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文、课外阅读走进生活之中,用心灵去写作

时间:2019-05-15 11:01: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课文、课外阅读走进生活之中,用心灵去写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课文、课外阅读走进生活之中,用心灵去写作》。

第一篇:从课文、课外阅读走进生活之中,用心灵去写作

从课文、课外阅读走进生活之中,用心灵去写作

从课文、课外阅读走进生活之中,用心灵去写作

关键词:

一、作前准备

二、激情写作

对于教会学生如何写作文,经过几年的语文教学,我有几点不成熟的建议。首先最重要是作前准备,作前准备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作前准备分两方面:一是老师的作前准备;二是学生的作前准备。老师的作前准备

是学生作前准备的前提,是传授学生自如驶驭每篇作文方法的基石。

以往我是这样做好作前准备的。以课文为切入点,不要把课文和作文脱钩授课处理。因为每单元的课文大多数是围绕此单元的作文设计的,那么我们平时上课时就必须审清这篇课文与此单元作文的联系,要用为本单元作文服务的思路去教授课文(这一点有必要分清两个阶段:一是刚上三年级的学生;二是学生走入写作正轨之后)。刚上三年级时,老师要重点教会学生去围绕作文分析课文,1、课文类型,可以从课题上去判断(标题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并领悟作者写作题目的出色和引人入胜,同时让学生学会以后写作文给自己的文章精心起个好标题,吸引别人的注意。

2、课文结构,也是文章的框架,每种类型的文章都会有基本的框架,例如写景状物的文章一般分为总分总的结构,写事的文章分为起因——经过——结果的结构,这些都必须使学生学会一眼就能看出所学课文的结构,并应用到自己写作时的文章布局上,不会阻塞思路。

3、课文的好词佳句,好词佳句是文章的骨肉,首先带领学生欣赏这些好词佳句,了解如何去写好这些句子的,写景状物课文会在欣赏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正确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写人的课文会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并用贴切的语言去描绘。以上的分析方法,要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不是课文分析后一句简单的话交代学生),让学生有意识掌握了写作的方法,并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当度过了这个阶段,步入正轨时,就应该放手让学生以作文的观点去分析课文,老师此时起起敲边鼓的作用。学生是主流,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去讨论课文,带动全组的写作能力。

以下我要讲的是两种类型的课文与作文的联系:写景、写人(要通过事件去丰盈人物)。

(一)、写景

以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为例。

1、学生预习古诗弄清是写景诗。

2、让学生用诗人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景物,再幻想自己就是诗人,绘成一副《江畔独步寻花》春景图。(让学生进入生活中发现大自然的美)。

3、课堂上让学生在绘图的基础上,对诗中内容展开大讨论,然后由各学习小组扮演各种角色参加表演赛,扮演繁花的要注意花多“压”、“低”两个动作表演;扮演蝴蝶的抓住“留连”一词把蝴蝶那种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陶醉的神态表表演,并运用拟人手法,说出蝴蝶的心声;扮演黄莺的要扮出黄莺啼叫时的娇美神态;扮演诗人的要把融进美景之中的欢愉神态、心情体现出来……让其他学习小组去欣赏,再品评,说出每个学习小组表演的成功之处。

4、最后由各学习小组长掌笔,组员补充润笔,把诗的内容用小作文的形式写出来,再进入古诗小作文比赛,畅谈自己的好词佳句。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描绘能力自然提高,写作能力也逐步提高了。

(二)、写人

我们都知道,要写好人物,首先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各式各样的人,对人物的动作、语言、样子、神态等都要细心观察,熟悉了解他们。而这种观察方法首先必须在课文学习上掌握。现在,我又以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学习为例。

1、由学生讨论分析古诗内容,知道古诗是写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写他的天真烂漫又是通过他钓鱼这件事来丰满这个人物的。

2、演一演。首先给予充分时间由学习小组讨论,所扮的角色应当怎样装扮,用哪些套具,表演时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怎样去设计(其实这就是在进一步让学生掌握古诗内容,并把自己生活中实际做过的事情回味一下,积累写作素材)。

同样,表演后进行大讨论,说出自己喜欢哪组的表演及喜欢的原因,让学生的观察力越细腻,语言运用能力越熟练,让学生喜欢从课文中去吸收写作的营养,进行快乐写作。

谈到老师的作前准备,此时还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引导学生去找类似的课外读物去读,学习别人文章的布局,题目的新颖,如何去观察,怎样用丰富多彩的词汇去描绘所看、所听、所闻的内容,使学生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大自然、万事万物。接着就是带领或引导学生去活动。例如写景状物的文章,就必须把学生引进大自然中,激发学生新奇的想象力,展开心情,在玩乐中去观察,更具有童心、童趣,语汇会更精彩。最后就是引导学生注意积累生活中有趣的乡村俗语,准确运用到文章中,会使文章灵动起来,更具有阅读价值。(“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儿打地洞”、“三个臭皮匠,抵一个诸葛亮”等)

老师要做的作前准备做得差不多了,现在就是学生的作前准备。学生的作前准备也是分三步,第一

第二篇:用心灵去倾听课文教学设计

一、揭题解题,激发兴趣

什么是问讯处?用一个词说出你亲身实践后,对问讯处的印象,这节课就让我们起去倾听一个来自西班牙的也是有关问讯处的真实故事。

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用心灵去倾听怎样的听是“倾听”?2、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谁用心灵去倾听?我想知道怎样才能用心灵去倾听的?)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故事,注意把句子读通顺、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地方再多读一遍。

2、同桌轮流接读故事,若有读错的地方请真诚地指正。读后完成填空:《心灵的倾听》是一篇____文,是按照____写的,先写____,再写____,接着写____,最后写____。课文的主人公是____和____,课文主要写的是____。

3、简单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

三、研读感悟

1、这是一个发生在西班牙的真实故事,故事中的哪些内容感动了你?请默读全文,用“——”画出感动你的句子,并多读几遍。待会儿和大家一起交流。

2、交流最受感动的句子(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预设:

⑴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了倾诉的对象,感到安慰)

⑵“你够得着冰箱里的冰块吗?”小精灵用悦耳的声音问我。

(悦耳?请用悦耳的声音说这句话。苏珊为什么要用悦耳的声音问“我”?再读句子。)

⑶我总是问她很多事情,比如,“怎么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西班牙的首都在哪里”“‘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怎样回答才叫“耐心”地回答?当我听不懂时,她总是“一遍遍”地解释给我听,虽然对成年人来说这些问题显得如此的幼稚和简单,你觉得苏珊是个怎样的人?有爱心。齐读,读出苏珊的爱心来。)

⑷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是什么原因让苏珊说这番话的?

你怎么知道“我”很伤心?

作者告诉苏珊自己很伤心了吗?

一起读“我”说的话。那苏珊是怎么知道的呢?

老师再读“我”的话,你们用心听,看听出了什么?

你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些苏珊听出来了吗?

是的。她是一直用心在倾听“我”说的话,当然听出来了。那么,苏珊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作者金丝雀死了呢?这说明了什么?

听了苏珊的话,“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请你读读8~11自然段。

⑸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把从未谋面的苏珊当作自己的第二个母亲。

小练笔: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因为________。(要求: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想象,话尽量用文中的语言进行补白。)

3、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心中的苏珊。

4、因为苏珊在电话线那头用心倾听,给“我”带来的帮助和安慰,使“我”变得快乐和幸福。那么,你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吗?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灵倾听的有些什么?板书:

人间真情冷暖

四、总结深化

让我们用心灵去倾听人间真情冷暖,用爱心去对待绚烂美好的明天吧!

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读响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五、附板书

用心灵去倾听

苏珊 汤米

人间真情冷暖

第三篇:课文《用心灵去倾听》教学反思

《用心灵去倾听》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请。

同学们,我们在生活当中需要倾听,多倾听别人的话,而在这些话中,你能听到别人的伤心,别人的高兴,甚至你在这些话中能悟出道理。这样,你会少走一些歪路。同学们当你们在浪费食物的时候,请倾听那些没有填饱肚子的孩子的心声;当你们在浪费水资源的时候;请你们用心灵去倾听那些没有水的国家的呼救声;当你们在上课吵闹的时候,请倾听那些没有书可以读的孩子的声音;当你们误入歧途的时候,请想一想老师和父母对你的谆谆教诲;我们还可以倾听到一粒种子破土而出时对大自然发出的第一声赞叹,小草被狂风摇撼时对命运的呐喊,枝头累累硕果奉献人类的承诺。我们更要倾听那“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唠叨,也许你会觉得很烦人,但是这烦人的话却对你有所帮助。同学们,当你失败沮丧的时候,请你去倾听一下那个成功者对摔倒了又爬起来的掷地有声的慷慨陈词吧!

同学们,倾听是很重要的,当别人向你倾诉烦恼时,尽管你一句话也没有说,但是你的倾听却能使他变得开心,让他把不愉快的事情给说出来,能让他心理开心一点。当同学在发言时,请安静地听他们说的话,这虽然不是一句名言,一句教育你的话,但这却能够帮助解决问题。同学们,其实倾听不只是耳朵在听,心灵也要倾听,这样,才明白真正的含义。

第四篇:课文《用心灵去倾听》说课稿

一、课文内容、特点分析

这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篇幅很长,也很感人,讲述了接线员苏珊用心灵倾听我的困难,用一颗慈母般的爱心帮助我的真情故事。在这堂课中,我主要紧扣一点:我把苏珊当作自己的母亲,苏珊具有母亲般的爱心。让学生发散,找到重点句子,进行朗读感悟,感悟到她的乐观、耐心善良、温柔、细心、她就像母亲一样在关心我、爱我。从而提升到,苏珊是在用爱心在倾听,用心在歌唱一首爱的歌曲,回归到课题,点题。学生能够紧跟老师思路进入文本,和文中主人公一起欢笑、伤心,有时会有惊喜。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苏珊对死亡的乐观主义态度,她对待鸟儿和自己的死亡都很从容,“到另一个世界唱歌去了。”多么美好的意境,这种态度是值得我们每个人称道的。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用心的倾听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朗读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着迷、耐心、修理”等词语。

2、能力目标

领会文章的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领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情感目标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教学难点和重点

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领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法运用】

我最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反馈点拨”。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中,再引导学生深入发掘探究,再点拨小结。在点拨引导中,我将尽量多地使用激励性语言。

【学法运用】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标倡导的最主要教学理念。本节课我在让学生 “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反馈所感所得。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揭题

以问讯处图片导入,简单介绍问讯处。今天我们就一起用心去倾听一个与问询处的真实感人的故事,从而导入课题。这样设计导课,主要是让对生活中的问讯处有初步的了解。

(二)、初读感知

提出要求,初读课文。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并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思考:课文写了儿时的“我”向苏珊寻求了哪些帮助?苏珊又是怎样帮助“我”的?再简洁地概括自己这些求助与帮助,填入表格中。

在试教时,我直接提问:课文写了儿时的“我”向苏珊寻求了哪些帮助?苏珊又是怎样帮助“我”的?这时候,我的发现,让学生简要说说,之后的作业学生半天写不清,后来在有师傅提点下,我降低难度,采用表格,帮助学生理清几件事情脉络。

(三)、精读课文,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

品文悟情。在学生交流自己读书体会的环节中,我也很好的领会了略读课文教学的精髓,那就是——突出重点。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感动?”学生可以从文章中找到很多感动人的词句。对这么多词句的体会,在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说说感动的地方,抓住重点的几句话来品读:“小精灵用悦耳的声音问我。”、“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苏珊想了想”、“ 随后,她给我读了纸条上的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这是一篇感人的文章,所以我也较注重朗读的指导。例如在品读“我”和苏珊第一次交流中,我采用让学生创编、补全对话,以同桌互补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不同形式,引导学生感悟体会两人之间感情的逐渐建立。这样,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达到了训练朗读,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之目的。

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安排了一个读写结合的小练笔。在引导学生深读了课文,深刻地体会到 “我”与苏珊在交往的过程,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用心灵沟通让他们在交流中彼此感受幸福,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因此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汤米,当你看到苏珊的留言时,你想对她说什么?请在你课本空白的地方写一写你想说的话。我想,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内心一定涌动着许多属于自己的感想,大有不说出来不快的感觉。在学生朗读他们内心的感受时,我再配合感人的音乐,效果会更好。但是那天的课堂上,由于时间的把握非常欠缺,导致这个环节的效果差强人意。

(四)、说板书

我设计本文的板书的时候目的是要把文章的主题表现出来,表现“我”和苏珊的情谊是如何产生的,这样板书起到了提纲携领的作用。学生对于主人公之间的情谊有更深的理解。

下载从课文、课外阅读走进生活之中,用心灵去写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课文、课外阅读走进生活之中,用心灵去写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