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城镇住户调查方法制度改革
城镇住户调查,是以住户为调查对象的一种社会经济调查活动。通过科学的抽样调查方法,抽取一定比例的城镇家庭,通过对抽中的城镇住户家庭的经常性调查,反映城镇居民家庭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从1956年开始的职工家计调查到现在,城镇住户调查经历了由建立到取消、由恢复到完善的不同的发展阶段,见证了城镇居民生活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改革是发展的原动力。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我们统计振兴的第一要务。几十年又几十年,城镇住户调查从改革创新中一路走来,也必将沿改革创新之路坚定走向未来。
一、城镇住户调查方法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之一:经常性调查实施难度大
经常性调查是连续性的调查,它是随着被研究对象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而连续不断地进行登记。经常性调查的目的在于获得事物全部发展变化过程和结果的统计资料。就某项调查而言,经常性调查自上而下需要大量的人、财、物力支撑。城镇住户调查亦是如此。特别是此项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县级统计机构,人力不足、经费短缺,调查实施存有一定难度。
之二:调查户配合程度差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利益主体的分化也在加进一步加快。在这样一个利益主体趋向于多元化的时代,人们对利益的认知和理解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单纯的宣传发动、思想教育已经难以满足统计调查工作的需要。一是现行的日记帐的调查方式耗时费神,且调查补贴与调查户付出的劳动又不能成正比,难以调动调查户的记账积极性,不同程度地影响记账质量。二是随着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怕隐私外露,对住户调查存在戒备心理,不予配合的现象屡见不鲜,不同程度地影响选户质量。
之三:数据质量监控难度大
随着扩户工作的深入、样本数量的增加,住户调查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需求无限性和能力有限性的矛盾日渐突出。一是调查户多调查员少、工作量大,入户检查指导频率就会大大降低;二是辅助调查员报酬低、选聘难,责任心不强,组织管理、沟通交流难到位;三是记账户图省事、嫌麻烦,漏记、混记、攒记等现象较为普遍。由此,势必影响到住户调查数据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城镇住户调查方法制度改革的新思路
(一)改革调查方法,实现经常性调查向定期调查的合理化转变
调查方法改革构思:改变传统的经常性调查模式,实行定期调查;取消调查户日记帐的数据采集方式,实行入户问卷调查。
一是本着满足工作需要的原则,按城镇人口比例合理确定样本数量。按地理位置和城镇人口收入水平排队,随机等距抽选所需数量的街道和居委会。在确定的居委会中按样本数量标准抽选调查户。
二是科学设置调查指标,健全和完善调查指标体系,合理增加前瞻性、趋向性指标。
三是结合统计工作实际,确定调查时点,降低调查频率,增强调查频率的可行性。
四是坚持大轮换与小调整相结合的原则,适当延长样本轮换周期,以确保调查数据资料的衔接可比。
不言而喻,实行定期调查,县级统计机构不仅可以化解人力、财力不足的矛盾,而且有利于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样,调查数据质量也有了可靠保证。一是在组织实施上,统计机构可以按照调查时间要求,集中骨干力量深入调查户询问调查,确保源头数据质量;二是在整理汇总上,录入查询、分析评估、汇总上报等多个环节可安排专业人员负责,确保调查工作质量。
(二)强化监控机制,健全和完善住户调查数据质量评估监控体系
健全和完善的数据质量质量评估监控体系,是确保住户调查数据质量的可靠保证。由此,统计机构有必要在实行定期调查的同时,切实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数据质量评估监控体系。
1、严把三个关口
一是严把样本抽选关。严格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和要求,按照随机等距抽样原则,抽选所需样本,并实行多样本分析对比验证,确保调查样本确实具有代表性。
二是严把非正常换户关。严格审批和控制非正常换户比例,对于多种因素不能满足调查需要的住户,要根据家庭规模、户主工作单位所有制、职业、人均收入等指标与原户的一致性确定新补户,避免非正常换户的误差对样本代表性造成一定影响。
三是严把调查质量关。调查前,要对调查人员进行严格的业务培训,包括调查内容、询问技巧、观察分析等,确保调查数据的全面、准确、可靠。
2、搞好三个结合一是与误差的逻辑检查和计算检查相结合,定期检验抽样调查误差,系统评估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二是与全面统计资料的对比分析相结合。采用对比的方法,分析抽样调数据与全面统计资料的差异程度,系统评估调查结果的代表性。
三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相结合,分析住户调查数据是否符合发展趋势,系统评估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第二篇:浅谈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质量评估方法
浅谈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质量评估方法
抽样调查的实质主要是通过样本指标推算总体指标,产生一些误差是必然的;因此,样本的选择和抽取方法,对于抽样的推断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合理地评估样本数据既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在我们实际的工作中,对于抽样调查方法等工作比较重视,而对抽样样本的评估缺少全面系统的分析。本文结合城镇住户调查统计工作,对城镇住户数据质量评估内容、标准和方法,提出浅薄的看法。
一、建立数据质量评估制度
数据质量是住户调查工作的根本,而数据评估是提高数据质量的重要手段和环节。为切实提高城镇住户调查能力、提高调查数据质量、提高统计公信力,各级调查队必须建立数据质量评估制度,使得数据评估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数据评估审核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二、数据质量评估标准
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评估以提高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的科学性、代表性和真实性为主要目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城镇住户调查方法制度为依据,按照“科学、及时、可操作”的原则,高度关注城镇住户调查的样本代表性,使得调查样本能够真实地反映城镇居民的总体结构,这是保证住户调查数据质量的起始环节。同时,调查数据能准确反映城镇居民生活的实际情况以及一段趋势内城镇居民生活的变化情况,这是城镇住户调查的根本任务,也是提高数据质量的重要检验手段。
三、数据质量评估办法
(一)样本代表性评估
#样本代表性是住户调查工作的基础,样本结构存在问题将直接影响数据质量。一般情况下抽样的总体分布大部分是正态的或者接近于正态的,或者只要是抽样样本均值的分布呈正态的或者接近于正态分布的,就认为符合抽样理论要求,可以进行样本抽样,进行总体的推断,这是前提的条件;但是有一些总体分布非常不均匀,分布不合理,明显属于偏态。这主要是由于总体分布不均匀,或抽样方法不当,导致样本的分布不合理,或采取人为随机的方式抽取一定的比例时,很容易造成样本分布的系统偏差性。数据质量评估应首先检查各地是否按照城镇住户调查制度抽选和轮换样本。评估样本代表性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城镇住户大样本调查与常规调查样本的代表性评估;二是非正常换户后对新换户样本的代表性评估。评估时重点注意以下方面:
⒈平均户规模及家庭类型的代表性。户规模与收支指标变动程度直接相关,要利用全面统计资料(人口普查、户籍统计、劳动工资等)和大样本调查资料进行样本的一致性分析,检查常规调查户中平均户规模及不同规模类型家庭的构成与总体是否一致。尤其要重视样本轮换及非正常换户前后平均户规模及家庭类型构成的变动情况。⒉人口及就业结构的代表性。要利用全面统计资料和大样本调查资料,检查常规住户调查的家庭人口结构与总体是否一致,就业人员的就业情况、行业、职业等构成与总体是否一致,就业人口、离退休人口的比例与总体是否一致。
⒊主要指标的计算。计算样本轮换及非正常换户前后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家庭人口三项指标的平均值、方差、臵信区间和抽样误差。指标变动幅度较大的,要找出原因及解决办法。
(二)数据匹配性评估
进行数据匹配性评估时,应高度关注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内部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加强对同一时期内相关数据和历史数据在宏观层面上的把握,强化数据匹配性评估。评估分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⒈加强指标内部的对比验证。一是进行城镇住户调查历史数据纵向比对,通过观察历史数据的变动规律,分析当期主要收支指标变动幅度与全省或全国数据相差是否在±3%范围内,重点对同比增幅(或降幅)较大的数据进行评估审核;二是对收支数据的平衡关系、收入增长幅度与支出增长幅度是否匹配、分项收入的增长趋势是否匹配等内部指标的对比验证。
⒉关注同一经济带的数据比对。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地区差异,同一经济带的发展趋势存在可比性。比较主要收支指标的发展速度时,可结合所属同一经济地带其他地区的相同指标及其历史数据进行趋势比对。⒊注重对衍生指标的分析。对恩格尔系数、平均消费倾向、基尼系数等重要衍生指标进行趋势分析,重点关注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是否能准确地反映本地经济发展趋势,和历史数据的走向是否衔接。要注意和同类型地区的相同指标进行比较,观察指标数值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三)数据协调性评估
数据的协调性评估遵循“科学、及时、可操作”的原则,充分利用其他统计指标及相关部门的行政记录对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进行全面的协调性分析。进行数据协调性分析时,应加强对同一时期内相关统计专业数据、部门数据在宏观层面上的把握,强化数据协调性评估。评估分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⒈重视与相关统计专业指标进行横向比对。住户收支数据应与国内生产总值、就业人员工资、银行现金收入中城乡个体经营收入、社会商品零售额等宏观经济指标的水平和增长趋势基本一致。并利用数据评估分析表提供的GDP、城镇职工工资水平、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量、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财政收入、城乡储蓄存款变动额、银行现金收入中城乡个体经营收入等相关指标进行评估。住户调查中的职工人均工资及补贴收入要与劳动工资中的劳动者人均劳动报酬相比较。比较消费性支出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分析变动幅度是否协调。
⒉加强与其他部门行政记录进行同期对比。如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收入要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供的社会养老保险支出和人事局提供的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进行比较。比较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个人所得税增幅的变动趋势是否协调等。
⒊规范协调性评估过程。进行协调性评估之前,要分析对比指标的定义、调查期、覆盖范围、口径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分析两者的差距及其产生原因。计算对比指标的同比增幅,观察指标数值与历史数据是否协调,结合当地出台的新政策、新规定,分析增幅差异的内在原因。
(四)多阶段数据评估
通过采用趋势分析、对比分析、影响因素分析、相关指标分析、逻辑性评估、基础性评估等方法对统计数据质量进行评估,从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主要做法:
1、在做好每月报表检查审核的同时,按照每季一小评、半年一大评的数据质量评估办法对城镇住户调查专业数据质量进行认真细致地评估。
2、一季度和三季度末进行科室内评估。
3、半年和全年进行综合评估,邀请队领导,队综合、消价、限下商业等相关专业人员,共同对调查重要指标进行定性评估和定量分析,提高调查数据的科学性。
四、评估后数据的修正
若数据评估发现某地区数据质量存在不匹配、不协调现象,该地区须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详细的分析说明报告,经上级核准以确定是否修正其(季度)数据。
1、原因的分析依据样本设计、抽样过程、开户情况、样本的重要指标代表性、较大异常值的影响、数据处理中误差等内容分析寻找原因。
2、数据的修正必须本着问题出在哪里修正哪里的原则进行。样本差距多少,调整多少;实地调查有误,要及时组织重新复查,解决漏报或错报的问题;对于属实的异常值,要做平滑处理,并作好台帐,以备检查。
3、对于收支指标变动较大的,国家局、总队、市队要求需要做出评估的,必须在要求时限内上报数据评估分析报告。对县(市)评估发现的数据问题,县(市)队不能予以详细的有说服性的评估分析,与发展趋势相违背的,市队将保留其原始数据作为历史资料,并核定出可比增幅,作为提供党政机关使用的资料。
第三篇:2010年城镇住户调查分析
2010年武进区居民生活状况简析
2010年,我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打好“十一五”收官战,创新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从不同角度,实施了多项富民政策,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消费热点频现,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一、居民收入平稳增长
据100户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0年居民家庭总收入28904.36元,同比增长9.38%;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222.09元,同比增长10.70%,实现了平稳增长。收入四项构成呈全面增长态势,2010年,我区居民家庭总收入中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人均分别为15241.36元、4460.30元、630.55元和8572.15,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0.00%、12.14%、17.47%和6.42%。
(一)多点撬动,工资性收入稳健增长
工资性收入作为居民收入最主要的拉动点,在2010年保持了稳健增长,全年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5241.36元,同比增长10%,工资性收入占居民家庭总收入比重为52.73%,拉动增长5.28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有:经济形势持续好转,有利于工资性收入的增长,职工工资和年终奖有所增加;根据江苏省统一政策,全市最低工资标准上调13%,带动中低收入群体薪资水平的整体上升;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不断到位成为居民家庭收入有力增长点。
(二)富民政策得力拉动转移性收入增长 2010年我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转移性收入8572.15元,同比增长6.42%,占居民家庭总收入比重29.66%,拉动增长1.9个百分点,其中人均养老金和离退休金为7148.47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66%,是转移性收入增长的主要构成。富民政策得力是转移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金增长,基础养老金和养老补贴标准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升等。
(三)经济环境好转促进经营性收入增加
2010年我区人均经营性净收入4460.3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14%,是拉动居民家庭收入增长的有力因素,占居民家庭总收入比重为15.43%,拉动增长1.87个百分点。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及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强,地方经济迅速复苏,呈较快发展势头,城镇个体和私营业主的从业人数与收入均相应增加,有力促进了经营性收入的增加。
(四)出租房市场升温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
2010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630.55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47%。一年来,国家不断加强房地产调控力度,在打压了房地产交易热度的同时也产生了出租房市场升温、房租价格上涨的副作用,居民人均出租房屋收入增幅较大,达423.64元,同比增长41.43%,大幅提升了财产性收入的增速。
二、居民消费活跃,热点频现
纵观2010年,居民消费活跃,全年人均消费性支出19318.96元,同比增长10.22%,其中服务类消费支出5588.68元,同比增长18.98%。八大类消费性支出呈“七升一降”,其中文教娱乐、交通通讯及家庭设备用品等消费项目增长较快,而其他商品和服务同比略降。
(一)食品类支出保持增长,恩格尔系数下降
今年以来,受通胀影响,食品价格持续上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居民家庭食品类消费,全年人均食品类消费达6053.75元,同比增长3.17%。恩格尔系数有所下降,由上年同期的33.47%下降到今年的31.34%,同时食品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表明居民的饮食结构更加健康,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肉禽蛋水产品以及蔬菜水果的人均消费量均呈增长态势,并且在食品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相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1个百分点和1.3个百分点,奶及奶制品消费在单价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增长了5.82%。
(二)居住类支出增长较快,支出结构受房市调控影响明显 受今年4月和7月两次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影响,我区房产交易趋冷,在参与抽样调查的100户居民家庭中无一户在今年购置房产,与之相应的,居民家庭的装潢类消费支出直线下降,人均仅33.87元,同比下降79.17%。但是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电产品的更新换代、成本下降,使得一些大功率高能耗的高档家电开始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家庭能耗,居民家庭水电燃料支出增长明显,人均达811.57元,同比增长19.15%;新小区入住率的提升对物业服务提出要求的同时也提高了相应支出,全年物业管理费人均108.36元,同比增长近一倍,共同拉动人均居住类支出达到1098.44元,同比增长10.86%。
(三)家庭设备及服务类消费增势明显,2010年我区居民家庭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消费增势明显,人均达1261.96元,同比增长15.29%。
随着技术的进步,家用电器更新换代迅速,功能不断增强的同时成本也更加低廉,在社会消费品一片喊涨声中,家用电器的价格一直保持着稳定甚至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同时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家电优惠政策和家电大卖场层出不穷的促销手段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居民家庭设备的消费,而随着居民家庭收入的不断增长,一些过去价格高昂的高档家用电器如中央空调、地暖等也开始逐渐普及,全年我区市居民人均家庭耐用品支出为590.9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82%。
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家庭也开始选择通过家政服务来使自己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2010年我区居民家庭人均家政服务支出达184.91元,同比增长56.48%。
(四)交通和通讯类消费强势上涨。
2010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交通和通讯支出为3726.15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24%,增势强劲。
今年以来,受国家购车优惠政策即将到期的传言影响,家用汽车市场持续火热,全年居民家庭家用交通工具支出1854.49元,同比增长26.28%。
2010年居民用于通讯方面的人均消费支出为845.55元,同比增长54.64%,主要原因是高端智能手机的大众化以及3G网络和高质量家庭宽带的普及带来的电信费用的增长。
(五)居民更加注重文化和教育消费
2010年,我区居民家庭用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的人均消费支出为2922.23元,同比增长23.31%,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5.13%,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6个百分点。上海世博会对于常州旅游服务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全年人均团体旅游支出为536.16元,同比增长了25.52%。教育方面,受国家政策影响,义务教育学杂费进一步下降,人均仅为0.96元,基本杜绝了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现象。但是居民家庭对于子女的教育和培养的重视程度不断升温,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兴趣班以及出国留学等,非义务教育费用、培训班费用、家教费等支出增长较快,同时车市的火爆也拉动了驾驶培训市场,受其影响,居民家庭成人教育费用大幅提升,共同拉动人均教育消费支出增长24.57%,达1450.33元。
(六)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同比略降
2010年,我区城镇居民家庭在其他商品和服务上的人均支出为805.62元,同比下降2.23%。但从消费项目构成看,奢侈品消费和享受类消费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金银珠宝饰品类消费同比增长66.28%,美容费用同比增长80.63%,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明显。
第四篇:对城镇住户调查方法制度的若干思考
对城镇住户调查方法制度的若干思考
城镇住户调查是通过抽选一部分城镇居民家庭,按月登记其家庭收支情况,来反映城镇居民家庭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状况及其变化情况,为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研究人民生活、市场物价、货币流通、劳动工资和社会保障等问题,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大量统计信息和咨询建议的一项统计调查。
自城镇住户调查工作开展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收入渠道和消费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家庭财富不断增加,个人隐私保护意识也进一步增强。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住户调查方法存在样本量总体偏小,样本分布不尽合理的缺点,另一方面,调查户对耗时劳神的日记账调查方式认为负担过重,导致配合程度下降,数据采集不能适应实际情况需要。当前,如何进一步提高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质量,准确描述城镇居民生活现状,更好地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城镇住户调查中存在的客观问题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开展城镇住户调查工作以来,该项调查已经历了多次改革,调查内容从简单的“商品”和“服务”两大类,到“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杂项商品和服务八大类。由于调查内容越来越多,调查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对住户调查数据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直接关系到推断总体的可信度。
(一)抽样框的问题
1、抽样方案的限制,影响了样本的代表性。
由于调查环境的变化和人口流动的影响,同时受人员、经费等多方面条件所限,大多数市县的经常性调查户数,一般是地级市调查200-300户,县(县级市)100户左右。1998年城市住房改革以来,随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城市建设的豪华别墅、高档小区,成为富人聚集地;另一方面,以经济单位为主体进行的大规模房屋开发建设,同行业集中居住的小区也很普遍,如电力、教育、银行、机关等住宅小区。如果按照方案进行操作,有的小区处于抽中区以外,漏掉某一群体,大样本中某些行业就会出现空白或比例偏低的现象。由于调查样本量总体偏小,样本分布不尽合理等方面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常性调查的科学性和代表性,还不能完全满足各个方面的需要。
2、居民户数确定难,造成大样本抽样框的误差。
居民户数资料是编制大样本抽样框的基础资料,由于收集精确资料难度很大,因此,实际编制大样本抽样框的操作中,在抽取社区居委会时存在一定误差。其原因,一是所参照的人口普查资料,由于时间跨度长,时效性较差,与住户调查方案人口指标口径不一致,需要补充或修正;二是公安户籍部门的人口统计资料,对空挂户、户口不在本区的住户不掌握;特别是城市大量拆迁带来的空挂户,以及有些繁华地段的住宅,将一楼改为门面房,或由住宅改为他用(纯商业用房、办公用房等)的非住户。这些现实状况,使得在编制大样本抽样框时,无法对居民户数资料进行准确核实,收集到的户数资料偏差较大,造成大样本抽样抽样框的误差,导致抽选的调查样本不准确。
(二)大样本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调查培训工作难以到位。
现场调查是十分复杂的工作,它直接决定抽选样本的准确问题。近几年,市县调查队在组织大样本调查工作时,多数配备辅助调查员,由于时间紧迫,工作量大,辅助调查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方法制度的理解程度不同,培训工作难以真正到位,执行起来难以避免人为因素,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调查质量。
2、质量控制措施难以完善。
由于基层调查队人员少,调查工作量大,时间紧迫,在组织大样本调查时,对现场调查的监督和检查就特别重要。由于工作量大,部分地区只有调查员一人深入现场,既负责抽样工作,又承担入户访问和数据质量控制,由于工作量大、工作环节复杂,辅助调查员的责任心也有一定差别,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3、对不配合调查者难以约束。
城镇住户调查,相比之经济普查、农业普查等大型普查,在群众中知名度不高,加之宣传工作不到位,住户调查工作对被调查者难以进行法律约束。在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操作时,对抽中户进行大样本调查填表时,如果受访者不配合,缺乏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调查能否成功、数据的真实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调查者自愿。
(三)经常性调查中存在的问题
1、经常性调查与大样本调查不合拍。
由于住房条件的改善、就业、孩子上学、二手房买卖等客观原因造成了居民居住地点改变,在大样本调查时该户是张三,落实经常性调查户时却住进了李四,物是人非。另有一些大样本调查时该户三说两说接受了调查,落实经常性调查户时,任凭调查员死磨硬泡也不愿记账。
2、调查户的“开户难”、“落实难”。
由于城镇居民对住户调查的认识不够,很多普通居民对城镇住户调查工作的目的意义不了解,第一次入户时要解释很久才能明白,就连一些领导也不了解城调队究竟是干什么的,更谈不上支持工作了。高收入户认为暴露家底,低收入户认为给他们解决不了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富怕窥视,穷怕麻烦”。经常性记账户有相当比例是通过社区和调查员反复做思想工作才接受记账任务的,上门后一次性就接受任务的比例相当低。同时,记账补贴低,难以体现调查户记账劳动的价值。每月20元钱的调查费与调查户付出的烦琐劳动相比微不足道,在工资收入和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过低的调查费用,难以激起调查户对这项工作的热情。
3、与调查户联系难,入户辅导记账难。
调查户(特别是家庭条件好的调查户)不愿意调查员到他们家,一些调查户不愿与调查员见面,电话联系不是说忙,就是说不在家或不在单位(部分调查户可能确实情况如此)。在找不到人的情况下,调查员只能在电话上进行访户和辅导,电话访问辅导效果肯定没有面对面进行访问辅导好。有时对调查户的记账要求稍严一点,但调查户认为要求过高,就想打退堂鼓。收账本难,有的调查户每月要跑四五趟才能收到账本。
4、极端值对消费和支出数据影响很大。
由于经常性调查样本数量有限,极端值的影响就很大。对于200户经常性调查样本,如果一户某月有3万元的大笔收入出现,就会影响可支配收入人均上调50元左右,如果一户某月有数万元的购车等大笔支出,就会直接影响消费支出更大的波动。个别指标的设置不科学,如住房和汽车的买卖,同样是大额收支,买入住房不计入消费,但买入汽车却计入消费,卖出住房收入的增值部分可记入投资收入,卖汽车只能记入出售财物收入。因此,不管数据采集方法有多科学,大额收支等极端值的出现,使推断总体的准确性都要受到样本规模偏小的限制。
5、现行的核算方法使推断总体的可信度降低。
现行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指标的核算方法采用的是简单算术平均的方法,因此其科学性和合理性都存在一定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不同居民家庭间收入差异悬殊较大,采用现行的简单算术平均法核算出的收入水平往往高于中等收入水平,一般高于平均水平的调查样本户约在40%,若有特殊高收入户情况出现达到平均水平的调查样本户将还会减少,有的只有30%左右,往往给人感觉其数据可信度差,有水分、缺少代表性。
二、对住户调查方法制度改进的方法与建议
(一)加强业务指导,加大宣传力度
1、集思广益地征集建议。
在每届大样本调查前,国家统计局及各级调查队应当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征求对方案的修改意见和建议,组织专题研讨会或调查,收集各地大样本调查及经常性调查户开户、指导的成功经验和作法,为制定完善的大样本调查方案提供依据,指导各地开展工作。
2、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民对调查工作的配合意识。
在组织大样本调查前,开展全国性的宣传发动工作,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传媒渠道做好宣传工作。同时,各地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户外广告牌、宣传画、宣传栏、手机短信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搞好调查的宣传动员工作。工作的重点应面向抽中调查小区,争取让每一个调查对象都能了解调查的重要性,从而支持和配合这项工作。调查工作要与法律法规相配套,提高国家调查的权威性,增强居民对调查工作的配合意识。
(二)改进调查核算方法,完善指标评估体系
1、控制抽样误差
抽样误差是抽样方法本身所引起的,它既是不可避免,又是可以控制在某一可接受范围之内的。在调查中,要对调查样本要做如下检验:一是用抽样误差检验法,计算抽样误差是否符合调查要求;二是用概率分布检验法,检验样本是否近似对称的正态分布,如近似正态分布,说明代表性较好;如呈偏态分布或峰度过陡过缓,说明代表性较差;三是利用调查指标与全面统计指标验证法,计算全体调查户平均每户家庭人口、就业人口、职工平均工资,就业结构、货币收入等指标同人口、劳动工资、购买力等全面统计数字及银行业务统计数字是否接近。
2、加强事后数据审核工作。
审核工作是统计调查事关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世界各国统计工作系统中都把数据审核作为对登记数据差错进行补救的重要措施。在统计调查水平为世界一流的加拿大国家统计工作系统中,非常重视应用统计方法技术对调查数据进行审核。加拿大国家统计把审核定义为:“应用各种检查规则来辨别缺失、无效或不一致的记录;通过补救措施保证调查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有效性。”要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保持审核结果的科学性。目前国际统计实践中,普遍推广、应用的方法技术有:运用“聚集法”和“离群值检测”方法来审核数据;应用推理、均值、比率、等各种插补法进行校正无回答、无效、不一致性的数据;要加强对住户抽样调查实际的统计方法技术研究和培训工作,使大家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上先进的方法技术。
3、改进现行指标核算方法
对现行指标核算方法进行改进,针对现行调查统计中出现的问题,可采用除去最高和最低收入极端户的汇总核算办法。在具体进行可支配收入核算时,首先按人均可支配收入分组,将5%的最高收入组和5%的最低收入组不参加汇总核算,这样可以一定程度的减少因极端户的高或低对总体指标的影响,提高指标数据的代表性。
4、完善指标评估体系
要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指标保持科学性、准确性,真正让该指标反映客观实际,完善指标的评估体系势在必行。应尽快完善并出台完整指标评估体系,以适应城市住户调查工作的需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建立完善指标评估体系。一是把该指标与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与居民家庭人口数、结合调查就业状况、负担系数等对其进行分析评估,并给出量化评价区间值;二是把该指标产生的源居民收支资料中的居民消费支出情况与商品零售贸易统计方面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评估,并给出量化评价区间值;三是结合历史资料把握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性支出的规律性及走势情况,用同期的居民消费指标对其进行分析评估;四是结合调查时期的经济发展形势与本地区的调资增资措施与范围及相关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指标在全面系统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对异常情况应运用科学可行的修正措施和方法进行修正,最终确认后正式上报或向社会公开发布。
(三)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和配合,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1、加强沟通,积极争取政府支持。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衡量小康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各级调查部门一定要把握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越来越受到领导和社会重视的良好势头,加强与政府的联系,从上到下,争得政府对住户调查工作的支持,把城镇住户调查工作纳入政府的目标考核中,借助政府的臂力,为城镇住户调查工作保驾护航。
2、强化街道和社区的配合作用。
依靠政府的力量逐渐把调查户的落实和巩固工作责任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到基层政府,落实到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去。政府把会开到街道办事处,开到社区,住户调查员要密切加强与他们的联系,督促他们按照要求作好工作,使整个调查工作在住户调查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强有力的配合和支持下,共同做好调查户工作。
3、提高记账补贴,体现记账劳动的价值。
适当提高调查人员、调查户各种形式的补贴,从经济角度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目前给调查户每月的补贴是20元,平均每天0.67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众的价值取向多元化,对不少居民来说更是偏重于经济利益取向。在这种情况下,一味地用公民义务去要求居民记账不太现实,特别是要求他们准确记账,可以说收效甚微。因此,必须从经济角度激发他们的积极性,适当提高调查人员、调查户各种形式的补贴,提高调查人员辅导记账的工作积极性,体现居民记账劳动的价值,从而提高住户记账质量。
(四)提高综合素质,建立新型工作关系。
1、提高调查员的综合素质。
一名住户调查员不同于一般的机关工作人员,他还要以一个社会工作者的身份面对各种调查户,住户调查工作的艰巨性,向调查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在加强业务学习的同时还应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主要应从了解人的心理变化、灵活处理调查中各种复杂的情况、正确调整自己的心态等方面加强学习。努力把自己塑造成高素质、高水平的新型住户调查员。
2、建立“参与式”的工作关系。
要逐步把与调查人员、调查户的“感情”工作关系转变为“参与式”新型工作关系。这是今后住户调查工作的突破方向。任何调查工作从本质来讲都是脆弱的,它最终依赖各种积极的支持,不论统计调查拥有什么样的法律权限,最终都需要调查对象的配合。住户调查工作更是如此,现场登记数据的准确性是取决于调查人员、调查户的合作意愿。因此,创造一个调查人员、调查户支持调查工作的环境,是我们能否控制调查误差和保证整个调查工作成功的关键。由于一些辅助调查员、调查户不是城调系统行政直接管理对象,与他们的关系是一种调查业务聘请关系。因此,不可能依靠强硬的行政制度来加以约束。现代管理科学中有一种“人本论”思想。就是说,任何组织活动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受人支配的事物。人是“社会人”,要尊重人类生存发展的自然规律,要体现人社会的劳动价值。在组织管理中,要体现对人的“关心、尊重、服务”要求,从而提高人的主动参与性。从组织管理学角度来讲,城市调查的组织过程与企业管理具有“共性”,调查的对象是人,调查者是人。从“人本论”原理出发,创建一个调查人员、调查户有良好意愿配合支持的环境,就是要尊重、关心、服务调查人员、调查户,调动他们参与调查的意愿,建立“参与式”的工作关系。
3、对调查人员、调查户实行动态维护管理
要对调查人员、调查户实行动态维护管理,提高调查人员、调查户的整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结合样本轮换,每年更聘一些工作配合较差的调查人员,重新选聘思想先进、乐意从事抽样调查者为调查人员。同时,在坚持抽样调查科学性与实际操作可行性的原则下,调整无记账能力的调查户。
第五篇:从事城镇住户调查工作以来
对城镇住户调查工作的一些体会
从事城镇住户调查工作以来,对这项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在这里谈谈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不足之处请各位各位领导批评指导。
一、对城镇住户调查工作的一些体会
我国现行的城镇住户调查方法整体框架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构建的,二十多年来未做大的修改。其基本调查模式就是依据抽样调查理论确定抽选调查户,对抽中家庭入户填表调查建立大样本框,然后在大样本中依据抽样规则建立长期调查户。常规调查户以记家庭流水账的方式,为国家提供城市居民家庭生活的信息资料。为提高调查样本的代表性,近年来,国家在完善抽样调查理论上做了大量工作,为抽样调查选户制定了严格的方法制度。方法制度的完善,对减少抽样误差,规避数据造假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是,在基层抽选调查户这一关键环节,不能把抽样理论与社会生活实际很好地结合,过多的条条框框给采集真实的调查数据带来诸多影响。
在实际的大样本调查过程中我们遇到了来自“人员,方法制度”等几个方面问题的考验。首先是人员,由于大样本工作的特殊性,需要有社区的工作人员参与,由各社区负责此项工作的同事组成我们调查员队伍,但是调查员并非出自本部门又不是本专业,因此他们的能力,水平、责任心在实际工作中总令人堪忧。由于社区人员变动频繁,即使调查之前对她们做了大量的培训工作,说明工作的重要性,可是仍有一些人存在侥幸心理,把这项工作当做一锤子买卖,直接影响工作质量。其次是大样本的方法制度非常严格,对基层开展工作的束缚性较强,导致我们在实际调查中遗漏了许多高收入户,而常规记账过程中高收入户又是不配合的高危人群。使得我们抽样统计的过程中偏离了那个最真实的东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样本代表性的问题。如何调整样本代表性才是正确的,我个人理解是“样本代表性的问题不能理解为一个具体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在对总体进行调查时,只要进行抽样,就不存在绝对意义上代表性最好的样本。样本代表性是一个具有双重内涵的相对性概念:首先它是相对于总体的实际情况而言的,样本所反映的情况只能接近总体的真实状态,永远也不能完全代表总体”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会把本期的大样本数据同以往的大样本数据进行比较,可是考虑到社会的高速发展,就业、收入、支出结构在默默的发生变化,那么在样本原本就逐步偏离那个最真实的东西的同时我觉得这样的比较显得过于保守,我们应该加入更多的其他因素与样本进行比较来提高科学性,毕竟我们做这项工作是需要严谨的态度,需要要尊重事实,能够让百姓接受,为政府所用,因此如何能够让我们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如何能政府和百姓信服,使我们的工作更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科学的把握样本的代表性显得尤为关键,也成了基层统计工作中最想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
二、关于城镇住户调查工作模式 在日常工作中我和同龄人做过交流也向好多有经验的领导认真的学习过,我所了解的是各地情况不同,工作方式多样,我想有没有一种更好的城镇住户调查工作模式适应于全省各市。使全省的总体工作水平提升。
统一工作模式我认为还是有好处的,国家统计局调查队是一个新成立的部门,各地方的基础参差不齐,比方说我们都知道沈阳和大连的城镇住户调查工作在各方面都比较领先,但这并不能代表我们全省各市的水平都很高,短期内我们还无法达到沈阳大连的高度,但我们还是要整体达到一定高度才行,把工作全面、顺利、科学、地开展起来的过程,我觉得就像组织大家一起过河,目标是河对岸,有人上了岸,有人还在水里扑腾,游泳本身就像我们再工作,而我的体会是,现在只是发给了我们服装、泳镜让我们往对岸游,但还没教我们怎么游。使各市的工作模式都向好的方向发展并逐步一致,的确要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实施起来不免要协调各方利益,做事情困难就总是难免的,但决心很总要。
三、关于提高城市住户调查质量的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众的统计意识和统计法制意识,营造良好的统计调查环境。充分利用统计网络、报刊杂志、电视等新闻媒体向公众宣传城镇住户调查工作的重要性,使统计深入人心,让公众都来关心统计支持统计工作。同时加强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统计法制意识,营造良好的住户调查工作环境。
2.无论是基本情况调查还是建立长期调查户,被调查者的配合程度是关键。城市住户调查,面向千家万户,对一些拒绝接受调查不配合工作的户,在保证不破坏随机原则的前提下,应放宽抽样界限,方便调查员及时替换样本。对调查中涉及家庭隐私无法调查清楚的数据,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估算的方法来收集相关的统计数据,弥补样本回答虚假造成的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