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开展全市融资性担保公司亮照经营管理工作检查的通知(李主任意见)刘科改
赣州市金融工作办公室 赣州市民营企业管理局 赣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赣市金字[2011] 号 关于开展全市融资性担保机构规范经营、亮照经营
督查工作的通知
各县(市、区)、赣州开发区融资性担保公司监管部门、民企局、工商局、各融资性担保机构:
为加强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督管理,规范融资性担保机构业
务,防范化解融资性担保业务风险,促进融资性担保业健康发展,市金融办、市民企局和市工商局决定对辖区内融资性担保机构依法合规、亮照经营等情况进行督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督查主要内容
1、《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3号令)和《江
西省融资性担保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赣府金办发【2010】5号)等文件落实情况。
2、对我市融资性担保机构规范整顿工作进行后续监管,保持规范整顿工作的延续性和长效性。
3、检查我市各融资性担保机构亮照经营情况,督促各融资性担保机构亮照经营率达到100%,将营业执照正本悬挂在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不得遮掩。
4、检查我市融资性担保机构合规经营承诺牌“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得发放贷款、委托贷款、受托投资、非法金融证券期货业务和非法集资等禁止从事的业务,不得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不得从事高利贷活动”及“举报电话:赣州市金融工作办公室地方金融科 8392803”等内容是否齐全。
二、督查方式
督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各县(市、区)民企局督导各融资性担保机构进行自查,收集材料后填写相关表格并进行情况汇总报告。
第二阶段,组织3个督查对全市融资性担保机构进行复查。
1.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督查组要全面听取所到县(市、区)监管部门工作汇报,并在担保机构数量较多的县(市、区)召开座谈会,查阅相关文件、会议记录及资料。
2.突出重点,深入分析。督查组要到各融资性担保机构营业场所进行实地督查,了解、掌握实情,同时审查账本、核对业务
报表和协作银行明细账目。每个县(市、区)至少检查3家,不足3家的则对所有融资性担保机构进行检查,深入进行分析、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3.随机抽查,掌握实情。督查组采取暗访等方式,随机对融资性担保机构进行抽查,以便了解真实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
4.发现问题,限期整改。针对督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督查组要向融资性担保机构及时反馈情况,并要求其限期整改。
三、督查时间、人员安排
1.督查时间: 第一阶段为7月18日至7月23日;第二阶段为8月日至8月日(五天)。
2.人员安排:督查共分3组,查组组长分别由市金融办、市民营企业局、市工商局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各单位对口业务科室人员组成。督查人员分组及督查区域如下:
第一组组长:赖志华(市金融办副调研员)
组员:(市民企局)
组员:(市工商局)
督查县(市、区):龙南县、定南县、全南县、南康市、信丰县
第二组组长:(市民企局)
组员:刘力萍(市金融办)
组员:(市工商局)
督查县(市、区):于都县、瑞金市、石城县、会昌县、寻乌县、安远县
第三组组长:(市工商局)
组员:高翔(市金融办)
组员:(市民企局)
督查县(市、区):崇义县、大余县、兴国县、宁都县、赣县
市区范围内26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划分:
第一组:赣州市国瑞泰担保有限公司
赣州通联担保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温商集团茂弘担保有限公司
赣州市宏泰担保有限公司
鑫业集团(江西)担保有限公司
赣州樽容担保有限公司
江西明弈泓泰担保有限公司
赣州市章贡区宏发担保有限公司
第二组:赣州市城投担保有限公司
赣州市金盛源担保有限公司
赣州市章贡区鼎信担保有限公司
赣州市章贡区金言担保有限公司
江西泰城担保有限公司
赣州市永立担保实业有限公司
赣州汇众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赣州市章贡区永宏担保有限公司
赣州市信用担保有限公司
第三组:江西宝号担保有限公司
赣州博实担保有限公司
赣州市恒升担保有限公司
赣州市国邦担保有限公司
赣州环球担保有限公司
江西祉宁信用担保有限公司
江西金三和担保有限公司
赣州市宝辉担保有限公司
江西金达担保有限公司
四、督查要求
1、各督查组成员单位和县(市、区)监管部门要充分认识此次规范整顿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抽调业务骨干,积极配合完成此次检查工作。
2、督查组对各县(市、区)融资性担保机构进行督查前要提前通知,在督查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工作的严肃性、规范性。
3、各督查组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廉洁自律。
4.各督查组要在规定时间内认真开展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当地监管部门和有关单位进行反馈,并在8月18日前将督查情况(尤其是发现的重特大事故隐患及其处置情况)书面报送赣州市金融办地方金融科汇总。
附:赣州市融资性担保机构督查明细表
二○一一年六月日
主题词:金融融资性担保机构督查通知
赣州市金融工作办公室
赣州市民营企业管理局
赣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2011年7月日印发
共印份
第二篇:关于开展北京市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工作的意见
关于开展北京市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工作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七部门发布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第3号令)和《北京市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规范本市现有融资性担保公司担保行为,促进本市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一)分步推进,平稳过渡。在规范过程中,与在京金融管理部门、市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担保业协会、在京银行业机构、中介机构的作用,规范和服务并重,争取担保公司的理解和配合,保持本市融资性担保行业的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
(二)强化服务,促进发展。为融资性担保行业更好地发展,在坚持监管要求的同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各担保公司在规范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支持和帮助融资性担保公司尽早达到监管要求。加强对问题突出、风险较大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管和督促,支持信誉好、资本实力强、经营管理规范、风险管控水平高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做强做优,逐步提高行业竞争力和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促进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公开审批流程、监管指标和审批结果,确保规范和监管工作的透明度。对各种所有制的融资性担保公司一视同仁,确保规范和监管工作的公平公正。
(四)分工负责,协同合作。充分发挥北京市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门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的作用,重大事项、重点问题等提交联席会议审议;整合各区(县)监管部门的力量,市、区两级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发挥北京信用担保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借助中介机构的专业能力,确保规范工作的高水平和高效率。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政策发布和宣传培训阶段。
经市政府批准同意并报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备案后,印发实施《暂行办法》。
针对区(县)监管部门和融资性担保公司,开展实施《暂行办法》的宣传和相关培训工作。
第二阶段:受理和规范阶段。
根据《暂行办法》规定,区(县)监管部门正式受理融资性担保公司申领经营许可证的申请。
市监管部门组织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和审查:对运作规范、符合监管要求的融资性担保公司颁发经营许可证;对暂不符合监管要求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提出整改要求,待融资性担保公司制定整改计划并承诺按计划整改后,颁发有效期较短的经营许可证。
第三阶段:督促整改阶段。
区(县)监管部门根据整改要求及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整改计划,督促其整改工作。第四阶段:整改验收阶段。
对于经整改达到监管要求的,换发经营许可证;对于经整改仍未达到监管要求的,暂停新业务的开展,继续进行整改。待达到整改要求后,发放经营许可证。经整改后,确实无法达到监管要求的,实施融资性担保业务的退出,引导和督促担保公司妥善处理未到期担保责任。
三、规范工作流程
(一)融资性担保机构提交申请。
拟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担保公司应向所在区(县)的监管部门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1.经营许可证申请(原件,加盖公章)。
2.经登记管理部门年检或年审合格的营业执照(或事业法人登记证书)(原件、复印件)。
3.其他部门的相关批准文件(复印件)。
4.近两年财务审计报告(原件,须经中介机构出具意见书)。
5.公司章程。
6.人民银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的信用记录报告。
7.机构经营情况统计表(加盖公章)。
8.自查报告。
9.相关人员任职资格的申请。
10.北京市融资性担保机构拟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情况表。
11.确认所提供材料均属实的律师函(由律师事务所出具)。
申报材料及表格一律采用A4纸张,统一左侧装订,一式两份,并加盖公章。
(二)区(县)监管部门受理。
区(县)监管部门应在收到符合要求的全套申请材料后向申请人出具受理通知书。
(三)中介机构和专家组审核。
在收到区(县)监管部门报送的审批材料后,市监管部门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专业中介机构和专家组对担保公司提供的材料进行评估,开展尽职调查,形成评估意见书。
(四)市监管部门审批。
市监管部门根据中介机构的审核意见书进行审批。
对于审查合格的担保公司,由市监管部门发放经营许可证;对于尚未达到监管要求的担保公司,出具整改意见书,抄送其所在区(县)监管部门,并要求其出具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监管要求的承诺书。担保公司拟定整改计划并签署整改承诺书后,发放有效期为1年的经营许可证。
(五)区(县)监管部门督促整改和日常监管。
区(县)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管中,定期专项检查尚未达到监管要求的担保公司整改情况。
整改后达到监管要求的,换发有效期为5年的经营许可证;经整改后仍未达到监管要求的,暂停其融资性担保新业务的开展,并向金融机构提示风险。
(六)对确实难以达到监管要求的担保公司实行融资性担保业务退出。
经整改后确实无法达到监管要求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坚决实施融资性担保业务退出,撤销其经营许可证。
第三篇:关于开展全市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整顿工作的通知
制发机关: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成文日期: 2010-09-14 编
号: 青政办发〔2010〕28号
标
题: 关于开展全市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整顿工作的通知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为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整顿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发〔2010〕36号)精神,现就开展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整顿工作通知如下:
一、规范整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审慎经营和审慎监管的理念,坚持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的方针,实行规范整顿与促进发展相结合,改革创新与重组改造相结合,政策上宽严适度与管理上分工协作相结合,全面落实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关于加强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培育充满生机活力、可持续审慎经营的市场主体,加快建立健全权责分明、监管有效的管理体制机制,依法维护融资性担保行业市场秩序,切实防范化解业务风险,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
(二)目标要求
1.确保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关于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和行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得到全面落实,为融资性担保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确保融资性担保公司资本实力和竞争力得到明显增强,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融资性担保体系。
3.确保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行为得到规范,促进其纳入健康发展轨道。
4.初步建立运行规范、监管有效的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监管长效机制。
二、规范整顿工作的范围和内容
(一)范围
《山东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出台前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实际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的公司,包括我市融资性担保公司在市外设立的分支机构和外地融资性担保公司在我市设立的分支机构。
(二)内容
1.市场准入规范整顿。主要包括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是否有虚假注资和抽逃资金行为,公司组织机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等。
2.业务范围规范整顿。主要包括融资性担保公司是否实际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是否有偏离主业现象及从事非法借贷、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担保资金运用是否隐藏重大风险。
3.经营行为规范整顿。主要包括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业务是否规范操作,准备金提取、风险集中度和投资是否达到规定要求,是否有不正当竞争和暴力追债等行为。
4.高管和从业人员队伍规范整顿。主要包括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是否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是否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从业人员是否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等。
三、规范整顿工作的方法步骤
(一)调查摸底阶段(2010年9月)。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各区市政府统一组织,重点摸清辖区内融资性担保公司数量、分布、业务开展、风险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各区市政府要认真制定规范整顿的总体方案和针对单体机构的具体方案,并于2010年9月30日前报市金融办。
(二)自查整改阶段(2010年10月-11月中旬)。融资性担保公司按照要求进行自查自纠,各区市政府对辖区内融资性担保公司分类排队,区别情况,采取保留、重组、解散、撤销、破产等方式进行分别处置。对于注册资本达不到规定要求的融资性担保公司,要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和改革创新、重组改造,扩充其资本实力;对于注册资本金不实、违法违规经营、拨备缺口大、法人治理和内部控制薄弱、审慎性指标不符合监管要求的融资性担保公司,要限期整改;对于严重偏离主业、问题突出、风险较大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尤其是打着担保旗号从事高风险投资并且风险隐患特别突出的,要坚决实施市场退出;对于虚假出资、抽逃出资、非法集资、高息借贷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查处,并做好核实资本和财务状况工作,依法保护债权人权益。对未经批准擅自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有关机构,要依法予以取缔或责令改正。
(三)规范完善阶段(2010年11月中旬-12月)。各区市政府对在规定期限内达到规定要求的融资性担保公司,要及时组织上报,并重新确认。重新确认的条件是:《暂行办法》出台前经工商行政主管部门注册登记,并通过2010年年检;具有《暂行办法》出台前与商业银行业务合作记录,且主营业务突出;经过县级以上政府或相关部门确认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规范整顿整改到位;注册资本已经达到或经过注资达到要求的最低限额;各项业务指标达到审慎性要求。确认工作由各区市统一组织,严格按上述条件逐户确认,并加盖区市监管部门公章后上报市金融办,市金融办审核后报省金融办,经省金融办审核确认后颁发经营许可证。省金融办重新确认的最后时限截至2011年3月31日。截止期限后,各级监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再为未经重新确认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办理确认和变更登记,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再与未经重新确认的融资性担保公司进行业务合作。
(四)检查验收阶段(2011年1月-3月)。规范整顿结束后,各区市政府要及时进行总结,于2011年1月5日前向市金融办提交规范整顿报告。市金融办统一组织对各区市规范整顿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向市政府和省金融办报告情况。
四、不断加大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政策扶持力度
各区市政府要结合本地区经济金融和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制定促进融资性担保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要加大有关财政补贴、奖励补助等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拓宽资本金补充渠道,完善抵(质)押登记和征信管理体系,推进企业信息共享,强化社会信用意识,提高担保抵(质)押登记、债务追偿效率。要努力提高扶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着力扶持一批信誉优良、资本实力强、经营管理规范、风险管控水平高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做大做强,逐步提高行业竞争能力。要积极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业务合作,探索创新合作方式,努力建立双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形成融资性担保公司、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市财政局要会同市经济信息化委、市金融办等有关部门抓紧制定促进融资性担保公司健康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
五、切实加强对规范整顿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为加强对融资性担保业务的监督管理,促进融资性担保业务健康发展,防范和化解融资性担保风险,市政府决定建立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负责对全市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整顿等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总召集人,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金融办主任、青岛银监局局长担任召集人。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市商务局、市政府法制办、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和青岛银监局等部门参加。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金融办,承担联席会议日常工作。各区市政府也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统筹负责本辖区的融资性担保公司业务监管工作。
(二)进一步明确监管职责
融资性担保机构实行属地化管理,地方政府是风险处置的第一责任人。市政府明确全市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门为市金融办和各区市金融办或区市政府确定的部门。市金融办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明确分级监管责任,与各区市监管部门签署日常监管和金融风险处置责任书。各区市政府要结合实际,督促监管部门严格履行职责,全力推进融资性担保公司审慎监管。
(三)加强协作配合
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既要明确分工,又要相互配合,共同做好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整顿工作。各级政府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具体负责融资性担保公司调查摸底、方案制定及重新确认的有关工作,督促引导企业自查整改,加强日常监管,并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工作。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融资性担保公司涉嫌虚假出资、抽逃出资和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加大依法查处力度,并负责做好重新确认后的变更登记工作。银监部门要配合当地政府做好规范整顿各项工作,发现融资性担保公司从事非法集资或者高息揽储、放高利贷等非法金融活动,要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风险处置工作。公安机关对融资性担保公司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加大打击力度,对性质恶劣、影响重大的案件要及时果断处置。人民银行要密切关注担保机构的资金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涉嫌洗钱问题,应及时启动反洗钱系统进行处置。各级发展改革、经济信息化、商务部门要配合做好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调查摸底和甄别确认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财务监督,做好对政府出资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监督管理工作。各类融资性担保公司要自觉增强风险控制、依法合规经营的意识和能力,主动开展自查自纠、业务规范和风险管理,不断提高职业操守和专业素质。规范整顿结束后,各区市要及时向市金融办提交总结报告。市政府将组成调研督导组,对各区市规范整顿工作进行督促和检查。
(四)加强重大风险事件报告和应急管理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区市政府是本辖区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处置的第一责任人,负责重大突发风险事件报告和应急管理工作。要实行融资性担保公司重大风险事件责任追究制度。各区市政府要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分析评估规范整顿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妥善处置重大突发风险事件,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各级政府监管部门要向社会公布公开电话,及时受理有关来电,做好来信来访工作,对发现的紧急情况和重大风险,要做好应急管理工作。要密切关注规范整顿中可能出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强应急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确保规范整顿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九月十四日
第四篇: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市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整顿工作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市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整顿工作的通知
文号:深府办〔2010〕88号[内容纠错]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职责的通知》(国办发〔2009〕7号)和中国银监会等七部委联合下发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对我市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监督管理,切实防范化解风险,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按照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要求,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我市开展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整顿工作通知如下:
一、重要意义
在市各有关单位的积极支持下,我市融资性担保行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资产和业务规模居国内大中城市前列,但其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主要表现在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一些融资性担保公司内部管理不够健全、业务运作不规范,甚至还存在违规经营等现象,不仅影响了融资性担保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也妨碍了整个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进程。开展全市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整顿工作,加强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督管理,对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十分必要和紧迫。各有关单位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协调推进,把规范整顿融资性担保公司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二、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基本原则。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规范公司行为与促进行业发展相结合、严格审核标准与加强业务指导相结合、敦促问题整改与加强机制建设相结合、鼓励业务创新与防控风险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贯彻落实《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的各项规定,依法维护融资性担保市场秩序,切实防范化解业务风险,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1.确保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的各项要求得到全面落实。
2.确保融资性担保公司完善内部管理,规范经营行为,违规经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3.确保融资性担保市场运行有序,结构优化,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三、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
(一)组织领导。
市政府建立市融资性担保行业规范发展和业务监管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负责落实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关于做好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整顿的各项要求,指导推动我市规范整顿工作。联席会议由陈应春、袁宝成同志任召集人,成员单位包括市科工贸信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委、规划国土委、公安局、地税局、市场监管局、法制办、金融办、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银监局等部门。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科工贸信委。
(二)职责分工。
市科工贸信委牵头负责我市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整顿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抓好工作落实;市市场监管局和担保同业公会参与;其他各相关部门结合自身职能,协助做好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整顿和风险防控工作,确保我市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整顿工作稳妥、顺利进行。
四、规范整顿对象和内容
(一)对象。
实际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本市担保公司和外地担保公司在深分支机构,均纳入此次规范整顿范围。实际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的非公司制担保机构参照执行。
融资性担保是指担保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债权人约定,当被担保人不履行对债权人负有的融资性债务时,由担保人依法承担合同约定的担保责任的行为。
(二)内容。
1.市场准入。重点审核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是否有虚假注资和抽逃资金行为。
2.业务范围。重点审核融资性担保公司近3年是否实际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是否有偏离主业现象,是否存在非法借贷、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担保资金运用是否存在风险隐患。
3.经营行为。重点审核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业务是否规范操作,风险集中度和对外投资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是否有不正当竞争和暴力追债等行为。
4.风险管控。重点审核融资性担保公司准备金提取、审慎性指标是否符合监管要求,公司法人治理、组织机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等。
5.高管和从业人员。重点审核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条件,是否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等。
五、规范整顿方法和步骤
(一)方法。
规范整顿工作坚持以清理、整顿为手段,规范为目的的原则,采取统一标准条件、自查整改、审核验收的方式,成熟一家,审核验收一家。未通过市科工贸信委审核验收的担保公司不得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违者要依法予以取缔或责令改正。
规范整顿工作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开始实施,时间截止到2011年3月31日。截止期限后,市科工贸信委、市市场监管局不再为未经审核验收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办理审核验收和变更登记。
(二)步骤。
1.自查整改(2010年10月—12月)。各融资性担保公司按照《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从市场准入、业务范围、经营行为、风险控制及高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资格要求等方面,进行自查整改。整改完成后,按照市科工贸信委要求,报送审核验收材料。
2.审核验收(2010年12月—2011年3月)。市科工贸信委依据审核的标准与条件,采取材料审核、现场考查、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及社会公示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审核验收工作,对符合审核验收标准与条件的担保公司出具验收合格文件,并颁发经营许可证。
3.变更登记(取得经营许可证后3个月内)。融资性担保公司持市科工贸信委审核验收合格文件和经营许可证,到市市场监管局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事业性质担保机构根据市科工贸信委审核批复文件要求,需要办理变更注册登记的,向同级机构编制部门提出变更申请,持市科工贸信委和机构编制部门的批复文件到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4.阶段总结(2011年4月)。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市科工贸信委于2011年4月20日前对全市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整顿工作进行总结,并向市联席会议和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报告工作。
5.延期整改(2011年3月—9月底)。对近3年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至2011年3月底未达到核准条件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经申请可给予6个月宽限期进行整改。宽限期内,不得开展新的融资性担保业务。
六、工作要求
(一)突出重点。针对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不实、拨备缺口大、风险控制制度不健全、违法违规经营等突出问题进行规范、清理和整改,确保取得实效。
(二)加强指导。各有关部门在规范整顿工作中要专人负责,加强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联席会议。
(三)依法查处。依法查处虚假出资、抽逃出资、非法集资、高息借贷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融资性担保行业秩序。
(四)防控风险。对问题突出、风险较大的融资性担保公司要加强指导,及时妥善处置单体机构业务风险,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十月二十一日
第五篇:银办法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开展信用评级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2015年4月7日
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 开展信用评级工作的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两类机构信用评级的意义
信用评级是征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两类机构外部信用评级,一是有利于“双联惠农”贷款的资金安全,构造社会信用体系的微观基础,促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二是有利于提高信息透明度,缓解银行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矛盾,帮助地方政府、银行甄选具有发展潜力的优质企业,同时为金融监管提供信息服务。三是有利于完善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和风险控制机制,提高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和服务水平。
二、开展两类机构信用评级的原则
甘南州两类机构信用评级要以服务银行信贷决策和金融监管、促进改善信用环境为宗旨,以“行政引导、市场运作、规范发展、确保质量”为原则,通过组织专业信用评级机构对借款企业信用状况的综合评价,进一步搭建银行与两类机构间信息沟通的桥梁,帮助银行准确识别风险,挖掘优质客户。
三、工作目标
建立健全两类机构信用评级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对两类机构信用评级的管理,规范评级机构作业行为;强化信息披露和统计监测,全面提高信用评级质量,培育具有公信力的信用评级机构,推动两类机构信用评级工作常态化;逐步扩大和深化评级结果应用范围,形成正向激励措施,促进两类机构健康发展;推动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在日常监管中运用信用评级结果,作为给予两类机构分类监管和政策支持的重要依据;推动在银行业监管和商业银行业务中运用信用评级结果,促进“银贷银担”合作。
四、主要任务
(一)建立并完善工作机制。州政府金融办牵头成立由人民银行和经信委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甘南州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信用评级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面推进全州两类机构评级工作。各市、县也要在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各种形式搭建多方交流平台,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
(二)规范评级业务操作。评级机构要秉承独立、公正、客观、严谨、有序、规范的原则,采用宏观与微观、动态与静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科学分析方法,严格依据公开的评级方法和程序,独立地开展信用评级工作,确定被评对象的信用等级,保证评级的公正性、一致性、完整性,不断提高评级质量,提升社会公信力。
(三)严格评级市场监督管理。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的规定,人民银行甘南州中心支行负责对辖内评级市场的监督管理职责,密切监督评级机构作业流程,采取问卷调查、现场跟踪、日常监管等方式,对评级机构现场访谈、作业时问、跟踪评级、评级报告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和审核,实行动态管理和优胜劣汰,确保评级质量和业务合规。
(四)积极拓展评级结果应用。依托评级结果建立推动两类机构发展的正向激励机制。一是将评级结果作为银贷、银担合作的重要参考。分别制定基于信用评级的促进银贷、银担合作创新的工作指引,推动商业银行与信用级别较高的两类机构扩大授信合作,开展业务创新,对与信用等级较低的两类机构开展合作的银行进行审慎合作风险提示。二是将评级结果作为两类机构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重要参考,对信用等级较高的机构可优先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三是将评级结果作为实施两类机构分类监管的考量因素,政府相关部门要出台在行业分类监管、财税优惠政策等领域使用评级结果的工作机制,形成“扶优限劣”的激励惩戒制度。
五、工作要求
严格信用评级业务管理,保证信用评级质量,以高质量促进应用,推动信用评级市场的良性发展。
(一)高度重视,加强沟通。两类机构信用评级工作是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经信委和人民银行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辖内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完善、配套的工作方案。金融办和银监局等部门在日常监管中要强化应用,要扎实做好针对两类机构和商业银行的解释说明和宣传引导工作,共同推进两类机构信用评级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严格管理,强化应用。州、县两级人民银行要加强对两类机构信用评级的管理,不筛选信用评级机构,不划分工作区域,不参与市场定价。要督促信用评级机构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信用评级管理指导意见》(银发〔2006〕 95号)和《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规范》(银发〔2006〕404号)等文件要求开展信用评级工作。要加强事中、事后监测分析和管理,强化信息披露和统计监测,全面提高信用评级质量。鉴于两类机构经营的特殊性,应督促评级机构适当加大跟踪评级的频率,原则上每六个月内应跟踪评级一次,动态、客观地反映两类机构风险状况。要切实加强两类机构评级结果的应用,探索建立评级结果应用的长效机制,推动评级结果在促进“银贷银担”合作、服务地方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日常监管、辅助对两类机构进行政策支持等方面发挥作用,逐步形成正向激励机制,规范和促进两类机构的健康发展,建立可持续的工作推动方式。
(三)及时反馈,认真总结。各金融机构特别是农业银行要密切监测辖内两类机构评级工作开展情况,及时上报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督促州内两类机构主动与评级机构联系,尽快开展信用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