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时间:2019-05-15 12:01: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第一篇:“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1.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2.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3.会计:(理解)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5.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

6.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要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7.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

8.一贯性原则:是指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9.配比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

10.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

11.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12.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

13.所有者权益:(一般了解)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14.收入: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提供他人使用本企业的资产而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流入,或债务的清偿。

15.费用:指通过配比方式确认的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这个定义是指狭义的费用,仅限于同提供商品和劳务有关的资产耗费,即营业费用。广义的费用,还包括投资损失、营业外支出和所得税费用。

16.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项目。

17.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它应以会计科目作为它的名称,并具有一定的格式。

18.复式记账: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

19.简单会计分录:指一个账户借方只同另一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20.复合会计分录:指一个账户借方同几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或相反,一个账户贷方同几个账户借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或多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21.实收资本:是指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它是企业所有者权益中的主要部分。

22.固定资产:一般是指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能在若干个生产周期中发挥作用,并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

23.“应付账款”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因采购材料而与供应单位发生的结算债务的增减变动情况的账户。

24.“应收账款”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因销售产品应向购买单位收取货款的结算情况的账户。

25.生产费用: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用货币额表现的生产耗用,叫做生产费用。

26.“生产成本”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正确计算产品生产成本的账户。

27.“制造费用”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企业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而发生各项间接生产费用。

28.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

29.预提费用:是指预先分期计入各期成本、费用,但在以后才实际支付的费用。

30.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31.营业外收支:是指那些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收入和支出。

32.账户的用途:是指设置和运用账户的目的,即通过账户记录提供什么核算指标。

33.账户的结构:是指在账户中如何登记经济业务,以取得所需要的各种核算指标,即账户借方登记什么,贷方登记什么。

34.盘存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

35.集合分配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个阶段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反映和监督有关费用计划执行情况以及费用分配情况的账户。

36.跨期摊提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应由几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在各个会计期间进行分摊和预提的账户。

37.备抵账户:亦称抵减账户,是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

38.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39.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用来确定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和金额而填制的,作为登记账簿直接依据的会计凭证。

40.账簿:是按照会计科目开设账户、帐页,用来序时、分类地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簿籍。(账簿又是积累、贮存经济活动情况的数据库)

41.序时账簿:亦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

42.联合账簿:是指日记账和分类账结合在一起的账簿,如企业设的日记总账。

43.多栏式明细分类账:是根据经济业务特点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在一张帐页内按有关明细科目或明细项目分设若干专栏,用以在同一张帐页上集中反映各有关明细科目或明细项目的核算资料。

44.总账:是指按总账科目开设的账户,对总账科目的经济内容进行总括的核算,提供总括性指标。

45.明细账:是指按照明细科目开设的账户,对总分类账的经济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提供具体而详细的核算资料。

46.平行登记:是指经济业务发生后,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要登记有关的总分类账,另一方面要登记该总分类账所属的各有关明细分类账户。

47.结账:(理解)是指按照规定把一定时期(月份、季度、年度)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登记入账,并将各种账簿结算清楚,以便进一步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48.帐证核对:是根据各种账簿记录与记账凭证及其所附的原始凭证进行核对。

49.帐帐核对:是指各种账簿之间的有关数字进行核对。

50.帐实核对:是指各种财产物资的账面余额与实存数额相核对。

51.会计核算形式:就是指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和帐务处理程序相互结合的方式。也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帐务处理程序和记账程序。

52.日记总账:是日记账和分类账结合在一起的联合账簿,是将全部科目都集中设置在一张帐页上,以记账凭证为依据,对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进行序时登记,月末将每个科目借、贷方登记的数字分别合计,并计算出每个科目的月末余额。

53.财产清查:就是通过对财产物资现金的实地盘点和对银行存款、债权债务的查对,来确定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的实存数,并查明账面结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54.永续盘存制:亦称账面盘存制,采用这种方法,平时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加数和减少数,都要根据会计凭证连续计入有关账簿,并且随时结出账面余额。

55.实地盘存制:采用这种方法,平时只根据会计凭证在账簿中登记财产物资的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到月末,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盘点,根据实地盘点所确定的实存数,倒挤出本月各项财产物资的减少数。

56.未达帐项:是指由于企业与银行之间对同一项业务,由于取得凭证的时间不同,导致记账时间不一致,而发生的一方已取得结算凭证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由于尚未取得结算凭证尚未入账的款项。

57.会计报表:是以日常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编制的,用来集中、概括地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等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成本费用的书面文件。

58.资产负债表:是总括反映企业一定日期(月末、季末或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会计报表,是月报表,静态。

59.损益表:亦称利润表,是总括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年度、季度或月份)内利润(或亏损)的实际形成情况的会计报表,是月报表。

60.会计工作的组织:是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制定会计法规制度,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工作人员,以保证合理、有效地进行会计工作。

第二篇: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1.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2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打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3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月的方法和程序.,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5‘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

6‘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要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7‘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

8‘一贯性原则:是指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9‘配比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问;而不足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

11.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12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童,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

13所有者权益:(一般了解)是企业投资人汁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收入: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提供他人使用本企业的资产而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流入,或债务的清偿

15.费用;指通过配比方式确认的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这个定义是指狭义的费用,仅限于同提供商品和劳务有关的资产耗费,即营业费用。广义的费用、还包括投资损失、营业外支出和所得税费用。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其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项目。

1?,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它应以会计科目作为它的名称,并其有一定的格式1

18.复式记账;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

19.简单会计分录:指一个账户借方只同另一个账户贷方发生时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货的会计分录。

20,复合会计分录:指一个账户借方同几个账户贷方发生时万关系,或相反,一个账户贷方同几个账户借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或多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21,实收资本:是指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它是企业所有者权益中的主要部分

22图定资产:一般是指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能在若干个生产周期中发挥作用,并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析设备、工其器其等

23.“应付账款”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因采购材科而与供应单位发生的结算债务的增减变动的账户。

24.‘应收账款”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因销售产品应向购买单位收取货款的结算情况的账户。生产费用: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用货币额表现的生产耗用.叫做生产费用。

26“生产成本”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正确计算产品生产成本的账户

27.“制造费用”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企业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而发生各项间接生产费用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

29.预提费用:是指预先分期计入各期成本、费用,但在以后才实际支付的费用

30.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功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3l.营业外收支:是指那些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收入和支出

32.账户的用途:是指设置和运用账户的目的,即通过账户记录提供什么核算指标

帐户的结构:是指在账户中如何登记经济业务,以取得所需要的各种核算指标,即帐户借方登记什么,贷方登记什么。

盘存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各项产物资和货币资金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

集合分配帐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个阶段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反映和监督有关费用计划执行情况以及费用奉陪情况的账户。

跨期摊提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应由几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在各个会计期间进行分摊和预提的账户。

备抵账户:亦称抵减账户,是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用来确定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和金额而填制的、作为登记账簿直接依据的会计凭证

账簿:是按照会计科目开设账户、帐页,用来序时、分类地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簿籍。(账薄又是积累、贮存经济活动情况的数据库)

序时账簿:亦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

联合账簿:是指日记账和分类账结合在一起的账簿,如企业设的日记总账。

43,多栏式明细分类账:是根据经济业务特点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在一张帐页内按有关明细科目或明细项目分设若干专栏,用以在同一张帐页上集中反映各有关明细科目或明细项目的核算资料。

总账:是指按总账科目开设的账户,对总账科目的经济内容进行总括的核算,提供总括性指标

明细账:是指按照明细科目开设的账户,对总分类账的经济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提供具体而详细的核算资料。

平行登记:是指经济业务发生后,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要登记有关的总分类账,另一方面要登记该总分类账所属的各有关明细分类账户

47,结账:(理解)是指按照规定把一定时期(月份、季度、)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登记入帐,并将各种账簿结算清楚,以便进一步根据账簿,以便编制会计报表。

帐证核时:是根据各种账簿记录与记账凭证及其所附的原始凭证进行核对。

帐帐核对:是指各种账簿之间的有关数字进行核对。

帐实核时:是指各种财产物资的账面余额与实存数额相核对。

会计核算形式:就是指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和帐务处理程序相互结合的方式。也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帐务处理程序和记账程序。

日记总账:是日记账和分类账结合在一起的联合账簿,是将全部科目都集中设置在一张帐页上,以记账凭证为依据,对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进行序时登记,月末将每个科目借、贷方登记的数字分别合计.并计算出每个科目的月末余额。

财产清查:就是通过对财产物资现金的实地盘点和对银行存款、债券债务的查对.来确定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的实存数,并查明账面结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永续盘存制:亦称账面盘存制,采用这种方法,平时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加数和减少数,都要根据会计凭证连续计入有关账簿,并且随时结出账面余额。

实地盘存制:采用这种方法,平时只根据会计凭证在账簿中登记财产物资的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到月末,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盘点,根据实地盘点所确定的实存数,倒挤出本月各项财产物资的减少数

未达帐项:是指由于企业与银行之间对同一项业务,由于取得凭证的时间不同,导致记账时间不一致、而发生的一方已取得结算凭证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由于尚未取得结算凭证尚未入账的款项。

会计报表:是以日常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编制的.用来集中、概括地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等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成本费用的书面文件。

资产负债表:是总括反映企业一定日期(月末、季末或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会计报表,是月报表,静态

权益表:亦称利润表,是总括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季度或月份)内利润(或亏损)的实际形成情况的会计报表.是月报表。

60‘会计工作的组织:是据会计工作的特点,制定会计法规制度,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工作人员、以保证合理、有效地进行会计工作。

第三篇: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账户: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及其结果进行分类记录,反映的工具。设置账户就是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和经济管理的要求,科学的建立账户体系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账户应该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会计事项发生的日期;摘要,即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凭证号数;金额(增加额,减少额,余额)复式记账:对每笔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互相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专门方法。会计凭证: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重要依据。登记账簿:把所有经济业务,按其发生的顺序,分门别类的计入有关账簿。账簿:全面连续系统的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保存会计信息的重要依据。成本计算:归集一定计算对象上的全部费用,借以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专门方法。财产清查:通过盘点实物,核对账目,来明确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实有数,并查明实有数和账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财务会计报告: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对日常会计核算资料的总结,将账簿记录的内容定期的加以分类整理和汇总,形成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各种指标,再报送给会计信息使用者,以便据此进行决策。会计是为了适应生产活动发展产生的,在初期是生产职能的附加部分,当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在生产成果有所富于的时候,开始关心劳动成果和劳动耗费,为了对生产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产生了会计。15世纪末,单式簿记应运而生得到发展,这一时期称为古代会计。《算数balabala》是近代会计史开端。帕乔利复式簿记著作的出版和会计职业的出现,是近代会计史的两大里程碑。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事业、机关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反映和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也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会计信息系统论:把会计的本质理解成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是指在企业或其他组织范围内,旨在反映或控制企业或组织的各种经济活动,而由若干具有内在联系的程序,方法和技术所组成,由会计人员加以管理,用以处理经济数据、提供财务信息和其他有关经济信息的有机整体。会计管理活动论: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提供经济信息,提高经济效率为目的的一种管理活动。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一系列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现代会计的基本职能,反映和监督。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能够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采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全面、系统、及时准确的将一个会计主体所发生的会计事项表示出来。连续性(逐笔记录)系统性(按科学方法系统进行)全面性(所有经济活动)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监督经济活动按照一定的法规和计划进行。强制性,严肃性,连续性,完整性。(事前监督{可行性,合理性、合法性、有效性,对未来经济活动的指导}、始终监督、事后监督)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金性支出。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会计的反映职能: 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反映职能是监督职能的基础,监督职能是反映职能的保证】 “六职能”学说:会计具有反映经济情况,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过程,分析经济效应,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决策有用观:财务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进行决策有用的信息。包括企业现金流量的信息和关于经济业绩及资源变动的信息。(使用环境: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资源分配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委托方与受委托方关系不直接)受托责任观:(受托方和委托方明确,直接接触)会计目的(相对于会计实践活动主观提出的,不属于会计信息系统,在该系统外回答人们利用会计信息来干什么)会计目标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一经明确,作为其具体化会计职能就能确定了。会计目标是对信息的要求,会计任务是对会计工作的主观要求。会计任务是指通过会计职能所应该完成的工作。我国会计的根本任务是按照国家的财经法规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提供财务数据为主的经济信息,并利用取得的经济信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进行监督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益并服务于会计主体内外部有关各方。会计的作用,为国家宏观调控,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信息,加强经济核算为企业经济管理提供数据,保证企业投入资产的安全完整,为投资者提供财务报告,以便于其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1

户,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对各单位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完整的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会计分析的方法主要是利用会计核算的资料,考核并说明各单位经济活动的效果,在分析过去的基础上,提出指导未来经济活动的计划、预算和备选方案,对他们的报告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会计检验的方法,亦称神迹,根据会计核算,检查各单位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理,会计核算资料是否真是正确,根据会计核算资料编制的未来时期的计划预算是否可行,有效。会计对象: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资金周转:我们把资金从货币型台开始,依次经过储蓄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最后又回到货币资金这一运动过程。(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企业内部,外部还要加上资金的投入和资金的退出} 会计要素: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两个主体间的价值交换)、事项(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价值转移)形式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式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是指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数值上等于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收入: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入。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包括成本(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包括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间接费用)和费用(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营业税费、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资产减值损失【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费用后的盈余。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及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库存现金:企业持有的现款,支付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小额费用。应收及预付款项:企业在日常生产及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债权。存货: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或者仍然处于生产过程中将要消耗,或者在生产或者提供劳务的过程中要耗用的各种材料物料。长期投资:是指不能在1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投资,主要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等。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流动负债:企业将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预提费用等。短期借款:企业从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不超过一年的债款,用以补充流动资金的不足的临时性借款。应付及预收账款:企业在生产生活中发生的各项债务。应付债券: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实际发行的长期债券。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实际按照企业章程或者合同协议的规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是企业注册成立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企业承担民事责任的财力保证。资本公积:也称准资本,是企业所有者共有的资本,主要来源于资本在投入过程中所产生的溢价,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主要用于转增资本。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公留存收益,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金)和任意盈余公积(企业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批准后按照规定的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金)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留于以后分配的利润,属于企业的留存收益。营业外支出: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罚款等非常损失。会计等式:会计平衡公式,会计方程式,表明各种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恒等式。经济业务:应办理会计手续,能用会计方法反映反映的经济活动。资金:社会在生产过程中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及货币本身。会计假设: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做的基本设定。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假设指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经济活动。

设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其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通过会计分期假设,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可以及时的向有关方面提供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满足有关方面报告。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采取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主体经营情况。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会计要素的确认:决定将交易或事项中的某一项目作为一项会计要素加以记录和列入财务报告的过程。会计计量:会计计量属性(货币),会计计量单位:历史成本(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家公允价值计量)重置成本(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变净现值(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要花费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现值(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公允价值(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资源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收益性支出: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或者一个经营周期相关的支出。资本性支出:支出效益与几个会计或几个营业周期相关的支出。配比原则:收入和费用在因果联系上的配比和在时间上的配比‘ 历史成本计量: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或构建时发生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权责发生制原则:企业以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为标准来确认收入,费用的一种会计处理基础。收付实现制:以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支出作为确定本期收入或费用的标准。会计科目:会计要素的分类,设置账户的重要依据。**账户:用来反映和监督**增减变动和结果的账户。总分类科目:一级科目,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的账户名称。明细类科目:对总分类科目所含内容再做详细分类的会计科目。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发生额平衡法:将某一时期会计等式两边发生额的增减交叉相加核对相等的方法。余额平衡法:将某一时点会计等式等号两边账户的余额相加核对相等的方法。借贷记账法:用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记账符号:会计核算中使用的一种抽象标记,表示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动方向。费用和收入类账户没有期初余额。账户对应关系:一笔业务所涉及的几个账户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相互依存的对应关系。存在着对应关系的账户叫做对应账户。会计分录:简称分录,预先确定每笔经纪业务所涉及的账户名称,以及计入账户的方向及金额的一种记录。试算平衡:根据会计等式的平衡原理,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通过汇总计算和比较,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的一种方式。总分类账户与明细类账户平行登记特点:同内容,同方向,同金额。**资本金:企业接受**投资而形成的资本金。存货的采购成本: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支出,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能归属于存货采购的成本。当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小,原材料的种类不是很多,而且原材料的收发业务也不是很频繁的情况下,企业可以按照实际成本计价法组织原材料的收发核算,特点:从材料的收发凭证和材料的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全部按实际成本计价。当企业材料的种类比较多,收发次数又比较频繁的情况下,可以用计划成本组织收发核算。(材料的收发凭证按计划成本核算,材料总账及明细账均按计划成本登记,增设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核算材料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额并在会计期末对计划成本进行调整以确定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和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进而确定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直接费用是指企业生产产品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和提供劳务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各种原材料,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等)和直接人工(企业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直接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津贴和补贴),间接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支出,通常称为制造费用(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结转:指期末结账时将某一账户的余额或差额转入另一账户。职工薪酬: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销售折让:企业因售出商品的质量不合格等原因而在售价上给予的减让,实际发生销售折让时应直接冲减当期的销售收入。商业折扣:企业为促进商品销售而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价格扣除。现金折扣债权人为鼓励债务人在规定期限内

 付款,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折扣计入财务费用。贴现:银行贴现,票据持有人将未到期的票据背书后转让给银行,银行受理后从票据中扣除按银行贴现率计算确定的贴现利息,而将余额付给贴现者的一种交易行为。其他业务(附营业务)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销售业务,包括销售材料,出租包装物等。财务成果: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实现的最终经营成果,也就是企业所实现的利润或亏损总额。营业外收入(支出):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支出)。期间费用: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个特定产品的成本,而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种费用。所得税费用;企业按照国家税法有关规定,对企业某一经营实现的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规定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缴纳的一种款项。企业计算本期利润总额,净利润和本年累计利润总和累计净利润的具体方法有账结法(在每个会计期末,将各损益类账户记录的金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通过本年利润账户借贷方的记录结算出本期损益总额和本年累计损益额每个会计期末编制结账分录,结清各损益类账户)和表结法(每个会计期末各损益类账户不进行转账处理,而是通过编制利润表进行利润的结算根据损益类项目的本期发生额,本年累计数额填报会计报表在会计报表中直接确定损益额年终在用账结法)。账户的经济内容:是指账户反映的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按账户经济内容对账户进行分类,就是按账户所反映的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类账户:核算企业各种**增减变动以及余额的账户 账户的用途:是指开设账户的目的,即通过账户记录提供核算指标。账户的结构:是指在账户中如何登记经济业务,以取得所需的各种核算指标。即账户借方登记什么,贷方登记什么,期末账户有无余额,如有余额在账户的哪一方,表示什么。按用途和结构分类:基本账户(盘存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结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同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债权、债务结算情况的账户,投资权益类账户:用来核算投资者投资的增减变动及实有额的账户,跨期摊配账户用来核算和监督应由若干个会计期间共同担负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摊配与各个会计期间的账户),调整账户,成本账户,损益计算账户。p138 成本:价值的范畴,新增或已耗资产价值的组成部分。资产价值包括已耗生产的转移价值,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劳动者为社会做出的贡献额。利润: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即所得金额收入大于其相配比的耗费金额的差额。亏损:所得的金额收入小于其相配比的耗费金额的差异。成本计算:采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把企业供应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根据受益关系,在不同对象之间进行归集和分配借以确定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项工作。成本开支范围:企业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费用的不同性质,依据成本的内容和加强成本核算的要求,由国家在相关法律法规中统一制定的哪些可以算作成本的要求。费用开支标准:对某些费用支出的金额比例做出一定限制性的规定。成本计算对象;承担和归集费用的对象,费用的受益对象。是费用归集和分摊的依据。成本项目:生产费用按其用途分类。采购费:包括买价和采购费用,采购费用包括运杂费等。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发生日期,具体内容,数量金额,签名盖章)会计信息:经济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据,以凭证账簿报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来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者完成的情况,并作为记账的原始依据。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也是填制记账凭证的依据。(名称,日期编号,单位名称,数量金额,签章)自制原始凭证:是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业务的部门或人员在某项经济业务完成时自行填制的凭证。一次凭证:是指只反映一项经济业务,或者同时反映若干项同类性质的经济业务,其填制手续是一次完成的会计凭证。累计凭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连续记载若干项同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凭证。汇总原始凭证:是指将一定时期内若干份记录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汇总编制的,用以集中反映某项经济业务总括情况的会计凭证。记账凭证:是指会计人员根据账簿记录加以整理后重新编制的会计分录凭证。专用记账凭证:是指专门用来记录某一类经济

业务的记账凭证。专用记账凭证按其所记录的经济业务是否与现金和银行存款业务有关,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收款凭证:是指专门用于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收入业务的记账凭证。是用来记录货币资金收款业务的凭证,它是由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的。付款凭证:是指专门用于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付出业务的记账凭证。是用来记录货币资金付款业务的凭证,是由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的。付款凭证分为现金付款凭证和银行存款付款凭证。转账凭证:是指专门用于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收付业务以外的转账业务的记账凭证,转账凭证根据有关转账业务的原始凭证填

制,是登记有关总分类及明细分类账的依据。是用来记录与货币资金收付无关的转账业务的凭证,它是由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转账业务原始凭证填制的。通用记账凭证:是指反映所有经济业务的记账凭证。(用途)复式记账凭证:将某一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集中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单式记账凭证:是指某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每个会计科目,分别填制的记账凭证。(会计科目数)汇总记账凭证:根据一定时期内同类单一记账凭证加以汇总而重新编制的记账凭证。单一记账凭证:只包括一笔会计分录的记账凭证。科目汇总表:一定时期内所有记账凭证定期加以汇总而重新编制的记账凭证。汇总收款凭证是指依据“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的借方分别设置的一种汇总记账凭证 会计凭证的传递:是指会计凭证从填制到归档保管整个过程中,在单位内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传递程序和传递时间。会计凭证的保管:是指会计凭证登账后的整理、装订和归档存查。账簿:是按照会计科目开设账户并由具有一定格式的账页所组成,用来序时、分类地记录经济业务的薄账。序时账簿;亦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序时账簿按其记录内容的不同又分为普通日记账和特种日记账两种。普通日记账:也称通用日记账,是用来序时登记各单位经济业务会计分录的日记账。特种日记账:是专门用来记录某一特定项目经济业务情况的日记账。备查账簿:是指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记载或记载不全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分类账簿:对全部经济业务按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订本式账簿:是指把许多账页加以编号装订成册的账簿。活页式账簿:是指账页不固定,采用活页形式的账簿。卡片式账簿:是指用印有记账格式的卡片,详细登记各项经济业务的账簿。现金日记账:是由出纳人员根据现金收款凭证、现金付款凭证和银行存款付款凭证(记录从银行提取现金业务),按经济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步逐笔进行登记的账簿。银行存款日记账:是由出纳人员根据银行存款收款凭证、银行存款付款凭证和现金付款凭证(记录将现金存入银行业务),按经济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账簿。总分类账:按一级会计科目设置,提供总括资料的账簿。明细分类账:登记某类经济业务详细情况的账簿。三栏式明细账:登记反映金额的经纪业务,应收账款应交税费等。数量金额式明细账:在收入支出结存三栏内,再增设数量单价等项目,分别登记实物的数量和金额。多栏式明细账:根据经营业务的特点和经营管理的要求,在某一总分类账项下,对属于同一一级科目或二级科目的明细科目设置若干栏,用以在同一账页上集中反映各有关明细项目的详细资料。划线更正法:先将错误的数字或文字全部划一条红线予以注销,并使原来的字迹仍然清晰可见然后在红线上方空白处做出正确记录并由记账人员在更正处盖章。红字更正法:赤字冲销法,红笔订正法,在记账以后,如果在当年内发现记账凭证所记的科目或金额有错时,可以采用红字更正法进行更正。所谓红字更正法,即先用红字填制一张与原错误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据以用红字登记入账,冲销原有的错误记录;同时再用蓝字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注明“订正×年×月×号凭证”,据以登记入账,这样就把原来的差错更正过来。应用红字更正法是为了正确反映账簿中的发生额和科目对应关系。有时,根据记账凭证分别记入有关科目并无错误,但所填的金额大于应填的金额时,也可按照正确数字与错误数字的差额用红字金额填制一张记账凭证,据以登记入账,以冲销多记部分,并在账簿摘要栏注明“注销×年×月×号凭证多记金额”。补充登记法:记账以后,如果发现记账凭证上应借应贷的科目并无错误,但所填金额小于应填金额,可采用补充登记法更正,即再填一张补充少记金额的记账凭证,并将其补记入账。结账:把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在全部登记入账的基础上,结算处每个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将期末余额转入下期或下半年新账。对账:就是对账簿记录进行核对。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之一,根据账簿记录,对企业的财产物资进行盘点或核对,查明各项财产的实存数和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等为定期编制会计报表提供准确的系统的完整的核算信息的一种方法。全面清查:是指对全部财产进行盘点和核对。局部清查;是指根据需要对一部分财产进行的清查。定期清查:是指根据管理制度的规定或预先计划安排的时间,对财产所进程的清查.。不定期清查:是指根据实际需要对财产所进行的临时清查.永续盘存制:账面盘存制,通过设置存货明细账,逐笔或逐日登记收入数发出数并能随时计算出结存数的一种存货盘存制度。先进先出法:假设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即按照存货入库的先后顺序,涌现入库存货的成本确定发出货物的成本的一种方法。加权平均法:把可供发出的存货总成本平均分配给所有可供发出的存货数量,由此计算平均单价的方法。一次加权平均法:平时只记数量,不记单价和金额,月末按一次加权平均算单价,计算出本期发出货成本和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每次入库产品的单价与库存的产品不同时随时计算出产品单价的方法。个别计价法:卖哪个算哪个。实地盘存制:在期末通过盘点实物,来确定存货的数量并据以计算出期末存货成本和本期发出货成本的一种存货盘存制度。坏账:长期应收而收不回的款项。财务会计报告:财务报告,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 资产负债表:静态报表,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揭示企业营业能力的报表。利润表:动态报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单步式利润表:将当期所有收入列在一起,所以费用列在一起,两者相减得出当期净利润。分步式利润表:通过对当期的收入费用支出项目按性质或功能加以归类按利润形成的主要环节列示一些中间性利润指标分不计算当期净利润的方法。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结存情况的报表。经营活动:企业投资活动和筹集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即除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都可归属于

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企业长期资产的构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筹集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或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

第四篇:00041《基础会计学》历年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2年7月

31.记账方法32.明细分类科目33.自制原始凭证34.调整账户35.财产清查 12年4月

31.试算平衡32.汇总原始凭证33.备查账簿34.结账35.会计规范 11年7月

31.过账32.原始凭证33.会计账簿34.财务费用35.实地盘存制 11年4月

31.会计要素32.财务报告33.会计职业道德34.会计凭证传递35.特种日记账 10年7月

31.总分类账簿32.账项调整33.外来原始凭证34.平行登记35.资产负债表 10年4月

31.会计科目32.收付实现制33.会计职业道德34.利润35.现金日记账 09年7月

31.会计凭证32.会计报表33.复式记账法34.会计档案35.财产清查 09年4月

31.调整账户32.流动资产33.累计凭证34.借贷记账法35.集中核算

第五篇:会计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P126 利润表 :属于动态报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主要提供有关企业经营成果方面的信息。

P189 财产清查:是指为了保证账簿记录的正确性,必须对财产物资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清点和审查工作。

P19 负债: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P166 记账凭证: 是指根据原始凭证进行归类,整理编制的会计分录凭证。

P163 会计凭证: 简称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和据以登记账簿的书面证明。

P20 所有者权益:是指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P44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所形成的具体项目,同时也是各单位设置账户,处理账务的一个重要依据。

P36 配比原则:正确确定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以便计算当期的损益,这是配比的要求。(网上的解释)或者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配合起来进行比較,在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

下载“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会计学原理名词解释

    1.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就是要求在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时,应注重交易的实质,而不管其采用何种形式。 2. 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原则,是指在处理不确定......

    银行会计学名词解释汇总

    银行会计学: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是根据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结合银行业务的特点,具有特定核算形式和核算方法,应用于会计核算和管理的专业会计学。 权责发生制:指会计核算......

    银行会计学名词解释汇总

    银行会计学: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是根据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结合银行业务的特点,具有特定核算形式和核算方法,应用于会计核算和管理的专业会计学。 权责发生制:指会计核算......

    名词解释题——银行会计学

    名词解释题目录 1.1.客观性原则 1.2.银行资产 1.3.权责发生制原则 1.4.谨慎性原则 2.1.会计科目 2.2.会计凭证 2.3.账簿 2.4.综合核算 3.1.临时存款账户 3.2.单位存款 3.3.存款 4.1.支......

    会计学基础教案

    《会计学基础》教案前 言 会计学基础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其他财经类专业共同学习的一门基础课,本课程采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编写的系列教材《会计学基础》一......

    会计学基础答案

    1.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 (C) 核算和监督 2. 会计的一般对象可以概括为( ) (D) 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资金运动 3. 构成企业所有者权益主体的是( (A) 实收资本 4. 预付供应单位......

    基础会计学教案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组 《基础会计学》授课教案 第五讲 会计循环Ⅰ:以商业为例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讲以商业企业为例,阐述会计循环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会计学基础论文

    试述会计为什么存在 摘要:社会在不断发展与进步。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因为社会变革、技术进步而不断催生新的职业阶层,同时也不断淘汰那些部位社会所需的旧的职业阶层。20世纪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