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挥资金效益提高生产能力--宜丰农发办(共)
发挥农业开发资金效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江西宜丰县农业综合开发办
农业综合开发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财政支农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宜丰县农业综合开发办与县财政部门密切配合,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增加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取得了很好的资金使用效益。2008-2010年全县共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5100多万元,其中财政资金投资2774万元,完成中低产田改造及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71万亩,极大地改善了我县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方便了农民耕作;几年来共新增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生产能力 多万公斤,扶持了猕猴桃、蚕桑丝绸、米糠油、毛竹等农业优势产业,大大提高了我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一定贡献。
一、深刻认识农业开发作用,拓宽财政资金投入渠道
农业综合开发多年来的发展实践证明:农业综合开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符合世贸组织“绿箱”政策的一个国家策略,是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一个有效手段,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关键措施,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对此,县农发部门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把“争取资金、投资农业,管好资金、致富农民”当作本部门支农工作的一个基本任务,坚持“资金确保到位,使用确保安全”的原则,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工作认真落到实处。1
首先,强化对开发资金管理工作的领导,县农发机构与县财政部门“一把手”负总责,分管局长负全责,并由专门股室(财政部门为农财股,农发办为计财服)具体管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筹集和使用,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其次,多渠道筹集农业综合开发配套资金。从2001年始就将农业综合开发县级配套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优先予以安排。由于领导重视、部门协作,多年来所有财政资金都能按时足额到位,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需要。
其三,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主体是农民群众,因此在工作中注重积极加强宣传,引导农民和企业自筹资金投入农业开发,建立了多元化的投入机制。2008至2010年,全县农业开发项目共完成自筹资金2329万元,实现了财政资金的“撬板”作用。
二、加强资金全程监管,确保资金运行安全
加强农发资金的全程监管,是资金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管理的职能部门,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和财政部门通力协作,多年来非常重视资金的运行管理,从项目立项、论证、实施到竣工验收和资金的筹集、到位、使用、拨付,都要严格把好每一关,实行项目资金全过程跟踪管理,使资金跟着项目走。主要做法是把好“四关”:
一是严把资金投向关。农业开发资金如何投向,是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的关键。为此,我们首先从项目立项这个源头抓起,坚持以效益定项目,以项目定投资,聘请农业、水务、经济等方面的专家,加强项目的实地考察和可行性论证,建立健全开发项目库制度,并实行动态管理。项目申报时,由农发、财政部门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择优扶持、效益优先”的原则,从项目库中择优选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资金使用的准确性、合理性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严把资金审核关。在编制年度计划时,县农发办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工程概预算的审核;在资金报帐时,对单项工程实行严格的验收和决算审计,有效地防止开发资金的“跑、冒、滴、漏”。
三是严把资金拨付关。按照“先干、后验、再报帐”的拨款程序,县财政局农财股设立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专户,并另外设立农发资金报帐专户,由县财政国库集中收付中心统一管理,报账凭证经农发办和财政局农财股审核后移送收付中心,由收付中心负责资金的拨付和核算工作,因此实现了项目资金由国库直接拨付到项目施工单位,减少了资金的流转环节,防止资金“跑、冒、滴、漏”;具体的资金报账程序为:在项目正式开工时,先由施工单位垫底工程启动资金,然后按工程进度,经监理单位对单项工程验收合格后逐步续拨工程资金;所有项目都按规定预留10%的质量保证金,等项目正常运转后再拨付。严格的资金拨款程序,保证了开发资金的专款专用。
四是严把资金监督关。近年来,为切实改变以往“事后”监督的单一做法,逐步建立健全了财政监督部门、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检查相结合;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推动检查监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社会化,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对于有偿资金首先
坚持科学立项,强化评估认证,认真筛选,尽量把有偿资金用在效益高、带动作用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上,从源头上控制,确保放得出,收得回,实现有偿资金的良性循环和滚动式发展。同时完善借款手续,落实还款责任。按照“谁受益、谁负责、谁用款、谁还款”的原则,明确用款单位的责任。要求用款单位提供财产抵押和有价证券质押后,才签订借款合同进行放款,将有偿资金债务落到实处。
三、逐步规范项目管理机制,提升开发资金管理水平
为了进一步适应农业综合开发新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全面提升开发资金管理水平,近年来,先后制定出台了《宜丰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县级财政报帐实施细则》等资金管理制度,根据国家、省、市农业综合开发和财政部门的要求及政策规定,建立农业开发资金专户,实行专人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严格按制度规定管理使用项目资金。而且从本县实际情况出发,在逐步规范管理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主要是在农业综合开发管理中全面推行“四制”。
一是全面实行县级财政报帐制。从2007年开始,我县实行了项目资金县级财政直拨制,即财政局国库收付中心根据承建合同,将项目资金直接支付给项目施工单位、服务、材料供应商等报帐单位,避免了资金截留和挪用现象的发生。
二是对土地治理项目、产业化项目实行公示制。在项目区乡镇通过公示栏、公示牌、公示墙等多种形式进行公示,向社会公布项目建设内容、投资规模、建设单位筹资投劳方案等内容,并做到在项目申报、实施、竣工三个过程都进行公示,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
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在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的同时,也对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做了一个很好的宣传。
三是全面推行项目工程建设招投标制。近年来,我县把全面推行项目工程建设招投标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由开发部门牵头负责,财政部门、水务部门积极参与,纪检监察部门全力配合,使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招投标工作程序规范,组织有序,有效地促进了工程建设。
四是对项目工程实行监理制。根据农业综合开发管理制度要求,多年来都委托具有相当资质的监理公司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财政投资50万元以上的单项工程进行了监理,同时实行工程质量县、乡、村三级监管,通过县农发办、监理公司、项目乡村共同对项目工程的管理,确保了项目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
二0一一年三月
第二篇:农发办大下访活动总结
**县农发办2008年大下访活动总结
2008年7月,我县开展了县委书记大接访、党政领导干部大下访工作。根据相关文件精神,我办多次到龙潭村开展了大下访活动,现将我办大下访活动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为使大家认识大下访工作的重要性,我办组织全体职工认真学习了县委、政府下发的《
**县关于开展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的实施方案》和《**县关于组织开展领导干部下访化解基层矛盾工作的实施方案》(墨办发[2008]36号)文件精神,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做好县委书记接访和党政领导干部大下访工作的重要性。
二、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根据《**县关于组织开展领导干部下访化解基层矛盾工作的实施方案》文件安排,并依据我办挂钩联系的乡镇,我办属于龙潭乡大下访工作组,下访地为龙潭村。为做好大下访工作,我办精心组织,成立了由“一把手”白光荣主任任组长,两名副主任:周闻、李剑为副组长,三个股室股长为成员的下访工作机构,并由行政秘书股股长为负责人,负责此项工作的日常事务,并制定了实施方案,形成了集中组织、上下联动、党政领导干部带头“下访”的局面。
三、加强宣传,认真疏导
在龙潭村,我办下访人员与村干部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了解了龙潭村的大致情况,并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交心谈心,了解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思想状况。介于龙潭村无纠纷上访情况,我办把侧重点放在了宣传教育上。下访人员把县委、政府的相关精神对村干部及村民进行了宣传,建议村干部处理好与村民之间的关系,热情接待来访人员,耐心听取来访人所反映的问题,严禁态度粗暴、推诿扯皮、激化矛盾和打击报复信访人。对应当解决的问题记录在案,积极协调解决,切实把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源头,解决在萌芽状态,不出现重复上访和越级上访。
四、全力化解,维护稳定
我办积极与龙潭村村委会做好上下联动工作,如有信访问题或苗头,要求龙潭村村委会立即通知我办相关人员,同时做好相关人员安抚劝解工作,并结合实际,由我办与龙潭村村委会一起,对应当解决而又有能力解决的及时解决;对应当解决而目前尚无力解决的形成分期解决的方案并按期解决;对不应当解决的形成意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得到信访人的理解,维护一方稳定。2008年,龙潭村无纠纷上访事件。
通过下访,加强了部门与基层的联系,加深了对基层的了解,明确了基层的需要。进一步畅通了信访渠道,方便了群众及时就地提出和解决合理诉求,有效推动了“事要解决”的原则,为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和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活动顺利举行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办还将继续定期和不定期做好下访工作,切实将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
**县农发办
2008年12月30日
第三篇:济南市平阴县编办四项措施提高编制使用效益
济南市平阴县编办“四项措施”提高编制使用效益
济南市平阴县编办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编制使用管理的意见》,积极探索提高编制使用效益的途径,取得较好效果。
一是动态调整编制。按照“控制总量、动态调整”的原则,把职能相对弱化单位的编制,适度向职能强化的单位调整,用好用活编制,满足了事业发展需要。
二是合理制定招考计划。根据单位需求、空编和人员结构情况,按照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合理制定公务员、事业人员招考计划,从源头上有效控制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增长,实现了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连续五年负增长。
三是加强中层干部岗位管理。与县委组织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中层干部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配备中层干部要严格执行“三定”规定核定的机构和职数,有效破解了单位擅设机构和超职数配备中层干部的难题。四是开展专项检查。与县纪委、县财政局联合开展“吃空饷”人员清理工作,对清理出的人员进行分类处理,严肃了机构编制纪律。联合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开展机关事业单位特岗津贴补贴清理规范工作,对发放特岗津贴补贴单位的编制、岗位及人员进行核查,规范了收入分配秩序。
(济南市平阴县编办)
第四篇:四措并举,强化对强农惠农项目资金的监管,注重发挥资金资用效益的最大化
县四措并举,强化对强农惠农项目资金的监管,注重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一是严格项目审批。县乡各涉农单位申报项目必须符合全县项目发展统一规划和产业政策,经向县财政局、强农惠农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初步考察论证,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复后方可立项:同时为确保项目实施质量,对投资较大的项目,实行公开招标、统一采购;项目实施完成后,由主管部门联合验收,填写验收报告。二是强化资金的使用管理。项目确定后,单位自筹资金到位后,同财政资金捆绑使用,对强农惠农资金严格实行,报账核算、专户管理、封闭运行的管理制度,对财政部门下拨的资金,由国库直接支付项目供贷单位,涉及农民补贴范围的项目资金,由“一卡通”迅速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三是健全项目档案资料。项目实施竣工验收后,项目所有的资料,实行分类管理、专人负责、专人保管的制度。项目的档案从验收合格之日起保存期为10年。四是建立项目资金绩效考评机制。对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农业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过程及其完成结果进行全面、综合性考核与评价。对单项投资10万元以上的项目进行绩效考评。考评的内容主要从方案制定、资金使用管理、项目建设与管理、信息宣传、项目效益到违规违纪行为等七个方面进行。绩效考评由财政局会同涉农部门统一组织,分级实施,必要时可邀请有关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考评以为周期,实行百分制,计分采用量化
指标,绩效考评结果将作为县财政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绩效突出的项目采取正当的方式予以奖励,对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将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并将纳入一票否决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