业增长了1 596%,工农业年平均增速比为5.58∶1,除了中国实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产生的效果以外,自然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几乎所有研究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学者,都认识到具有明显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及其制度安排,是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和不断扩大的现实影响因素,或称其为政策和制度因素。中国在建国初期,为了迅速实现工业化,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由于当时中国可供投入的要素匮乏,中国重工业发展战略的实施表现在经济政策上,自然形成了以农补工的具有明显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并在制度安排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城乡有别倾向①(注:中国在改革开放前具有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的实施机制是被誉为“三套马车”的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人民公社制度和户籍制度。)。这种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和相应的制度安排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前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改革开放以后,尽管国家逐步调整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但伴随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以往的体制中受益最大的城市居民为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形成了对政府决策施加压力的强大压力集团,而来自城市利益集团的压力是改革以来城市偏向制度得以延续的关键因素。
农村与城市之间以及农业与工业之间天然所存在的差异,是客观存在且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明显的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以及相应的制度安排,则是政府为实现特定的战略目标或受利益集团的压力所作出的正常的选择。但在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且不断扩大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非正常的因素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已经成为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实际上,目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关节点就是农民增收问题,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农村以及农业产业的自然属性和资源约束;另一方面则要改变中国具有较强惯性的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规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对此,中国学者从各自不同的分析视角出发,提出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解决方策。
1.通过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2.通过政府的财政职能,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为农村居民提供平等的发展环境
3.改革户籍制度,创造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的适宜环境 4.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升农业产业的劳动生产率
5.建立城乡居民公平发展机制,改变以往农村居民在公共政策形成过程中的弱势地位。首先,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是客观的,也应该是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以及社会伦理所能够接受的。如果超过了这个范围,无论从社会经济正常运转的角度还是从社会伦理的角度都无法接受,就会造成一系列有悖于社会进步以及资源优化配置要求的问题。但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究竟应该在什么范围之内?这个度应该如何在动态当中合理地把握?只有科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针对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制定和实施恰当的应对方策。
其次,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形成和不断扩大,与中国政府以往在公共产品供给上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紧密相关,正是由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严重不足,致使农村居民无论是发展生产还是学习、生活都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即使通过方方面面的努力增加了收入,也不能使其生活质量得到同步的提高。那么,中国的农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的缺口究竟有多大?什么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合理结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应体制应该如何改革?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才能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才能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中国农民创造公平合理的发展和生活环境。
第三,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历史和现实来看,农产品价格偏低而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居高不下,是导致农民增收难以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直接原因。而中国的农产品价格从根本的意义上来说,并不是市场竞争所形成的均衡价格,而是由政府控制的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从这个意义上讲,提高农产品价格并对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进行适当的补贴,对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缩小中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但中国现实中的农产品价格与其生产价格之间究竟存在多大的差距?农产品价格放开以后对中国的通货膨胀会形成多大的压力?中国政府应该如何通过宏观调控措施,减少因农产品价格提高可能给城市居民尤其是城市中低收入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只有这一系列问题都得到妥善解决以后,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农产品价格政策。
第四,由于农业产业的自然属性以及农村居民聚居方式的特殊性,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客观上存在着很大的限度,各种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分布又极其不均衡(注:农村主要表现为劳动力聚集,城市则表现为资本、技术等具有劳动生产率优势的生产要素聚集。),客观上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效率差异是难以弥合的。而农业自古以来作为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从来就没有改变过,像中国这样的大国更是如此。正因为如此,许多发达国家对农业都采取了特殊的补贴政策,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因此被限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围之内。然而,中国政府应该如何在WTO框架下对农业进行恰当的补贴呢?尽管近几年中国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已经做出了不少的努力(比如取消农业税,适当地给予种粮补贴和购买大型农业机械补贴等),但与解决“三农”问题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中国政府应该如何借鉴发达国家补贴农业的经验,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补贴政策?能否实施科学合理的农业补贴政策对解决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五,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利益集团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还在不断加大,而广大农村居民却缺乏影响政府决策的正常渠道。中国政府在进行政府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除了要摆正自身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职能定位以外,还应该建立起农民对政府决策及时作出反应并表达农民意愿的正常渠道,以使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全国人民的共同意愿。这种渠道究竟应该如何建立并富有实效地进行运转,将是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第五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贵州省安顺市开发区“三农”问题调查
摘要:“三农”问题即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三农”问题是制约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不论是从中央还是在地方,都在不断加大对其的重视力度。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全国13亿人口,就有9亿多在农村,农村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极大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关系着国家是否能够保持良好的发展!关键词:“三农”问题 教育 土地 劳动力 生产 调查背景:
自古以来,农业问题都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发展。如今:
一、由于城市的扩张,工业的发展,不得不占用大量土地,而这大量的土地中,绝大部分是农村的耕地,致使耕地的急剧减少,从而在不久的将来将引发不同程度的粮食问题;
二、贵州是一个相对落后的省份,许多地方还在持续着原始的耕作方式和产业结构,因而导致生产力不强及生产率低下,无法在新世纪里让农民们快速富裕起来;
三、在农村,教育方面也相对的落后,因而农村的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在现代的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这样对国家的发展是不利的;
四、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村青年放弃了原始的农业生产,他们中许多人投入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去,纷纷向城市涌进,在这其中也有许多问题围绕着他们;
五、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农村的医疗保障问题,看病难是许多农民都头疼的问题,医院的医药费非常昂贵,农民们一般支付不起,因而弄得生了病后总是一拖再拖,耽误了治疗。正是基于以上这些问题,让我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而我们团队利用假期对以上问题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调查。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初步了解安顺市开发区各村基本发展情况,以及各村中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简单思考分析产生各种问题的原因,提出一些合理有效的对策及建议;同时在实践中锻炼小组各成员的交际能力,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收集与总结信息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了解自我、改善自我,增加对社会的认知度,使小组成员能够全方面的发展,提高成员素质,为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基础。调查时间:
2010年1月20日至2月9日 调查地点:
贵州省安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周边农村。
安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2年8月份经贵州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安顺市老城区西部,与老城区紧紧相连,是安顺市正在建设的现代化新城区,全区面积171.68平方公里,总人口14万余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军工、制药、汽车、机械、化工、酒类、食品、民间工艺等支柱产业,为安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如今,开发区辖区范围内共有84个行政村,14个社区居委会,人口14万余人,其中农村人口8万多,城市人口5万多。调查对象:
安顺市开发区周边农村村民,主要为双阳周围农村,包括对门村、破木村、赵家山村、平寨村、石头寨村、大坝村、土桥村、大云村等村寨,这些村都是属于安顺市开发区的管辖范围。调查方式:
以走访调查为主,通过走访各村村干部及村民收集信息,通过进入政府官方网站查找资料为辅。调查内容:
经过十多天的走访与调查,大体上了解了各村的基本情况,因为这些村都临近市区和厂区,所以各个村基本上发展良好。但是通过收集到的资料和信息,仍然可以发现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大致可以总结出“三农”问题里面的几大问题:土地问题、产业结构问题、农村的教育问题、剩余劳动力输出问题、医疗保障问题等。下面将以上问题逐一列出说明:
第一,土地问题
土地既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又是农民最基本的生存保障,适度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是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投入、调整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基础。在农村,农民们把土地看得比其他任何东西都重要,农民们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卖田卖地是卖命”,足见土地在农民心目中的重要性。
然而,城市要发展、要建设、要扩张,经济的发展要投资、要招商引资、要建工厂,人口的增长需要建设房屋等等,都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
作为一个省级开发区,所谓“开发区”就是要立足于开发,要开发就要建设,要建设就需要占用土地。现如今,开发区有两项重要项目就是建设“双阳生态新城”项目和“安顺航空城”项目,仅仅“安顺航空城”项目就需要土地面积35-40平方公里,因而在双阳周围的许多农村的土地已经被政府征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进程,使得许多农民沦为“无地”农民,令他们没有土地可以依附,使他们没有了收入来源,从而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虽然土地被征用能得到一笔不错的土地补偿款,但补偿款的数额总是有限的,农民们通常是教育程度低,思想不打开放,所以农民许多很少是有投资理念和创业理念的,他们大多数不懂得投资,得到了补偿款只能是有多少用多少,用完了之后便无计可施了,这样对农村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在以上调查过的村里面,有许多就是这样的“无地”农民,他们在失去土地以后,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能够做些什么,这是他们所苦恼的。
所以,政府在考虑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同时,要注意考虑农民的土地被征用后的发展和安置问题,农民也是需要发展的,尤其是对那些“无地”农民,希望政府能够多出台一些扶助这些农民的政策,使他们能够摆脱困境。
第二,农村产业结构问题
贵州省本身就是一个相对落后的省份,由于特殊的喀斯特地貌的地理条件,土地大多属于山地,平坦的土地则相对较少,加上许多地方土地石漠化严重,使得土地面积严重不足,加上信息的相对落后,使得许多地方发展严重不平衡,不少地区还保留着原始的耕作方式和产业结构。
调查的村里面基本上还是保持着人力、畜力与传统犁耙相结合的耕作方式,但在这一地区相对于其他地方已经相当不错了,由于村村通路计划的实施,道路通往各个村的道路基本完善,许多机械化的东西已经在这里普及使用,远距离运输有拖拉机,灌溉有抽水机等。
各个村里面还是保持原始的种植模式,基本上种植两季,分别为一季水稻,一季油菜,少有其他经济作物,村里面也没有村办企业,并且各种产业是没有统一的管理的,属于那种粗放式的,小家庭式的产业方式,在这种产业结构下是缺乏市场竞争力的,这样的产业方式是很难让当地农民们在短时期内富裕起来的。
调整产业结构,多种植经济作物,多办一些村办企业,发展其他产业,组织一些懂得管理的人来管理企业,组织人员与外界交流,实时掌握外界信息,尤其是市场信息,这样才能让人们保持与外界信息的畅通,才能把握市场动向,以市场为导向,才让农民们富裕起来。
第三,农村的教育问题
到目前为止,开发区境内有本科学院(安顺学院)1所,职工大学1所,职业技术中学2所,科研设计单位7所,高中3所,初中11所,小学47所,其中安顺市二中、安顺电大正在娄家湖片区建设新校,娄家湖教育区正在形成。
在调查的几个村里面,对门村有一所小学,其他村没有小学,其他村的有些到对门小学上小学,小学结束后转到附近的双阳中学或宋旗中学上初中;有些则直接到双阳中学或宋旗中学学完九年义务教育。学生们每天上学总要起得很早,要走将近半个多小时的路才能到学校,一点都不方便。
虽然国家已经免除了九年义务教育各项费用,但仍有一些学校利用其他名目向学生收取费用,许多家长也对此感到纳闷,但是没有人去揭发,只能在心里默默承受。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在农村,大多数小孩初中毕业就出门打工去了,在他们当中流传着“读书无用论”,其家长们也不能正确意识到孩子上学的意义,不能改变原来的思维方式,比如说女孩子不用读很多书,男孩子要留在身边跟自己干农活。只有少部分人能够继续读高中,很少有人进技术学校接受职业技能学习,当在外面打工时,没有学历,也没有技术优势,因而在外出找工作过程中总是碰壁,找不到称心的工作。
有些则不是小孩子不愿意上学,确实是有些家庭无法负担孩子上学费用,即使孩子的成绩很好,做孩子的也能体谅父母的辛苦,所以他们放弃上学。但这样的结果是导致农村教育的不良发展。
正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根本,很显然,农村的教育投入是严重不足的,许多孩子无法继续求学。对于占大多数的农村孩子来说,没有良好的教育,也就没有良好的发展,无法展现他们的潜力,也就没有美好的未来。国家要想良好发展,就得抓好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
第四、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与回乡创业问题
调查中,另一个农村的突出问题就是,现在的农村青年不愿意再像父辈们那样紧紧依附在土地上,因为他们认为仅仅依靠承包的那几亩土地,不仅收入低,而且做农活特别累,年轻人通常受不了这样的苦,他们还年轻,拥有着自己的梦想,想到外面闯一闯的勇气。
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去了,留在家里面的多是些中年以上的人或是小孩子,年轻人很少有在家里面的。他们大多是到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沿海发达的地区去工作,进厂或做建筑工!
然而就在去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他们打工的地区有许多的工厂倒闭了,因而许多人被迫提前回乡。当被问及他们在过完年之后是否还要外出打工的时候,许多人面露难色,因为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到外面去也很难找到工作的,有些人则希望在自己的家乡进行自主创业,但是苦于找不到好的项目和没有资金支持,没有好的政策扶持,所以要进行自主创业显得难以进行。
我们认为政府有必要对返乡的农民兄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其拥有一技之长,能够更好地谋生;同事对他们进行自主创业引导,提供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这样也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第五、农村医疗保障问题
调查中,很多农民最关心的就是就医问题,农民就医问题是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农民就医难主要表现在很多家庭看不起病,买不起药,住不起院,还有很多家庭因病致贫或者因病返贫,许多农民的健康状况十分令人担忧,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近几年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下,在勾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蓝图中,政府提出了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在新形势下为切实解决农村医疗问题而实施的,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民群众和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如今,许多农民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许多村里面建起了卫生院,在自己村里面就能看病,使农民们得到了许多实惠,通过医保可以报销部分医疗费用,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不再为生病而犯愁了。
但是,由于新型农村医疗体系开展较晚,农村经济落后,医疗设施不是很完善,医疗人员水平不是很高,很多方面有待加强。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满意服务,是实施农村合作医疗的基础;加强农村卫生全行业管理和监督,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的关键;为参保农民提供安全、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是合作医疗管理的基本内容;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服务行为,是合作医疗健康运行的保证。只有做到以上这些,才能不断地完善农村医疗体系,使农民们病有所医。实践总结:
假期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都是一段令人难忘的经历,在假期里我们可以好好休息一下,可以干一些我们想干的事情,同时,社会实践是假期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大学学习重要的一部分。经过这次假期的调查实践,使我们知道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重要环节,是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的重要过程,我们不仅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扩大了与社会的接触面,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对社会认知,积累了经验,锻炼和提高了自己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够真正的走向社会。
由于同学们自身知识和社会经验的局限性,我们对许多问题不能进行更加仔细和详尽的调查研究,其中有很多不足之处,有些甚至有些片面,也正是假期里面的社会实践,让我们真实感受到了自身的不足,交际能力的缺乏,社会经验的欠缺。因而这些让我们意识到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积极地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思考,了解社会,不断锻炼自己和积累经验,不断完善自己。
虽然我们现在还是普普通通的大学生,许多事情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无法改变,但以后的社会需要我们去建设,社会实践是我们毕业以后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准备。
现如今,随着党和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关注的力度不断加大,已经提出了许多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加快了农村的迅速发展。例如,在那些交通不便的乡村,加快“村村通”工程的建设,不断改善其交通状况;还实施“危房改造”项目,令许多人走出了破旧危险的瓦房,住进了平房;“家电下乡”实行政府补贴,不断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品质;有些农村甚至拉入了网线,使得农村与外界的联系更加频繁,不断掌握外界信息,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信息支持;医疗保障体系在农村大范围建立,让农民们的健康得到了保障。所有的这些,都表明着农村正想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注与支持下,农村将会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在这次的调查中,我们要感谢那些农村的叔叔伯伯们,谢谢他们对我们的支持,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他们的淳朴;还要感谢那些村干部们,在繁忙的工作时间里还抽出时间,与我们亲切交谈,配合我们的调查;还要感谢学校和老师能够给我们这样一个锻炼的机会,让我们丰富了阅历,增加了社会经验,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