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贵州省情大题
1.贵州地貌的地域差异是什么?
由于受到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和自然力的影响,贵州地貌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山地丘陵区;北部中山峡谷区;中部山原丘陵盆地区;南部山地河谷区;西南部山原丘陵地区;西北部山原山地区。
2.为什么说明代时贵州历史发展的只要里程碑?
一是在贵州建立了行省,使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二是在贵州大规模推行屯田,加快了贵州的开发,使贵州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3.描述贵州自然风光资源特点
山奇石秀,山石景观多;瀑布与峡谷景观多而壮丽;洞穴类型多,数量大,洞景美;森林美景多;河湖,泉水景观多,水质良好,景色美。
4.结合实际说明贵州国民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
贵州克服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国际金融危机,特大干旱的影响,全省经济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2010年全省的GDP年增长率仍稳定在10%以上为12.8%,以全国平均值高2.5个百分点。
1949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83.0:12.5:4:5.按比值大小排列为一,二,三。
1992年,三次产业排序为二,一,三,相应比例为35.9:35.7:28.4
2006年,为三,二,一,相应比例42.3:41.4:16.3
5.结合实际说明贵州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伟大成就。
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西电东送”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成就明显;以解决工程性缺水为重点的水利设施建设进展顺利;以“两基”攻坚为重点的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6.描述解放后贵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使全省农业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成效显著;农业产出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结构得到调整,形成了以粮食种植为基础,以畜牧业为重点,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格局;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
7.贵州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概况。
中共贵州省委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着力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面推进教育,制度,改革,监督,纠风,惩处等各项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贵州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强保证。
第二篇:贵州省情十二个大题
贵州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
(一)山奇石秀,山石景观多;
(二)瀑布与峡谷景观多而壮丽;
(三)洞穴类型多、数量大、洞景美;
(四)森林美景多;
(五)河湖、泉水景观多,水质良好,景色美。贵州有哪些土壤类型?其耕作条件有何特点?
⑴ 土壤类型: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山地灌丛草甸等地带性土壤和石灰土、紫色土等非地带性土壤,以及水稻土和旱作土等耕作性土壤。
⑵ 特点:①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小,宜林地多、耕地少;②耕地质量差,中低产田面积大;③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④林牧地质量不均,分布欠平衡。3 为什么说贵州高原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和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因为贵州高纬度偏低,海拔较高,气候温和,不仅有利于各种生物的繁衍生长,也适宜古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大量的天然溶洞为古人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多种动植物资源为古人类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大面积的碳酸盐岩出露有利于古人类打制各种石器,所以…… 为什么说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因为:⑴明代在贵州建立了行省是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⑵在贵州大规模推行屯田,加快了贵州的开发,使贵州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5 改土归流对贵州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改土归流以后,贵州才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社会,朝廷对贵州的行政区划和行政建置做了较大的调整:一是在全省普遍采取府、厅、州、县的行政建置,官吏由朝廷委派。在基层则遍行乡、保、甲的基层政权制度。此制度的推行极大地巩固了清朝对贵州的统治;二是对贵州的疆域做了较大的调整,贵州疆域基本形成。简述“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①改变了贵州的产业结构,在贵州建成了航空﹑航天﹑电子三大国防科技工业基地,使贵州的工业水平有了较大提高;②极大地改善了贵州的交通通讯条件;③改变了贵州的生产力布局,加速了贵州的城市化进程;④极大地增强了贵州的科技实力。试述贵州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㈠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㈡以“西电东送”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实现跨越式的发展;㈢一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成效明显;㈣以解决工程性缺水为重点的水利设施建设进展顺利;㈤以“两基”攻坚为重点的教育事业取得显著的成就;㈥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取得积极进展。试述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㈠基础设施不断完善;㈡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显著成就;㈢工业生产快速增长;㈣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加快发展。简述贵州省“十二五”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目标。
㈠经济加速发展;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㈢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㈣科技教育水平大幅度提升;㈤卫生和人口计生工作稳步推进;㈥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达到全省平均水平;㈦少数民族文化和体育事业加快发展;㈧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10 贵州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⑴生产要素占有出现多元化;⑵生产要素利用的综合性增强;⑶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型;⑷增长动力因素尚不均衡;⑸发展阶段向跨越型转变;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发生重大变化。11 简述贵州在能源﹑矿产方面的自然资源优势。
能源:⑴水能资源,其分布均、造价低、发力高、区位优、开发条件优越;⑵煤炭资源,具有储量大、煤种全、埋藏浅、分布聚、含硫低、组合好的特点;⑶由水能资源和煤炭资源组成,形成水煤结合、水火电互济的能源资源优势。
矿产:①成矿质地好;②矿产资源种类丰富,门类齐全:③储量丰富;④分布广泛,组合条件好,易于开发。贵州工业中有哪些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
优势产业:㈠能源工业⑴煤炭工业;⑵电力工业;㈡资源深加工业⑴黑色冶金工业;⑵有色金属工业;⑶化学工业;⑷建材工业。㈢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⑴国防科技工业;⑵装备制造业;⑶电子工业。
特色产业: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⑴烟草加工业;⑵饮料制造业;
第三篇:贵州省情
一、贵州省情
贵州简称“黔”或“贵”,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
东西长约570千米,南北相距约510千米。全省土地总面积17.62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现辖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和2个地区,其中民族自治地方占全省总面积的55.5%。
2010年11月1日,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全省常住人口3474.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6.1%。全省有49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成份个数仅次于云南和新疆,居全国第三位。世居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畲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满族等17个。历史文化:
贵州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早在五六十万年以前,原始人就已经在贵州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了,考古工作者相继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黔西观音洞文化”,晚期直立人的“桐梓人”,早期智人的“水城人”和盘县“大洞人”,晚期智人的“兴义人”、普定“穿洞人”、桐梓“马鞍山人”、“白岩脚洞人”和安龙“观音洞人”。贵州建省虽然只有500多年,但是从文献资料提供的情况来看,贵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得更远。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当时在今贵州境内有牂牁古国,并与中原有交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公元前221年后),贵州分属巴郡、蜀郡、黔中郡和象郡管辖。
“贵州”名称,始于宋朝(公元960-1127年)。公元974年,土著首领普贵以控制的矩州归顺,宋朝在敕书中有:“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一语,这是以贵州之名称此地区的最早记载。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置贵州承宣布政史,正式建制为省。以贵州为省名。贵州文化灿烂,早在夜郎、秦汉时期,就出现了贵州的文化名人,尹珍(东汉,拜儒学大师、经学家许慎为师)开“南域之学”传播中原文化(他和西汉时期的盛览拜司马相如为师),被誉为“贵州文坛之祖”。明初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开设“龙场九驿”,稳定西南政局。明正德三年(1508年),王守仁谪居龙场(今贵州修文县城),成就“心即理”和“知行合一”学说等等。地理环境: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境内有乌蒙山、大娄山、苗岭山、武陵山四大山脉。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喀斯特(出露)面积为10.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贵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温和湿润,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贵州四季分明、春暖风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全省日照时数在1200小时—1600小时,年均气温在14℃—18℃,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在1100毫米—1300毫米之间,气候十分舒适宜人。资源: 1. 能源
犹以水力和煤最为突出。“黔电东送”是南方电网中“西电东送”的主力。长度在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84条;贵州河流的山区性特征明显:上游,河谷开阔,水流平缓,水量小;中游河谷束放相间,水流湍急;下游河谷深切狭窄,水量大,水力资源丰富。特别是水位落差集中的河段多,开发条件优越。
素以“西南煤海”著称,煤炭资源储量达497.28亿吨,居全国第五位,是“西电东送”的重点省份 2.矿产资源:全省已发现矿产110多种,其中有76种探明了储量。
有汞、重晶石、磷、铝土矿、稀土、镁、锰、化肥用砂岩、冶金 用砂岩、饰面用辉绿岩、砖瓦用砂岩等;其中磷矿储量26.95亿吨,占全国总量的40% 以上;重晶石甲冠中华,储量为全国的三分之一;金矿储量居全国第十二位,是中国新崛起的黄金生产基地。
3、生物资源:全省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全国重要的动植物种源地和中药材四大产区之一。
4、旅游资源:贵州是迷人的“天然公园”。闻名世界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织金洞、马岭河峡谷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铜仁梵净山,茂兰喀斯特森林、赤水桫椤、威宁草海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遵义会址和红军四渡赤水遗迹为代表的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文化。多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浓郁神秘的民族 风情,以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使贵州成为理想的旅游观光和避暑胜地。被世界旅游组织原秘书长弗朗西斯科•弗朗加利先生称赞为“文化之州、生态之州、歌舞之州、美酒之州”。
二、黔东南州情
1、行政区划
全州辖16个县市和9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截止2012年12月底,黔东南共有九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分别为:凯里经济开发区、贵州金钟经济开发区(位于丹寨县)、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位于凯里市炉山和麻江县碧波)、贵州洛贯经济开发区(位于从江县)、贵州黔东经济开发区(位于镇远县)、贵州台江经济开发区(位于台江县革一乡)、贵州三穗经济开发区、岑巩经济开发区、贵州黎平经济开发区)
州府凯里市,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凯里经济开发区被列为省级开发区。2000年7月23日,黔东南自治州44周年时,凯里经济开发区举行了成立大会和授牌仪式。
凯里经济开发区的前身是凯里大友庄经济综合开发区。为了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州委、州政府决定把凯里市鸭塘镇至麻江县下司镇的9个村独立规划出来,确定为凯里经济开发区的西区;原来的大友庄开发区为东区,统筹规划,分区实施。东区利用相对较强的城市功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西区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发区要按特区模式来办”的指示精神和“以工业为主、高新产业为主、招商引资为主、出口创汇为主”的原则,下大力进行超前性和突破性试验。
2、民族人口
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州常住总人口348.06万人,有苗、侗、汉、布依、水、瑶、壮、土家等33个民族,其中苗族人口占42%,侗族人口占31.7%。是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少数民族人口绝对数量最多的自治州,是“世界苗侗原生态文化遗产保留核心地”。
3、地理概况
面积:面积30337.1平方公里,东西相距220千米,南北跨度240千米。东邻湖南省怀化地区,南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河池地区,西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抵遵义市、铜仁地区。
4、交通状况
黔东南是贵州的东大门,州内交通便捷,是云贵川通往湖南、两广的主要通道。目前,全州公路总长6938公里,实现了县县通油路,乡乡通公路。320、321国道和湘黔铁路复线穿境而过,已相继建成贵新高等级公路和凯麻、玉凯高速公路,黎平机场在2006年9月正式通航。舞阳河、三板溪湖水路运输便捷,成为州内交通有效补充。厦蓉高速公路、贵广快速铁路已经动工建设,已经规划贵阳至长沙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黎平经石阡到重庆高速公路、县县通高速公路,全州已建和在建的高速公路近500公里,占全省的五分之一。施秉至镇远、凯里至大塘二级公路加快推进,到2010年底,1800公里旅游环线公路基本建成,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和90%的建制村通公路。
5、旅游资源
原生的民族文化、原始的自然生态、原貌的历史遗存有机融合,构成黔东南的特色旅游的竞争优势。州内少数民族风情“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享有“歌舞之州”、“神奇之州”、“百节之乡”之美誉,苗族和侗族原生态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这里有世界最大的苗寨——雷山西江,世界最大的侗寨——黎平肇兴,有世界上最古老的爱情节——苗族姊妹节,有粗犷奔放的东方迪斯科——反排木鼓舞,有象征民族精神支柱的侗族古老的鼓楼,到黔东南可领略“唐朝发型、宋代服饰、明清建筑”和“魏晋遗风”。黔东南侗族大歌曾唱响法国巴黎,又在2006年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中获得最受观众欢迎奖,在厦门国际合唱节中一举夺得金牌奖,2008年随温家宝总理出访日本演出,得到高度赞誉,为国争光,享誉世界,2009年侗族大歌成功申报成为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飞歌委婉动人,苗族歌后阿幼朵歌震维也纳金色大厅。民族服饰种类繁多,全州有64个大类200多个品种。民族银饰、手工刺绣等旅游工艺品琳琅满目。民族餐饮独具特色,苗族的酸汤鱼、侗族的腌鱼腌肉等已作为黔菜的主要品种入选中国名菜大典。在黔东南旅游大环线上,有苗岭山区雷公山麓为中心的苗族村寨,以黎平、从江、榕江“六洞九洞”为中心的侗族村寨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剑河八郎是世界寒武纪地质公园研究 “金钉子”坐标点,这里有杉木河、野洞河“矿泉水上的漂流”,有2280多年历史的镇远历史文化名城。在国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黔东南有39项53个保护点,有123项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州有20个重点民族文化旅游乡镇和100个重点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村寨,50户以上的民族文化村寨3900多个。有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镇、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国家级生态博物馆、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中国民间艺术之乡、3个中国民间绘画之乡、4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黔东南旅游品位不断提升。“完美假期——多情黔东南”旅游线路被中央电视台评为全国十佳旅游精品线路之一;黔东南雷山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之一;肇兴侗寨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和中国《旅游时尚》杂志评为全球最具诱惑力的33个目的地;《中国地理杂志》把黎平评为最美的地方,肇兴侗寨评为全国六大乡村古镇之一;岜沙苗寨被称为“世界上最后一个枪手部落”,网民投票评选为世界上人生最值得去的50个地方之一。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黔东南列入世界十大“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旅游胜地之一;1998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把黔东南列为世界18个原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被专家学者誉为“人类疲惫心灵栖息的家园”、“原生态民族文化博物馆”。世界旅游组织专家组于2002年3月至8月共4次实地考察黔东南后给予高度评价:黔东南是旅游资源品位最高、质量最好且最集中的地区;是不同类型且最具多样性的旅游资源富集地;是对境外游客最具吸引力的地区;是民族文化旅游的旗舰;是为高素质人群所准备的丰富宴席。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西斯科·弗朗加利先生考察黔东南后称赞誉:“在当今这样一个完全工业化、技术化和现代化的世界,能看见黔东南这样经历了岁月变换,还保存着传统生活方式和习俗的地方真是令人振奋,黔东南之行我一生中最难忘、最荣幸的一次体验,黔东南这个歌舞之州、森林之州、友好之州、神奇之州,必将成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旅游圣地。”2007年7月余秋雨先生(国际著名学者,我国著名作家)为期6天的黔东南之行考察,给予了黔东南较高的评价,尤其是在他的《解读贵州.余秋雨黔东南纪行》一书中,对西江千户苗寨的评价“让美丽回答一切”。
西江千户苗寨荣获首批“中国文化旅游新地标”称号 3月25日,记者从黔东南州旅游发展和风景名胜管理局获悉,在日前举行的“责任中国·人民网2012评选”揭晓仪式上,黔东南州的西江千户苗寨在中国文化旅游新地标评选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文化旅游新地标”荣誉称号,这也是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景区。
“责任中国·人民网2012评选”活动于去年8月22日启动,今年1月5日结束。来自全国各地的57个景区参赛,15个景区最终入选。本次活动采取网上投票和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式,网络投票结果占整个评审权重的30%,投票结束后进行专家评审,来自中央有关部委和文化旅游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组对材料进行集中评审,最终评选出首批中国文化旅游新地标。
第四篇:贵州省情工作总结
教学工作总结
学科:贵州省情
本学期,贵州省请教学是我的工作任务之一,我担任14春综采(1)班和(2)班的教学,转眼这个学期结束了,在这学期里,我用了大量时间研究教材,因为贵州省情涉及历史、地理、人文、政治等内容,看似简单,其实涉及面很广。
学期结束之际,教学也随之完成,我也受益匪浅,对贵州的地理、资源、旅游等优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把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在本学期的教学中了解了贵州省请,知道贵州资源丰富,看到所学专业的美好前景。
同事也存在不足之处,学生方面,两个班学生的知识面有差距,(1)班相对较好,互动也容易很多。这一学科让学生对本省情况有所了解,学生基本上都是不重视的,该记住的内容以及重点,都不肯去记,边学边忘,不能将知识点真正落到实处。我自身的原因,由于比较擅长理科,对于这种涉及至十年较广的学科,历史、地理、人文、政治等方面的知识有限,备课虽然认真,也花大量时间,但是也没有做到游刃有余。
针对以上情况,我以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要做到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每一节课我都认真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教材中涉及到的相关地理、历史等知识,我会上网查资料,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全面。教材内容篇幅较长,要避免照本宣科,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着重师生互动,活跃课堂学习气氛,遇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时,让大家进行讨论。为了激励学生学习本学科,加深理解和记忆,我会留一小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己学习并总结,并让学生在课上讲解,作为他们的平时成绩。在教学方法上,还应多李彤多媒体教学,如播放贵州的秀丽山水、少数民族特色服饰、民族舞蹈(如苗族芦笙舞)、特色戏剧(如傩戏)等,课加深印象和记忆。
今后我会加强学习,加强自身基本功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有收获。学习新的教学思想,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我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好好学习,向这个方向前进。
文化部:卢尚婷 2015年6月30日
第五篇:贵州省情调查报告
贵州省情调查报告(关于雷山县西江旅游建设)
调 查 目的和对象:通过对雷山西江千户苗寨进行旅游市场调查和分析,更加了解黔东南的旅游信息,同时为雷山县旅游业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期对雷山县旅游业和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调 查地 点:雷山县所属西江千户苗寨
调 查时 间:2010年5月1日—6月1日
调 查人 员:贵州省黔东南电视广播大学 2010春工商管理(专)黄云枫 所 属课 程:贵州省情教程
1.雷山旅游开发的必要性
(1)从整个贵州省来看旅游与扶贫关系,可以拉动经济发展,创办新型旅游城市:
(2)贵州省经济状况,和自然资源优势
2.旅游扶贫”观念的提出
贵州省旅游局杨胜明局长率先在中国提出了“旅游扶贫”的理念,她强调旅游不应是一种谋求短期经济效益的产业,它应长期而持久地赐富于民。恰恰因其经济的欠发达,贵州迄今仍保持着大量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它是一个“活着”的民族遗产宝库,堪称“文化千岛”,其中32%的人口都属于少数民族,仍相对保持着古老的生活方式,以及各个民族的精神信仰是习俗、节日与典礼、传统工艺、音乐、语言与建筑。贵州以扶贫为目标,利用贵州省自身资源优势,脱贫致富,旅游活动给当地居民带来直接创收,使当地人意识到旅游资源的重要性。从意识主动去传承与保护自己的风俗习惯,民族特色。贵州一定会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道路来。
3.雷山县目前的旅游发展前景
(1)雷山县旅游资源状况
雷山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与凯里、台江、榕江、丹寨四县市相邻。县城距黔东南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42公里,距省城贵阳184公里,距雷公山主峰30公里。有很高的森林覆盖,有山有水。
(2)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雷山县全县总人口14.5万,其中苗族12.04万人,占总人口的83%,苗族传统的民族文化,光彩夺目,被誉为苗族文化中心,这里,有中国苗族第一寨西江千户苗寨,集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古朴的民族风情于一体。苗族历史上的五次大迁徙,其中最集中的地方就是西江,370多个苗族村寨分别分布在雷公山周围,雷山县苗族保存有八大支系,因此使得苗族的习俗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而且苗族历史上的五次大运动,三次都发生在雷山。
(3)自然资源
雷公山,苗岭之巅,主峰海拔2178.8米,地跨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总面积71万亩,其中雷山县辖区为7万亩,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4.23%,占雷山县总面积的29.08%。雷公山无山不绿,有水皆清,森林覆盖率高达90.7%以上,在已知的1780多种植物中,被列为国家濒危、珍惜植物的有20种,500多种属于药用植物,是我国中亚热带一个极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4)雷山县发展乡村旅游取得的成就
雷山县在围绕旅游,调整农业、发展工业、繁荣文化、完善交通、保护生态、建设城镇、提高素质,以雷公山、西江千户苗寨、郎德上寨、巴拉河沿岸民族村寨,县城旅游服务中心为重点,抓住州委,州政府打造“雷公山苗族文化原生态旅游经济圈”的机遇,创新旅游体制机制,狠抓工作措施落实,使旅游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2002年至2006年,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创新高,旅游业的发展拉动了交通运输、通信、餐饮服务、房地产等产业的发展。
4.雷山县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分析
(1)雷山县游客结构多变量分析
以下雷山县旅游者统计资料分析的数据,大概。以下分析从性别、年龄、职业、经济收入、客源地五个变量进行分析。
(2)分析结论
根据对雷山县旅游客源市场基本情况的调查,其具有以下特征:
①文化程度越高出游率越高。
②男女结构不平衡。
③公务员与企业事业单位员工占有较大比例。
④中青年人在整个市场中占有较大比重而老年人市场偏低。
⑤中收入旅游者出游率高,较高收入人群出游率低。
⑥距离衰减因素也是影响客源市场的一个方面。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雷山县以苗族为主的民族风情浓郁、古朴典雅,富有极深远的文化内涵,是苗族的民族文化中心,随着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使人们有一种内心深处回归自然,留恋乡村泥土的本能,更愿意到乡土气息浓厚的乡野中放松,而文化程度高的旅游消费群体,对以民族村寨为特色的文化现象、以村寨为依托的农耕文化兴趣浓厚。雷山县旅游资源恰好适合了现代社会生活的旅游发展需求,给做好雷山县旅游业提供了一个优越的条件,而且从以上的数据分析中,学生群体的增加不仅仅说明了学生群体对传统文化的向往更说明了雷山县的旅游资源以另一种功能在吸引年轻学者,而高收入人群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5.雷山县旅游产品具体分析
以下以雷山县最具代表性的郎德上寨、西江和雷公山等相对成熟的旅游景区对雷山县旅游产品进行分析。
6.西江千户苗寨
(1)西江千户苗寨概述
西江距雷山县城37公里,距凯里39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千户苗寨。农耕文化色彩典型,民族风情特色浓郁,自然环境优越,现有1258户,5600多人,99%是苗族。素有“千户苗寨”,“歌舞之乡”、“民族建筑之魂宝”、“节日之乡”、“银饰服饰之乡”的美誉。1998年被列为全省重点历史文化村镇,2000年被列为古镇名寨,2005年,建立了“中华民族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馆”,到目前为止,西江共计接待了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20多万人次。
就西江千户苗寨旅游产品而言,虽已得到发展,并具有一定的质量,但应提炼出它们的最大特色作为卖点。结合我们的调查问卷的Q7问题“雷山县哪个景点给您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其中,在八个景点中,西江千户苗寨位居首位。不难看出,西江千户苗寨在雷山县诸多景点中是一个值得着力打造的旅游产品。然而,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了解到很多游客到了这里,只能用眼睛远远的观望一下千户苗寨那些由庞大的吊脚楼建筑群和作为背景的雷公山组成的风景,而不
能进入到当地生活的体验之中。然而,当游客的那些审美欣赏消失以后,剩下的就只是平淡了,只有进入到日常生活的层面,这才是真实的西江,才能把远方的客人留下来。
(2)加强西江千户苗寨民族生活体验类节目
(3)着力打造特色旅游购物品
(4)注重品牌效应 政府加以管制和控制
经以上分析得出,把博物馆最为西江的旅游品牌效应来推广,应该会收到很好的成效。
除了做好以上主推特色旅游产品之外,西江千户苗寨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细节问题。
1.标识系统不完善
2.非民族建筑的外观与整个民族建筑氛围不协调
3.空中污染和电力系统冲击视觉效果
4.餐饮经营个体的饮食卫生意识不够
5.接待能力和娱乐环节欠缺
如果处理好以上问题,西江的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指日可待。
7.结论
发展雷山乡村旅游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雷山县乡村及村民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农村与城市的和谐。对其所在的景点进行调整,改造和加强各方面的需要。在不远的将来贵州黔东南将会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名的大自然旅游城市。会给黔东南带来无限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