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养小学生责任心的实践
培养小学生责任心的实践
内容提要:责任心靠意志来维持,主要反映在行为之中,不管承担什么样的责任,都离不开坚强意志和毅力的支撑,只有在克服困难中,在抵制各种诱惑中,才能反映一个人的责任心。两年来,我们开展了培养小学生责任心的实践与研究,通过教师的教育引导、目标的制定、活动中的不断强化、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关键词:小学生责任心
一、问题的提出
(一)培养学生责任感是我们的责任
责任感是一人个诸多素质中的核心素质之一,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国家的繁荣与富强,需要有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有高度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公民,小学阶段正是培养一个人责任感的关键时期,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地承担着这个历史使命。联合国在面向21世纪的报告中提出了学会关心、呼吁道德关怀的责任教育的号召。“学会责任”成为21世纪教育的主题。美国丹尼斯·韦特利博士曾语重心长地说:如果让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必须使他从小就有责任感。只有这样,孩子们将来才会成为一个对自己,对组织,社会负责的人。因此,加强学生责任心的培养,是时代的呼唤,是推 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的需要。
目前,我国青少年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以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淡薄,缺乏责任感。如;在学校表现为自私自利,独断专行,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缺乏为集体做事的主动性;在家庭表现为“少爷、小姐”气十足,对长辈缺乏应有的尊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做家务,不关心父母的疾苦。在社会上,公德意识不足,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可以不负任何责任地打打杀杀。以上种种表现说明青少年责任教育的缺失。
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为此,我们确定了“培养小学生责任心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
(二)概念的界定及研究重点内容
责任心是指个体在身心自由的状态下,经过独立思考和判断后,对其所做出的满足个人愿望的决定和行为选择承担应有的责任。责任心靠意志来维持,主要反映在行为之中,不管承担什么样的责任,都离不开坚强意志和毅力的支撑,只有在克服困难中,在抵制各种诱惑中,才能反映一个人的责任感。根据责任行为的指向,可以把责任行为分为对自己负责、对
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和对自然负责四个方面,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
学校要与社会、家庭一道,重视对小学生责任情感与意志的培养,把这种情感与意志转化为学生的心理需要,转化为学生一种潜在的、稳定的心理素质。在培养学生责任情感与意志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陶冶、自我养成、自我规范,使学生不仅成为教育的客体,更要成为教育的主体,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本课题研究重点是培养学生责任心的途径与方法,我们拟通过对主题教育、学科渗透、活动锤炼、多主体评价等途径与方法的研究,来培养与提高小学生责任感。
第二篇:培养小学生学习责任心之我见
培养小学生学习责任心之我见
学习责任心是指一个学生对所属群体的学习、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的学习任务的一种自觉态度。从目前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看,做事马马虎虎,有头无尾,作业粗心大意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而学习责任心是学习质量的根本保证,没有学习责任心,就谈不上学习效率的提高,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心,无疑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可以从以下途径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责任心。
一、目的教育
学生学习的责任心与其学习目的的关系很大。小学生对学习目的性的认识处在一个启蒙阶段,通过教育要使学生懂得: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是为父母和老师学的,学习只有靠自己自觉,要自己对自己负责,才能学好知识。但是,教师死板、机械地说教,学生是难以明确的。为此,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一是现实教育,即应用知识为生活服务。二是理想教育,即应用知识为社会做贡献。
二、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是教师的本色。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是说,教师要用实际行动教育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相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言谈举止,学生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心,教师要起表率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做到。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首先在上课铃响之前进教室,要求学生用尺画线,教师必须用尺在黑板上画线,要求学生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教师也要当天批改作业并发到学生的手中,不得隔日。常言说得好,身教重于言教。一个有工作责任心的教师,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然会成为学生的楷模,学生的学习责任心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步增强。
三、榜样示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榜样的可敬,能使学生发现与榜样的差距,引导他们向往榜样,仿效榜样;榜样的可信,能使学生感到自己是能够学好的,推动他们把榜样的言行当作自己言行的准则;榜样的可亲,能使学生把学习榜样当作自觉的行动,促使他们把榜样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责任。学生中树立起来的榜样就在自己的身边,看得见,摸得着,易于学习。教师可以结合班级的具体情况分别树立如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书写端正、计算细心等不同类型的榜样。教师通过表扬和鼓励学习有责任心的学生,使班级营造出“他行,我也行”,你追我赶,人人好学上进的良好氛围。
四、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们探索某种事物的方式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巨大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动机。拉扎勒斯等人的研究表明:兴趣比智力更能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只有学生对学习活动感兴趣,才可能有学习的自觉性和责任心。小学生由于缺乏克制力,自觉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形成,兴趣对他们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创设具有趣味性、新颖性、形象性、生活性等教学情境,采用设置悬念、动手操作、大胆猜测、实践验证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内心产生一种学习的需求,从而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学习。
五、和谐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土壤和动力。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情感具有交流和反馈的特征。教师热爱学生,期望学生成才的真挚,可以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振,产生一种感召力,促使学生学习责任心的形成。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允许学生大胆猜测、质疑问难;允许学生发言不正确;允许学生指出老师的缺点错误,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不
同的见解。教师切不可对这些学生冷嘲热讽,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抑。试想,一个时常担心要被老师训斥,被同学嘲笑,有压抑感的学生怎能有学习的积极性呢?更谈不上有学习责任心了。因此,建立真挚的教学情感,和谐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心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六、严格管理
学生学习责任心的形成是与教师严格的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各项管理工作中,要狠抓学生的学习管理。古人云:“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学习管理在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责任心。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系统地、严格地、有序地、反复地训练,提出各个学习环节的质量要求,指导各个环节的学习方法,逐渐培养其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科学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但是,由于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表现时好时坏,学习责任心时强时弱,对此教师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允许学生有反复,有倒退,只要教师有耐心,坚持不懈,反复抓,抓反复,学生的学习责任心必将增强。
做事认真,有责任心是每一个合格公民的起码要求,今天学习有责任心,明天工作才会有责任心。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心,使学生终身受益,是值得的。但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心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日积月累逐步形成的。它需要长期地教育,不断地督促,逐步地强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持之以恒,并努力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使每个学生拥有一颗学习责任心。
第三篇:小学生责任心培养的对策
小学生责任心培养的对策
毛伟娟
一、明确小学生责任心的培养目标
小学生的责任心表现主要为服从教师、家长的要求并且开始逐渐理解责任行为的意义和价值,将责任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小学生责任心培养的总目标有:培养青少年的健全人格,促进公民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促进价值观的形成,从而使青少年免于恶习,为他们正确地履行其社会的、公民的责任做好准备。从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目标: 对自我的责任心:认真、自觉地对待自己的学习,生活自理,能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对家庭的责任心:尊重长辈,体谅父母,能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对同伴的责任心:尊重他人,乐于帮助别人,信守对他人的承诺;对集体的责任心:热爱集体,有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集体各项事务;对社会的责任心:遵守各类社会规则,坚持捍卫道德准则,有环境保护的意识,关心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
二.学校教育是小学生责任心培养的重要途径
儿童步入小学阶段,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校园中度过,他们心目中的权威人物已由家长转向教师,教师的要求、任务似乎比家长更起作用。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模仿是他们的天性,他们认识客观世界主要借助具体的形象思维。对学生进行责任心的培养,不能光靠抽象的结论,应该为他们树立起生动形象的榜样,特别是现实生活中的先进思想和行动,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鼓舞,激发他们的责任心,从而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我的责任意识,同时发展对家庭、同伴、集体、社会的责任心。
责任心的培养是长期的过程,学校应对学生有合理的期望,为学生定期设置一些行为和成就发展目标,为学生提供选择,在活动中主要通过观察学习、学生的讨论和亲身实践以及教师的引导等相结合对学生进行责任心的培养。具体实践措施如下:
(1)学科渗透
利用课程中的有关素材培养儿童的责任心,增强儿童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和协作性。培养儿童的责任心可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通过研究性学习、创新学习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自我责任心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在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相关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想像,引导学生在感知、感受、感动的全过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借用多媒体教育教学手段,创设生动形象、声情并茂的教育教学情境,通过直观的画面,和谐的音律刺激学生感官,使学生产生情绪体验。对于学科教师来说这是对课程的延伸,而对学生来说,这是对他们责任心的潜在认识和培养。
还可以通过设立保健课、心理品质修养课等专门学科,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引导学生逐步具备正确的自我意识和对外界的认识。在学科的课外延伸中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调查研究,了解、学习英雄模范、成功人士特别是身边的榜样对自己、对家庭、对同伴、对集体、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找出他们的良好习惯,明确自己的目标,从而确定努力方向。
(2)集体影响
1)班级的组织管理
为明确学生的各自责任,培养全班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个学生有事可做,有责可负,要
在平时细小的班级工作中培养其责任心。教师要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可以在班级中实行班干部包干制。班干部是班级的特殊个体,这些特殊个体的责任心增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个体的团结和谐,奋发向上。为了充分调动班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激起他们为班级服务的高度责任心,进而带领全班同学为班级荣誉而奋斗,要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岗位责任制条例。在方法上,主要采用干部轮流制,使每一个人都有服务学校、班级、同学的机会,得到一定的锻炼。其次是非干部成员的责任分配。为了真正落实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同时也为了更好地配合班干部的工作,使得在班干部的监督之下,非班干部学生能很好地工作,进而培养并巩固他们的责任心,我们可以将非班干部学生分组,固定地安排在每个值周班长名下,对他们的班级工作(包括卫生、纪律等)进行明确分工,班级荣辱得失直接责任到人,以便于工作管理和责任追查,从而使全班学生工作井井有条。
对于班级的活动,要聆听学生的意见,采纳他们有价值的建议,从孩子们积极踊跃的气
氛中看到他们对班级的责任感。在具体的工作中让他们建立起与班集体的真实联系,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对他人是有用处的,从而产生自豪感和责任心。发挥班集体优势,培养学生良好性格,加强班团工作的管理,发挥班干部、团员的核心作用,教给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完成任务与执行任务的矛盾,在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个人行动服从团体行动的前提下,逐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任劳任怨、积极主动等性格品质。
2)丰富校园活动
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青少年获得细腻的感受,在交往和合作中他们能得到被接纳
感和满足感,而且他们也能提高参与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让青少年学会分享他人的情感,了解他人的心意,关注人的情感,寻找别人的闪光点,追求高质量的情感生活,让相互分享变成共同承担。
开展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学校教育活动尤其是班集体活动非常重要。可以围绕一个主题
进行教育活动,这样具有直接、灵活、有效的功能。还可以进行专题报告,直接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拼搏”、“竞争”等增长才干的强烈愿望,从而强化自我发展、自我负责的精神。开展青少年调查活动是可以培养青少年关注社会和提高学习、生活能力的一项学校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调查活动,让学生自己选择主题,主题可以有家庭情况调查、学生学习习惯调查、学校午餐调查、教育目标调查、社区情况调查、饮食习惯调查和家庭作业调查等等,这样学生不仅形成了动手能力,也有利于他们关注生活世界,养成思考和善于分析的习惯。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自己喜爱的各种兴趣活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表现自我的心理需求,增强学生的做事能力及办事信心,融洽师生感情。在平时适当延长开放学校的时间,让儿童、社区民众于课后、周末及暑假拥有安全无毒害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在这些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展现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拓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引导学生由活动本身的兴趣转移到对活动的“乐趣”。
责任心的培养重要的是以实践活动为基础,学校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生活、公益活
动、社会服务、班团活动,鼓励学生承担任务,找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在活动中锻炼成长,培养、增强各方面的责任心。
(3)协调各方面的力量
我们从未忽视过责任心的培养, 总是不断地教育学生把个人成长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
联系起来, 要为祖国而学, 为人类进步而学, 但是由于过分强调宏观目标, 学生觉得遥不
可及、缺乏实际意义。所以应该从小事抓起,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首先从家庭入手,把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与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一致起来, 避免养成学生的“双面人”性格, 并且帮助家长认识到培养责任心的重要性和怎样培养责任心的问题。学校要积极取得家庭教育的配合,提高家长素质,开办好家长学校。孩子受家庭的熏陶由来已久,家庭的氛围、家长的思想、言行给学生以深刻的烙印,学校有责任在提高家长素质上做努力,给他们传输科学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现代有关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好让家长们在培养孩子责任心的过程中遵循规律,有的放矢。学校吸纳家庭的教育力量,家长作为学校的“伙伴”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孩子的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持有积极的态度、拥有高度的兴趣,形成家校密切合作、共同教育儿童的格局。
此外还要集合社会的力量,借由学校的中介力量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实践机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家庭、学校和社区加强联系,家长鼓励孩子到社区服务,社会也为青少年的发展提供生活舞台,家庭和社会共同为青少年的生活创造便利的条件。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参与,积极利用各自的教育资源,确保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从传统的课堂结构到社会和家庭的参与已经很必需了。以学校教育为主要和媒介,家庭和社区乃至社会参与教育,齐抓共管,互相交流,建立一个积极的教育团体,为青少年责任心的培养共创佳境。
第四篇:责任心培养工作报告
万州区级教育科研课题
“小学生责任心培养途径模式的研究”
工作报告
万州区黄柏中心小学《小学生责任心培养途径模式的研究》课题组
当前,我们学校正积极开展《小学生责任心培养途径模式》的课题研究,此课题是我校2010年3月向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申报,并于同年五月被确定为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旨在全面实施“责任教育”,培育以“责任”为核心的“特质”文化,以“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履行义务”为内涵,走“责任教育”特色办学之路。我们以此课题为载体,坚持“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的事要做好”的办学理念,扎扎实实进行课题研究。
一、研究课题背景
责任心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目前小学生责任意识普遍较差,我校也不例外,根据本校实际,特提出“小学生责任心培养途径模式的研究”,并于2010年5月申报立项。在2010年7月2日由万州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批准文号为2010-GJC-23.当前,我们学校正积极开展《小学生责任心培养途径模式》的课题研究,此课题是我校2010年3月向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申报,并于同年五月被确定为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旨在全面实施“责任教育”,培育以“责任”为核心的“特质”文化,以“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履行义务”为内涵,走“责任教育”特色办学之路。我们以此课题为载体,坚持“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的事要做好”的办学理念,扎扎实实进行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措施
(一)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及研究小组
组长:冉从辉
副组长:向玉兰
成员:冯俊 熊伟 姚朝勇 冯建民 熊德武
研究组成员:向玉兰冯俊 熊伟 姚朝勇 冯建民 熊德武 熊维权 冯朝辉 王家芬 余忠 陈忠秀
(二)建章立制,完善规范训练体系
建立一套完整的责任教育工作制度和成立相应的监督机构是持之以恒抓好责任意识形成的重要保证。为保障课题有效的研究,我校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课题组管理制度
1、课题组成员务必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的原 1
则,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积极参与本课题的各项活动。
2、课题组成员要根据课题小组的计划和分工安排,配合主持人对所研究的子课题进行扎扎实实的研究,及时沟通实验研究情况。
3、课题组成员要准时参加各项课题活动,及时探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交流研究经验。
4、课题组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充分渗入课题研究的内容,密切联系自己的教教育、教学工作,坚持研、教结合,学以致用。
5、课题组成员平时注意学习和收集有关课题研究方面的书籍、杂志、文献和国内外有关课题研究方面的最新资料,并保存好收集的资料。
6、要注意及时总结研究的成果,保管好研究资料。每学期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教学经验总结,每学年写一篇教学论文。
7、课题小组负责人对科研课题,要负责论证、指导(包括:课题发展方向、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交本阶段度研究工作报告和下个阶段研究工作计划,督促科研工作的开展。
8、各课题成员应根据上述制度规范本人的课题实施计划,争取在课题研究周期内实现目标,力争出成果。
课题组成员职责
1、课题组组长职责:
(1)、负责整个课题研究的策划、组织、协调、目标考核工作,及时了解课题研究的进展,解决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邀请课题专家组专家对研究工作进行指导,确保课题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按正常的进度进行。
(3)、及时提交本阶段度研究工作报告和下阶段研究工作计划,并且做好兼职的资料员,以确保研究档案的完整、有序。
(4)、落实课题研究计划,组织开展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专题研讨、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集体研究学习活动,并作好记录。
2、课题组组员职责:
(1)、遵守课题研究管理制度,按时按质完成承担的研究任务。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和主研人员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2)、认真学习领会《开题报告》、《课题实施方案》和课题阶段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的目标、任务、方案和内容,领会其实质。
(3)、主动开展理论学习,了解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和已有成果,提高研究的科学性。积极参加学校和学科课题组组织的集体研究学习活动,接受课题领导小组指导、检查和考核。
(4)、课题研究常态化。在教育教学各环节,特别是课堂教学实践中,勤于思考,努力探索,不断总结,作好记录,为课题研究积累大量翔实的素材。
课题组例会制度
为了更好地推动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课题组全体教师的力量,整体提高课题研究水平,建立课题组例会制度。请课题全成员严格执行制度,认真履行职责。
1、例会内容
①、有关课题的理论学习、培训
②、总结前段工作,布置下段工作。
③、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或课题进展情况交流分析。
④、交流教学和研究方法,解决研究中的问题,撰写、交流反思笔记
2、例会要求
①、每月一次,课题组长具体协调,确保例会时间和地点,严格考勤纪律,组织课题组成员按时参加课题组的学习、研讨活动和会议。
②、课题组成员汇报各自的工作进展情况,交流所收集和整理的资料,及时反馈研究实验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③、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课题实践实施方案,并由课题组长布置下一段时间具体的研究任务。
④注重会议的内容与质量,学习研讨都要作好记载,不能流于形式。课题研究奖励制度
考核办法
1、分级考核,由课题组长负责各课题成员的考核,教科研室负责对课题组长的考核,校长室负责对教课研室主任的考核。
2、按月考核和阶段性成果考核相结合。每月由课题组长按各成员的态度、研究情况和取得的成绩给出考核。成果考核由科研室负责,教育科研论文按学校制定的“教职工工作实绩奖励制度”实施奖励,其余视成果价值的大小,从学校财力出发从重给予奖励。
3、教师在教科研上取得的成绩将作为学校对其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也作为评选先进的依据。
表彰奖励
1.学校对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成绩突出成果显著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2.各科研小组和个人,按评奖条件认真总结,并向校教科研室推荐先进
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并提交推荐材料。
3.校教科研领导小组查阅推荐材料,进行必要的调研基础上评选先进的科研集体和个人。
4.对于先进集体和个人,学校每年(学)一次性表彰奖励科研先进集体和个人。
值周值日制度:值周值日人员由领导、教师、学生干部组成,负责检查每天学生在校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矫正,并将情况及时记录。把学生表现与期末“六好文明班级”的评比结合起来,让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时时处于集体的舆论监督之下,使学生能懂得对自己行为负责从而比较自觉地遵守规范。该制度的实施,从细小处入手,把责任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红领巾责任岗“千分赛”检查考核制度:由红领巾监督岗执勤对干从纪律、文明、锻炼、卫生、安全等方面对所有班级进行全方位考核,各项考核总分1000分,按15‰计入班主任月考核常规管理,大、中队干值岗表现也与班级考核挂钩,考核结果每周一公布,每月一小结。
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由执勤教师与红领巾监督岗执勤对干负责检查考核,考评结果与班主任月考核挂钩,每两周评选一次“卫生红旗班级(办公室)”,并在班主任月考核中嘉奖10分。
“学会负责我能行”班级检查考核制度:以责任教育为突破口,“从对自己负责”、“ 从对他人负责”、“从对集体负责”三方面根据考核细则,结合班务日志由各班组织班干部进行考核,学生责任行为的考核与班主任月考核挂钩,考核情况占千分赛的10%,考核结果每周一公布,每月一小结。
“责任之星”评比制度:根据“学会负责我能行”班级检查考核结果,通过自评、小组评、班主任推荐、学校确定等方式,每个月每班评选出一名“责任之星”,由学校大队部进行表彰,同时,照片与先进事迹及时通过橱窗展示出来,为其他学生树立生活中的榜样。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即由“他律”逐步转向“自律”。
研究实践证明,制度的健全,使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是实现学生责任意识养成的最有效手段。
(二)注重细节,扎实抓好科研的过程
1.组成三个机构,培养三支队伍,建立三大体系
通过校内组织机构、校外教育基地的建设、社区实践活动的开展着力组成三个机构,培养三支队伍,建立三大体系,构筑起了校内外结合的立体德育工作网络,形成了全方位育人的生动格局。把规范养成教育的触角延伸到学生生活的 4
各个方面,打破了传统德育封闭的局限,建立起了学生自立、自治、自理的机制。
三个机构:
(1)以党组织和行政组成的德育管理的决策机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德育工作的决策和指挥。其具体任务是:①明确目标,制订计划,使德育的内容生活化。②组织队伍,统一思想,使德育途径整体化。③完善各项制度,形成优良校风,重视德育质量考证的科学化。
(2)由德育处、大队部共同组成的中层执行机构——德育工作检查小组。其任务是负责布置并检查每项德育工作的落实情况。
(3)由年级组、教研组、班集体、家长代表等组成的德育工作落实小组,他们是德育工作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他们不是一级行政机构,但他们担负着德育管理的具体任务实施,是德育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基层组织。
三支队伍:
(1)主管德育工作的校长、党支部、德育处、大队部。(2)全体教职员工。(3)学生干部和全体学生。三大体系:
(1)学校教育体系。学校党、政、工、团、队、年级组、教研组、全体教职员工齐抓共管,全员育人,构成学校德育工作教育系统。
(2)家庭教育体系。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全体学生家长,全面关心学生,构建与学校教育和谐协调的家庭教育系统。
(3)社会教育体系。由政府部门、教育职能部门以及社区居委会等联合构成,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校内外一体化的“空气清新”的大环境。
以上三个机构、三支队伍和三大体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合作育人的网络,它们既能发挥各自的独特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2.做到“四定”、“四抓”和“四查”
“四定”:就是“定人员”——根据教师的志愿和个人申报,确定科研人员;“定课题”——在学校总课题的基础上,自己选择子课题;“定时间”——科研人员在学校教科处的总安排下,自己确定科研时间;“定目标”——根据自己的课题制定完成目标。
“四抓”:就是“抓骨干”——抓好骨干,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全面开花;“抓过程”——抓过程实施、抓过程管理、抓过程调控、走好每一步;“抓成果”——积极创造条件,抓教师科研成果的形成,要求每学期有科研成果一至两项;“抓量化”——以学校教师素质评价为考核依据,对教师的科研进行量化考核。
“四查”:就是“查实施”——每学期对教师实施科研情况检查2次,看实 5
施情况是否正常;“查小结”——每学期中进行中期小结一次,每学期末对科研情况总结一次;“查进展”——不定期的对教师的科研进行督导、抽查,看进展是否顺利,是否有困难需要解决;“查记载”——看科研记载是否详实,是否在积极开展。
(三)多措并举,形成全员育人格局
为了确保育人的效果,在校内,我们将责任教育校本课程纳入课表,由教导处根据教科室提供的任课教师名单统一排课。教科室对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具体过程如教学内容、教学常规、教学评价、课程评价等进行全程指导和监控,以促进校本课程体系的逐步完善。同时,我们对广大教师提出“贴近学生,开展对象研究”。利用网站、橱窗、红领巾广播站、板报、国旗下讲话、班队会、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平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宣传教育,并把了解教育对象的所思、所感、所需作为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出发点,将德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从儿童的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些真实且能触动他们心灵的小事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引起他们道德的共鸣,从而使养成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此外,我们还要求全校教师都要以学生为对象进行个案跟踪和现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案,力求使德育最大限度的走近学生。
在校外,我们转变家长一切包办代替的观念。创造适宜的家庭环境是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的基础。因此,我们努力开发家庭教育资源:一是利用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家庭责任教育讲座;二是利用家长学校对家长培训;三是积极实施家长开放日制度,让家长走进校园参与孩子在校活动,让家长走进教室,了解教学;走近孩子,关注教育;走进学校,参与管理。
(四)学校开展的重大活动
1.2010 年12 月 15日,聘请了区教科所付开国等同志来我校举办“如何开展课题研究”专题讲座
2..2011年5月10 日,学校组织开展“给妈妈做一件开心的事”
3.2012年6月12日,学校开展了“责任铸就靓丽的人生”主题.大型活动。4.2013年4月15日,学校开展了“我长大了”主题队会。
(五)加大投入,保证科研的经费到位
2010年至2013年,学校在课题研究上,认准方向,加大投入,积极争取和筹集科研经费,专款专用课题研究资金。在课题科研过程中,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及参加省内外的专项研究活动,并拿出专项资金奖励课题研究先进个人。就老师的培训费一项,就投进了近3万元。这对学校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可小看的数字。正因为在经费的投入上能够保证到位,给教科研搭建了发展的平台,奠定了学校教科研走向成功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成果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校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基本形成了以自我教育为主的责任教育实践模式,建构起了与学生及其生活紧密相联的责任教育内容体系,探索出了一条由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途径,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题研究带来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变化,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新局面;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调查显示,实验前:我们的学校有50%的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不太乐观,表现在对任何事都处于漠然的态度,以我为中心;随手乱扔乱丢现象突出,随处都可看见乱写乱画等现象;有些孩子因为各种原因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但在学校进行了本课题的实验之后,全校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现为对任何活动都有热情,并能积极主动地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大大增强,同时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可以说,小学生责任教育的研究,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学生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思想认识等达到了较高的水准。
四、今后努力方向
当然,我们的研究与当今时代的发展还有差距。在本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后,我们将进一步针对本课题实施中的一些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使学生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的品德高尚的人”。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是:
1.进一步总结深化课题成果,推进学校人文环境建设,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出方向性的办学目标。
2.继续探索小学生责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进一步完善责任教育制度体系。3.进一步通过小学生责任教育研究,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教育、成长的良性发展。
4.开展家长家庭责任教育方法指导研究,编印《家长家庭责任教育方法指导手册》;继续开展班级和学生个案研究,编印《小学生责任教育研究案例集》;
5.制定和完善《小学生责任能力评价手册》,构建责任教育评价体系。6.加强与高等院校有关專家和学者的合作,邀请参加本课题的研究,充实课题研究队伍的整体实力。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小学生责任教育研究”的建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要以课改为契机在现有基础上不懈努力,不断创新,为培养21世纪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创新人 7
才和品德高尚的有用人才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班干部责任心培养
①以身作则,亲身示范。班主任的示范作用不可小视。②制度管理,提升威信。一个有能力、爱管事的班干部,如果在班级中没有威信,那么,久而久之,他的责任心就会淡化甚至消逝。如何提升班干部的威信呢?我觉得一靠制度,二靠班主任。靠制度,利用班级同学集体制定的班规进行管理是提升班干部威信,进而激发他们责任心的有效途径。比如,卫生扫除、校服胸卡佩带等常规管理需要有明确的制度约束,并让细心、讲原则的女同学进行管理,大家心服口服。班干部的威信有时也需要班主任找准契机,进行强化。③赏罚分明。班干部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当是个有心人,能随时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正确点评(坚持原则:私下批评,公开表扬),哪些工作做得好,哪些该做但没去做或哪些做得不够好等等,让班干部感觉到班主任尽管没有直接管理班级但对班级事务了如指掌,致使他们在管理中加强责任心,不会太懈怠。④民主监督。班主任不是三头六臂,有时难免对班级情况有疏忽,此时,班干部之间的监督意识显得尤为重要。⑤部门竞争,阶段奖励。各部门之间开展管理成绩比拼是提升班干部责任心的又一有效途径。并颁发奖励,极大地激励各部门班干部们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使班级的管理井然有序。通过以上措施,应该说,在班级中培养了具责任心的优秀班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