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调解室工作制度
一、人民调解工作制度
1、人民调解工作要始终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和“平等自愿,合理合法,不限制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基本原则;
2、受理调解纠纷应当进行登记;
3、调解纠纷前,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指定或由当事人选定一名调解员为调解主持人;
4、调解前应当调查核实纠纷性质、争议焦点,纠纷原因;
5、调解纠纷前,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告知当事人,人民调解的性质、效力、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6、除涉及当事人隐私、商业秘密或当事人表示反对公开调解的纠纷外,调解纠纷可以公开进行;
7、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或者当事人要求制作书面调解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
8、调解纠纷一般在一个月内调结;
9、对已调解的较复杂的民间纠纷,要定期回访,做好记录,归档卷宗。
二、人民调解庭纪律
1、调解参与人应当衣着整齐,举止文明;
2、调解参与人进入调解庭,不得喧哗、吵闹。在调解主持人许可下进行发言、陈述和辩论;
3、公开调解的案件,旁听公民不得大声喧哗,寻衅滋事,扰乱调解庭秩序;
4、对不遵守调解庭纪律的调解参与人或旁听人员,调解主持人应及时制止并给予批语教育;
5、对哄闹、冲击调解庭,造成财产损失的,除由公安机关依法进行处罚外,人民调解委员会可依法追究其赔偿责任;
6、侮辱、诽谤、威胁、殴打调解人员或调解参与人,扰乱调解秩序情切轻微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拘留或处以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人民调解员工作纪律
1、不得徇私舞弊;
2、不得对当事人压制、打击报复;
3、不得侮辱、处罚纠纷当事人;
4、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
5、不得吃请受礼。
第二篇:法院调解室工作制度
法院调解室工作制度
一、接待受理登记制度。调解员应及时接待来访、来电群众,做到有访、有电必接,对接待情况要进行客观、真实、详尽的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具体纠纷事由、调解请求、登记人签名或盖章、登记日期。对不属于调解室调解范围的纠纷,调解员应告知原委,并应当告知当事人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提请有关机关处理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随时有可能激化的,应当在采取必要的缓解疏导措施后,及时提交有关机关处理。
二、工作例会制度。每月一次参加街道调委会(司法所)组织召开的调解工作例会,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人民调解业务知识以及上级相关文件、会议精神,交流调解工作情况、经验、存在问题,分析探讨重大疑难复杂纠纷个案,研究落实预防措施办法,进一步提高调解业务工作能力水平。
三、统计上报制度。统计工作由专人负责,对受理调处的纠纷,要每月进行汇总统计。一式三份,一份报街道调委会,一份报公安派出所,一份留底。
四、重大疑难纠纷快报制度。对涉及人数较多,易引发群体性上访的纠纷;影响社会稳定,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矛盾纠纷;可能导致突发性事件或激化为刑事案件的纠纷;严重干扰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疑难矛盾纠纷;自杀事件等,调解室应于事发24小时以内或接报后24小时内分头向派出所、司法所报告。
纠纷快报实行一事一报,对突发的、一时来不及书面报告的可先行电话报告,事后再用书面材料补报。
五、回访制度。对已调结的矛盾纠纷,调解员应于调结后一周内回访当事人,了解掌握调解协议履行情况,并注意发现、纠正调解工作中的错误,改进工作,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以巩固调解的成果,防止纠纷反复。发现矛盾纠纷重新激化或有重新激化可能的,应采取措施予以处置。每次回访必须有详细的纪录并存档。
六、矛盾纠纷预防预警制度。对受理调处的矛盾纠纷进行疏理分析,注意发现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做好事前预防工作。对社会热点问题或敏感时期可能引发重大矛盾纠纷的隐患,应及时向公安派出所和司法所提出预防预警报告,最大限度地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
七、文书档案管理制度。设立保管人员,做好调解文书审查、装订工作和台帐登记管理工作。调解文书档案要求一事一卷,按规定顺序装订成册,放入专用档案柜。当年的调解卷宗和台帐、登记簿等材料由调解室负责保管,上年的调解卷宗和台帐、登记簿等材料由调解室移交司法所统一保管。
八、岗位责任制度。上班时间,调解室调解员必须在岗在位,不得随意离开岗位。当天发生的矛盾纠纷能当天解决的必须当天解决;不能当天解决的,必须尽快解决,一般不得超过一个月时间。重特大矛盾纠纷必须在一天内上报派出所和司法所。对调解员的月、季、考核分别由派出所和司法所进行。
二○一○年元月
第三篇:调解工作制度
调解工作制度
一、医患纠纷调解工作要坚持平等自愿、合理合法,不限制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基本原则。
二、受理纠纷前,双方当事人可向医学专家和法律专家咨询,也可邀请他们参加调解。
三、调解纠纷前,应告知双方当事人可以自主选择人民调解员,双方有异议的,由调委会指定调解员和调解主持人。
四、调解纠纷时,应当告知当事人人民调解的性质、效力,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五、除涉及当事人隐私、商业秘密或当事人请求不公开调解的纠纷外,可以公开调解纠纷。
六、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并告知当事人可依法申请司法确认,不能达成协议的应告知当事人解决纠纷的途径。
七、对已调结的医患纠纷,要做好回访记录,归档卷宗。
第四篇:调解室调解操作程序
调解室调解操作程序
为规范纠纷的调解程序,增强纠纷调解工作公开性和公正性,根据司法部《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和《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的规定,特制定调解室操作规范如下:
一、纠纷调解前的准备
记录员宣告:纠纷当事人(或代理人)、第三人、证人、有关单位和旁听群众在指定座位入座。
宣布调解纪律:
1、服从首席调解员(调解员)的指挥,遵守调解秩序;
2、不准喧哗,不准鼓掌,不准吸烟,不准随地吐痰,不准随便走动,不准呼口号;
3、按次序发言,未经许可,纠纷当事人、代理人及其他人员不准随便插话或发言;
4、未经许可,旁听人员不准发言、拍照和摄像;
5、纠纷当事人(代理人)、第三人、证人等在被询问时,应据实陈述、语言文明,不得相互指责、侮辱或以其它方式进行人身攻击;
6、对不遵守调解秩序、不听劝告的人员,首席调解员(调解员)可以勒令其离开调解室。
记录员宣布:首席调解员、调解员入座
首席调解员(调解员)宣告:告知纠纷当事人双方在调解活动 中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自主决定接受、不接受或终止调解。
2、申请回避。即遇下列四种情形之一的:A、是当事人的近亲属;B与案件的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C、与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该纠纷的公正解决;D、有其它正当理由等情形时,首席调解员或调解员应当回避。
3、不受压制强迫、表达真实意愿,提出合理要求。
4、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义务:
1、如实陈述纠纷事实,不得提供虚假证据。
2、遵守调解
规则和程序。
3、不得加剧纠纷、深化矛盾。
4、自觉履行人民调解协议。
首席调解员(调解员)询问纠纷当事人,对调解人员是否申请调解人员回避。(如遇回避情形,宣布暂停调解)
首席调解员(调解员)主持纠纷调解:根据《人民调委会组织条例》第七条和《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的规定,今天在这里对纠纷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进行调解。下面核对纠纷当事人(代理人)、第三人的身份;(当事人按顺序陈述自己的姓名、出生年月、民族、籍贯、职业、工作单位、住址;或单位名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有代理人的,填写授权委托书,并由首席调解员核对)
二、纠纷调解的调查阶段
首席调解员(调解员)告知纠纷当事人:人民调解的性质(人民调解委员会是调解民间纠纷的调解组织)、原则(根据 《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法律、法规、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依据社会道德进行调解;在纠纷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调解;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不因未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效力(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1条的规定以及司法部《关于人民调解工作的若干规定》第5条的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达成的、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调解协议)。
首席调解员(调解员)主持:下面进行纠纷的事实调查。
告知纠纷当事人调查阶段须知:
(一)纠纷当事人(代理人)陈述时,应提出明确的请求事项,围绕争议的焦点问题发表观点,并说明事实和理由;
(二)纠纷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观点和主张负有举证责任,举
证要真实、合法,不得伪造证据,扰乱调解活动;伪造证据的,一经查明,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首席调解员(调解员):下面由申请方纠纷当事人进行陈述。
先由申请方(或代理人)陈述并提供证据;
另一方纠纷当事人(或代理人)进行辩论、质证并提供证据;
纠纷当事人双方进行辩论;
首席调解员(调解员)主持:
刚才,调解室在听取了各方的申请事项、发表的观点和辩论意见后,认为下列事实……双方不存在争议。
(如仍有争议,请提出新的请求和辩论意见)
首席调解员主持:
刚才纠纷当事人双方已就各自的主张、请求、事实和理由,表述得十分清楚,如果双方没有新的请求、主张和观点,调查阶段结束。
休息10分钟。
(由首席调解员、调解员根据调查情况及调解室自行调查掌握的证据材料,以及适用法律、法规、政策、道德规范等,对纠纷性质、责任进行认定和评议)。
三、纠纷调解的实施阶段 首席调解员(调解员)主持:
概括案件事实,告知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规定,进行调解。
首席调解员(调解员)主持:
按照依法调解、实事求是、互谅互让、团结友好的原则,经纠纷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达成调解协议(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本调解协议书一经双方确认、签字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应当自觉履行。
若纠纷当事人双方分歧较大,未达成调解协议时,告知纠纷当事人双方注意事项和处理途径:
1、不得加剧纠纷,激化矛盾。
2、若双方当事人愿意,待各自重新考虑成熟后,择日再行调解。
3、依法提请相应的行政机关、仲裁机关处理。
4、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首席调解员(调解员)主持:
经过调解,纠纷当事人双方达成一致,签订了人民调解协议 书,现在宣布:调解到此结束。
第五篇:医疗纠纷调解工作制度
医疗纠纷调解工作制度
工作例会制度
1、坚持每周一次工作例会制度,每周一上午或周五下午召开工作例会至少一次。
2、周一例会主要内容是总结上一周的工作,安排和部署本周工作。周五例会主要是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交流工作体会学习心得,或者按要求开展专题学教活动。
3、集中工作例会签到制,因故不能参加例会者,需提前请假。
4、参加集中工作例会时要认真做好会议记录,积极参与讨论,自觉维护会场秩序。
5、专题学教活动要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心得,有总结。
6、工作例会情况记入年终考评内容。
接访制度
1、医调中心每受理一起纠纷,都应当进行接访登记,做到事事有记载,件件有着落。
2、在工作时间内应有人值班、接待,并设立公开接待电话,便于群众咨询和反映情况。
3、工作人员应热情接待当事人,耐心听取当事人陈述,认真做好接访记录工作。
4、要设立专门的接访登记簿,对受理的纠纷及时登记。
5、接访登记簿应按有关表格要求记明患者、委托人、当事医疗机构及纠纷简要情况,最后应有记录人签名和接访日期。
6、对于一些可以当即现场解决的简要纠纷,可调解后补办登记。
7、对不宜受理调解的纠纷,应明确告知,做好记录。调解后对达成协议的情况和协议履行情况应登记清楚。对打不成协议的要告知其他调处途径。
8、各项接访记录要整理归档,并按时进行统计汇总、报告。
调解工作机制
1、联动联调机制。县医患纠纷调解中心应该与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联动联调调解机制,整合资源,交换信息,密切配合,提高调解工作效率。对复杂、疑难的医患纠纷,卫生行政机关与司法行政机关要及时沟通、互相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努力化解矛盾。必要时可向上一级机关请求医学、法学专家支持。
2、回避制度。调解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必须回避。(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3)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处理的。
3、回访制度。医患纠纷调解中心应当对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适时进行回访,并做好记录,确保调解协议落实到位。
调解员工作纪律
1、不得徇私舞弊;
2、不得对当事人压制、打击报复;
3、不得侮辱、处罚纠纷当事人;
4、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和吃请受礼;
5、不得强迫当事人接受调解;
6、不得阻止当事人已诉讼等其他合法方式解决医疗纠纷。
医患纠纷调解中心工作原则
1、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依据社会公德进行调解。
2、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3、尊重当事人诉讼权利,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接受咨询和调解医疗纠纷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医患纠纷调解中心工作制度
1、纠纷调解中应该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结合社会公德规范,公平、公正的解决医患纠纷。
2、受理调解纠纷要及时登记入簿,调解成功的应制作调解协议书,促使纠纷当事人自觉履行协议。
3、调解人员必须遵纪守法,深入群众,联系群众,听取人民群众的批评和建议,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