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心理学视角分析高校教师兼职辅导员职能优势

时间:2019-05-15 12:54: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心理学视角分析高校教师兼职辅导员职能优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心理学视角分析高校教师兼职辅导员职能优势》。

第一篇:试论心理学视角分析高校教师兼职辅导员职能优势

试论心理学视角分析高校教师兼职辅导员职能优势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 兼职辅导员 心理学 职能优势

论文摘要:高校教师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人员,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根本职责。高校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而高校教师兼职辅导员是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完美结合。文章从心理学视角对高校教师兼职辅导员实现教书育人职能的优势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高校教师兼职辅导员相对于非兼职辅导员的高校教师来说,更有利于形成教师 的威信和师爱,为教师施教提供感情基础;与非教师兼职辅导员相比,其身份的多重性以及专业知识背景性使得教师可以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形成教学与管理互助共长的良好态势。

为了优化教育资源与教育结构,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力度,缓解目前辅导员队伍紧缺问题,各高校纷纷聘用兼职辅导员承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形成了一支规模不小的兼职辅导员队伍。这支队伍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高校的青年教师;二是与大学生经常接触的机关管理人员;三是高校高年级学生党员以及研究生。[1]兼职辅导员越来越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因此高校教师兼职辅导员开始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管理工作者的重视。[2-4]笔者作为青年教师,兼职了本专业2007级的辅导员工作,基于教育心理学理论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对高校教师兼职辅导员的优势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相对于非兼职辅导员高校教师的优势;相对与其他非教师兼职辅导员的优势。

一、兼职辅导员教师与非兼职辅导员教师

1.心理学意义上的理论优势分析

兼职辅导员教师与非兼职辅导员教师的最本质区别在于:兼职辅导员的高校教师多了一个角色——辅导员。而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工作是教育功能、管理功能和服务功能的统一。其功能便也决定了辅导员的工作性质,要深入到学生内部,事无巨细,小到需要了解学生今天心情不好、情绪不高的原因,真真实实地去认识与了解学生、同情与理解学生、开导与引导学生,解决学生所面临的一切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大一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学生学习问题、恋爱与性的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应届毕业生求职问题等都是辅导员的工作范围。主动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是师爱最直接的表现。学生往往将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尊重与信任等与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联系在一起,同自己在集体的地位和人格联系在一起,从而成为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内部动力;教师以爱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的这种感化功能是其他任何教育手段都代替不了的;教师对学生的爱也会唤起学生对教师的爱,使师生之间感情融洽,关系密切,这样教师就能更清楚地了解学生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不断调节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教师的这种爱会进一步诱发学生学习和模仿教师的举止言行和人格品质,把教师作为榜样和楷模。这又是兼职辅导员教师另一个从心理学意义去分析的优势。

同时,在充分的交往当中,与学生建立起来的感情使教师威信得以形成。而有威信的教师对学生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知识的真实性和正确性确信无疑,从而表现出掌握知识的主动性;教师的要求可以比较容易转化为学生的需要;教师的表扬或者批评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表扬能够让其继续努力,批评能让其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学生会把有威信的教师作为自己的榜样,教师能够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这是非兼职辅导员教师所不具备的优势。

总的来说,相对于非兼职辅导员的高校教师,兼职辅导员的高校教师,由于其辅导员的工作性质,使得其可以更有效地向学生传递师爱,同时有助于其教师威信的形成,这是非兼

职辅导员所不具有的优势。

2.实践意义上的优势分析

在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007级和2008级学生的教学中发现,兼职辅导员教师的课,学生课堂上课出勤率普遍比较高,而且大多数学生都是坐在前排认真地听课与记录。学生课间还非常愿意与教师交流一些问题,如在学习、生活及找工作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与学生交流中得知学生中普遍存在一些想法:认为教师又是辅导员,没有距离感,不仅可以跟教师交流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还可以交流生活上的烦恼;感觉自己与教师是两个平等的主体在进行交流,所以交流时话题较多,内容广;有些学生还会说到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说到教师手中有评定奖学金的权力,所以想让教师更加了解自己的优势,给教师留下一个比较好的印象,为此教师可以适当利用学生争强好胜,勇于表现的心理来合理组织教学。善于因势利导也是教育机智的一个表现,同样是教师能力素质的体现。

而对于非兼职辅导员的教师,学生普遍的感觉存在距离,不是两个平等的交流主体,讨论的是学习的问题,学生会存在一定的顾虑,怕老师说自己做的不对,能力不高等,所以不愿意主动与其进行交流。这个时候,如果老师不主动就可能导致教与学之间产生一定的脱节。

当然,这只是学生的一些想法,认为只能与专业课教师谈学习,并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使得学生一般不太主动与任课教师交流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寻求一些关于自己所面临问题的建议。而这些问题,恰好就是学生愿意主动与辅导员教师交流的问题。兼职辅导员教师能够通过与学生交流一些比较轻松的生活化的话题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状态,能够通过学生的这些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整自己教学内容和方式,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总之,高校教师兼职辅导员通过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以管理和服务促进教学,利用教学的优势实现更好的管理,实现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完美结合。

二、高校教师兼职辅导员与其他非教师兼职辅导员

高校教师兼职辅导员与其他非教师岗位兼职辅导员的对比体现在:高校教师兼职辅导员与高校机关管理人员兼职辅导员的对比;高校教师兼职辅导员与学生党员、研究生兼职辅导员的对比。而高校教师兼职辅导员与其他非教师兼职辅导员的主要区别体现在教学工作上。高校教师以既作为教师又作为辅导员的多重身份与学生接触,接触面广,并且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当中,具有独特的专业知识背景性优势。

1.高校教师兼职辅导员的多重身份性

高校教师相对于其他非教师兼职人员,多了一重身份——教师。教师不仅作为辅导员在生活中与学生接触,而且作为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接触。高校青年教师作为兼职辅导员,可以通过一线教学工作,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深入了解并影响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道德情操等,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借助示范带头、人格魅力的影响,更全面及时地掌握学生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收到“寓思政教育于课堂”的良好效果。

而机关管理人员或者是学生党员、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只是管理意义上的关系,能够通过在生活上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但是其教育的机会较之于高校教师来说,相对较少,从而更加突出了其管理育人的功能,而没有机会实现教书育人的功能。对于学生党员、研究生来说,由于其年龄与大学生年龄相当且社会经验不足,导致其亲和力有余而严肃性不足,也不足以形成教学威信。这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不利的。

2.高校教师兼职辅导员专业知识的背景性

大学的课程安排具有很强的专业特点,对于大学生来说,这是一种与高中完全不同的教学模式。所以有的大学生不适应,在教学当中经常会有学生问学习某一门课程有何意义、将

来工作能否用到该门课程所学内容。学生尚且对此不了解,学生家长对专业的了解就更少了,而作为行政人员的兼职辅导员这时却不知道如何为家长排忧解难,如何提高家长在这方面对孩子的教育水平。而作为精通本专业的教师辅导员,其优势便在这时进一步得到了体现,他们了解课程设置特点,了解专业的发展动态和前沿,通过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在孩子面前不再因为一无所知而无所适从。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帮助学生了解所学所需,帮助学生稳定专业思想,将学科的学术风格潜移默化传递给学生,为学生工作带来新鲜活力与创新理念。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兼职辅导员相对于非兼职辅导员的高校教师来说,由于多出了辅导员这一角色,使得高校教师能够事无巨细,充分了解学生,形成了教育的优势——教师威信和师爱,为教师施教提供了感情基础,从而可以更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高校教师兼职辅导员与非教师兼职辅导员相比,其身份的多重性以及专业知识背景性为教师作为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教师可以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帮助学生了解所学所需。

高教教师兼职辅导员是教书与育人的完美结合,是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最佳途径,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高校应当更加重视教师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对兼职辅导员工作的领导,全面提高这支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形成教学与管理互助共长的良好态势。

参考文献:

[1]韩晓燕.新形势下高校兼职辅导员工作思路的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2011,(7):35-36.[2]陈兴桂.兼职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几点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02,(9):32-33.[3]赵博文.高校兼职辅导员与专职辅导员相比较的优势体现[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9,29(3):105-106.[4]陈灿芬.地方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J].教育探索,2011,(4):111-112.

第二篇:经济视角分析大学生兼职

劳动力总供给与总需求

——以大学生兼职为视角

引言:

很高兴本学期学习了宏观经济学,将我个人看待问题的视角进一步扩大,最初拿到“劳动力总供给与总需求”这个题目,由于缺乏丰富的理论知识做积淀,我一时间感觉很茫然,不知从何下手,这不由的让我想起去年王老师让我们写的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对周围的一切有所思、有所悟,的确,我认为作为一名大学生,一言一行需从实际出发,切不可天马行空、照搬照抄,回顾从大一到现在,我先后做过不少兼职,下面,我以大学生为切入点,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老师课堂上所讲的理论知识,辅之以亲身兼职经历,简要分析一下兼职市场供给与需求状况。

供给影响因素浅析

据悉,我国目前有2700多所高校、3000多万在校生,居世界第一,而大学

1据不完全统计,生兼职越来越普遍,○大学生中有75%以上有过兼职经历。其中,从性别上看,做过兼职(包括正在做)的女生比重达34.93%,比男生高出近6个百分点;没做过但想做兼职的女生比重也比男生高出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兼职市场供给方劳动力资源相当丰富,我认为影响供给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提高实践技能

我清楚的知道,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我们本来就错过了很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来到大学不该总是把自己关在封闭的象牙塔内。毕竟,大学与社会仅一步之遥,适当的兼职有助于提前认识社会,为将来尽快融入社会打下基础。理论结合实际,而不是纸上谈兵。不仅仅希望在学业上取得进步,更希望能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各种能力,丰富自己的阅历,渴望自己能有所创造、建树,向社会展现自身能力。据了解,家教、翻译、导游、公关、礼仪、促销、家政、勤工助学这些职位受到大学生的青睐。譬如:大一上学期,我参加了昆明引航兼职中心,在食堂门口发过宣传单,到宿舍里也发过。寒假在保山师专旁边的农家乐做服务

员,这期间吃了不少苦头,但自身收获还是蛮大的,知道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微笑着面对生活。给自己的将来多留一条后路。多一个选择总是好的。

其二:经济诱因

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了资金才能实现各方面的需求,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无稳定收入来源,为了基本的生活消费,为了达成旅游的心愿,或者减轻家里经济负担,兼职成为大学生挣钱的途径之一,自

2据北京师范大学教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以来,大学学费进入了高速增长期。○

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善迈教授统计,1993年至1997年我国高校学费增长率为27.65%,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年生均学费增长至2769元,比1998年增长了40.3%。高等教育消费支出负担率与家庭收入水平成反比,就我个人而言,我们家来自农村,父母辛辛苦苦供我上学到现在,我很希望力所能及的为他们做些什么,感恩父母从小事做起,譬如:今年寒假打工,36天服务员生活,连过年老板发的红包算上,我一共得到了1082元,当时正值父亲肾结石发作,留下来昆明上学的路费后,我把这笔钱交给父亲添补家用。钱虽少,但有总比没有强。

其三:所学专业诱因

专业因素对大学生兼职意向有一定的影响,据张斌老师对南京五所高校学生

3文学专业的学生做过兼职(包括正在做)的比重高达.39.的调研结果来看,○37%。

比位于第二的法学专业高出近4个百分点;比重最低的是历史学专业,仅为19.82%,可见文学专业的大学生相对容易找到兼职岗位,如家教、文秘等。当然每个学生都想找到既能挣钱又能与专业对口的兼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就个人亲身经历而言,前不久我一直纠结于一件事儿,今年暑假我想要参加恒益教育服务机构的助教,可面试条件第一条便是“英语、数学专业者优先”,我学管理专业,难免有所顾虑,但是我有实在想尝试教师这一行业,最终我还是将简历投上去了,我相信经过细心的准备,我还是可以做好的。由此可见,专业对于大学生兼职总供给具有作用,“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还是倾向于本专业相关的兼职,再者,当前家教市场不正体现出专业门槛的限制么。

需求现状浅析

依据不同类型的兼职,需要不同学业水平的大学生,通常特指专科生和本科生,有时亦包括研究生,因事设职,因人设岗。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校外兼职市场

兼职市场需求方提供的范围主要是实习.做家教、发传单,超市促销员、市场调研员、餐厅服务员等服务性工作。因为大学生素质较高,投入费用低的特质

4打工族“中有50.6%的人做过促销员,这是迎合了单位的需求。据资料显示○

因为各企业和商场多利用周末和假日进行产品促销,与学生上课的时间并不冲突,因此一半以上的受访者都有过促销的经历:兼职服务员所占比例也达到了32.6%譬如:上学期我们同学为昆明一家公司做市场调研,新学期伊始我做过的移动手机促销活动;他们看中的就是我们所拥有的知识资本和体力资本。也有部分专业领域单位招用大学生,但是,毕竟大部分有发展潜力和学习机会的用人单位只会选择全职工作人员,而少用兼职学生。

其二:校内兼职市场

兼职市场需求方提供的范围主要是勤工俭学,发放传单,促销员、业务代理员等,一方面,就学校安排的岗位而言,总的来说,需求量还不是很大,大一我在梓苑园区宿管中心勤工俭学,当然是要写申请书的,而且我校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大益爱心茶室等都有相应的勤工助学岗位,但是据我了解,想做兼职的同学有很多。另一方面,为校外公司在本校做活动,有时候会与上课时间相冲突,特别是对于大二课较多的现状,所以用人单位更倾向于大

三、大四的学生,对其需求量较大。

其三:兼职报酬

当兼职报酬变化时,兼职需求也就会有所改变,这一点最明显的便是目前不怎么开阔的家教市场,家长往往将目标锁定在大学生身上,因为我们大学生往往没有多少实践资本,社会声望不如在校老师高,因而报酬也比较低一些,一个老乡去年去市里做家教,一天才50元,出去往来车费,一周也没剩下多少。其次,当前物价上涨,工资水平相应提高,往往工资高的兼职不多,需求量小,廉价劳动力兼职需求量相对较大。由于有课业的压力,大学生的业余时间也是有限的。而兼职的工资收入主要是和兼职时间相对应的,即工作时间长则收入较高,时间短则收入较低;

同时,部分企业喜欢找兼职学生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酬劳支付较低,前不久在网上无意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在北京,肯德基小时工资比当地最低小时工资低

1.8元;在太原,肯德基时工资比当地最低小时工资低2元;在郑州,麦当劳的小时工资为3.9元,比当地最低小时工资低了3.1元。“薪水门’’事件背后,也暴露出这样一个问题——在大学生兼职工这一特殊群体的用工上,存在着法律保护的空白区。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的员工以兼职工和在读学生为主,广州肯德基方面在回应“时薪违规”报道时说,“在校学生的法律身份特殊,因此其兼职工作不能划入非全日制职工范畴,不受非全日制最低工资标准制约。

供需矛盾浅析

其一:供需总量不平衡

从总量上看,市场供需矛盾明显,通过上述描述可见,兼职岗位的需求大供给量,特别是学校勤工岗位,身边有好多同学也想做兼职,只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岗位。供需形成冲突,严重的供需关系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竞争,这既是好事,因为可以督促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兼职能力,精心准备,同时给中介机构提供了上涨中介费的空间。凭借手中稀缺资源遥控中介费用,形成兼职市场的一个恶性怪圈。

其二:供需结构不合理

经济学原理假设每个人都是经济人,也就是说,我们在收益与成本的权衡中,自然是希望收益大于成本的。希望找到既能挣钱又能拓展专业技能的事情,将学生原本可能用这些时间、精力换取的学业成绩、专业知识等隐性成本降至最低。所以对家教、导游、礼仪、业务代理等岗位需求旺盛,可是,企业和公司不放心将专业技术方面的工作交给大学生,例如:广告、策划、网络等兼职岗位提供的较少,而餐厅服务员,清洁员、发单员等岗位则需要大量的兼职学生,相反,同学们却不大感兴趣了。譬如:有些同学认为,在步行街打工害怕遇到熟人,会不好意思,我到是觉得也没什么,相反,我觉得从火锅店的消费者转变为一名服务员是需要一定的勇气的,而这方面正是我比别人懂事,成熟的表现。

解决矛盾的若干建议

其一:学生层面

面对“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不包分配”的新的就业模式,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沟通交际能力。不断挑战自己,尝试不同的事,合理安排时间,学业、兼职两不误。并且主动出击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兼职,这其中肯定会有许多困难与挫折,但是这正是难得的成长机会。不仅从数量上解决供需矛盾。更从质量上使兼职现状大为改观。

其二:学校层面

由于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数量有限,许多学生不得不开辟校外途径。但是社会毕竟不像学校一样单纯,学生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学校可以拓展勤工助学中心管理范围,成立专门的兼职指导机构。设立勤工俭学中心,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也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锻炼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而且,我认为当前很多高校勤工助学的模式也需要改进,勤工助学工作部门缺乏活力,每年必须依靠学校拨款才能正常运转。我所在的梓苑园区管理中心就是这个样子。我觉得有必要探寻勤工助学中心发展新模式,注入市场理念,譬如:大益爱心茶室,由于我能力有限,还没想到合适的思路解决,其三:社会层面

我觉得,一方面,企业有必要加强与高校的联系,为学习各种专业的大学生提供不同的职业训练的机会,增大兼职数量供给。供需情况得以平衡,在这里,6美国的一项名为不妨看看美国的例子,○“合作计划”(又称为“卡迪拉克计划’’),由美国的大学和许多大的公司合作,现在已经在美国700多所院校开展,约有25万大学生参加。参加学生的专业种类很多,他们的学习计划中都包括了几学期付有报酬的工作实践。

另一方面,职业中介机构作为人力资源市场的优化组织核心,不仅可以是供就业安置和劳动力市场信息,并且逐渐成为充分就业和开发劳动力资源的合作者、促进者和催化剂。由于有的兼职中介机构良莠不齐,只顾自身利益,常常乘机“混水摸鱼’’更有甚者是黑中介、非法中介。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兼职的积极性。对兼职供给量造成影响。我在大一时候就有类似遭遇,兼职报名费180,尽管会发表一些兼职信息,可是大多都在市里,有的地方很远,根本不现实,真有种被欺骗的感觉,所以需要整顿兼职中介机构,运用法律的,行政的手段,规约中介行为,认真贯彻《就业促进法》中对于非法中介机构惩处的条例。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结语:

以上便是我对大学生兼职现状总供给量与总需求量的简要分析,望广大读者评判指正。

参考文献《大学生兼职市场的经济学分析》龚迎春 焦作大学 ○《大学生兼职意向调查分析》张斌 王天营 南京审计学院 ○《大学生兼职情况调查—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 王晓伟 李清清 ○

4万方数据库○

5《大学生兼职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王珊珊 江西师范大学 ○

第三篇:兼职辅导员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优势及发挥

兼职辅导员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优势及发挥

【摘要】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必须环节,在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高校辅导员并非全是专职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更多的是由各个专业的教学老师以及一了学生兼职辅导员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优势及作用。

【关键词】兼职辅导员学生工作在校学生优势作用

【正文】

朝气、专业背景好、工作积极性高、1.年龄相近,易于建立信任感,2.3.4.5.兼顾社会工作和学业,给学生活动和学风建设带来冲击。学生兼职辅导员自身具有学习和社会工作协调方面的经验,能为学生提供指导,促进学风建设。

6.学风建设的策划者与参与者。学生兼职辅导员兼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身份,与学生同步学习,易于把握当前学风状况。对于学风的细节和发展变化有切实的感受,对于学风建设有高度认同感。

7.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学风建设。学生兼职辅导员和学生一起住宿,与学生的生活节奏相同,参与社会工作多、交际较广,易于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学风建设,即学生兼职辅导员可以全天候随时深入学生中开展工作,深入课堂内外开展工作,充分利用各种社团、组织开展工作。

二、积极利用优势,提升学风建设水平

1.利用自身专业和管理优势,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

学生兼职辅导员是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具体实施者,也是学校的基层管理者,具有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利用这一双重角色,以管理为主,夯实基础工作,2.得到大的提升。为学、为事等各个方面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们在学生中的影响和威信对于学风建设起到巨效。

3.利用自身成长历程,做好学风建设的过程管理。我校的学生兼职辅导员,一直伴随着学生4年的成长,对于学风建设能够在整体上给予及时指导,实施过程管理。在学生中做好整体学风营造,邀请有关教师或学习成绩优秀的高年级学生举办讲座,介绍学习方法,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同时还要关注全班的出勤情况,做好督促工作,关注个别表现差的学生,发现缺课现象及时查清原因。通过抓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等

级考试带动学风建设。请英语和计算机教师做专题讲座,对疑难问题重点攻坚,组织开展模拟考试,营造氛围;在班级中,以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整体进步,对于成绩差的学生要及时帮扶。在专业学习阶段,与辅导员老师建立密切的联系,及时沟通在专业学习方面的问题,帮助解决好学生长远定位与学业的关系,避免一时的定位偏差导致学业下降。在学生面临毕业时做好考研复习、就业指导、出国咨询等工作,为学生的发展做好服务,真正做好学风建设的过程管理。

4.利用自身身份特点,实现学风的“三全”管理。学生兼职辅导员生活在学生中间,与学生接触多,能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员”

1.2.3.4.面临专业细化,自身需要在专业发展进行细化定位,学生兼职辅导员难以满足学风建设的实际需要。

5.面临自身发展,学风建设精力不足。学生兼职辅导员大部分要面临个人发展的压力,自身的学业、长远发展会与学生工作、学风建设发生时间和精力上的冲突。有时高年级的学生兼职辅导员突然工作效率下降,这是因为其本身也面临发展的压力,难以全面顾及学生工作。

四、合理回避劣势,发挥应有作用

1.养成良好风气,发挥团队精神。我校学生兼职辅导员有着很长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在实践中得到的经验靠着“传帮带”的形式往下传,但这种形式需要良好的团队精神。好的风气为学风建设的延续起到很好的作用。学生兼职辅导员与学生年龄相近,经历相似,个体素质高,热爱学生工作,易于形成团队,在团队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智慧。

2.加强集中培训,增强创新意识。集中培训可以让学生兼职辅导员开拓视野,为自身工作提供新思维、新视角。

3.的学习加强针对性和侧重点。

4.但也有新的变化,如学生逐渐成熟,例如,关于专业知识对于就业的影响,“放水”现象;解释学历高相对就业压力小,鼓励学生考研究生,转变大四学风建设中容易出现的浮躁风。

第四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分析心理学视角解析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分析心理学视角解析——

Pi到底是谁 —— 现实与信仰的共生兽性、人性到神性的升华

——————————

“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着蔷薇,审视我的心灵吧,亲爱的朋友,你应战栗,因为那里才是你本来的面目。”——西格夫里•萨松

“我总是感到,生活就象萌发于地下根茎的植株。生活的真正生命是不可见的,它深藏于地下根茎中,而显露出地面的可见一斑部分只能生存一个夏季。我们所见到的是将会消逝的花簇,而根茎长驻。”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人若不制服自己的心,就好像毁坏的城邑,没有墙垣。”——《圣经》(箴言 25:28)

“对最强烈冲突的克服,使我们获得一种稳定超然的安全与宁静感。要获得有益而持久的心理安全与宁静,所需要的正是这种强烈冲突的大暴发。”——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

昨天下午看了3D《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很多人一样,在片名、海报还有3D效果的宣传背景下,意识中将这部电影归类到了奇幻冒险一类中。我对3D视觉大片的效果一直没有太大的感受性,因为近视再加3D眼镜,让我每次看的很是受累。但就个人整体感觉而言,电影效果还是非常炫目的——的确很奇幻。虽然电影剧情没有非常大的波动,但在摄影和特技的承合烘托下,还是让我感觉非常震撼。

剧情交代,若看过此片,这里可以直接跳到下个分割线。

故事开始于蒙特利尔,一名在找寻灵感的作家无意间得知派•帕帖尔的传奇故事并前去拜访,在与Pi的互动回忆中开始了剧情的步入。Pi是成长在印度的一名少年,特殊的成长环境让他在少年时期建立了3种不同的宗教信仰。Pi的父亲经营着一个动物园,这使得他从小就很了解动物的习性。在Pi17岁那年,他的父亲决定举家移民加拿大并在那里卖掉动物园里的动物,以追求更好的生活,而他也必须离开他的初恋情人。一家人还有他们的动物登上了去往加拿大的轮船。在船上他们遇见一位残忍成性的法国厨师和拥有佛教信仰的东方水手。不幸的是,他们的轮船在暴风雨中沉没,除了Pi,所有的人都遇难了。随后便开始了Pi的“奇幻漂流”。

Pi和救生艇被船上掉落的斑马砸进海里,他侥幸落在救生艇的舱盖布上得以生存。于是,他开始了在海上漂泊227天的历程,与他同时处在救生艇中的,除了那只断了一条腿的斑马外,还有一只鬣狗、一只猩猩以及一只成年孟加拉虎,由于海关官员的失误,这只孟加拉虎注册了一个正儿八经的绅士的名字:理查德•帕克。在救生艇上的最初三天,鬣狗

活吃了斑马,咬死了猩猩,老虎理查德•帕克又杀死了鬣狗。接着,17岁的少年Pi海上生存的故事便开始了,接下来这个少年在海上求生的故事,就是如何对付凶猛的老虎理查德-帕克的故事。自知暂时无法战胜老虎的Pi最终选择与它一起面对漂流生活。7个月中,他参照救生艇中的求生手册,以及艇中的补给,使用一切海上生存技能喂饱老虎,也让自己活下来。当然,这场漂流也遇到了暴风雨、鲨鱼的袭击以及各种精彩而血腥的险境。在Pi与老虎所剩的食物耗尽后,陷入绝望的他们已准备从容赴死。但奇迹的是他们随着小船漂到了一座天堂般的岛屿。在短暂的停留休整之后,他发现这儿竟是个食人岛。Pi与老虎再次开始了漂流,直到在墨西哥的海滩上获救,而那只老虎却头也不回地步入到茫茫的丛林中消失了。

在Pi获救后,轮船所属的日本企业来向他调查沉船事故的经过。Pi向他们讲述了这个故事,但是他们却无法相信。他们希望Pi讲一个没有奇幻小岛,没有动物的,“真实”的故事。

故事发展到这里,看起来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与动物的纠结求生历险记。但剧中当Pi为了应付日本企业调查而杜撰出第二故事之后,电影过往中的那一个个带有意像呈现的镜头便被赋予了意义。另一个看起来血淋淋且残酷无情的故事也被Pi讲述的了出来(虽然电影中没有在去描写)。用来应付检查的第二个故事是这样的: 他说其实救生艇上没有动物,只有那个法国厨子、一个断了腿的水手、还有Pi和他的母亲。水手断腿感染,眼看没救,厨子便杀了水手并吃了他。Pi的母亲怒斥并打了厨子。厨子非常的生气,将母亲杀死。Pi非常的恐惧,最终在忍无可忍下杀掉了并吃了厨子。最终他活了下来。

这个故事伴随着两个日本人惊恐的表情讲完了,也许我们理所当然的会以为他们会选择这个第二个故事。但是当那位找寻灵感的作家打开当时事件的档案时,写在后面的却是“最后他和这只动物共同相伴走到了最后”这样一句话,显然他们采用了第一个不那么残酷而残忍的故事。接着Pi又问来访的那位作家,这两个故事,你相信哪个?作家说,有老虎的那个(第一个)。Pi回答:所以你跟随上帝。

故事到这里,相信很多观众已经开始自己意识到了,Pi讲述的第二故事中的四个人与第一个故事中的四个动物是一一对应的。导演还让拜访Pi的作家再次发问强调以一一对应:水手是斑马、厨子是鬣狗、猩猩是母亲、而Pi自己是老虎。我之前已经谈到,当第二个故事讲述之后,整部电影之前所有的意象和伏笔便开始解析呈现出来。似乎在暗示我们,第二个故事才是真正发生的:

1、大船遇到风暴,当Pi跳上救生船之后,在中国船员用汉语大喊“斑马!斑马!”后,斑马掉进了救生船。此处暗示中国船员的角色对应。

2、当Pi的母亲想换素的菜品时,厨子表现的极为恶劣戏谑,刚好符合鬣狗穷凶极恶的品性。

3、猩猩是漂流很久之后才找到救生船并在Pi的帮助下上船,并且只有猩猩是在Pi的帮助下上船。

4、在猩猩被鬣狗咬死之后,老虎才突然出现反扑了鬣狗。这与第二个故事中Pi的母亲被厨子杀了之后Pi终于忍无可忍杀了厨子的出场顺序一致。

——————————

电影在成年Pi对自己成长和特殊的冒险经历的回忆中展开。出现了大量的古神话的故事,同时也借很多的意象象征埋下了大量的伏笔。

还记得之前俩个故事的角色对应之后,Pi所对应的角色就是那只老虎。那么影片中漂流的Pi又会是谁呢?电影中的Pi为何有3个宗教的信仰?我们知道,这在现实的宗教信仰中是绝不被允许的。当求生的本能让我们放下一切的时候,信仰在哪里?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当生存被发展和欲望所替代时,信仰又是什么?所以整部电影传递给我一个反思:信仰到底是一种心理现象还是一种宗教内容,我们追求信仰的过程,到底带给我们什么?是局限在某种信仰的形式中(如:宗教式素食主义)因为信仰而信仰,还是我们自身内在心性的整合,那种超脱的安然与宁静。当我们真正把信仰融入到我们的生命中让我们看清生命的本质时,我们是谁?

我不敢妄下定论这部电影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单从我的视角出发,正如我标题所言 ——

现实与“信仰”的共生 兽性、人性到神性的升华。

Pi —— 到底是谁?

电影中Pi是信仰多种宗教的,印度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他认为这些宗教是可以兼容的,他认为自己这样就接近了神,了解了神。但Pi的父亲不是这么认为的,他希望Pi拥有自己理性的思维,甚至与老爸信的冲突都没关系,只要是出于理性的。电影中的父亲是现实与理性的象征,对Pi来说,是父性权威的象征。影片的开篇很多部分体现出了现实对宗教信仰形式所传达的评判和讽刺(父亲的信仰观:信仰就像房子,可以有很多房间,同时信不同的宗教就等于什么教都没信。别被这些事物和光景蒙骗了,孩子们,社会很复杂;船上厨子对于信奉宗教素食主义的Pi和母亲的调侃,指着肠和肉汁说:它以前是吃素的,它以前也是吃素的,随后引起了父亲的不满并险与其大打出手;中国船员过来安慰Pi全家时的说词:我是信佛的,但是这个肉汁我也吃。因为在船上,肉汁不算肉,只是调味品;当漂流中的Pi饿极之时,与猛虎相争摒弃信仰杀鱼而食)当Pi在危难之时,神并没有对他伸出援救之手(可能伸了,毕竟他没挂掉),于是Pi对神产生质疑,并开始相信父亲所说的话。

就此理解的话,影片中的现实与信仰不是冲突的吗?那为什么最终Pi还是选择了信仰,这个信仰到底是什么?

还记得之前俩个故事的角色对应之后,Pi所对应的角色就是那只老虎。那么影片中的Pi又会是谁呢?这个讲故事的Pi又是谁呢?现在看来,这个Pi是一个整合的过程。是这“奇幻漂流”的产物,是电影中一切故事的产物(无论是第一个故事还是第二个故事),是电影想要传递给我的答案 —— Pi是一个从兽性和人性中挣脱出来,最终回归到神性的自性化的结果(自性化: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特别术语,也是其核心性的概念。荣格在一次回

答提问时曾这样说:“自性化是一种神性的生活,正如曼荼罗心理学清楚地表现的那样。自性化并不与世隔绝,而是聚世界于己身。”上帝便是自性的原型之一)所以最终的Pi是一个真正经过内在自我整合的人,一个具有神性的人。这种神性便是在他漂流中克服最强烈冲突之后带来的升华,同时这种特质也是我们人类本身所具有的一部分,我们只不过身处在电影中的某个阶段,而Pi却经历了生命的洗礼,得到了人性的升华。无论是第一个故事还是第二个故事,甚至是这部电影的原著。这些故事仅仅只是一个过程,不管用血淋淋的现实去定义还是用和谐的奇幻漂流去定义,都是局限的,都只是我们所能看到的。因为最终讲述些故事的,是那个活下来并成长起来的Pi。

在分析心理学意象中,老虎是万兽之王,凶猛残暴,攻击是他的本能。电影中老虎代表了Pi人格中兽性的一面,也是他本我驱动的冲突一面,是为了生存而存在的一面(电影中老虎被披上的绅士的名字:理查德•帕克,象征着人类自我中被压抑和掩盖的原始兽性一面;而在西方语境里,这个名字也常与漂流、食人、自相残杀等暗喻联系在一起);而那个小Pi以及漂流者Pi便是讲述者Pi中的人性(自我)部分(这也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生存状态,电影中用他来代表人性,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投射——第一个故事还是第二个故事,这个自我是成长发展的,后面我们将会讲到);讲述这俩个故事的成年Pi便是达到自我整合后神性(自性化)的Pi。是我们人性成长超越后最终无限靠近的结果。

所以整个漂流的过程,就是Pi克服最强烈心理冲突并最终整合自我达到自性化的一个过程。最终Pi选择的信仰是他不断追寻和靠近圆满的一个过程。

电影中出现三次毗湿奴,三次出现莲花。在印度教里,梵天(Brahma,创造者),毗湿奴(Vishnu,维护者)和湿婆(Mahesh,毁灭者)三位一体。传说中毗湿奴一觉醒来,从他的肚脐里长出的一朵莲花,莲花里诞生的梵天就开始创造世界,而一劫之末湿婆又毁灭世界。这里的三位一体非常重要,这代表他们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就像我们主题说的那样,现实与信仰是共生的,兽性到人性最终到神性是升华的结果,这三者是一体的,是共生在我们心中的。我想电影中毗湿奴便是Pi人格层面中自我的部分。也正是在毗湿奴指引下Pi找到了基督(自性的原型),找到信仰并开始追寻。传说中毗湿奴躺在大蛇阿南塔盘绕如床的身上沉睡,在宇宙之海上漂浮,就像Pi离开那个小岛时,回头张望,画面是一个女人躺在空灵的海面上。而莲花则被赋予了生命的象征(毗湿奴在莲花中孕育梵天并创造了世界)电影中Pi喜欢的女孩子(阿南蒂)在舞蹈中的手势也是莲花,并且这莲花象征着开悟。而且“食人岛”上莲花里包裹着牙齿,牙齿的脱落同样象征着生长,也象征着死亡,而这牙齿却是在孕育生命的莲花中被发现。所以当Pi离开小岛时,回头看的时候,那个躺在海面上的女人(毗湿奴),便是Pi的自我。

在漂流的初期,Pi面对着那只凶猛的老虎。恐惧占据了他整个心灵。但他最终依据救生手册的指点成功的驯化了猛虎。在这个过程中,老虎跳入海中捕鱼,而且向他游去。他本有机会将老虎杀死(不让老虎上船,弃之不理,淹死老虎)但他最终并没有那么做。最终他实现了与老虎的和谐共处。这也是Pi在漂流过程中解决的最大的一个难题。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掌握更多的生存技能,收集淡水,让自己死不了的同时又要喂饱老虎。回到上

面我们所讲到的内容,这里强调:兽性,人性,神性这三者是共生的,但却又需要平衡。兽性让Pi恐惧,但他却又不能失去这个伙伴。因为没有他,Pi也会死亡。正如电影中最后Pi所表述的那样:那个让我生存下来的理查德·帕克,那个让我痛苦、使我害怕的凶狠的伙伴,径直向前走没有回头,永远消失在我的生命里。

这时的Pi是活在现实中的,他抛弃了之前的信仰,为了生存而放下一切。在与猛虎的较量中回归了他的兽性,并最终接纳了自己兽性的一面,平衡了兽性与人性的冲突,学会与之相处。但相处仅仅是Pi漂流的开始,我认为唤醒Pi神性(自性化)的部分,也是真正信仰的部分出现在影片暴风雨中神迹的显现——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Pi看见了穿破乌云从天而降的圣光,他不畏惊涛骇浪,兴奋无比。最重要的是,他想要让理查德·帕克,那只老虎也看到这一切。而此时的老虎,畏惧不前并充满恐惧的蜷缩在船的角落里。最终Pi为理查德·帕克盖上了帆布,让他躲避在了阴影当中。这里的神迹就是Pi神性(自性化)的唤起。自我的Pi将兽性的老虎怜悯的掩盖起来,因为他知道理查德·帕克的惧怕,转身坦然的接受神迹的降临。Pi已经战胜恐惧,可以坦然的接受死亡。正如他感觉自己将要死时所说的:上帝,感谢你给我生命,我准备好了。

接下来,便出现了那座“食人岛”。上面已经阐述过,这座岛是Pi人格中自我的部分。但这座岛出现在漂流的最后部分。漂流中的Pi在绝望中醒来,发现自己漂上了这座小岛,岛上偏步着狐獴。他在岛上痛快的吃着果实,喝着淡水,他的老虎在上面大肆的吞着这些狐獴。但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他发现这座岛并不是看起来那么美好。因为这是一座白天孕育,夜晚吞噬的”食人岛“。他从莲花中发现了一颗牙齿,便更加肯定。他将阿南蒂送给他的红绳系在树木上以后,带了充足的补给和理查德·帕克盖离开了这座小岛。

关于这座小道在电影中有很多的意象呈现——首先,这座小道是由树木所组成,在分析心理学中,树木也正是自性与自性化发展的象征,包含着生命中所承载的命运与使命的完成与结合。漂流中的Pi在绝望中醒来,发现自己漂上了这座小岛,象征着Pi的自性化开始发展。其次,一开始还提到一个问题:小岛上为何遍布着狐獴,老虎在上面大肆的吃着狐獴,但狐獴的同类却视而不见。而且狐獴本身是生长在沙漠里的,为什么会出现在小岛上。那么这里的狐獴到底代表着什么?结合狐獴特征,我试做一个解析:狐獴是一种非常社会化的动物,住在可达到四十只的群落里,在同一团体中的个体会经常彼此理毛来强化社交的系绊。狐獴在它们的群落中表现出利它行为,一或多只狐獴在其它狐獴觅食或嬉戏时,会站哨以警告它们靠近的危险。它们体内没有储存脂肪,所以如果它们没有每天觅食就会饿死。电影中狐獴的一切举动都是反常的,包括他们生存的地点(不是沙漠而是这个小岛)、老虎在吃同类时,竟无动于衷(现实中他们是利他的)。我们之前已经知道这座小岛是Pi自我的那部分,而这些狐獴正是现实中绝大多数人的生存状态。他们活在自我的世界当中,甚至放纵着人格中披着伪装的理查德·帕克。他们处在兽性和自我的中间,随时都会走向灭亡(老虎是人格中兽性的象征,他在大肆的吃着狐獴,而狐獴的同类却淡然的接受这个事实)。这里的灭亡不是生物意义上的死亡,而是心性滑向堕落或者说病态的自我毁灭。所以狐獴出现在这里,折射出现实中人们普遍的心理发展状态。另一个问题就

是岛上莲花中发现的牙齿。为什么Pi发现这个东西之后便离开了?夜幕降临,Pi发现小岛开始吞噬内在的生命,而后莲花和牙齿出现。结合之前我们的交代,这里很容易理解。莲花代表着孕育和开悟(上文中交代的三次莲花出现),而牙齿之前我们已做过解析。所以这个场景的出现,便象征着Pi此时自我的开悟,他看到人性自我中生命的创造与毁灭。所以便有了接下来他将阿南蒂送给他的红绳留在小岛上的剧情。为什么他将阿南蒂送给他的红绳留在小岛上。上面提到过,“湿婆(Shiva),是毁灭之神,兼具生殖与毁灭、创造与破坏双重性格。“南迪”是湿婆的坐骑和宠物,神明的伙伴,印度“圣牛”的代表。传说中每只圣牛的背上都有湿婆神的化身注视着人间。所以我想,这个红绳代表了Pi自我中毁灭的部分,他将红绳留在了岛上,并最终离开了小岛,也正说明了Pi平衡了自我内在的种种冲突,远离了自我带来的毁灭,由人性升华到神性,开始迈向自性化的最终过程。

当Pi在墨西哥海滩醒来之后,他看到老虎挣扎着起来,走向的茫茫的森林,站在神秘的森林入口,他以为老虎会回头看他,但是老虎最终头也不回的进入到森林。Pi无比的伤心,他说:我以为它会回头,但它只是朝着森林深处望去,然后永远消失了。也许父亲说得对,它根本没有把我当成朋友,但我非常确定,我在它眼中看到的,绝对不只是我自己目光投射的倒影。它就那么头也不回的走了,但在我内心深处,它永远与我同在。”

分析心理学中,对森林的象征解析是人类的浩瀚潜意识,犹如冰山的一角,我们能够意识到的,只是他露出的一小部分。所以此时,老虎已经回归森林。被Pi唤醒的原始兽性本能也平和的回归到潜意识当中(就个人理解而言,在理论技术的角度上不一定准确)。那时的Pi 非常的伤心,但他最终接受了这个结果。因为他明白,在他内心的深出,它永远与他同在。

漂流结束了,Pi也实现了他人性到神性的升华,找到了信仰的真正意义所在。虽然电影中Pi编了第二个故事,但最终电影中所有人都选择了第一个故事(作家、调查员)。抛开电影自身的需要和原著本身(类似第二个故事的传说中,所有生存下来的人先被判处绞刑,但终被赦免。)为什么电影中的人都选择了第一个故事?而Pi最终为什么对作家说:所以你选择跟随上帝。我想,现在大家心中都有答案了。

影评的最开始,我写了4句话,我想这正是这部电影想传达给我的东西。正如Pi的名字一样,π——无穷无尽的象征。而生活展现给我们的,仅仅只是能感知到,意识到的。而那无穷无尽的体验,便是我们自身内在突破和超越所带来的由人性到神性的升华。虽然我们有时会做很艰难的选择,这使得我们只可能无限的去靠近这个结果,但正如我在本文中一直强调的那样,现实与信仰是共生的,我们的信仰就是我们在现实中追寻的那种无限接近神性的结果,正像影片中Pi将自己的兽性,人性整合最终升华到神性一样,是不断自我克服心理冲突,不断突破和超越的结果。就像Pi在最后说的那样:如果我们在人生中体验的每一次转变都让我们在生活中走得更远,那么,我们就真正的体验到了生活想让我们体验的东西。别忘了,电影的英文名称——Life of Pi!

下载试论心理学视角分析高校教师兼职辅导员职能优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心理学视角分析高校教师兼职辅导员职能优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