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社会学和犯罪学角度探寻高职院学生越轨行为
从社会学和犯罪学角度探寻高职院校学生越轨行为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黄平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虽然带来了经济上的蓬勃发展,却也导致了青少年犯罪率的大幅度上升,且青少年犯罪低龄化、职业化问题日趋严重,对他们的教育、改造已成为社会、学校系统的重要工程。本文从高职院校内部曾出现的学生越轨行为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学和犯罪学相关理论来解析其特点、成因,并分析提出相应的社会反应及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越轨行为亚文化理论成因对策法制建设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虽然在经济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却由于开放性政策引入了不少糟粕,导致青少年越轨行为实施率逐年大幅度上升,成为现今严重的社会问题。对该类群体的教育改造工作已成为社会、学校系统的重要工程。越轨行为,又称偏离行为,是指违反制度化期望的行为,即违反一个社会系统中大家共同遵守并被认为是合法的期望行为;青少年越轨行为是指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发生的偏离社会化轨迹而导致其对抗社会规范的行为。青少年越轨行为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常常是社会矛盾和社会环境阴暗面的衍生物。在学校中,青少年越轨行为则主要表示为学生对抗学校规章的各种行为(以下称其为“学生越轨行为”)。笔者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拟从高职院校内部曾出现的学生越轨行为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学和犯罪学相关理论来解析其特点、成因,并分析提出相应的社会反应及对策。
一、高职院校学生越轨行为的特点
1、在越轨类型上,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越轨行为种类日趋多样化。90年代初期,高职院校学生越轨行为多以暴力伤害为主,兼有盗窃行为偶发,形式单一,辐射面小,不具反复性。据笔者近三年多来在学生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工作经验发现,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越轨行为不仅从数量上比之以前有所增加,且已呈多元化形式并迅速渗透发展,凶杀、抢劫、聚众斗殴、寻衅滋事、伤害、盗窃等暴力行为大幅度增加。
2、在越轨方式上,高职院校学生越轨行为多具有模仿性和多变化。近年来,随着电视、影碟、互联网等现代传媒逐渐走进千家万户,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带到了大家面前。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这群身心发育还不成熟的学生群体,他们往往不加选择地盲目接收,不辩是非的寻求暴力、肉欲的刺激,学生的不轨言行大多通过大众传媒模仿而来。
同时,受到一些影片的错误导向,他们的暴力手段也不再停留在某种固定模式而是处于经常变化之中。
3、在越轨动机的选择上,高职院校学生越轨行为多具有突发性和盲目性。高职院校学生大多处于身心发育快速成长发展时期,精力充沛,乐于挥洒能量,是非观念却较为模糊,认识水平和意志能力偏低,易冲动,缺乏理智。这就决定了他们实施越轨行为具有较强的情境性,常常一触即发,或见财起意,或见色动心,或触景生情,表现出“想拿就拿,想打就打,想杀就杀”的特点。前不久,笔者就曾于深夜处理过一起暴力事件。起因很简单,双方均在同一家KTV玩耍,且都已喝得半醉。无意间发生小摩擦,一言不合之下即大打出手,引发群体性互殴事件。最终双方均带伤来到医院,又在医院内继续动手。这都表现出了青少年学生盲目冲动性与不计后果性。
4、在越轨的形式上,高职院校学生越轨行为多具有纠合性和群体性。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人都知道,学生——尤其是刚进校的学生都渴望友谊,乐于合群。他们喜欢和意气相投的同学、朋友一起形成小团体,重感情,讲义气,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作为自己的处世信条。有的甚至拉帮结派,内部里称兄道弟,互相结拜。为了向其他同学和社会显示他们力量,他们也经常进行殴斗、流氓滋扰等越轨行为。与单个的越轨行为相比,这种行为的强度更大,社会破坏力更强。
学生越轨行为在具备上述特点的同时,也呈现出组织松散,无明显核心人物的迹象,且地域色彩浓厚,人员变动较大,因此可以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二、高职院校学生越轨行为之成因分析
我国现正处于社会大变革的转型时期,高职院校学生不完全社会化的程度加深,越轨行为实施率也有所提升,这既与其身心快速发育、感情意志薄弱、情绪波动大等主观因素有关,也与当今社会新旧体制更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所脱节等客观因素有关。
(一)主观因素
学生越轨行为的滋生首先是由其所处的人生特殊阶段所具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所决
定的。目前对于学生越轨行为分析较为全面的学说 “紧张理论”、“亚文化理论”、“控制理论”及“标签理论”等,笔者较为推崇“亚文化理论”。
从社会学角度来说,一定的社会包含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及其社会历史背景决定了一定的行为特征。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变革期,社会结构的不断转型及经济结构和文化结构的不断多元化为学生亚文化群体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平台和生存空间,亚文化对于社会的消极因素和一些犯罪现象做出的合理化解释迎合了学生群体的认同,为其叛逆心理和越轨行为找到了合理化的理论支持。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学生亚文化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叛逆性和反社会功能。此类群体通常具有非社会性和非群体性,表现出来的抵制、否定和对抗社会主流文化的倾向和态度,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往往为其所否定和诋毁。
2、扭曲性和自卫功能。相对于健康、理性的人类情感,他们具有一种病态性叛逆倾向与畸异形态,常常反映出该群体歪曲的心理欲求及价值趋向,表现为以一种变态的心理去抵制、抗拒社会主文化。
3、集合性和同化功能。该群体内部具有召唤作用和聚集作用,他们都渴望获得集体认同感和心理归属感。
实质上亚文化是将主流文化中具有强烈悖论性质的东西进行了恶性放大。学生生理发展相对较快与心理发展相对较慢的矛盾,致使亚文化成为诱导学生实施越轨行为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客观因素
除了主观因素的影响以外,客观因素也对学生越轨行为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现阶段不管是学校教育也好,还是家庭教育也罢,都迷失在社会化浪潮中,走入了误区,出现了错位。
首先,学生的第一个人生课堂——家庭教育存在误区。家庭是人的社会化的首要机构,一个人要健康的进入社会,必须经过良好的社会化过程。我国随着社会的日益工商化,使得传统的家庭结构和家庭观念悄然发生了嬗变,表现出了传统家庭的亲职教育弱化、教育方式失当、家庭稳定性弱化的特点。
而学校教育是青少年从家庭走向社会,从蒙昧状态走向超越之境,顺利实现社会化过程的重要环节。而现今,对学生思想和文化产生最重要影响的学校教育已产生严重错位。第一,学校的教育导向出现偏差。目前的学校教育,大多存在着一味迎合家长心愿,片面追求学习成绩的问题,而把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摆在可有可无的地位,忽视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及法制观的培养。拿笔者任职的高职院校为例,虽然设定了“双差生(学习品行均差)”标准,每一学期都会对学生的操行进行一定的评价,但却没有落到实处。笔者任职学校属于高职类院校,新生入校大多十七八岁,进校之前基本上已有一些陋习。或以自我为中心,崇尚“人生及时行乐,幸福不劳而获”;或花天酒地,拜把结盟,视法律为儿戏;或在班级称王称霸,动辄大打出手;或偷盗抢劫,攫取财物;或赌博成性,屡教不改。其次,部分老师由于自身原因导致教育方法不当。一些教师更是对学生缺乏爱心,不尊重学生的人格;有的教师对学业成绩差的学生放任不管,甚至讽刺挖苦,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第三,学校管理乏力也导致了学生越轨行为的频发。校园周边治安恶化、校外恶势力渗入校园发展拉拢甚至胁迫学生,直接增加了校园的暴力率。
三、预防和减少高职院校学生越轨行为的对策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越轨行为的类型复杂,原因众多,预防和减少学生越轨行为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以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
1、强化家庭教育功能,增强父母责任感,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健康的人格。新时期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容易进入误区,走上歧途,这就要求强化家庭教育的功能。父母不仅应给子女提供健康成长所需要的衣食住行,还应该高度关心和培育子女的身心健康,重视子女在思想方面的培养。首先,父母应言传身教,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学做孩子的表率。其次,父母应以科学、文明的教育方式来塑造子女,既不能一味迁就、过分溺爱;也不能不闻不问,漠不关心;更不能打骂相加,实施家庭暴力。再次,父母要经常引导子女、关心子女,多与子女沟通交流,使其有一个民主、健康、安全、和谐、幸福的成长环境。最后,父母要规范子女的行为,引导他们对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辨别力和自我控制力。一旦发现他们有不良行为,要及时纠正。
2、加强学校管理,改革学校教育,真正将学校教育从应试教育转移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针对高职院校目前在教育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应加强以下建设:(1)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打造一支适应高职院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此,我们的教师,特别是经常跟学生在一起的一线辅导员们,要经常自觉主动地倾听学生们的心声,了解学生们的所思所想,极早排除学生们的心理障碍,将有可能发生的越轨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2)转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理念,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笔者刚进入学校工作的时候所带的班里有一名学生,成绩很差,但平时表现良好。不管什么事情,只有老师说了他就会努力去做。笔者多次采取聊天方式询问他究竟为何成绩上不去,他称自己学习十分认真,但就是学不好。经过分析,笔者认为他学习态度端正,上课认真,之所以会成绩不好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当,然后笔者帮他找了很多不同的学习方法。期末,该学生从以前至少挂科三门的成绩转变为门门及格而且还有一门优秀。(3)改革课程体系和教育方法,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人格。从笔者任职学院目前的教育课程体系看来,对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还有所欠缺。还应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在思想教育方面,设置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要创新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全面关心学生的心理、思想发育的状况,及时给他们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和帮助,合理引导、保护他们的个性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的人格;在法制教育方面,设置专业的法制教员,开展系统的法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生的实际年龄特征、身心特点采取案例式教学,通过对实际案例的讲述、评析,使枯燥的法律知识变得浅显、生动和易懂,把学生学法、知法、守法落到实处,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4)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现在学校周边环境极其复杂,网吧、台球室、游戏机室林立。以笔者现所在校区为例,学校附近大大小小约开
设了数十家网吧、三四家台球室以及隐秘的赌博机场所。有学生反映说,仅仅是赌博机一项,就让大多数学生(尤其是男生)将大部分的时间及金钱耗在了里面。甚至有的学生因为赌博机欠下了几千元的债务,简直是危害不浅。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所谓的学校改革到最后可能都会是一纸空谈。
四、结语
现阶段应该努力社会环境的综合治理,改革学校教育模式,为广大学生营造一个文明向上的环境,在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有过越轨行为的学生的教育、感化和挽救,对必须处以刑罚和劳动教养的学生应特别注重安排有利于他们改造的环境,避免交叉感染和恶性循环。对越轨行为严重但未触及刑法底限的学生,应发动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使其被歪曲的人生轨迹尽快得到矫正,最终成为社会的可用之才。
[参考书目]
1、解玉敏:《社会变迁中不良亚文化产生的原因及其与犯罪关系的思考》,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0年第1期
2、李晓蓉:我市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原因分析及预防思路[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5,(3).3、赵泽碧:未成年人犯罪原因探析及对策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5,(5).4、张昌善:从李斯特犯罪社会学理论谈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中国法院网:http://www.xiexiebang.com/public/detail.php?id=164988)
第二篇:试论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从基层就业工作者角度看高职学生心态突破
大学生就业难早已是不争的社会现实,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①: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09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这中间有很多原因,国家政府,各大高校,各专家学者对如何提高高校学生就业率,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和研究,对我们高校学生的出路做出了有建设性的指导。在近几年复杂的就业背景下,笔者以一个基层就业工作者的视角,根据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②多年就业工作的经历,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体会,出于以下几点原因,将毕业生心态的调整作为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出路:第一,基层工作者独特的工作角色定位。笔者作为一名战斗在基层的就业工作者,从事就业干事多年,在多年的基层工作中深刻的感受到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外,也深刻认识到本职工作的制约。这就决定了我们工作的重心和突破口是发挥优势,在学生层面更好的适应环境和政策,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寻求突破。第二,高校学生心态是制约就业的关键因素之一。高职学生不同于其他高等学校学生,教育部副部长陈希指出,高职学校“现阶段聚精会神地培养好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专科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面向行业企业和社会提供技术服务与高技能培训”③,第三,心态的调整是直接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在目前无法改变高职学生就业环境的情况下,切实加强学生心态调整是基层就业工作者最为直接和有效的工作;另一方面,高职学生相比其他高等学校学生,虽然存在文凭低,起点低的劣势,但是独特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决定了高职学生接受的教育具有职业性特征,高技术性特征,综合性特征,灵活性特征,地方性特征等5大方面的优势④。“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决定成败”,努力调整心态,能切实让优势成为高职学生就业的竞争力。第四,高职人才就业具有巨大潜在机遇。一方面,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经济的繁荣,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大部分的新工作将仍由小型企业提供”⑤,如何调整高职学生的心态一直是笔者在工作时所思考和关注的问题,通过对工作的观察和理论的学习,以下几个方面成为突破高职学生心态工作的重点:第一,从源头着手,让高职学生在入校后就开始明确高职教
第三篇:从教师和学生角度看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从教师角度和学生角度看小学数学教学
王坊中心校 张宇
内容摘要: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都要作好表率。一旦跨入教师这个行业,一定要热爱自己的学生。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课堂中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
关键词:以身作则 热爱学生 完善 情境 自主学习思考
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小学教师,2000年参加工作至今已有十余年。像许多平凡的劳动者一样,我耕耘着这份充满平凡而又充满乐趣的工作。我教数学已有五年时间,现教学小学六年级数学。我毕业于普通中师学校,谈不上丰富的数学专业理论知识,数学教学实践经验也很有限。但我有着敢于挑战的勇气,我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从教师角度和学生角度两方面,谈我眼中的小学数学教学,与大家一起分享与交流。
一、教师自身角度。
1、以身作则。这里的“则”也指数学里的尺度。数学思考要讲究精密,数学计算则要精准。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都要作好表率。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每节课上课前,我都比较注重学生课堂常规的培养和检查,如果没有按我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我一般都不急着开始上课,我宁愿不上课也要先把课堂常规落实好。我记得我上的第一节数学课,上课铃响,我从办公室走向教室,还没进教室,很远就听见教室里传来的吵闹声。我心里很生气。但我没有发脾气,我很从容地走进教室,和学生们讲起了“以身作则”的故事。我明确地提出了我的要求,要求同学们严格遵守课堂纪律;我也坦诚地表态,表示自己会作同学们的表率。以后,我没有在同学们面前迟到,不随便在课堂上做其它事情,甚至不当学生面吸烟。学生的有其独特的向师性,模仿性也及强。在这样平等的环境中,学生们自然养成了良好的纪律习惯。有的学生受到潜移默化影响,学会了做其他同学的好表率。师生之间也相互促进,关系也更融洽。我希望我的学生成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不怕困难、对人以诚相待、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尽力做好任何事情,有一定心理承受力的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而我首先就要使自己成为这样的人。所以我们要给学生的是一种能延续的东西,这就是能力,那么,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哪个领域的知识,只要他想学,都不会觉得无师的困惑。所以说,数学课堂也是学生学会做人的课堂。
2、热爱学生。也许有教师把教育当作一个行业,并不热爱这份事业。但一旦跨入教师这个行业,一定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否则,教育成为一种交易,永远不可能达到效果。学生早已把自己的老师当作第二父母。多数学生更愿意听从老师的教诲而排斥父母。作为数学教师,我用百分数中的百分之百来表达我对学生的关爱。我们班学生刘洋,原来是个爱调皮的学生,数学基础差。刚开始教学,我就发现他学习起来特别困难,跟不上教学进度。于是,课后,我找他谈话,坦诚地跟他分析他的学习情况,及时辅导,帮助他解决课堂中遇到的困难。希望他在学习中不懂就问,多和他人交流讨论,解决问题。他现在能主动提出问题并探究,课堂中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进步确实很大。班上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如`````` 爱是永恒的话题,爱的教育永远是最有效果的。我始终相信,教师付出的爱一定会在孩子们身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并严格要求学生。教师要以自己坚定的信仰去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方向;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学生求做真人,求做真事;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去影响学生热爱知识,热爱生活;以自己乐观的精神去培育学生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品质。无数实践证明,具有高尚品格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道德的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的学生;具有渊博知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强烈求知欲的学生;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学生。
3、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想当好小学数学教师,还必须具有扎实的初等数学知识、一定的高等数学知识以及一些数学史知识。正确地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与结构,熟知各年级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内在联系,较好地掌握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及数量关系的确切含义。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透彻地分析小学数学教材体系,准确地把握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为数学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我采用最多的办法是自学和交流。我经常在课余和同事特别是同学科的教师交流,在交流中向他们取得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学习到许多更有效、更创新的教学方法。科学施教同时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地完善自身、提高业务水平、扩大知识面,因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他的发散思维得到了开发,提的问题自然就多了,面也广了,所以不管工作有多忙,坚持反复钻研教材,大量阅读参考书,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另外公共知识方面英语、计算机、普通话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我想,作为教师,知识面越广,自己的感觉也好,学生对你的感觉也好。我知道,在追求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现代化上,在探寻最科学、最有效的让学生获取知识、能力与受到思想教育的途径上,在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主导与主体,知识与能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诸多矛盾上,都要作出不懈的努力。为了胜任所教学科,我还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教育测量、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在教学实践中刻苦钻研,勤于思考,虚心求教,博采众长,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和成果,不断充实并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到精益求精,永不满足。
二、学生角度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节好课,都有一个好的开始,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主动承担学习任务,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参与学习意识能力和自控学习能力差,学习兴趣不高,其学习动机需要教师激发和调动,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熟悉与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把学生引入一种与教学有关的情境过程。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面对农村教育现状,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去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在课堂中,教师要创设思考的情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要给学生留足够的思考时间,提问学生时,要多方考虑,照顾各种层次的学生。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以让优生多发言,鼓励他们多开动脑筋,让他们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于显而易见容易解决的题目,多把机会留给一些稍微差的弱势群体来回答,及时鼓励他们,只要他们答对或答对一点,都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动脑筋的欲望。学生的潜能是个不竭的宝藏,你对他有多大的信心,他们就能给你多大的惊喜。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助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并发创新的火花。如:我在教学《统计》时,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路口视频,让学生统计在一分中之内过往的车辆有几辆货车、几辆面包车、几辆小汽车,几辆公共汽车,一遍放完后,很多他同学都说:“老师,太快了,再来一次。”我不吭声,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再播放了一次,播完了以后,同学们还是来不及记录。然后我问学生:为什么看了两次都为未能记录下来呢?你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有没有办法能又快又准确的记录下来呢?同学们各抒己见,很快就想到了分工合作,有的组员记录面包车、有的记录货车、有的记录小汽车、有的记录公共汽车,1分钟视频播完后,各个小组都有了统计结果。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明白了一个人的量力有限,自然而然就进行了小组合作,从而使合作成为学生的一种需求。
3、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好习惯。数学来源于生活。本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并把数学应用于生活”的思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实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和实践数学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轴对称”一课时,我在网上精选了一些精美剪纸,自己在课前事先剪好“喜莲鸳鸯”、“富贵牡丹”图案。以精美的造型和细致的工艺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这时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心情,有的说“真漂亮”,有的说“这剪纸是怎么剪得?”有的说“我也想剪一个这样漂亮的剪纸。”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接着我说:“这幅剪纸是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剪出来的,你们只要从这两幅图中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总结出来,你们就都能自己创造出一幅漂亮的剪纸作品了。这两幅图有什么特征,我们一起来找找吧”学生听完,也急着找出特征自己剪纸,这样,学生就主动承担了学习的任务,很快进入了主动探索的状态。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的快乐。
总之,不论从教师的角度还是学生的角度考虑,都是为了教学,都是为了孩子。
参考文献
邓小荣.数学的体验教学法〔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3 胡中双.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
《教师新理念》〔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肖川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岳麓出版社
第四篇:从高职评估谈专科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从高职评估谈专科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摘要:高职评估对高职办学方向及人才培养模式有着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评估对高职教育的积极促进作用和对高职办学的导向作用,总结了传统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评估中暴露出来的弊端。然后对国外先进国家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介绍和对比,分析了其对国内高职教育的启示,探讨了如何以评估为契机实现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企业需求的对接,提出了基于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关键字:高职评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区域经济;企业需求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是针对高职规模急剧增大,学生综合素质却未得到明显提高提出的。它检验高职高专院校办学水平,进一步加强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指导,推动学校自觉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在评估过程中,传统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暴露出学生实践能力低、缺乏创新意识等问题。因此探索一种更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1 高职评估的意义及对高职教育办学的导向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具有综合性和全方位性的特点,它的指标涵盖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各方面工作。高职评估作为指导办学的一种规范性做法,对高职院校办学建设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了高职教育先进的办学理念。“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道路”的教育理念在许多高职院校已经确立。高职院校通过评估后能够正确处理规模与质量、发展与投入的关系,更加重视教学工作。(2)促进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许多高职院校都建立了提高师资队伍质量的机制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教师教学水平较高,教学成果良好,这为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3)教学改革成果明显。很多被评高职院校普遍加强了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积极推广多媒体教学,加大学生实习实训力度,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和能力考核,能以职业教育为导向,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同时都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在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高职评估对高职教育及办学上的导向作用是在办学指导思想上进一步明确了学院的定位及发展思路,要突出高职自身办学特色,必须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第一线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强而且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级人才。总体来说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的成效是显著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2 传统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在评估中暴露的弊端
高职评估使高职教育者更清楚的认识到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许多传统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本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对于一些通过高职评估的院校专科毕业生,许多用人单位仍然反映学生理论知识不全面不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差,没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很难胜任一线工作。这些毕业生没有特色,知识面窄,不适应专业工作以外的其它工作。专科学生普遍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共识,是传统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最明显的弊端。
其次高职院校的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适应性差异。在当今的高等职业教育中,教育与行业的脱节现象依然严重。在计划经济基础上形成的计划性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尚未完全与市场经济接轨。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少,高职教育的发展存在盲目性,形成办学规模小、效益低、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的局面。专业设置方面,高职院校对投入少、技术含量低、易操作的文科类教育类专业设置比重高,而投入大、技术含量高、实训动手要求高的工科类专业设置比重偏低。
再次一些采用传统的“订单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院校,在“订单教育”办学实践过程中面临诸多障碍。传统办学理念容易形成障碍,即“职教普教化”现象。另外一方面,因为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存在着经营风险,企业风险危机一旦形成将导致企业无力完成接单,最终造成学校被动。同时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没有有效的运行机制,国家也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等等问题。
最后高职教育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没有能够很好的与区域经济、企业需求的对接,极大弱化了为社会经济服务的功能。高职教处于教育与经济的结合部,两者的关系更直接,理应率先进行改革,但高职教育的现状在许多方面暴露出与经济不相适应的弊端。在经济转轨和产业调整中,高校又不加限制地发展一些专业,造成有些专门人才相对过剩。
这些问题与弊端表明高职教育者还有大量的后续工作要做,这既是高职评估工作的延伸,更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3国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比及对国内高职教育的启示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提升的过程。国外经济发达国家在高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其人才培养模式从实践到理论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体系。这些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CBE模式,CBET模式以及双元制模式三种。本文简要对这几种国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给国内高职教育着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带来一些启示和借鉴,迎接和准备评估时参考国外经验。
CBE模式是以培养学生具有职业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全部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职业所需的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然后根据所需的能力设计教学内容体系,制定能力分析表、课程开发表,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学生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该模式打破了以传统的公共课、基础课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保证了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但是该模式的职业针对性太强并相对狭窄,且过分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要求相对较少,从而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表1 国外高职人才培养的三种典型模式对比
国外高职人才
培养模式 内涵
确定职业所需的综合能优点 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保证了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实
现
制定全国通用的职业资
格证书,学习成果的认
可比较灵活开放
拓宽了办学渠道,节约
了教育经费,保证了学缺点 针对性太强、过分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培养机制僵硬、机械,经常会出现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相脱节的现象 对企业过分依赖,过分专业化,人才培养极易受到经济
发展起伏的制约 CBE模式 力和专项能力,制定能力分析表和课程开发表,最后考核。以能力为基础进行教育CBET模式 与培训,把人才培养模式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调动了企业界及用人单促使全社会“双元制”模式 位的积极性,各界都来关注职业教育。生就业
CBET模式也是以能力为基础进行教育与培训,它把人才培养模式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使人才培养模式制度化。CBET模式的优点在于通过确定国家能力标准,可使有关方面据此制定全国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在学习成果的认可比较灵活开放。但其教学模式和人才
培养机制僵硬、机械,学校不能及时根据职业岗位需求和市场状况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经常会出现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相脱节的现象。
“双元制”模式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这种模式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双元制”模式充分调动了企业界及用人单位的积极性,促使全社会各界都来关注职业教育,拓宽了办学渠道,节约了教育经费,保证了学生就业而且能够学以致用,但是,这种模式对企业过分依赖,过分专业化,使其人才培养极易受到经济发展起伏的制约。
通过从对国外典型的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的学习与比较,我们可以得出国际视野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一些基本特征,为进一步探讨适应我国企业需求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益的启示。在借鉴以上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必须结合我国当前国情,充分针对目前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合理地对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以评估为契机,重实践重创新,实现与区域经济、企业需求对接
高职院校以评估为契机,准确定位,服务于地方经济、区域经济。高职院校依托行业和企业优势,面向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设置专业,明确服务区域。同时利用地方行业的支持为学院提供持续的发展动力,以重实践重创新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解决现实经济、生产、管理、服务中的实际问题为教育教学模式,及时地跟踪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明确发展的重点;及时了解企业岗位的设置,使专业设置尽可能多地覆盖行业岗位群,建设专业群,形成学院专业特色和品牌优势,提高学院知名度。
高职院校要主动融入区域经济,依托区域经济资源,在与区域经济的互动中实现超常规的发展。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与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遵循“共定教学方案、共选订单学生、共享教学资源与生产资源、共管教学过程、共监教学质量”,共同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真正进行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努力实现“学生赢、学校赢、企业赢、社会赢”的最大目标。
以高职评估为发展契机,高职院校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实现与区域经济、企业需求对接。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尝试多种形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实践型创新型人才。5基于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结合高职评估和新的经济形势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的要求以及国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国内的启示,下面本文探讨了高职评估的契机下,结合新的就业形势对国内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解决高职院校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克服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
(一)深化以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导向,以技术教育为特色的高职教育改革。
高职教育的目标,最集中地体现在培养的人才能反映和满足社会要求,首要就是培养毕业生的质量,高职教育改革要以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高的毕业生为目的。高职教育应具有对社会的敏锐洞察力和快速应对力,确保与经济接口和人才适销对路,摆脱以学科本位设置专业的传统,遵循“以产定销”、“行业定位”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依据,不断吸纳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高职教育不仅仅是职业教育,更重要的是要突出职业中的技术教育这一部分。因此,在高职教育中,要努力改革中国传统教育中重科学轻技术、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良倾向,增强技术教育观念,突出“技术员”这一类人才层次的培养特征。
(二)借鉴国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并处理好引进和本土化的关系。
在确立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时,要充分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高职人才培养的成功经
验,更要考虑我们的本土资源。中国的高职教育有它的历史发展,有它的国情,也有它的特色。比如我们在引进CBE模式时,其注重能力本位的理念是我们应该倡导的,但要看到该模式主要是针对职业培训的,学生的基础理论不仅深度不够,且存在结构性缺陷。因此我们要在引进的同时,结合我国自身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实际情况,探索新的培养模式,正确处理好岗位针对性和职业适应性的矛盾,力争国家、社会、学校和学生个人各主体目标的一致。
(三)完善实训基地建设,保障实训教学的课时量。
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靠实践教学,但是实践教学需要具备两方面条件:(1)实验实训的设备和基地。(2)熟练驾驭这些设备能力的教师。去开设实验课、实训课、实习课、工程训练课、技术训练课、项目训练课等。有些学校实训设备主要为了应付参观、检查和评估,实训设备成了摆设,要极力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充分利用实训资源。例外还必须保证学生足够的实训课时量,学校要采取理论结合实训的教学模式。也可以采取引企入校的方法,在互利双赢的基础上,构建新型的实践教学基地。在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引进本地区具有规模优势实力较强公司,逐步建立起“学校中有工厂,工厂内有中心,中心里引进企业”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在保证专业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需要的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丰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多元化培养。
新的就业形势下,社会的职业技术岗位分工更为明细,行业和地区发展不平衡加剧定了社会对人才有多样性的需求的提高,也决定了不同的学校承担着不同的人才培养任务,最终决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因此,高职教育应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自身的办学条件,确定办学层次和类型,自主确立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出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五)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保障实践创新的高职人才培养。
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无论就数量还是层次结构,与高职办学对“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需求是不相适应的。统计表明,当前高职“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平均比例为26.1%,距高职专业教师要有80%达标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加大送培、进修、引进和外聘的力度,尽快建立一只以专职教师为主、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对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一种检验,明确其办学指导思想,规范其办学标准。高职评估对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起重要的推动作用。另外一方面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改革和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高的优秀专科毕业生。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现有的典型培养模式优缺点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目的,对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创新改革措施,探讨了以评估为契机实现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企业需求对接的措施与方案。这些研究不但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而且具有实践参考价值,同时让高职院校毕业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用人单位需求。高职学生充分就业,高职教育健康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俊清.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若干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3] 曹莉,王明,杨捷.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0(34).[4] 李利.如何做好高职评估中的职业技能测试工作[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3):77~80
[5] 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4.[6] 王联翔,韩德静.“校企一体”: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之路[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
育,2010,8(1):16~18.[7] 吴晓玲.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意识形态关系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07).[8] 尹景玉.从评估抽查结果评析高职高专院校建设与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6,(4).[9] 李建平,魏文涛.高职评估中办学条件指标合理性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版),2007,28(7):43~44.
第五篇: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从学生角度出发的教学案)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学习内容:教科书第1~3页例1,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一1~4题。学习目标: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知道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2.在探究数学的过程中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
3.感受百分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学习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学前准备: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学习过程:
一、明确课题
1.学生汇报课前大家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
板书课题:百分数
2.想了解百分数的哪些知识?
二、探索新知
1.初步百分数的含义
教师出示麻辣火锅配料成分表。学生自学:
1)勾画出配料成分及含量。
2)填空:把火锅配料成份看作(100)份。辣椒占了其中的(45)份,花椒占了(38)份,其他成分仅仅占了(17)份。
教师导学:画图帮助理解
17
2.深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师出示生活实例:某市学生近似率的信息。
同桌互学:
1)轮流说出每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 2)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感想。3.抽象概括百分数的意义
三、巩固提高
1.“学校新闻小记者”的活动。
教师出示以下信息
1)在某市学校附近的小摊中,合格的食品仅是30%。
2)按照规划,到2010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重点城市不低于70%。
3)我国的耕地面积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7%,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
学生说出每个百分数的意义。
2.写百分数。小组学习:
每个学生轮流说出自己找到的百分数,所有学生记录。把所有学生写的百分数进行对比,找出好的写法。3.区分百分数与分数。
出示一组百分数和分数的例子。
教师导学: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而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又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如果分数表示具体的数量时,它的后面就可以写单位;如果表示倍数关系时,它的后面就不写单位。
学生试举一个这样的例子。
四、全课小结
五、拓展应用
头脑风暴:看格子图(50个黑色格子,6个红色格子,44个白色格子),找百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