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数学下册课时计划
八年级下期数学课时计划
第十六章:分式(20课时)
§16.1.1分式概念——————————————1课时 §16.1.2分式的基本性质———————————3课时 §16.2.1分式的乘除—————————————4课时 §16.2.2分式的加减—————————————4课时 §16.2.3整数指数幂—————————————3课时 §16.3分式方程——————————————5课时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9课时)
§17.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1课时 §17.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4课时 §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4课时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7课时)
§18.1勾股定理——————————————4课时 §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3课时
第十九章:四边形(18课时)
§19.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3课时 §19.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4课时 §19.2.1矩形————————————————2课时 §19.2.2菱形————————————————2课时 §19.2.3正方形———————————————2课时 §19.3梯形———————————————— 3课时 §19.4课题学习———————————————1课时 教学活动1 中点四边形—————————————1课时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10课时)
§20.1.1平均数———————————————4课时 §20.1.2中位数和众数————————————2课时 §20.2.1极差方差——————————————3课时 §20.3课题学习——————————————1课时
第二篇:八年级下册数学计划
八年级(下)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 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学生基本情况:
八(3)班人数为65人,其中男生39人,女生26人。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整个年级已经完成了两极分化,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学生在推理上的思维训练有所缺陷,对很多学生来说,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代数上现行的教材降低了学生们在计算上的难度,对于一些较简单的计算题,讲解新课时,能又快又好的进行计算,但时间一长,学生又忘得快,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在广泛的深入的理解基础上使知识在各个方面建立起有机的联系,是最不容易忘记的,但现在的要求中,学生在这方面还是有所缺失的。
二、教材目标及要求:
1、分式: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的约分和通分的法则,类比分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探究分式的四则运算。重点是分式的四则运算,难点是分式四则混算、解分式方程以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结合分式的运算,将指数的讨论范围从正整数扩大到全体整数,构建和发展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
2、反比例函数: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并利用其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变量与常量的辩证关系,进一步认识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再次经历“找出常量和变量,建立并表示函数模型,讨论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3﹑勾股定理:体验勾股定理得探索过程,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4、四边形: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难点是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中心对称。
5、数据描述: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会计算加权平均数,理解“权”的意义,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会计算极差和方差,理解他们的统计意义,会用他们表示数据的波动情况。
三、教学措施:
1、加强教学“五认真”,面向全体学生。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等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组织教学时,应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2、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教师在课前先布置学生预习,同时要指导学生预习,提出预习要求,并布置与课本内容相关、难度适中的尝试题材由学生课前完成,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新课知识,指出重点和易错点,解答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再设计提高题由学生进行尝试,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激励学生自我编题。努力培养学生发现、得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将实际问题上升为数学模型的能力,注意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3、改革作业结构减轻学生负担。将学生按学习能力分成几个层次,分别布置难、中、浅三个层次作业,使每类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4、课后辅导实行流动分层。
四、教学进度(见备课本)
第十六章分式13课时
16.1分式2课时
16.2分式的运算6课时
16.3分式方程3课时
复习小节与检测2课时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8课时
17.1 反比例函数3课时
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4课时
复习小节与检测2课时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8课时
18.1勾股定理3课时
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课时
复习小节与检测3课时
第十九章四边形17课时
19.1平行四边形课时
19.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课时
19.3梯形课时
19.4重心课时
复习小节与检测2课时
第二十章数据描述15课时
20.1数据的代表课时
20.2数据的波动课时
20.3数据分析课时
期末复习小节与检测2课时 总复习
26 5 2 3
第三篇:数学 八年级 下册 教案 第4课时
分式的乘除法
教学目标:
(1)理解通分的意义,理解最简公分母的意义;
(2)掌握分式的通分法则,能熟练掌握通分运算。
教学重点:分式通分的理解和掌握。教学流程:
(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
(1)如何计算:
由此让学生复习分数通分的意义、通分的根据、通分的法则以及最简公分母的概念。
(2)如何计算:
(3)何计算:
引导学生思考,猜想如何求解?
(二)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1、类比分数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
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注意:通分保证(1)各分式与原分式相等;(2)各分式分母相等。
2.通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3.通分的关键:确定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最简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根据分式通分和最简公分母的定义,将分式,通分:
最简公分母为:,然后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别对原来的各分式的。通分如下: 分子和分母乘一个适当的整式,使各分式的分母都化为
通过本例使学生对于分式的通分大致过程和思路有所了解。让学生归纳通分的思路过程。
(三)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例1 通分:
(1),;
分析:让学生找分式的公分母,可设问“分母的系数各不相同如何解决?”,依据分数的通分找最小公倍数。
解:∵ 最简公分母是12xy2,小结:各分母的系数都是整数时,通常取它们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作为最简公分母的系数.
解:∵最简公分母是10a2b2c2,由学生归纳最简公分母的思路。
分式通分中求最简公分母概括为:(1)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2)凡出现的字母为底的幂的因式都要取;(3)相同字母的幂的因式取指数最大的。取这些因式的积就是最简公分母。
例2 通分:
设问:对于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通分如何找最简公分母?
前面讲的是单项式,对于多项式首先应该对多项式因式分解,确定各分母所含的因子然后再确定最简公分母。
解:∵ 最简公分母是2x(x+1)(x-1),小结:当分母是多项式时,应先分解因式.
解:
将分母分解因式:x2-4=(x+2)(x-2).4-2x=-2(x-2).
∴最简公分母为2(x+2)(x-2).
(四)交流展示,适度拓展 由学生归纳一般分式通分:
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其步骤如下:
1.将各个分式的分母分解因式;
2.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
3.凡出现的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因式为底的幂的因式都要取;
4.相同字母或含字母的因式的幂的因式取指数最大的;
5.将上述取得的式子都乘起来,就得到了最简公分母;
6.原来各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乘一个适当的整式,使各分式的分母都化为最简公分母。
小结:
1.通分与约分虽都是针对分式而言,但却是两种相反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把分式化简,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从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统一起来.
2.通分和约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其共同点是保持分式的值不变.
3.一般地,通分结果中,分母不展开而写成连乘积的形式,分子则乘出来写成多项式,为进一步运算作准备.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
(二)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三)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四)交流展示,适度拓展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第四篇:八年级数学下册教研专题计划
八年级数学下教研专题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实效性”出发,把“基于问题解决,致力合作提高”作为教研工作的主要内容,继续突出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质量监控三个重点,分步骤、有计划地加快推进新的课程改革。要研究新课标教材,加强教材的培训工作,从“学习、研究、实践、反思”四个方面着实提高教师的的内在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探索出一条具有本区特色的教研创新之路。
一、着实有效地推进数学课程改革。
1、要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日常好课率不高,钻研教材不深,单元过关不到位”的问题。
2、全面贯彻“理念要新,双基要实”研究思路,要把新的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有理性地处理好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五个“实”上下功夫:教学要有效真实、双基要扎实、手段要朴实、效果要充实、底蕴要厚实。要在落实双基的同时让学生经历过程,学会方法,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价值观,达到三维目标的统一。
3、继续把《培养数学意识,提高数学素养》的校本课程做实、做强。加强对教材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培训工作,要对新课标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找规律”等内容进行研究,用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对学生,通过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的校本课程的研究,使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扎实有序地研究课堂教学。
1、提高教学效率,让追求教学质量成为永恒的主题。
对?年来的课改进行认真的总结和反思,纠正少数教师存在的形式主义的倾向,本学年继续开展“数学教学实效性”的研究,初步考虑从整体着手对以下六个方面研究。
①钻研教材、驾驭教材,研究学情、落实双基;
②师生情感的投入,积极的交往互动,师生的共同参与;
③在课堂学习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④让教学走向自然和生态;
2、加强对课题研究的检查和指导。
⑴本学期数学教学的研究课题主要是:
①“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的研究。
②继续进行“构建数学生态课堂”的研究。
③“同课异构”的案例研究。
④如何促进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深刻理解。
⑤对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研究
3、作业和检测要追求实效。(1)单元自测人人过关,切实用好单元自测题和《补充习题》以及《评价手册》,特别是错题订正工作要落到实处,做到“即练即批,有错必纠,有纠必改”。(2)要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工作,从方法、心理上循循善诱,耐心疏导,避免盲目性和急躁情绪,要面向全体学生,真正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3)作业主要以教材中的练习和《补充习题》为主,但以不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为前提。
第五篇:2014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教案第三课时
第三课时三塘中学陆继珊
课题: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
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培养学生初步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学习难点:
运用平移、旋转的图形变换思想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问题:黑板上展示的图形中,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呢?学生对黑板上拼出的四边形进行识别。教师强调定义的两方面作用:一是可以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二是平行四边形具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性质。问题4:根据定义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画图,亲身感悟平行四边形。教师画图示范。结合图形介绍平行四边形对边、对角、对角线等元素及平行四边形的记法、读法。
二、开放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教师提问观察这个四边形,除了“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它的边、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2、学生利用学具小组合作探究教师以使用者的身份深入到各小组中,了解学生的探究过程并适当予以指导。
3、汇报:学生展示实验过程,相互补充探究出的结论。教师引导学生将探究出的结论按边、角进行归类梳理,使知识的呈现具有条理性。
4、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通过说理,验证这两个结论。
教师小结:连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是我们常做的辅助线,它构造出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从而将四边形问题转化为熟悉的三角形问题。充分体现了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由繁化简的数学思想。
三、运用
P41例1、2
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讲解。
四、练习
P42练习第1——2
五、总结: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通过实验、说理得到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六、作业
P49第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