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人传之贝多芬
读《名人传》有感
这几天,阅读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深有感触。罗曼·罗兰是20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人们强大的精神支柱。《名人传》写的是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故事,他们经历了各种的磨难却没有向命运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挠的抗争着,最终成为了伟人。
艰难和挫折是对命运和人生的最好锤炼!
在这三位伟人当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贝多芬。贝多芬被父亲迫使练习各种乐器,甚至使用暴力。当他逐渐长大,厄运又一次降临——母亲去世。但贝多芬没有放弃,悲痛欲绝中只能写信向朋友倾诉。
可能是上帝的垂怜,在法国大革命爆发时,他曾遇见过莫扎特,两人相互交流。后来,贝多芬拜海顿为师,贝多芬开始崭露头角。可他正在享受成功的喜悦时,不幸却再次悄悄降临在他身上——听觉越来越衰退,内脏受着剧痛的折磨。但他不想让其他人担心,直到彻底聋后,他才写信给韦格勒医生。不过,贝多芬利用骨传导,在耳聋后依然写出了作品。可以说,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在他耳聋后完成的。
过后,性格过于暴躁的贝多芬遭到了爱情的拒绝。在承受着肉体上的折磨时,他又必须承受另一种痛苦的折磨。
虽然,众多的疾病折磨着贝多芬,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但是,他却从未放弃过音乐。这是难以想像的,面对这么多坎坷,贝多芬毅然选择了活下去,继续投身于音乐中。
生命的沸腾掀起了音乐的终曲。
悲惨的命运和痛苦的考验不仅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降临在伟人的身上.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应该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不再怨天尤人,要坚定自己的信仰......物质生活的窘迫毫无改观。他贫病交加,孤立无援,——但他却是个战胜者——人类平庸的战胜者,他自己命运的战胜者,他的痛苦的战胜者。他,就是贝多芬。
第二篇:《名人传之贝多芬传》读后感
《名人传之贝多芬传》读后感
——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只有经历地狱的磨练才能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留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每每读到这句话,都会情不自禁的想到他——贝多芬。
与其说贝多芬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不如说他是一位不朽的英雄。罗曼罗兰说:所谓英雄,并不是那些靠自己的思想和威力取得了胜利的人,而是那些具有伟大灵魂的人。贝多芬的人生就是一段忧患困顿的征途,义无反顾地献出毕生精力为创造流传千古的杰作。
贝多芬出身贫寒。父亲是一个不聪明且酗酒的男高音歌手,用暴力来迫使贝多芬学习钢琴;母亲是女仆,在贝多芬17岁时就去世了。他不得不过早的挑起家庭重担。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把“自由、平等、博爱”的人生信条深植进了贝多芬的思想。1792年,23岁的贝多芬背井离乡,到了维也纳,并在那里度过了一生中绝大部分的时光。
贝多芬的一生中没有几天宽裕的日子,由于他桀骜不驯,对贵族嗤之以鼻,虽然名声在外,却一贫如洗。30岁开始听觉失灵,病情不断恶化,动过几次手术也无济于事,最后完全失聪。晚年的贝多芬穷困贫寒到了差不多要行乞的地步。然而,即使生命如此折磨这个顽强的人,他还是凭着自己超乎寻常的毅力完成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月光奏鸣曲》《第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交响曲》„„这些作品中都传达了他对人们要不屈从命运安排,积极勇敢的与命运作斗争的告诫。其中《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一生中最后一支交响乐,这其中包含了他毕生期待的《欢乐颂》。而后1827年3月26日,这位与命运搏斗到人生最后一刻的英雄,终于抛开自己的不幸和痛苦,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把美丽、欢乐奉献给了人类„„
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一书的序言中曾引用了贝多芬的一句话——“通过痛苦,得到快乐”。也许在我们看来,贝多芬悲剧的一生似乎没有快乐可言,但毕生都在倾尽所有献身艺术的他,一定有他心里的那片伊甸园。贝多芬说过:“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啊,多么幸福的时刻啊!当我能接近这地步时,我该多么幸福啊!”即使艰辛的在荆棘路上被拌的遍体鳞伤,他也一定会在他的成功中,得到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慰藉和动力,那便是他内心的快乐和感动贮藏的地方„„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曾听过这样一段话:“幸福的人有两种,一种是投身海中葬身鱼腹的人;一种是见到海后转身就走的人。不幸的人也有两种,一种是在海边徘徊不定的人;一种是没见过海而终生抱憾的人。”这样看来,贝多芬也许是幸福的,因为他的义无反顾,因为他的无怨无悔,因为他的坚毅顽强„„
看过了《名人传》我常庆幸自己的平凡,正因为我们拥有如此平凡的一生,即使我们不做葬身鱼腹的英雄,起码也应该勇敢地努力去看见海的样子,好让自己此生无憾,做一个幸福的人„„
就是这样一个敢扼住命运的咽喉的狂人,一个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愈挫愈勇的疯子,200多年过去了,每每提及都不得不为他不屈的灵魂而折服,他就像泣血而啼的荆棘鸟,他一生只唱一次,从离开巢穴的那一刻起,他就在寻找荆棘树,知道如愿以偿,它停息下来,把身体扎在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开始放声歌唱,尖利的荆棘刺穿了胸膛,它却以热血和生命一曲高歌,曲终而命竭。这就是飞蛾扑火般的生之激情,在有限的生命中追寻无限的生存价值和意义。
第三篇:名人传之贝多芬读书报告
扼住命运的咽喉
——《名人传》之《贝多芬传》读书报告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这是一生经历重重磨难的贝多芬不屈的呐喊,来自内心深处对命运的抗争。一个一生都充满不幸的人,竟然创造出让无数人都为之震撼,感动的作品,那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人又有什么资格在说一些什么“不是自己不努力,只是因为命运对我不公平“之类的话。与其花时间在埋怨毫无意义的东西,还不如像贝多芬一样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东西,让人生的光芒不会因命运的阻挠而失去光辉,就如同贝多芬一样,扼住命运的咽喉,也许苦难会造就不一样的精彩。
贝多芬在即将面临失聪的时候,他曾在一封信中写道:“……我多祝福你能常在我的身旁!你的贝多芬真是可怜已极。得知道我的最高贵的一部分,我的听觉,大大地衰退了。当我们同在一起时,我已觉得许多病象,我瞒着,但从此越来越恶化……还会痊愈吗?我当然如此希望,可是非常渺茫;这一类的病是无药可治的。我得过着凄凉的生活,避免我心爱的一切人物,尤其是在这个如此可怜、如此自私的世界上!……我不得不在伤心的隐忍中找栖身!固然我曾发愿要超临这些祸害,但又如何可能?” 这是贝多芬写给友人阿芒达牧师的信。面临失聪对一个音乐家来说意味着什么?就好像雄辩家失去了说话的能力,摄影师失去了光明,这对于贝多芬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在此,他更深刻地体会到世界的可怜和自私。是的,在贫困,失恋的重重打击之下,贝多芬再次承受如此大的痛苦,这是上帝给他开的玩笑吗?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由此看来,苦难是每一个想成为伟大的人必须经历的一关,就好像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这样写道: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贝多芬就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成功的创造出了《第九交响曲》,这一部激励了许许多多处于逆境之中的人,以高昂的精神与命运做抗争,不屈不挠。在此,我们在逆境到来的时候,是否会想得更加明白,透彻呢?
老子曾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意思是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苦难是坏事吗?不一定。关键是我们用什么态度看待苦难。顺境可以使我们在安全的环境之中成长,但是逆境可以使人在自我实现之中成长,有一句话说对手是推向我们成功的另一只手,苦难的降临让我们感受到人生拼搏的意义。没有苦难,哪有战胜苦难之后的成就感?没有苦难,我们怎么能感受到来之不易的简单的幸福?没有苦难,又应该到哪里吸取我们成长的养分呢?试想一下,如果贝多芬的没有经历过重重的曲折,他又怎能创造出伟大的作品
呢?《命运交响曲》的诞生绝不是偶然,是对人生大彻大悟之后一种诉说,讲述着一个与命运抗争的故事。
苦难的到来,不仅促使贝多芬创造出伟大的作品,更造就了贝多芬顽强不屈的精神气质。他不仅有对命运的不屈,更有对强权的蔑视。在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当像我和歌德这样两个人在一起时,这般君侯贵胄应当感到我们的伟大。昨天,我们在归路上遇见全体的皇族。我们远远里就已看见。歌德挣脱了我的手臂,站在大路一旁。我徒然对他说尽我所有的话,不能使他再走一步。于是我按了一按帽子,扣上外衣的钮子,背着手,望最密的人丛中撞去。亲王与近臣密密层层;太子鲁道尔夫对我脱帽;皇后先对我打招呼——那些大人先生是认得我的。为了好玩起见,我看着这队人马在歌德面前经过。他站在路边上,深深地弯着腰,帽子拿在手里。事后我大大地教训了他一顿,毫不同他客气……这是贝多芬在书信中写到与歌德一起散步遇到皇亲国戚时的情景。君主与公卿尽可造就教授与机要参赞,尽可赏赐他们头衔与勋章;但他们不可能造就伟大的人物,不能造成超临庸俗社会的心灵……伟大的心灵不是别人能够赋予的,是靠自己创造出来的。唯有在经历过人世间种种磨难之后,我们才会拥有那强大的心灵,就好像贝多芬,虽然没有崇高的地位,但是他拥有贵族所没有的一颗超临庸俗社会的心灵。
在物质层面上说,贝多芬是贫困的,潦倒的;但在精神层面上讲,他却比绝大多数的皇宫贵族要富裕得多。我们一生究竟要追求什么?物质上的财富,还是精神上的满足呢?答案很多人都十分清
楚,但又有多少个人能够做得到呢?说得容易做的难。房子,车子,成为现代人梦寐以求的物质财富,为此不仅牺牲自己,沦为房奴,车奴。我们仔细想一想,我们追求这些是为了什么?房子车子只是我们追求幸福人生的一种手段,当我们把手段变成目的之后,我们人类自己就降格为一种工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至今耐人深思的观点,即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换句话说,应当以人为本,人的一切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的福祉,人是一切发展过程的最终价值取向。康德提出尊重他人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认为,人应该尊重别人的感受,而不是视他人为便利自己的工具。所以,我们人生追求的东西,是以人为最终的价值取向的。从贝多芬的作品中,我们能够听到贝多芬一声一声的呐喊,同样感受到他对生命的热爱。所以说,贝多芬在精神层面上比很多人富有,也许我们能够体会到什么才是人生的真正的价值。
贝多芬在经历种种磨难时候,不仅在于命运抗争,他仍然是对现实生活带有希望。他生活在启蒙运动时代,燃烧着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拿破仑通过战争,把法国的启蒙思想传播到全欧洲,贝多芬同样接受启蒙思想的洗礼,是一个拥护民主,自由的人,发对专制,压迫。他之前崇拜拿破仑,为拿破仑创造了一首《英雄交响曲》,以表彰拿破仑对欧洲民主进程所做的贡献。但是,当他知道拿破仑称帝之后,毅然撕毁了《英雄交响曲》最后把乐曲转献给心目中的无名英雄,他是不会为专制服务的。苦难并没有消灭贝多芬灵魂,他仍然是一个信奉
民主,自由的音乐家,他不为强权,敢爱敢恨,英勇无畏。
在世界音乐史上,贝多芬是一座高峰。艺术上的高峰不容易跨越,他既是把古典音乐推向巅峰的音乐家,又是开创浪漫主义音乐先河的人。贝多芬的乐曲集古典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声,受海顿,莫扎特,歌德,席勒影响颇深,崇尚法国大革命,关注个人自由和尊严,在音乐上勇于创新,开阔了奏鸣曲,交响乐,协奏曲和四重奏的范围,并把声乐和器乐结合起来,对后世影响深远。
贝多芬是伟大的,但他的伟大绝不仅仅在于他的音乐能够振奋人心,也在于他与命运抗争一生给人的精神力量,一句“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让他征服我”给人一种无所畏惧的震撼力,连命运都不能让他屈服,他还有什么可怕的呢?他用行动证明了我们的命运始终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人是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的。
在书中,罗曼罗兰这样评价贝多芬:在如此悲苦的深渊里,贝多芬从事于讴歌欢乐。贝多芬是我呼吸困难时的空气,是我梦寐以求的大自然,是丧失信仰而感到惘然若失时所渴望的宗教,是在黑暗之中朝无限广阔的世界打开的一个窗户。是的,贝多芬用自己的苦难造就了应对苦难的音乐,给无数个深陷苦难之中的人们带去走出苦难的勇气和信心。苦难绝不是贝多芬的代名词,他心中时时刻刻充满着对生命和音乐的激情,他的音乐是用生命创造出来的,别人用耳朵倾听音乐,他用心灵创造音乐。
第四篇:读《名人传之贝多芬传》有感
读《名人传之贝多芬传》有感
这个寒假,学校布置任务,让我们看一本书名为《名人传》,其中包括了“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列夫·托尔斯泰传”,我看了贝多芬传后深有感触。
著名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经用这样一段话来形容一个人:“物质生活的窘迫毫无改观。他贫病交加,孤立无援,——但他却是个战胜者:——人类平庸的战胜者,他自己命运的战胜者,他的痛苦的战胜者。”这是我在贝多芬传时所摘抄的,他这段话正是描写着贝多芬。贝多芬的一生极其坎坷,受到过无数的磨难与挫折。满身的才华却无人赏识,这是多么的痛苦啊。
贝多芬1770年在德国波恩出生,一出生便显示出了过人的音乐才华,被爸爸视为“摇钱树”,而且父亲不惜打骂,所以让贝多芬拥有了一个苦难的童年。中年时期,双耳渐渐失聪,双眼渐渐失明,再加上贫苦交加,更是雪上加霜。到了晚年,世人才开始懂得赏识,但贝多芬却已不幸因病去世。我想,即使没有人看到贝多芬的努力与艰辛,但晚年他也获得了世界人民的众多好评,至少这位“失败”的贝多芬成功了。
他的一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你愿意付出,成功一定会来到你的身边。
第五篇:《名人传-贝多芬》读后感
《名人传-贝多芬》读后感
贝多芬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总是用暴力迫使他学习,后来母亲因肺病去世。从小,贝多芬就开始与命运抗争。虽然贝多芬的童年悲惨,但是,他对童年总是充满美好的回忆——被称为“父亲”的莱茵河给了他无穷的思想和力量。当贝多芬意识到自己的志向所在,开始对生活有信心时,命运的魔爪已慢慢伸向他。耳朵失聪。这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但我认为,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样,可以让他更专心作曲,不再受世俗干扰,写出来的曲子更有深度,给人以生活启示。值得让人去静静地听,静静地去品味。因为,这是贝多芬用“心”观察世界和思考人生而写出的曲子,注入了自己的感受在其中。
我从贝多芬身上学到了许许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别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种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贝多芬全名叫“路德维希罗·冯·贝多芬”.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对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贝多芬练习各种乐器。当他稍长大一些,厄运又一次降临到了贝多芬的头上:他失去了最敬爱的母亲,贝多芬悲痛欲绝,只有写信向他的朋友们哭诉。《名人传》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内心,首篇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最后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他做到了许多正常人做不到的事情,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问题。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但内心很强大,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苦难中长大的贝多芬也是幸运的。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贝多芬曾遇见莫扎特,得到了莫扎特的指点,接着,又遇见了海顿,且成功拜他为师。后来,贝多芬开始崭露头角。就在贝多芬初次尝到成功的甜蜜的时候,痛苦又一次降临。慢慢地,贝多芬发现自己耳朵的听觉越来越差,同时他的内脏也受着剧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还是选择瞒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隐瞒了,才写信给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这两位好友。贝多芬耳聋的程度是逐渐增加的,但没有完全聋,让他有比常人更坎坷的人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让贝多芬对人生有了更多和更深刻的认识,从此,他在音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可以说,几乎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聋后写的,他创造了一个有一个奇迹。
人们在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脸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从那目光里人们又可以看到他悲惨的命运。之后的岁月里,性格过于自由暴躁的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爱情的否绝。在遭受这些肉体痛苦之时,贝多芬又必须承受着另一种痛苦。
不但如此,他的身体也“背叛”了他,先后得了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等。他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尽管如此,他却从未放弃过音乐。要知道面对这么大的困难,贝多芬却毫不动摇,这需要用多大的勇气和毅力!生命的沸腾掀起了音乐的终曲。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医治的,他渴望治愈,他渴求爱情,他充满着希望。贝多芬与命运抗争,最终成为名人。同样,我们也要努力学习,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贝多芬在写给弟弟们的信中曾说过:“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钱。”
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那么,《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我想,只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努力向前。除了这一点外,本书的作者罗曼·罗兰也想告诉我们一些道理:悲惨的命运和痛苦的考验不仅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降临在伟人的身上。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应该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不再怨天尤人,要坚定自己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