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很难说有完全彻底的。所谓彻底,只能说是基本彻底。自沉阶级革命成功的结果足以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即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而剥削制度的更替,并不需要新旧完全彻底决裂,他们可以在很多方面妥协、融合、并存。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至今尚保存君主制和贵族头衔,此即革命不彻底的明显例子。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西欧、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彻底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是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从民元到民六,其间虽经袁世凯帝制自为、张勋复辟,但只不过是两场短暂的闹剧,并没有使民国中断,更没有像法兰西那样出现两次帝国、三次共和国的波折。所以说,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所谓辛亥首义精神,就是不甘民族落伍、振兴乡帮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站在时代前列,敢为天下先、勇立潮头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斗争、善于斗争、不计生死的献身精神;一呼百应、精诚团结的协作精神。概括地说,就是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不断进取的精神。现在人们把辛亥首义精神还称为“武汉精神”。辛亥首义精神是我们的传家宝
第二篇: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
孔子(中)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所谓仁,就是要“爱人”,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怨”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孔子提倡“爱人”,一方面要统治者相亲相爱,加强内部团结;另一方面也要求统治者爱惜敏力,不能过分的剥削压迫民众。孔子还主张严格遵守“礼”的规定,“礼”就是周朝的周公旦所开创的用来区分君臣上下父子尊卑的等级的典章制度。孔子曾多次夸赞周公旦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他向往西周的文化,他最崇敬的人就是周公旦,希望自己能够效法周公旦,重新在东方建立一个周朝。孔子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他的思想自汉以后,成为两千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孔子终生热衷于政治,有一腔报国的热血,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常发表一些见解。自二十多岁起他就想走仕途,到30岁时,他已经有些名气,但是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他真正从那与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干了不少事,职务提升也很快,但是终究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
这个时候他已经五十多岁,迫于形势,他离开了鲁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开始了被后人称之为“周游列国”的政治游说。14年中他带领弟子东奔西走。68岁时孔子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孔子回国后,虽被尊为“国老”,但仍然不被重用。他仍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文教兴盛成为鲁国的遗风。
孔子的另一大贡献就是整理编订古代文化典籍。孔子以前有不少文献,他一面学习,一面加以整理,同时向弟子传授。经他整理的典籍有上古历史文献汇编——《尚书》,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古代算卦用书——《周易》等等。他还根据鲁国的史料编撰年史,这就是被后人成为五经之一的《春秋》,开创了私人编撰历史的先河,因为当时史书是由史官撰写的,即所谓官修。据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生于乱世,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主张,但是不被接受,所以发奋修撰《春秋》,寄托他的理想,表达他对邪恶的嫉恨和对正义的褒彰。
孔子69岁时,独子孔鲤去世,71岁时得意门生颜回病卒,孔子悲痛至极。这一年有人在鲁国西部捕获了一只叫做麟的怪兽,不久死去,孔子认为象征“仁慈祥瑞”的麒麟出现又死去,是天下大乱的不祥之兆,于是便停止了《春秋》一书的编撰。回首一生,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忘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而不逾矩。”
公元前479年夏历二月即孔子73岁时患病,不愈而卒。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以对父亲的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三年。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六年。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第一位职业教师,得到了弟子们的衷心尊敬。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了《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孔子晚年,鲁都的天空是蓝色的,云朵像雪橇一样在天空散步。师生之间没有精神障碍,大地沉静,季节如同一首延绵而又心动的解颐的乐曲。战争的阴影只在心灵小憩片刻便消逝了,生命普通但又神圣而不可言喻。
第三篇: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一系列重大的决议。(1)全会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全会全面纠正了自1957年以来党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发生的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重新恢复了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2)全会完成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3)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决定拨乱反正,并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4)从党的指导思想和实际工作来说,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综上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上一次伟大转折,它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第四篇: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却又说它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试题: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却又说它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说明:试题及答案适用于国开电大专科所有专业学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之大作业。
答:毛泽东指出,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这种革命被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原因如下: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领导阶级不同。五四运动以前,中国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是中国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及知识分子。这时,中国的无产阶级是作为资产阶级的追随者参加革命的。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属于中国的资产阶级,而属于无产阶级了。中国的无产阶级由于自身的成长和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已经迅速地成长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并登上了历史舞台,随后组建了自己的政党,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纲领,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毛泽东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开始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
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以前,中国的革命、改良或其他形式反封建、反侵略斗争的指导思想均是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事实证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指导不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获得胜利。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找到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宇宙观和方法论,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理论武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一般来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前途应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制度。但是,因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几次失掉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机遇,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没有走资本主义道路,但也不是立即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而是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此外,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毛泽东还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两者之间是上篇和下篇的关系。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在两者的关系上,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即把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割裂开来,只看到两个阶段的区别,没看到两个阶段的联系,要在两个阶段之间硬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二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主张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界限,企图把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种观点只看到了两者之间的联系,而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区别。
“二次革命论”和“毕其功于一役”的观点都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深刻地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学说。
第五篇: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积极实践的第一人
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山祖师 曾国藩自称:“鄙人乃训练之才,非战阵之才”,他教导士兵“说法点顽石之头,苦口滴杜鹃之血”。他以儒家精神练兵,使湘军成为一支有主义的队伍,他作《爱民歌》传唱,使湘军声威大震,毛泽东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即以此为蓝本,蒋介石黄埔建军时,也将他的《爱民歌》印发学生演唱,收效甚大。他看到洪秀全崇拜天主教不合中国国情,写一篇《讨粤匪檄》,使许多知识分子脱去长衫,率瓴黑脚杆的相实农夫,投到湘军的旗帜之下,同太平军作战并取得了最后胜利。
修身齐家治国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星辰,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打败太平天国,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时弊”、整肃政风、学习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他克已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获得上下一至的拥戴;他的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师,“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蒋介石),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业,不愧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升官最快做官最好保官最稳之楷模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这是因为,第一,他升官最快,三十七岁官至二品,在清朝独一人;第二,做官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言;第三,保官最稳,历尽宦海**而安然无恙,荣宠不衰。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一整套官场绝学,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的第一高手 曾国藩一生致力结交、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他的幕府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和作用最大的幕府,几乎聚集了全国的人才精华为招揽人才,留住人才,他舍出谦逊的老脸,屡屡上书举荐部下,为部下谋官要权,争谋职位。他一生推荐过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多人。他们既有李鸿章、左宗棠、郭嵩焘、彭玉麟、李瀚章这样的谋略作战军需人才,也有像俞樾、李善兰、华蘅芳、徐寿等第一流的学者和科学家。
中国传统文化持家教子的最大成功者
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象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曾昭抡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
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精神的典范式人物 曾国藩在同辈士大夫中“属中等”,颇为钝拙,但他志向远大、性格倔强、意志超强,勤学好问,非常人所能及。他从少年起,就“困知勉行,立志自拨于流俗”,天天写日记反省自己,一生中没有一天不监视自己,教训自己。他待上、待下、待同事谦恕自抑,豁达大度,一生朋友很多,很受人尊重;他守着“拙诚”、埋头苦干,不论遭受多大打击,都不灰心丧气,而能再接再厉,坚持到底。这就是他成功的根本秘诀。
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毛泽东)。《清史稿——曾国藩传》也说:“国藩事功大于学问,善以礼运。”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新桐城派的文章学理论,其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编辑本段遗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