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3年01月自学考试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

时间:2019-05-15 12:23: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国2013年01月自学考试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国2013年01月自学考试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

第一篇:全国2013年01月自学考试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

江城自考——你身边的自考专家。

全国2013年1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是(A)0-15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科学社会主义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1-35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

3.认为水、火、土、气是世界的本源的哲学是(A)1-37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4.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C)1-56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5.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理论依据是(1-62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相结合的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统一的原理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

6.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B)1-85

A.形成明确的目的 B.正确认识事物的规律

C.制定周密的计划 D.具有坚持的意志

7.在认识过程中,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属于(A)2-(理解教材)

A.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B.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8.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指出(A)2-103

A.外部世界是可以被人感知的 B.人们能够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C.实践的成功能够证明认识正确 D.感性认识可以上升到理性认识

9.理性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是(D)2-106

A.实践——认识——实践 B.认识——实践——认识

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

10.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之所以具有相对性、不确定性,主要是因为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实践都具有(2-120

A.自觉能动性 B.客观物质性

C.直接现实性 D.历史局限性

11.社会存在是指(D)3-131

A.社会物质生产资料的总和 B.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总和

C.社会物质生产关系的总和 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第 1 页B)D)

12.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自然科学属于(C)3-138

A.实体性因素 B.运筹性因素

C.渗透性因素 D.准备性因素

13.下列选择中属于意识形态的是(C)3-135

A.语言学 B.物理学

C.哲学 D.数学

14.下列选项属于经济社会形态的是(D)3-147

A.农业社会 B.工业社会

C.信息社会 D.奴隶社会

15.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D)4-183

A.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B.社会化大生产的存在和发展

C.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 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及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16.价值规律调节社会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是通过(D)4-192

A.价格始终同价值相等实现的 B.价格高于价值实现的C.价格低于价值实现的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1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是(A)4-198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18.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D)4-209

A.政党制度 B.选举制度

C.三权分立制度 D.国家制度

19.资本各形态中能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是(B)5-228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 D.借贷资本

2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实质上说就是(D)5-235

A.生产不足的危机 B.买卖脱节的危机

C.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21.剩余价值与利润从数量上看(C)5-239

A.前者总是大于后者 B.前者总是小于后者

C.两者总是相等 D.两者的大小无法判断

22.股票价格实际上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因此股票价格(A)5-255

A.同股息成正比,同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 B.同股息成反比,同银行存款利息率成正比

C.同股息成正比,同银行贴现率成反比 D.同股息成反比,同银行贴现率成正比

23.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D)5-258

A.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 B.土地地理位置的差别

C.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权垄断 D.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24.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A)6-272

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B.自由竞争阻碍生产集中

C.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 D.生产集中根除自由竞争

25.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形成(B)6-270

A.产业资本 B.金融资本

C.私人垄断资本 D.国家垄断资本

26.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运用(B)6-279

A.计划手段 B.经济手段

C.法律手段 D.行政手段

27.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著作是(C)7-305

A.《反杜林论》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共产党宣言》 D.《资本论》

28.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的提出者是(C)7-308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29.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A)7-320

A.人民当家作主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压迫 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0.劳动不再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B)8-348

A.社会主义社会 B.共产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信息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BCD)0-13

A.具有中国习俗的马克思主义 B.具有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

C.具有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 D.具有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32.下列各项正确表述运动含义的有(ABD)1-40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B.运动是物质根本属性

C.运动就是物质位置的移动 D.运动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3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ABCD)2-95

A.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34.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ABCD)3-139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C.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D.产品的分配方式

35.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表现在(ABC)3-145

A.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B.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D.经济基础的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一切特征

36.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有(BC)4-198

A.劳动力具有使用价值 B.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和其他生活来源

C.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D.劳动力具有价值

37.产业资本运动过程中采取的职能形式有(ACD)5-226

A.货币资本 B.生息资本

C.生产资本 D.商品资本

38.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主要有(AC)5-262

A.土地带来的地租 B.在土地上追加投资的数量

C.银行存款的利息率 D.农业资本家的利润率

39.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较为成熟的垄断组织形式有(ABCD)6-267

A.卡特尔 B.辛迪加

C.托拉斯 D.康采恩

40.下列各项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有(ACD)8-340

A.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阶级消灭和国家自行消亡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1-75

答:

任何现实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相互作用的关系。

(1)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的统一。

内容和形式是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这两个不同方面,二者是有区别的,对立的。同时,内容与形式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任何事物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形式,任何形式都表现一定的内容。另外,内容和形式的区别和对立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内容和形式可以相互转化。在某一种联系中是形式的东西,在另一种联系中可能成为内容,反过来也是一样。

(2)内容和形式又是相互作用的。第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有什么样的内容,就要求有什么样的形式与之相适应;内容发生了变化,形式或迟或早总要发生相应的变化。第二,形式对内容又有巨大的反作用。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有两种情形:当形式适合于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形式不适合于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第三,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构成两者的矛盾运动。

42.简述认识的本质和认识发展的总规律。2-102、2-105

答: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认识本质的科学揭示。

认识是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个过程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

(1)在实践中,人们先是产生感性认识,在感性认识积累的基础上,产生了理性认识,然后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去进行新的实践;在新的实践中又产生新的认识。

(2)人的认识就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这样一个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过程。

43.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意义。4-201

答:

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发生价值量的变化,所以叫做不变资本(c)。

(2)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并且生产出剩余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实现了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v)。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是马克思的重要理论贡献,它的意义在于:

(1)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2)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正确地表明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

44.简述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5-230

答:

(1)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量有影响作用。

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在一定时期内所能带来的剩余价值量的多少。由于全部预付资本中的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所以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可变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

量就越多。

(2)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率有影响作用。

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就越多,年剩余价值总量越多,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

从以上分析可见,加速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因而产业资本家从剥削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的目的出发,总是在生产经营中竭力加速其资本的周转速度。

45.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7-331

答:

(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3)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

(4)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

(5)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以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3-174、3-177

答:

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群众史观。

人民群众既有量的规定性,又有质的规定性。它是指一切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

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却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既定的历史条件的制约。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一切为了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这是党的根本宗旨。

(2)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

(3)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也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在认识论上就是从实践到认识;到群众中去,就是从认识到实践。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循环往复,就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47.试述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及其作用和后果。6-283、6-284

答: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重要一手就是资本输出,即把他们手中掌握和控制的大量资本输往国外,利用这些资本作武器,控制资本输入国的经济命脉,剥削、压迫这些的国家劳动人民,掠夺这些国家的自然资源和物质财富,最终为金融资本控制这些国家、形成金融资本的国际统治服务。

从资本输出国即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这方面看,资本输出的作用和后果是:

(1)为过剩资本找到了出路,并由此获得大量来自海外的高额利润和利息。

(2)资本输出是输出国控制输入国的重要手段。

(3)资本输出是输出国扩大商品出口的重要手段。

(4)资本输出使金融资本的银行网遍布全世界,从而强化了金融资本在世界经济、政治舞台上的统治地位。

对于那些处于较低发展阶段上的、经济比较落后的资本输入国来说,大量国外资本的输入,有两重作用。

(1)一方面,外来资本和生产方式的进入,促进了这些国家自然经济的瓦解、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生长和发展,建设了一些近现代的工商企业和发展经济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些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

(2)但另一方面,国外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也给这些国家带来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并不是平等互利的,他们通过不平等的贷款条件、不等价交换等方式掠夺、剥削输入国人民,攫取了输入国巨额的国民财富,又使这些国家长期得不到顺利发展,继续处于贫穷落后的境地。

第二篇: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①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②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③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区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④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主义理论。

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②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在于它不带任何偏见,清除一切狭隘性和片面性的弊端,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如实地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的改造世界。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再次,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科学性,不仅仅在于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①与时俱进的含义: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首先与时俱进要求人们高瞻远瞩,站在时代的前列,立足新的实践,把握时代的特点,认真研究和探索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使我们的思想和理论充分反映时代的进步和历史发展的要求,体现时代特点和时代精神。其次,与时俱进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我们的一切实际工作提供规律性的指导。再次,与时俱进要求我们富于创造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提出新理论,开拓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把各项事业提高到新的水平。

4,坚持与时俱进的意义:①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③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5,关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性: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党和国家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6,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①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②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7,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掌握认识世界的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③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8,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课题包括:①现实社会主义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②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③经济全球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④世界新技术革命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⑤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1,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的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本体论问题)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②(认识论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要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2,形而上学四个明显的局限性:①机械性,它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企图用力学原理解释一切现象,甚至把人和动物都看成受力学规律支配的机器,因此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称机械唯物主义。②形而上学性,它把一切事物都看作是彼此孤立的,在本质上是不发展变化的。③直观性,它对待世界认识都缺乏实践的观点。④不彻底性,它只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思想是:①第一,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②第二,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③第三,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4,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①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②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③它指出客观实在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物质定义: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5,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包括:①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ⅰ世界的本质问题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ⅱ在世界 的本质问题上一元论和二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说明了世界的本质问题)②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③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④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6,相对静止的两种情形:①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②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即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

7,承认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具有的重要意义:①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区分开不同的事物。②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事物分化的条件和生命现象的产生。③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

8,物质的空间特性的两种表现:①表现为每一个物质都有一定的体积,从大的天体星球到小的分子原子电子等微观粒子,都有一定的体积。②表现为每一个物体都处于一定的空间位置,都和它周围的物体存在上下左右前后的关系。9,实践的本质特点形式和作用:①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②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

10,实践的三个基本特点:①客观性。②自觉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

11,实践三种基本形式:①物质生产实践。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③科学实验。

12,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①人的实践活动与自然界的二重化。②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③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1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体现:①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②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③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①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②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其对立表现在以下三方面:①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②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③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

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因为: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③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④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4,对立统一规律亦称矛盾规律,其基本内容是: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

5,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包括两种情形:其一是矛盾双方的相互渗透或相互包含,其二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趋势,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①首先,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②其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③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假若对立面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它们就不能结成一个矛盾统一体,因而矛盾斗争也就无从发生。

7,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②矛盾双方互相从对方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③矛盾的同一性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8,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斗争推动着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为质变做准备。②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9,内因和外因的关系: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②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③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10,矛盾特殊性的三种形式: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③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11,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的意义:①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②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1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13,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的两种情形: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不平衡。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不平衡。1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①首先,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方面,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着次要矛盾的存在

和发展,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解决的好,次要矛盾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得到解决。另一方面,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有制约作用,次要矛盾解决的如何,反过来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②其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即主要矛盾转化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5,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①首先,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一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另一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制约和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②其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随着矛盾双方主次地位的转化,事物的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

16,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17,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是: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对自身的否定。②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其一,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其二,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③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之统一的辩证否定是杨弃。

18,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①首先,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②其次,原因和结果又是统一的表现在:ⅰ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ⅱ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ⅲ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作用的。

19,因果联系主要的几种类型:①一因多果,同因异果。②一果多因,同果异因。③多因多果,复合因果。

20,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①首先,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它们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两种不同的趋势,二者产生的原因不同,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②其次,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辩证统一的,表现在:ⅰ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ⅱ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支配,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ⅲ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两种情形:其一,对前一过程来说是必然的东西,对后一过程而言,则可能变为偶然的东西,反过来也是一样。其二,在小范围是必然的东西,对于大范围来说可能变为偶然的,反过来也是一样。)

21,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的重要意义:①首先,因为偶然性是受必然性支配的,必然性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前途,所以我们必须通过科学研究发现必然性,按必然规律办事,不要被偶然现象所迷惑。②其次,因为必然性是通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的,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所以我们应当抓住偶然性提供的机遇,揭示偶然现象背后隐藏的必然性。③此外,偶然性对事物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我们决不能忽视偶然性。

22,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①首先,可能性和现实性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和对立。②其次,可能性和现实性又是统一的。一方面,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另一方面,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3,掌握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的重要意义:首先,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一切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而不要从可能出发。其次,为了使好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我们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争取使好的可能性变成现实,避免坏的可能性实现,从坏处着想,向好处努力。24,内容与形式的对立统一相互作用的关系:①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的统一。②内容与形式又是相互作用的:第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第二,形式对内容又有巨大的反作用。第三,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构成两者的矛盾运动。

25,在内容与形式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中二者的关系:首先,内容决定形式是归根到底意义上的决定,而不是僵死的决定。其次,在一定条件下,新内容可以利用旧形式,旧内容也可以以新形式的面貌出现。

26,掌握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的重要意义:我们必须自觉地运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的原理,注意内容,根据内容的需要利用旧形式和创造新形式。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首先重视内容,反对忽视内容的形式主义,但也不能忽视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反对抹煞形式作用的形式虚无主义。27,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第一,本质和现象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表现在:首先,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暴露于事物外部,可以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联系,深藏于事物内部,是不能直接感知的,只有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把握。其次,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是多种多样的,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再次,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相对平静的。)第二,本质和现象又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依存的。(一方面,本质不能脱离现象,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这样那样的现象表现出来,不表现为现象的纯粹本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现象不能脱离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真相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不表现本质的纯粹现象也是不存在的。本质和现象之间不是并列关系,本质决定现象,是现象存在的依据,现象的产生和变化归根到底是依赖于本质的。)

28,掌握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的意义:首先,本质和现象是对立,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其次,本质和现象是统一的,对大量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是揭示事物本质的正确途径。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29,规律的两个特点:客观性和普遍性。

30,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第一,在社会领域,人们的自觉活动虽然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但人们的自

觉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冲突,形成不以他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第二,支配人们自觉活动的思想动机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第三,人们的自觉活动受着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31,意识产生的三个阶段:第一,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生物的刺激感应性。第二,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第三,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

32,意识是社会性劳动的产物:第一,劳动使猿脑变为人脑,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器官。第二,劳动产生了语言,为意识的内容提供了物质外壳。

33,意识的本质包括的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第二,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第三,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34,意识的能动性的四个表现: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③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④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35,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第二,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第一节 认识的产生及本质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体现在: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具体表现在:①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②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③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3,认识主体含义: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4,认识主体的性质和特点:首先,人作为认识主体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其次,认识主体不仅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而且具有社会历史性。再次,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这是认识主体的突出特点。

5,认识客体的含义和构成: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主要构成: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6,主体和客体的关系:①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②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③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7,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①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②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③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与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对立。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因而是不深刻的片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因而是深刻的全面的相对稳定的认识。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其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其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其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3,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具备的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第二,感性材料应是丰富的全面的,而不是零散不全的。

4,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具有的意义:①只有经过这次飞跃,才能把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②只有经过这一次的飞跃,使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才能使之得到检验,得到丰富和发展。

5,认识的反复性的决定原因:①从客体方面来考察,第一,客观事物本身往往是多种矛盾的统一体,每一个矛盾的双方以及各个矛盾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有很多特点和非常复杂的情况,这就决定了事物本身的复杂性。第二,事物的矛盾有个展开和发展的过程,事物的本质并不是一开始就显露在外面,而是要经历一个过程才逐渐暴露出来。第三,任何事物都是具体的,都是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的,而一定社会所提供的科学技术条件是与那个社会生产发展的水平相联系的。②从认识主体来考察。人的认识受到主体的生理因素,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及其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主体的这些特点,决定其必须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第三节 真理与价值

1,真理客观性的两个含义:①是指任何真理都包含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就是说,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承认认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实际又符合客观实际。②真理的客观性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2,真理绝对性的两个含义:①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与客观世界相符合相一致的认识,任何真理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②物质世界是无限发展的,它存在的根据就在它自身,如果想从物质世界之外去寻找其存在的根据,必然会陷入神秘主义。所以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是绝对的。3,真理相对性的两个含义:①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这种真理性 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它需要进一步扩展。②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深化。

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①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渗透。③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5,为何说胡适的真理观点是错误的?:①第一,真理的检验是关于认识与认识对象是不是一致的问题,这与真理是不是具有效用是不同的两个问题。②第二,真理是有用的,但人们的经验表明,在现实生活中,有用的未必就是真理。③第三,在现实社会中,人都是具体的人,个人的地位立场经济状况等不同,对于什么是有用也就会各有不同的理解,这样就会使得真理的标准变得极为不确定,也就失去了标准的意义。

6,实践标准的绝对性确定性是指:①认识是否是真理,只有通过实践来检验,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②人的实践和人的认识都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实践能够对人类的一切认识作出检验,今天的实践未能证实或驳倒的认识,最终会被以后的实践所证实或驳倒。

7,实践标准的相对性不确定性是指:①任何实践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的实践,都是有局限性的,因而它不可能完全证实或驳倒现有的一切认识。②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具有反复性。

8,真理与价值统一的一面的表现:①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人们通过在真理指导下的实践,成功地改造世界,以这种实践的成果来满足人的需要,这就是真理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属性。②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相一致,正确的价值观是在真理指导下形成的。

9,真理的价值表现在真理的功能上,真理包括以下几个功能:①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②真理具有再认识的功能。③真理具有教育和激励的功能。第四节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

1,党的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统一的具体表现:①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②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③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它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原则。④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人类对地理环境依赖性的两个表现:①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场所。②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建设的资源。

2,地理环境影响社会发展的两个方面:①地理环境通过对生产的影响,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②地理环境还可以通过对军事政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不同国家社会的发展。3,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①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②人口状况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4,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的作用的主要表现:①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②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④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5,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三个主要表现:①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②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③社会意识受反映者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和制约,而反映者的立场观点方法是由人们在社会存在中的地位决定的。

6,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五个表现方面: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在一定程度上预见社会发展的趋势,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②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某些社会意识形式的发展水平可能较低,与此相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某些社会意识形式的发展水平可能较高。③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任何时代的社会意识都和以前时代的社会意识有联系,它的产生和发展要以前人所积累的思想材料为前提,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④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或称能动性,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重要表现。

7,为何说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问题?:①首先,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对范畴,是高度概括,高度抽象的范畴,它们包括了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②其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③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在实践中的重大问题。8,现代生产力系统包括的四类要素:①独立的实体性因素。②运筹性的综合要素,包括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等。③渗透性因素,主要指自然科学。④准备性因素,主要指教育。

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三层含义:①第一层含义,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②第二层含义,在现代化生产中,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使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了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③第三层含义,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首先,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其

次,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再次,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

10,生产关系的三项内容:①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②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③产品的分配方式。11,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作用的几个表现方面: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劳动得以进行的前提。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③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④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12,生产力对生产关系起决定作用的两个表现:①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13,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两种情况:①第一,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14,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两个表现方面: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上层建筑的性质。②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15,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16,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具有各自的特点。②各个国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所具有的典型意义不同。③人类社会在由较低的社会形态向较高的社会形态转变时,不同国家和民族采取的过渡形式各有特点。④有些国家和民族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在社会形态转变过程中,可能超越某一个或某几个社会形态。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1,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几点新贡献:①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②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③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

2,社会革命的几种类型:新兴封建主阶级推翻没落奴隶主阶级的革命;新兴资产阶级推翻没落封建主阶级的革命;物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革命;在奴隶社会,奴隶反对奴隶主阶级的革命;在封建社会,农民反对地主阶级的革命;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进行的民族民主革命。

3,为何说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首先,社会革命是阶级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性手段;其次,人民群众在革命时期发挥出创造历史的巨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次,革命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受到锻炼和改造,成为建设新社会的基础。

4,社会改革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几个表现:①社会改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②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前,社会改革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作量变和质变的准备。③在社会经济,政治等社会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更。

5,社会改革的特殊性尤其社会主义社会改革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特点的表现:①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主导的,自觉的,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改革是被动的,自发的,统治阶级往往是在被统治阶级强烈反抗的条件下,不得已而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某些调整的。②社会主义的改革,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而进行的,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有广阔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改革,虽然也能满足群众的某些利益和要求,但从根本上说是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而进行的,因而不能广泛的唤起民众,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③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范围内,使各种矛盾不断地得到解决;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改革,只能暂时缓和一下社会的矛盾,但不能在旧社会制度本身的范围内最后解决它的固有矛盾。

6,文化的三个特性:①文化的创造性。②文化的自由性。③文化的兼容性。

7,文化社会功能的主要表现:①文化具有信息功能。②文化具有教化,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③文化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④文化具有认识功能。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马克思对人的本质三个方面的界定:①劳动是人的本质。②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③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2,人与社会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主要表现:①人的出现与社会的产生是一致的。②人的活动与社会结构及其发展变化是一致的。③社会的本质和人的本质是一致的,这种一致的基础是实践。④个人的解放与社会的解放是一致的。3,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的三个表现方面:①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4,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包括的四个方面的内容:①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③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④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5,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四个表现方面:①一般地说,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能够反映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发展趋势,比同时代,同阶级的人站得高看得远,能够提出社会发展的先进思想和主张。这些思想和主张,常常是社会发展的先导。他们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起着倡导者和发起人的作用。②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能够根据他们的先进思想和主张,制定具体的纲领,路线,政策和战略,策略,并动员和组织本阶级成员与广大人民群众同阻碍社会进步的反动阶级,反动社会势力进行斗争。他们在斗争中起着核心和中流砥柱的作用。特别是在复杂的阶级斗争中,没有他们的组织和领导,不可能取得胜利。③在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某些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可能成为‘开明的政治家’,他们的一些主张和改革措施,也对社会发展起某些促进和推动作用。④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理论家,教育家,文学艺术家等等的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对于人类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地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6,正确认识和评价杰出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需要掌握的几个基本观点和方法:①必须深入了解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坚持历史主义原则。②必须对他们作阶级分析。③必须用必然性与偶然性辩证统一的观点来分析杰出人物及其历史作用。④要对他们的历史作用作全面的分析与评价,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的两种表现:①是如果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不符合社会需要,全部销售不出去,他的劳动不被社会所承认,私人劳动就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②是如果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只能部分销售出去,或者他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私人劳动就只能有一部分转化为社会劳动,其余的部分则得不到社会承认,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这就意味着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一是价值量的决定,即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二是实行等价交换,即不同的商品是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规律。这个规律体现着商品经济发展运动过程的必然趋势,它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必然存在和起作用,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3,商品价格经常与价值不相一致,并不意味着违背了价值规律,更不表明价值规律失去作用,这是因为:首先,商品价格波动的中心是价值,价格无论怎样变动,总是以价值为基础而变动的,价格波动的幅度不会偏离价值太远。其次,从较长期和全社会总体来看,同一种商品价格的上涨部分和下降部分可以互相抵消,因而一定时期之内在总体上价格和价值相等,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相一致。

4,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的三个方面作用:①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②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形成:①在封建社会末期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基础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②商业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起了重要促进作用。③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其形成在经济上需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二是少数人手中积累起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大量货币财富。)

6,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①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②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完全确立。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1,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①一是劳动者有人生自由。②二是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必须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以下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①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②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再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

3,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贡献,它的意义在于: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通过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不是由不变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第二,它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正确地表明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

4,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①剩余价值规律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②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支配者资本主义的生产 分配 交换和消费的各个环节。③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产生 发展和衰亡的全部过程。第五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购买阶段 生产阶段 销售阶段

2,产业资本三种职能(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 商品资本)分别起的不同作用: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条件;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包含着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商品;商品资本的职能是通过商品的销售,使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得到实现。

3,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对资本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①生产成本是资本家盈亏的界限。②生产成本的补偿是资本主义企业再生产的一个条件。③生产成本的高低是决定资本家在竞争中胜败的关键。

4,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区别:①二者表现不同的经济关系。②二者数量不同。③剩余价值率清楚地表明剩余价值的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利润率则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似乎剩余价值是由全部预付资本产生出来的。

5,影响利润率的因素:①剩余价值率的高低。②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③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④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

6,生产价格为何说是由价值状花而来的?:①生产价格是在价值基础上形成的。②从全社会来看,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是完全相等的,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也是相等的。③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价值的变动所引起的。

7,商业资本的作用:①商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②商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节省流通资本。③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④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缩短流通时间。8,资本主义农业中剩余价值分配的特征主要是:第一,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剩余价值分配以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为前提,它建立在剥削具有人身自由的农业雇佣工人基础之上。第二,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由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瓜分,农业资本家获得平均利润,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即超额利润。第三,资本主义地租体现着资本主义社会中三个阶级的对立关系,即农业资本家同土地所有者共同瓜分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经济关系。第六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1,二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垄断进一步加强的主要表现:①企业兼并速度加快,混合兼并占主导地位。②企业规模扩大,垄断程度提高。③垄断组织的生产经营多样化,混合联合企业大量涌现。④垄断组织向国际化方向发展,跨国公司迅速增加。

2,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银行业的集中和垄断新的发展的主要表现:①银行规模不断扩大,银行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的速度也在加快。②资本主义国家中少数大银行的资产在全国商业银行总资产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银行的集中和垄断程度在不断提高。③各大银行的分支机构迅速增长。

3,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财团金融资本增强的主要表现:①垄断财团实力迅速增长。②垄断财团的经营向多样化方向发展。③垄断财团经营日益国际化。

4,垄断阶段同自由竞争阶段竞争的不同点主要表现:①竞争的目的不同,垄断时期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②竞争的手段有了新的变化,不但以前的各种竞争手段在继续使用,而且由于垄断的存在,各种凭借垄断地位采取的新的竞争手段层出不穷,花样翻新。③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由于垄断组织的实力及其所采用的手段与自由竞争阶段的企业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竞争的激烈和持久及其造成的破坏,也大大超过了自由竞争阶段。④竞争的范围不同,垄断阶级的竞争不仅存在于国内,而且扩展到了国外,除了经济领域的竞争外,还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

5,垄断利润的来源主要包括:①来自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②由于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使得它能获得一些其他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③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的海外利润;④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入。

6,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原因:①仅靠私人垄断资本的力量,无法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②在一些大规模公共设施的建设上,私人垄断资本无能为力或不愿进行投资建设。③一些大型基础性前导性的科学研究项目,也是私人垄断资本不愿涉足的领域。④日益严重的生产过剩问题仅靠私人垄断资本难以解决。⑤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国家出面进行某些宏观经济调控。⑥在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方面,国家的再分配功能也越来越重要。7,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导致资本主义经济中经常性地出现市场上商品过剩的问题。②个别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当代表现的更明显,一方面私人垄断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其内部组织也越来越高效而严密,生产力水平越来越高,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另一方面,这种条件下私人垄断企业的决策失误可能造成的对社会经济秩序的破坏,以及可能引起的经济波动和危机也会更剧烈。在这种条件下,必须借助国家的力量,靠政府的干预来调节社会生产,客服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影响。

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三种类型:①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②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也即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结合在一个企业中的经济形式。③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也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外部起作用,通过种种方式来促进诱导

私人企业向既定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调节。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①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②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任务目标。总任务是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③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与手段。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政策。(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利率调节)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①从国有资本的作用看,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仍然是垄断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是为整个资产阶级服务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生存发展服务的,追求高额利润并不是资本主义国有企业的主要目标,其宗旨在于促进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协调社会总资本的正常运行。②从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相结合的各种资本的作用来看,它们都是同样为垄断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工具。③从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看,其根本目的仍然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11,资本输出的作用和后果:①为过剩资本找到了出路,并由此获得大量来自海外的高额利息和利润。②资本输出是输出国控制输入国的重要手段。③是输出国扩大商品出口的重要手段。④资本输出使金融资本的银行网遍布全世界,从而强化了金融资本在世界经济政治舞台上的统治地位。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20世纪80年代以来促成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的主要原因是:①新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加强了国际经济联系。②国际贸易的自由程度大大提高。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迫切要求,因而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③国际流动资本的大幅增加。吸引外资发展本国经济,不但是发展中国家的迫切要求,也是发达国家过剩资本的一个出路,而且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也在增加。

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①生产的全球化。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系列高精尖产品和工艺技术的出现,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的加强,各国在生产上密切配合的趋势。②贸易的全球化。首先,新科技革命中出现了很多新兴产业,国际产业结果的变化,各国间产业分工的深化和产业在不同国家间梯度转移,使得各国间交流产品和必要性大大增加了,其次,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的高效率,大批量生产,也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开拓市场,扩大国际贸易规模,再次,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的水平也提高了,对各国产品的需求也相应增加,这又从侧面促进了贸易的全球化。③资本全球化。

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归纳:①从生产力方面看,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社会财富迅猛增长,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②从生产关系方面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所有制关系,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三方面都做了一系列调整。③从上层建筑方面看,当代资本主义在上层建筑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政治制度与法制的有效结合;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增强;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利的内涵与外延有新的拓展;意识形态中左翼和右翼的分歧逐渐减弱,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更加鲜明。4,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①生产力方面: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之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快速发展,有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特别是科学技术自身发展规律作用的原因。②生产关系方面:在所有制关系上,资本主义国家在其自身范围内进行不断的调整,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调节,表现在对生产关系调整和经济运行调控上,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进行了社会改良;二是对经济实行政府干预和宏观调控;三是加强了对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扶持。)③上层建筑方面: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上层建筑的新变化归根结底是经济基础发展新变化所要求的。

5,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经济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控股权还是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股权社会化不过是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一种新模式。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战时共产主义在经济上的主要特征是:取消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和流通由国家政权统一集中管理,生产资料和粮食等主要生活资料由国家统一调配。

2,列宁的主要贡献:首先,把社会主义见着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其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位。再次,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特别是过渡时期不能人为取消商品经济,而要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最后,列宁还提出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他提出国家资本主义概念,即新生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可以利用并能控制其发展方向的资本主义经济。3,列宁晚年主要著作包括:《论合作社》《论我国革命》《宁可少些,但要好些》对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一些新构想,主要包括:用合作化方式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发展工业,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电气化;学习资本主义一切可以利用的有价值的东西,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进行文化革命,发展社会主义的文化教育事业;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反对官僚主义;加强党的建设维护党的团结。

4,斯大林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的表现:首先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其次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最后是政治思想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5,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发展的历史贡献与经验教训:①首先,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现实存在的社会制度出现在世界上,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演进。②其次,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改变了世界格局,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在世界上的扩张。③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人民,推动着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时代潮流。④社会主义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

6,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教训: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共产党的有效领导,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最终酿成制度巨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

7,总结以上历史经验和教训使我们认识到:第一,要正视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入社会主义的特殊性,要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各国的实践相结合,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能拘泥于经典作家的个别论断,而要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勇于创新。第二,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体制并非只有一种模式,尤其在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体制上,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第三,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既要抵制各种资本主义思潮的侵袭和腐蚀,又不能搞一言党甚至压制群众的要求和呼声,要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第四,要善于吸收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一切为我所用的东西,学习人类发展中各方面的优秀成果,这样才会使社会主义立于不败之地。

8,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首先,无产阶级要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建立起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即由无产阶级对整个社会实行国家领导。其次,无产阶级专政,也即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社会会主义民主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再次,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是改造社会,发展生产,消灭剥削,消灭阶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9,马克思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主要特征: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的公有制;根据社会的需要对社会生产的计划管理和调节;劳动者生产的社会总产品经过一定扣除后,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商品经济消亡;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消失;国家开始消亡但尚未完全消亡。

10,人们对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②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③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④社会主义事业要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的领导,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

11,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①这些国家已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化生产力,这是发达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②这些国家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时的客观形势和条件,使得它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能够获得革命的成功。

12,为何说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建立社会主义是个艰巨的历史任务:①在这些国家里大力发展生产力,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②在这些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③这些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是在于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环境下,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中曲折前进的,面临着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13,社会主义发展多样性的原因:①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其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是不同的,由此决定,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②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具体国情各不相同。③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而更具多样。14,如何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①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②要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结合起来。③要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15,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由以下因素决定:①同一切新生事物一样,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制度,其成长过程必然不会一帆风顺。②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运动,推动了社会主义的经济社会发展。③世界经济政治形势错综复杂的发展变化,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和格局的变化演化,也是决定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

16,实现社会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要把握的几点:①要以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②要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与步骤,因地制宜,循序渐进。③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17,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主要体现在:思想领导方面,政治领导方面,组织领导方面。第八章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①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②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③经济的计划调节管理和商品经济的消失。④阶级的消灭和国家自行消亡。⑤精神境界极大提高。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2,共产主义能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因为具备以下条件:①人民完全摆脱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积极压迫的束缚。②人们完全摆脱了旧式分工的束缚。③人们完全摆脱了仅仅是谋生手段的劳动的束缚。④人们完全摆脱了接受教育和训练的限制。

3,全人类彻底解放包含着深刻和丰富的内容:一是人类从自然界的奴役下解放出来,摆脱盲目自然力的支配,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二是人类从旧的社会关系束缚下解放出来,摆脱一切剥削压迫和旧式分工的束缚,成为社会关系的主人;三是人类从剥削阶级的思想观念下解放出来,摆脱传统观念和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成为社会意识的主人。

4,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共同的基本特征:①都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在公有制范围内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都属劳动者共同所有,并未社会公共的利益服务和使用。②二者的生产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劳动人民的共同富裕。③二者在公有制范围内的产品分配,都按照有利于社会发展和实现劳动人民利益的原则进行。④二者都要消灭剥削制度,劳动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他们之间的本质关系是平等和谐互助合作的。⑤二者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以集体主义为意识形态的核心。

5,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差别:①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仍然较低,远未达到共产主义社会那样的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程度。②社会主义公有制还存在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等多种形式,而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公有制为主体地位条件下的非公有制经济形式,而共产主义社会则建立起单一的社会公有制。③社会主义社会在公有制范围内个人收入按劳分配,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方式,共产主义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则是按需分配。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商品经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价值规律仍起调节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而在共产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归于消亡,劳动具有完全直接的社会性,社会经济的发展将由计划所调节。⑤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旧式分工和三大差别,劳动还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在共产主义社会,旧式分工和三大差别已消失,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人们将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⑥社会主义社会要消灭剥削制度,但阶级和阶级差别在一定范围内还长期存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仍须存在,共产主义社会则消灭了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国家将自行消亡。⑦社会主义社会仍存在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思想影响,小资产阶级习惯势力也长期存在,而在共产主义社会,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都极大提高,建立起高度的精神文明,造就出一代共产主义新人。

6,实现共产主义所具备的基本条件:①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技术基础。②全体社会成员的文化教育的普及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极大提高。③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的极大提高。④建立起同高度社会化生产相适应的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⑤消灭旧的社会分工特别是三大差别,造就出体力和智力全面发展的新人。⑥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自行灭亡。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学考试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学考试复习提纲 绪论部分

1、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间:19世纪40年代中期。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客观历史条件——资本主义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以及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条件:马恩的崇高理想、勤奋好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的学风,使他们两人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2、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自身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者内在统一整体。马克思主义的广义理解:包括创始人在内及其继承者——列宁主义、中国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四点)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中国近期的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关系。

3、关于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反对教条主义;明确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第一章——第三章)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1、关于哲学的含义及其基本问题

哲学的含义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有二方面内容:第一是何者为第一,它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第二是两者有无统一性,它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哲学发展的二个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它们的历史形态分别为:唯物主义经历了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个形态;唯心主义则有二种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列宁的经典概念和意义(三点)——

3、马克思主义运动观

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原理

物质离不开运动(相反是形而上学);运动也离不开物质(相反是唯心主义)

相对静止的重要意义(三点)——

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只承认静止不承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只承认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诡辩论)

4、马克思主义时空观:

时空的哲学含义和特点;——

时空与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离;——

时空的客观性;时空的绝对、无限与时空的相对、有限的含义和关系——

5、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实践的含义;——

实践的三个基本特点;—— 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

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世界(三点);——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三点)——

6、唯物辩证法体系

二个特征:1联系:联系的客观普遍性;联系的多样性——

2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陈代谢的运动和变化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原理;(新事物的含义及其理由)——

3两种对立的发展观(三点)——

三大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

辩证矛盾的含义——;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及其关系——;矛盾是如何推动事物发展的——;内因与外因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2质量互变规律:

质量度的含义及其掌握度的意义——;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和意义——。

3否定之否定规律:

肯定和否定的关系——;辩证否定观的内容与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的总趋势和具体道路是前进和曲折的统一——。

五对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内容与形式、本质 与现象(五对范畴的共性:都体现对立统一的关系;各自的个性)——。

7、关于规律:

规律的含义和特点——;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和共性——。

8、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论: 意识的起源(二点)——; 意识的本质(三点)——;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意识的能动性(即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四点)—— 发挥主观能动性(即意识的作用)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认识论)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即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为四点:来源、动力、标准和目的。——

2、认识的主体、客体 及其关系——

3、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和唯心主义、不可知论和旧唯物主义在认识本质问题上的区别(三个区别)

认识的本质

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唯心主义不承认反映,主张先验论;不可知论不承认能真实反映,主张不可知;旧唯物主义不承认是能动反映,主张是直观反映)。

4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二次飞跃):第一次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是从实践到认识)两者关系和飞跃的条件——;

第二次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原因和条件——; 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及其意义——。

5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内含真理的含义)——; 真理的客观性及其二点含义——;

真理绝对性和真理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一个真理的两个方面,不是两个不同的真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标准唯一性的理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有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作决定的)

实践标准和逻辑证明的关系(实践标准的唯一性和逻辑证明的辅助性)实践标准本身的辩证性(确定和不确定的统一)真理的价值

真理和价值的对立和统一关系

真理的功能:——(三点)

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 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三个方面: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地理环境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人口因素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生产方式的定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四点)——。社会意识的含义及其划分——;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其五点表现——。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的含义及其构成的四类要素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三层含义——。

生产关系的含义及其包含的三项内容 ——; 其中第一项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其决定的作用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5社会形态划分

及其根据

五种——、三种——、四种——。

6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

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自然界发展一样,是一个客观的有规律的过程,考察社会历史可以做到和考察自然界那样做到精确(注意:这里的一样是指有相同之处,不是指完全相同)。

7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和选择性的一致及其表现(三点)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是指社会历史有规律性;社会历史发展的选择性是指社会历史发展又是社会主体的人的选择的结果。二者的一致性及其表现——。

8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含义和表现 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是指各国发展的普遍性;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是指各国发展的差别性。各自表现——。

9社会发展的动力

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关系及其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文化的作用——。

10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劳动是人的一般本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具体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也是人的本质。

11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即创造者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在人民群众作用问题上分歧——;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含义、表现及其社会制约性和意义)——; 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及其评价——。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第四章——第六章)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是在商品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 1商品经济的含义及其产生的条件(第二个条件是决定性条件)——

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含义及其关系——。

3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含义及其关系——。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

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条件——; 商品的社会价值和个别价值的区别——。

5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反比关系——(取决于生产该商品的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而不取决于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6货币的本质和五种职能——

7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条件(二点)——;表现和理由——。

8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内容——;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作用(三点)——。

9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基础是:封建社会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促进作用的是:商业的发展;加速形成的是: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则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使其初步建立(政治上);产业革命使其完全确立(物质技术上)。

10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二个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资本的定义)——; 劳动力作为商品的特殊性(表现——)。

11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作为劳动过程的二个特点——;

作为价值增值过程的表现就在于创造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含义)——。

1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及其剩余价值率的定义——

13两种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定义——; 超额剩余价值的定义——;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的表现或理由(三点)——。

14资本积累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含义——;

资本积累的含义和客观必然性的原因及其后果——; 资本有机构成的含义和公式——;

相对过剩人口的定义和形成的原因——; 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和历史趋势——。

15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第五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1资本的流通

单个资本的流通即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购买、生产、销售,相应的就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产业资本的连续循环的现实条件: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必须做到空间上的并存,时间上的继起。公式。——

2资本的周转

资本周转的定义——;

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的含义及其和资本周转速度的关系——;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二个因素: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和生产资本的构成与比例——;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依据、含义(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的区别)——;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的计算及其对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的影响——。

3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社会总资本的含义——;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总产品的含义及其构成(实物构成——两大部类)(价值形态——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就是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即整个社会资本再生产正常进行的条件。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的条件与公式——;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实现的条件与公式——。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含义和二种表现——;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原因——。

5剩余价值的分配

A产业资本的利润和平均利润

资本主义生产成本的含义及其对资本家的意义——; 利润的含义及其与剩余价值的区别和联系——; 利润率的含义及其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 影响利润率的四个因素——;

平均利润的形成、计算和本质及其决定平均利润率的二个因素——; 生产价格的定义及其与价值的关系——;

生产价格形成后的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化——; 超额利润的含义及其与平均利润的区别——。

B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商业资本的含义及其商品资本转化为商业资本具备的二个条件——; 商业资本的作用(四点)及其条件性和消极性——; 商业利润的含义、来源和实质——。

C借贷资本和利息

借贷资本的定义、形成和本质——; 利息的本质和来源——;

利息率的定义和波动区间及其影响利息率高低的几个因素——; 银行的定义和职能——;

银行资本的定义和构成银行利润的定义和来源——; 股份公司的定义及其产生的原因——; 股票和股息的定义 股票价格的本质及其决定股票价格的因素——。

D农业资本和地租

资本主义农业剩余价值分配的特征——;

级差地租定义和形成的条件:土地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等条件生产条件的差别 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二点)——(注意:不是土地私有权,但是农业中的超额利润以级差地租形式从农业资本家手中转如土地私有者手中的原因却是土地私有权)——

级差地租的源泉和二种形态—— 绝对地租的定义和构成——

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原因和源泉—— 当代资本主义形成绝对地租条件的变化:绝对地租不再是由农产品的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所形成,而是将农业资本家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转化为绝对地租;

决定土地价格的二个因素——。

第六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资本主义发展的二个阶段:自由竞争阶段(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而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在20世纪又有变化:二战前为私人垄断;二战后为国家垄断。

2、垄断的形成(自由竞争——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垄断)及其定义——; 垄断组织的定义、形式和实质及其二战后垄断统治加强的主要表现(四点)——。

3、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形成及其统治 其形成的过程:银企合一即“银行就由中介人的普通角色发展成为势力极大的垄断者”(列宁语)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定义——; 金融寡头统治的主要方式:经济上:“参与制”;政治上:“个人联合”;此外:“政策研究质询机构”等。

战后银行业垄断新发展的表现:(三点)——;及其垄断财团的发展的主要表现:四点——。

4、垄断和竞争

垄断不能消灭竞争的理由——;

垄断下的竞争和自由竞争的竞争的不同点——。

5垄断利润和来源

垄断利润的含义和来源——; 垄断价格的含义和形式——;

垄断价格的出现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的理由:(三点)——。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二个阶段:私人垄断到国家垄断;时间上:以二战为界。国家垄断主义的产生根源:生产力的发展,私人垄断不能适应社会化生产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原因(具体原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三点)——;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7、垄断资本在世界的扩展 资本输出的定义——;

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资本输出的形式、作用和后果——; 战后资本输出的新特点——。

国际垄断组织的定义、形式——。

8、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成因——萌芽于“国际分工”。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与原因——;

国际分工体系在二战后的发展:生产的国际化到资本的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定义——;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快的原因和主要内容——;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主要方面、原因及实质——。

9、资本主义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历史地位:即进步作用和意义——;

发展趋势:为转向社会主义提供了条件(一是生产力;二是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部分(第七章——第八章)

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二次飞跃)第一次飞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出现的时间、人物:早期的是16——17世纪;英国人莫尔《乌托邦》和意大利人康帕内拉《太阳城》;而成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19世纪的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等人的思想。1848年2月发表的、而由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公开问世。

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列宁和斯大林——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无产阶级革命为什么是最新类型的革命?理由:(四点)——; 马克思和恩格斯与列宁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发生的观点差异:马恩的“同时胜利论” 与列宁的“一国或数国首先生理论”的观点:——; 列宁的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的三个阶段: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列宁的主要贡献:——。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探索:1924年到1936年。1936年12月苏联宣布建成社会主义:二种公有制的格局、计划经济的苏联模式以及政治思想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2、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第三次飞跃)

二战后的东欧、中国及朝鲜、古巴、越南、蒙古相继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发展的历史贡献和经验教训 历史贡献:(四点):——; 教训:——;

我党的认识和总结:(四点)——。

无产阶级专政作为新型国家政权的含义:——; 社会主义民主作为新型民主的含义——。

3、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五点)——。

4、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和艰巨性与长期性 取得胜利的原因:(二点)——; 艰巨性和长期性的原因:(四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三点)——; 如何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三点)——。社会主义在曲折性中前进的客观性原因(三点):——; 如何把握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三点)——。

5、马克思主义政党

产生的条件:工人运动的发展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 性质: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纲领和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 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第八章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七点)——;

2、共产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基本特征和重大差异: 共同基本特征:(五点)——; 重大差别:(七点)——。

3、共产主义既是科学理论,也是理想社会,也是实践运动 实现共产主义的实践活动是一个长期过程

4、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不能超越,而是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的关系:——。

完。

第四篇:自学考试00040《法学概论》历年真题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全国2009年4月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4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法区别于其它社会规范的基本特征是:法主要出自(A)1-P27 A.国家 C.社会

B.政党 D.法官

2.法律规范有其特定的结构,法律规范中的核心部分是(B)1-P33 A.适用条件 C.法律后果

B.行为准则 D.法律条文

3.以法律原则的渊源为标准,可将法律原则分为公理性原则和(D)1-P35 A.基本原则 C.专门法律原则

B.具体原则 D.政策性原则

4.在我国,统一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是(A)2-P58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

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5.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的是(C)3-P91 A.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五大

B.1982年宪法 D.党的十六大

6.在我国,下列有权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的是(B)2-P62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会议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10人以上联名

7.我国现行宪法在序言中明确指出:“本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这体现了宪法(B)4-P97 A.在内容方面的特点 C.在制定程序方面的特点

B.在效力方面的特点 D.在修改程序方面的特点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2005年4月27日通过,自(D)5-P196

A.2005年4月27日起施行 C.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B.2005年10月1目起施行 D.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9.我国行政许可法规定,下列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是(B)5-P204-205 A.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能自主决定的事项

B.企业或者其它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 C.市场竞争机制能有效调节的事项

D.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能自律管理的事项 10.下列属于行政处罚行为的是(D)5-P207 A.管制 C.罚金

B.拘传 D.警告

11.我国合同法规定,撤销要约的条件是撤销要约的通知(C)6-P259 A.必须于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到达受要的人

B.必须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

C.必须于受要约人发出承诺之前到达受要约人

D.可以于受要约人发出承诺之后到达受要约人

12.我国婚烟法规定,下列属于夫妻一方的财产的是(D)6-P270 A.工资、奖金 C.知识产权的收益

B.生产、经营的收益 D.一方的婚前财产

13.我国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的必经程序是(C)6-P273 A.调查 C.调解

B.劝解 D.判决

14.我国民法规定,代位继承属于(D)6-P282 A.遗嘱继承 C.遗赠扶养协议

B.遗赠 D.法定继承

15.我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中监督公司业务和财务的公司常设机关是(D)7-P298 A.股东会 C.经理

B.董事会 D.监事会

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所列举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是(C)8-P334-336 ...A.伪造商品产地

B.限制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 C.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积压商品

D.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17.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三包”义务的内容是(C)8-P349 A.包修、包换、包赔 C.包修、包换、包退

B.包修、包退、包赔 D.包换、包退、包赔

18.下列何种犯罪没有犯罪对象?(B)9-P363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A.重婚罪 C.爆炸罪

B.偷越国(边)境罪 D.遗弃罪

19.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没有造成损害的中止犯(A)9-P374 ..A.应当免除处罚 C.应当从轻处罚

B.应当减轻处罚 D.可以从轻处罚

20.对正在进行下列何种犯罪的人实施防卫行为造成其伤亡不属于防卫过当?(C)9-P370 ...A.抢夺 C.诈骗

B.绑架 D.走私

21.我国刑法规定,醉酒的人犯罪(B)9-P366 A.不负刑事责任 C.应从轻处罚

B.应负刑事责任 D.应减轻处罚

22.我国刑事诉公法规定,公、检、法机关拘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C)..10-P414 A.4小时 C.12小时

B.8小时 D.24小时

23.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主要是(A)11-P438 A.原告与被告 C.诉讼代理人

B.第三人 D.诉讼代表人

24.人民法院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C)11-P447 A.1个月内审结 C.6个月内审结

B.3个月内审结 D.12个月内审结

25.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对国务院各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由(B)12-P461 A.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C.高级人民法院管辖

B.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D.最高人民法院管辖

26.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机关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履行人民法院发生效力的判决、裁定...的,从期满之日起,人民法院可依法对该行政机关(A)12-P472 A.按日处50元至100元的罚款 C.按日处200元至300元的罚款

B.按日处100元至200元的罚款 D.按日处200元至500元的罚款

2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1954年(A)13-P477 A.由中国、印度、缅甸共同倡导的

B.由印度、缅甸、马来西亚共同倡导的 C.由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共同倡导的 D.由中国、印度、泰国共同倡导的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28.当今国际社会,国际法的基本主体是(A)13-P476 A.国家

C.正在争取独立的民族

B.国际组织 D.法人组织

29.在我国,构成涉外民事关系的外国因素是(A)14-P509

A.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的一方或双方为外国自然人或法人,或无国籍人 B.民事关系的客体位于我国领域内

C.民事关系据以确立、变更或消亡的法律事实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D.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均为我国自然人或法人

30.我国涉外民事关系中,监护的设立、变更和终止,适用(C)14-P517 A.监护人的本国法 C.被监护人的本国法

B.我国法律

D.我国与当事人所在国缔结的国际条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能够引起法律关系演变的法律事件包括(ABCD)6-P222 A.人的出生 C.天灾 E.结婚

32.我国法定继承人中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ABC)6-P281 A.配偶 C.父母

E.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33.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过失包括(AC)9-P367-368 A.过于自信的过失 C.疏忽大意的过失 E.不可预见的过失

34.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包括(ADE)10-P408 A.贪污贿赂案件 B.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C.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D.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

E.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

35.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主要包括(BCDE)11-P439-440 A.遵守诉讼秩序

B.委托代理人进行诉讼

B.不可避免的过失 D.不可抗拒的过失 B.子女 D.兄弟姐妹 B.人的死亡 D.人祸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C.提出回避申请 E.申请执行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成文法1-P38

D.收集、提供证据

答:成文法是指有权制定法律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所制定的具有条文形式的法律文件,即规范性文件。成文法因其是国家机关制定的,所以又称为制定法。37.知识产权6-P249

答:知识产权是指自然人或法人对其创造性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权利。

38.消费者权益保护法8-P346

答: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调整在保护消费者权益过程中发生的权益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39.犯罪客体9-P362

答:犯罪客体是指为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40.行政诉讼受案范围12-P459

答:行政诉讼法中的受案范围,是指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权限范围,亦称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的主管范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我国法律制定的程序。2-P62-63 答:依据立法法对全国人大立法程序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程序的规定,法律的立法程序分为以下四个步骤。(1)法律案的提出;(2)对法律案的审议;(3)法律案的表决; 4)法律案的公布。

经过上述四个步骤,法律的创制即立法过程便告终结。42.简述我国行政机关的特点。5-P194-195

答:我国的行政机关具有下列特点:

(1)是代表国家行使国家权力的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的一切行为及其结果,都归属于国家。

(2)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和报告工作,并受其监督。

(3)所行使的职权是国家的行政管理权,所担负的职能是行政管理职能,因而它不同于行使其他国家职能的国家机关,如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4)实行首长负责制。

43.简述人身保险合同的特点。7-P315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答:人身保险合同具有以下特征:

(1)保险主体的自然性和广泛性。主体的自然性是指合同的标的是自然人的生命、健康或者身体利益,不能是法人,不能是身体之外的任何财产。

(2)保险金的定值性。是指保险标的的价值和保险金额在订约时采用投保人和保险人商定的方式,不允许在事故发生后再行议定。(3)保险的储蓄性。

(4)保险费的非讼性。是指人身保险合同关系中,保险人不得以诉讼的方式向投保人讨要未获给付的保险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

44.试述政权组织形式与国家性质的关系。4-P119

答:(1)政权组织形式与国家性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二者的关系是内容(国家性质)与形式(政权组织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

(2)有什么性质的国家,就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否则,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就无法行使其国家权力,实现阶级统治。但政权组织形式对于国家本质的反映并不非消极的,形式不当或不完备,就不能正确地表现国家的阶级本质,就会影响统治阶级实现其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任务。所以,任何阶级在取得政权后,为了实现自己的统治,都要采取与其政权的本质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并不断加以完善。

(3)国家的阶级本质决定政权的组织形式。但阶级本质相同的国家其政权组织形式也有可能不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政权组织形式除取决于国家的阶级本质外,还受该国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革命特点、经济发展水平、民族传统、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4)然而,不管政权组织形式怎样,都必须与其所表现的国家本质相适应,即必须有利于该国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归根到底,政权组织形式仍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5.甲的丈夫乙自1995年1月外出打工后一直下落不明,2001年经甲申请,法院依法判决宣告乙死亡。

不久,甲、乙二人的女儿丙由丁合法收养。2003年甲与戊登记结婚。2005年乙突然回家,法院依法撤销

了对其的死亡宣告。现乙主张与甲自动恢复婚姻关系;并告知丁,当初收养丙未经其同意,完全由甲一人

作主,是无效的,主张解除此收养关系。6-P224-226 问题:乙的主张是否成立?为什么?

答:不成立。因为:宣告死亡是一种推定死亡。当被宣告死亡人重新出现或确知其尚未死亡时,经本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对他的死亡宣告。撤销宣告原则上应具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有溯及的效力,即等于从未为死亡宣告。但应同时保护善意人的利益。如其配偶已再婚,除非能证明其于再婚时明知被宣告人还存活,应承认再婚的效力;其未成年子女如已被他人合法收养,也不得单方要求解除此种收养关系。

46.2006年5月3日,甲开车携朋友乙等人去某旅游景区游玩,快到目的地时,乙提出让他开一会车。甲

知道乙正在学车,尚未取得驾驶执照,开车尚不熟练,且旅游景区游人较多,担心乙开车会有危险,但又

碍于情面,同时也认为有自己在旁指导,不会出事,遂让乙换到驾驶座位上开车。车行10分钟后,至旅

游景区,车辆与行人渐多,乙有些心慌,在一转弯处,因躲避对面车辆,乙急打方向盘致车撞向旁边山壁,两名行人被车撞倒,一人死亡,一人重伤。9-P374-375 问题:甲、乙二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为什么? 答:不构成。因为: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件:第一,犯罪主体必须是两个或耆两个以匕的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第二,各个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第三,各个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甲出于过于自信的过失让乙开车,导致交通事故发生,两人并无犯罪的主观共同故意。因而不构成共同犯罪。

全国2009年07月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4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国家某一方面的基本制度由基本法律规定,其制定机关是(A)2-P58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下列人员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是(A)4-P172 A.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C.中央军委副主席

B.国务院副总理 D.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3.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要由(C)4-P97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到会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到会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4.我国现行宪法规定,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C)4-P136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补充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补充 D.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我国选举法规定,由选民直接选举选出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D)4-P124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C.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D.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6.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是(C)4-P119 A.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原则 C.民主集中制原则

B.保障人权原则 D.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7.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B)4-P113 A.工人阶级的领导 C.爱国统一战线

B.工农联盟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8.我国行政复议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是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C)5-P211 A.15日内 C.60日内

B.30日内 D.90日内

9.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针对特定的事项而采取的处理决定是(D)5-P203 A.行政执法 C.行政强制执行

B.行政许可 D.行政决定

10.下列不属于行政处罚行为的是(C)5-P207 ...A.警告 C.罚金

B.罚款 D.没收

11.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的法定年龄是(C)6-P268 A.男20周岁,女18周岁 C.男22周岁,女20周岁

B.男20周岁,女20周岁 D.男22周岁,女22周岁

12.下列属于双方民事法律行为的是(D)6-P235 A.遗嘱 C.继承权的抛弃

B.遗赠 D.合同

13.我国法律规定,商标权的保护期限为(A)6-P256 A.10年

B.15年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C.20年

D.50年

14.我国民法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B)6-P223 A.受孕 C.年满10周岁

B.出生 D.年满18周岁

15.我国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中的日常经营决策和业务执行机关是(B)7-P297 A.股东会 C.经理

B.董事会 D.监事会

16.除纳税人、征税对象外,税法最基本的构成要素还包括(C)8-P327 A.税种税目 C.税率

B.纳税期限 D.违章处理

17.商业贿赂的主要形式是(A)8-P334-335 A.回扣 C.佣金

刑期不能少于(B)9-P390 ..A.5年 C.15年

B.10年 D.20年 B.折扣 D.酬金

18.依据我国刑法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经过一次或几次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19.我国刑法规定,对于累犯(B)9-P387 A.可以从重处罚 C.可以加重处罚

B.应当从重处罚 D.应当加重处罚

20.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下列何种罪应负刑事责任?(C)9-P365-366 A.盗窃罪 C.抢劫罪

B.诈骗罪 D.走私罪

21.就犯罪客观方面而言,犯罪构成必须具备的必要要件是(A)9-P364 A.危害行为 C.犯罪时间、地点

B.犯罪方法 D.危害结果

22.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刑事诉讼法特有基本原则的是(D)10-P403-404 A.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B.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

C.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 D.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23.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是(B)11-P431 A.1982年3月8日颁布并生效的 C.1989年4月4日颁布并生效的

B.1991年4月9日颁布并生效的 D.1997年3月14日颁布并生效的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24.我国民事诉讼中一般地域管辖采用的是(A)11-P435 A.原告就被告原则 C.原告选择原则

B.被告就原告原则 D.被告选择原则

25.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管辖法院是(D)12-P462 A.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C.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B.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 D.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

26.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诉讼审查的对象是(A)12-P457 A.具体行政行为 C.要式行政行为

B.抽象行政行为 D.非要式行政行为

27.在国际法上,邻接一国陆地领土及其内水,并处于该国主权下的一定宽度的海域是(B)13-P491 A.领水 C.公海

B.领海 D.内海

2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与印度、缅甸

于(B)13-P477

A.1949年提出的 C.1960年提出的

B.1954年提出的 D.1976年提出的

29.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进行民事活动,如依其本国法律为无行为能力,而依我国法律为有行为能力,则应当(B)14-P516 A.认定为无行为能力 C.认定为限制行为能力

B.认定为有行为能力

D.参照其它国家的相关规定再确定

30.我国公民和外国人离婚,适用(A)14-P516-517 A.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的法律 C.我国的法律

B.该外国人所在国的法律 D.婚姻缔结地的法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包括(ACE)4-P121-122 A.便于人民群众管理国家 C.能够保证国家权力的统一行使 E.有利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32.我国民法规定,我国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包括(ABCDE)6-P221-222 A.法人 C.个人合伙

B.个体工商户 D.公民(自然人)

B.便于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团结 D.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E.农村承包经营户

33.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诉讼义务主要包括(BCE)11-P440 A.按有关规定查阅相关法律文书 C.遵守诉讼秩序

B.正确合法行使诉讼权利 D.进行辩论

E.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 34.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BCE)9-P354 A.类推原则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E.罪刑相当原则

35.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下列刑事案件属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有(BCD)10-P408-409 A.张某侵占案 C.钱某故意杀人案

E.岳某抢夺某外国公民财物案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公民4-P148

B.陈某间谍案

D.外国公民甲某在我国实施的诈骗案 B.罪刑法定原则 D.权力制约原则

答:公民,通常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

37.继承权6-P279

答:继承权(即财产继承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承受被继承人死亡后留下的遗产的权利。

38.犯罪对象9-P363

答: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侵犯某种社会关系时直接遭受影响的人或物。

39.不正当竞争行为8-P334

答: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40.行政诉讼12-P455

答:行政诉讼是人民法院为了解决行政纠纷,在当事人的参加下,审理行政案件的活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4-P163-165

答:根据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5)依法纳税。

42.简述我国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5-P204

答: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是:

(1)合法与合理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应当遵循公

开、公平、公正的原则);(2)效能与便民原则;(3)临督与责任原则。43.简述本票的特征。7-P322

答:本票的特征表现为:(l)本票是自付票据,即本票的出票人和付款人为同一人;

(2)本票没有承兑制度,这一点与汇票不同;(3)本票的基本当事人只有出票人和收款人。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

44.试述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作用。3-P87

答: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对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适用的作用。制定任何一项法律,都要依靠法律意识的指导,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产物。同时,由于法律的规定具有概括性的特点,执法人员在适用法律时,就需要运用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正确地理解和适用法律,做到公开、公正、廉洁和效能。特别是在立法还不完备的情况下,法律意识对于司法人员正确处理案件就更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对社会主义法律遵守的作用。社会主义法律之所以能为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遵守,是与他们的法律意识密切联系着的。一个公民如果不知法,不懂法,法律意识淡薄,就不可能指望他会很好地遵守社会主义法律。

(3)对清除旧法律意识的作用。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本质决定了它毖然要积极地引导全社会去同轻视法律、以言代法、以权抗法、有法不依等剥削阶级法律意识作斗争,清除旧法律意识的影响,以巩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统治地位。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5.甲(30岁),一日带邻居的儿子乙(12岁)上街去玩,看到有摸奖的,甲摸了几次均未中,便让乙去

摸,但乙没带钱,甲给乙5元钱,并说:“拿去摸奖吧,凑个热闹,不用还了。”结果,乙摸得价值20万 元的大奖。

问题:乙摸奖中奖的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6-P226

答:有效。因为:公民因年龄和智力发育的不同以及精神是否健全,可分为完全行为能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行为能力人三种。在我国,民法通则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甲给乙5元钱,乙摸得价值20万元的大奖的行为是与其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行为,因而是有效的。

46.被告人甲,男,23岁,2005年高中毕业后在家待业,经常在街道上游荡,不时在菜市场上强拿强要,起哄闹事。同年9月12日,甲在一路口看到一妇女蹲下系鞋带,其风衣口袋露出手机的金色链条。甲挤

上前,紧贴妇女身旁,将手机偷走。后甲因打架被拘留。拘留期间,甲主动交待了其偷窃手机的罪行。因

受害人未报案,司法机关并不知道此情况。后经查证,证明其交待的罪行属实。9-P387 问题:(1)本案中甲主动交待其偷窃手机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为什么?

(2)对甲盗窃手机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1)答:自首行为。因为:根据刑法规定,自首是指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并且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虽非自动投案,但是他们如果如实地供述了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的其他罪行,对于此种供述也视为自首。(2)答:自首是犯罪分子改恶从善、悔罪自新的具体表现,根据刑法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本案中对甲盗窃手机的行为应减轻处罚。

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4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宪法第4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该规定属于(D)1-P34 A.禁止性规范 C.义务性规范

B.命令性规范 D.授权性规范

2.根据宪法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的不同,马克思主义学者将宪法分为(B)4-P100 A.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 C.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

3.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C)4-P119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B.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和资本主义类型宪法 D.分权宪法和集权宪法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制度

4.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公布法律的权力属于我国的(A)4-P176 A.国家主席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D.全国人大常委会

5.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D)4-P172 A.国务院副总理

C.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B.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D.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6.我国制定选举法为公民行使选举权提供物质和法律保障。这体现了(B)4-P152 A.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C.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7.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D)4-P176 A.最高人民法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最高人民检察院 D.国务院

B.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D.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担任国家公务员的年龄是(B)5-P196 A.年满16周岁 C.年满20周岁

B.年满18周岁 D.年满22周岁

9.依据《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规定》,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称(A)5-P202 A.条例 C.办法

B.规定 D.命令

10.使幼儿或精神病患者承担行政责任的行政执法行为不发生法律效力是因为(C)5-P203 ...A.行政执法的主体不合法 B.行政执法的意思表示不真实

C.行政执法的相对人不具有法定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D.行政执法的内容不合法

11.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公民作品的发表权和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D)6-P251 A.10年 C.30年

B.20年 D.50年

12.我国法律规定,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当事人丧失(B)6-P286 A.实体权利 C.起诉权

B.胜诉权 D.反诉权

13.依我国继承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丧偶儿媳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A)6-P281 A.应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B.应为第二顺序继承人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C.可为代位继承人

D.仍没有继承权

14.夫妻双方共同设立遗嘱的协议,属于(A)6-P235 A.共同法律行为 C.单方法律行为

B.协同法律行为 D.双方法律行为

15.我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权力机构是(A)7-P296 A.股东会 C.经理

16.下列属于我国宏观调控法的是(C)8-P323 A.公司法 C.税法

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D.环境保护法 B.董事会 D.监事会

17.我国法律规定,属于违法进行的抽奖式有奖销售行为的最高奖的金额超过(D)8-P336 A.2000元 C.4000元

B.3000元 D.5000元

18.我国刑法规定,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成为盗窃罪的主体须年满(C)9-P366 A.10周岁 C.16周岁

B.14周岁 D.18周岁

19.我国刑法规定,应当从重处罚的教唆犯是其教唆犯罪的对象不满(D)9-P378 ..A.12周岁 C.16周岁

B.14周岁 D.18周岁

20.我国刑法规定,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C)9-P381 ..A.1年 C.3年

B.2年 D.5年

21.犯罪行为侵犯某种社会关系时直接遭受影响的人或物是(B)9-P363 A.犯罪客体 C.犯罪主体

B.犯罪对象 D.犯罪构成

22.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执行监视居住的机关是(A)10-P416 A.公安机关 C.审判机关

B.国家安全机关 D.检察机关

23.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诉讼当事人主要指(C)11-P438 A.原告与第三人 C.原告与被告

B.被告与第三人 D.原告、被告与第三人

24.下列属于我国行政诉讼法特有的基本原则的是(B)12-P457 A.适用法律一律平等 C.审判公开

B.合法性审查 D.两审终审制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25.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而提起的行政诉讼,管辖法院是(D)12-P461-462 A.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C.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B.限制人身自由地人民法院 D.原告或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26.下列属于根据当事人的意志而取得的继有国籍是(C)13-P485 A.依出生地取得的国籍 C.因选择国籍而取得的国籍 27.庇护的对象主要是(B)13-P488 A.普通刑事犯 C.宗教犯

28.涉外合同一般应首先适用(A)14-P516 A.当事人协议选择的法 C.合同履行地法

B.合同缔结地法 D.最密切联系地法 B.政治犯 D.军事犯

B.依血统取得的国籍

D.因婚姻依有关国家法律而取得的国籍

29.在冲突规范“物权关系依物之所在地法”中,其前一部分“物权关系”在法律术语中称为(D)14-P512 A.系属 C.连结点

B.识别 D.范围

30.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重大涉外案件的第一审法院为(A)11-P435 A.中级人民法院 C.最高人民法院

B.高级人民法院 D.基层人民法院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我国人民法院组织体系内的各级法院包括(ACDE)4-P183 A.基层人民法院 C.中级人民法院 E.最高人民法院

32.关于可撤销民事行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BCE)6-P237 A.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是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B.显失公平的行为是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C.可撤销民事行为一经撤销,自始无效

D.当事人只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撤销

E.对可撤销民事行为,应当诉请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以判决或裁决的形式作出 33.关于教唆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BC)9-P378

B.初级人民法院 D.高级人民法院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A.教唆犯不能成为单独的犯罪

B.对于教唆犯,应当按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C.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教唆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D.被教唆人犯被教唆外的罪,教唆犯应当从重或加重处罚 E.教唆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罪,应对教唆犯从重或加重处罚 34.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诉讼参与人包括(ABCDE)10-P406 A.鉴定人 C.法定代理人 E.辩护人

35.下列属于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的有(AE)11-P441 A.物证 C.被害人陈述 E.勘验笔录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法律责任2-P77

B.现场笔录 D.被告人供述 B.证人 D.被害人

答:法律责任,是指由违法行为引起的依法所应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责任。

37.相邻权6-P248

答:相邻权是指不动产的相邻人在相邻关系中所享有的权利。

38.税法8-P327

答:税法是调整国家通过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产生的税收征纳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9.犯罪的主观方面9-P367

答: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行为可能引起的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心理状态,通常指犯罪的故意或者过失,在某些犯罪中还包括犯罪目的。40.行政诉讼法12-P455

答:行政诉讼法是国家制定的关于行政诉讼活动所应遵循的原则、制度和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2-P62-63

答:依据立法法对全国人大立法程序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程序的规定,法律的立法程序分为以下四个步骤。(1)法律案的提出;(2)对法律案的审议;(3)法律案的表决;(4)法律案的公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经过上述四个步骤,法律的创制即立法过程便告终结。42.简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5-P193-194

答:行政法律关系同其他性质的法律关系相比较,具有如下特点:

(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一方,必定是行政机关或者根据法律的授权代行某种行政职能的社会组织。

(2)行政法律关系的成立,往往以行政机关单方面的行为为根据。

(3)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主体一方的行政机关往往可以直接运用国家强制力,强制对方当事人履行义务或者接受制裁。

(4)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争议,通常通过一定的行政程序予以解决。43.简述商法的存在形式及其内含。7-P290-291

答:(1)按照商法的表现和存在形式,可有形式和实质两种意义上的商法的划分。

(2)形式意义上的商法是指在民商分立的国家在民法典之外所制定的商法典及相关的单行法。

(3)实质意义上的商法是指调整商事关系的一切法律规范,由民商分立国家的商法典及相关单行法和民商合一国家包括在民法典和商事单行法中的商法规范构成。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44.试述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法律适用原则。2-P70

答:(1)这项原则要求每一个公民都必须遵守法律,享受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外和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无论是谁,只要违反了法律,都要平等地受到追究。这就是说,凡属我国公民,无论其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有何差别,无论其家庭出身、本人成分、社会地位和政治历史有何不同,执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2)公民在法律适用上一律平等的原则,同社会主义法律的阶级性是完全一致的,因为,社会主义法律作为打击敌人、保护人民和保障国家经济建设的工具,其本身就具有十分鲜明的阶级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只要能够不偏不倚地对每个公民平等地适用法 律,就是坚持了社会主义法律的阶级性。与此相反,倘若借口坚持法律的阶级性,对于同一性质的案件,因人而异地适用法律,势必破坏法律的统一标准,还会给特权思想和各种枉法行为甚至给一小撮敌对分子的破坏捣乱大开方便之门。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45.小刚的母亲与小华的父亲是一母同胞的亲姐弟。表哥小刚与表妹小华年龄相近,是同班同学,总是形影不离。初中毕业后,两人一起到南方打工,为节省房租,合租一套房屋。在互相关心、照顾中他们的感情迅速升温,偷尝了禁果。2007年8月,两人回家向各自父母提出了结婚的请求,双方父母受“舅表婚,亲上亲”传统观念的影响,均表示同意。同年9月,两人到婚姻登记部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婚姻登记部门经审查得知两人是表兄妹后,拒绝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其办理结婚登记手续。2008年5月,两人以婚姻登记部门不作为为由,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婚姻登记部门为其办理结婚登记手续。6-P268-269 问题: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婚姻登记部门能否为小刚与小华办理结婚登记?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在我国婚姻法中,禁止属于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近亲结婚。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则包括表兄弟姐妹。本案中,小刚与小华为舅表兄妹,属于法律禁止结婚的近亲,所以婚姻登记部门能不能为小刚与小华办理结婚登记。

46.甲欲毒杀其妻乙,趁乙不备时在其碗内投入剧毒药。乙中毒后倒在地上痛苦呻吟。甲见状十分恐慌,后悔不该投毒杀妻,急忙将乙送到医院。经抢救乙终于脱险。9-P373 问题:

甲的行为是何种性质的行为?为什么?

答:属于犯罪中止。因为:犯罪中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行为,从而避免犯罪结果的发生;另一种是虽然已经实施完了某种犯罪行为,但是在犯罪结果发生之前,主动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本案中甲下毒后,见乙中毒后倒在地上痛苦呻吟急忙将乙送到医院,经抢救乙终于脱险,主动阻止了乙死亡这一罪结果的发生。

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4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法学的研究对象是(B)概论-P1 A.政治 C.经济

B.法律 D.文化

2.我国婚姻法第24条规定:“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该规定属于(D)1-P34 A.禁止性规范 C.义务性规范

B.命令性规范 D.授权性规范

3.以涉及的内容为标准,法律原则分为(A)1-P35 A.社会原则和专门法律原则 C.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

B.公理性原则和政策性原则 D.确定性原则和非确定性原则

4.古代印度的《摩奴法典》属于(D)1-P37 A.制定法 C.判例法

B.习惯法 D.宗教法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5.我国宪法规定,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国家机关是(C)2-P59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中央军事委员会

6.“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我国宪法是在(D)3-P91 A.1987年 C.1997年

7.我国最高国家审判机关是(A)4-P183 A.最高人民法院 C.最高终审法院

B.最高人民检察院 D.国务院 B.1996年 D.1999年

8.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主体的一方必定是(A)5-P193 A.行政机关 C.法人

B.公民 D.外国人

9.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是(D)5-P195 A.行政机关的职工 C.行政人员

B.行政机关的工勤人员 D.公务员

10.1985年1月19日国务院批准的中国专利局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属于(C)5-P201 A.职权立法 C.执行性立法

B.授权立法 D.创制性立法

11.我国著作权法规定,法人或者其它组织作品的发表权和财产权的保护期为(D)6-P251 A.10年 C.30年

B.20年 D.50年

12.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B)6-P287 A.1年 C.4年

B.2年 D.20年

13.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权力机构是(A)7-P300 A.股东大会 C.经理

B.董事会 D.监事会

14.下列属于我国市场规制法的是(B)8-P324 A.公司法 C.税法

15.下列属于商业贿赂行为的是(C)8-P334 A.折扣 C.回扣

B.佣金 D.减价

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D.环境保护法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16.我国刑法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D)9-P373 A.犯罪终结 C.犯罪未遂

B.犯罪中断 D.犯罪中止

17.我国刑法规定,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A)9-P381 A.1年 C.3年

B.2年 D.5年

18.体现犯罪的本质并决定犯罪的性质的是(B)9-P363 A.犯罪对象 C.犯罪主体

B.犯罪客体 D.犯罪构成

19.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执行逮捕的机关是(A)10-P416 A.公安机关 C.审判机关

B.国家安全机关 D.检察机关

20.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管辖法院是(B)11-P436 A.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C.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

B.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 D.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21.下列属于我国行政诉讼法特有的基本原则的是(D)12-P458 A.适用法律一律平等 C.审判公开

B.两审终审制 D.不适用调解

22.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非财产案件只交纳(C)11-P444 A.鉴定费 C.案件受理费

B.公告费 D.翻译费

23.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下列财产所有权的取得属于传来取得的是(C)6-P242-243 A.通过国有化取得 C.通过买卖取得

B.通过没收取得 D.通过收益取得

24.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不得代理的行为是(B)6-P239 ..A.买卖 C.租赁

B.遗嘱 D.借贷

25.我国刑法规定,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成为故意杀人罪的主体须年满(B)9-P365-366 A.10周岁 C.16周岁

B.14周岁 D.18周岁

26.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下列不属于人民法院的主管范围的行为是(C)12-P459-460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A.对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B.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 C.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 D.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

27.按照国际惯例,引渡的对象一般是(A)13-P488 A.政治犯 C.宗教犯

28.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A)13-P507 A.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C.国际法协会

B.国际商会 D.国际贸易协会 B.普通刑事犯 D.军事犯

29.在冲突规范“物权关系依物之所在地法”中,其后一部分“物之所在地法’’的法律术语是(A)14-P512 A.系属 C.连结点

B.识别 D.范围

30.甲国法院依本国的冲突规范,有关涉外民事关系应适用乙国法,而依乙国的冲突规范,则应适用丙国的实体法,结果法院适用丙国的实体法判决了案件的情况是(D)14-P517 A.反致 C.规避

B.保留 D.转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法律产生的决定性因素包括(BCD)1-P11 A.氏族的出现 C.私有制的出现 E.道德的出现

32.关于民事行为的效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E)6-P235-237 A.民事行为具备有效成立的各种要件,即发生法律上的效力

B.无效的民事行为是指不具备有效成立的要件,因而法律上不允许发生行为人预期的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C.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一经撤销,自始无效 D.民事行为不可以附条件

E.无效的民事行为可分为绝对无效和相对无效

33.我国刑法规定,教唆犯的构成要件包括(BC)9-P378 A.被教唆的人接受了教唆

B.有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 B.商品交换的出现 D.奴隶制的出现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C.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 E.教唆的对象不满14周岁

34.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包括(ABCDE)10-P406 A.自诉人 C.被告人 E.辩护人

35.下列不属于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的有(ABD)11-P441 ...A.被告人供述 C.书证 E.现场笔录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法律解释2-P75

答:法律的解释,是指对法律条文的含义和适用条件所作的理解和说明。37.专利6-P252

答:专利是指对某项发明创造成果享有一种独占的利益。38.抗税8-P332

答:抗税是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39.直接故意9-P367

答: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40.行政诉讼的证据12-P465

答:行政诉讼的证据,是指能够证明行政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我国依法治国的必要性。3-P91

答:(1)依法治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需要。(2)依法治国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

(2)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42.简述我国行政处罚法的法定原则的内容。5-P206-207 答: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行为,法律有明文规定应予行政处罚的,才受处罚。(2)行政处罚由法律规定有权设定行政处罚的国家机关在职权范围内依法设定,无权设定的不得设定,有权设定的也不得越权设定。

(3)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的授

B.被害人陈述 D.物证

B.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D.证人

D.被教唆的人实施了被教唆的罪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权的或者委托的组织也可以在法定授权或者委托的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除此规定以外的机关和组织不得实施行政处罚。

(4)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43.简述支票的法定记载事项。7-P322 答:支票的法定记载事项包括:(1)表明“支票”的字样;(2)无条件支付的委托;(3)确定的金额;(4)付款人名称;(5)出票日期;(6)出票人签章。

五、论述题(本大题14分)

44.试述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主义性质。4-P150-153

答:

一、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性质,取决于国家的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主义性质。

二、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主义性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公民权利的广泛性。公民基本权利的广泛性有两层含义:首先,公民享有的权利的范围是广泛的;其次,享有权利的人即权利主体也是广泛的。

2、公民权利的真实性。我国宪法不仅赋予公民以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而且这些权利和自由是有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的,因而是真实的。

3、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表现为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主体的统一。在我国,任何人不论功劳多大,职位多高,在享受权利的同时,都必须忠实地履行义务,国家决不允许有只享受权利而不尽义务的特殊公民的存在。其次,表现为权利和义务的相辅相成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保证了公民权利的实现,激发了公民自觉地、忠实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同时,公民也只有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从而为实现公民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四、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表现为公民在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方面,不因公民的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别。这就是说,在我国,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也平等地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对任何公民的违法行为,都必须平等地予以追究和制裁。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45.甲,17岁,某公司临时工,月工资1000元。一天,甲用4000元买了一台电脑。甲的父母认为甲尚未成年,没有征得家长同意,不能进行大数额的买卖,要求退货并要求卖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退款。而甲却认为用的是自己的工资,不愿退货。6-P226 问题:

(1)甲的买卖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 答:有效。因为:我国民法通则规定,l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甲作为某公司临时工,月工资1000元,应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所以其买卖行为有效。

(2)如果甲是一名在校中学生,完全没有收入来源,那么其父母的退款要求是否合法?为什么? 答:合法。因为:甲是一名在校中学生,完全没有收入来源,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可以独立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甲用4000元买了一台电脑,应事先征得父母同意。因此,其父母的退款要求是合法的。

46.迈克系外国国籍,2001年来到我国,在某市外国语学校任教。迈克在我国任教期间,利用教师身份,搜集我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情报,并窃取我国大量机密文件。某市公安机关于2003年1月将其逮捕,并在其住所内查获一批机密文件。迈克对上述罪行供认不讳,但认为中国法院无权对其判罪量刑。9-P356-357

问题:迈克的行为是否应适用我国刑法,由我国法院进行审判?为什么? 答:是。因为:根据刑法规定,凡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不论行为人是中国人或外国人,也不论所侵犯的是我国的权益或外国的权益,郜应当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除了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者外,一律适用我国刑法。本案中,外籍人迈克在我国领域内犯罪,当然应适用我国刑法,由我国法院进行审判。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4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根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的不同,法可以划分为(C)1-P38

A.实体法和程序法B.国际法和国内法

C.根本法和普通法D.一般法和特别法

2.公民可以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提出指控或申诉,请求有关国家机关对违法失职者予以制裁,这种权利是(C)4-P158

A.批评权B.建议权

C.控告权D.检举权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3.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B)4-P134

A.外资经济B.国有经济

C.集体经济D.个体经济

4.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A)5-P190

A.行政法律关系B.管理关系

C.行政关系D.权力关系

5.行政机关以及经法律授权行使行政职权并对其行为承担责任的其他组织统称为(C)5-P192

A.行政机构B.行政法律主体

C.行政主体D.行政管理者

6.公务员因违纪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依法给予处分。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定处分类型?

(B)5-P199

A.警告B.免职

C.撤职D.开除

7.与民法并列同属私法的部门法是(D)7-P290

A.公司法B.保险法

C.经济法D.商法

8.以公司之间的控制和依附关系为标准,可将公司划分为(B)7-P292

A.总公司和分公司B.母公司和子公司

C.两合公司和无限公司D.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9.监督有限责任公司业务和财务的公司常设机关是(B)7-P298

A.董事会B.监事会

C.股东大会D.工会

10.债务人的上级主管部门为使债务人免受破产宣告起见,申请时债务人进行一系列改组、调整及其他挽救性活动。这类活动称为(D)7-P307

A.破产和解B.破产调解

C.破产清算D.破产整顿

11.国家从长远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出发,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经济关系实行全局性的管理过程中,与各类社会组织会发生具有指导性的社会经济关系。这种关系是(B)8-P323

A.市场规制关系B.宏观经济调控关系

C.社会分配调控关系D.企业组织管理关系

12.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称为(B)8-P332

A.偷税B.抗税

C.逃税D.避税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13.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进行有奖销售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罚款,罚款幅度是(A)8-P338

A.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B.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C.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D.1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14.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哪一种情形下应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D)10-P407

A.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B.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C.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D.受害人已告诉的犯罪

15.专门人民法院与普通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刑事案件的权限分工称为(C)10-P409

A.地域管辖B.级别管辖

C.专门管辖D.普通管辖

16.以文字、图画或符号记载的内容来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的证据是(C)10-P411

A.物证B.证人证言

C.书证D.被害人陈述

17.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为保证将来作出的判决得到执行,可以对与案件有关的财产采取强制性措施。该措施称为(A)11-P443 A.财产保全 B.先予执行 C.查封

D.扣押

18.下列不属于我国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是(D)11-P444 A.训诫

B.罚款

C.拘留

D.警告

19.票据持有人丧失票据采取补救的一种民事法律程序是(B)11-P451 A.督促程序

B.公示催告程序

C.挂失程序

D.还债程序 20.下列属于我国行政诉讼法所特有的基本原则的是(D)12-P458 A.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B.公开审判 C.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D.不适用调解

21.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是(D)12-P461 A.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

B.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案件

C.海关处理的案件

D.全国范围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22.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管辖法院是(B)12-P462 A.最后收到起诉状的法院

B.最先收到起诉状的法院 C.上级指定的法院

D.各法院协商后确定的法院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23.因行政案件的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申请参加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其参加到正在进行的行政诉讼程序中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是(B)12-P464 A.共同诉讼人

B.第三人

C.原告

D.被告 24.下列不属于国际法渊源的是(D)13-P475 A.条约

B.习惯

C.一般法律原则 D.司法判例

25.一国在民事法律关系方面给予外国人与本国国民同等的待遇,这种待遇称为(B)13-P487 A.最惠国待遇

B.国民待遇

C.优惠待遇

D.普通待遇

26.在国际法上,构成一个国家的要素除了居民、领土、主权外,还包括(D)13-P479 A.行政机关B.立法机关 C.司法机关D.政权组织

27.邻接一国海岸但在领海以外的一定区域的海床和底土是(B)13-P493 A.专属经济区B.大陆架 C.领海D.公海

28.甲国法院依本国的冲突规范,确定有关民事关系应适用乙国法,但乙国的冲突规范却规定应适用甲国的实体法,结果法院适用本国的实体法判决了案件,这种情况是(B)14-P517 A.转致

B.反致

C.公共秩序保留 D.法律规避

29.在一般地域管辖方面,确定涉外民事案件的我国法院管辖权的一般连结因素是(B)14-P521 A.原告住所地

B.被告住所地

C.原告出生地

D.被告出生地

30.当前各国在外国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问题上普遍适用1958年订立的(A)14-P527 A.《纽约公约》 B.《巴黎公约》

C.《华盛顿公约》D.《伦敦公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通常认为,法律的要素包括(ACD)1-P32-33 A.法律规范

B.法律规则

C.法律原则

D.法律概念

E.行为准则 32.下列同时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的有(AC)4-P159-160 A.劳动

B.选举

C.受教育

D.纳税

E.休息 33.证据的特征包括(ACD)10-P410 A.客观性

B.主观性

C.相关性

D.法律性

E.独立性 34.民事诉讼起诉必须符合的条件包括(ABCD)11-P445-446 A.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B.有明确的被告

C.有具体的诉讼请求

D.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E.有具体的诉讼事实和理由 35.国家责任的形式包括(ABCDE)13-P483-483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A.全面限制主权B.赔偿

C.道歉

D.国际审判

E.局部限制主权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国家性质4-P111 答:国家性质即国家的阶级本质,又称政权性质,或称国体,指的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37.行政行为5-P200 答: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管理的行为。38.债6-P257 答: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一方享有请求他方为或不为特定行为的权利义务关系。39.税收8-P326 答: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管理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40.共同犯罪9-P374 答: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4-P118 答:(1)政权组织形式,是指统治阶级所采取的用以实现其国家权力的形式,即统治阶级为了反对敌人、保护自己而组织起来的国家政权机关。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或根本政治制度。(2)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在人民监督下来行使国家权力,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在总结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最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权组织形式。

42.简述民事诉讼时效的概念以及我国民事诉讼时效的种类。6-P286-287 答:(1)民事诉讼时效则是指民事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请求权,法律规定消灭其胜诉权(即人民法院对其民事权益不再予以保护)的制度。

(2)一般诉讼时效又称普通诉讼时效,在我国,是指由民法通则规定的、在一般情况下统一适用的诉讼时效制度。我们国家规定时效制度,既要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又要维护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

(3)特殊诉讼时效民法通则特别规定的短期时效和通过各种单行法规规定的时效期限,叫做特殊诉讼时效。

43.简述犯罪构成与犯罪的关系。9-P36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答:(1)犯罪构成和犯罪是两个紧密联系的概念。犯罪解决的是犯罪的一般属性属性问题,即回答什么是犯罪和一切犯罪都具有的基本特征。犯罪构成则是解决犯罪的标准问题,即回答某种行为必须具备哪些必要的条件才能构成犯罪。

(2)犯罪概念是犯罪构成的基础,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具体化。离开了犯罪概念,离开了犯罪的基本特征,就谈不到犯罪构成的问题;离开了犯罪构成,离开了具体的犯罪标准,就无法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也无法认定某一行为所构成的犯罪的性质,以及此罪与彼罪的区别。

(3)由于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统一性,犯罪行为必然是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也必定是犯罪行为。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44.试述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2-P56-58 答:(1)遵循宪法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其他一切立法的最终法律根据。因而,遵守宪法的基本原则就成为一条最高的立法原则。国的立法竖定地以基本路线为根据,才不至于偏离正确的大方向,从而才能引导全国人民建设富强、文明和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2)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的原则。法制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民主集中制和法律权威的体现,是法治的前提条件和保证。如果法制不统一,各级立法机关自行其是,势必造成国家宪法和法律的破坏,法律的尊严也就荡然无存。维护法制的统一和尊严,要求在制定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时,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从全体人民的全局利益出发,防止和杜绝任何狭隘的部门主义和地方主义偏向。

(3)保障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的原则。这项基本原则的精神在于如何在立法过程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人民群众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其实质是充分发扬社会主义立法民主。包括由群众提出立法建议,立法机关征询群众对立法活动的意见,群众财法律案的各种形式的讨论,必要时进行全民公决等等。

(4)科学和合理地规范社会关系的原则。社会主体间的权利与义务和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乃是法律规范和法律关系的主要内容。它们属于社会利益分配即正义问题。合理的利益分配就符合正义,不合理的利益分配就不符合正义。科学性与合理性的统一,符合客观情况或规律与符合正义的统一,就是理想的立法。

(5)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立法的原则。立法中的法定权限,指宪法和立法法赋予不同国家机关制定法律的权力范围。超越法定权限制定的法律是违法的,因而也是无效的。法定的立法程序也很重要。立法程序是立法精神的生命形式,越是民主的国家就越强调立法的程序。因为没有严格的程序,就会导致立法质量的低劣、法律体系的混乱乃至对公民权益的损害。(6)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原则除上述立法法直接规定的立法的基本原则外,还可以总结和推导出以下几项派生的原则: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适时的立改废相结合的原则;现实性和纲领性相结合的原则。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45.甲(男,24岁)与乙(女,21岁)经人介绍认识,两个月后登记结婚,不久,乙怀孕。甲脾气暴躁,一言不和即对乙拳打脚踢,乙认为双方感情破裂且自己没有过错,遂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并要求甲给予赔偿。6-P272-273∕279 问题:

(1)乙在怀孕期间能否提起离婚诉讼? 答:可以。

(2)如果乙未提出离婚,仅甲提出离婚,人民法院能否受理? 答:不能受理

(3)如果乙所述属实,人民法院是否应当支持乙的离婚及赔偿请求?为什么? 答:应当。因为:我国婚姻法第46条明确规定,因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而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46.受害人甲(女,60岁)独自一人从离家不远的一家银行的自动柜员机取款2万元。正当她把钱装进信封后准备离开银行时,被告人乙(男,17岁)突然从其身后窜出,将信封抢走。甲呼喊,路人丙协助其将乙抓住。其间,乙抗拒抓捕而使用其所带匕首将丙的手割成轻微伤。9-P396-397∕366 问题:

(1)乙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为什么? 答:应当。根据刑法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应当以抢劫罪论处。凡年满14周岁的人犯此罪的,都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如果乙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应如何定罪?对其能否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答:应定性为抢劫罪。已满14周岁不满l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全国2011年7月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下列属于奴隶制法律的是(A)1-15 A.禹刑 C.唐律

B.秦律 D.清律

2.我国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是(D)4-149 A.1988年宪法修正案 C.1999年宪法修正案

B.1993年宪法修正案 D.2004年宪法修正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3.行政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进行的立法是(A)5-201 A.职权立法 C.执行性立法

B.授权立法 D.创制性立法

4.我国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所制定的规章不得称为(C)5-202 ..A.办法 C.条例

B.规定 D.命令

5.下列属于行政处罚种类的是(B)5-207 A.罚金 C.没收财产

B.罚款 D.驱逐出境

6.下列属于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方式的是(C)5-214 A.各级党组织对同级行政机关实行监督 C.听取和审查政府工作报告

B.各级党组织对下级行政机关实行监督 D.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

7.下列属于票据法律关系中非基本当事人的是(D)7-318 ......A.出票人 C.收款人

B.付款人 D.背书人

8.下列属于财产保险合同特点的是(C)7-315 A.保险金的定值性 C.一般是短期保险合同

B.保险的储蓄性 D.保险费的非讼性

9.我国保险法规定,长期寿险合同中分期支付保险费的宽限期为(B)7-316 A.30日 C.90日

B.60日 D.180日

10.我国现行产品质量法的制定时间是(A)8-339 A.1993年 C.1999年

B.1994年 D.2000年

11.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B)8-344 A.1年 C.2—20年

B.2年 D.20年

12.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规定的消费者的首要权利是(A)8-346 A.安全保障权 C.自主选择权

B.知情权 D.公平交易权

13.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A)8-351 A.1倍

B.2倍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C.5倍

D.20倍

14.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取保候审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C)10-415 ....A.3个月 C.12个月

B.6个月 D.24个月

15.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逮捕的执行机关是(D)10-416 A.人民法院 C.人民政府

B.人民检察院 D.公安机关

16.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一般不公开审理的案件是(B)10-423 .......A.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 B.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 C.有关国家机密的案件 D.有关个人隐私的案件

17.下列属于民事诉讼法所特有的原则是(D)11-432 A.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C.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审判权

B.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D.辩论

18.下列不属于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为(C)11-435 ...A.重大涉外案件

B.在本辖区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C.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D.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19.下列应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的民事案件为(B)11-435 A.对不在我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B.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 C.对下落不明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D.对被劳动教养或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

20.下列属于我国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的是(D)11-439 A.依法行使诉讼权利

C.履行生效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

B.正确行使诉讼权利

D.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21.下列属于我国行政诉讼中特有的证据类型的是(C)12-466 A.证人证言 C.现场笔录

B.勘验笔录 D.视听资料

22.人民法院审理上诉行政案件作出终审判决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B)12-471 A.1个月内 C.3个月内

B.2个月内 D.6个月内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23.在行政诉讼中不承担举证责任的是(B)12-466 ...A.人民检察院 C.原告

B.人民法院 D.被告

24.下列不属于关于空中劫持的国际条约的是(B)13-496 ...A.《东京公约》 C.《海牙公约》

B.《芝加哥公约》 D.《蒙特利尔公约》

25.我国加入《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时间是(C)13-498 A.1969年 C.1997年

B.1979年 D.2001年

26.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的时间是(D)13-508 A.1994年4月15日 C.2001年11月10日

B.1995年1月1日 D.2001年12月11日

27.下列不构成涉外民事关系的是(C)14-509 ...A.一中国公民和一英国公民要求在中国结婚 B.一外国公民要求继承其亲属在中国的遗产 C.两个中国公民要求在中国结婚

D.一方把位于外国的不动产转让给另一方

28.下列不属于我国国际私法渊源的是(D)14-511 ...A.国际条约 C.中国法

B.国际惯例 D.美国法

29.涉外民事关系中,动产的法定继承一般适用(A)14-522 A.被继承人死亡时的住所地法 C.继承人住所地法

B.被继承人本国法 D.继承人本国法

30.1902年《海牙公约》规定:“夫妻非依其本国法及法院地法均允许以离婚方式解除婚姻时,不得为离婚之请求”,这是(D)14-513 A.单边冲突规范 C.选择性冲突规范

B.双边冲突规范 D.重叠性冲突规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所以是法治经济的主要表现包括(ABCDE)3-92 A.法律确定市场主体的资格 B.法律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 C.法律要实现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 D.法律要完善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

E.法律要建立有利于市场正常发育和成长的社会环境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32.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ABD)4-154 A.选举权 B.被选举权 C.宗教信仰自由

D.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E.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的权利 33.商法不同于民法一般法的特征包括(BDE)7-290 A.平等性 C.自愿性 E.国际相通性

34.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包括(ABDE)8-323 A.企业组织管理关系 C.企业内部关系 E.社会分配调控关系

35.我国行政诉讼法所特有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E)12-456 A.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 B.合法性审查原则

C.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行政执行原则 D.不适用调解原则 E.行政损害赔偿责任原则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禁止性规范1-34

答:禁止性规范,是指规定人们不得为某种行为的规范。37.法人6-228

答: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38.危害结果9-364

答:危害结果是指危害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所造成的实际损害。39.物证10-410

答:物证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物品和痕迹。40.外交特权与豁免13-502 答:外交特权与豁免,是指根据国际法或有关协议,在国家间互惠的基础上,为使一国外交代表在驻在国能够有效地执行职务,而由驻在国给予的特别权利和优遇。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法产生的一般规律。1-12

B.宏观经济调控关系 D.市场规制关系 B.营利性 D.较强的技术性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答:(1)法律和国家同时产生

(2)由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3)不断地从个别调整上升为一般调整

(4)从权利、义务的合一到权利、义务的严格区分

(5)从法律与宗教、道德的浑然一体到法律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 42.简述我国合同的担保形式。6-262 答:(1)保证

保证是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以其信用,担保债务履行的一种法律行为。(2)定金

凡以担保债权的实现和证明合同已有效成立为目的,根据当事人的约定,由一方向对方先行给付一定数额的货币以保证合同的履行的为定金。(3)抵押权

担保法规定,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供作担保的财产的占有,而仅将该财产供作债务履行的担保,即为抵押。(4)质权

质权又称质押。它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或财产权利证书交付债权人占有,在债务人不履行其债务时,质押权人可将质押物变卖,并优先受偿的担保方式。(5)留置

债权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占有对方的财产,在债务人不履行其义务时,债权人得留置其财产,并依照法律规定以留置的财产折价或拍卖、变卖,从所得价款中优先受偿。43.简述我国刑法规定的适用缓刑的条件。9-389 答:依照刑法的规定,适用缓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犯罪分子被判处的刑罚是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2)犯罪分子不是累犯。

(3)犯罪分子犯罪情节较轻并有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44.试述我国选举制度的含义及其民主性的体现。4-122 答:

一、含义

选举制度是关于选举国家代表机关应遵循的各项制度的总称,包括选举的摹本原则、选举资格的确定、组织选举的程序和方法、选民与代表的关系等内容。

二、民主性的体现

1、选举权的普遍性。

我国选举权的普遍性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本质决定的。根据宪法和选举法的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这一规定表明了在我国享有选举权的人的广泛性。

2、选举权的平等性。选举权的平等性有两重含义:

(1)每个选民在选举时与其他选民有同等的投票权(2)所有的选民都在同等的基础上参加选举。

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

(1)直接选举是指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2)间接选举是指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根据选举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采用间接选举的方式产生;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选出(第2条)。这一规定表明,目前在我国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并把直接选举的范围扩大到县一级,这是符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的。

4、无记名投票。

投票方法有秘密投票和公开投票两种。秘密投票也称无记名投票,就是在选票上不记投票人的名字,选民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写选票,并亲自投入票箱。这样,选民可以排除外来干扰,自主地选举自己信赖的人担任代表。

5、代表向选民或原选举单位负责并受其监督。

选民对代表的监督权和罢免权是选举权不可分割的部分。选民仅有选举权是不够的,还必须用监督权和罢免权来保障选举权。列宁明确指出,任何由选举产生的机关或代表会议,只有承认和实行选举人对代表的罢免权,才能被认为是真正民主的和确实代表人民意志的机关。这是真正民主制的基本原则。

6、从物质上和法律上保障选民的选举权利。

选举法规定,所有选举经费都由国库开支。这是使选举人和候选人都能在实际上享受自由选举权利的物质保障。同时,为了保障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利,不受外力干涉,选举法明确规定,对因暴力、威胁、欺骗、贿赂等非法手段破坏选举或妨害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将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刑事处分。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45.17岁的高中生甲向30岁的邻居乙借钱1000元购买自行车,在购买时不慎将钱丢失。乙要求甲还钱,甲不得已将事情告诉父母。甲的父母一方面对儿子进行批评教育,另一方面认为乙不应该借钱给其未成年的孩子,而且钱已丢失,因而拒绝还钱。问题:6-226

(1)甲的父母是否有法定义务向乙偿还1000元钱?为什么?(2)如果甲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甲的父母是否有法定义务向乙偿还1000元钱?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为什么?(1)答:甲的父母有法定义务向乙偿还1000元钱。理由:

在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可以独立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甲为17岁的高中生,其可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但其无生活来源,其父母有义务为其偿还。(2)答:无法定义务。理由:

民法通则规定,l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甲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其可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其父母无法定义务为其偿还。

46.某市发生狂犬病疫情。一天,甲出门上班,猛回头发现一犬紧随其后,吓得拔腿飞跑,犬在后猛追。甲慌不择路,跑进一条死胡同,两边都是高墙,尽头只有一扇木门。甲回头一看,犬已快到近前。甲使出吃奶的劲撞开木门,将已到近前的犬关在门外。问题:9-370

(1)什么是紧急避险?成立紧急避险应具备哪些条件?(2)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紧急避险?为什么?(1)答: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得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合法利益的行为。构成条件:

(1)必须是为了避免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受到危险而采取的。

(2)必须是正在发生危险的情况下采取的。(3)必须是不得已而采取的。(4)紧急避险不能过当。

(2)答:构成紧急避险。理由:

甲的行为符合上述紧急避险的构成条件,故属于紧急避险。

全国2012年4月自考法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4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原始社会的规范主要是(C)1-10 A.道德

B.宗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C.习惯

D.法律

2.我国宪法规定,休息权的享有者是(A)4-159 A.劳动者 C.法人

B.公民 D.非法人组织

3.根据行政立法的内容,可以把行政立法分为(A)5-201 A.执行性立法和创制性立法 C.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

B.职权立法和授权立法 D.部门立法和跨部门立法

4.我国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的行政法规称为(B)5-202 A.规定 C.决定

5.下列属于行政处罚的是(D)5-207 A.恢复原状 C.罚金

B.赔礼道歉 D.罚款 B.条例 D.办法

6.我国行政复议法的施行时间是(B)5-210 A.1999年4月29日 C.2000年1月1日

B.1999年10月1日 D.2001年10月1日

7.我国票据法规定,本票自出票日起,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C)7-320 A.半个月 C.2个月

B.1个月 D.3个月

8.本票和支票的法定记载事项中相同的一项是(D)7-322 A.付款人名称 C.无条件支付的委托

B.收款人名称 D.确定的金额

9.下列属于票据法律关系中非基本当事人的是(A)7-318 A.背书人 C.付款人

B.出票人 D.受款人

10.我国产品质量法规定,下列不属于抽查对象的产品是(D)8-341 A.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 B.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工业产品

C.消费者、有关组织反映有质量问题的产品 D.一般日常用品

11.我国产品质量法规定,县级以上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根据已经取得的违法嫌疑证据或者举报,对于专门用于生产危害人身、财产安全和健康的产品的原辅料、包装物、生产工具,可以行使(B)8-341 A.现场检查权

B.没收权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C.调查取证权

D.查阅账薄权

12.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时限是自收到处罚决定之日起(C)8-352 A.5日内 C.15日内

B.10日内 D.30日内

13.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下列属于经营者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情形是(A)8-350 A.商品存在缺陷的

B.生产、销售的商品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 C.侵犯消费者人格尊严的

D.使用暴力、威胁等方法阻碍有关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 14.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监视居住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D)10-416 A.1个月 C.3个月

B.2个月 D.6个月

15.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死刑的核准机关是(B)9-382 A.最高人民检察院 C.高级人民法院

B.最高人民法院 D.中级人民法院

16.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刑事案件,人民法院应该在受理后(A)10-425 A.20日内审结 C.60日内审结

B.30日内审结 D.90日内审结

17.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颁布施行的时间是(D)11-431 A.1982年3月8日 C.1989年10月1日

B.1989年8月1日 D.1991年4月9日

18.下列属于我国民事诉讼法特有的原则的是(C)11-432 A.审判公开原则 C.辩论原则

B.二审终审制原则

D.保证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原则

19.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下列应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是(B)11-435 A.对不在我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B.对法人提起的民事诉讼

C.对下落不明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D.对被劳动教养的人提起的诉讼

20.下列不属于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的是(A)11-438 A.鉴定人 C.被告

B.原告 D.第三人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21.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主要由(D)12-466 A.原告承担 C.人民检察院承担

B.人民法院承担 D.被告承担

22.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接到行政诉讼的起诉状,经审查,应当立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的期限是(B)12-468 A.5日内 C.10日内

B.7日内 D.15日内

23.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对行政机关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履行人民法院发生效力的判决、裁定的,可对该行政机关按日处以(C)12-472 A.50元以内的罚款 C.50元至100元的罚款

B.50元至80元的罚款 D.100元至200元的罚款

24.我国加入《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时间是(A)13-498 A.1997年 C.2001年

B.1999年 D.2005年

25.下列属于联合国的发起国的是(C)13-504 A.韩国 C.中国

B.泰国 D.越南

26.国际法院必须由多少个不同国籍的独立法官组成?(B)13-506 A.10个 C.20个

27.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是(D)14-509 A.经济关系 C.民事关系

B.涉外经济关系 D.涉外民事关系 B.15个 D.30个

28.关于“人的能力适用其本国法”的规定属于(C)14-513 A.重叠性冲突规范 C.双边冲突规范

B.单边冲突规范 D.选择性冲突规范

29.我国公民和外国人结婚适用(A)14-516 A.婚姻缔结地法 C.该外国人国籍所在国法

B.我国婚姻法 D.该外国人住所地法

30.在国际私法中通常把冲突规范的前一部分叫做(B)14-512 A.系属 C.连接点

B.范围 D.准据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包括(ABD)1-33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A.适用条件 C.法律条文 E.法律原则

32.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AC)4-154 A.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B.宗教信仰自由

C.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D.批评建议权 E.取得赔偿权

33.我国保险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包括(CE)7-313 A.平等原则 C.保险利益原则 E.最大诚信原则

34.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的“三包”义务有(BCD)8-349 A.包送 C.包换 E.包赔

35.下列属于我国行政诉讼证据的有(ABCDE)12-466 A.书证与物证

C.证人证言与当事人陈述 E.勘验笔录与现场笔录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法律渊源1-36 答:法律渊源是指用以表现法律的各种具体形式。37.人格权4-157 答:人格是指公民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的独立的资格。公民依法享有这种资格的权利就是人格权。

38.危害行为9-364 答:危害行为是指人在自己的意识和意志的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为刑法所禁止的行为。

39.侦查10-418 答:侦查是指公安机关(包括国家安全机关)、检察机关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依法进行专门调查工作相采取有关的强制性措施的诉讼活动。

40.条约13-497

B.视听资料 D.鉴定结论 B.包修 D.包退 B.公平原则 D.等价有偿原则 B.行为准则 D.法律后果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答:条约是国际法主体间依据国际法所缔结的据以确定其相互权利与义务的书面协议。广义的条约指不论以何种名称成形式出现的国际法主体间达成的国际协议。狭义的条约仅指以条约为名称的协议。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法律概念的功能。1-36 答:(1)认知功能。

法律概念帮助人们认知各种同法律相关的情况,了解哪些是同类的和哪些是不同类的。(2)构成功能。

法律概念是进行法律判断以及构建法律原则、法律规则的材料,正如我们平常用一般概念构建话语那样。(3)规范功能。

在法律有缺漏的情况下,司法机关可以运用法律概念,从法律原则中引申出法律规则,对主体的行为加以规范。

42.简述我国婚姻法的基本原则。6-267 答:(1)婚姻自由。(2)一夫一妻。(3)男女平等。

(4)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5)实行计划生育。

43.简述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9-363 答:(1)犯罪客体体现犯罪的本质,决定犯罪的性质;犯罪对象不体现犯罪昀本质,不决定犯罪的性质。

(2)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犯罪对象则并非每一犯罪都具有。(3)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损害,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

(4)同一犯罪客体可以由不同的犯罪对象体现出来,同一犯罪对象也可以体现不同的犯罪客体。

(5)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犯罪对象则不是。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

44.试述我国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4-170 答:(1)民主集中制原则

这一原则是党的政治原则和组织原则在国家制度上的体现,是我国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2)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国家机关的各种任务,归结到底,就是为人民服务。(3)法治原则

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中的法治原则,要求所有的国家机关都必须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进行活动,所有的国家工作人员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办事。(4)精简的原则

社会主义的国家机构应该是有效率的、接近人民群众和便于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的。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5.王甲因病去世。王甲育有一子王乙和一女王丙。而王乙已先于王甲去世,王乙之子王丁尚年幼。

问题:王丁能否继承王甲的遗产?为什么?6-282 答:(1)王丁可以继承王甲的遗产。

(2)这是一种代位继承现象。代位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被继承人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有权继承其父或母应继承的财产份额的一种制度。

46.某甲投毒杀害某乙,在某乙服了毒药后,某甲幡然悔悟,主动给某乙服用解毒药物,使之脱离了危险。

问题:某甲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为什么?对其应如何处理?9-374 答:(1)某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2)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行为,从而避免犯罪结果的发生;另一种是虽然已经实施完了某种犯罪行为,但是在犯罪结果发生之前,主动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此案中属于第二种。

(3)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下列不属于正式法律解释的是(B)2-7A.立法解释

B.学理解释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C.司法解释

D.行政解释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D)4-120

A.社会主义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标志是(A)4-112

A.工人阶级的领导

B.工农联盟

C.民主与专政结合D.人民当家作主 4.行政法与行政法规之间的关系是(D)5-191

A.二者含义完全相同

B.二者含义完全不同

C.前者是后者的渊源之一

D.后者是前者的渊源之一 5.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一方必定是(D)5-192

A.公民

B.国家机关

C.社会组织

D.国家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6.对公务员的处分不包括(B)5-199

A.警告

B.免职

C.撤职

D.记过

7.商法与民法的共同之处是(C)7-290 A.归责原则相同 B.调整对象相同 C.同属私法范畴 D.规范形式相同

8.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不得多于(A)7-293 A.50人 B.70人 C.80人 D.90人

9.股份有限公司的权力机构是(A)7-300 A.股东大会 B.董事会 C.监事会 D.经理

10.根据我国破产法的规定,破产案件的管辖法院是(B)7-304 A.债权人所在地法院 B.债务人所在地法院 C.债权人自由选择的法院 D.债务人自由选择的法院

11.国家从长远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出发,对重大经济关系实行全局性管理过程中与各类

组织所发生的具有隶属性或指导性的社会经济关系是(B)8-323 A.市场规制关系 B.宏观经济调控关系 C.社会分配调控关系 D.企业组织管理关系

12.企业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多久,应申报办理税务登记?(C)8-328 A.10日 B.20日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C.30日 D.40日

13.反不正当竞争法调整的对象范围限于(C)8-333 A.经营者之间的竞争关系 B.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C.同行业的经营者之间的竞争关系 D.经营者与政府机关之间的关系 14.下列有权在法律上将被告人确定为犯罪人的是(C)10-406 A.公安机关 B.人民检察院 C.人民法院 D.律师

15.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的刑事案件的第一审法院是(B)10-427 A.基层人民法院 B.中级人民法院 C.高级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法院

16.以文字、图画或符号记载的内容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是(A)10-411 A.书证 B.物证 C.证人证言 D.视听资料

17.有权批准适用拘传措施的,只能是(D)12-471 A.审判员 B.审判长 C.庭长 D.法院院长

18.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应当由(D)

11-441 A.原告方承担 B.被告方承担

C.原告方与被告方共同承担 D.主张权利的一方承担

19.人民法院在审理下列民事案件时,必须经过调解程序的是(C)12-458 A.合同纠纷案件 B.继承案件 C.离婚案件 D.追索劳动报酬案件

20.当事人因不服行政机关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向人民法院起诉。在诉讼期间,原具体行政行为一般(B)12-457 A.停止执行 B.不停止执行

C.当事人申请停止执行时,人民法院必须裁定停止执行 D.当事人申请停止执行时,行政机关必须停止执行

21.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由(B)12-458 A.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赔偿

B.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所在行政机关负责赔偿 C.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或所在行政机关赔偿 D.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和所在行政机关赔偿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22.确认发明专利权、海关处理的行政案件的第一审法院是(B)12-461 A.基层人民法院 B.中级人民法院 C.高级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法院

23.经过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诉讼的被告是(D)12-461 A.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

B.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与复议机关 C.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或复议机关 D.复议机关

24.国际法最主要的渊源是条约和(A)13-475 A.习惯 B.司法判例

C.共有的一般法律原则 D.权威国际法学家的学说 2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于(C)13-477 A.1949年 B.1950年 C.1954年 D.1978年

26.按照行使主权状况的不同,国家分为独立国和(A)13-479 A.附属国 B.单一国 C.复合国 D.共和国

27.国家的基本权利,是指国家的(C)13-480 A.独立权、平等权、内政权、外交权 B.独立权、缔约权、内政权、外交权 C.独立权、平等权、管辖权、自保权 D.独立权、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28.甲国法院依本国的冲突规范,确定有关民事关系应适用乙国法,但乙国的冲突规范却规定应适用甲国的实体法,结果法院适用本国的实体法判决了案件。这种情况被称为(B)14-517

A.转致 B.反致 C.公共秩序保留 D.法律规避

29.我国人民法院需适用外国法,但该外国法内容无法查明时,应(A)14-520 A.适用中国法 8.由当事人选择 C.驳回起诉 D.适用国际惯例

30.一方当事人不履行我国涉外仲裁机构的裁决,对方当事人申请强制执行的法院应当是(D)14-526 A.申请人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B.申请人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 C.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D.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31.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包括(ABCD)3-82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E.犯罪必惩 32.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目前我国行政区域划分为(ABCDE)4-132 A.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B.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C.县、自治县分为乡、镇 D.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 E.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

33.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主要是(ABCDE)10-403 A.准确、及时查明犯罪事实 B.正确应用法律 C.惩罚犯罪分子 D.维护社会主义法制 E.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

34.民事案件的起诉必须符合的条件包括(ACDE)11-446 A.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B.原告向人民法院递交了起诉状和副本 C.有明确的被告

D.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E.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35.构成一个国家所需具有的要素,除必须具有领土外,还应当具有(BCD)13-479 A.一定的武装部队 B.一定的政权组织 C.定居的居民 D.主权 E.承担国际义务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l5分)36.国家结构形式 4-126 答:指调整国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的形式,即调整国家整体与其所属区域之间的关系的形式。37.法人6-228 答: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38.量刑9-385

答:指人民法院依法对犯罪分子裁量应当判处的刑罚。量刑应以犯罪事实为依据,以刑法为准绳。39.公务员5-195 答: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40.经济法8-323 答:指调整国家在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简言之,经济法是调整国家经济协调关系的法律规定的总称。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l5分)41.简述宪法的特点。4-96-97 答:与其他法律相比,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第一,内容方面的特点。

宪法规定的是关于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诸如国家的性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和结构形式、社会的经济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 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等。(2)第二,效力方面的特点。

正因为宪法规定的是关于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而这些基本原则在国家生活中能 否得到实现,对于国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国家赋予宪法以最高的法律效力。(3)第三,制定和修改程序方面的特点。

由于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并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所以各国对宪 法的制定和修改,通常都规定了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的程序,以保证宪法的严肃性、权威性 和稳定性。

42.简述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实质要件。6-234 答: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实质要件:(1)第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如只具有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就只能在他所享有的行为能力的范围内独立为民事法律行为,超出这一范围,便必须取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2)第二,意思表示真实。

民事法律行为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为基本构成要素,若意思表示不真实(如受他人胁迫欺诈,或存在重大误解,或单独为虚伪表示,或通谋为虚伪表示等),也不能成立有效的民事法律 行为。

(3)第三,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民事法律行为是国家民法所允许的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有意识地设定、变更或终止民事 法律关系的合法行为,因而行为的内容必须不违反国家洼律或社会公共利益,否则即不能成 立。

上述三个实质要件,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成立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除 必须具备上述实质要件外,还必须依法律允许或要求的形式进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43.简述我国刑罚中主刑的种类。9-380 答:我国的主刑有五种,即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1)管制

管制是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但是限制其一定的自由,交由公安机关管束和监督的刑罚。(2)拘役

拘役是剥夺犯罪分子短期的人身自由的刑罚。(3)有期徒刑

有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实行劳动改造的刑罚。(4)无期徒刑

无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的人身自由,实行劳动改造的刑罚。(5)死刑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分)44.试述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3-84-85 答: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不可分割的,它们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都为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在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社 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辩证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 社会主义民主同法制相比,是第一位的、决定性的。

1、从社会主义法制的产生来看,它是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即人民主权的产生而产生的。

2、从社会主义法制的性质和内容来看,有什么性质的民主,就有什么性质的法制。

3、从社会主义法制的健全和发展方向来看,同样不能离开民主。

二、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确认和保障

由社会主义民主所决定的法制,怎样来确认和保障民主呢?

1、社会主义法制把民主作为人民斗争的胜利成果,系统地、明确地、具体地记载和固定下 来,以确认民主。宪法和法律则是确认民主的基本手段和主要形式。

2、社会主义法制通过本身的指导作用,向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和公民指明,怎样做是 符合民主要求的,怎样做是违反民主要求的,从而保证社会主义民主的正确实现。

3、社会主义法制通过惩罚各种违法和犯罪行为,维护人民民主权利,以捍卫民主。总之,必须把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结合起来。离开民主讲法制,法制就失去依据; 离开法制讲民主,民主就失去保障。

第五篇:全国2009年04月自学考试00040《法学概论》历年真题

自考人(http://www.xiexiebang.com)改写昨日遗憾 创造美好明天

全国2009年4月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4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法区别于其它社会规范的基本特征是:法主要出自(A)1-P27 A.国家 C.社会

B.政党 D.法官

2.法律规范有其特定的结构,法律规范中的核心部分是(B)1-P33 A.适用条件 C.法律后果

B.行为准则 D.法律条文

3.以法律原则的渊源为标准,可将法律原则分为公理性原则和(D)1-P35 A.基本原则 C.专门法律原则

B.具体原则 D.政策性原则

4.在我国,统一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是(A)2-P58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

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5.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的是(C)3-P91 A.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五大

B.1982年宪法 D.党的十六大

6.在我国,下列有权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的是(B)2-P62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会议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10人以上联名

7.我国现行宪法在序言中明确指出:“本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这体现了宪法(B)4-P97

A.在内容方面的特点 C.在制定程序方面的特点

B.在效力方面的特点 D.在修改程序方面的特点

自考人(http://www.xiexiebang.com)免费在线学习700门自考专业课!第 1 页

自考人(http://www.xiexiebang.com)改写昨日遗憾 创造美好明天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2005年4月27日通过,自(D)5-P196 A.2005年4月27日起施行 C.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B.2005年10月1目起施行 D.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9.我国行政许可法规定,下列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是(B)5-P204-205 A.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能自主决定的事项

B.企业或者其它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 C.市场竞争机制能有效调节的事项

D.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能自律管理的事项 10.下列属于行政处罚行为的是(D)5-P207 A.管制 C.罚金

B.拘传 D.警告

11.我国合同法规定,撤销要约的条件是撤销要约的通知(C)6-P259 A.必须于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到达受要的人

B.必须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

C.必须于受要约人发出承诺之前到达受要约人

D.可以于受要约人发出承诺之后到达受要约人

12.我国婚烟法规定,下列属于夫妻一方的财产的是(D)6-P270 A.工资、奖金 C.知识产权的收益

B.生产、经营的收益 D.一方的婚前财产

13.我国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的必经程序是(C)6-P273 A.调查 C.调解

B.劝解 D.判决

14.我国民法规定,代位继承属于(D)6-P282 A.遗嘱继承 C.遗赠扶养协议

B.遗赠 D.法定继承

15.我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中监督公司业务和财务的公司常设机关是(D)7-P298 A.股东会 C.经理

B.董事会 D.监事会

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所列举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是(C)8-P334-336 ...A.伪造商品产地

B.限制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

自考人(http://www.xiexiebang.com)免费在线学习700门自考专业课!第 2 页

自考人(http://www.xiexiebang.com)改写昨日遗憾 创造美好明天

C.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积压商品

D.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17.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三包”义务的内容是(C)8-P349 A.包修、包换、包赔 C.包修、包换、包退

B.包修、包退、包赔 D.包换、包退、包赔

18.下列何种犯罪没有犯罪对象?(B)9-P363 ..A.重婚罪 C.爆炸罪

B.偷越国(边)境罪 D.遗弃罪

19.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没有造成损害的中止犯(A)9-P374 ..A.应当免除处罚 C.应当从轻处罚

B.应当减轻处罚 D.可以从轻处罚

20.对正在进行下列何种犯罪的人实施防卫行为造成其伤亡不属于防卫过当?(C)9-P370 ...A.抢夺 C.诈骗

B.绑架 D.走私

21.我国刑法规定,醉酒的人犯罪(B)9-P366 A.不负刑事责任 C.应从轻处罚

B.应负刑事责任 D.应减轻处罚

22.我国刑事诉公法规定,公、检、法机关拘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C)10-P414 ..A.4小时 C.12小时

B.8小时 D.24小时

23.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主要是(A)11-P438 A.原告与被告 C.诉讼代理人

B.第三人 D.诉讼代表人

24.人民法院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C)11-P447 A.1个月内审结 C.6个月内审结

B.3个月内审结 D.12个月内审结

25.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对国务院各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由(B)12-P461 A.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C.高级人民法院管辖

B.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D.最高人民法院管辖

26.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机关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履行人民法院发生效力的判决、裁定的,从期满之日...

自考人(http://www.xiexiebang.com)免费在线学习700门自考专业课!第 3 页

自考人(http://www.xiexiebang.com)改写昨日遗憾 创造美好明天

起,人民法院可依法对该行政机关(A)12-P472 A.按日处50元至100元的罚款 C.按日处200元至300元的罚款

B.按日处100元至200元的罚款 D.按日处200元至500元的罚款

2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1954年(A)13-P477 A.由中国、印度、缅甸共同倡导的

B.由印度、缅甸、马来西亚共同倡导的 C.由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共同倡导的 D.由中国、印度、泰国共同倡导的

28.当今国际社会,国际法的基本主体是(A)13-P476 A.国家

C.正在争取独立的民族

B.国际组织 D.法人组织

29.在我国,构成涉外民事关系的外国因素是(A)14-P509

A.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的一方或双方为外国自然人或法人,或无国籍人 B.民事关系的客体位于我国领域内

C.民事关系据以确立、变更或消亡的法律事实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D.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均为我国自然人或法人

30.我国涉外民事关系中,监护的设立、变更和终止,适用(C)14-P517 A.监护人的本国法 C.被监护人的本国法

B.我国法律

D.我国与当事人所在国缔结的国际条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能够引起法律关系演变的法律事件包括(ABCD)6-P222 A.人的出生 C.天灾 E.结婚

32.我国法定继承人中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ABC)6-P281 A.配偶 C.父母

E.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33.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过失包括(AC)9-P367-368

自考人(http://www.xiexiebang.com)免费在线学习700门自考专业课!第 4 页

B.子女 D.兄弟姐妹 B.人的死亡 D.人祸 自考人(http://www.xiexiebang.com)改写昨日遗憾 创造美好明天

A.过于自信的过失 C.疏忽大意的过失 E.不可预见的过失

B.不可避免的过失 D.不可抗拒的过失

34.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包括(ADE)10-P408 A.贪污贿赂案件 B.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C.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D.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

E.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

35.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主要包括(BCDE)11-P439-440 A.遵守诉讼秩序 C.提出回避申请 E.申请执行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成文法1-P38

B.委托代理人进行诉讼 D.收集、提供证据

答:

成文法是指有权制定法律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所制定的具有条文形式的法律文件,即规范性文件。成文法因其是国家机关制定的,所以又称为制定法。37.知识产权6-P249

答:

知识产权是指自然人或法人对其创造性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权利。38.消费者权益保护法8-P346

答: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调整在保护消费者权益过程中发生的权益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39.犯罪客体9-P362

答:

犯罪客体是指为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40.行政诉讼受案范围12-P459

答:

行政诉讼法中的受案范围,是指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权限范围,亦称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的主管范围。

自考人(http://www.xiexiebang.com)免费在线学习700门自考专业课!第 5 页

自考人(http://www.xiexiebang.com)改写昨日遗憾 创造美好明天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我国法律制定的程序。2-P62-63 答:

依据立法法对全国人大立法程序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程序的规定,法律的立法程序分为以下四个步骤。(1)法律案的提出;(2)对法律案的审议;(3)法律案的表决; 4)法律案的公布。

经过上述四个步骤,法律的创制即立法过程便告终结。42.简述我国行政机关的特点。5-P194-195

答:

我国的行政机关具有下列特点:

(1)是代表国家行使国家权力的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的一切行为及其结果,都归属于国家。(2)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和报告工作,并受其监督。(3)所行使的职权是国家的行政管理权,所担负的职能是行政管理职能,因而它不同于行使其他国家职能的国家机关,如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4)实行首长负责制。

43.简述人身保险合同的特点。7-P315

答:

人身保险合同具有以下特征:

(1)保险主体的自然性和广泛性。主体的自然性是指合同的标的是自然人的生命、健康或者身体利益,不能是法人,不能是身体之外的任何财产。

(2)保险金的定值性。是指保险标的的价值和保险金额在订约时采用投保人和保险人商定的方式,不允许在事故发生后再行议定。(3)保险的储蓄性。

(4)保险费的非讼性。是指人身保险合同关系中,保险人不得以诉讼的方式向投保人讨要未获给付的保险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

44.试述政权组织形式与国家性质的关系。4-P119

答:

自考人(http://www.xiexiebang.com)免费在线学习700门自考专业课!第 6 页

自考人(http://www.xiexiebang.com)改写昨日遗憾 创造美好明天

(1)政权组织形式与国家性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二者的关系是内容(国家性质)与形式(政权组织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

(2)有什么性质的国家,就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否则,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就无法行使其国家权力,实现阶级统治。但政权组织形式对于国家本质的反映并不非消极的,形式不当或不完备,就不能正确地表现国家的阶级本质,就会影响统治阶级实现其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任务。所以,任何阶级在取得政权后,为了实现自己的统治,都要采取与其政权的本质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并不断加以完善。(3)国家的阶级本质决定政权的组织形式。但阶级本质相同的国家其政权组织形式也有可能不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政权组织形式除取决于国家的阶级本质外,还受该国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革命特点、经济发展水平、民族传统、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4)然而,不管政权组织形式怎样,都必须与其所表现的国家本质相适应,即必须有利于该国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归根到底,政权组织形式仍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5.甲的丈夫乙自1995年1月外出打工后一直下落不明,2001年经甲申请,法院依法判决宣告乙死亡。不久,甲、乙二人的女儿丙由丁合法收养。2003年甲与戊登记结婚。2005年乙突然回家,法院依法撤销 了对其的死亡宣告。现乙主张与甲自动恢复婚姻关系;并告知丁,当初收养丙未经其同意,完全由甲一人 作主,是无效的,主张解除此收养关系。6-P224-226 问题:乙的主张是否成立?为什么?

答:

不成立。因为:宣告死亡是一种推定死亡。当被宣告死亡人重新出现或确知其尚未死亡时,经本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对他的死亡宣告。撤销宣告原则上应具有溯及的效力,即等于从未为死亡宣告。但应同时保护善意人的利益。如其配偶已再婚,除非能证明其于再婚时明知被宣告人还存活,应承认再婚的效力;其未成年子女如已被他人合法收养,也不得单方要求解除此种收养关系。

46.2006年5月3日,甲开车携朋友乙等人去某旅游景区游玩,快到目的地时,乙提出让他开一会车。甲 知道乙正在学车,尚未取得驾驶执照,开车尚不熟练,且旅游景区游人较多,担心乙开车会有危险,但又 碍于情面,同时也认为有自己在旁指导,不会出事,遂让乙换到驾驶座位上开车。车行10分钟后,至旅 游景区,车辆与行人渐多,乙有些心慌,在一转弯处,因躲避对面车辆,乙急打方向盘致车撞向旁边山壁,两名行人被车撞倒,一人死亡,一人重伤。9-P374-375 问题:甲、乙二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为什么? 答:

不构成。因为: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件:第一,犯罪主体必须是两个或耆两个以匕的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第二,各个共同犯罪人必

自考人(http://www.xiexiebang.com)免费在线学习700门自考专业课!第 7 页

自考人(http://www.xiexiebang.com)改写昨日遗憾 创造美好明天

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第三,各个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甲出于过于自信的过失让乙开车,导致交通事故发生,两人并无犯罪的主观共同故意。因而不构成共同犯罪。

自考人(http://www.xiexiebang.com)免费在线学习700门自考专业课!

第 8 页

下载全国2013年01月自学考试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国2013年01月自学考试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国2013年01月自学考试00312《政治学概论》历年真题

    全国2013年1月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

    全国2010年04月自学考试00040《法学概论》历年真题

    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4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

    全国2015年04月自学考试00312《政治学概论》历年真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5年0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政治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

    全国2010年07月自学考试00040《法学概论》历年真题

    自考人(http://www.xiexiebang.com) 改写昨日遗憾 创造美好明天 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4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真题5篇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复习提纲 一、考纲要求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识记: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存在。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社会意识。社会心理。思想体......

    全国2012年10月自学考试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历年真题

    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经济法概论(财)试题 课程代码:00043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 本卷所有试卷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的无效。 2. 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题.

    材料题 一、 材料: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观点中的一些对一般客观实际的阐述还任然符合实际,不过一些理论已经过时了。 问题:综合上诉材料,探讨对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题 一、材料: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观点中的一些对一般客观实际的阐述还任然符合实际,不过一些理论已经过时了。 问题:综合上诉材料,探讨对马克思主义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