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

时间:2019-05-15 11:0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校本课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校本课程》。

第一篇:校本课程

晏子礼貌护尊严

春秋时,南方的楚国一天比一天强大起来,为了疏通国与国之间的渠道,齐王就派晏婴出使南城。晏婴到达楚国。前来迎接的礼宾官员见他个子矮小,就命令士兵打开城门旁边的侧门,似笑非笑地指了指小门说:“先生,您请进吧!” 晏婴轻蔑地反击道:“出使狗国的人,才走狗洞!”礼宾官员反被侮辱了一通,只好命令士兵把正门打开。

楚王接见了晏婴,他不屑一顾地问晏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婴听了这话,赞颂自己的国家道:“故国齐都,如果每个人都把袖子甩开,能盖住太阳!如果每个人挥一把汗水,无异于一场大雨!”

楚王接上晏婴的话茬,冷嘲道:“齐国既然人多势众,为什么选取你来出使我国呢?”晏婴接着楚王的话讽刺道:“水平高的,出使上等国家;水平低的,出使下等国家。我水平低,就到贵国来了。”

楚王还想反唇相讥,可又觉得无理,无奈,只好吞下这颗“苦药丸”!

铁杵成针

李白是唐朝时代的大诗人,他出生在中亚的碎叶。五岁时一家人随父亲迁入蜀地,他才开始读书人字。他的父亲是一个富商,富裕的家境,使李白养成了贪玩的习性。

这一年,李白的父母送他到学堂去读书,可他刚念了几天,就觉得读书太枯燥,太没意思。于是,他经常读着读着,便丢开书本跑到外面玩去了。

有一天,李白又逃学了。一个人跑到外面去玩,毫无目的地东游西逛。走着,走着,他看到路边有一户人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在门口低着头干着什么。他走近一看,只见老婆婆双手一根大铁杵,正专心致志地在一块大石头上用力地磨着。

李白觉得非常奇怪,便走近老婆婆身边,好奇地问:“老婆婆,你磨这根打铁杵,有什么用呢?”老婆婆抬起头,看见一个孩子站在面前,就一边擦着汗,一边回答说:“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绣花针。”

李白听了这话,不由得笑了起来,他心理想,这不是在开玩笑吗?这么粗的一根大铁杵,的磨多少年,才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于是,他问老婆婆:“这么粗的铁杵,要磨成针,怎么能做到呢?”

老婆婆看了李白,然后认真地说:“孩子,你不要笑,也不要觉得奇怪,更

不要认为做不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非常手感动。他仔细地想了想,老婆婆的话可真有道理。于是,就向老婆婆深深行了一个礼,跑回家读书去了。

从此以后,李白便抓紧时间,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并且不断地用“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来勉励自己。后来,他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伟大诗人。

“铁杵成针”这一成语,用来比喻只要努力不懈,持之以恒,就一定能达到目的,取得成功。

学会感恩

“我的手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考许多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的人和我爱着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谁能想到这段豁达而美妙的文字,竟出自一位在轮椅上生活了30余年的高位瘫痪的残疾人——世界科学世匠霍金。

与霍金相比,我们有的人什么也不缺,要手有手,要脚有脚,可生活给了他一点磨难,他就开始怨天尤人了。这样的人没有感恩之心,快乐也就与他失之交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自认为怎么样才是最好的,但往往会事与愿违,使我们不能平静。我们必须相信:目前我们所拥有的,不论顺境逆境,都是对我们最好的按排。若能如此,我们才能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快乐。

感恩不纯粹是一种心理安慰,也不是对现实的逃避,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

学会“感恩”,就会懂得尊重他人,发现自我的价值。懂得感恩,就少了歧视,就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重新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

晏子用礼貌维护尊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晏子有胆有识,能言善辩,用礼貌维护尊严的精神。

2.体会晏子不顾个人安全,维护国家利益的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晏子使楚》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晏子礼貌护尊严》这个小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借助字典理解生字新词。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三、简介晏子

四、自读课文,理清层次

1.分自然段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什么?

2.课文中写了几次晏子巧妙地反驳楚王的羞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语言、神态、动作,理解课文内容。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体会句意,理解全文内容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句意。

①“出使狗国的人,才走狗洞!”

②“如果每个人都把袖子甩开,就能——!”“如果——,无异与一场大雨!” ③“水平高的,出使上等国家;水平底的,出使下等国家。”

2.谈谈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二、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理解课文。

1.让学生找出描写晏子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进一步体会晏子有胆有识,能言善辩的精神。

2.小组合作学习。

3.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晏子用礼貌维护尊严的可贵品质。

三、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从晏子身上学到了用礼貌能维护尊严的精神,从而进一步体会到语言的说服力。

四、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春秋时期的故事。

铁杵成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铁杵成针”这一故事的来历。

2.学习李白刻苦学习的精神,了解“铁杵成针”这一成语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听过“铁杵成针”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词、新词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借助字典自学。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三、简介李白

四、自读课文,理清层次

1.分自然段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什么?

2.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1.默读这一段,想一想李白为什么养成了贪玩的习性。

①学生汇报,老师帮助归纳。

②出示句子“他才开始读书认真„„富裕的家庭,养成贪玩的习性。”

2.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①李白是怎样逃学的?“毫无目的”是什么意思?

②李白在逃学路上看到什么?“专心致志”怎么理解?

③老婆婆是怎样回答李白的问话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2.李白从老婆婆的话中明白了什么?他是怎样做的?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三、学习第三段

1.朗读第三段,思考:

①李白从此以后是怎样做的?他终于成了什么?

②“铁杵成针”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让学生谈谈心得体会。

四、布置作业

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学会感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霍金的感人事迹,学习他那颗感恩的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简介主人公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霍金遇到了怎样的打击?

2.他是怎样不怕困难战胜一切的?他在取得辉煌的成就时是怎样感恩的?

3.谈谈你对本文的认识。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霍金是怎样对待命运之神的?重点理解霍金说的一段话。

2.讨论交流:你是怎样对待感恩的?

四、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懂得学会“感恩”,就会懂得尊重他人,发现自我价值。懂得感恩,就少了歧视,就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

五、布置作业

谈谈你对感恩的看法。

第二篇:校本课程

1少先队礼仪------我是光荣的少先队员(1课时)

学校大队部要求每个班级举行一次以“森林防火”为主题的主题中队活动。这可难倒了各个班级的少先队员们,大家都不知道规范的队仪式是什么样的。大家正在愁眉苦脸的时候,大队长王小明说:我知道我知道,队仪式是这样的„„

我知道: 少先队在重大的节日组织集合,或者举行大、中队活动,以及夏令营的式和结营式,都应该举行队会仪式。队会仪式一般程序:

(一)全体立正;

(二)出旗(鼓号齐鸣,全体队员敬礼。旗手与两名护旗从后到前,从左到右,至队前);

(三)唱队歌; 队长讲话,宣布活动开始;

(五)进行活动(即队会内容);

(六)辅导员讲话(活动结束后简短小结);

(七)呼号(旗手举起队旗,辅导员和队员举起右手半握拳举至肩上,队会上一般由辅导员领呼队的呼号。应邀参加队会的贵宾也可领呼);

(八)退旗(鼓号齐鸣,全体队员敬礼。旗手与护旗沿着出旗路线退旗)。

举行队会仪式时,我们都应该佩戴好鲜艳的红领巾保持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我们将在这种队组织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教育,并感到作为一名队员无比光荣和自豪。

我知道少先队大队旗是这样的:

我知道少先队中队旗是这样的:

我会做: 在班级中开展一次主题班队活动。2尊师礼仪------我是尊敬师长的好少年(1课时)

王小明和丁大朋去找李老师讨论秋日拉练的事宜,说到秋日拉练,丁大明兴奋极了,他“砰”地一声把办公室的门踢开了。王小明赶紧说:“大朋,你这样做可不对!”

我知道: 1学生在校园内进出或上下楼梯与老师相遇时,应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老师好!”“校长好!”。

2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时或宿舍,应先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3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能随便翻动老师的物品。

4学生对老师的相貌和衣着不应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要尊重老师的习惯和人格。

古代名人尊师的故事:

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我会做: 同学们,如果你在校园中看到自己的老师和一位你不认识的老师在一起,你该怎样做呢? 3同学间礼仪------我是友爱同学的好少年(1课时)

班里将要新来了一个女同学,是从乡下转来的,普通话不够标准,口音很重,学习成绩也不好。李老师召集班干部开会,会议主题是:“怎样让新同学早日融入到我们班级中?”班干部们联系了平时同学们相处中的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我知道: 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是生活中的一种团结友爱的力量。

注意同学之间的礼仪礼貌,是你获得良好同学关系的基本要求。同学问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礼貌用语称呼同学。在有求于同学时,须用“请”、“谢谢”、“麻烦你’’等礼貌用语。借用学习和生活用品时,应先征得同意后再拿,用后应及时归还,并要致谢。对于同学遭遇的不幸,偶尔的失败,学习上暂时的落后等,不应嘲笑、冷笑、歧视,而应该给予热情的帮助。对同学的相貌、体态、衣着不能评头论足,也不能给同学起带侮辱性的绰号,绝对不能嘲笑同学的生理缺陷。在这些事关自尊的问题上一定要细心加尊重,同学忌讳的话题不要去谈,不要随便议论同学的不是。

我会做:

1、新来的同学姓孙,有些男同学就给她取了外号“孙悟空”,这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2、新同学孙明明英语跟不上,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3、秋日拉练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4集会礼仪(1课时)

每周我们学校都要进行升旗仪式,你知道升旗仪式有些什么注意事项吗?

我知道: 集会在学校是经常举行的活动。一般在操场或礼堂举行,由于参加者人数众多,又是正规场合,因此要格外注意集会中的礼仪。

特别是升国旗仪式。全日制中学小学,除假期外,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升挂国旗时,可以举行升旗仪式。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升降国旗是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方式。无论中小学还是大学,都要定期举行升国旗的仪式。升旗时,全体学生应列队整齐排列,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当升国旗,奏国歌时,要立正,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直至升旗完毕。升旗是一种严肃、庄重的活动,一定要保持安静,切忌自由活动,嘻嘻哈哈或东张西望。神态要庄严,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所有在场的人都应抬头注视。

我会做:

1、升旗仪式的时候,你迟到了,国旗已经缓缓升向旗杆顶端,你还在操场边上,没有进入到队伍中,这时你应该()。A、快速跑到自己班级的队伍中。

B、等在原地,行少先队队礼,等国旗升到到旗杆顶端再跑到队伍中。C、赶快转身跑回教室。

2、唱国歌的时候,你应该()。A、大声一点,唱的很认真。

B、看到别的同学唱的不够认真,也学他一样。C、怕自己五音不全,不敢唱出声音。

第三篇:校本课程

晏子礼貌护尊严

春秋时,南方的楚国一天比一天强大起来,为了疏通国与国之间的渠道,齐王就派晏婴出使南城。晏婴到达楚国。前来迎接的礼宾官员见他个子矮小,就命令士兵打开城门旁边的侧门,似笑非笑地指了指小门说:“先生,您请进吧!”

晏婴轻蔑地反击道:“出使狗国的人,才走狗洞!”礼宾官员反被侮辱了一通,只好命令士兵把正门打开。

楚王接见了晏婴,他不屑一顾地问晏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婴听了这话,赞颂自己的国家道:“故国齐都,如果每个人都把袖子甩开,能盖住太阳!如果每个人挥一把汗水,无异于一场大雨!”

楚王接上晏婴的话茬,冷嘲道:“齐国既然人多势众,为什么选取你来出使我国呢?”晏婴接着楚王的话讽刺道:“水平高的,出使上等国家;水平低的,出使下等国家。我水平低,就到贵国来了。”

楚王还想反唇相讥,可又觉得无理,无奈,只好吞下这颗“苦药丸”!

铁杵成针

李白是唐朝时代的大诗人,他出生在中亚的碎叶。五岁时一家人随父亲迁入蜀地,他才开始读书人字。他的父亲是一个富商,富裕的家境,使李白养成了贪玩的习性。

这一年,李白的父母送他到学堂去读书,可他刚念了几天,就觉得读书太枯燥,太没意思。于是,他经常读着读着,便丢开书本跑到外面玩去了。

有一天,李白又逃学了。一个人跑到外面去玩,毫无目的地东游西逛。走着,走着,他看到路边有一户人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在门口低着头干着什么。他走近一看,只见老婆婆双手一根大铁杵,正专心致志地在一块大石头上用力地磨着。

李白觉得非常奇怪,便走近老婆婆身边,好奇地问:“老婆婆,你磨这根打铁杵,有什么用呢?”老婆婆抬起头,看见一个孩子站在面前,就一边擦着汗,一边回答说:“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绣花针。”

李白听了这话,不由得笑了起来,他心理想,这不是在开玩笑吗?这么粗的一根大铁杵,的磨多少年,才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于是,他问老婆婆:“这么粗的铁杵,要磨成针,怎么能做到呢?”

老婆婆看了李白,然后认真地说:“孩子,你不要笑,也不要觉得奇怪,更不要认为做不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非常手感动。他仔细地想了想,老婆婆的话可真有道理。于是,就向老婆婆深深行了一个礼,跑回家读书去了。

从此以后,李白便抓紧时间,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并且不断地用“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来勉励自己。后来,他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伟大诗人。

“铁杵成针”这一成语,用来比喻只要努力不懈,持之以恒,就一定能达到目的,取得成功。

学会感恩

“我的手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考许多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的人和我爱着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谁能想到这段豁达而美妙的文字,竟出自一位在轮椅上生活了30余年的高位瘫痪的残疾人——世界科学世匠霍金。

与霍金相比,我们有的人什么也不缺,要手有手,要脚有脚,可生活给了他一点磨难,他就开始怨天尤人了。这样的人没有感恩之心,快乐也就与他失之交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自认为怎么样才是最好的,但往往会事与愿违,使我们不能平静。我们必须相信:目前我们所拥有的,不论顺境逆境,都是对我们最好的按排。若能如此,我们才能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快乐。

感恩不纯粹是一种心理安慰,也不是对现实的逃避,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

学会“感恩”,就会懂得尊重他人,发现自我的价值。懂得感恩,就少了歧视,就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重新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

晏子用礼貌维护尊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晏子有胆有识,能言善辩,用礼貌维护尊严的精神。2.体会晏子不顾个人安全,维护国家利益的品质。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晏子使楚》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晏子礼貌护尊严》这个小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借助字典理解生字新词。2.学生自学。3.检查自学情况。

三、简介晏子

四、自读课文,理清层次

1.分自然段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什么? 2.课文中写了几次晏子巧妙地反驳楚王的羞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语言、神态、动作,理解课文内容。2.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体会句意,理解全文内容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句意。①“出使狗国的人,才走狗洞!”

②“如果每个人都把袖子甩开,就能——!”“如果——,无异与一场大雨!” ③“水平高的,出使上等国家;水平底的,出使下等国家。” 2.谈谈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二、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理解课文。

1.让学生找出描写晏子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进一步体会晏子有胆有识,能言善辩的精神。2.小组合作学习。

3.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晏子用礼貌维护尊严的可贵品质。

三、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从晏子身上学到了用礼貌能维护尊严的精神,从而进一步体会到语言的说服力。

四、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春秋时期的故事。

成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铁杵成针”这一故事的来历。

2.学习李白刻苦学习的精神,了解“铁杵成针”这一成语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听过“铁杵成针”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词、新词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借助字典自学。2.学生自学。3.检查自学情况。

三、简介李白

四、自读课文,理清层次

1.分自然段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什么? 2.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1.默读这一段,想一想李白为什么养成了贪玩的习性。①学生汇报,老师帮助归纳。

②出示句子“他才开始读书认真„„富裕的家庭,养成贪玩的习性。” 2.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①李白是怎样逃学的?“毫无目的”是什么意思? ②李白在逃学路上看到什么?“专心致志”怎么理解?

③老婆婆是怎样回答李白的问话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2.李白从老婆婆的话中明白了什么?他是怎样做的?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三、学习第三段

1.朗读第三段,思考:

①李白从此以后是怎样做的?他终于成了什么? ②“铁杵成针”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让学生谈谈心得体会。

四、布置作业

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霍金的感人事迹,学习他那颗感恩的心。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简介主人公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霍金遇到了怎样的打击?

2.他是怎样不怕困难战胜一切的?他在取得辉煌的成就时是怎样感恩的? 3.谈谈你对本文的认识。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霍金是怎样对待命运之神的?重点理解霍金说的一段话。2.讨论交流:你是怎样对待感恩的?

四、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懂得学会“感恩”,就会懂得尊重他人,发现自我价值。懂得感恩,就少了歧视,就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

五、布置作业

谈谈你对感恩的看法。

第四篇: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古城浚县风土人情》教学设计

善堂第四初级中学语文组 柴瑞敏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初步了解浚县的风土人情,培养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

2、多角度介绍浚县风俗人情、民间传说及古今人物,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家乡,拓宽知识视野。

第 一 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你热爱自己的国家吗?爱!国家、国家,显然包括国与家。我们难以想象一个对自己的家人、家乡与母校毫不热爱的人,却能够真正地热爱自己的祖国。因此,爱国首先必须爱家、爱乡、爱校。

一个人,只有真正了解自己家乡,才能够真正对家乡有深厚而真挚的感情。因此,热爱家乡就必须对家乡多一些了解。

对我们的家乡——南安,你了解了多少呢?

二、浚县概况

通过师生互动介绍浚县有关情况,可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资

(一)浚县简介:

1、行政关系:隶属于河南省鹤壁市

2、地理位置:

浚县位于河南北部,北距首都北京548公里,南至省会郑州165公里,卫河蜿蜒纵贯全境,淇河沿西部边界南流,处于安阳、濮阳、新乡、鹤壁等市辐射带的中心位置。县域面积1030平方公里,耕地93.4万亩,辖8镇2乡,489个行政村,总人口68万。浚县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京珠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鹤濮高速公路横贯县北,境内公路四通八达。城区道路宽敞,城容城貌整洁。

2007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1.5平方公里,人口10.5万;小城镇面积达到33.5平方公里,人口14.7万,城镇化率22%;公路建设成绩突出,省级公路里程达到128公里,实现了乡乡通省道、村村通油路。

(二)气候环境

浚县地处太行山与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地形地貌特点是“6架山,3条河,大小32个坡,西有火龙岗,东有大沙窝”。平原面积占82%,丘陵面积占18%。地势中部略高,西、东部平缓,最高海拔231.8米。属暖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3.7℃。境内河流总长435.5公里,分属黄河和海河两大流域。

浚县物阜源丰,阡陌生金。石灰岩,大理石,页岩,型砂,钙基膨润土等矿产资源储量大,品位高,开发前景广阔。卫河,淇河,共产主义渠流经县境,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盛产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红枣,苹果、蔬菜、畜禽等,自古就有“ 黎阳收,顾九州”之称。每年粮食产量在50万吨以上,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优质小麦基地县,优质种子基地县,全国科技兴农示范县,国家扶持产粮大县,国家级小麦原种生产基地县,全国优质蜂蜜产品基地县,全国秸秆羊示范县,全国节水增产重点县,2006年又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第二课时

名优特产

浚县民间艺术源远流长,工艺品久负盛名,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民间泥玩距今有1200余年的历史,以种类繁多、造型奇特、风格各异著称,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均有收藏。石雕石刻业历史悠久、名家辈出,能工巧匠曾参加过北京十三陵、北京人民大会堂、南京中山陵等多处著名建筑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产品有牌坊、狮、羊、碑等50余种,远销国内外。工艺制镜业发展迅速,拥有制镜厂近百家,镀镜厂3家,日产镜1万余块,年产值1亿多元,产品远销内蒙、山西、陕西、河北、天津等十多个省市。主要土特产有小河白菜、新镇韭菜、善堂花生大枣、王庄茄子、义兴蒋烧鸡、吴记花生米、王桥豆腐等。

特产泥咕咕

起源于隋末的“泥咕咕”是浚县特产,泥咕咕是浚县民间对泥塑小玩具的俗称,因为能用嘴吹出不同的声音,所以形象地称之为“咕咕”。据《资治通鉴》记载,隋末农民起义时,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曾在古黎阳也就是现在的浚县与隋军大战,不少将士和战马阵亡,为了纪念这些牺牲的将士和战马,军中一些心灵手巧的人就用当地的黄胶泥捏成泥人、泥马表示怀念之情。这一技艺就这样随着历史的发展延续了下来,流传至今。主要集中在县城东南的杨玘屯,杨玘屯名字来自隋唐之交在此屯军的大将杨玘。二○○六年五月二十日,泥咕咕列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浚县城东二里地的杨玘屯,这里全村几乎家家都精于泥塑。素有“泥玩具之乡”之称。据传隋末李密领导的瓦岗军破黎阳仓时,与隋军在同山相遇,两军激战,隋军大败,瓦岗军将士也伤亡残重产劲卒良马多死,士卒疲病。李密部将领杨玘奉命收容疲病士卒扎寨金堤(今杨玘屯)屯兵恳田,休养生息。军内有会捏泥人的士卒,在稼穑之余,常捏制一些鸪鸪鸟,战马,骑马人等以怀念阵亡将士,留恋疆场驰骋之情。由此捏制泥玩的手艺流传至今。泥咕咕分为“泥货”、“烧货”两种,凡是需用嘴吹的泥玩哨,一般都要经过低温烧制后再施彩叫“烧货”。未经烧制晾干的泥塑干后再施彩刷漆为“泥货”。浚县泥玩的种类很多,根据内容形式可归纳为“鸟类泥玩”、“动物泥玩”“人物泥玩”三大类型。”。每逢浚县正月、八月古庙会,只要你身临此地便可在街头巷尾看到很多身着农村服饰的妇女、小姑娘,有的挎着蓝筐,有的托着盘子,有的推着三轮车在街头卖泥玩具。由于浚县泥玩具内容丰富,造型古朴,风格各异,纹饰色彩鲜艳,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不仅逗儿童玩耍喜欢,成年人也感到美不胜收,争相挑选存玩。

浚县泥咕咕发展到现在已有三大类50多个品种。主要有以三国、水浒和瓦岗军为原型的人物;以及老虎、狮子、大象和燕子、斑鸠、孔雀等形象的动物和飞禽。古老朴素、逗人喜爱的泥咕咕寄托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浚县泥咕咕的特点是以黑色为底色,然后在底色上用自制的毛笔点画出各种花样。彩绘是以黑色、棕色打底,再描绘上白土粉、大红、大绿、大蓝、大黄等条纹,大都用原彩色,很少用调和过的中间色。颜色以蛋黄调制而成,能使色彩起明发亮,对比强烈。浚县泥咕咕造型古朴拙雅,加之民间大红大绿的着色,使作品美感顿生。

浚县泥咕咕现在还是以小手工作坊生产为主。农闲时节,全家男女老少围坐在一起,边制作、边说笑,气氛热烈,和泥、造型各司其职,技艺娴熟,制作出来的泥咕咕晾干透后,再在自家的小土窑进行烧制。一到那个时节,每家每户的窗台上、墙头上、灶台上,到处都摆满他们精心制作的泥咕咕。

浚县泥咕咕一般有四种制作形式。一是模具制作,有扁头狮、小燕子、小丫鬟等;二是手工捏制,有小马、小猴、猪八戒;三是模子和手捏相结合,有骑马人等;四是在泥玩具身上加钢丝、弹簧,有活头马、活头狮子等。艺人们用的泥料和工具都非常简单。就地取材,把村边的黄胶泥挖回家,加水和成泥巴,用木棍捶打几遍,使其变得柔软细腻,如面团一般。工具是一根竹棍儿,削成一头粗一头尖,用以雕画泥玩具的鼻、眼、嘴和身上地花纹;再根据其形状,在不同地部位打眼通孔,用嘴能吹出不同的声音,群众称它为咕咕小哨儿。

第三课时 历史名人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春秋卫国黎(今浚县)人,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生于周景王二十五年(前520年),卒年不详,终于齐。�

李崇(454—525)),字继长,小名继伯,北魏顿丘(今浚县)人。文成皇后第二兄李诞之子。14岁拜主文中散,袭爵陈留公。后为高祖、世宗、肃宗三朝元老,历治8州,5拜都督将军,政绩显赫,战功卓著,堪称一代名臣。

王梵志,一名梵天,隋唐时卫州黎阳县(今浚县)人,著名白话诗人。

谢偃,卫县人,本姓直勒氏。仕隋为散从正员外。贞观初,应诏对策及第。驾幸东都,诏求直谏,偃极言得失,太宗称美,引为弘文馆直学士。为尘、影二赋甚工,尝奉诏撰《述圣赋》,又献《惟皇诫德赋》以申讽。时李百药工五言诗,偃善作赋,时人称为李诗、谢赋。出为湘潭令。集十卷,今存诗四首。

卢楠,字次,又字子木,今浚县城关镇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生年不详,卒于隆庆三年(1569年)。其先世业农,家颇富有。楠少负才敏,博闻强记,读书一再过,终身不忘。父费资供其入太学生上舍。楠好古文辞,落笔数千言。因其文章不拘旧例,屡试未中。处身乡间,生不得志。性情豪放,不拘小节,嗜酒如命,时常暴饮大醉,使酒骂座。有“才压江南”之誉。著有《蠛蠓集》五卷。

王越(1423—1498年),字世昌,今浚县钜桥乡岗坡村人。少时仪表奇迈,颖悟过人,读书过目不忘,补县学生。景泰元年(1450年)乡试中第三名,会试中第三十三名。二年登进士第,授监察御史。三年,出按浙江,警慑贪污,激浊扬清,议论英发,见事风生,众皆佩服。翌年,父卒,返原籍服丧。天顺元年(1457年),起掌诸道章奏。四年,超擢山东按察使,深得宪体。七年,升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力修废政,整饬边务,深得信赖。成化元年(1465年),母卒,奔丧还家。三年,署都察院事。六年,赴延绥御敌有功转左,又以黄草梁功升右都御史。八年,于河套破敌大捷,斩二百八十,加太子少保,增奉一级,提督十二团营。十三年,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十六年,出大同御敌,于威宁海克捷,斩敌四百,封威宁伯,食禄一千二百石。十七年,出宁夏西征,佩将军印,任总兵官,初镇大同,移镇延绥,战功卓著,加太子太傅,增禄四百石,总制宁夏、甘肃军事,提督团营。十八年,受汪直牵连,夺封除名,谪居湖广安陆。弘治元年(1488年),上疏陈冤,请许还乡,未准。七年,再上疏陈冤,廷议功过,复官左都御史。十年冬,甘肃边塞有警,廷拟复设总制官,先后举七人皆不称职,经吏部尚书屠?荐举,王越就任,加太子太保,总制宁、甘、凉军务兼巡抚并经略哈密。翌年,于贺兰山剿敌获胜,加少保兼太子太傅。是年,又受李广牵连,忧恨绵绵,病死甘州军中。朝廷闻讣,上为震悼,辍朝一日。赠太傅,谥号襄敏。

第四课时

人文风情

浚县古庙会历史悠久。明代中期,浮丘山正月会兴起并逐渐发展。清康熙年间,浚县古庙会已颇为兴盛。清末至民国年间延续不衰。新中国建立后,政府扬其利,抑其弊,扶持改造古庙会,使其在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更大作用。1952年和1954年,浚县人民政府曾两次发出发展物资交流大会的通知。1958年集市贸易被取消,古庙会一度衰落。1961年开始恢复,到1965年逐渐达到原有规模。“文化大革命”期间,古庙会被视为“四旧”而加以限制。1976年初,浚县革命委员会发布通告,取缔浮丘山正月大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庙会得以恢复和发展。原有古庙会规模扩大,有些村庄起了新会。今全县每年有庙会257起,三天两头有会。浚县的古庙会不但多,而且规模大。浮丘山正月大会,会期半月有余,高峰日赶会人数达二十余万。

浚县社火

浚县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古老的浚县民间文化是构成中原文化乃至中华民族黄河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民间社火是浚县群众性传统娱乐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历史悠久,经历了上古虞舜至周朝时期的孕育,东晋后赵时期的萌芽,明清时的成熟,以及新中国成立至现在的兴衰更迭的曲折发展期。

经过400多年的发展,浚县社火玩会在整个豫北地区占有重要地位,且独树一帜,是群众文化自娱自乐形式的大展示,是浚县的优秀民间艺术,是古老的宫民歌舞的遗存。对其进行发掘、抢救和保护,特别是踩跷秧歌、群狮舞,对丰富和完善宫庭民间舞蹈史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对民间文化发展史、民俗文化库也是一种有力补充。

浚县古称“黎阳”,位于河南省北部。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远古的遗存、遗风在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延续和发展,形成了浚县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社火和泥咕咕就是民间文化中的瑰宝。今天的“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春节特别奉献,我们一起走进黄河之滨的浚县,去体味充满乡土气息的浚县民间文化。

浚县社火是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农闲时排练,逢年过节或重大喜庆时演出。每年的正月初九和元宵节为传统出会日。特别是元宵社火,观者如云,热闹非凡。

浚县现有各种民间社火组织60多家,每逢节日获重大活动期间,大家齐聚一起,竞相献艺,场面热烈,蔚为壮观。但是随着一些老艺人相继过世,一些传统的社火项目正面临后继乏人的危险,传承变得越来越重要。

浚县社火的传统形式主要有舞狮、高跷、秧歌、旱船、竹马、龙灯、抬歌和背歌、抬老

四、顶灯、大头舞、散河灯等。

第五课时 旅游景点

浚县于1994年被国务院命名批准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河南省七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家县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省政府1987年首批公布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它与城区联为一体,交通便利,吃住方便。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如今已经成为一处假日旅游,观光览胜的好去处。先后接待了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荷兰、日本、韩国及港澳台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人,年客流量达200余万人次。2002年通过国际ISO9001和ISO14001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3年7月被国家旅游局公布为AAAA级旅游景区。

大伾山风景区包括大伾山、浮丘山这两座在千里平原上突起的秀丽青石山峰。虽然海拔只有135米,但因当年大禹治水登临此山,被载入 我国最早的史书《尚书.禹贡》篇中,历代称为“禹贡名山”。现有大石佛等国保级文物1处10项,省保级文物8处,历代摩崖题刻460余处,汉唐古柏400余株。如果您到大伾山风景区旅游观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会使您回味无穷,流连忘返,优美的山顶风光又会使您如入仙境,飘飘欲仙。

历史上,有十几位帝王将相亲临大伾山,一旦您踏入山门,您就会感受到充盈于山山石石之间的王者之气。在草丛石径中,说不定,一不留神就会踩上某一位皇帝当年留下的足迹。大伾山又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吸引了无数历史名人或登临高歌,或赋诗摩崖。千百年来,有王维、范成大、王阳明等二十多位著名诗人墨客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名人大家的到来,极大的提高了大伾山的文化品位,并为其赋予了永久的魅力。

景区内现有佛道建筑9处,亭台楼阁、寺庙宫观遍布两山。北魏的天宁寺,因保存有八丈石佛七丈楼而闻名遐迩。大石佛高22.29米,已1600余年,全国最早,北方最大,是河南旅游精品。它所包含的宗教文化、石刻艺术、历史政治等早已引起专家学者的惊叹。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保文物,唐代的石刻瑰宝千佛洞是中原石刻艺术的精典之作。道教的圣地碧霞宫始建于明代,规模宏大,构造精美,万仙客用悬塑、壁塑等手法、塑造出道家典籍中记载的神仙人物3千余位成为集中国官方与民间神仙人物之大成的艺术殿堂。一处处保存完好的名胜古迹和一幅幅历史画卷,再现了宗教文化在中原传播、发展的历程。特别是一年一度的正月古庙会,长达月余,朝拜者蜂拥而至,人如潮涌,高潮日达20万人,为宗教文化和经济信息的传播推波助澜。

大伾山是一座美丽的山,大伾山是一座神奇的山。来吧,朋友们,大伾山将敞开胸怀,以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安全的游览秩序迎接四方宾朋的到来。

国家AAAA级景区,大伾山浮丘山风景区。有全国最早,北方最大”之誉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大石佛就在大伾山东麓。石佛是一躯善跏趺坐式大型弥勒佛像。高23米。丰满适中。目平视,唇紧闭,挺两肩,表情庄重。左手覆膝,右手曲肘前举,示无畏印。坐四方墩,脚踩仰莲,脚面平直,五趾平齐。《准敕不停废记碑》载:大石佛“首簇连珠,肩偎合壁”。今大石佛系螺髻发式,披双领下垂式五彩方格袈裟。�

大石佛凿于十六国后赵主石勒时期,距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据《浚县志》载,大石佛系依佛图澄之言而凿。佛图澄是天竺高僧,晋永嘉四年(310年)来中国传教,以幻术骗取后赵主石勒信任。东晋大兴二年(319年),石勒建都襄国(今河北邢台西南),疆域辖今河南、山西、陕西等地,为十六国中疆域最大的国家。佛图澄借助石勒势力,大兴佛寺。黎阳是后赵重邑,兴佛寺当在其列。

大石佛俗称镇河将军。当时,古黄河流经大伾山之东,水患频仍,为害黎阳甚烈。人民苦于水患,却又无力抗拒。“凿大石佛以镇河”,迎合了广大人民的宿愿。凿石佛是一件浩大工程,后赵时期是不可能全部完成的。1984年4月,国内一些专家莅浚考察大佛,一致认定,浚县大石佛是“全国最早、北方最大”的一躯大型摩崖造像。古时建楼保护,因佛像高于楼,故有“八丈佛爷七丈楼”之称,堪称奇观。

浚县城隍庙位于浮丘山东麓(原教体局)北倚古城,东依大伾,西南环以古城墙。规模宏敞、布局严谨、巍巍壮观。浚县城隍庙创建年代不详。明洪武元年(1368年),以浚县城隍聪正灵祐,诏封为“监察司民城隍聪正灵祐侯”弘治初年,浚县知县洪公重修庙宇。嘉庆四十四年(1565年),知县魏澧捐俸鸠工重修。原城隍庙座北向南,山门四间,前为石砌台阶,阶尽为神道,道旁多树,道则有井,道尽有坊,坊横额题“城隍庙”三字。正殿四间,抱厦四间。月台前有御制碑亭,厅前有甬道。东西两廊各十六间,左右塾南北各十间,戟门四间,向南为砖砌甬道,钟鼓二楼东西翼之。新中国成立之后,大部分建筑渐次废毁,庙址被县教育局占用。现城隍庙南北长七十八米(自教育局南墙至北后楼后墙),东西宽七十一米(自浮丘胜迹坊至西屋后墙),庙内存西屋一栋、“重修城隍庙碑”一通、“重修城隍庙两廊并二门各处工程邑贤侯布施碑记”一通,石柱四根。浚县城隍庙之所以驰名遐迩,相传主要得益于明太祖朱元璋在此曾宿身幸免大难,为感恩下圣旨赐封为“都城隍”。因此,浚县城隍庙具有独特的意义。明清时期,浚县及周边地区老百姓十分信仰城隍神,每逢阴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五月十九的城隍寿诞日,清明节,七月十五、十月十五日的祭祀,浚县城隍庙内都要举行盛大庙会活动。特别是城隍华诞,庙内张灯结彩、唱戏酬神、祭祀仪式尤为隆重庄严。在县城服持者还要用花轿抬着城隍爷游遍四关四街,以报答城隍神护佑百姓恩德,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当时,此庙会规模大,范围广,人数多,香火很旺,其影响迄今源源不断。

有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碧霞宫、千佛洞、天宁寺、恩荣坊等。今存县城为明代所建,现有部分城垣,城内有清代民

第六课时

民间习俗

一、祭祀习俗

(一)祭神

以年节或诸神生日为隆重,笃信者有每月初一、十五祭祀的。祭祀时摆供品,有酒、肉、蛋、菜肴、糕点、饭、水果等,可多可少,并无定数,烧香、焚箔,磕头跪拜。

民间祭天神从大年三十晚上开始。初一早上下好饺子,先供享老天爷。

人们认为老天爷有两个生日,一说正月初九,一说六月初一。每到这一天,家中女主人往往摆供致祭,求他老人家保佑“家泰人康,吉祥如意”。浚县正月初九社火玩会上东山朝顶,祭祀的就是老天爷。至今,仍有不少人家服侍老天爷牌位,上书“供奉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之神位”,让老天爷享受人间烟火。

祭地神就是祭土地。旧时村村有土地庙,如今已不复存在,但好事者往往用几块砖头搭上几片瓦,权当土地府第,供人烧香上供。

浚县祭碧霞元君(俗称浚县老奶)盛行。浮丘山为其建大庙,每年正月、八月浚县庙会和五月二十五“老奶”生日,浚县及周边市县善男信女聚集浚县祭碧霞元君。

此外,祭龙神、月神、灶神诸神至今仍很盛行。

(二)祭祖

祭祖的形式与祭神基本一致。祭祀新亡之人,有“七”、百日、周年祭等。祭祀远祖有清明节、七月十五、十月一等。

做“七”,又叫祭

七、烧七。亡人入土后每七天为一忌日。逢七,孝子着孝服到坟头祭祀。浚人以七个“七”为尽期,其中以一七、三七、五七为重。

人死后百日,称“百日祭”。亲人们备供品、香箔、烧纸、鞭炮等到坟头祭奠。烧纸时,在地上画大半个圆圈(叫留门儿),或画十字。圈儿可以防野魂,留门儿便于亡灵去受钱。百日内孝子不理发、不剃头,名曰“丁忧”。

周年祭有一周年、三周年、十周年。三周年尤为隆重,请响器班子、糊旌楼、搭灵棚,供桌上放死者遗照,设祖宗牌位,摆放供品。“慎终须带三年孝,追远常怀一片心”。三周年是“慎终”的最后一道祭祀,过后孝子除服,门庭贴红对联。十周年祭充满喜庆气氛。

二、交往习俗

“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礼俗是民俗文化的精华所在,礼俗是民族精神的物化形态。

(一)相见礼 人们多行握手礼。熟人相遇,如步行,要互致问侯。打招呼时,摘口罩、墨镜,握手时摘手套。骑车时下车确属不便,应略带歉意说声“不下车了”。

(二)家庭礼 老人要住正房东间,东为上。逢年过节,敬神后第一碗饭先盛给老人。春节时,晚辈给长辈磕头,或登门问安。儿女们成家后另立门户,时不时地买些老人们喜欢吃的、穿的、用的回家看看。晚辈进长辈房,若见门关着,应先打招呼。

(三)宾客礼 待客时,最重要的客人坐首席,即正对屋门的坐位。首席不动筷子,其他人不能先吃。陪客要陪到底,不能中途退席。坐首席的没放筷子,其他客人不能退席。吃馒头时掰成两半,以示懂礼。饭后,主人奉烟上茶。客人告辞,多说些“打扰了”、“麻烦了”等客套话。主人若留不住,便说“招待不好,请多包函”,送至大门外。

(四)贺吊礼 结婚、生子、祝寿为喜事,要送贺礼。结婚一般送现金,少者二三十元,多者没有定数,也有送电器的。祝寿一般送贺幛、贺匾。生子有送现金的,有送鸡蛋、奶粉等营养品的。主家办事记礼单,以便还礼。丧葬、祭奠是忧事,照样要送礼,是朋友、同事的送现金。

(五)乡邻礼 乡邻之间借东西,小件的随用随借,大件的事前有约。借时多说些客气话。民间讲究“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借少还多”。若是借了人家的药锅,一般不还,等谁用时谁拿,如果要还,要放些麸皮或粮食,说明它已不是药锅了,免得把病送过去。遇有节日或喜庆日,邻里之间互送食品、礼品。邻里之间住得很近,有互相照应的有利条件,所以有“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之说。

(六)亲朋礼

民间亲戚关系十分复杂,最亲近、最重要的有儿女亲家、姑家、姨家和姥娘舅家。俗谓“姑家舅家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

民间走亲戚,一般在年节、端午、中秋节,也有逢会串亲戚的。过礼的朋友与亲戚一样往来。

初二是闺女给爹娘拜年日。若是家中有事,不能放在初三。初三是祭祖日,人称“鬼节气”。

80年代,闺女出嫁后的第一个五月,父母以夏衣、雨伞、扇子、凉席赠女儿,90年代以后,有送电扇、空调的,俗谓“追节”。

端午节走亲戚。“麦下场,去看娘”,每年五月端午节过后出嫁的闺女回娘家看望爹娘。

“六月送羊”,每年六月姥爷、姥姥、舅舅给外甥送面羊,直到外甥年满18岁。今多用其他礼物代替面羊。

中秋节送月饼。节后,闺女瞧娘拿月饼、糖火烧和烧鸡等礼物。朋友、同事之间也有馈赠月饼的。

亲朋中有病人,须尽瞧看之礼。探视病人须在上午,忌下午,尤忌傍晚。下午属阴,对病人不利。

三、婚嫁习俗

婚嫁古有“六礼”(即纳亲、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随着时代的变化,“六礼”逐步化繁为简,遵古礼而不拘泥古礼。

适龄青年男女由媒人说合,确定恋爱婚姻关系。程序是先向双方家长通报对方年龄、长像及家庭情况,双方家长与各自子女商量,没有意见确定见面相人。或在媒人家,或约定一个地方,男女双方相见并可单独谈谈话,俗称“小见面”。有自由恋爱不用媒人的。

男女双方同意婚事,由男方宴请媒人及女方亲友,并向女方赠送礼品,俗称“定亲”。“定亲”后逢年过节,男方需拿礼物看望女方父母。到结婚年龄,男方商定迎娶日期,俗称“看好”。“吉日”择定后,男方备聘礼,写好婚书,送至女家。女方若无异议,照婚约行事。迎娶新人多用紫色、红色、黑色小汽车,用双数不用单数。娶亲车队不走回头路,以免邪祟伺机作乱。女娶客一般由新郎的长辈、平辈亲属充任。

新娘出嫁,穿红色小袄,今有穿白色婚纱的。上车前要吃饭,既不能不吃,也不能“吃光喝净”。上车时脚不能着地,要踩着矮凳子上车,坐好后换鞋。下车时,由男方的女迎亲人(必须是儿女双全之人)搀下车,接着有人将麦麸或彩色纸屑撒向新娘,俗称“撒盖头”。拜天地时男左女右面北对天地桌而站,由司仪领拜,拜天地,拜父母,拜亲友,夫妻对拜,不磕头,不作揖,行鞠躬礼。礼毕,入洞房。新郎的妹妹端一盆清水让新娘洗脸,水里放吉祥物。入夜,在新房内夫妻饮“交杯酒”。

婚后三天,新娘回娘家看爹娘,俗称“回门”。当晚不在娘家住。

婚姻俗有许多禁忌:男女大相(掐八字)不合不能成婚,谓相克。没有“立春”的年为“寡妇年”,不能选定婚期。直系亲属长辈去世的当年禁结婚。农历三月与九月为恶月(亦称“毒月”、“凶月”),忌定婚。婚期忌单日,俗谓“好事成双”。给新郎新娘套被子、绣枕头应选在十月,忌九月。结婚用家具及女方陪送的嫁妆,须漆成红色,忌白色。婚后头一年正月忌空房,俗称“正月不空房,空房死个娘”。结婚不过三年的媳妇,正月十五忌看娘家灯,“看了娘家灯,主死老公公”。

第五篇: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十岁那年》教学设计

2013——2014年第一学期 孙晶波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读懂书中的故事,并能通过书中的语言文字感知其人物形象。

2.技能目标:学生能初步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并达到一定的文字积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并能正确地表达自己对书中人物的感情。

教学重点:《十岁那年》的诗歌体裁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能初步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并达到一定的文字积累。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赖清河,越南裔美国人,儿童文学作家。她出生在越南,后跟家人一起移民到美国。在努力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她也经历了与书中的主人公一样的困境和突破,但最终她却用英语写作了这本手法独特、语言优美的书,并因此荣获了美国儿童文学界两个非常有分量的奖项。关于这本书,她最想与读者共同探讨的一个困惑是: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周围的人吗?她很希望大家在读完书后,能坐在自己至爱的家人身边,听他们讲讲以前的事,分享他们的成长故事。[1]

二、内容简介

以诗意的写作手法和简洁纯净的语言,讲述了一个美丽而坚强的女孩在面对完全陌生的生活环境时,所经历的心灵成长和蜕变。小说的主人公河是一个十岁的小女孩。家乡有她所熟悉的生活和各种传统,她的热情的朋友,还有那些木瓜树。但是这一年,一场意料之外的旅行却让她的人生从此翻天覆地。河和家人被迫离开了饱受蹂躏的美丽家园,搬往美国南部。然而,适应新环境是那么难,新的食物、新的邻居、新的同学,一个全新的城市„„最终,河会融入这个新的世界,重新变得聪明和自信吗?年少最美的经历是在成长中不断蜕去稚嫩的皮,变得勇敢而有担当,坚强而有梦想。作者赖清河在这部获奖处女作中融入了自己很多的思考和体会,对于主人公心理变化的描写真实可信。小说写法独特,词句短小精悍,别具韵味,在内容和表述上都值得反复翻阅。

三、《十岁那年》的写作特点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被诗歌描绘得鲜活无比。叙事诗歌打动人心之处就在于读者在短短的文字背后品出大大的味道。英俊、温柔却永远只在照片上的爸爸,坚强、隐忍、美丽的妈妈,执著、坚定、有担当的光哥哥,乐观、结实、洒脱的武哥哥,内敛、聪明、害羞的魁哥哥,当然还有活泼、善感、体贴的“我”——金河。这些主要人物形象连同性格大不同的房东夫妇,善良的家庭教师邻居,可爱的同班小伙伴,爱恶作剧的调皮同学,有点学究做派的学校老师……他们一起热热闹闹的在简短的诗行中丰富着小女孩的生活。平实的叙事诗歌,不平凡的生活。

四、推荐理由

国际权威大奖2012年纽伯瑞儿童文学银奖、美国国家图书奖青少年文学奖获奖小说,文学性与故事性并重,属于国际一流水准的儿童文学作品。

作者赖清河以充满诗意的手法,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在十岁那年所经历的坚强而美丽的成长故事,详细探讨了在成长的过程中,亲人的爱、师长和朋友的帮助、努力和自尊、自信的重建对一个孩子所能造成的影响。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她对主人公河的心理变化描写尤其细腻、真实而感人。每个人在成长的路上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而爱与梦想是支撑我们前进的永恒力量。

诗意的写作手法,优美简洁的词句,让阅读毫无压力,为孩子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和心情。

唯美的版式设计与插画完美地配合并提升了故事的气质,营造出文学与视觉美感的双重享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生自由阅读,体会文中小女孩的生活。教学重点:片段的阅读。

教学难点:小女孩所经历的心灵成长和蜕变。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第一部分 家园 1975 :猫年 翻天覆地 金河 木瓜树 蒂蒂挥手说再见 在行动中失踪 妈妈的日子 鸡蛋 最近的新闻 我真聪明 多了两个木瓜 不认识的爸爸 电视新闻 生日 生日愿望 在城里的一天 纠结啊纠结 太快休学 诺言 通向大海的桥 我们该走吗 嘘 安静的决定 雨季提前 总统辞职 保佑我们 十字形包袱 选择 带不走的东西 湿润的哭泣的 酸痛的背 乱了套的耗子窝 在黑暗中 家园完了

二、勾一勾书中的句子

三、写一写心得体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学生自由阅读,体会文中小女孩的成长过程。教学重点:抄一抄重点句子。教学难点:小女孩在美国的艰难生活。教学过程:

一、自由阅读,提出问题。

二、金河

我的名字叫河。

光哥哥记得

我出生的时候又红又胖,像只小河马。

他第一眼见到我 就想到了这个名字——

河玛,河马。

武哥哥总是叫“呵呀”,惊得我跳起来。

其实每一次

他只不过是在劈木头劈砖,学着李小龙的样子。

魁哥哥说我是

妈妈的尾巴,因为我总是

跟妈妈形影不离。

我不能让我的哥哥们

住到别处去,但是我可以

把他们的凉鞋藏起来。

我们每人只有一双凉鞋,经常穿,特别是在这个干燥的季节,大地都干裂得疼痛的季节。

妈妈说

别理哥哥们,“我们给你起名金河,是因为那条金色的小河,你爸爸和我

很多个夜晚曾在那里散步。

我的爸妈不知道

三个哥哥都能

做些什么,对那个简单的名字——

河。

妈妈说:

“他们捉弄你

是因为他们宠爱你。”

妈妈错了,但我还是

爱黏着妈妈,超过了我对

木瓜树的爱。

我要献给妈妈

木瓜树上的第一颗果实。

三、听老师朗读,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阅读的基本步骤与方法,并会运用。

教学重点:了解小女孩在美国的艰难生活。教学难点:小女孩所经历的心灵成长和蜕变。教学过程:

一、媒体评论

简单纯净的字词、简洁明快的叙述,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让整本书阅读起来得心应手,毫无压力。

——罗玲(儿童文学翻译)

打开这本书,细细地品味书中优美的语言吧。这是一本让读者慢读的书,书中充满不可错过的体会——愉快的和忧伤的。

——凯西?阿贝特(纽伯瑞大奖得主)

从生活在家乡的幸福日子,到适应美国社会的艰辛经历,作者将小女孩河的成长历程描写得生动而感人。

——《出版人周刊》星级评论

透过河的眼睛和声音,书中的角色都变得鲜活起来。这个女孩是如此坚强可爱,让我忍不住想递给她一只刚刚采摘的木瓜。

——米达利·珀金斯(美国畅销书作

三、交流读书体会

十岁那年》来阅读的时候,第一感觉是语言简洁而平易。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可以和书中静静流淌的文字交流。短短的句子,一行一行的文字,一段一段的故事,一章一章的波澜,就那样被作者简单而纯净地叙述出来。不似诗集有饱满得外溢的澎湃激情,也不像普通的小说可以用大篇幅来铺陈和牵引,《十岁那年》的情感很朴实,语言没有太多修饰,故事情节推进也很迅速。看这本书,其实就是听一个孩子讲故事,孩子用她最直接最干净最简单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心灵成长的故事。

《十岁那年》的诗歌体裁是这部小说最大的特点。因为作者叙事的角度是一个小女孩,所以整本书的语言基调简洁明快。几个或十几个字一行的创作规格让阅读变得相当得心应手。

因为行文流畅、语言简单,所以诗歌所表达的情绪也就特别直接和彻底。当文中的“我”,也就是小女孩金河,用她的视角来讲述她的幸福和哀愁,比如战争之前家乡的美丽,战争来临时人们的恐慌,逃难过程中家人的苦楚,移民成功后寄人篱下的凄凉,上学在学校被同学欺负的无助,终于在亲朋好友的帮助和鼓励下自强的满足。当这些故事一个一个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诗歌的语言让我们觉得美丽的更美丽,忧伤的更忧伤。孩子不会去渲染痛苦,然而字里行间的痛苦却会让看书的读者,尤其是大人们,感受到战争对孩子的伤害。

四、写一写。

下载校本课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校本课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本课程

    《二年级阅读欣赏》第16页中实现了缺“现”, 第28页最后一行的“坐位”应是“座位”, 第32页“没头脑”后的“对不起”前引号打错了。 第35页第六行的“眼珠子”写成了“眼珠......

    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实施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校本课程

    写读书笔记的意义 读书笔记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而做的笔记。 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 记忆,对于积累知识是重......

    校本课程

    滕州市教育局 关于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时间:2014.2.25 主讲:韩正强 地点:多媒体教室 为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

    校本课程

    高中实用英语词汇与表达一、指导思想: 依据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总体目标的要求,为了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能力。本学期的校本课程主要是提高学生学......

    校本课程

    10小教五班10407050509黄丽萍 《基础轮滑》校本课程纲要 一、课程开发背景 国家课程中体育课占的比例比较小,再加上大部分的家长大部分的精力集中在学生的成绩上,忽视孩子身体......

    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中的思考 一、校本课程的性质 校本课程,也称为“学校本位课程”和“学校自编课程”。简单地说,校本课程就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具体地说,校......

    校本课程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四年级校本课程总结 大丰堆小学 邓吉森 中华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这些经典的古诗作为民族智慧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