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心理学理论来解读贫困生在申请助学金时的心理问题

时间:2019-05-15 12:09: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社会心理学理论来解读贫困生在申请助学金时的心理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社会心理学理论来解读贫困生在申请助学金时的心理问题》。

第一篇:从社会心理学理论来解读贫困生在申请助学金时的心理问题

从社会心理学理论来解读贫困生在申请助学金时的心理问题

摘要:国家助学金确实帮助了很多家庭贫困的同学,但是由于贫困生本来就相对来说容易产生问题,而且在申请国家助学金的时候,因为有民主监督要公示,贫困生的心理压力更大,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贫困生在申请助学金时易产生的心理问题,并提出适当的建议使大学校园里这个特殊的群体能更加心理健康、和谐融于校园。

关键词:贫困生国家助学金心理问题

许多研究表明,家庭贫困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会亚于非贫困生,而且在实际申请国家助学金的过程中,有些贫困生如果心理素质不过硬,可能会加剧心理问题。

申请国家助学金,首先要有当地民政部门出具的家庭贫困证明,同时需要公示民主监督,要“曝光”自己的贫困,一般来讲,相当一部分贫困生觉得这又是一种压力,所以对有些贫困生来说,申请助学金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那么怎么让贫困生得到资助,同时又增加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呢,本文首先来探讨贫困生申请助学金时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具体的问题有:

1、自卑。身为一个贫困生,因为平时的经济拮据,跟家庭条件好穿的好用的好的同学比,感到失落,低人一等,同时,作为大学生又很有自尊心,所以难免难过自卑,而且申请助学金,要暴露自己的经济状况,很多贫困生觉得更加自卑。

2、敏感。由于贫困而自卑,总是觉得不如别人,内心深处会变得脆弱低落,又不愿意被人看不起,再加上有些宿舍丢了钱就会怀疑谁没钱谁就会怎样等,都会让贫困生更加敏感。

3、焦虑。贫困生本来因为家庭经济拮据,自己上学又要花很多钱会产生焦虑心理,再加上贫困生申请助学金要接受大家的监督,有些同学会带着异样的目光看待贫困生,有些同学会认为贫困生就该“破破烂烂”,贫困生想买个好点的的手机,又怕被别人质疑,诸如此类的细节会引起他们的焦虑感。

4、抑郁。我们都知道,贫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里,贫困生群体中学生抑郁的比例也比非贫困生高。长时间的焦虑容易使一些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慢慢转向抑郁,这种抑郁正是贫困生的一种自我封闭、内心苦闷的心态,有些心理脆弱的学生甚至走上了极端。

5、虚荣。有些贫困生有着过度的自尊心,即便家庭非常困难,从不说家里的状况,不仅没有让同学们觉得自己是贫困生,而且会在同学面前显示并不贫困的表象,这就是一种虚荣的心理产生,比如,一个贫困生花较多的钱买了一部较好的手机。当然,贫困生也会认为难道贫困就不能手机好点吗?这里也有人性的问题了。

从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来看,贫困会产生这样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原因:

1、被尊重的需要。按照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它们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可见尊重需要处于比较高的位置,每一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求,贫困生也不例外,而贫困生怕自己的贫困导致被人看不起,不被同学尊重。同时,为了防止假贫困生,更好地监督,有的高校规定贫困生不能用手机,或者用了手机者不能享受国家高额奖学金,这些规定都让一些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更加严重。

2、缺乏角色认同。“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角色理论来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占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个体受到期待的行为”,[1]如果你做得事情是不符合社会期待的,说明还是对自己的另一个身份—“贫困生”缺乏认同和领会,在申请国家

助学金的条件里有一项是“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很显然,既然是贫困生且申请助学金,那么大家自然会认为生活简朴经济困难应该是符合你的一个特征,但是如果你表现得和普通同学不一样,如果你的手机比普通同学还贵,那么你就不符合贫困生的这样一个身份,不符合同学们对你的“期待”,自然会被质疑。

3、过分的自尊心。“虚荣心就是以不恰当的虚假方式来保护自己自尊心的一种心理状态。心理学上认为,虚荣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往往只追求面子上的好看,不顾现实的条件,最后造成危害”。[2]有些贫困生由于过分自尊,认为贫困是自己的事情,明明家庭父母双下岗经济困难,为了自尊不愿别人知道,还会显示自己其实还比较有钱;另外一个方面,一般的同学,如果不了解你的状况,就会质疑,既然你不贫困,凭什么要得到助学金白拿钱呢,大家会产生不公平的感觉,这样就产生了矛盾,民主监督方面有质疑的话有可能导致贫困生拿不到助学金,不能助学。那么从贫困生的角度来讲,难道是贫困生就一定要吃穿用度比别人差吗,也许是家里竭尽所能为了不使其自卑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而给的生活费,但是家里还是比较贫困的,实质还是需要助学金的。

4、社会环境。“社会塑造了心智与自我,而后者又反过来影响社会”。[4]一般的人都是希望自己跟平常人一样,起码不比别人差,贫穷自然不是优点,不是社会大众向往的一个状态,尤其在我国经济大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上拜金主义流行,金钱有时候成了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这些意识形态都增加了贫困者的不安和自卑以及不被认可的挫败感。年轻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建立还处在容易受影响不够坚定清晰阶段,那么社会上的各种观念自然影响到校园的精神领域,体现在学生中也是这样,大家会攀比穿着用度,贫困生在同学交往中往往处于被动尴尬的地位,更有甚者自闭抑郁。所以很多贫困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贫困生身份,周围的环境会给他们带来压力、不安和焦虑等心理问题。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和思想健康。

第一,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及时发现贫困生中有心理问题的,比如,可以通过大一一入学就对所有同学进行心理普测,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同学,通过心理健康热线和专题辅导等和贫困生交流并教育辅导;另外,也要提升辅导员对于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辅导技能,辅导员跟学生接触的最多,要对贫困生倾注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引导并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积极面对大学生活。

第二,教育贫困生正确理解“贫穷”。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经济困难是造成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外在原因,所以我们要教育贫困生别把贫穷当错误来惩罚自己,贫穷只是一种暂时的状态,而且不是个人的过错,有很多社会原因造成,贫穷不牵涉道德,没必要觉得丢人,更不用自卑。

第二,教育贫困生正确看待贫困生这一身份和角色,既然贫困不是自己的问题,因为家庭贫困,需要资助,所以坦然面对贫困生这个角色,正确对待舆论,了解一般人对贫困生这一角色的期望,让自己的言行符合大家期望,在学校这个群体里让自己的行动和交往产生良性互动,多跟大家交流,这样有助于走出各种心理问题,塑造健康形象。

第三,鼓励贫困生树立自尊自重的信念,自信自强,同时,学校应该多给贫困生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家庭经济困难不要仅仅依靠于助学金助学贷款,可以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学校的勤工助学岗位的工作,适当的做一些兼职,既可以锻炼社交能力,提高对社会的了解,又可以补贴些家用,让他们通过劳动获得资助,增加他们的成就感,贫困生可以用实际行动赢得别人的尊重。

第四,营造正确看待贫困生的校园环境。学校要教育同学们正确看待贫穷,贫困并不是贫困生自身的问题,大家对他们不要歧视,多一些人性的考量和关爱,同时,可以通过班级的班会和学校的社团活动,多举办一些以贫困生为主题的活动,让一般同学更加了解贫困、贫困生的现实处境和困难,增加他们对贫困生的了解和对贫困生助学金制度的理解,让贫困生也觉得在一个大的环境里,有那么多人理解、关注和关爱他们,减轻或打消他们的自卑、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的程度。

总之,贫困生在高校校园里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我们不仅要资助他们,更要关爱并教育他们,使他们正确面对自己贫困的现实,坦然接受民主监督并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念,从而减轻他们在申请助学金的时候容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并获得资助,使他们能和谐融于校园,把国家和社会的关爱落于实处,且体现出教育的公平。参考文献:

[1] 周晓虹,社会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3]

下载从社会心理学理论来解读贫困生在申请助学金时的心理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社会心理学理论来解读贫困生在申请助学金时的心理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