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和法庭2011年计划
中和法庭2011年工作计划
为更好的做好2011年的工作,中和法庭特作出2011年工作计划,将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一、完善审判机制,确保审判公正。
基层人民法庭处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线,审判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辖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决定着法院工作的整体效果。为达到我们制定的目标,2011年我们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重点加强庭前准备工作
通过以往的审判经验,我们深刻地感觉到我们中和法庭在个别案件中存在着庭审重点不突出的问题,这样往往造成一次开庭成功率低、庭审效率低,不符合诉讼经济原则。归其原因主要是庭前准备不足,从而导致开庭“无的放矢”。其实庭前准备工作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进行证据交换,二是归纳、总结、确认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和争议焦点。庭前的证据交换只要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就可以了,对于诉讼请求当事人在起诉状中也写得比较明白,关键是归纳、总结争议焦点!这就需要承办案件的法官,尤其是主审法官一定要吃透案情,仔细查阅并研究相关法律法规。这方面我们决定切实落实好合议庭制度,即合议庭成员庭前要共同阅卷,都要对案情有所了解,大家相互交流意见,理清思路,共同确定案件所争议的焦点。只有通过庭前充分的准备,才能确保庭
审“有的放矢”,使当事人举证、质证围绕诉讼请求和争议的焦点来进行,并可以有效避免庭审漫无边际,目标不明,拖延办案时间,办错案等问题的发生。
第二、切实提高法庭审判技能
在新的一年,我们中和法庭努力做好庭审工作,主要是规范庭审过程,让我们的法官善于倾听,多多思考,并且尽量少说话。
首先,要善于倾听。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要善于倾听各方当事人的意见。我们的法官在听讼时不能老是低着头看案卷,要抬起头来观察各方当事人的言行举止及反应,捕捉一些细微的信息形成我们法官的内心确信,从而判断真伪,查明事实。
其次,要深思熟虑。法官是判官,思考是判断的前提。法官的魅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在于他那充满智慧的思考。整个庭审过程就是法官在听讼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并作出判断的过程。在庭审时不光要思考事实,还要思考法律。要进行理性的思考,要让我们法官的每一个判断都有充分的理由,都要有令人信服的推理过程,要理性思考,理性判断!再次,多嘴的法官不是好法官。法官的魅力不在于他的口才而在于他的思考和判断。很难想象一个在法庭上喋喋不休的法官能给当事人带来多少可信度。而且话多了以后会无意中暴露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和观点,而使当事人对法官的中立性和公正性产生怀疑。所以说多嘴对法官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二、加强审限管理,提高审判效率。
2011年中和法庭将高度重视调解工作,力争以调解、撤诉的方式结案的案件数占到全部结案案件的80%,真正做到案结事了。同时我们加强审限管理,中和法庭力争2011年全年无一超审限案件。
第一、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调解工作。
用调解方式解决纠纷是我们党领导下的人民司法工作的一个优良传统,也被西方国家誉为“东方经验”,所以我们认为做好调解工作是我们中和法庭提高结案率和提高审判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2011年我们中和法庭决心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调解工作,为此,我们决定成立以庭长为组长,以书记员为副组长的调解工作小组,力争2011年成为我们中和法庭的“调解年”。
为了提高我们中和法庭的调解工作水平,我们2011年决定切实提高我们中和法庭办案人员的素质和调解技巧。一方面督促我们的办案人员不断学习,积累与审判有关的各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要掌握调解的方法和技巧,真正的把调解工作做好。为此,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要让办案人员取得当事人的信任。从民间调解的角度来看,参加调解的第三者一般属于选择德高望重的人物或双方都依赖的长辈等,我们认为人民法院的调解也是这样,当事人希望作风正派、精通业务的审判人员主持解决他们的纠纷,如果审判人员取得了他们的信任和好感,当事人会听得进去审判人员的意见的。其次,要透视当事人的真实想法,揪住焦点。民事纠纷毕竟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多数纠纷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作为一名法官,在整个庭审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思维要清晰,问话要精炼准确。要仔细观察当事人的言行举止,从当事人的陈述和激烈的辩论中,透视其真实的想法,了解矛盾焦点,寻找调解的切入点,因势利导做好调解工作!
另外,我们会根据现实生活中的风俗习惯,结合法律法规,积极探索并建立和完善庭前、庭审、庭后的全程调解机制。
第二、加强审限管理,提高审限责任意识。
在以往个别案件的办理过程中,当天的事不当天办,办案作风拖拉,是导致办案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鉴于此,2011年我们决定切实加强审限管理,提高法官审限责任意识。具体做法是,我们将安排法庭的内勤每半月对所立的所有案件的审理情况进行统计,对尤其是对立案后三个月尚未审结案件统计,制作一览表,对即将超审限的案件进行温情提醒和适当督促。
三、端正装卷态度,提高卷宗质量。
卷宗质量不高一直是我们中和法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往个别卷宗表现在装订卷宗态度不认真,材料不全,有些卷宗未能体现程序的严谨,还有错字、漏字,甚至关键数字弄错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是装卷态度不认真的具体体现。鉴于此,我们2011年决定实行卷宗质量个案个人负责制,即谁办案,谁装卷,谁负责的卷宗管理体制,根据院里每月
对卷宗的评比打分情况由我庭的内勒对我庭的卷宗质量进行统计,落实到办案法官个人,并将统计情况及时上报给庭长,以便庭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四、强化监督制约,搞好队伍建设。
在队伍建设方面,我们2011年的目标是实现全年“零违纪”!在新的一年,我们中和法庭强化监督制约,以提高法官素质为目标,树立积极向上的法庭文化,全面建立监督制约机制,努力建设一支司法能力强、工作作风好、司法水平高的队伍,保证在队伍建设上不出现违法违纪人和事,无重大责任事故。同时,2011年我庭将继续树立干警的全局意识和团结意识,自觉遵守法院和法庭里的各项规章制度,相互学习,互帮互助并加强与兄弟庭科室的业务学术交流,促进全庭干警整体业务全面提高良性发展。团结带领全体法庭干警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继续发扬优良作风,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成绩!
第二篇:法律系模拟法庭活动计划
法律系模拟法庭活动计划
(2006—2007)学第一学期
模拟法庭实训是法律系每学期的传统项目,它以“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专业修养”为宗旨。重在培养同学们灵活运用法律的能力。使同学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活学活用积极主动的解决实际问题。针对本学期教学安排特别制定模拟法庭活动计划如下:
一:活动目的和任务
(一):依据我系教学安排,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我们更了解、掌握法律及法庭审理程序,使法律理论教育和法律实务教育相统一。
(二):通过模拟法庭使同学们提前介入法律实践,充分熟悉法律程序,重点着眼于诉讼各阶段具体规则运行。
(三):检验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程度,深刻领会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关系,熟悉司法文件的制作,培养学生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使学生充分体会各个诉讼参与人的角色,培养学生独立办案的能力,达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法律素质的目的。二:活动时间和地点
时间:2006年9月4号 — 2006年12月25号
地点: 校内实训基地
三:活动准备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刘春龙
成员:全体法律系教师
(二):模拟法庭所需教学设备的检测与维护,开庭审理所需法官和律师的服装齐全。
(三):选人方式上,本法律系本、专科所有年级中,采取自愿报名“竞争山岗”的机制。再自愿报名的基础上通过辩论赛等方式选拔出模拟法庭成员。
(四):时间安排上,每次开庭,学生自行准备6学时,模拟法庭成员搞4个学时讲评2个学时。共计12学时。(记入学分)
(五):挑选几次典型的模拟法庭活动进行宣传,贴出海报向全校同学进行宣传,邀请学校、学院的领导和老师出席并提出宝贵意见,邀请校记者团,校广播站,对模拟法庭进行宣传、报道。
四、几点说明
(一)在校学生自愿参加和老师指导的前提下,确定审判人员,公诉人员、其他诉讼参
与人,熟悉相关职责,在指导委员会指导下选取当年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真实的案例加以改编。范围要广泛,应涉及到刑法、民法、经济法、行政法等部门法。
(二)在知道委员会的知道下,熟悉掌握相关法规,制度种类,司法文书,如授权委托起诉公诉书等各类之书。
(三)全体成员仔细研究案情并在老师知道下确定全案争议的焦点,进行角色分工,原被告双方分别搜集对有牵方有利的论据和法律,写出公诉词、辩护词、代理词、起诉状、答辩状等相关文书,观摩实际听审,弄清审理程序,进行几次排练,然后入场表演,并请老师作出`点评。
(四)分次举行模拟法庭。每次模拟法庭结束有指导教师进行点评。
五、活动总结
在学期教学工作结束后,有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全体教师对全部模拟法庭教学活动进行总结评比,评出等级和名次并记录在案,作为学生实践教学成绩。在模拟法庭活动中表现优异的知道教师和学生将给予奖励。
附:学生分组名单
第一组:
指导教师:陈学林
组长:王玉一
成员:靳一鸣 韩伟波 洪超伟 张佳生 单高奇 康宁 翟双菲 王美华 闫福双 潭文娜 第二组:
指导教师:陈学林
组长:宋航
成员:张广春 岳春雨 迟宏宇 闫敬博 贺垚 陈宇 刘施晶 王涛 苏守杰 耿俊
第三组:
指导教师:金丽婷
组长:姚井然
组员:冯德龙 王盾 马琳 徐燕玲 白万举 银雪宇 高岩 王涛 张立风 杨婧
第四组:
指导教师:金丽婷
组长:缪世超
成员:赵云 李静 李淼 石宪 高玉林 李洪宇 王建 刘金龙 马宏伟 徐再珍 第五组:
指导教师:牛生光
组长:杨松柏
成员:苏建明 刁久明 张超 赵慧慧 陶晶 刘伟 尚明哲 殷志民 张国志 李琳琳 第六组:
指导教师:徐厚朴
组长:邢雷
组员:孙鹏飞 李洪枫 吴宏礼 赵传修 王立强 徐成刚 谢春雷 米雪 张文
第七组:
指导教师:于春华
组长:袁洪涛
组员:孙洪彬 裴东 徐运佳 高洪丽 李艳敏 刘伟 孙伟杰 王杜鹃 贾贵军 彭清 第八组:
指导教师:郭庆菊
组长:王春亮
组员:柴晓飞 李强 张秋予 张秀辉 姜智秀 刘广起 陈成 胡发举 丁宝全 唐树桐 第九组:
指导教师:房忠敏
组长:任龙飞
组员:邵美玲 张强 安晓明 张皓 崔艳宾 张丹 宋磊 韩应库 赵昱 孟凡士 第十组:
指导教师:钦国巍
组长:陈微
组员:赵希才 夏禹 刘乐 王身娇 佟世元 姜祥 李建飞 林立楠 徐双利 李艳圆 第十一组:
指导教师:黄绍峰
组长:刘欣欣
组员:邸宪刚 肖振华 时迎瑞 冯喜 曲平于世波 季长敏 姚雪松 王嵩山
第十二组:
指导教师:杨勇
组长:孙光影
组员:徐廷文 腾坤东 魏建辉 王青松 崔智奇 李树梅 高丽 闫子龙 王营梅 迟学智 尹双娥
第十三组:
指导教师:杨勇
组长:董春海
组员:宋吉祥 许丽贤 李丹丹 李长兴 周洪超 马洪巍 王鑫 张子勋 吕晓慧 刘欣 第十四组:
指导教师:胡浩
组长:郭晶晶
组员;陈素娇 周美佳 马勇 鲍一鸣 肖瑶 姜维 于振影 高庆双
第十五组:
指导教师:胡浩
组长:王振娇
组员:杜春微 路姗姗 杨乐升 郭佳 梁超 孙丽博 王强 吴雪梅 张荣新 韩婷 第十六组
指导教师:张黎
组长:仲广军
组员:郭业博 肖九龙 肖燕 仲广军 白雪 张红静 禹世虎 林森 黄丹丹 王晶莹 岳婷
第十七组:
指导教师:张黎
组长:张文文
组员:王晓春 孙东梅 王志伟 孟达 吴庆丰 赵露 杨立冬 朱亮 张婷
第三篇:中和镇中心小学:烈士纪念日计划
雁江区中和镇中心小学
开展首个烈士纪念日纪念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作出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缅怀烈士功绩,弘扬烈士精神,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从而引导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奋斗。根据各级有关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做好烈士纪念日纪念活动的要求,特拟订首个烈士纪念日纪念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二、加强领导
为活动能更好地有序开展,并取得实效,特成立了开展“烈士纪念日”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李林
副组长:李宗楷谭正辉
成员:李长明刘芸李雅琳各班班主任
三、活动实施
(一)加强宣传
通过集会、班队活动、宣传小标语、LED显示器等形式加大对“纪念烈士日”的宣传,向师生宣传纪念先烈活动的意义、目的,提高全体师生的参与意识,创造浓烈的爱国氛围。
(二)突出重点
我校将9月30日重点开展祭先烈活动,利用集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各班进行主题班会活动
(三)工作措施
1、结合我校实际,将于9月30日当天,开展祭先烈活动。在集会上,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全校师生进行教育,并对先烈们进行默哀三分钟。
2、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媒体进行爱国教育,要求学生在家收看抗日影视剧等。
3、利用国庆节放假期间,条件允许的孩子们自愿到博物馆参观,感受先烈的事迹。
4、小学生创办手抄报。可以是爱国英雄的诗篇,可以是编制有抗日的故事,图文并茂,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
5、3至6年级的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活动之后,写一篇作文或观后感。各班至少推荐4篇到学校评奖。
6、利用学校音响,大课间期间,让小学生收听革命歌曲,如《儿童团歌》、《闪闪的红星》等影视曲。
第四篇:中和反应教案
中和反应教案
一、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酸和碱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会了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以及如何表示溶液的酸碱度,但酸和碱之间能否发生反应?H+和OH-能同时存在于溶液中吗?这些问题既是学生头脑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又是很容易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既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又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同时还为高中学习中和滴定做准备,尤其重要的是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本节课安排在常见的酸和碱之后,学生们在有了酸、碱性质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节课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同时为下一节盐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重新构建。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酸碱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和热量的变化。
2、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 ,了解中和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反应酸碱中和实验的探究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听到过酸碱中和这个词,但是并不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这为本课中和反应的应用做了铺垫。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知道了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并且知道了强酸、强碱具有腐蚀性,学会了在实验中正确操作,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些经验,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五、教学方法
探究法、多媒体投影
六、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两种蜂蜇人,采取不同缓解疼痛的方法,引入酸碱反应的话题。
【提问】那么酸碱反应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板书】中和反应
【实验演示】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学生观察】无明显现象
【设疑】无现象说明什么问题,酸碱是否发生了反应,如何证明呢 【讲述】溶液的酸碱性我们可以用酸碱指示剂来指示,如果我们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先滴上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再进行上述实验,又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 【学生观察】红色褪去
【讲述】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现在红色褪去说明氢氧化钠消失了,生成了其他物质。
【提问】同学们根据之前所学的酸和碱的知识,能否尝试写出方程式?
【板书】表达式:NaOH+HCl=NaCl+H2O 【讲述】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学生仿写以下化学方程式: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
氢氧化钙和硫酸反应
【总结并板书】中和反应定义: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过渡】我们已经知道酸和碱可以发生中和反应,那么酸和碱为什么就能发生反应呢?
【课件展示】演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变化。
【总结】盐酸中的H+与NaOH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了H2O分子。盐酸中的Cl-与NaOH溶液中的Na+在反应前后不变 【板书】实质:H++OH-= H2O 【过渡】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课件展示】有关中和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一系列图片 1.一块土壤酸性太强,不利于作物的生长,怎样降低土壤的酸性 2.做完实验后剩余的酸性或碱性非也能否直接倒入下水道中?应当怎么处理
3.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的主要成分是A1(0H)3,它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4.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很快肿成大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用什么溶液涂抹可以减轻痒痛感 【板书】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变土壤酸碱性
2、处理工厂废水
3、用于医药
4、用于日常生活 【课件展示】巩固练习题
七、板书设计
§7.2.3中和反应
一.中和反应
1.表达式:NaOH+HCl=NaCl+H2O 2.定义: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 的反应。
3.实质:H++OH-= H2O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变土壤酸碱性
2、处理工厂废水
3、用于医药
4、用于日常生活
第五篇:《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威海市温泉学校 仝淑华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和分析讨论,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利用中和反应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2.通过酸和碱反应的探究,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3.通过交流和讨论,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化学对生产和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教学的重、难点及其突破】
1.重点: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及其应用。2.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实质的理解。
重难点处理:通过学生充分合作设计方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电能模拟PH变化,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分析溶液中微粒,理解中和反应实质;科学归纳定义与实质。学生通过了解中和反应的应用,体会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化学观。
【教学方法分析】
教法分析:问题探究法——以问题为切入口,追踪变化,解释疑惑,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探究、表达、感悟力等综合能力;注重学生过程评价,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重难点。
学法指导:探究学习——在合作学习探究的氛围中,自主设计、操作、观察、思考、讨论,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深刻、系统地理解,并建构知识体系。
【仪器准备】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紫色石蕊试液,PH试纸,玻璃棒,玻璃片,试管,烧杯,纸巾,滴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境
教师播放视频:36吨浓硫酸泄漏,情况十分危急,有关部门紧急用熟石灰来抢险。
学生观看视频,提出问题:事故处理中为什么可以用熟石灰抢险浓硫酸?酸和碱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呢?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事例——硫酸灌装车泄漏,引出酸与碱的反应,让学生体会化学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授 板块一 实验探究
教师:我们以稀盐酸为酸的代表,氢氧化钠溶液为碱的代表,开启今天的科学探究之旅。
环节一 提出问题
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了吗? 环节二 猜想假设
你的猜想是什么?让实验来说话。实验演示:向氢氧化钠中滴加稀盐酸。
教师追问:没有明显现象就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吗? 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参加反应的物质在不断减少甚至消失。
教师:要证明反应的发生,可以从哪些角度思考? 学生总结:①反应物是否消耗,②新物质是否生成。教师点拨: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我们可以借助其他试剂,通过明显的现象来证明反应物消失了或有新物质生成了。
环节三 设计实验
教师:请利用桌上的仪器和药品,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设计出能证明你的猜想的方案。
屏幕展示要求: 1.使用什么试剂?
2.具体的实验方案是什么? 3.为么该现象能证明反应发生?
4.点评其他小组的方案时,可以从方案的可行性,以及是否需要改进等角度考虑。
组内设计方案,投影展示学生方案,学生交流并相互点评。环节四 进行实验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环节五 交流共享
教师挑选两组表述实验现象。
教师追问:为什么颜色变化能证明反应的发生? 学生分享看法。环节六 实验结论
学生总结:盐酸和氢氧化钠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抛出大问题,让学生探究活动中不断生成的小问题,达成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思考,发散思维的目的。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六个环节,研究酸与碱是否发生化学反应,体会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过程。
板块二 探究微观本质
教师:任何宏观现象均有其微观本质,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为什么盐酸和氢氧化钠会反应呢?让我们走进该反应的微观世界。
教师播放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动画。
学生观看后,交流两种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并分析微观反应过程: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水分子,钠离子与氯离子仍以离子的形式在溶液中自由移动。
教师提升: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实质就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水显中性。【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身对反应实质的分析,体会用微观解释宏观的科学研究方法,建立正确的化学反应微粒观。通过学生分析物质组成,达成提升学生“会用化学的眼光认识物质”的核心素养目标。
板块三 分析溶液PH变化情况
教师: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消失,溶液的酸碱性都发生了改变。向氢氧化钠中滴加稀盐酸时,溶液的PH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屏幕展示PH传感器绘制的PH图,组内交流。
学生分析A,B,C,D每一点上溶质种类、溶质微粒、溶液酸碱性、溶液PH等情况。
教师提升: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我们可以更直观的得出:该反应可以改变溶液酸碱性。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PH值的变化情况分析,体会PH计比PH纸更精准;同时感受酸和碱反应过程中溶液的微粒变化情况,更深层次理解酸和碱反应的实质。
板块四 归纳定义与实质
教师:这些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属于同一类反应,请写出它们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归纳出中和反应的定义。
教师:那反应实质是什么呢?我们来分析这三个反应的微观实质。
学生投影展示分析实质。
提升:中和反应能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酸和碱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比较,归纳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实质,体会归纳这一学科方法的应用;达成提升学生“能用化学语言表达物质与变化” 的核心素养目标。
板块五 学以致用 反馈训练1:学生解释“贵州松桃两车相撞36吨浓硫酸泄漏,用氢氧化钙来抢险”的原因。
教师点拨:利用中和反应能解决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的许多实际问题。
学生自学课本。
学生交流:除了应用于医疗外,还可以应用于农业改变土壤酸碱性,工业处理废水,科研改变溶液酸碱性。
反馈训练2:学生分析斯达舒的原理。提升: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中和反应的各种应用,并运用中和反应解决生活问题,达成提升学生“会用化学思维改造物质”的核心素养目标;体会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化学观。
板块六 总结与练习
教师:总结才有收获,反思才有进步,谈谈我们这节课收获了什么?
学生自主发言,分享收获。
教师:学以致用才是真本事。一起来进入“请你帮帮忙”环节:
1.今夏威海海水浴场附近出现大量海蜇聚集的现象,有游客不幸被海蜇蜇伤!海蜇毒液呈酸性,请你帮忙,从游客身边能找到的物品中,选择可涂于患处急救的:
A.牛奶(pH约6.4)B.果汁(pH约4)C.肥皂水(pH约10)D.啤酒(pH约3)
2.食用松花蛋时常感到有涩味,是因为制作过程中用到了熟石灰等碱性原料。为减轻涩味,可在食用时添加调味品,这种调味品最好是:
A.食盐 B.食醋 C.香油 D.酱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本节课收获的交流,了解学生对知识、方法、观念等方面的掌握情况。通过“请你帮帮忙”环节,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生产问题的能力;达成提升学生“会用化学思维改造物质”的核心素养目标。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