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落实资源节约优先战略
徐绍史《求是》撰文:落实资源节约优先战略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011年02月16日09:59来源:人民网-时政频道留言 0 条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2月16日电今天出版的《求是》发表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的文章《落实资源节约优先战略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下为全文: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明确提出: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这是党中央对今后一个时期资源管理工作提出的指导方针和战略举措。国土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其管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在保障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中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一、“十一五”时期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十一五”以来,国土资源系统保障发展更加有力、保护资源更加严格、维护权益更加有效、服务社会更加优质,以市场为主导的资源配置体系基本建立,国土资源管理参与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
严格耕地保护,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15.6亿亩以上。累计下达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约579.8亿元,支持地方开展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土地整理和耕地开发。全国补充耕地2000多万亩,多于同期建设占地,做到了占补平衡有余;除少数国家级重大工程外,97%以上的建设项目做到了先补后占;聚合各种涉农涉地资金用于整治土地6000多万亩,农田产能普遍提高10%—20%。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为粮食连续7年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提升资源保障能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全国共批准新增建设用地3300多万亩,保障了城乡建设、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等对土地的合理需求。全国地质勘查共投入资金3773亿元,其中油气勘查投入2573亿元,年度投入明显加大。新增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56亿吨和3万亿方;新增煤炭资源储量3380亿吨,铁71亿吨、铜1656万吨、铅锌3345万吨、铝土矿5.1亿吨、金2226吨。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2010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9.6%。
积极参与宏观调控,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严格落实工业用地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遏制工业用地和经营性用地低成本扩张。2006—2010年,招拍挂出让土地面积占年度出让土地面积的比重由32.4%上升到88.3%。配合国家区域发展政策,出台用地支持政策,适当增加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用地指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科学编制并严格实施矿产资源规划,优化矿产勘查开发结构和布局,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快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促进优势矿产保护。
服务社会民生建设,拓展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领域。开展征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建立
征地补偿安置长效机制。2006—2010年,中央共投入25.50亿元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立了10多万名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组成的群测群防队伍,建成321个群测群防“十有县”。全面建成长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监测与控制体系。初步建立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十一五”期间,从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和使用费中累计下达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预算129.1亿元,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项目18.7亿元,30个省份建立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改革创新持续推进,全面加强了基础工作。中央财政共安排国土资源大调查经费54.9亿元。2006—2010年,国有建设用地出让合同价款6.77万亿元,土地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土地资源资产化进程,为我国城乡建设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大力推进矿业权有偿取得,市场配置资源机制进一步完善。加快国土资源管理法制建设,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
二、落实节约优先战略,是“十二五”时期缓解资源约束、促进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十二五”时期我们必须提前部署,通过开源节流、节约集约,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以资源管理方式和利用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我国基本国情、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决定了资源约束将长期存在。人均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和淡水资源分别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14%、33%和25%,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占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分别是煤67%、石油6%、铁矿石50%、铜25%。矿产资源品位低、贫矿多,难选冶矿多;土地资源中难利用地多、宜农地少,宜居面积仅占国土面积20%;水土资源空间匹配性差,资源富集区多与生态脆弱区重叠。这些都决定了必须将合理开发并节约利用资源放到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地位上。
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导致资源刚性需求持续增长、供需矛盾不断加剧。近十年间,我国矿产资源供应增速比前十年平均值提高0.5—1倍,也高出同期世界平均增速的0.5—1倍,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石油、铁矿石等大宗矿产均已超过50%。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以及一系列区域规划和政策的实施等,建设用地供求矛盾将进一步加大。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资源节约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单位GDP的资源能源消耗远高于发达国家,甚至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分别在30%和35%左右,比发达国家低约20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4倍。我国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已达133平方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远远高于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的水平。农村居民人均住宅用地达到214平方米,远超150平方米的国标上限。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全球资源竞争日趋激烈导致利用国外资源的风险和难度加大。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对全球主要资源的控制与布局,并正加快控制新兴战略资源,新兴国家也在大规模介入全球矿产资源市场,围绕资源的争夺空前激烈,我国从国际上获取资源的难度不断加大。受全球粮食、能源危机影响,各国为保障本国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对土地资源的投资需求再度升温。
三、加快树立新型资源观和资源管理观
落实节约优先战略,首先需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资源管理观。
树立节约观念,由外延粗放利用资源向内涵集约利用资源转变。要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发挥规划计划的管控和引导作用,优化资源利用结构和布局;实行供需双向调节,在继续加强和改进供应调控的同时强化需求侧管理,以资源利用结构调整推动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的全方位调整;实行差别化管理,结合产业特点、区域实际和利用绩效制订差别化的资源供应政策,促进资源节约和优化配置。
树立整体观念,由偏重资源的数量管理向数量质量生态综合管理转变。要改革资源管理方式,加强监管和服务;完善资源管理制度和标准,建立健全评价、考核和监管体系,重点加强基本农田质量建设、补充耕地质量考核、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等,强化资源质量管理;拓宽资源利用和服务领域,协调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发展资源领域循环经济,发挥资源生态服务功能。
树立效益观念,由单纯的资源管理向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管理转变。实现由审批、发证、收费的传统管理模式向资源实物形态、要素形态与价值形态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模式转变,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扩大资源的有偿使用范围;推进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建设,建立健全统一、竞争、开放、有序的矿业权市场,全面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树立全球观念,处理好立足国内保障资源供给与统筹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的关系。要着眼于全球范围配置资源,实施资源全球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推进资源战略合作,保障能源资源安全和经济安全。着重增强安全高效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能力,推动“走出去”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
四、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全面落实《建议》提出的国土资源管理各项任务
一要严格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严格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从严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要按照“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的要求,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统筹规划、聚合资金、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实施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推进基本农田质量建设。抓紧落实“按照节约用地、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的任务,缩小征地范围,提高补偿标准,落实同地同价原则,保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二要加强地质勘查,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要深化基础地质调查评价,实施地质矿产保障工程,加大对石油、天然气等大宗紧缺资源和重要成矿区带的勘查投入力度,形成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后备基地。全面实施矿产资源规划,建立战略资源储备机制,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抓紧建立地质找矿新机制,尽快实现地质找矿重要突破。同时,要着眼全球积极拓展我国资源安全供应渠道。
三要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市场化配置程度。要控制总量、增加流量、盘活存量,形成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倒逼机制;按照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范围,抓紧划定城市开发边界,严格控制城市用地扩张。抓紧研究制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管理办法。推进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完善房地产用地有偿使用方式。完善矿
业权有偿取得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要素市场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四要完善国土资源宏观调控机制,健全国土资源规划体系。加强土地政策与财政、货币、产业等相关政策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发挥土地宏观调控作用。加强矿业权设置管理,优化矿产资源开发结构布局,完善矿产资源参与宏观调控政策。抓紧编制实施国土规划,优化国土开发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海陆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五要大力推进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实施地质灾害防治重大工程。加快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加大防灾知识宣传普及力度,提高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继续开展地质灾害易发区详细调查,严格易发区工程建设和城镇规划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作者:国土资源部部长)
第二篇:徐绍史:落实节约优先战略 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这是党中央在深刻把握国内外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准确研判“十二五”时期所面临的严峻资源形势的基础上,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要求,对资源管理工作提出的指导方针和战略举措。
一、实施节约优先战略是缓解资源约束和促进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以相对不足的资源禀赋,支撑了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30多年的快速增长,对巩固农业基础、完善工业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化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也要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正在不断强化,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面临着严峻形势。《建议》首次明确提出“落实节约优先战略”,是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十二五”任务要求的准确把握,是缓解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基本国情、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决定了资源约束将长期存在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一个有着庞大人口基数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对资源的巨大需求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我国虽然地域辽阔,资源总量大、种类全,但人均少,质量总体不高,地区分布不平衡,资源组合不够合理。我国人均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和淡水资源分别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14%、33%和25%,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占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分别是煤67%、石油6%、铁矿石50%、铜25%。从资源整体质量看,传统化石能源中,优质清洁能源少;矿产资源品位低、贫矿多,难选冶矿多;土地资源中难利用地多,宜农地少,宜居面积仅占国土面积20%;水土资源空间匹配性差,许多资源富集区与生态脆弱区重叠。同时,开发建设还造成资源质量持续下降,水土质量呈恶化趋势,近17%的土地受重金属污染,近1/4的地表水处于污染状态。所有这些,都决定了必须将合理开发并节约利用资源放到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地位上。
(二)经济长期较快发展导致资源刚性需求持续增长、供需矛盾不断加剧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新变化,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然是“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资源需求将呈现更加强劲的增长态势。近十年间,我国矿产资源供应总量增速比前十年平均值提高0.5~1倍,也高出同期世界平均增速的0.5~1倍。即便如此,也难以满足需求的快速增长,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石油、铁矿石、铝土矿、铜、钾盐等大宗矿产对外依存度均超过50%的警戒线。如果现行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没有重大转变,今后我国主要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资源短缺从部分矿种向全面短缺演变。同样,“十一五”以来,全国每年建设用地需求在1200万亩以上,每年土地利用计划下达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只有600万亩左右,缺口50%以上。“十二五”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以及国家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的实施等,建设用地供求矛盾还将进一步加大。
(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资源节约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经济发展方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资源利用方式,落后的发展方式往往导致资源大量消耗和粗放浪费;资源利用方式反过来也深刻影响着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外延的资源利用方式会进一步固化和加剧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因此,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任务迫切要求加快资源利用方式转变。目前,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资源能源消耗远高于发达国家,甚至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分别在30%和35%左右,比发达国家低约20个百分点;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4倍。2008年全国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达12310万亩,人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大大高于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的水平。工业用地开发强度明显偏低,容积率一般只有0.3~0.6。农村居民点用地达24798万亩,把统计公布的7.13亿农村人口和1.5亿进城务工人口加在一起,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也达到214平方米,远超150平方米的国标上限。加快转变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十分必要和紧迫。
(四)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和全球资源竞争日趋激烈导致利用国外资源的风险和难度加大。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但其进程更加曲折复杂,利用国外资源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不断加大。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和世界经济发展,矿产资源需求持续增长。地缘政治和资本对矿产资源的争夺和控制更趋复杂,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对全球主要资源的控制与布局,正在加快对新兴战略资源的控制步伐,新兴国家大规模介入全球矿产资源市场,围绕资源的较量空前激烈,从国际上获取资源难度不断加大。受全球粮食、能源市场动荡影响,各国为保障本国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对土地资源的投资需求再度升温。同时,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和经验也表明,节约利用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树立新型资源观和资源管理观
人类社会发展史也是资源开发利用史,资源开发利用支撑着人类从原始社会走向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迈向生态文明。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成效显著,但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消耗过多、人们的资源观念和资源管理观念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落实节约优先战略,首先需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资源管理观。
(一)树立节约观念,由外延粗放利用资源向内涵集约利用资源转变
目前,全社会对资源紧缺状况仍然认识不够,节地、节水、节能、节矿还没有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影响到资源节约、降耗减排措施的有效推行。必须树立资源节约观,充分认识土地、矿产资源的稀缺性,从宣传教育、法制建设、政绩考核、财税体制、标准规范等各方面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强化节约资源理念,逐步形成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相协调的资源利用模式。要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发挥规划计划的管控和引导作用,优化资源利用结构和布局;实行供需双向调节,继续加强和改进供应调控,同时强化需求侧管理,以资源利用结构调整推动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的全方位调整;实行差别化管理,结合产业特点、区域实际和利用绩效制定差别化的资源供应政策,加强与投资、财税、信贷、环保等政策的协调联动,促进资源节约和优化配置。
(二)树立整体观念,由偏重资源的数量管理向数量质量生态综合管理转变长期以来,我们偏重资源的数量管理,而忽视质量和生态管理,降低了资源的综合承载能力和产出能力,资源数量、质量和生态并重的整体观念尚未形成。必须树立资源整体观,充分认识资源是数量、质量和生态三者的有机统一,在做好数量管控的同时,加强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要改革资源管理方式,从重行政配置、项目审批、微观管理向重市场调节、制度设计、宏观管理转变,加强监管和服务,严格资源数量管控;完善资源管理制度和标准,建立健全评价、考核和监管体系,重点加强基本农田质量建设、补充耕地质量考核、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等,强化资源质量管理;拓宽资源利用和服务领域,协调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发展资源领域循环经济,发挥资源生态服务功能。
(三)树立效益观念,由单纯的资源管理向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管理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经济社会属性日益显现,但目前的管理实践仍然强调资源的自然(资源)属性,而忽视经济社会(资产和资本)属性,降低了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必须树立资源效益观,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推进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管理,实现由审批、发证、收费的传统管理模式向资源实物形态、要素形态与价值形态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模式转变,全面发挥资源的利用效益、资产收益和资本增值功能。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扩大资源的有偿使用范围;推进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建设,建立健全统一、竞争、开放、有序的矿业权市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资源要素流动,全面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四)树立全球观念,由单纯着眼国内资源向统筹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转变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又是经济总量大、非均衡性特征突出的发展中国家,在立足国内提高资源保障能力的同时,必须着眼于全球范围配置资源,实施资源全球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推进资源战略合作,保障能源资源安全和经济安全。历史也表明,没有哪个国家能完全依靠本国资源实现工业化。“十二五”期间,要着重增强安全高效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推动“走出去”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全面落实《建议》提出的国土资源管理各项任务
《建议》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明确、具体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创新,全面贯彻落实《建议》提出的国土资源管理各项重点任务。
(一)严格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建议》提出:“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强化规划和计划管控,严格用途管制”。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严格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用地计划管理,从严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确保2015年全国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18.1亿亩和15.6亿亩。要按照《建议》提出的“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的要求,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统筹规划、聚合资金、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实施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推进基本农田质量建设。抓紧落实《建议》提出的“按照节约用地、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的任务,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程序,提高补偿标准,逐步落实同地同价原则,保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二)加强地质勘查工作,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建议》提出:“加强能源和矿产资源地质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形成能源和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储备体系。”深化基础地质调查评价,实施地质矿产保障工程,加大对石油、天然气、煤、铁、铜等大宗紧缺矿种和重要成矿区带的勘查投入力度,形成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后备基地。全面实施矿产资源规划,建立战略资源储备机制,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和矿业经济区建设。按照“公益先行、基金衔接、商业跟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要求,抓紧建立地质找矿新机制,尽快实现地质找矿重要突破。同时,还要着眼全球积极拓展我国资源安全供应渠道。
(三)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市场化配置程度
《建议》提出“健全节约土地标准”,“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要抓紧完善节约集约用地标准和措施,控制总量、增加流量、盘活存量,形成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倒逼机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范围,抓紧划定城市开发边界,严格控制城市用地扩张。要按照《建议》提出的“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机制”的要求,抓紧研究制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管理办法。推进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完善房地产用地有偿使用方式。完善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要素市场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矿产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探索建立国家水权制度,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严格水资源保护,建设节水型社会。着力推进资源科技创新,培育资源新兴产业。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力争“十二五”期间,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年均提高6%,到2015年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提高3~5个百分点。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继续下降。
(四)完善国土资源宏观调控机制,健全国土资源规划体系
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目标,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为重点,积极探索建立国土资源参与宏观调控的政策体系。要加强土地政策与财政、货币、产业等相
关政策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发挥土地作为宏观调控政策工具的重要作用。加强矿业权设置管理,优化矿产资源开发结构布局,完善矿产资源参与宏观调控政策。按照《建议》提出的“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和“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的要求,抓紧编制实施全国、省级和重点区域国土规划,优化国土开发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陆海统筹,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改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建立定期评估和滚动修编机制。
(五)大力推进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实施地质灾害防治重大工程。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群测群防体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加大防灾知识宣传普及力度,提高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继续开展地质灾害易发区详细调查,严格易发区工程建设和城镇规划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加强大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江大河和中小河流治理,健全防洪抗旱体系。积极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是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让我们携手共进、奋力开拓,全面落实《建议》提出的各项任务,不断增强国土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更好地服务科学发展。(中国国土资源报)
第三篇: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加快建设节约型机关(焦焕成)p
落实节约优先战略 加快建设节约型机关2013年3月28日星期四
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加快建设节约型机关(焦焕成)焦焕成《 人民日报 》(2010年11月30日08 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科学发展,必须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合理控制行政成本,加快建设节约型机关。
一、建设节约型机关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对于各级政府自身建设而言,根本举措在于建设节约型机关。
落实节约优先战略 加快建设节约型机关2013年3月28日星期四
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要全面落实节约优先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更新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理顺权责关系,完善法规制度,科学配置机关资源,合理使用各类资产,加强对机关人财物的管理,切实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行政效能,为建设廉洁、务实、高效政府机关作出积极贡献。具体来说,就是:
——在工作理念上,要牢固树立勤俭节约是传统美德、文明风尚,更是治国方略、发展战略的科学理念。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机关,是一种体谅物力艰辛、应对物质匮乏的生活理念,也是一种渴望提高效益、追求兴业强国的生产理念,更是一种秉承历史传统、体现未来战略的发展理念,大力倡导勤俭节约,自觉珍惜物力财力。
——在工作目标上,要围绕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切实降低机关运行成本。紧密结合我国能源资源短缺、机关服务保障资源有限的现实,作决策、谋发展、搞管理、做服务,努力构建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利于降低机关运行成本的工作格局。
——在工作举措上,要立足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坚持规划先行,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紧扣政府决策、公共政策、组织管理、自我运行等关键环节,减少因机制不合理、制度不完善而增加的“决策成本”、“执行成本”和“服务成本”;坚持实事求是、量入为出,正确处理投入与产出、节约与效能的关系,杜绝“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开支。
——在保障措施上,要立足政府机关组织、建设、运转、发展的各个领域,围绕政府机关人力、物力、财力的各个方面,推动法制建设,健全制度标准,完善定额体系,推行政务公开,强化制度约束,坚持依法行政,努力使节约型机关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高效规范、公开透明。
三、建设节约型机关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建设节约型机关是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的变革,也是执政思想的变革,涉及到行政理念、行政文化、组织结构、治理方式、服务保障模式、生产和消费形式等多个方面,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不断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亟须我们深入研究探讨,认真加以解决。
第四篇:李克强强调 实施好节约优先战略 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支撑
实施好节约优先战略 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支撑
——李克强作出重要指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中南海国务院小礼堂会见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集体代表,并参观了成果图片展。
李克强强调,发展是硬道理,节约是大战略。一是要把节约优先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国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潜力很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水平,就相当于新增加了资源储量。要坚持节约优先,依法管好用好资源,发挥好战略规划、经济政策等的管控和引导作用,实施好资源利用总量控制,向加强管理要节约,向结构调整要节约,向技术进步要节约。二是要注重改革创新。各地在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要总结实践经验,注重用改革的办法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和资源节约模式,努力用最小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三是要形成社会合力。节约集约资源,涉及各行各业,事关每个企业、每个公民,不仅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努力,而且要成为社会共识和共同行为。要广泛宣传基本国情、基本国策,落实节约集约资源的责任制,形成部门协同、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在全民中大力倡导珍惜资源、节约资源的理念和消费模式,大家齐心协力,加快推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第五篇:资源节约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在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总结,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不仅是建设小康社会和提高广大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然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关系到人和自然、人和地球和谐相处重大的问题。关系到人类延续与发展的重大问问题,与每个人息息相关,需要社会成员全员参与;需要每个人都积极都投身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队伍中去。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只是国家政府的事,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情。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相信大家都能清晰地感受到周五环境的恶化,污染的日益严重。自2000年以来,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地污染等常见污染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就以我们身边的例子来说,2000年以前,郑州周边的农村(例如我们村子),很多都能饮用地下水。因为当时重行污染工厂等各类污染相对较少,而且没有那么多的汽车排放为其。当时河水清澈,空气清新,蓝天白云随处可见夜里更是繁星点点。沙尘暴,雾霾天气更是不知为何物。但是现在呢?沙城暴频频抄袭来,雾霭天气也成为常见。反而,河水不清,蓝天不见,天空日日夜夜都充满了一种灰暗的尘埃。蓝天白云夜星空闪烁更成为了我们的奢望。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一片昏暗,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更为令人心惊的是,几年的一月份,郑州只有三天是晴朗的天气,其余都是雾霾天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了。
我们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公民,作为国家建设的接班人,我们应该响应国家政策,投身国家建设。作为一个人,我们应该为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改善做自己的努力。所以于公于私,我们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投身到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中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只需要做好身边的小事即可。例如:洗一水二次利用,节约用水;不用的时候,及时关掉电灯或台灯,节约用电;少用一次性筷子,节约木材,保护森林;少用一次性塑料袋,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等等。这些看似小事,但是中国人口基数那么大,再小的一件事,乘以这个基数,也会资源与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针一线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当念物力维艰。当代大学生,应积极投身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中去。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