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叫xxx。我演讲的题目是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演讲 2011年10月10日,这一天,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的伟大日子。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因为辛亥志士永垂不朽。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因为辛亥革命功绩彪炳千秋。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政治变革,用共和国取代了中国的封建帝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和解放;它刺激、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维新运动有创新的地方,它想西化,让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但是它没有彻底粉碎皇权。而只有共和制才最适合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是一次伟大的革命,因为它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为后来的斗争开拓了道路,是一次划时代的伟大革命。孙中山的定语是什么,过去很明确,就是民主革命先驱者,因为他领导了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是被清朝通缉的,不能在祖国停留,他当然无从在祖国建设。辛亥革命后,他是开国元勋,但是很快袁世凯又通缉他。他这一生的后半期,实际上的执政时间,不到一年半。三个月的临时大总统,还有一年多的非常大总统,一句话,不是正式大总统。一个世纪过去了,很多事情被人们淡忘了。但是辛亥革命在很多人心里,还是保留下了清晰的记忆。尽管当年参加辛亥革命的那一代人物,已经大部分都不在了。可是人民并没有忘却那是因为它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是二十世纪中国第一次巨大的变革。
虽然现在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一百年,但是它对于我们依旧有着启示。
首先我们要继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党人为革命胜利奋不顾身、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鉴湖女侠秋瑾被捕,她面对死亡,毫无惧色,体现了她“成败利钝不计较,但恃铁血主义报祖国”的爱国情怀。黄花岗起义中牺牲的烈士林觉民、方声洞,在参加起义前夕写给妻子和父亲的信,更是体现了一个革命者既爱亲人、更爱祖国,为了挽救祖国可以抛妻别子的崇高境界。武汉革命党人詹大悲在他主持的《大江报》上刊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的时评,公开号召“爱国之志士”、“救国之健儿”起来革命。其次,我们要加紧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提出关于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追求,给后人留下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孙中山在失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职位后,精心设计了中国现代化的蓝图,他提出中国应追上世界的发展,中国应该“驾乎欧美之上”,中国应该统一,这些都成为中国人的奋斗目标。今天,除了台湾与祖国的统一尚待完成,其他各项大体上达到或者超过了孙中山先生当年的预想。我们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向着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前进。
辛亥革命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和启示是丰富和宝贵的。但是,辛亥革命终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以后的历史发展证明:是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资本
主义救不了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历史也已经证明,这一选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以及中国的国际地位,都是这一选择的必然结果!同学们,100年前,孙中山率先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00年后,振兴中华,实现国家富强,将靠在座的我们来担当。我们一定会将辛亥革命精神传承下去,让首义精神代代相传!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演讲稿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演讲稿
——《让首义精神代代相传》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叫xxx,来自初二(4)班。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首义精神代代相传》。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日,一个普通却极不平凡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一声枪响,宣告了清王朝统治的覆灭。一声枪响,掀起了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变革,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开端。
今天,2011年10月10日,我们迎来了辛亥革命100周年这个伟大的日子。在这100年里,无数仁人志士追求真理,不畏牺牲、百折不挠;在这100年里,古老的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四分五裂到强大统一,从战乱频繁到国泰民安,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从受人凌辱到扬眉吐气。“吃水不忘挖井人”,抚今思昔,我们更加深切怀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更加怀念无数为了国家解放、民族复兴不懈奋斗英勇牺牲的志士仁人、革命先烈。他们的革命事业和崇高精神永放光芒。
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因为辛亥首义功绩彪炳千秋。
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因为辛亥志士永垂不朽。
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还因为辛亥革命为我们留下了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首义精神。
辛亥革命发端于我们湖北武昌首义,作为一名荆楚学子,我们更应该把辛亥首义精神传承下去。
“世人未为我敢为,天下未发我首发。”传承首义精神,就是传承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就是要发扬这种敢闯、敢干、敢试、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创造一番新天地!
传承首义精神,就是传承精诚团结的协作精神,今后,我们青少年就要学习这种团结协作精神,与同学精诚团结,互相协作,努力进取!我们在生活上要努力拼搏,不怕困难,在学习中不懈奋斗,不畏艰辛,将来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岁月流逝,沧桑巨变,首义枪声虽然定格在中国历史的星空,但首义精神却一直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脉里。同学们,100年前,孙中山先生率先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00年后,振兴中华,实现国家富强,将靠现在的我们来担当。我们一定会将辛亥革命精神传承下去,让首义精神代代相传!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演讲稿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演讲者:清华大学 陈雁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学生朋友:
大家好!我是陈雁翎,从圆明园旁的清华大学,来到珠江之畔的美丽城市、一代伟人的故乡——中山,我很荣幸能参加这次比赛,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演讲稿。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清华大学陈雁翎在中山杯全国演讲大赛张演讲。
当我们叩响新世纪的大门,回眸中国近现代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的心中总有几许苍茫、几许沉痛、几许激奋、几许从容。当我们仰望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历史星空,总有一颗璀璨的星斗透过漫漫长夜发出夺目的光芒,这华彩的星斗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孙中山!
中山先生秉承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为国为民的济世情怀,深刻理解“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含义。
作为革命的先行者,他倾其一生演绎了何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山先生幼年贫困,深知民间疾苦,痛感民不聊生。他耳闻目睹了太多的食不果腹;太多的血雨腥风;太多的屈辱和无奈。“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1894年,他创立兴中会,最先喊出 “振兴中华”的口号。
作为杰出的爱国者,他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为了振兴中华的夙愿,为了四万万同胞的福祉,从1894年起草《兴中会章程》,到1920年完成《建国方略》、1924年颁建国大纲》,中山先生为他挚爱一生的祖国,描绘了一幅独立统一、民主富强的蓝图,演讲稿《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演讲稿》。即便是在弥留之际,他还念念不忘“和平、奋斗、救中国”!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同所有的真豪杰一样,中山先生有其温情的一面;也同所有的伟丈夫一样,他在民族大义与个人生死的抉择中,作出了自己无悔的选择。
1914年,孙中山流亡在日本。当孙中山与宋庆龄女士不顾宋庆龄父母的反对结婚时,他送给夫人一件非常特别的礼物。朋友们,你们能猜到那是什么吗?不是娇艳的玫瑰、不是华美的服饰、更不是璀璨的珠宝,而是一把寒光凛凛的毛瑟手枪,连同这把手枪一起的,还有二十颗锃亮的子弹!在新婚之时送给夫人这样一件不同寻常的礼物,先生的寓意相当明显:首先是保护自己;迫不得已时,就将十九颗子弹射向敌人,留最后一颗给自己!夫人宋庆龄在若干年后回忆时写道:“凡是他所计划的,都是改善中国人民生活的方法。”先生所有的行动,所有的选择,只为实现心中“天下为公”的大同梦想。
孙中山曾经勉励青年“要以报效国家为己任,把建设将来社会的责任担负起来,要立志做大事,不可做大官”。先生的教导在今天仍掷地有声。在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训的清华园,在南海之滨、在大漠戈壁、在海外他乡,“天下为公”的中山精神已被铸成一枚枚徽章,戴在所有挺立时代潮头的中国青年胸前。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两句诗,我以为这两句诗也是对中山先生非凡一生的高度浓缩和有力注解。今天我们聚首孙中山的故乡,重温先生之仁勇风范,如山之高,似水之长。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仰望心灵的天空,脚踏生命的大地,怀揣普世的理想,把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嘱托,永远牢记!
谢谢大家!
第四篇: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演讲稿选
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演讲者:同济大学 刘北辰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中山是一个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地方,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演讲稿选。我很荣幸能在纪念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100年的时候站在这里,与各位朋友一起缅怀伟人和他的伟大事业。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穿越广袤的时空,历史常在瞬间永恒。回眸九十九年前的十一月十日,耳畔仍回响着武昌起义的枪声。枪声像一声惊雷,撼动了清王朝三百年多年的龙庭。枪声像一声春雷,把沉睡百年的华夏儿女唤醒。枪声中走来一位伟人,他就是孙中山先生。他的革命事迹很多人口熟能祥。他曾组织“兴中会”、“ 中国同盟会”、创立“中国国民党”。他曾先后十一次组织各种起义,矢志不渝地要推翻清王朝。他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共和,平均地权”的主张。“三民主义”、“五权宪法”更是他一生的梦想。
“为了共和”,这是中山先生毕生为之奔走呼号。他在走向共和的演讲中说:“共和的观念,是‘平等、自由、博爱’。有人说我孙文是个疯子,吃饭穿衣都说共和,你孙大炮还会什么?他说的对。我只知道共和这两个字,我这一辈子就认这两个字,共和。“
正如他自己所说:“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他用自己一生的实际行动,鉴证了自己的诺言。他的“天下为公”的思想,将永远为后来者继承宏扬。提到“天下为公”,我不由想到了在同济大学的校园内的一块大石,上面刻有“同济天下”四个字,这块大石证明着近百年后中山先生的精神在校园内的延续,演讲稿《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演讲稿选》。的确,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谦虚谨慎的品质,大公无私的品格,非常值得我们青年人好好学习和继承,并把它发扬光大。并且做为一名学生,更要学习的,是中山先生终身学习的品格。他曾经说过:“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
作为一个日理万机的革命家、政治家,他不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中山先生儿时就敢冒着挨戒尺的风险向教书先生提问,长大后更是求知若渴。
他在英国留学的时候,几个中国留学生发现他的生活很艰苦,几乎连吃饭的钱都没有,这几个留学生就凑了40英镑,送给孙中山补贴生活。结果他竟然把这些钱都用来买书了,并且还笑着对他的朋友说:“我觉得买书比买吃的还重要。”
对比伟人的胸襟抱负和治学态度,我们再反观自己的大学生活吧。很多青年人都以为考上大学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就可以得过且过了,只要混一个大学文凭,就万事大吉了。于是逃课的有之,经商的有之,缠绵悱恻的有之……这样的人生和中山先生比起来,能有什么意义呢?这倒让我想到那句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中山杯全国大学生演讲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同济大学刘北辰在演讲中。
中山先生说:“治邦经国,人才为急。”“自己应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应为之事,勿待明日。”他又谆谆教导我们说:“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疾风然后知劲草,盘根错节然后辨利器”。这些话是那样的中恳,像警钟一样长鸣,警醒我们不可荒废宝贵青春。居安思危、饮水思源,我们要牢记中山先生的话,不仅为了自己,更是为了不负中山先生对我们这些后辈的期许!努力向学,蔚为国用,这才是我们人生的意义和奋斗的目标!
武昌起义的枪声已渐渐离我们远去,但辛亥革命这座丰碑却永远在中华民族屹立。尽管一切已成过去,但中山先生的精神却永远在我们心中牢记。
今天,在这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我们每个年轻人,都肩负着伟大的使命。我们还有好多的事情要做,好长的路要走。值此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日就要到来之际,让我们套用中山先生的话共勉:“革命虽已成功,同学仍须努力!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各位!
第五篇: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当封建腐朽的阴霾还层层笼罩在中华民族的头顶上,当伟大的祖国还沉浸在闭关锁国的天朝迷梦里,当清朝的王公贵族还沉浸在圆明园的纸醉金迷里,闭塞、自大、腐败、落后已在祖国的大地和他们的心里结着令人窒息的茧。然而随之而来的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寸一寸刺痛了多少国人的神经——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哀嚎恸哭,分崩离析,等待是多么绝望和无力。
直到辛亥革命,我们深深喘了口气。
回望历史,1911年的10月10日这一天,古城武昌城头的枪声震撼了全中国、全世界。孙中山先生如开天辟地的巨人,擎起辛亥革命的大旗。岁月更迭,历史远去。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
一百年风雨,一百年沧桑,一百年辉煌,一百年铭记。辛亥革命发出了襁褓的呐喊,枪声、炮声、呐喊声撕破了封建专制的枷锁和裹脚布,人们在一缕缕不散的硝烟里,闻到了祖国积久的酸腐和新生的民主。我们要独立!我们要自由!我们要富强!而这一切,只能靠我们自己来拯救,只能靠革命来争取。
追忆起国父孙中山先生。他激进实践,被誉为“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鲁迅称其“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毛泽东称其“有一种宏伟的气魄”。国父躬身探求救亡图存之路,挽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天下为公,孜孜以求,总结出了至今光芒四射的“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创下了至今令人叹为观止的丰功伟绩。
辛亥革命是一次划时代的创新和改革。它所要革除的君主专制是一个延续了几千年的制度,所要创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是一种全新的制度,尽管困难重重,历尽艰险,但革命先驱者仍然坚持不懈,不屈不挠,呕心沥血,努力发掘那些曾经在数千年漫长岁月里凝聚、团结、鼓舞、振奋亿万国人的经济、政治、文化乃至心理素质的各种积极因素,以此来唤起“我同胞之国民”,共同救亡图强,通过艰辛的奋斗终于达到革故鼎新的目的。
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了一个世纪,我们今天纪念辛亥革命,就是要牢记历史所给予我们的教育和启迪,就是要继承革命先辈们的优良传统,特别是要学习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的优秀品格。随着时代的发展,这股炽烈爱国精神日益成为我们民族永恒的感召力量。今天,我们要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仍然要高举这面大旗,把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是需要以爱国主义为力量源泉。
倘若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又怎能体谅身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祖国和人民的痛楚。压迫、剥削、饥寒交迫、内外交困。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倘若我们沉浸眼前和当下,忘记了是前赴后继的先烈和革命党人用鲜血和生命才筑起今日宁静的田园和美好的生活,苦难的命运终究会在我们身上轮回,不幸的岁月也会卷土重来。
纵然斯人斯事俱成烟,但影响依旧在,化进了国人的血液和基因里,代代相传。照此而言,“一切都不会过去。”记忆攫取和拯救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可宝贵的东西,这些记忆的活化石又将融入我们的文化和爱国的民族精神,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