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大学生因多门功课挂科被开除的思考
关于大学生因多门功课“挂科”
被开除的思考*
史少博
(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01)
摘要:大学生多门功课“挂科”即被强制开除旨在杀一儆百,但笔者以为,大学生多门功课“挂科”,除了其自身的和某些客观的原因之外,还存在着高校思想教育方面的失误,因为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好,学校有引导不够之责,而开除学生只作了单方面惩戒,因而是片面的。
关键词:大学生;“挂科”开除;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 A
Reflections on Expelling University Students Due to Their Failure in Multiple Courses
SHI Shao-bo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01)
Abstract: Some university students are expelled due to their failure in multiple courses and this practice is considered a warning to others.However, students-failures are not solely their own responsibility;the university has its share of responsibility in not providing adequate guidance.From this perspective, expelling students is only a one-sided penalty.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expelling due to failure in a course;reflections
高等学校对学生“挂科”6至11门课程,一般强制降级或开除。这种做法往往会引起严重后果。例如某大学:当一名大学生母亲闻讯儿子“挂科”被开除而突发心脏病,因医治无效去世。另有一名大学生,上学前母亲因病去世,上大二时父亲又重病去世,这名大学生不堪债务压身和失去双亲的精神痛苦,要求休学一年,调整一下情绪。但其辅导员做其思想工作,让他坚持学业不要休学,结果大三因为多门功课“挂科”而被开除。我被以上两个大学生被开除的事件深深触动,心情也异常沉重。我们高校在以多门功课“挂科”为由即强制将学生开除、严惩其荒废学业的同时,也应该反省:当大学生的家长欣喜地把孩子送到大学,当一名大学生以合格的成绩步入大学,然而一年或者二三年后因多门功课“挂科”而被开除,作为家长,当有何感?再说这除了大学生自身的客观原因外,难道与我们高校思想工作中的某些失误没有直接关系吗?
一、从大学生一方寻找功课“挂科”的原因
1.升入大学后失去奋斗目标
莘莘学子总把“十年寒窗”苦读实现大学之梦视为成功的坐标。经过激烈的高考拼搏,每个大学生都胸怀理想、满怀信心地进入大学殿堂。然而许多学生没能一下子适应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理想中的大学生活与现实形成的巨大反差使不少人产生了心理障碍。有学者认为,很多学生在升入大学后突然失去了奋斗目标,问题之一是可能接触到了社会的阴暗面而对现实感到困惑,感觉生活突然间失去了意义,这种失落感很容易引起情绪的困扰。感情问题是
大学生常常不能正确把握的另一个问题。大学生的心理相对简单而真诚,但由于缺乏对爱的理解及对婚姻生活的正确认识,往往在饱受失恋之苦时难以自我调适,这使不少人因恋爱失败而造成心理受挫,心里苦闷,精神失常甚至自杀。对此,就大学生一面而言,应正确对待异性交往,在因恋爱受挫而情感困惑时应设法自我排解;但就辅导员一面而言,应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使其消极情绪得以合理宣泄,以保证正常的学习生活,维护心理健康。
2.迷恋网络
进入大学,许多同学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生活,他们远离父母、亲人和朋友,没有了父母的呵护和关照,就像小鸟离开熟悉的巢穴,一切都得靠自己。旧有目标已不复存在,原有的外在压力也陡然失去或大大减轻。大学的教学安排比较松懈,由自己支配的时间比较多。老师的管理少了,班主任、辅导员不再像中学的老师那样,一刻不停地督促他们学习,也没有做不完的作业。少了家长、老师的严加看管,自制力差的大学生,一旦没有得到高校老师、辅导员的及时引导就会迷恋网络。例如有个大学生说:到大学最初几天,怀着对新环境的好奇,还感到挺新鲜,没有显示出太大的不适。随着军训的开始,发现自己周围全是陌生的面孔,没有了惜日的朋友。衣服需要自己洗,饭要自己去食堂买,外加饭菜又不合胃口,产生了一种无依无靠的感觉。他开始想家,不过他想正式上课后就会好了。等到开始上课后,他又发现教室不固定,老师一次课讲很多内容,课后便找不到老师的踪影,更不可忍受的是一天的课时不多,有很多课余时间不知该如何打发。原来对大学的美好憧憬已轰然倒塌,在万分苦闷的情况下,他沉迷于上网,且一发不可收拾。正如有人所说:“„网络异化‟疏离了人与现实的直接联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亲密交往,带来了一种无常感、迷失感,加深了人的自我分裂。”[1]
记者刘新宇报道: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方便快捷,从网上下载已日渐成为大学生看A片的主要途径。据了解,在河南师范大学、新乡学院等高校,很多大学生都很爱看A片。河南师范大学一名社会学老师说,由于各高校性教育的课程很少,大学生缺乏性知识,使色情网站对大学生产生很大的诱惑力。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发育还不成熟,一旦迷恋A片,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十分不利,使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大学生容易发生婚前性行为,从而影响学业。尤其是给女大学生造成的身心伤害更为严重,同时败坏了社会风气。
如某学生17岁那年以高出重点线75分的优异成绩,被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成为家人的骄傲。然而,在短短两年后,他却因为考试“挂科”11门而被学校扫地出门。这个学生自己说:“大二下学期,逃课上网是常有的事。泡在网吧的时间,最长一天有20多个小时,但我不承认自己属于沉迷网络的那种人。”可见,高校大学生迷恋网络的现状有多么严重、多么糟糕。但可悲可忧的是,他们还不承认、不自知、不醒悟。
3.家庭影响或自身健康状况不佳
贫困大学生,不乏奋发上进的佼佼者,但是据有关统计:贫困使其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有60%的贫困生感到羞愧难当;22.5%的贫困生感到很自卑,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并不可抑制地抗拒师生善意的同情;有42.2%的贫困生不愿在英特网或其他媒体上公开求助,即使能够收到满意的效果。贫困也对近半数贫困生的人际交往产生影响,使其不愿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生活相当封闭;有40%的贫困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受到打击;更有近20%的贫困生由于贫困而对社会持极端的观点,影响了心理健康,从而影响正常学习。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个别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由于家庭的突然事件,无法在不良情绪中自拔;也有大学生由于自己身体健康出了问题,又不愿意休学或者缓考,这些也会导致一些大学生多门功课“挂科”。因此,很需要高校辅导员能和大学生打成一片,及时了解情况,积极引导,帮助这些大学生找到恰当的方式,顺利闯过难关,不至于因“挂科”被开除。
二、从高校一方寻找大学生功课“挂科”的原因
1.高校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投入不足
通常情况下,客观上有多少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素质形成的渠道,就有多少对他们进行教育的途径。途径很多:如两课教育、党团活动、日常工作、班主任辅导员的引导、社团活动、咨询等。高校要齐抓共管,全方位、全过程、全人员地管。
有专家考证: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取得实效必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从目前的情况看投入明显不足。
首先是人力不足。这几年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迅速增加,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战线上的人数不断压缩。人们都说现在人的思想复杂了,做人的思想工作最困难。但奇怪的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数却少了,是否是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能力变强了?本领提高了?并非如此。现在思想政治工作者学历水平远不如业务教师。他们想考研,但工作的压力和具体的政策限制了他们。压力的过大和人员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整个队伍的稳定性。
其次是物力投入不足。这几年高校改善办学条件的着重点放在住房、教室、实验室等方面,而在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条件方面的投入严重滞后,活动场所缺乏,教育媒体手段落后,广播、电视、电脑的普及程度不及中学,促使一部分学生流向社会,导致教育管理工作的困难。
再次,经费投入不足。思想政治工作是需要经费投入的。现在学生活动经费杯水车薪,搞活动很困难。
另外,感情投入不足。思想政治工作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互换。市场经济以来人们价值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注重物质的多了,注重精神的少了;讲究实惠的多了,讲究“四信”的少了。如果在涉及人们的工作、学习、调动、晋级等问题时缺乏富有人情味的思想工作,而以决定、命令的口气处理问题,就可能挫伤群众的感情,使大家缺少信任感和安全感。
2.班主任对大学生思想工作的忽视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而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该班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有的学校坚持对班主任进行专题培训,并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同时辅之以“通报制度”和 “考核量化制度”,从而真正使班主任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体。但大多数高等院校,对班主任在思想工作中的作用重视程度不够。
有学者指出:即使班主任都由教师担任,但由于扩大招生后高校师生比已由1998年的1∶11变为1∶17,教师的教学、科研压力相对增加,教师很难分出太多的精力承担班主任工作。而菲薄的班主任费,“实惠”并不多的“优秀班主任”头衔又难以激励教师投身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般高校认识到“师德”提倡和制度保证要同时兼顾,然而,“师德”提倡似乎不难,但如何建立对班主任工作刚性而有效的评价、奖惩制度,却心中无数。某高校党委书记说:“如果一个老师不能尽职尽责地做班主任,我能卡他的职称吗?不行吧,职称主要还是与科研挂钩的吧。”可见,制度保证并不现实。
3.高校对辅导员选拔重视不够
大学的情况和中学不一样,并不是全天候管理,大学生具有更为广阔的自由空间。大学生与班主任的接触机会比较少,接触最多的是辅导员。大至党员发展,小至卫生检查,学生与辅导员无不发生密切联系。因此,辅导员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其显著的。
作为学生领路人的辅导员,他们的素质与能力将不仅影响学生的大学生活,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然而时下大学生辅导员的整体素质构成状况不尽如人意,某些高校对辅导员的选拔缺乏制度约束,缺乏监督机制,导致辅导员队伍的总体水平参差不齐。
高校党政应该严把辅导员入口关,选拔任用素质高、业务精的毕业生充实到辅导员队伍中,尤其要加强对辅导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的考察。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在辅导员选拔方面,某些高校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在工作实践中,对辅导员岗位职责的落实,辅导员的岗位培训、工作评价和激励机制、人员流动与发展机制的建立等都还很不完善,岗位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高校应千方百计引导大学生刻苦学习
有专家认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与时俱进,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高等学校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课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其他各门课程也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我们要善于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和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导,通过大学生成长所依托的学校、社会、家庭三者在教育理念、方式方法等方面达到和谐统一和最优结合,发挥三者的叠加效应。
1.利用网络让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
大学生如果树立了崇高理想,就会“不断地想挣脱眼前的种种矛盾,渴望地、极力地甚至竭尽全力地想通过外部环境、内在努力以达成某种愿望或理想,并以这种愿望和理想为动力和精神支柱,不惜艰难困苦地奋力抗争”。[2]高校要引导学生把个人的利益和国家利益联系起来,把个人的奋斗目标和国家的崇高理想紧密结合起来,即“人性中最普遍的动力(即爱己,self love)如何在这一境况中(一如其他的境况中)接受这种引导,于追求自己利益的种种努力中增进公共利益的实现。”[3]
互联网的普及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影响,也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应当利用大学生喜欢上网的特点,因势利导。据有关资料介绍:北京大学的“红旗在线”,南开大学的“觉悟网”等等,都是由学生自发创办的思想政治网站。这类学生党员和全体学生的“网络家园”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网上宣传,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并为开展学生党建工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有专家指出:网络是一个充斥着各种思想和观念的虚拟空间,是一把开放的“双刃剑”。它的出现与繁荣,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复杂、任务更加繁重和艰巨。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国内外敌对势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年。我们要研究其特点,采取有力措施应对这种挑战。” 并进而要求我们:“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要“积极发展,充分运用,加强管理,趋利避害,发挥优势,主动出击。” 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开展工作,努力掌握网上斗争的主动权”。网络技术的有效利用,可以提供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而网络间的“虚拟社区”内所特有的信息交流的完全性、开放性、模糊性、现实依托性和透明性,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主动吸收、充分利用和依托相关网站、信息、聊天室、E-mail、BBS、Telnet、FTP、EC、UsenetNews、ICQ、OICQ等,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网络完整结合起来,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从而创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使网络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新的主阵地,成为促进大学生努力学习、获取资源的红色阵地。
2.采取强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
北宋哲学家张载说:“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因此高校首先应让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促使其在学习上有强有力的动力。有专家认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人和引路人,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职责。因此,辅导员自
身素质如何,是关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有效开展的关键。学校把辅导员队伍建设好,帮助辅导员形成与其岗位职责相匹配的素质和能力,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有一支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之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建设一支优秀的高效的专业化辅导员队伍,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有些高校提出了“要探索辅导员职业化的路子,保证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长期稳定在这个岗位。”“要建立完善辅导员激励保障机制,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使他们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
高校学生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扮演着大学生政治领路人与导航者的角色,并且在从事日常性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发散性、创造性地开展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作生活指导、成才规划、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服务。这些工作性质与职能都要求辅导员队伍应该是一支精干、专业、创造性的队伍,也给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导员要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认真总结自己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写出心得体会,并使之升华为理论,再用它来指导学生工作实践,在不断的总结和实践中使自己的素养得以提高。
高校辅导员的素养将直接影响工作成效和学生素质的形成。辅导员要做好学生党建、日常教育以及心理健康等一般性的咨询与辅导,这就需要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具有较扎实的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等知识。要有说服力地回答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各种问题,辅导员必须具有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品质,出色的沟通能力和卓越的管理技巧。
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无论在课内课外,作为政治辅导员,应该牢牢抓住这一环节,并以此推动全盘工作。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性,大力提倡为振兴中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发学习;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养成勤奋好学、积极思维的优良品质;引导学生奋发学习、积极进取,从而杜绝或者减少大学生因“挂科”而被开除的现象。
3.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努力学习
有专家认为,大学是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所以大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专业方向性,学习的内容是围绕专业方向的需要展开的。每个专业都要根据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要求,制定出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不过,专业性也是相对的,既要有一定的专业性,又要不完全局限于这个专业,即要有较强的适应性。现代科学技术正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是继续朝“专”的方向发展,原有学科仍然处在不断分化过程之中,分支还会增多;另一方面是朝着综合的方向发展,交叉学科、边沿学科、综合学科也在不断产生。这一现实要求大学生要克服只重视专业课学习,不重视基础课学习,只重视本专业学习,不重视相关专业学习的做法。必须在学好本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有意识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强自己的专业适应性,尽可能使自己成为一个一专多能的“通才”。
大学生的课外学习计划、自学时间和学习方法可以自决自控;学习内容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性,可以在学好必修课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在学科方向、课程内容方面有侧重地学习,学有余力的还可以辅修其他专业和攻读第二学位。学习的自主性还表现在学习的多渠道性,即可以在学校提供的条件下,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和途径,如学术报告、知识讲座、各种讨论会、社会调查等,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了国家的早日振兴和人民的更加幸福,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让大学生树雄心,立大志,刻苦学习,锲而不舍,争取成为我国的栋梁之材,推动我国的科教兴国大业。引导学生将精力和时间转向学习上,这样大学生因“挂科”被开除的现象就自然会减少。
参考文献:
[1]史少博.人的“自我和谐”[J]哲学研究,2007,(2).
[2]史少博.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的价值取向[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3]Josiah Tucker, The Elements of Commerce(1755)in Josiah Tucker: A.Selection, ed.R.L.Schuyler.New York: Coluiversity Press, 1931.
第二篇:女大学生因怀孕被通报开除欲告学校侵犯隐私
女大学生因怀孕被通报开除欲告学校侵犯隐私
19岁的大二学生李静没有想到,当自己所在学校的医院验出她有身孕后,学校以“品行恶劣,道德败坏”为由将她和男友李军开除。然而这对恋人却认为学校的做法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准备将母校西南某学院告上法院。校方则认为处分是依据校规及相关规定做出的,符合法律.昨天上午,记者见到了这对年轻人。李静的男友叫李军,今年21岁,两人均是北京人。李静告诉记者,今年暑假期间,她与本校相恋一年多的李军旅游时同住了一晚,发生了性关系。今年10月1日,李静突觉肚子疼,便到校医院进行检查,诊断结果竟为妇科病引起的宫外孕。李静便自费住进了地方医院,并做了手术。
10月15日李静出院回校后即被学校通知至少要被处以留校察看的处分,男友李军被定为勒令退学,并通报全校。原来校医院将她的孕情通报了系领导,许多同学也都知道了。10月17日,学校要求李静写份深刻检查,交待发生性关系的时间、地点、次数等情节,承认犯有“品行恶劣,道德败坏”的错误。最后,学校以李静写的检查“认识不到位、狡辩”为由,于10月30日作出决定,将两人同处以勒令退学处分,并要求立即离校。李静和李军向记者出示了学校处分的依据:《某学院学生违纪处罚条例》第二章第二十条:“品行恶劣,道德败坏,情节轻微者给予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情节严重和发生不正当性行为者,给予留校察看直至开除学籍处分”。
对此处分依据,李静的父亲认为:孩子一时冲动作出轻率行为,作为家长既生气又心痛。但学校以“品行恶劣,道德败坏”为由让孩子退学,却是家长不能接受的。首先,校医院擅自传播病人的病情和个人隐私,这是有违职业道德的。其次,孩子发生性行为是家长和学校教育不得力造成的;既然孩子发生的性行为,属个人隐私,学校不应该给孩子定性为“品行恶劣,道德败坏”,并公开处理决定。
昨天下午,记者致电西南某学院,就此事进行采访。学校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对于李静、李军处理的整个过程都是合法的,是依据教委的相关管理规定和文件执行的。目前,李静、李军已委托代理律师准备诉讼。(文中李静、李军均属化名)侯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