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质量事故管理规定
质量事故管理规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质量事故管理的组织机构与分工、管理程序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质量事故的管理。
2职责
2.1供应处负责购进物资质量事故的组织调查及处理。
2.2生产运行处负责产品质量事故的组织调查及处理
2.3销售部门负责售出产品质量事故的组织调查,与客户联系并协调处理。
3管理内容与方法
3.1质量事故的内容:因购进物资质量不合格、产品质量不合格、将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出厂等给用户或公司造成损失以致影响公司声誉。
3.2事故分级
3.2.1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为重大产品质量事故。
a生产车间连续出现产品质量不合格,72小时内未能调整正常的。
b因产品质量不合格给使用单位造成损失,产品销售额达4万元以上,退货率50%以上(以月计)或造成用户人身伤亡的。
c其它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公司经济损失4万元以上的。
3.2.2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一般产品质量事故。
a生产车间连续出现产品质量不合格,48小时内未能调整正常的。
b擅自将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出厂,给使用单位造成损失,产品销售额达1-4万元的。
c其它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公司经济损失1-4万元的。
3.2.3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为质量管理事故。
a不重视质量信息工作以致质量不能及时改进,引起重复质量事故的。
b质量检验未执行有效的质量标准,引起质量事故的。
c产品销售后,不及时处理质量问题,造成用户异议影响产品销售的。
3.3事故处理
3.3.1出现一般产品质量事故,由事故单位召开事故分析会,查清责任,填写事故报告,制定改进措施。
3.3.2重大产品质量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向生产运行处和公司主管领导报告。由生产运行处组织调查,召开事故分析会,查清责任,填写事故报告,提出处理意见,制定预防措施。
3.3.3事故分析会一般在事故发生后二天内召开,填写事故报告交生产运行处和安全监察处存档,保管备查。
3.3.4根据质量事故的严重程度,损失大小,按公司经济责任制惩处。
第二篇:质量事故处理管理规定
质量事故处理管理规定工程质量问题范围划分
1.1 建设工程质量问题通常分为:工程质量缺陷、工程质量通病、工程质量事故等三类。
⑴工程质量缺陷
工程质量缺陷是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中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项或检验点,按其程度可分为严重缺陷和一般缺陷。严重缺陷指的是对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或安装使用性能有决定性影响的缺陷;一般缺陷指的是对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或安装使用性能无决定性影响的缺陷。
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以下的为质量缺陷。
⑵质量通病
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各类影响工程结构、使用功能和外形观感的常见性质量损伤。
⑶工程质量事故是指对工程结构安全、使用功能和外形观感影响较大,损失较大的质量损伤。
工程质量事故按对工程的耐久性、可靠性和正常使用的影响程度,检查、处理事故对工期的影响时间长短和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一般质量事故、较大质量事故、重大质量事故、特别重大质量事故四类。
①施工质量事故有以下后果之一者,为一般质量事故:
Ⅰ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不满30万元(含30万元);
Ⅱ影响使用功能和工程结构安全,造成永久性质量缺陷的。
②较大质量事故: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严重事故
Ⅰ直接经济损失在3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含100万元);
Ⅱ严重影响使用工程或工程接否安全,存在重大质量隐患的;
Ⅲ事故性质恶劣或造成2人以下重伤的。
③重大质量事故:凡具备下类条件之一者为重大事故,属建设工程重大事故范畴。
Ⅰ工程倒塌或报废;
Ⅱ由于质量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重伤3人以上;
Ⅲ直接经济损失100~1000万元。
④特别重大事故:凡具备国务院发布的《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所列发生一次死亡30人及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万元及以上,或其他性质特别严重,上述影响三个之一均属特别重大事故。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及处理要求
2.1 发生质量事故(缺陷),各施工队应立即向项目部有关部门和领导上报。项目部应在8小时内向公司书面汇报,内容如下:
⑴事故发生的工程名称、部位、时间、地点;
⑵事故经过及主要状况和后果;
⑶事故原因的初步分析判断;
⑷现场已采取的控制事态的措施;
⑸对公司紧急请求的有关事项等等。
2.2 引发质量事故的原因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两类。
直接原因主要有人的行为不规范和材料、机械的不符合规定状态。间接原因是指质量事故发生场所外环境因素,如施工管理混乱,质量检查监督工作失职,规章制度缺乏等。
2.3 质量事故(缺陷)调查应查清事故原因、主要责任单位、责任人,并遵循“三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不查清,不放过;主要事故责任者或职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补救和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的原则。
2.4 质量事故调查和处理由公司总工牵头、组织调查,技术部门负责处理方案的起草和拟定工作及处理办法。经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2.5 对所有的质量问题均应认真分析,进行必要的处理,并作出明确的结论。有些事故开始时被认为是一般的质量缺陷,随着时间的推移,待认识到质量缺陷问题的严重性时,处理困难、无法补救或导致建筑物失事。
2.6 事故处理包括两大方面:
⑴事故的技术处理,解决施工质量不合格和缺陷问题;
⑵事故的责任处罚,根据事故性质、损失大小、情节轻重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做出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等的不同处罚。
2.7 施工质量事故技术处理的依据和要求
⑴处理依据
①施工合同文件;
②工程勘察资料及设计文件;
③施工质量事故报告;
④相关建设法律、法规及其强制性条文;
⑤类似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资料和要求。
⑵处理要求
①搞清原因、稳妥处理。由于施工质量事故的复杂性,必须对事故原因展开深入的调查分析,真正搞清事故原因后,才能进行有效的处理。
②坚持标准、技术合理。在制定和选择事故技术处理方案时,必须严格坚持工程质量标准的要求,做到技术方案切实可行、经济合理。
③安全可靠、不留隐患。必须加强施工质量事故处理过程的管理,落实各项技术组织措施,做好过程检查、验收和记录,确保结构安全可靠,不留隐患,功能和外观处理到位达标。
④验收鉴定、结论明确。施工质量事故处理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需要通过检查、验收和必要的检测鉴定,如实测实量、荷载试验、取样试压、仪表检测等方法获得可靠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后对处理结果做出明确的结论。
2.8 事故处理要建立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尽管对造成质量事故的技术处理方案很多,但根据施工质量事故的情况可归纳为以下三种:
⑴修补处理
当工程的某个检验批、分项或分部的质量虽未达到规定的范围、标准或设计要求,存在一定缺陷,但通过修补或更换器具、设备后还可达到要求的标准,又不影响使用功能和外观要求,在此情况下,可以进行修补处理。
⑵返工处理
当工程质量未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存在的严重质量问题,对结构的使用和安全构成重大影响,且又无法通过修补处理的情况下,对检验批、分项、分部甚至整个工程返工处理。
⑶不做处理
对质量问题的处理,要实事求是,既不能掩饰,也不能扩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延误工期。无需作处理的质量问题有以下几种:
①不影响结构安全,生产工艺和使用要求。
②检验中的质量问题,经论证后可不做处理。
③某些轻微的质量缺陷,通过后续工序可以弥补的,可不做处理。
④对出现的质量问题,经复核验算,仍能满足设计要求者,可不做处理。
2.9 发生工程质量事故(缺陷),并有下列行为,应视情况轻重,对责任者加重行政、经济处罚:
⑴施工中粗制滥造、偷工减料、伪造记录的;
⑵在工程质量检查验收中,提供虚假资料的;
⑶发现质量事故(缺陷)隐瞒不报或瞒报的;
⑷对按规定进行质量检查,事故(缺陷)调查设置障碍的;
⑸在履行职责中玩忽职守的;
⑹其他违反本办法及有关质量管理规定的。
2.10 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权,使工程施工质量与经济效益挂钩;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能结算。质量事故费用分摊及处罚
3.1 对于发生质量缺陷的,视质量缺陷具体情况给予技术和质量直接责任人500元~1000元人民币的罚款,在建工程由施工队加固补强、修复缺陷,或由项目部安排其他队伍处理费用由责任队伍横转;竣工项目质量缺陷由项目部根据合同规定处理。
3.2 对于偷工减料而造成质量问题的将给予直接责任人2000元~4000元人民币的罚款,并承担因此而导致质量事故所发生的全部费用。
3.3 对发生质量事故的视事故严重程度给予5000元~50000元人民币的罚款;造成重大以上质量事故的,进行通报批评。
3.4 对隐情不报或阻碍调查组进行调查工作的单位或个人,由主管部门视情节给予5000元~20000元人民币的罚款。
3.5 在施工过程中,受到上级有关单位(建设主管单位、业主、监理等)的通报批评将给予项目部5000元人民币的罚款。
3.6 对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因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徇私舞弊而造成严重损失的将视情节轻重给予1000元~8000元人民币的罚款;并承担因质量事故发生的全部费用。附则
4.1本办法由公司工程管理部负责解释,各项目部及协作队伍质量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4.2本办法从公布之日起开始执行,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完善修订。
2012年04月12日
第三篇:不合格品和质量事故管理规定(推荐)
不合格品及质量事故管理规定 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规定确定了质量事故的性质及处理办法,适用于与水泥质量有关的处室、工段。2 主管单位
质量事故的归口单位是生产安全处。3 质量事故的类别
质量事故分为重大质量事故、严重质量事故、一般质量事故三类。3.1 中控室质量事故标准:
3.1.1生产水泥因断料发生急凝时,即为严重质量事故。3.1.2水泥细度连续三个点不合格时,即为一般质量事故。3.1.3水泥比表面积连续三个小时不合格时,即为一般质量事故。3.1.3混合材掺加量班平均值偏高标准5.0%时即为严重质量事故。
3.1.5出磨水泥SO3连续三个结果不合格偏离指标1%时,即为严重质量事故。3.1.6熟料下料时必须两个以上下料口同时下料,之间隔不少于4个下料口,否则即为一般质量事故。3.2 质控处质量事故标准:
3.2.1检验报告与出厂水泥品种或标号不符,造成不良后果时,即为一般质量事故。
3.2.2出厂水泥自检不合格,经国家检验机关复验合格,强度误差超过10%,属一般质量事故。
3.2.3因比表面积仪校正不当或仪器发生变动未及时发现,引起试验误差超过15m2/kg达四个小时即为一般质量事故。
3.2.4由于药品制备不当或浓度变化未及时发现,造成进厂熟料fcao与标准样对比相差0.5以上达一批次时,即为严重质量事故。
3.2.5在保证水泥合理库存前提下由于管理不善影响水泥正常出库即为严重质量事故。
3.2.6由于控制不当造成水泥强度富裕强度不合格为严重质量事故。3.2.7经国家检验机关复验出厂水泥不合格,为重大质量事故。3.2.8若生产工段出现质量事故,质控处没有发现,为质控处一般质量事故。3.3 供应处质量事故标准:
3.3.1进厂原燃材料先检后用,原燃材料进厂供应处磅房一定要及时通知质控处,并记录所通知到人员的姓名,否则造成质控处漏检,漏检一次按一般质量事故处理,月累计三次则为严重质量事故。
3.3.2进厂原燃材料必须保证质量,并按质控处指定地点堆放。如自行堆放,或将不同原材料放混时,即为一般质量事故。
3.3.3凡有不合格原燃材料进厂,质控处必须立即通知供应处停止进厂,进厂原燃材料标准:
熟 料:三天强度≥30MPa; 游离氧化钙≤1.5%;
烘干煤:灰份≤35%;发热量≥4000KCaL/kg;挥发份≥10%。天然石膏:SO3≥35%;水分≤2.0% 脱硫石膏:SO3≥40%;水分≤15.0% 石灰石:CaO≥45%;氧化镁≤2.5% 矿 渣:K≥1.2 水分≤13%;氧化镁≤10% 火山灰:烧失量≤8% SO3≤3.0% 活性指数≥70% 粉煤灰:烧失量≤8%;水份≤1%;SO3≤3.5%;
如进厂熟料游离氧化钙>2.0%;煤灰份>35%;石膏SO3<32%;石灰石CaO≤43%;矿渣氧化镁>10%;时,质控处必须将原燃材料质量情况报送给质量管理者代表和生产处,并通知车间停止使用,如何使用、什么时间使用则需经质量管理者代表和生产处批准。3.4水泥粉磨工段质量事故标准:
3.4.1水泥库存测量,误差大于2米时,即为一般质量事故。3.4.2生产水泥未按指定库号放库或发生漏库即为严重质量事故。3.4.3水泥出库未按指定库号出库时,为严重质量事故
3.4.4袋装水泥袋重合格率月平均低于95%(以质控处抽查结果为准)为一般质量事故,20袋总重量不足1000kg为一般质量事故。不服从检验人员抽查为一般质量事故。3.4.5袋重合格率、卡印清晰率均在要求指标以上,但用户提出意见,经核实以用户现场袋重为准,按严重质量事故处理,同时追究质控处抽磅人员责任。3.4.6上级抽查袋重合格率和卡印清晰率不合格即为严重质量事故。
3.4.7水泥粉磨工段要严把包装袋质量关,当质量不合格不能及时反映或继续使用时即为一般质量事故;如造成不良后果,即为严重质量事故。同时追究质控处验收人员的质量责任。
3.4.8由于装车质量不好,包装袋破损多,重量不足,破袋或雨淋结块等原因,用户拒收时属严重质量事故。
3.4.9水泥每次出库前,必须进行空气搅拌30--60分钟后,方可出库,搅拌时间不足为一般质量事故。4.管理程序
事故发生后,质控处迅速将《质量事故处理报告》报送生产处和发生事故单位。事故单位在接到《质量事故处理报告》后,迅速查清事故发生原因、造成的损失及责任者,并在3日内填写《质量事故处理报告》,由质控处签署意见后,上报生产处。若事故单位3日内没将事故报告单返给质控处,质控处将事故报告单直接签署处理意见上报生产处。由生产处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提出处理意见上报总经理审批,然后由生产处填写《质量事故处理报告》发至办公室、质控处及事故单位,由办公室负责处罚。4.1 不合格品及质量事故处理权限和标准: 4.1.1 一般质量事故与严重质量事故处理标准:
1)凡发生一次一般质量事故,扣罚事故单位100元。若3日内不返事故报告单加倍处罚,扣罚事故单位200元。有关责任者的处理由单位自定。凡发生一次严重质量事故,首先要追究事故单位的领导责任,视情节给有关责任者以警告、记过、降薪等处分,扣罚事故单位400元。
2)放错库事故单位如能及时发现和制止,并能及时上报可视其情节轻重减罚或免罚,如隐瞒不报一经发现将加重、加倍处罚、通报批评,并追究单位主要领导责任,取消单位各种评比资格。4.1.2 重大质量事故处理标准: 如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将追究总经理、生产副总经理、生产处、质控处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其他有关责任者的行政、记过、降薪直至开除厂籍等处分。4.2 扣罚奖金的使用:
扣罚事故单位的奖金及工资,由生产处会同质控处提出,经管理者代表批准,用于奖励在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质量检验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
质控处 2012.1.3
第四篇:施工质量事故管理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惠州石化分公司丙烯酸及酯项目
项目质量计划
6.5.施工质量事故管理
丙烯酸及酯项目的所有参建单位都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质量方针、政策及质量
管理的有关法规、标准、规范和规定,健全质量体系,严格质量检查,加强质量教育,删除的内容[tandw]: 3 海油发展惠州石化分公司丙烯酸及酯项目 项目质量计划
杜绝或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
6.5.1 施工质量事故定义:施工质量事故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管理、材料
管理、技术管理、生产检验以及施工操作等原因,使施工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或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标准造成的事故。
工程质量事故按直接经济损失的大小,检查、处理事故对工期影响时间的长短和 对工程正常使用的影响,分为质量问题、一般质量事故、严重质量事故、重大质量事 故、特别重大事故:
6.5.1.1质量问题指质量较差、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包括修复费用)在5000元以下; 6.5.1.2一般质量事故: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般质量事故。
(1)直接经济损失(包括修复费用)在0.5万元(含0.5万元)以上,不满5万元的;(2)恢复到设计和规范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影响工期5日以内;(3)影响使用功能和工程结构安全,造成永久质量缺陷的。6.5.1.3 严重质量事故: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严重质量事故。(1)直接经济损失(包括修复费用)在5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2)恢复到设计和规范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影响工期5~10日以内;(3)严重影响使用功能和工程结构安全,存在重大质量隐患的。
6.5.1.4 重大质量事故: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重大质量事故,属建设工程重大 事故范畴。
(1)工程倒塌或报废;
(2)直接经济损失(包括修复费用)在10 万元以上;
(3)恢复到设计和规范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影响工期10 日以上。建设工程重大事故分为以下四个等级:(1)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上为一级;
(2)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为二级;(3)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为三级;(4)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不满30万元为四级;
6.5.1.5 特别重大事故:凡具备国务院发布的《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 所列发生一次死亡30人及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达500万元及其以上,或其他性质特 别严重,上述影响之一均属特别重大事故。6.5.2 事故报告与现场保护
删除的内容[tandw]: 3 海油发展惠州石化分公司丙烯酸及酯项目 项目质量计划
6.5.2.1 一般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要及时向单位主管部门、现场监理组、丙烯
酸及酯项目组工程部报告。重大质量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的主管部门应以最快方式(不超过2小时)将事故简要情况向丙烯酸及酯项目建设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现 场监理组报告。发生人身伤亡的,还应按照安全管理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6.5.2.2 重大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要保护好事故现场,重要现场痕迹、物证要 保护好。
6.5.3 事故调查与处理
6.5.3.1 一般质量事故的调查报告和处理报告由事故单位主管部门负责,项目建设 组工程部、现场监理组专业监理工程师参加调查和处理工作。
6.5.3.2 重大质量事故的调查与处理通常由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和丙烯酸及酯 项目组工程部和技术部部有关专业人员为首组成事故调查组,设计代表、现场监理组 专业监理工程师和事故发生单位的技术、质量检查等部门参加调查与处理工作。6.5.3.3 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并伴随重大人身伤亡事故的,要按照国家安全事故管 理的有关规定和丙烯酸及酯项目组HSE的有关规定,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必要 时可以聘请有关方面专家协助进行技术鉴定。
6.5.3.4 重大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应邀请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派员参加。6.5.3.5 事故处理原则
事故处理应坚持:“事故原因和影响范围不清楚不放过;事故处理方案和措施不 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责任单位和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1)返工处理的,按原施工图重新施工,履行正常的检查验收手续;
2)非设计原因,而采用加固、修补等方式处理的,其处理方案按照本规定6.1.4 条原则处理,并履行相应的检查验收手续。
3)设计原因造成的,由设计单位负责编制处理方案。该方案须经设计单位总工 程师批准。
4)所有处理方案,均不得降低原设计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6.5.3.6.重大质量事故应由调查组编写调查报告,内容有: 1)事故发生单位、工程项目名称、事故发生地点、部位、时间; 2)事故发生经过、造成的后果及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情况;
3)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专家的技术鉴定,事故的性质,责任单位及主要责任 者;
删除的内容[tandw]: 3 海油发展惠州石化分公司丙烯酸及酯项目 项目质量计划
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处理方案及防止类似事故再发生的建议、做法; 5)附:事故责任单位的调查报告。
6.5.3.7.事故处理完毕后,调查组应在五日内写出事故处理报告报有关单位、部 门。
6.5.4.事故调查与处理的全部费用由事故的责任单位承担。6.6.工作例会与报告制度 为了保证项目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达到掌握情况、沟通信息、交流 经验之目的,建立施工质量工作例会与报告制度。__
关于做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通知
建质[2010]111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建设交通委、规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维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落实工程质量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现就规范、做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以下简称工程)质量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工程质量事故
是指由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违反工程质量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使工程产生结构安全、重要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质量缺陷,造成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事故等级划分
根据工程质量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工程质量事故分为4个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本等级划分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三、事故报告
(一)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工程建设单位负责人报告;工程建设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报告。
(二)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同时通知公安、监察机关等有关部门:
1、较大、重大及特别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一般事故逐级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2、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上报事故情况,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接到重大和特别重大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
3、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时,每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4、事故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项目名称、工程各参建单位名称;
(2)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3)事故的初步原因;
(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5)事故报告单位、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6)其它应当报告的情况。
5、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以及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四、事故调查
(一)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人民政府的授权或委托,组织或参与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并履行下列职责:
1、核实事故基本情况,包括事故发生的经过、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2、核查事故项目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履行法定建设程序情况、工程各参建单位履行职责的情况;
3、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必要时组织对事故项目进行检测鉴定和专家技术论证;
4、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5、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提出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的处理建议;
6、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7、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二)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项目及各参建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4、事故项目有关质量检测报告和技术分析报告;
5、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6、事故责任的认定和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7、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
五、事故处理
(一)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有关人民政府对事故调查报告的批复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事故相关责任者实施行政处罚。处罚权限不属本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的,应当在收到事故调查报告批复后15个工作日内,将事故调查报告(附具有关证据材料)、结案批复、本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对有关责任者的处理建议等转送有权限的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
(二)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事故负有责任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和施工图审查、质量检测等有关单位分别给予罚款、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其中一项或多项处罚,对事故负有责任的注册执业人员分别给予罚款、停止执业、吊销执业资格证书、终身不予注册其中一项或多项处罚。
六、其他要求
(一)事故发生地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其负责人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救援。
发生一般及以上事故,或者领导有批示要求的,设区的市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派员赶赴现场了解事故有关情况。
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或者领导有批示要求的,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派员赶赴现场了解事故有关情况。
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或者领导有批示要求的,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根据相关规定派员赶赴现场了解事故有关情况。
(二)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没有达到100万元,但是社会影响恶劣的工程质量问题,参照本通知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村镇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八、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〇年七月二十日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第七十条 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报告期限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供水、供电、供气、公安消防等部门或者单位明示或者暗示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购买其指定的生产供应单位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责令改正。
第七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注册执业人员因过错造成质量事故的,责令停止执业1年;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吊销执业资格证书,5年以内不予注册;情节特别恶劣的,终身不予注册。
国家现行对工程质量通常采用按造成损失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其基本分类如下:
1)一般质量事故: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般质量事故
a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含5000元)以上,不满50000元的;
b影响使用功能和工程结构安全,造成永久质量缺陷的。
2)严重质量事故: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严重事故
a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0元(含50000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
b严重影响使用工程或工程接否安全,存在重大质量隐患的;
c事故性质恶劣或造成2人以下重伤的。
3)重大质量事故:凡具备下类条件之一者为重大事故,属建设工程重大事故范畴。
a工程倒塌或报废;
b由于质量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重伤3人以上;
c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
按国家规定建设工程重大事故分为四个等级。工程建设过程中或由于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过失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而在交付使用后发生的重大质量事故,或因工程质量达不到合格标准,而需要加固、返工或报废,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的重大质量事故。此外,由于施工安全问题,如施工脚手、平台倒塌,机械倾覆,触电、火灾等造成建设工程重大事故。建设工程重大事故分为以下四级:
a凡造成死亡3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上为一级;
b凡造成死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为二级;
c凡造成死亡3人以上9人以下或重伤2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为三级;
d凡造成死亡2人以上或重伤3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不满30万元为四级。
4)特别重大事故:凡具备国务院发布的《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所列发生一次死亡30人及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达500万元及起以上,或其他性质特别严重,上述影响三个之一均属特别重大事故。
5)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以下的列为质量问题。
第五篇:产品质量事故处理管理规范
产品质量事故处理管理规范 1.目的
为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员工责任心与团队合作精神,落实质量责任制,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在公司与产品相关的所有质量事故。3 职责
事故直接责任者:负责产品质量事故及时、如实汇报,并全力配合产品质量事故的调查。
事故发生部门负责人:负责确认事故内容及性质,及时通知品控部并汇报总经理。事故产品的处理等
品控部:负责组织对产品质量事故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调查,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并予以监督实施。
人力资源部:负责对事故责任人及相关人员给出处理意见。
总经理:负责对质量事故处理意见的审批,处罚意见的审批。4 内容
4.1 产品质量事故的定义与划分
4.1.1 产品质量事故指从物料采购到产品品生产、贮存、流通、使用各环节中各种因素造成影响产品内、外质量指标的后果,对公司、客户及消费者相关方面造成巨大损失的结果。
4.1.2 重大产品质量事故
4.1.2.1 生产过程中因质量问题造成成品整批或数批报废整改的。
4.1.2.2 因质量问题造成整批或数批退货、勒令停止供货,或严重影响到公司声誉的。4.1.2.3 商检、质监等政府机构经检验(送检、抽检)判定为不合格的。
4.1.2.4 因交叉污染、物料错用、误用或因用户投诉中已被确认的质量问题,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安全的。
4.1.2.5 公司内因生产、储存等管理不善,造成成批物料(包括成品、中间产品、原辅料、)不能使用的。
4.1.2.6 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00元以上者。4.1.3 一般产品质量事故
4.1.3.1 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00元以下者。
4.1.3.2 因交叉污染、差错或其它质量问题,但未流出公司或未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威胁的。4.1.3.3 交叉污染(指在产品出厂前发现并杜绝,未流入市场)。
——
成品中引入异物(包括成品中混入昆虫、蚊蝇、鼠类、金属、玻屑、泥土、黑点、纤维、毛发、等异物)
——不同品种的成品或半成品相混
——
同品种不同规格、批号的成品或半成品相混 ——
不合格品混入合格品
4.1.3.4 差错(指在产品出厂前的某个环节发现并杜绝)。——
因计算错误、领发料、投料错误,造成经济损失 ——
检验工作中错检、漏检、错判等
——
生产过程中三氯不合格、净重不足、喷码错误、装错、多装、少装等 4.2 产品质量事故的处理原则
4.2.1 任何时候都应坚持预防
4.3.5.2 根据各部门统一达成的纠正与预防措施,执行部门对产品进行相应的处理,品控部负责产品处理过程的确认与监督。
4.3.5.5 质量事故中出现的不合格品按照《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处理。4.3.6 处罚制度: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对质量事故处理意见应依据:
4.3.6.1重大质量事故,视情节严重程度,事故造成人予以最低不少于500元的罚款、留厂查看、开除等处理措施;其直接领导人及部门负责人予以不低于1000元的罚款,撤职、留厂查看、开除等处理措施。
4.3.6.2一般质量事故:视情节严重程度,事故造成人予以最低不少于100元的罚款、留厂查看等处理措施;其直接领导人及部门负责人予以不低于200元的罚款,撤职、留厂查看、开除等处理措施。
4.4 相关责任人员的培训、考核
4.4.1由事故发生部门组织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培训,并将培训记录纳入个人培训档案。4.4.2由品控部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考核,并有考核记录。经考核合格允许继续上岗,不合格者继续培训,至培训考核合格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