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析系统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李铎教授牵头、北京大学和国家图书馆古
中国历代典籍总目分析系统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李铎教授牵头、北京大学和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共同研发,以史志、官修和馆藏目录为基础,以知见、私藏和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为补充,从30余种目录文献中,整理收录了240余万书目,全面汇总中国历代书目,展现华夏五千年文明成果,堪称当代“历史艺文志”,也是全球首个“华夏历史e文志”。在全面收录汉籍书目的基础上,该系统采用数据采集技术,在古籍文献中分析责任者、责任时间、责任行为、版本特征,以及装帧特征等多种维度的相关性,完成了人工无法完成的任务,是目前世界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古籍文献目录知识服务系统,最大限度地实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2010年2月,“中国历代典籍总目分析系统”,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国家级技术鉴定。
二十五史研习系统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李铎教授牵头、北京大学和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共同研发,是一套辅助文史研究者及相关人士进行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史学习与研究的工具软件。它以正史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的全部史料文献为基础,辅以从先秦到明清的大量史料文献,以及包括史传、正史、诸子、诗文等在内的文献库等大量后台辅助阅读资源。该系统使用更先进的检索技术,将所有文献信息做成了索引文件,对这些索引文件进行检索,缩短了系统反应的时间,提高了快速定位的准确度;系统还提供了基于全文索引的细粒度检索工具,针对阅读中用户关心的片段,随时能够进行区分正文与注释等不同内容的关联检索、统计与导航,以便用户在阅读的同时查阅相关资料、扩展自己的阅读范围,以达到辅助研究、学习的目的。
全唐诗分析系统与全宋诗分析系统,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李铎教授牵头、北京大学和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共同研发,突破了以往全文检索的信息提供模式,在数据深层挖掘和知识发现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其重出诗提取、格律诗标注、字及词组的频率分布统计、用户自作诗的格律分析等带有智能化特点。该系统还提供多维的检索分析方式,为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汉语、古文献学等研究领域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数据。它的成功研制标志着计算机科学在中文信息处理应用方面由全文检索的信息提供模式开始转向智能分析模式,在信息处理技术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结合方面居国际领先地位。
随着中国政府在中国边疆(既有陆疆也有海疆)方面陆续设立重大科研课题,边疆研究越来越成为中外学者关注焦点,中科院边疆研究所和北京大学数据研究中心联合研发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资料数据库》;其资料来源于各类丛书、地方志、文集中的材料以及罕见档案、书信、日记、电文等,分为6类10个大库即:
1、边疆民族资料及研究数据库;
2、边疆界务资料数据库;
3、边疆行政建制资料数据库;
4、边疆民族地区期刊资料数据库;
5、边疆方志资料数据库;
6、边疆史地文献及研究数据库(又细分为东北~、北部~、西北~、西南~、海疆~等五个边疆史地文献及研究数据库)。功能上,“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资料数据库”具有方便快捷的导航、原始图片和数字化全文并存的浏览、常规基本和开放式高级检索三大功能,为相关研究者快速、准确地提供比较丰富的研究素材。
《北京周报》于1958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创刊,是中国最早的也是唯一的国家级英文新闻周刊、中央级重点对外宣传刊物;全面记录了中国自1958年以来半个世纪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与变迁,浓缩了半个世纪中外重要交往的精华;至今已销往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各国政要、学界泰斗、经济界巨子和中国问题研究人员研究中国的重要信息来源。“北京周报历史资料对外发布平台”是中国外文局信息技术中心与北京周报社、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公司联合开发的一个数字出版项目。通过网络发布实现英、法、西、德、日五个语种历史资料在同一平台的展示。该数据库收录了《北京周报》自创刊以来各文版的所有出版内容,共计约10000册;展示内容包括历史资料的目录、文章、图片信息,并提供文章对应的原版PDF页,更好地展示了文章的版式信息,实现与期刊、文章关联的多语种全文检索和图片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