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村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研究》开题报告

时间:2019-05-15 11:15: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题研究《村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研究》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题研究《村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研究》开题报告》。

第一篇:课题研究《村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村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传统课堂教学理论下的教学行为需要改变。

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把丰富复杂、变动不居的课堂教学过程,简约化归为特殊的认识活动,把它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她服侍了作为每个独立的个体,处于不同状态的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和潜能,腐蚀了作为共同活动的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双边多向、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造力。要改变以上教学行为,必须依托临沂市教研室“35x”教学策略,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打造活而高效的历史课堂。

2.5月临沂市教科研中心历史教研室在素质教育优质高效与教学评价的研讨会上,张西河主任提出了“优化初中历史35x课堂教学策略,构建素质教育优质高效课堂的研究”的课题,通过近期的实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有待优化。

3.8月,河东区教学研究室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活而有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见”,对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有了一个明确的指导。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通过课题的研究,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理念,切实推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

2.通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为学生构建“活的平台”,进而达到高效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

1、科学性原则

该项课题的研究遵循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阶段历史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实验教学在课程计划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的任务,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还要处理好统一性和差异性的问题,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在课堂时间的掌握和安排上,不搞“一刀切”,即保证统一的基本要求的落实,又要允许学生的个别需求,要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学习特长,处理好普及与提高、一般与特殊、多数与少数的关系。力争做到用多个平台去发展学生,用多把尺子去评价学生。

2、趣味性的原则

兴趣是高效课堂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在具体实验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要充分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具、学具以及其他能为我所用的一切有利的课程资源,将学生所熟知的事例,生动活泼的叙述、激趣逗乐的游戏、既竞争又合作的学习比赛以及其他趣题趣事等,恰当地引入课堂,应用于教学,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将会获得愉快的感受和成功的喜悦。

3、积极参与的原则

积极参与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生成和发展;二是实验教师主动参加实验教学研究,做到有计划、有次序、有效果。以上两方面的参与程度,决定着教学实验研究的效果和成败,是实验教学的核心原则。

4、成功性原则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发展,这里不仅包括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训练,包括问题解决探索过程的经历和问题解决策略与方法的积累,还包括问题解决后愉悦情感的感受和成功喜悦的体验。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主张采用学习小组激励的评价机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闪亮点和在问题解决探索中的创新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教师还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培养他们成功的心理,树立成功的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

1、树立“和谐高效课堂”的理念,在这里“和谐高效课堂”主要是指一种民主、平等、合作、交流、自由、开放、安全、愉悦、高效的课堂,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主体、问题解决为主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和谐高效课堂”。

2、转变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做到“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活而有节”,不放任,也不过于严肃。

3、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要尽量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和不同兴趣的具体要求,创造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养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踊跃展示的学习习惯。

4、着眼于学生素养的提升和素质的提高,在问题解决方案的探索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丰富的知识,健康的情感、健全的个性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一代新人,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能自尊、自信,敢于迎接社会的挑战。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该项课题研究工作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12——2010.2)

1、组织收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

2、组织开展课题研究的相关讲座。

3、组织基本理论知识的研习。

4、组织进行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3——2010.6)

1、组织召开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会。

2、组织召开课题研究的研讨会。

3、每学期定期开展研究课的观摩研讨活动。

4、每学期做好课题研究的阶段性工作总结。

5、做好课题研究的第二阶段工作总结汇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0.7——2010.12)

1、组织召开课题研究成果的汇报会。

2、组织课题研究的资料汇编。

3、组织开展课题研究研讨会。

4、组织召开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会。

5、组织撰写课题的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分工

1.课题负责人:王善文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理论指导和研究工作。

2.课题组成员: 李金会全面负责课题的研究工作以及材料的收集整理等。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教学案例汇编。

3、教学论文或专题论文。

“农村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研究”

课题组

第二篇:优化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什么是教学策略?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策略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下建立起来,是教师在研究教材、学生、教学环境、教学媒体等诸多因素下,有效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方法和途径。要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活化课堂教学过程,就必须改变教师的角色,改变学生的生活;呼唤教师成为课程的开发者、教学的研究者,教师要善于把新课程理念转变为教学实施的策略。在教材和教学组织形式确定的情况下,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是教学过程的核心。

一、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要研究教学方法首先要研究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结构和活动程序,它既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概括。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往往包括了五个要素:①理论基础;②教学目标;③操作程序;④实现条件;⑤评价。教学模式的重点是解决怎样教为主的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操作程序往往最受重视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起主导作用,从而使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得以最优结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迫使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校的特色、学科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优化选择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1.探究式:该模式突出学生自己探究知识,注重学生独立钻研,它遵循科学家探究未知领域知识的途径。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其教学程序为“创造情景——定向阅读——师生研讨——质疑点拨——反馈练习”。如必修2《人文地理》部分章节采用这种模式,学生是探索的主体,教师是“顾问”和“引路人”。

2、讨论式:该模式有教师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激发、引导学生讨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其程序为:“指导自学——提出问题——点拨小结——反馈练习”。如必修3《区域地理》和选修6《环境保护》部分章节采用这种模式,学生是讨论的主体,教师是问题的主要设计者,解决问题的引导者,学生的思维在讨论中体味到辨证。

3、尝试式:这种模式突出学生尝试,让学生在自觉训练中掌握知识,学会方法。其程序为“提出目标——自学教材——尝试练习——教师点拨——反馈练习”。如必修1《自然地理》部分章节采用这种模式,学生真正发挥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则指点迷津,学生在尝试中得到成功的喜悦。

4、情景式:这种模式突出教学情景的创设,通过各种手段创设自主学习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其程序为“创设情景——组织学习——归纳小结——反馈练习”。如选修2《海洋地理》部分章节,通过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主动、独立地参与教学。

教学有模,教无定模,贵在得模,无模之模,是为佳模。在教育与教学中我们决不能总用一种模式去否定另一种模式,应寻找适合学生需求,有利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

二、教学方法要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学会创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只有课堂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才能引领教学方法的的多样化。教学方法要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理念呼唤新的教学方法,更呼唤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这就意味着学习方式的转变。

地理图表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地理教材中有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景观图,有内容各异的专业地图,有反映综合数据的图表,教学中可依据图表的准确性、可读性和艺术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力图通过不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新的学习方式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例如,在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地域结构的教学时,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围绕城市功能区的知识收集调查学校周边的环境,分析其交通、商业、机关等位置,绘制出社区的平面图。课中教师展示不同城市功能区的景观图,拓展学生的视野,讲解不同城市功能区的特征、形成原因,并要求学生展示介绍自绘的社区的平面图;同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社区的主要街道平面图,让学生广泛讨论商业服务设施等的位置,更加符合学生的生活环境;最后,以一个社区拓展延伸到多个社区,形成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课后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查阅其他城市的能分区和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这样以点带面,完成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地域结构的教学任务。

学习方式的转变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优化了教学过程,更是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因此,我们在优化教学过程中不是设计教师如何教,而是更注重学生的学,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学。由单一转向多样,由片面学习转向全面学习,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游中学、听中学、思中学、合中学,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的更多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主体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体现自我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到主动,由个体到合作,由肤浅到深入,不断创设自主、合作、探索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引导学生在学习方式的转变中如何做,怎样做,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法之法,是为佳法。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阶段性特征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式,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活化课堂教学过程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是情感完善的过程。因此,教师不能完全依据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案进行教学,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预设的教学方案作富有成效的调整,即活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例如特级教师的教案随处可见,但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用它上好,原因就在此。那么,如何能“活化”课堂教学过程呢?我们可从多方面去研究,除了上面的活用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外,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略作探究。

(一)“活”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凭借,课堂教学是以教材为载体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深入理解教材和独到处理教材是“活”的教学基础。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能“活”用教材呢?首先要正确深入理解教材,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紧扣并突出重点,以点带面,让学生掌握方法,使有限的的课堂时间发挥最大的效益;其次要选准突破口,从最易激发学生兴趣的地方切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取得最佳效果;三是基于学生反馈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组织到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四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补充相关材料,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二)“活”用教学语言

活的教学语言(包括肢体语言)是机智的,它至少有三个功能:一是激励。教师应追求的是针对学生正确理解的肯定和赞誉,使不同的学生,回答了不同的问题得到的都是不同的而又切当的肯定,让学生把深入思考以期待得到教师独特的赞美作为一种学习的动力。二是引导。当学生出现理解错误时,教师运用恰当语言巧妙引导。三是熏陶。活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是一个不断求善的课堂。当学生的语言不规范时,教师应利用专业述语恰当更正,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活的教学语言,像一束赏识学生的的灵光,充满关爱和呵护,它使学生明确前进的方向,渗透学习的策略,传递人文关怀。

(三)“活”用生成资源

所有的课堂教学,教师都有预先的设计,但在课堂上,有时会出现教师未所预见的情况,切当而巧妙地应用这些课堂上生成的资源,是教学中“活”的源泉。一是利用学生的理解幼稚。年级不同,或同一个班上学生的年龄以及思维发展状况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许是很幼稚的,教师可巧妙利用幼稚的答案,进行深化。二是利用学生的理解错误。课堂应该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其实课堂上有许多错误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课堂上遇见错误如果只是简单否定,既无法对出错的学生个体进行有效帮助,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如果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的激发其他同学以及出错的学生本人进 一步思考,会使课堂教学效果更为有效。三是利用学生的独到见解,独特的感受。在课堂上,教师应设置有让学生发表独到见解的环节,对学生表达发有道理的独特见解应充分肯定,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探究成功的喜悦。

总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活化课堂教学过程,必须围绕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使学生心智灵慧,成为一个会学习、会生活、会生存的独立之人、智慧之人。

第三篇: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阿旺中学政史地组

毕正琼

【摘要】初中历史学科的普遍现状是学校开设课时少、教师任教班级多、学生学习兴趣低,而从2012年以来又被纳入了云南省学业水平测试。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教师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更主动、更有效地学习,打造高效历史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为此,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营造教学良好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带领学生积极探索、帮助学生有效学习,锤炼教师教学语言、引导学生投入学习四个方面来进行探索,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关键词】

初中历史

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在初中学段开设的各门科目中,和传统的“主科”语数外相比,历史学科向来不受重视。那么,对于这样一门传统学科,针对课时少、教师任教班级多、学生学习兴趣低的现状,要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要熏陶学生的爱国情感,要使学生有效学习,以在学业水平考试中取得优越成绩,归根结底的着眼点和主阵地——就是课堂,是40分钟的高效课堂!下面,我将从以下四方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让历史课堂高效,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教学中那种“教师是太阳,学生是向日葵,学生围着老师转”的旧观念,把原来的“我讲你听”、“我问你答”的主导地位变为辅导地位,把课堂上以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促进学生和书本更好地对话,把过去那种填喂知识的方法改为让学生自己吃饭,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的消化吸收。

例如在学习“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我改变了以往一来就讲的教学模式,先问学生:你知道多少岳飞的故事?你知道岳飞的《满江红》吗?如果不太清楚的同学,还可以先看看书上的相关内容,再结合自己的知识来回答。这样,学生的情绪就被调动起来,他们急于要把自己知道的有关岳飞的历史知识与其他同学分享,有的学生甚至还说出了岳飞“还我河山”的名句,让我惊喜不已。这样的课堂,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的师生互动,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充分表现了学生丰富的创造力和个性,从而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效达成了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这样体现学生主体的课堂,难道不是高效课堂的内涵吗?

二、营造教学良好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学习:

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师生形成良性互动,这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创设合理、生动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地教学氛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走入历史,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这一专题时,可让学生看图片,了解吸食鸦片对人肉体和心灵的摧残,再让学生阅读课本及补充的相关材料,使学生认识到当时鸦片走私对清政府经济、军事、贸易等方面所产生的巨大危害,然后提问:假如你是林则徐,你该怎么办?要不要禁烟?如何禁烟?在这样的情境作用下,学生很容易将自己的情感移入所感知的对象。这样,知识和教学目标在创设的课堂情景中轻松完成。学生也感受到历史课原来也是如此引人入胜的,无形中就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完成了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一环。

三、带领学生积极探索,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学习要有效,方法很重要。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我在教学中通常引导学生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从宏观上把握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例如在归纳中国近现代史的线索时,我和学生共同梳理出八个历史阶段:

(1)、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侵略、抗争、探索)(2)、1919.5.4——1927.国民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共同北伐)

(3)、1927.8.1——1937 国共十年对峙(五次大“围剿”、红军长征、农村包围城市)

(4)、1937.7.7——1945.8 八年抗战(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全民族抗战)(5)、1945.8——1949.4.23 解放战争(重庆谈判、跃进大别山、战略决战、渡江战役)

(6)、1949.10.1——1956年底

过渡时期(一化三改造)

(7)、1957——1976.10 探索时期(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8)、1978年至今(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新时期:农村、城市、沿海 这样归纳梳理了线索以后,再来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就清楚明了多了,学生也易于掌握。

2、从微观上探寻记忆捷径,巩固知识要点:

(1)、口诀记忆法:例如在归纳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中共的重要会议时,我和学生共同编了如下口诀来帮助记忆:党的创立是一大,抗战胜利是七大,首次提出十二大,基本路线十三大,市场经济十四大,指导思想十五大,三个代表十六大。简单明了,学生记得又牢固。

(2)、五“W”叙述法:五“W”即why(原因)、who(何人)、where(何地)、when(何时)、what about(怎么办)、how(怎么样)。这主要是用来培养学生叙述重大历史事件的条理性。例如对“西安事变”的叙述:为了逼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最后,在中共的多方努力下,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最终得以和平解决。这样来叙述重大历史事件,就不容易遗漏,也便于记忆。

总之,对于时间久远、知识点繁多的初中历史学科而言,学生如果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索、归纳、总结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无疑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锤炼教师教学语言,引导学生投入学习:

有人说,经典的教学语言可以“一句话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人叫”,这就是其魅力之所在。的确,教师通过对教学语言的锤炼,通过对时而简洁凝练、时而幽默风趣、时而饱含深情的教学语言的选用,就可以让让许多抽象的知识具体起来,让许多平淡的知识生动起来,让许多枯燥的知识鲜活起来,从而成功俘获学生的心,有效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引导学生投入学习,创造轻松高效的课堂。

例如在学习“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台湾问题时,针对网络上众多台湾不愿回归祖国的舆论,我用饱含深情的语言给学生讲了一个台湾士兵的故事:在解放军炮轰金门时,有一个大陆过去的国民党士兵奉命在岛上戍守,他每天一边站岗一边眺望着大陆,望呀望呀,终于有一天夜里,趁着夜色他跳进了海里,向着大陆的方向游去。后来被抓回去接受军事法庭的审判。法官问:“你为什么要当逃兵?”士兵坐在审判席上,低头沉默不语。法官再问:“而且,你明知根本就不可能成功游到对岸,为何还要知其不可而为之呢?”再三追问之下,这个士兵慢慢地抬起头,泪流满面地说:“因为——我想妈妈!”说完哽咽无语。审判席上也鸦雀无声。最后,法官说:“作为一名军人,你触犯了军法,背叛了三民主义,毫无疑问是不合格的;但是,作为一个人,如果我是你,我早就跳了。”故事讲完后,好多同学都在擦眼睛,大家都沉浸在故事的氛围里。之后,我引导学生依托这个故事,就台湾回归问题展开讨论,经过热烈的探讨,学生一致认为:台湾必须回归祖国,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血浓于水;台湾一定可以回归祖国,因为我们的祖国正日益强盛,蒸蒸日上。

所以,课堂上依据教学内容选用深情的、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往往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专心学习,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教无定法,在历史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大力革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兴趣,从而最终帮助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上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熏陶情感。我想,这应该就是高校课堂的魅力之所在,也是我们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孜孜以求、努力达成的目标之所在。

第四篇:好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开题

报告

卢龙县蛤泊乡中坨小学 武晓光

一、课题的提出

1、现代数学教育应对时代挑战的需要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有专家深刻指出:“高技术本质上是数学技术。”、“数学是核心技术。”、“数学:关键技术的关键。”。面对数学的急剧变化,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然而,在我们的数学教育中,数学成了封闭的系统,成了固定的逻辑联系。不是数学成为人的工具,而是数学教育使人成了数学的工具,成了解题的工具。因此,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现实社会,我们只有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才能使数学教育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也才能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做出积极的反映。

2、新课改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

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必然要涉及两个方面:教学观念的改变和教学策略的更新。数学教学观是数学教师关于数学教学的本质以及学生数学学习认识过程的一种认识。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我校教师要求改变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迫切希望

纵观我校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还依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弊端:①重“教” 轻“学”;②重结果,轻过程;③重知识掌握,轻探究能力;④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面对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我校教师都迫切希望改变如今的课堂教学现状,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综上所述,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能促使教师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揭示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改变以往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促进学校发展都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

高效课堂:指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教学策略:本课题是指从评价策略、导学案、课堂模式等方面开展实践研究,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愿学、想学、乐学,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有效学习的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最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评价策略

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智慧学习”成长评价、“智慧学生”成长评价、小组评价

2、高效课堂模式:自学、展示、反馈。

3、导学案编写

五、研究方法和措施

1、研究方法:

(1)调查法:对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建立课题实验的现实基础。

(2)行动研究法: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教师的教学实验、反思、总结,再实验、反思、总结,去芜存精,取得预期成果。(3)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法来构建开放的、多元化的、有效的课堂实施策略,并推出一批有推广价值的实施方案和经验。

(4)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构建具有本学科特色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探索出有价值的研究经验。

2、研究的操作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理念,形成有效教学的新理念。(2)行动+反思,在实践中探索,在反思中提高。

(3)完善教学教研制度,使每位数学教师都能自觉进行教学研究。(4)通过典型教例研究,获得相关经验。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第一阶段:(2014年1月~2014年2月)学习、讨论、确定研究方案

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初步明确课题的理论支撑点,收集资料,确定研究方案及课题组成员的具体分工。

第二阶段:(2014年3月~2015年8月)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实验和尝试,交流实践体会,汇编优秀案例、优秀论文、收集获奖证书等,撰写阶段性小结。

第三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2月)总结和推广

做好资料整理,数据统计工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汇编优秀案例、优秀论文,收集获奖证书、课堂实录等。

七、课题研究成果: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思考》调查报告; 2.课题开题报告、实施方案、研讨课例、课堂教学评价表;

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设计与教学案例分析(每人至少一篇);

4.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秀课堂教学实录精选; 5.《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6.《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优秀论文集》和《教案集》(校本教材)。

八、完成项目研究的基础和保证

1、主要参加者的学科教学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课题负责人:武晓光,现年37岁,1996年参加工作,专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教导主任。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和研究十余年,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经验,长期承担本校教师教育培训教学工作。组织、统筹能力强,实践、研究时间充足,全面负责统筹、安排部署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与结题工作。

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年富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研究能力强,工作严谨,是在一线工作的数学骨干教师,具备课题研究能力。多次接受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实践和研究时间充足,负责课题研究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调查研究,从事对比实验,搜集整理资料,管理档案等。

2、完成课题的保证条件

(1)智力保障。课题组有的成员参加过秦皇岛市教育科研规划办课题《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研究》的研究,现已结题;河北省十一五规划课题《激发学生成就动机,勤积累,多表达,提高中高年级作文能力的研究》的研究,现已结题;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一般项目课题《实施新课程种农村小学语文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的研究,现已结题。受到了同行们的一致好评。这为我们下一步研究“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制度保障。制定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制定教研激励制度。(3)物质保障。学校设置专项研究经费,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充足的后勤保障。

第五篇: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

开题报告

xx中心学校 xx

一、课题的提出

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中学历史教育长期被社会、家长、学生视为副课,这就严重影响了历史学科的育人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转变学生错误的思想认识,对历史课产生兴趣,教师只有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出发,遵循历史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功能,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切实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1、课改的需要

当前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贯彻不清,对教学实质把握不准,使得新课程实验在推进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学习方式偏差、教学方式偏差、教学组织偏差以及评价偏差等背离课改目标的行为,使现在的教学中出现了过分夸大自主而导致课堂教学无序、过分夸大过程忽略结果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效、过分夸大学生作用轻视教师作用而导致教学不得法,这些问题严重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面对这些低效的课堂教学现实,为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对照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我们迫切希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这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现实问题就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

2、学生发展的需要

现行的课堂教学现状在经过多年来教改洗礼之后,虽然有所改观,但仍然令人担忧。课堂上,空泛的教材,伴以冰冷的作业,几乎成为学生唯一的信息源,长期以来,学生学得无趣、学得痛苦,学习上高耗低效,学生对学习缺乏欲望和幸福感,成为最突出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研究教学的有效性原理;努力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从而促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二、课题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研究价值、创新之处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有效教学研究是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国内除叶澜、裴娣娜等教授对有效教学进行研究以外,部分专家、学者对此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如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吕渭源教授著《有效教学草纲》,陈厚德教授著《新概念—有效教学》。国外看,从杜威到布卢姆,从斯金纳到加涅都非常重视对有效性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并取得了各具特色的研究成果。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学者的理论有余、实践经验不足的现实,如何让有效教学的理念“本土化”、“实践化”,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从根本上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教会学生学习,是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二)本课题研究目的、研究意义

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面向全体学生,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出发,遵循历史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功能,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基础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逐步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并提高正确认识现实的能力是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但长期以来,受因应试教育和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许多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历史学科的地位来看,社会、家长、学生、甚至老师和学校领导把历史看成是“副科”,忽视历史学科的教育作用。从学生的学习和态度来看,思想上受社会、家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加之历史知识的繁难偏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态度不认真。从教师的教学来看,课堂教学体现的是“以教师的讲述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成为了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一味的“填鸭”,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以上现象,直接导致目前历史教学的无效和低效问题。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探讨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就更为重要了。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为宗旨,力求促进教师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真正实现历史课堂教学中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和有效互动、学习主体的情感体验与活动构建、学习主体的合作探究与个性发展、学习者生活世界的联系和激励他们大胆创

新,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会学生学习,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切实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完成历史教学任务,是每一个历史老师孜孜以求的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理论修养,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用理论”,初步建立一套适合教情、学情的来源于自身教学实践的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促进教师课堂有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艺术的升华。

创新之处:本课题拟从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自主、合作活动教学、情景体验的创设以及巧设问题情境四个方面,研究如何让学生乐于参与、敢于参与、善于参与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问题。

三、课题的概念界定

1、初中历史:山里乡中心学校七-九年级历史学科。

2、课堂:是指学生在校学习时的第一课堂,即以教室、多媒体教室为教学场所,以班集体为教学单位的,以45分钟为一个教学时段的课堂。

3、“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4、“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5、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有提高。具体而言是指使学生在认知上,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使学生在情感上,由不喜欢到喜欢,由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态度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即关注学生在三维目标领域上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

6、“策略”是指为有效达到目标而采取的程序性方法和操作手段。“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解决教学问题的程序性方法和教学操作手段。包括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评价策略。

7、“初中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是指通过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各环节的透视,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效、低效教学的各种表现,寻找克服这些无效、低效教学行为的策略,积极构建个人研究与团队合作相结合的教研氛围,努力使课堂成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有效的生态课堂。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和遵循的原则

(一)理论依据:

该课题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现代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2、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思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存在智力等九种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教师应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背景、兴趣爱好、学习强项等,从而确定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同时教师在教学及评价时应善于看到学生的智能优势,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在智力。

3、现代教学论

现代教学论把教学看作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反思性的、批判性的、探究性的实践活动。其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探究,而不是接受。把教学看作是以理解为基础的体验生活和建构生活的过程,教学是学生生活的主要时空。教学目标的确定、师生关系的建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的设计,都与学生发展具有内在联系。教学成为学生以理解、体验、感悟为基础的生活方式的重建活动。把教学看作是师生互动的交往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时空内,围绕一定的主题所进行的多向的交往活动,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4、有效教学理论

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辩证统一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上。“学习中心论”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它强调: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以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学习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学生学习的原有状况是教学深化的根本出发点和依据,备课当然要“备教材”,但主要的是“备学生”,重在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找出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认知结构之间的结合点;“教材内容”为学生的“学习内容”;课堂教学是教学生学习,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教学活动围绕学习活动、教学进程、进度、节奏等一切以学生的学习情境为转移;教学评价以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为标准,不是看教师讲得如何,而是看教师为学生创设的教学条件是否适宜,是否有效。

(二)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转变教师自身理念,充分认识“以学促教,以教促学”的意义,认识学生学习的“主体”。

2、科学性原则。以我校学生实际开展研究,始终遵循课题科学化管理,课题组成员精诚团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承担课题研究。

3、实践操作原则。学校教研组积极开展“同课异教”“一课多讲”等各种类型的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进行有效教学实践研究,并及时总结,不断改进。

4、广泛性原则。该课题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改变教师被动教和学生被动学的现状,以成就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我校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5、评价激励原则。在课题阶段研究中,定期开展优秀教学设计、优质课评比并给予表彰奖励,并将选出的优秀课例、论文等向市、区教研部们推荐,力争高质量的完成该课题研究。

五、课题的研究目标、重点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扭转当前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脱节的现状,使教师的教学在“有效教学”等科学理论指导下走出误区,真正实现“为学而教”。

2、通过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全面健康成长。

3、通过研究,引领教师围绕课题学习、思考、实践,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在科学先进的理论指导下探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追求有效、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

(二)研究的重点

1、通过分析影响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有效性,探索提高课堂中学生学习活动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2.通过对课堂教学实例剖析,找出影响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探索和总结出适应新课改的课堂有效教学的经验和做法。

3.通过实施有效教学,使学生获得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践的机会,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养成反思习惯,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思路、实施步骤

(一)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分析影响教师和学生有效教学活动的因素。通过观察、调查和个案分析法,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参与学习的表现、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学习的主要方式等;找出影响教师和学生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活动的因素。

2、研究历史课堂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教学活动的策略和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活动的策略。针对影响教师和学生有效教学活动的因素和低效或无效教学活动的表现,采用行动研究法,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操作策略。

(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影响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因素,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数据研究分析,从理论上清晰课题有关问题,如怎样的课堂提问是有效的,怎样的学习活动是有效的?怎样的教师教学活动是有效的,怎样的学生学习活动是有效的,如何衡量有效等?

2、通过观察记录个案分析法,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的表现、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学习的主要方式等,找准分析影响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原因、影响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原因、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并分析教师无效或低效教学行为的表现及原因。

3、通过行动研究法,老师以自身的教学实践为出发点,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改进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出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推广运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益和学生学习效率,最终全面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

课题实施过程中,参与课题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遵循“问题分析”、“行动研究”、“反思总结”三个步骤,针对不同的教学问题,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采取适合自己研究的目标和内容进行研究。

1、发现和确定影响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中的问题,通过理论研讨与问卷调查、数据分、了解学情相结合,界定课题具体研究内容,总结出影响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报告。

2、围绕课题,进行行动研究。每个老师围绕课题,针对影响有效教学活动的因素进行《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有效学习活动案例分析》等主题内容的研究,各年级老师可以根据自已的教学内容、不同班级的学情特点,立足教学实际,作出自己的研究方案,进行课堂的观察研究,以案例分析为主要形式,发现自身课堂中的问题,反思自身教学不足,制定改进目标和措施,记载课堂改进过程,不断进行反思、改进,落实问题,总结有效教学的策略,以实现研究计划。

3、反思总结整个研究过程,归纳有效教学活动策略,努力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主要围绕《历史课堂中教学中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师生互动学习活动》》等具体策略方面,继续开展行动研究,不断总结和收集资料,总结经验,形成理论,写出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的研究报告、论文和教学案例等。

(四)本课题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6月)。

工作目标:申报课题实验,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成立课题组,培训学习。

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调查我校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课堂教学高效或低效的特征,完成调查报告;文献研究,确立课题并加以论证,完成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3年7月)。

工作目标:按照方案组织实施,进行课题研究和实践,并分阶段性进行检查、评估、改进,不断完善研究成果。

启动课题研究,以年级为单位,做好师生问卷调查,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设计问题,进行摸底。探究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课堂教学经验交流会、课题培训会、校本培训会等多种方式,总结交流,编写典型案例和教学设计,形成课题研究经验和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9月-2014年1月)。

工作目标:完成课题的研究,汇集研究资料,进行全面总结,完成结题报告,接受专家和课题组鉴定。

召开课题组总结会,全面检查课题研究过程;分类整理、汇总课题研究资料。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鉴定。

七、课题预期研究的成果

1、形成调查研究报告《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实验研究报告《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2、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历史课堂中教学中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师生互动学习活动》,《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3、形成研究成果集《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论文汇编集》

八、完成课题的可行性、保障措施和组织机构

(一)完成本课题的可行性和保障措施

1.本课题是在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大潮下进行的课堂教学实践性的研究,主要以课堂教学实验、反思总结等案例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是基于课堂的草根化校本教学研究,适合于一线教师,有研究的师资条件,研究时间也能得到保证。

2.本课题组成员都是一线教师,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且有课题研究成果,论文发表,优质课获奖,为课题实验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可以 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成员素质较高,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和科研理论,具有很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其中有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也有教育教学校长、分管领导,又有学科教研组长等一线教师,学历、职称、年龄搭配合理。在这些方面积淀了很多经验,素质高、能力强、经验丰富,这是课题实验研究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二)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1、领导重视,全面指导。山里乡中心学校是饶河县乡镇实施教学教研最有成果和特色的学校,学校内浓厚的教研氛围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校领导坚持“科研兴校”的理念,高度重视科研教改,大力倡导和实践教研教改工作。每年都送出近十余名教师参加上级各级各类培训、竞赛、学习活动。学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体制健全规模完善,学校设施齐全,设备先进,能为实验研究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有力的支持。目前全校有3个年级,6个教学班,实验对象有较为广泛的代表性,实验成果也有着广阔的实用性。

2、时间保证。为使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课题组将制定科学、严密的课题管理制度,课题组将每月活动一次,定期召开课题会议,组织有关理论及科研知识的学习、开展课题研讨活动 ,以确保有足够的时间用于课题研究工作。

3、制度保障。建立健全课题运作的常规管理制度。如计划管理制度;实施过程管理制度;检查制度;阶段总结评估制度和研究资料管理制度等等,并建立相关的奖励制度。

4、经费保障。学校将投入一定科研活动经费,用于购买资料、聘请专家讲学、培训相关教师和开展学术指导、外出学习等各类活动,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同时建立实验工作激励机制,对实验老师在课题研究中取得的成绩,给予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

5.学校领导长期以来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并以科研兴校、科研强校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之一,学校一把手校长亲自担任本课题组组长,对课题的研究直接领导、有效筹划、组织和协调有条不紊。无论从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都给予充分的优先考虑。

(三)组织机构和分工

课题组组长:迟玉深(全面负责)

课题组领导组组长:魏振洲

成员:

原浩英

(有效教师必备素养生成与发展研究)朱 富(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研究)刘晓明(反思教学有效实施的研究)尹 峰(提问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

开题报告

山里乡中心学校 原浩英

2011年3月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总结

为了做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环节有效性研究专题的总结工作,特作计划如下:

1、做好课堂教学方法、手段、策略以及学生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等的现状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通过实验教师的自我检查与听课老师的排查,指出历史教学中无效的和低效的教学手段,找出历史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不足,使课题组老师能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更加客观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手段,进而有效地提高各种教学手段的应用效率,促进学生完善和改进学习历史的发式方法,使课题研究工作有更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2、加强理论学习培训,提高认识,提高研究能力。课题组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教学风格、教学经验确定自己在课题研究后的重点努力方向,转变教学观念,树立课改的新理念,以课堂教学为依托,以学生和教师自己为研究对象,以更新和改进教师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根据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和实施具体的研究方案。

3、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指导教学。立足课堂,研究课堂,观摩学习,博采众长。

4、研究学生,开展学生活动。

(1)录像、摄影、照相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对历史课堂和学生发展的作用。(课件展示:学生课堂视频)

(2)现代网络对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的促进作用。(网站展示:孙中山纪念馆及学生留言)

(3)创新制作、课外实践活动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提高。(学生的照片、模型展示)

(4)开设“历史大讲坛”、回答问题不用举手的尝试等。

(5)使用讲学稿,规范学生的课前预习,简化课堂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5、部分成果展示(课件、课堂实录、案例、教具模型等)、每位课题组成员都要加强论文、案例、叙事、教学反思的撰写,多媒体课件、课堂实录的制作。收集整理论文、案例、课件等,编撰论文集、案例集,完善课件课题库。进一步做好课题研究的文字材料和电子档案的管理与充实,做好课题研究的电子档案和文字材料的整理和保管工作,为结题准备充分准备。

7、开发一定的物质化教学手段(教具、课件等),积累非物质化教学手段(教师语录、课堂纪实等),形成历史教学特色并在全组推广。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理论作品以及课堂实践的策略指导,推动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越来越感到新的问题和困难不断涌现,在课题研究工作中还有着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研讨、解决。但是我们将继续走校本科研之路,在以后的课题研究中更扎实更严谨,以期圆满完成研究目标,顺利结题。

教学随笔

《初中历史有效性探究》

山里乡中心学校

原浩英

什么样的历史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如何让这短暂的四十五分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达到教学目的?历史与社会教学,尤其是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审视当前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施素质的情况,人们发现其并未发挥出应有的基础作用,传统教学中满堂灌、填鸭式、高耗低效的现象依然存在。时代呼唤新型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需要一场革命和思想解放运动,通过历史与社会课堂生活的重建,让历史与社会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真正的基础作用,本文旨在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教育效果。

一、确立正确的历史教育思想是前提

历史教育究竟能贡献什么?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人生乐事。”但历史教育在今日中国教育体系中“功用”有限,从事历史基础教育者的欢乐亦有限。“智者受三千年史氏 之书,则能以良史之忧忧天下”,笔者认为这就是历史的使命感、历史教师的事业之魂。“历史使人明智”,倘若我们有这样的认识,职业荣誉感就会油然而生。认识到我们从事的教育 不是讲述陈腐的万年之谷,而是先祖千百万年遗留的人类文化精髓和来自灵魂深处的传统。后来之人,不忘前师之事,要以古鉴今。

二、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引导者,即教师不再局限向学生问问题,而是引导学生提问题;从 “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与学生在同一平台上互动研究,从“舞台剧的主角”转变为“导演”,最终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因此,在历史课堂和课外教学中,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养成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是实现历史教学任务的一个关键所在。教师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帮助学生树立和提高敢于向困难和权威挑战的心理意识、能力和素质。有了这种意识,学生就会不满足已知,积极地求知,勇于探索未知,从而有助于提高历史课堂效率。

三、以练带讲,以讲促练

它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利用讲和练手段充分把学生推上主动者、创造者的地位,并在学生的创造性行为和关节点问题上扮演好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另一方面又要控制学生思维和行为的发展方向,逐步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这是讲练结合模式较高层次的体现,若运用

得当,会事半功倍。在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发现式或指导发现式,可以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会探索解决问题的方略,学会活用和有效地组织信息,并养成灵活而执着地追求的态度,“自主而自动”的学习习惯。

四、鼓励质疑

要学生能质疑,教师先须设好“疑”。笔者的做法是抓住三点设疑:其一是抓住认知结合点设疑。历史课程,有新旧知识结合点,有背景条件结合点,有思想方法结合点,我们可以就此设疑;其二是抓住思维兴奋点设疑。如新旧知识间的差异处、认知结构中的空白处、史实的不确定处等,都可以用之设疑;其三是抓住情感融合点设疑。初中生的情感很丰富,也很直白,教师易于知晓。应当预计在他们被教材内容感染时、遇到问题困惑时、个人自学有悟时、与他人合作成功时、被老师赏识愉悦时设疑,不要放过这稍纵即逝的机会。

1.要学生会质疑,教师先要培养其质疑能力。历史教学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一般有四种办法:第一是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大胆质疑;第二是指引学生方法,让学生会质疑;第三是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善于质疑;第四是创设问题情景,让他们乐于质疑。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主线,那就是教师不断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2.要学生敢于质疑,就得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合作的伙伴。要使学生有此感受,教师就要用爱心去开启他们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3.要学生乐于质疑,就得让学习成为一种精神享受。我们总是说要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为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一种精神上的高度自由。这种精神上的高度自由,是一种精神享受,是一种成功的体验和愉悦,而不是杂乱无序的、自由散漫的、松松垮垮的学习。因为自由程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程度愈高,学习效果愈好。

五、注重教学检查以及教学反馈

课堂教学实施只是教师按教学设计方案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学效果的评价是几方面的,主要包括教师和参与学习的班级学生,有时还包括听评课的领导和教师。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是主观的,而学生的评价才是趋于客观的,怎样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教学反馈,需要教师及时通过教学检测和教学反馈意见了解,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反思和调整教学设计方案。如通过课后作业检测,以及教学反馈意见表,把握课堂教学反馈意见,及时进行教学总结、教学反思,对已经上完的课程进行教学小结、教学设计的调整。把学生所反应的教学意见和建议及时综合到新课的教学准备和

教学设计上。这样不断听取意见,不断调整教学方案,使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在不断的反思中,不断调整、不断提高。这样坚持下来,会有很大的收获。关键是教师要有一整套的设计方案和思路,要有适时调整教学、改进教学的意识和及时的行动。教学是不断完善的过程,教师要常教常新,不断改进教学,以适应新形势下新课程变化的要求。

以上是我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粗浅认识。我深信:只要我们广大历史教师投入到教材中,把握教材内容,明确大纲要求,大胆探索,灵活教学,摒弃陈规陋习,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就会更加有效,甚至高效;学生就会放飞希望,得到快乐,收获成功!

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山里乡中心学校 原浩英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 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我们探索、研究的首要任务。什么是“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学论专家 余文森 教授在《教学有效性究竟指什么》指出“从教育学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以《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新人教)为例,谈谈我的体会。

一、根据课标,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课堂的教学设计、教学程序、教学手段等各方面的开展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的,所以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而教学目标要根据课标来制定。

《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课标要求: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这里分为两个层次的要求,“了解”是识记层次,而“认识”是理解层次。两个层次要求的逻辑关系也非常明确。前面“了解”是为后面“认识”服务的。也就是通过学习“四大发明”,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包括中国)文明发展所作出重大的贡献。即理解造纸、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四大发明不仅对我国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发生过较大的作用,尤其是对正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西方一些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欧洲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知识与能力”:掌握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引导学生对课本内容和多媒体课件中图片的观察和想象,初步培养学生历史感知和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并对具体材料进行分析、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材料比较分析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区别,体会活字印刷术的创新性;通过材料合理设问,引导学生认识此项发明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2)通过阅读课文和资料了解指南针的发明、改进、应用、传播情况,认识指南针对中国及欧洲航海业的促进作用。(3)利用视频和宋元战争资料了解火药、火器的改进、应用情况,及其对中国作战技术的影响,对欧洲社会的巨大的震动。“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宋元时期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在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巨大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的意识。

明确的教学目标能使我们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更加深刻,整合的教学内容也更加合理,可以增强教学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同时能帮助我们在更广阔的历史视野下分析问题,揭示教学内容间的内在联系,增加教学的有效性。

二、进行详细的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认知现状是教学准备的基础。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是带着知识、经验等走进教室的。必须明确学情,切实弄清当前的学习所需的经验、知识、方法、策略,学生是否拥有?拥有的广度和深度怎样?只有准确地捕捉到学生在该课题学习中的真实现状及已有经验,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教学才有可能省时高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初一学生脱离了童年阶段,刚进入少年时期。他们的理性思维发展还很有限,但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我们学校今年的初一新生是在全市报名的一千多名小学生中经过考试、面试后选拔出来的,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学生整体素质较高,阅读的书籍较多,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历史信息的能力,对学过的历史人物可以进行简单的评价。但学生还没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对老师的依耐性比较大,习惯 于等 老师给答案。在本课的设计中,考虑学生对四大发明已有了一些了解,整堂课的设计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如视频、图片、较多阅读材料等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采用问题探究、分组合作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的同时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具体的认知之后,界文明进程的推动作用。

三、进行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

明确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学设计来达成。课堂教学设计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方案,是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和前提条件。在教学设计中我认为在完整、准确的优化教学内容基础上,应着重设计新课导入、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以及合适的教学方式。

首先,精彩导入是提高教学有效性课堂首要条件。精彩的导入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的干扰,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的学习情境中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导入可以以多种方式呈现,音乐、诗歌、影视、朗诵、故事,但不可以太长,以免冲淡主题或导致学生注意力的转移。

为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我设计以趣导入:(1)猜谜:转眼又是中秋月(打中国古代史名词)谜底:四大发明。(2)故事:述秦始皇造阿房宫以磁石作门的故事。指出:继隋唐文化的辉煌之后,宋元时期我国的先民们又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中国古代科技史的一座高峰。

其次,教学重点是教材中举足轻重、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是课堂结构的主要线索,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对于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都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学难点,是难于理解或领会的内容,或较复杂,或较深奥。难,包括学生难学和教师难教。课堂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展开的,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只有把握好重点、难点并有效突破重、难点,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对本课的分析,我设计的教学重、难点如下:重点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教学难点:四大发明对我国和世界历史的重要影响。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活字印刷术发明、传播和影响(1)提问:谁、何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北宋平民毕升)(2)播放视频了解毕升制作泥活字的过程,以增强对科技发明的感性认识,指导学生看书归纳活字印刷术的工序。(3)多媒体出示“北宋印《大藏经》”材料,学生比较得出活字印刷术“新”在哪?体会印刷技术的改进与革新。(4)指导学生看书和插图,找出印刷术的改进和发展状况。

5)多媒体显示“活字印刷术传播图”(6)让学生谈谈生活中书籍对他们有什么影响或者书籍给他们带来什么?(此处是突破难点的关键)(7)指出活字印刷技术加快了书籍的印刷速度,结合“传播图”和“中世纪欧洲僧侣垄断知识”的材料,四人小组讨论:活字印刷术对中国和世界产生怎样影响。

指南针应用、传播(1)以问答方式介绍“司南”,老师介绍什么是指南针?如何制成?(2)学生畅谈指南针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3)多媒体展示材料一:北宋人朱彧1119年成书的《萍洲可谈》一段文字“甲令海舶,大者数百人,小者百余人„„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老师进行解读,学生找出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包含北宋海船、航海规模和指南针的使用情况)(4)接着出示材料二:南宋《诸蕃志》一段文字“渺茫无际,水天一色,舟舶往來,唯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老师解读后,学生思考:南宋时期在指南针的应用上有什么变化?(5)出示指南针传播的资料,学生找出传播者和传到欧洲的使用情况(此处为解决难点而设)(6)多媒体展示《新航路开辟路线图》和《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这是解决难点的关键),老师做简单解说,小组讨论,指南针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

火药的应用及传播(1)播放视频《火药的发明与应用》,从视频中寻找历史信息:火药是在怎样的契机下发明的?为什么称之为“药”?火药何时应用于军事?(唐末)何时开始在军事上广泛应用?(宋元时期)(2)课件演示火药武器的演变历程,简要思考火药对作战技术的影响。(3)传播:多媒体资料介绍蒙古军促进火药传播的战争:灭金战争;西征中与波兰军激战;灭阿拉伯帝国,建立伊利汗国。(4)多媒体资料:中世纪攻城图片和恩格斯指出:“火器一开始就是城市和以城市为依靠的新兴君主政体反对封建贵族的武器。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石墙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枪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跟身披铠甲的贵族骑兵队同归于尽了。”结合材料,学生讨论火药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

然后运用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1620年对此三大发明的评价:“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样东西,在我们的时代给世界带来了非同寻常的变化。一个在文学上,另一个在战争上,第三个是在贸易、商业和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革。这种变革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没有一个宗教教派,能比这三种发明对人类的事业产生更持久的力量

和影响。”在学生总结这三大发明对中国、欧洲乃至世界发展进程的影响的基础上,老师做适当的修补。

第三,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课标提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在本课的设计中,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包括视频、图片、阅读材料)设计优化教学情境,采用问题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指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合作、探究,以增加学生的历史感知,提高历史探究、分析问题能力。

四、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指教师对自己已完成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目的地进行审视,作出理性思考,并用以指导日后的教学。教学反思之所以必要,是因为任何教学设计,都有“纸上谈兵”、“理论脱离实际”之嫌。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后对课堂教学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行为、学习有效性等方面,全面地总结和反思教与学的得与失。可以说,在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中,没有反思的教学设计是不完整、不科学、不合理的设计,反思教学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本课而言,课后曾找部分学生了解,普遍反映从本节课中学会了许多知识,可以理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所教班级学生都要求我把课件拷到他们班级电脑上,可见学生对学习历史还是有较高热情的。当然,也有不足。45分钟的课堂中设置了三次学生的四人小组讨论,教学中才发现不够合理,安排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充足。同时设问也偏多,搞得整堂课较赶,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但同时感觉压力有些大。比如在“指南针应用”部分,可以将“畅谈指南针在生活中的作用”改 成 老师简要列举。

在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中,深刻认识到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并进行及时的反思,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研修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探究研修总结

山里乡中心学校 原浩英

课堂是基础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的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如何以高质量教学迎接挑战,是当前每一位教师特别是历史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那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若学生对学习历史有兴趣,喜欢历史学科,会主动学习历史,教师的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学生能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其次以广博学识,旁征博引激发兴趣。要使学生对历史学科感兴趣,必须使学生佩服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这就要求教师精通业务、博览群书。教师的知识面要广,以知发趣,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在教学中我常常采用“轻松一刻”、“课堂小辩论”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时在讲课中适当插进一些与历史有关的传说、笑话故事,有时就针对某些历史问题把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课堂小辩论,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而且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他们用更全面的眼光来分析历史问题,并且在小组合作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重温历史

我们都明白一个现实:历史是不能重演的,但是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却可以让历史“重演”,那就是创设有效的“历史情境”。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著名学者韦志成先生有如下论述:1.扮演角色体会情境;2.播放音视频渲染情境;3.联系生活展现情境;4.运用实物演示情境;5.借助图画再现情境;6.锤炼语言描绘情境;7.结合实际优化情境等等,我们在教学中不妨加以尝试。

三、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学生的思维是否动起来,关键取决于问题的设计与生成。问题的设计,首先足以让学生真正开启思维而进行一番苦苦思索的;其次又应当是使学生可以有一定的思维成果,即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品尝到问题解决的喜悦。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促使他们自觉投入到对有关历史问题的探究中去。这样的问题设计才具有其存在价值,才能作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贴近学生生活,使课堂教学生活化

课堂教学中联系现实,使学生既能在课堂上学到历史知识,也了解了新闻时事,进而帮助学生了解和关心国家大事,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进而增强学生的时代感和历史学习的使命感。

五、用心交流,把爱献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充满学习的动力

爱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学生得到老师的爱,就会“亲其师,信其道”。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人的头脑装进另一个人的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师生之间融洽的情感关系一建立,学生喜欢这位老师,他们就会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为学习打下了基础。每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每个人都希望自身价值被别人发现,然后得以肯定。在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中不妨说一句鼓励的话,它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使他们对学习感兴趣。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门很有研究的教学艺术,我只是从简单的几个角度进行浅层次的分析,还有很多不足和需要补充的地方。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更需要占用教师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付之实践时更需要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只要我们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有善于尝试的胆量,有敢于坚持的勇气,那么我相信一切问题都不成问题,学生也会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总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组织教学,加强学习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论文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山里乡中心学校 原浩英

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如何实现教育内涵发展,成为各地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初中历史长期以来被定义为“副课”,各地中考对是否考历史科目无统一标准,考试分值也偏低,这对初中历史教学来说,形势严峻。如何吸引学生,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影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教师素养、教学手段、学生差异、班级管理等等,这里仅从课堂教学方面谈谈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一、激发情感,让孩子感到学习历史是一种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使学习成为一种需要是学习的根本动机,让学生喜欢上这一门课程,感到学来有趣,学来有用,学有所得,学习的动机才会加强。

在教学中,教师要准备一些历史小故事,用丰富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历史学习的天地。例如:在上《鸦片战争》一课时,讲述清朝官员用“马桶对付英国洋炮”的历史故事,初听这个故事,学生会感到好笑,教师在学生发笑之后,提问学生:马桶抵抗得了洋枪洋炮吗?中国官员为什么会犯如此愚蠢的错误?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长期的闭关锁国,盲目尊大,导致官员如此迂腐。鸦片战争的结果,给今天的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通过这样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这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一步。

二、开展竞赛,让孩子感到学习历史是一种竞争

在对历史知识的复习中,传统的复习方法就是让学生通过反复,达到记忆的目的。学生在重复的过程中,常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

因此在期中期末复习时,可以准备一些典型练习题,把全班学生分为男生女生两大组或几个组,进行各组之间的历史知识大比拼。为了回答一个问题,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去翻阅课本、小组讨论交流热烈,这种模式既可增加课堂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对初中学生特别适用。当然,必要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也是要准备好的。

三、创设情境,让孩子感到学习历史是一种体验

活动化的教学首先要求设置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然后开展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的教学活动,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比如在《三国鼎立》这一课时,学生在探究“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时,总有点全面。学生一般会认为火烧赤壁是战争成与败的关键,而忽略对主观原因的分析。

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可以安排一次角色扮演活动,挑选三名学生,分别扮演曹操、周瑜、诸葛亮,表演赤壁之战前的一个片断。这个角色扮演活动效果很好。因为历史角色的台词把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融于人物对话和身体语言之中。学生们也喜欢参与这种类似于“穿越”的活动,同时也有展示机会,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把曹操的自负、轻敌,也把孙、刘的联合、同舟共济积极应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四、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标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教师的满堂贯和一言堂。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鼓励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是一个好的方法。还以《三国鼎立》这一课为例,教材中涉及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战争胜负的原因是教学的重点,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历史事件的原因,可以采取合作学习探究的方式,时接下来,把学生分为若干组,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原因,集思广义,形成较全面的答案。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回答会有条理性、会较全面,由于是“自已动手”的成果,对知识点的掌握会很牢固。这种合作活动形成模式后,他们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动力。

五、善加肯定,让孩子在学习历史中获得成就感觉

在教学中,教师注意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评价。这种激励往往要根据学生不同

性的评价。例如在每节课的复习环节,将一些简单内容设计成问题提问那些基础差的学生,这些问题他们肯定能顺利回答出来,这时教师及时表扬,让其他同学用热烈的掌声为他们喝彩,让以前听惯批评的他们觉得自己也有很多值得表扬的优点,他们感觉自己也能抬起头,挺起胸,充满了自信,慢慢消除厌学情绪,同时也就喜欢历史这门功课。对于优秀学生,教师在表扬的同时可以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来提问他们,让听惯表扬的他们正视自己,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不足,自己还需要努力。这种因人而异的激励方式可以让每一位同学正确地给自己定位,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且向这个目标努力奋斗。

探究课堂有效性的课题,是落实课程改革要求,是提升教师素养要求,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途径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以学生为本,教学要贯彻人文关怀,要平视学生,换位思考,要让学生真正在历史学习获得进步,只有把握好这一关键点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心得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教学现状及对策》

山里乡中心学校 原浩英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1、备课环节的现状分析

(1)过于依赖教参。几乎所有历史教师的教案都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撰写,如大多数教案的教学目标都分为三个层次来设置,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然而在随后的课堂中,教师似乎就忘记了教案的存在,一味地注重知识点的讲授,忽视了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更是鲜有顾及。更有甚者,教学基本环节都与课前准备的教案出入很大,教师的教学出现很大的随意性和经验性。

(2)对教材内容缺乏研究与挖掘。从目前初中历史教师的备课情况来看,“教教材”的历史老师在课前准备时更多重视如何使学生掌握陈述性知识,而忽视了让学生获得程序性知识。教师备课的内容基本上是对教材内容的机械复述,没有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需要出发很好地挖掘教材,从而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2、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分析——试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却还难以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坚冰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从“满堂灌”教学组织形式来看,学生是作为一个服从者、聆听者和配合者的身份出现,偶尔的圈答问题或者练习,都是为了完成教师的特定活动而展开,学生没有自主选择活动的权利。因此,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中,也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交往与互动,学生也并没有发挥什么主体作为,课堂教学也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而组织的教学。

3、教学形式的现状分析

由于初中生所掌握的知识储备和史料较少,难以自主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而教师的提问恰好可以解决问题。于是,历史课堂就由原来的少问甚至不问转变为多问、满堂问。课堂教学模式变为:提问导入,带着问题看书、思考并回答;接下来又是提问、看书、思考、谈论、回答和讲解。如此循环往复,表面上看,教师的讲解少了,学生思考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是,解开这个表层的面纱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思考完全是一种被动的思考,思维的积极性根本就没有调动起来,学生仍然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二、改变初中历史课堂现状的对策

1、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1)开展有效教师培训的前提条件。稳定的教师队伍是进行有效教学和开展有效教师培训的前提条件。要获得稳定的历史教师队伍,只能从现有的历史教师队伍上入手。要想获得稳定的历史教师队伍,可以实行弹性奖励机制。学校管理部门每年都要对教师进行考核,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标准就是学生的学业成绩。想获得稳定的历史教师队伍,不妨在这个考核标准上做点文章,实行弹性考核机制。

(2)教师培训的方式。首先,选送不同层次的教师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培训形式有教育专家的讲座,也有优秀教师的教材分析;培训内容既有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选择,还有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的处理策略等。其次,在反思、历练中的自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种种现状表明,初中历史教师整体缺乏一种历史的视野、历史的意识,搞不清楚到底是“教什么”重要还是“为何教”重要。这种历史视野和历史意识不是通过外界培训可以获得的,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反思,不断追问历史教学的终极目的究竟是什么,并在追问中探究、历练、成长,从教学观念发生觉醒。

2、减轻教师备课负担

(1)对备课本进行改革。历史课的备课是一项很艰巨的工程,内容多,补充的史料也比较多,真正认真备课的老师一节课备下来,备课本都是密密麻麻。而现在教师所使用的备课本都是每学期一换,教师呕心沥血的教学设计最后成了一次性消费,这实在是一种智力成果的浪费。不妨对备课本进行改进,使其能连续使用。

(2)加强区域内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要真正备好课,教师除了要具备处理教材的能力外,还必须要有大量的学科信息以供选择。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本文的解决方法就是加强区域内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互通有无,以熟带生,以强带弱,促进学科教师共同成长。

3、教学结构的改革

(1)明确教学目标。首先,教学目标要有明确的指向性。教学的本质在于学而不在于教,“教育的真实目的是改变学生的行为,使他们能够完成那些在教育之前不能完成的事情”。也就是说,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时,必须使学生了解通过教学过程应实现哪些改变。其次,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2)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由于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都参差不齐,教师在探究活动中就既要充当参与者的角色,同时还要充当指导者的角色,要引导学生综合历史知识、比较历史事件、分析历史现象、表达自己对历史的见解,去研究或分析隐藏于材料中的因果联系和规律性,让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3)教学模式的转变——史料教学。要慎重选择史料。首先,史料的选择和分析要注意真实性。其次,史料既要注意典型性,又要注意多样性。人类所留下的史料浩如烟海,教师要进行细致选取。再次,史料选择要注意生动性和适度性。生动的史料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使历史变得鲜活,有利于学生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

《加强有效课堂模式研究,积极推进历史课堂改革》

山里乡中心学校 原浩英

各位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受教研室指派,耽误大家一点宝贵的时间,聊一聊关于有效课堂模式的话题,“有效教学”是一个全新的话题,也是我们教书人无法回避的话题,下面就这个话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有不到之处敬请大家谅解,欢迎大家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特别欢迎大家积极展示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创建的有效教学模式。

一、关于有效教学模式

所谓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所形成的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策略体系。新课改以来,研究“有效教学”课堂模式无疑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几乎所有一线教师,都非常关心这一论题。现代有效教学理念认为,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从这一有效教学理念出发,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只能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对学习和教学的满意程度,看学生在三维目标上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因此所谓“有效教学”,就是达到预定目标的教学,就是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就是以“学生幸福成长”为本的教学。

二.加强有效课堂模式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有效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县基础教育的办学行为日益规范,各中小学均能以实施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追求教学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做出了深入思考和有益探索,课堂教学改革以取得初步成效,为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县教育局成立了以张永刚副局长为组长的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实施组织管理。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基础教育股和进修学校,负责具体工作,各中小学分别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要求各校要积极营造聚焦课改的氛围,通过观摩、研讨、示范、案例研

赛课等形式,引导教师积极投身到课堂教学的改革与研究之中,各校制定详细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拿出具体的改革措施,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确保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我县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以六个一百和四项技能活动为主。分六个阶段:第一阶段(2011年3月)宣传发动;第二阶段(2011年4月)深入研究;第三阶段(2011年5月—8月):初建模式;第四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实践探索;即在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中反思、总结、提高,反对“作秀式”、“跟风式”、“应付式”的课堂改革;第五阶段(2012年2月—2012年12月):完善提高。各校要充分认识课堂教学改革的艰巨性,关注模式构建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问题、乃至挫折,坚定不移的践行、矢志不渝地完善既定的课堂模式,形成能凸显学科特点,符合本校实际的科学成熟的课堂教学模式。第六阶段(2013年下半年):总结评比。针对各校课堂模式构建的过程和结果,教育局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将予以全成关注,通过课堂调研、调查走访、材料汇报等形式强化督查。依据督查结果对全县课堂教学改革情况进行总结,对课堂教学改革先进学校予以表彰,并通过现场观摩形式向县内外推介,对课堂教学改革不力的学校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评价导向作用,教育局将在2013年评选出一批课堂教学改革的先进学校及个人

2.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有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必然要求。初中历史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要体现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有利于历史教学评价的改进,形成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

3.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有效课堂是规范教学的必然选择

2011年秋季开始,双鸭山市实行“五严”规定。“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时间和家庭作业总量。初中学生每天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不得超8小时。不得组织非住校学生上晚自习,住校生晚自习控制在每天2课时,严禁利用晚自修时间组织文化补习或考试。初中学生每天家庭作业总量不得超过

2确保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保证初中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8小时。严格禁止组织中小学节假日补课。全省中小学严禁组织任何年级学生在节假日(含双休日和寒暑假)集体上课,或以补差、提优等形式变相组织集体上课。“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学校课表要上墙、上网公示,接受学生、教师、教育行政部门和全社会监督。” “严格规范考试和招生管理。要严格规范考试科目和考试次数。严禁组织初中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统考、联考或月考。”新的教育形势呼唤新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诞生。

4.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有效课堂是新的高考制度的必由之路 学业水平测试的中考模式,大大降低了历史学科在中考中的分量,也势必大大降低了历史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随之而来的是课节的减少和课后复习、课前预习时间的限制,打造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益刻不容缓。

5.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有效课堂是打造学校品牌的重要法宝 课堂教学占学校教育的大部分,是教师专业素养展示和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最基本场所,同时也是集中反映一个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的平台和窗口。课堂教学的质量关系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综观国内外名校的崛起,也都源于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因此,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优质课堂教学体系,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构建高效课堂模式基本原则

1.学生主体性原则。科学的课堂模式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乐学、会学,在课堂活动中自主、合作和探究,在民主、平等、融洽、和谐、活跃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师主导性原则。在高效果课堂模式中,教师应该予以适当的和适时的指导,既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师生双方互相尊重、信任、理解和合作,促进课堂活动的有效进行,达成课堂活动效益的最大化。

四.构建高效课堂模式目标任务

1.通过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培养一批积极投身课堂改革的名师队伍

.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研究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优质课堂教学体系,在全县形成构建有效课堂模式的“百花争艳”的新局面。

3.在课堂改革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我县历史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推进我县教育强县的步伐。

五.创建历史高效课堂模式的必要准备

1.邀请专家开设讲座,派老师外出参观学习,强化教师素质,是创建高效课堂的首要条件。要想构建高效历史课堂模式,首先必须让课堂的主导者老师真正认识到创建高效课堂模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必需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这样高效课堂模式的改革才能是有源之水。

2.胸怀课程标准,强化集体备课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根本保证。备课是上课的基础,要想上好课,必须备好课。创建历史高效课堂模式,对备课的要求更高,更需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要进一步严肃集体备课的规范流程和纪律制度,切实采取措施,使集体备课不流于形式,力求集体备课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为创建历史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集体备课中要突出教师教学形式的转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备课必须做到“五备”,即备课标要求,设计理念;备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备教学重点、难点与突破方法;备学情分析和教法学法;备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

3.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是打造高效课堂模式的关键。骨干教师是学校教学的核心,通过开设骨干教师观摩课、年轻教师汇报课等加强骨干教师对普通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全面提高历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整体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将学校的人力资源最优化。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课堂的有机结合,是创建高效历史课堂的物质基础。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积极推进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积极参与网络教研,为推进高效课堂改革服务,是创建高效课堂的技术支持。

5.建立健全会办制度,及时纠正课改中出现的问题,是历史高效课堂模式的生命。新的课堂模式创建和推行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保证高效课堂模式的生命力。

六.目前我县初中学段构建高效课堂模式实施情况及典型案例。目前,我县小班化课堂模式研究已经启动,朱富老师就本校快乐高效课堂模式的研究开了一节汇报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就该模式的构

会后,带着一中的模式,大家都在本校教学实际中进行不断探索、创新,并逐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科学、高效的模式。县一中的“幸福高效课堂”模式主要分三部分:第一.目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第二.时代呼吁“幸福高效课堂”的出现;第三.历史学科“幸福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1.以科学发展观引领课堂,以学生需要的各种素质和能力为培养目标,营造幸福人生,实现成绩与素质双赢;2.教学重点着力于思维训练和人文思想熏陶3.设计科学的教学流程。具体为:

(1)预习生成,让学生感受畅想的幸福:学生独立预习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课前知识准备,可以分为独立学习、组内交流、成果检测、展示 准备四个阶段。

独立学习阶段: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案,对预习内容进行学习,要求在书上进行勾画圈点,做好预习笔记。课堂上,我们绝不能简单地把教学方案机械地灌输给学生,而要敢于突破预期的目标,走向生成和开放的广阔天地,从而使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学生的创新人格趋向得到充分的表现并达到极致。

(2)交流展示,让学生感受自主的幸福:对预习生成果的再现和检测,是学生培养能力、展示风采、智慧火花碰撞的平台。课堂由学生作主,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进行交流展示。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充分说起来;解放学生的脑,让学生充分想起来。

(3)拓展延伸,让学生感受发展的幸福:听课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由其他同学释疑,必要时老师进行点拨、追问,或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知识的补充,将教材知识面拓宽。最后教师启发、帮助学生小结、提炼,形成方法,构建知识网络。让学生看得懂,做得对,讲得清。最大限度地满足同学们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很大程度地加强学生的自身修养,“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理想发展”!

(4)检测反馈,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幸福。没有评价的课堂不是好课堂,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一般而言,学生不会做老师希望的,而只做老师将要评价和考查的。根据课程标准和目标要求,对学生学习达标情况进行诊断和考核,并利用其结果修正后期教学工作。

六.创建历史高效课堂模式的若干思考

历史高效课堂应该是“用教科书教”的课堂,而不应该是“教教科书” 的课堂。教科书是新课程实施的中介和创建高效课堂的载体,教师的教材观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是否贴近课程目标、是否符合课程改革要求和是否高效。落实“用教科书教”是构建历史高效课堂的重要条件。教师要设法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课本之外的知识海洋,不应该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要告诉学生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他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使学生能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鼓励和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探究方式使用教科书。由于历史认识的主观性,学习历史从某个角度来说就是探究历史,要求学生在参与、对话中进行历史的阐释,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怎样在阅读时获取信息、归纳主要论点,并针对教科书的有关疑难内容提出问题,澄清教科书文本中哪些内容自己尚未理解清楚,尝试预测该部分历史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老师指导学生学会批判性阅读,能用自己的眼光去阅读,并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使用教科书进行探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循序渐进的推进学生的探究和思考。其次,修改教科书,重新组织教材。教师修改教科书,目的是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文本内容,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其探究的热情,提升思想认识。,在重组教材时,教师要分析教科书,抓住教科书材料的优点,并找出需要改编的地方,然后围绕教学目标删除、添加、重组教材文本,以方便学生从文本中构建自己的理解。再次,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问题解决是教师为学生创设实际情境,激励学生独立探索并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强调各种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使学生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思考之二:高效历史课堂模式应该是“创意式”教学而不是呆板式教学。所谓创意教学,就是“教师依据一定的原理,通过有创意的设计,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或策略,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实施过程。”“创意教学”不限于某一特定的教学方法,而是教师根据学科性质、学习者的需要等,融合各种创造性思维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活动过程,它主要是通过教师反省传统教学本身需要改变之处,以各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特质,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创意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著名前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学生创造思维能

”实施创意教学,首先,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要体现出创造性。其次,教师要经常转换思维角度,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不仅能点燃学生心灵中创造的火花,提高学生的历史发散思维,而且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理性、纵深发展。再次,创设具有针对性的历史情景,历史情景的创设,可缩短时空距离,使学生置身于再造的历史场景中,更好的感知和理解历史。

思考之三:复习课高效课堂模式的策略。每个学期我们都要上几节复习课,总结上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复习课无不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复习效果为追求,与构建高效课堂模式的初衷不磨二合。历史复习课一般涉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规律等的学习和总结。不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1)准确把握考纲能力层级和考点内容,按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内容、题型、答题要求落实复习目标;(2)准确把握学生的基本情况,从群体和个体两方面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求知心理特点,有计划的将复习目标重点定位在认知、能力、情感的某一方面,任务分层,因材施教;(3)准确把握历史知识,吃透教材内容,研读典型考题,把握命题方向。如果做到三方面“准确”,复习课就会得心应手,减时高效。

根据复习课的基本特点,可采用下列模式,即“问题引入+启发解疑+尝试练习+反思小结”。“问题引入”时,问题要新颖,目的不仅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克服“炒冷饭”式的复习课,还在于“去熟悉化”,摒弃缺乏历史理解的定论式教学,以唤起学生对历史的新鲜感。“启发解疑”时,在师生互动、对话与交流中解决问题;“尝试练习”时,以准确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为目的;“反思小结”时,要使学生内化知识,获得感悟,并从中总结方法与规律。

复习课中要抓住关键环节,要重视知识网络的构建,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我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把每个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知识链,这个过程就是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生发新知识、新能力的过程,此外,还要加强基本专题整合。基本专题整合的主题复习策略,以中外专题的整合为基础,以核心概念为主题,凸显历史内容的整体性和时代特征,有助于初中历史课程和教学内容的重组,提高课堂效益。

高效历史课堂模式应有高位目标的统领。首先要提炼和挖掘高位目标。高位目标是位于历史课程三维目标之上的目标,是对三维目标有统领作用的目标,它不是一层不变的,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即,能够实现新课程标准中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总体要求的目标;能够体现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目标;能够有助于学生通过对核心概念、核心知识的解读,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并发现历史发展进程客观规律的目标;能够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优良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目标。挖掘高位目标要做到“五要”:

1、要以基础知识为载体归纳概括核心知识

2、运用学科技能和学科思维方法解读核心知识

3、把核心知识与相关内容建立联系,提炼高位目标

4、对初步提炼出的高位目标进行包装(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贴近学生社会和生活实际)使学生乐于进一步探究

5、提炼并最后概括出本课的高位目标(工业革命:变革与创新)。

高位目标引领高效历史课堂教学,它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学科的价值;可以整合教学目标,助推教学目标的高效完成,将三维目标融合在一起。

思考之六:习题讲评课高效课堂策略的思考。高效的试卷讲评课,绝不是对答案,既要讲知识,又要讲方法,可以就题论题,也可借题发挥;也可分门别类的纵横联系,由一题而多题,由一点而多面,训练学生知识系统化和思路的规范化。在习题课中,要讲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准确把握题意;要例说解题的方法和技巧;要围绕试题做拓展和深化。根据需要还可以对试题进行变形,对相关知识点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和不同起点进行提问,扩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感悟灵活运用知识的意义,从而真正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提高学生运用掌握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益。

思考之七:运用知识分类,关注教材重组,推进有效学习。教学的本质是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学生的有效学习有赖于对历史的理解,也有赖于学习过程与认知规律之间的契合程度,这就要求对知识分类和教材重组。如何推进知识分类和教材重组,实现有效学习呢?

1、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实现对教材的重组;

2、依据历史学习的认知逻辑,确定学习目标;

3、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运用材料,创设情境,诠释新课程教学特征;

5、关注过程性评价,利用反馈促进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四种意识:

1、2、专题意识。教师要以课标为指导,从学情和教材内容出发,整合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

3、讲授意识。高效课堂,并不是摒弃讲授法,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出发,多角度的选择材料,创设情境,以问题为中心,讲授新课并实现师生互动。学本意识。即将教材视为教师教学的文本,也将其看着是学生学习的材料,围绕课标和课时教学目标,从学本角度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思考之八:从情境叙事中推动历史学习的有效性。在这种类型的课堂模式中,教学设计可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在史料的叙述里知道历史史实,表达历史概念,基本史料情境和问题创设,使学生发现和揭示蕴涵在材料中的历史事实和历史概念。第二、在探得历史史实的基础上,表达其对历史价值的判断。第三、人文诵读,自由表达。由知而识、由识而感,营造心理和情感上的共鸣。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我们做到

1、精心激趣,明确课题

2、水平目标一的学习:知道和了解的层面上;水平目标二:理解和阐释的层面上;水平目标三:在历史知识的探讨拓展和人文化层面上

思考之九:人物评说课的高效策略。

一、明确复习复习方向:依据考纲、教学指导意见、课程标准等;

二、梳理基础知识:了解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和思想主张;

三、把握前因后果:了解历史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产生的影响;

四、重视联系比较。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关注相关人物进行联系比较;

五、知道评说标准,了解各类历史人物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标准;

六、经典习题跟进。举一反三进行训练或变式训练。

思考之十:分层解构历史内容,实施有效学习的策略。中学历史教学应打破教科书内容的表述秩序,准确区分他们的层次,进而揭示每一层次内及不同层次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然后根据每一层次的特性,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展开教学。以次增强学生的分层意识,发展他们的史学素养。客观事实、历史叙事、历史认识、和历史评价等四个层次对史学研究的要求各不相同。学习客观事实,先要分清楚学习内容中哪些是客观事实;接着揭示客观事实间的关系,形成知识结构;然后采取有效的记忆方法,以准确记忆这些客观事实,并形成有效记忆的习惯;再后进行纵横联系,利用旧知识同化新内容,并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最后用原始史料说明其渊源,以深化理解这些客观事实。历

学习时,多采用移情体验,活动探究等方式进行。历史认识他体现了编写者揭示“关系(意义和影响)”的视角和立场。分析历史原因,须强调其全面性,并指出其分析的视角;概括历史规律,则须强调其视角的多样性,对每一个历史规律要指出其概括的视角和依据的主要事实。历史评价。教科书暗含了编写者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原则等。学习时可分成三个层次:知道评价内容和结论;明确评价视角和标准;理解评价结论所依据的事实。

七.介绍几种目前有点名气的教学模式

1.“1+2+1”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1+2+1”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分为三个环节:“检查巩固旧知识→教师传授新知识→学生自主掌握新知识”。在课堂时间分配上,“检查巩固旧知识”占10分钟,“教师传授新知识”占20分钟,“学生自主掌握新知识”占10分钟,简称“1+2+1”教学模式。“1+2+1”教学模式试图在课堂教学中减轻初中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把初中生的学习任务限定在课堂时间内完成。该模式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优化课堂教学环节理念、学生自主学习思想。在“1+2+1”课堂教学模式中,“检查巩固旧知识”是课堂教学的衔接,“传授新知识”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学生自主掌握新知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该模式发展三个环节:(1)拉长巩固旧知识时间;(2)缩短传授新知识时间;(3)延长课堂学生自主支配时间。“1+2+1”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即时性、针对性和自主性三大原则。即时性反映在巩固旧知识环节,当堂默写,现场点评,综合检测,查漏补缺;针对性反应在传授新知识环节,梳理知识,解析疑难,抓住重点,言简意赅;自主性反映在学生自主支配环节,自学为主,宏观调控,个别辅导,教学相长。

2.发现式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包括:创设问题情境——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评价总结。

(1)创设情境。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主要途径来创设问题情境:①有目的地将历史与社会现实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以史为鉴,引导学生产生联想,创设问题情境。②再现历史情境。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生动地再现历史场景,在复现历史的过程中创设历史问题情境。③强调学生“神入”历史,对历史进行积极的体验、想象,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

(2)发现问题。在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求新知。首先利用有助于发现问题的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其次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发现问题的方法:如在对比中发现问题,在矛盾冲突中发现问题,在实际观察中发现问题,在归纳、演绎中发现问题等等。总之思维从疑问中来,学习中如果有疑问,就会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3)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不仅能够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现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同时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掌握更多的技能和方法。合作探究一般采取分组方式。

(4)评价总结。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既是组织、评判、调控者,同时又是一个参与者。为使学生所学知识在头脑中得以强化,学生应在教师的组织下自评、互评合作探究过程中的表现,教师点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及探究成果,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升华认识,提高能力。教师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总结,首尾呼应。二是对学生探究情况的总结,如成功之处,失误之处,评选出先进小组、个人等,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如在鸦片战争的小组探究合作上,先由各小组学生自评在搜集学习素材中的表现,客观地评价小组成员,再由全体学生评出最佳表现者予以奖励;教师进行精当的点评,着重鼓励学生的探究问题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评价方法和标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3.问题式教学模式

问题式教学模式是以解决问题为重点,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前提,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一般来说,它有三种基本形式:一是教师通过教学设计,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思考、感悟、讨论,然后教师进行指导和释疑;二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发现并生成疑惑,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三是老师或学生提出带有学习价值的、可研究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师生讨论、总结和反思探索、论证过程的经验和教训。主要实施步骤为:(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a巧设问题导入,抓住学

b设置问题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c设置模拟问题,进行角色体验。

(2)注重问题探究,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有效教学”倡导发现式、讨论式学习,所以,教师不应为学生提供现成的结论,而应设定一种有助于能独立探究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亲自去探究,得出对问题的认识,体验成功的快乐,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再发展欲望。

(3)问题的设计不是随心所欲的,我认为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a.问题设计要科学准确、新颖独特。b.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启 发性、开放性。c.问题设计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

问题式教学模式既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不但处于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处于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过程。

4.“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学习对象通过自主、合作两种途径进行学习以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样式。在该模式中,自主学习占主要地位,它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现状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材料与学习方式、自主检测与评定学习效果。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辅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尽可能地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无法单独完成或有疑惑的问题。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互相成,自主学习是基础,是第一位的,学生必须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界定与把握;合作学习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第二位的,是对自主学习的一个有益补充。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只有有机地融合,相互地渗透,才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分为“引导思维,确定目标;创设情景,以趣引疑;自主学习,提要钩玄;网上探究,拓展延伸;网上测评,辅导答疑;课堂小结,提炼升华”七个步骤。

5.初中历史三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环节的流程为“课前预习——课中实施——限时作业”三环节,课前预习自学(巩固基础、预习课本、通研学案、了解新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完成学案部分内容、整理新发现、提出新问题。);课中合作探究(学生自主阅读、小组合作式讨论、探究、展示、点评、提出问题、当堂检测等,教师的点拨、规范、帮助、拓展等),课中的核心目标是实现高效学习;限时作业,当堂达标。三环节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践行的

三个基本理念:一是时间分配理念,课堂中属于学生个体主动探究学习(自学、总结、反思、纠错、积累、当堂检测等)的时间不少于10分钟,课堂中属于学生群体自主合作学习(交流、听和写、研讨、展示、点评、当老师给同学讲等)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课堂中属于教师指导引领帮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诠释学习目标,组织课堂教学,课堂引领、激励、点拨等)的讲授时间不超过10分钟,课中主要的教学程序是学生讲学生听、学生展示学生看,教师点拨与引领的用时不超过10分钟;二是学生组成理念,在任何一个班级,“特优”学生、“较优”学生和“待优”学生(优是相对的,不同层次的班级从激励学生有激情地学习角度看,都有这三类学生)的比例约为1∶2∶1;三是学习效果理念,自学能学会的知识、合作可学会的知识与老师教会的知识比例约为1∶2∶1;通过“有思的听”能学会、通过“有思的写”能学会与通过“有思的讲”能学会的学习效益比例约为1∶2∶1。

教学基本流程 :A制定学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和自学;B创设教学情境; C自主学习、合作探究;D精讲点拨;E当堂检测,巩固新知识;F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活动单导学是指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活动单导学”有三个核心概念,一是“活动”,活动是指“学生主动作用于教学内容的方式及其过程”,包括内在的思维活动、物质操作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是“活动单导学”的主题,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发展是“活动单导学”的根本目标。二是“活动单”,“活动单”是呈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活动方案等教学元素的平台,是导学的主要手段。“活动单”一般包括课题名称、活动名称、活动方案等内容。三是“导学”,“导学”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点拨启迪、评价提升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要包括导趣、导思和导行等。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是“活动单导学”的基本策略。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倡导的“活动”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活动”有三点不同:

活动目的

长期以来,在以学科知识、学科逻辑为前提的课程理论框架下,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书本知识。教学就是教师围绕教材传授、灌输知识,教师关注的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考分的高低,极少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价值观的建构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所谓的活动只是教学预设方案的一个程序,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铺垫,学生只能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遵照、配合老师设计好的程序进行活动,活动的目的一般都是为了验证课堂教学的基本结论。

6.“活动单导学”模式。“活动单导学”模式所倡导的“活动”则超越了单一的“书本世界”,回归到学生自我的“生活世界”,目的是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或生活经历中发现问题,把学生从“书本世界”和封闭的知识体系中解放出来,把他们对知识习得的过程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以及人与文化等各种关系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享有更充分的自由思想和自主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获得身与心的解放。“活动”的实质就是把“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途径,借助“活动”来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真正使学习主体化、活动化。活动组织形式

“活动单导学”所倡导的“活动”不再把课程仅仅视为“学科”、“知识”或“教材”,而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所进行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性、建构性的实践活动。教学不再局限于单薄的文本和狭隘的教室,而是以探究、调查、访问、资料收集、操作、演示、实验、交流与讨论、反思、创作、体会等为基础的多样化的活动。“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学习的实质是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进行经验重组的活动。

“活动单导学”所倡导的“活动”则将教育目的蕴于活动过程之中,不仅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对与错,多与少,完成作业的优与劣,更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能力、责任心以及合作精神等个性品质的培养,注重学生对过程的主体性体验,注重活动过程本身对学生的教育价值。在人文环境上,“活动单

无威胁的、宽松的、愉悦的、开放的师生关系。

总之,所提倡的“活动”是一个从教师预设向课堂生成、从封闭向开放、从单一向多元、从外在形式向内涵转变的崭新平台,正因为如此,学生才形成了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心态,并获得了具有创新意义的学习成果。

“任何教育行为都是不可能离开教育观念的,不管是否意识到,但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并顽强地渗透在教育行为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存在没有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支撑的教学行为,只有教育者对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理解的正误深浅的不同。“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根本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在建立“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把这个理念具体为教学策略、教学措施落实到教学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中,重点放在教学目标的“适度”和学生参与的“广度”上,即目标兼顾各类学生,尽一切可能调动每个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提初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水平。

通过“活动单导学”,把“面向全体学生”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均衡,保证教育公正、公平,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

“全面发展”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价值取向。从学校角度来说,“全面发展”最基本的就是开齐、开足课程。具体到学科教学,首先应该表现在教学目标的全面性,也就是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融合,既教书又育人。如果把教学仅仅理解为教学知识,只是为了会做题,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就必然急功近利,就不可能顾及到学生生命发展的整体需要。其次是教学内容的协同性,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智能,还要重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美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发挥各育的整体效应,促进学生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第三是学生发展的多元性,全面发展不是一刀切,齐步走,平均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把群体培养目标和个体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把“共性发展目标”和“个性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个性特长,重视学生个性爱好的培养,使学生多元发展,“能走的走,能跑的跑,能跳的跳,能飞的飞。”

“让学生主动发展” 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策略。课堂教学过程是生命体之间情感交流,思想沟通,人格完善的过程。“活动单导学” 致力于开放课堂,充分地让学生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读、动手写、动手做,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还学生以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迸发天性,发挥灵性,张扬个性,把基于生命、顺遂生命、成就生命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实践证明,“学生一旦不依赖老师时,他的内心才会出现一个强大的自我,变得更自信。越自信,越强大;越强大,越爱学;越爱学,越会学,逐渐形成良性循环,焕发出极大的潜能。” 编辑本段具体操作

通过实践和探索,“活动单导学”形成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程序,即“创设情境——实施活动——检测反馈”。“创设情境”是指通过语言、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形式创设课堂导入的情境,“情”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境”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认知背景;“实施活动”是指根据“活动单”设计的活动方案落实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由一系列活动组成;“检测反馈”就是通过点评、总结、练习等方法对学生个体、小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进行检测评价。

“活动单导学”过程中的“活动”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自主学习,即学生根据“活动单”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进行自学;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即小组合作解决自学中没能弄懂的问题;三是展示交流,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四是点评提升,师生、生生互评,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提炼教学内容的重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

7.“两分析-三备—四步—两循环”教学模式。两分析:分析教材、分析学生;三备:备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反馈;四步:目标出示、学法指导、自主活动、当堂反馈;两循环:指第一次运用教学模式执教后,根据课堂反馈情况重新设计和实施教学(使用于带两班以上)

教学经验材料

《加强有效课堂模式研究,积极推进历史课堂改革》

山里乡中心学校 原浩英

2012年11月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

阶段性总结

山里乡中心学校 原浩英

从本课题获准立项到现在已经一年有余,为了能真正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在实施中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用课改理念指导实践,用课改理念反思教学,用课改理念寻找策略,吸引学生自觉、自愿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一边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为使课题能稳步有序地进行,并收到良好的成效,我校召开课题研究汇报会,每周由各个课题组汇报课题研究进展并现场做课,盘点这一年来的探索,也享受到课改真谛带来的丰收与喜悦。

一、加强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学习

自从课题申报立项以来,我们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学习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有效教学和谐课堂》等,提高课题成员的素质,澄清有效教学的概念,强化有效教学的意识,提高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水平。

二、课题进展及实验成果

根据课题计划,我们采取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文献分析法、经验总结法进行研究,目前已经进行了前两个阶段的工作。

(一)准备阶段:在此阶段我们完成了课题方案的设计,并请专家论证可行性;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申报、确定了课题;利用网络、非网络收集了各种实验资料,为课题研究做好前期工作。

(二)实施阶段

1、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

2、以课堂为切入点、生成点开展形式新颖、灵活多样的 教学活动。

(1)办历史小报,展览并评比;(2)以班为单位,讲故事比赛;

(3)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故事激趣、表演激趣以及质疑、讨论激趣等。使历史课堂趣味盎然,充满生机。

通过这些活动开展,取得下列成效: 学生方面:

1、学生喜欢上历史课了。课堂上与教师大胆对话、提问质疑,学习中与同学热烈讨论,互相交流,课堂气氛活跃。

2、学生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开阔了,提高了合理运用知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学会运用自己的直觉和想象力去体验、去猜测;掌握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寻求任何一个可能结果的策略;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

教师方面:

1、课堂教学方法发生明显变化,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平等对话,处处洋溢着课改的气息,灵动的课堂,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2、教师课后主动反思课堂教学,每个课题组成员都养成了写课后反思的良好教研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由于课题刚实施,加上教师缺乏经验,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成熟的地方,如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有时脱离等现象。

2、教师自身的学科素养有待提升,课题研究层次不够清晰。

3、课题组研究成员数量不足,有待增加。

四、下一阶段研究计划

1、继续收集资料,及时归类,及时反思。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业务理论水平。

2、从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入手,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课题注重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提高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过程

表述与阶段性总结

山里乡中心学校 原浩英

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山里乡中心学校历史教研组在2012年3月份向学校立项申请了校级课题《提高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并于同年9月份获得学校审查批准,确定为2011学校立项课题。

经过一阶段的研究与实践,按照课题实验方案,对照实验计划,已经较好的完成了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一、宣传发动,加强课题研究意识

2011年3月,校领导把我们这一课题研究工作列入了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多次召集学校骨干教师讨论和研究实施方案,并利用业务学习等机会动员教师们了解课题,参与课题,实践课题。我们这一课题研究工作主要由邵校长全面负责,重点加强舆论宣传,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意识。

通过开题会以及业务学习等机会,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提高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课题的实验方案和研究计划,使全体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增强了对课题研究工作的认识,提高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水平。为了让教师们开眼界、长见识。我们学校教务处还组织骨干教师到县内学校等地学习观摩,并要求回到学校开展汇报系列活动,将学习经验向全体教师传达,真正达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二、组织学习相关的理论,寻找理论支撑,丰富理论研究的水平由于广泛宣传,我们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达成了共识。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及时召开课题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课题实施阶段性计划,及时总结研究经验,领导小组成员还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采取多种渠道如:网上查找、网上学习等方式,了解、学习、认识《“提高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的现状和方法。除此,我们课题组还结合教务处组织学生对教师、家长对教师的民意测评打分的工作,搜集第一手的资料,为下一步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研究 在学习研究中,我们逐步认识到:

有效课堂教学首先要深入解读教材,有效的教学不能机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既要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领域的编排线索,又要在细节上学会推敲。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语言。只有“深入浅出”,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得心应手。

四、反思总结,全面推进,深化课题研究工作

为了增加研究实效,需要不断反思总结。我们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课题研究任务,制定了课题实验方案、课题实验计划、召开了课题开题会,全体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按照方案要求,进行了初有成效的实践工作。在这一研究阶段中,有关课题研究的教研课活动,开展了多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反思成败,使有效教学与有效提高的研究工作落到了实处,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提问的技巧,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教学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的研 究意识不断加强,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回顾总结过去的研究过程,我们基本感到满意。为了获得更大的研究成果,我们正信心百倍,投入更大的智慧和汗水。

在这一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也深刻地体会到了开展课题研究的好处。

一、有利于严谨工作作风的养成

课题研究讲究科学性、严密性,而这种特性有利于教师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从而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原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我们认为是很简单,学生可以轻易解决的问题,就采取简单指导之后便让学生开展活动,但是真正实施后却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学生的完成效果非常糟糕,当时便归责于学生的能力差。但是,现在想来实际责任在我们,我们没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忽略了对学生的必要指导,而这也正说明了我们工作作风还欠缺严谨。自从开展课题研究之后,我们开始逐步养成全面考虑各方因素,不再想当然的考虑问题,而是做好事先的调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识情况,更有效地、科学地开展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有利于学术素养的提高

下载课题研究《村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题研究《村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研究》开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茨榆山小学课题组---杨学清 一、课题的提出: 现阶段在我们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15篇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一、本课题的提出及界定过去我们也进行了许多教学改革,但由于我们过去的基础教育改革没有上升到课程......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农村语文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科研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他们对农村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与特色、今后改革方向等作了卓有成效的......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研究 开题报告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与实践价值 1、 背景:随着专业的不断改革,学前教育队伍的不断壮大,近两年,“课程游戏化”无疑成了炙手可热的话题。《......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15篇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1 一、研究背景初二数学成绩两极分化成因: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主持的《小学数学作业分层实践研究》课题,是灌南县“十一五”短期科研课题。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官舟镇一完小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开 题 报 告 课 题 名 称: 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有效完成作业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张 松立 项 单 位: 沿河县教育局2014年10月10日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15篇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1 课题名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人文素养渗透研究负责人:刘X 成员:刘X 所在单位:西安高新第X小学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在日益科技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