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概论建设资源型节约社会调查报告[大全]

时间:2019-05-15 12:2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泽东概论建设资源型节约社会调查报告[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泽东概论建设资源型节约社会调查报告[大全]》。

第一篇:毛泽东概论建设资源型节约社会调查报告[大全]

建设资源型节约社会调查报告

学院:师范学院

专业:教育技术

年级:10级

姓名:禹露辉

学号:2104043468

建设资源型节约社会

长期以来,我国发展经济所走的都是粗放型增长的路子,在计划经济年代,由于经济发展慢,资源的供求矛盾不是很明显。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各地经济发展步伐加快,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资源稀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软肋”。由于资源消耗大,资源供应短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资源对外依赖程度越来越大,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加快,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化步伐加大,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对资源的需求必然大幅增加,资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国情的要求、形势的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是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说到底也是协调人和自然、人和地球关系的问题。纵观整个社会发展史,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自然对人类的报复。目前人类所面临的人与自然的不和谐问题,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和严峻。支撑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大多是不可再生的,如果我们今天肆意挥霍,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实现新形势下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

处。如果人类不及时改变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建设友好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长此下去地球也可能成为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

1、我国人口多给资源环境带来重大压力,人口过多,大大增加了对资源的索取量和对自然界的排放量,从而使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

2、我国资源相对不足、资源消耗高、资源利用效率低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3、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惩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威胁着人的自下而上和发展。

4、国内资源供需矛盾加剧,资源对外依存度升高.由于我国主要矿产探明储量的增长,远远低于可开采量的增长,开采量的增长又远低于消费量的增长,形成了倒逼资源强度开发.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从国情出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确立节约资源的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

国家要加强在各个领域增长方式和全面节约管理。在组织编制“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规划中,都要把节约资源放在中心位置。政府要健全和完善资源节约的政策法规和监管体系,制定鼓励节约使用资源的相应政策措施,完善法规标准,实行严格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控制,并强化节约资源工作的强制约束力。要抓紧研究制定《节约能源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的配套法规以及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法规,制定资源高消耗行业市场准入标准,完善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标准,组织修订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制订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资源综合利用等情况予以重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企业和有关单位及时进行整改,尽快实现由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2、形成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改变透支资源求发展的方式,转换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模式,扭转“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建立起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和消费体系。要尽快形成以节地、节水、节能为中心的农业体系,重效益、节时、节能、节约原材料的工业体系,规划科学、设计优良、节地、省材、质量过硬的基本建设体系,节时、节能、重效益的运输体系,适度消费、勤俭节约的生活服务体系和节约资源的消费方式,从战略上构建资源从生产、流通、分配到消费各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有机节约整体。

3、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是目前国际上最能代表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模式。与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传统经济不同,循环经济的核心是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重构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利用模式,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从而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如果说传统经济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型的和一次性的,以把自然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的话,那么,循环经济通过物质的循环流动,可以解决长期以来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冲突。目前,全世界钢产量的三分之

一、铜产量的二分之

一、纸产品的三分之一都来自于循环利用。我国有色金属再生利用量仅占总产量的15%-20%,发达国家一般为30%-40%。如果

其中的废玻璃、废塑料等不能有效地回收利用,不仅会增加垃圾处理量,更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要加强对废品回收利用的管理,促使其有序发展。

4、大力发展环境产业,充分开发利用再生资源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世界经合组织研究表明,建立在循环经济理念基础之上的环境产业必将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并列为当代最具发展潜力的三大领域,是 21世纪世界性的主导产业之一。通过发展环境产业,加强“三废”综合利用,充分开发利用再生资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延伸产业链,开辟新的生产领域,增加就业岗位,同时担负起分解者的职能,对无法再次循环利用的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5、要倡导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

人们的消费方式对资源消耗有着很大的影响。我们的消费方式一定要从本国、本地区的消费环境出发,要考虑资源和生态可以承受的消费度。如果不顾国情,简单地模仿、攀比一些发达国家的消费方式,将会带来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调,甚至造成危害更大的污染灾害;反过来,只会降低消费质量。为此,应当选择如下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一是应当讲究日用消费品的质量、实用和耐用性,尽量缩小一次性消费的范围。在全社会推广节能型、节水型的低度消耗资源的适度消费生活体系,减少高能耗、高原材料、高用水的消费。二是注意食品消费结构的合理化,保持中华民族传统的饮食习惯,在饮食结构上不宜不加区分地普遍提倡以动物型食品为主,膳食结构仍应以植物型食品为主或动植物并重。三是居住和出行方式的合理化。宜提倡相对集中的居住方式,发展公园、公共娱乐场所,不宜提倡分散居住和大量建造私人别墅、花园等。

6、加快技术创新推进节约资源技术进步

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促进资源节约的有效手段。要积极推动资源节约科技开发,建立促进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突破资源节约技术瓶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实施资源节约重大技术示范,推广应用先进高效的节能、节水设备和器具,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发展和升级,从整体上全面提高资源节约技术水平。通过科技创新促进粗放、低效率技术向集约、节约和高效率技术进步,提高管理水平充分挖掘管理对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形成的效率潜力。

7、重视信息工作,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信息交换平台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发达的信息系统之上。企业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的获得、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产业链接、资源的整合、再生资源的相互转移开发等等,这一切都需要借助发达的信息网络来实现。在今天市场中介体系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政府应协助建立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信息服务体系。整合废弃物的性质及来源、资源节约型企业、资源节约型技术等信息,规范信息的收集、合成、传输、反馈等机制,以电子政务、企业信息资源共享为重点与切入点,建立资源节约型信息交换平台,及时发布各类循环经济市场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为各企业间实现废弃物、能量等交换提供信息帮助。

8、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指标体系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本质就是提高经济资源的生态效率,在经济发展目标和生态环境目标之间建立一种最佳的协调机制。为了衡量评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指导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政策和实践,有必要建立一套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建立的指标体系可以全面衡量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效益以及循环特征、资源和能源使用效率,建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有机的联系,最终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共赢。指标体系要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原理入手,从各方面较为全面地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资源利用的节约程度和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水平。指标体系的设立原则为:良好的政策相关性、可测定性和可比较性、易于分析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等。

9、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建立科学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和调节机制,形成合理的资源价格体系,用价格杠杆调节资源利用,改变因资源的低成本、非公开化造成的浪费。目前,我国一些重要资源短缺,其中有些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等基本上是不可贸易产品,其市场价格本应较高才能产生节约使用的效果,但由于这些资源的使用成本严重偏低,导致了资源的粗放使用。同时,一些对环境资源有严重影响的企业,可以不支付它们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实现向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必须合理确定资源价格,使资源使用者付出应承担的社会成本,对自己浪费资源、破坏环境造成的后果承担经济责任,从而使节约使用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10、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要运用各种手段和舆论传媒加强对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公众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要把宣传重要意义和相关知识常识结合起来。通过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尽可能减少垃圾排放,进行绿色消费,优先购买经过生态设计或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以及经过清洁生产审计或通过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的产品,鼓励节约使用、反复使用或多次使用所购买的物品。要把宣传重要意义和相关知识结合起来。在宣传教育中发放介绍垃圾处理知识和再生利用常识的小册子,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废旧资源回收和垃圾减量工作。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宣传教育,做到以教育形式影响学生,以学生影响家长,以家长影响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

建设资源型节约社会的艰巨性不言而喻:

(1)国民的资源节约意识与观念普遍不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同时节约意识普遍下滑。即使是

行为者主观原因所造成的浪费,其主观上又有自觉和不自觉、有意

识和无意识的区别。

(2)我国的资源节约机制和管理机制尚不健全:体制和制度弊病下的浪

费,历史文化传统中的浪费;管理能力和科技水平问题导致的浪费。

建设资源型节约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建设资源型节约社会会对人

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世界地位的提高带来巨大的影响,但深感建设资源型节约社会的紧迫感。总的来说建设资源型节约社会对处于并且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期的中国、对所有的中国公民来说既是挑战又是发展机遇,我们应该有信心也必须有信心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资源型节约社会。

参考文献:<<建设资源型节约社会>>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概论社会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也无一例外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一方面表现出学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的、进步的、向上的,另一方面也应看到,社会和高校发生深刻变革带来了许多复杂情况和矛盾冲突,大学生在许多方面还不适应,在思想和道德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程度上的迷茫、困惑、混乱与沦丧,一些可能是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关 键 词: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方式

一、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

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也无一例外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一方面表现出学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的、进步的、向上的,另一方面也应看到,社会和高校发生深刻变革带来了许多复杂情况和矛盾冲突,大学生在许多方面还不适应,在思想和道德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程度上的迷茫、困惑、混乱与沦丧,一些可能是带有方向性的问题。

当前形势下,高校学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从表面上看,现代大学生似乎缺少以往的政治热情,但我们坚决不能用“政治淡漠”来简单加以概括,如果说学生已经由盲目的冲动变为勤于理性思考,逐步趋于成熟则更为客观准确。他们学会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观察和处理问题,更多地表现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对改革开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

(一)政治观。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在社会主义社会,思想政治素质最根本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对祖国的热爱会变成大学生一种渴望祖国繁荣昌盛的动机,继而 产生巨大的热情,为追求真理不辞辛劳的攀登,从而形成无畏的创业精神。集体主义使大学生将自己的成才目标与社会发展、时代需要紧密相联,继而形成一种促进自己不断创新和实践的动力,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的和实践能力。

高校学生是比较关心政治的,他们了解时事、了解政策的愿望比较强烈,对于一些国内外大事,能够用平和的心态和发展的眼光关注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在与一位马哲教师交流中,得知该位老师对同学们了解时事、了解政策的迫切心情颇有体会。这个情况同时通过我校开设的马克思哲学课上同学们对于老师所分析的政治国际形式的强烈兴趣也可以看出:

1、主动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多数同学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理论,能够主动学习并迅速接受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掌握科学的思辨能力,不断端

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积极在思想上和组织上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以便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2、不断坚定自身的政治立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认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学生要求入党人数逐渐增多,对加入党组织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这是大学生政治上走向成熟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根据有关报道,我国高校学生党员人数已超过70万名,占学生总数的8%。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1.16%相比,这一比例上升了7%左右。从我校来看,每当大学新生刚入校时,通过军事训练和入学教育引导,80%以上的新生都不约而同的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根据调查结果,我校近几年在思想上主动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学生比例约为75%,而毕业生年级中的学生党员平均人数为26%。这正是我校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具体表现,也反映出了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立场上比较坚定。

3、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普遍认同。调查表明,大学生对党的方针政策给予了热情关注。近年来,大学生的改革开放意识明显增强,对祖国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深感自豪。在与同学谈话中进一步了解到,绝大多数同学认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党和政府作出的英明战略决策,将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二)人生观。总体上看,大学生人生追求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勤学善思、注重能力、全面提高、立志成才是其人生观的基本特点。

同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意识明显增强。现实社会需要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只有文凭没有水平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同学们一致认为只有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才能使自己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我校,调查显示,多数同学除了大部分课余时间用于上自习外,就是进图书馆、听音室、网络学习室或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同学们表示“现在还是想多学些有用的东西,将来才能有点作为”。

(三)价值观。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生活方式在变化,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等日趋多样化,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这也同样影响着在校大学生。同时,由于广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比较理想化,加之外界的多种诱惑,不良现象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直接的影响。目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既不是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提倡的大公无私、无私奉献,也不是惟利是图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而是强调个人与集体利益的兼顾,奉献与索取的统一。

价值目标多样化,带有明显的务实倾向。整个社会价值观念的裂变在大学校园里的反映强烈,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变革同社会价值观念的变革一样,带有明显的普遍性、同一性和同步性,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并向获取实惠方向发展的趋势。这种多样性和务实性的价值取向同我国多种经济成分、多种分配形式和多元利益主体等体制的出现是相吻合的。

(四)道德观。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和思考,校园的大学生群体大体上完成了东、西方道德标准的否定与肯定,一贯提倡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在与西方文化中积极因素逐步融合,形成当代大学生的新型道德观念。应当说,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在调查中,多数同学认为“无私奉献精神非常崇高”,“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应该兼顾”等。绝大部分同学认为“忠、孝、仁、义、礼、信、廉、耻”等传统道德观念仍有保留的必要,并且对“忠、孝”的选择率最高。

1、传统道德意识的回归。前些年,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西方文化和道德观念汹涌而来,大学生从茫然无措到兼收并蓄,进而发展到对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全盘否定,甚至连大学生自己也感觉到道德的伦丧,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关系淡漠。但是,受到5000年文明熏陶的大学生们并没有完全醉倒,长期积淀在他们身上的优良传统教育成果唤醒了他们,使他们在扬弃的基础上重新认识了中华文明与传统美德,并且名正言顺、理直气壮地接受和发扬了这种传统美德,表现在有的同学主动开始研究代表孔孟之道的儒家思想等。调查中,多数同学认为应该大力提倡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待人要真诚;在他们看来,增长才干固然重要,但自身修养和做人的基本素质也同样重要!

2、崇尚理想人格。调查中发现,在大学生的课外读物中,领袖著作、人物传记等方面的书籍有逐步增多趋势,他们为领袖人物的历史功绩而赞叹,为他们伟大的人格力量所倾倒。大家普遍认为“雷锋精神依然体现时代特征,应继续发扬”,表明当代大学生们崇尚理想人格,希望自己能为祖国和人民做出贡献。

3、追求平等。人人平等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种表现,也是人类追求的一个目标,大学生在这方面一直是身体力行的。在调查过程当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同学们要求平等的意识非常强烈。其中大多数同学对考试作弊等个别现象深恶痛绝,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不正当竞争。他们渴望相互理解,渴望被人尊重,把这些当作追求平等的最高待遇;他们愿意参加有报酬的社会活动,对所得的劳动报酬认为是合情合理的,也是对他们辛勤付出的回报和承认。

二、目前高校学生思想道德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

在充分肯定大学生主流的前提下,在调查中我们看到,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思想认识及道德水平依然存在不容乐观的问题,集中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重智育,轻德育。要想在社会上立足,要想使自己有所发展,必须依靠真才实学,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要求,所以大学生过多地把注意力和精力投入到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的理论学习中,实践则少之又少。个别同学忽视德育、不注重全面提高素质的现象也普遍存在,一直未能有效解决,这些直接导致他们意识淡化。甚至极个别学生政治责任感不强,不愿上政治理论课,不愿意担任社会工作,政治上不求进步,公益性活动不愿参加,甚至是厌倦和反感。特别是有的学生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不惜做出损害他人利益和集体荣誉的行为,道德素质水平亟待提高。

(二)注重实惠,缺乏理想。“小学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中学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大学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的评论是对部分大学生缺乏远大理想的现实写真。过去对宏大理想的追求,代之以对更加现实、更加具体、更能体现个性的目标选择,这样虽有增加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减轻心理压力等积极的一面,但其生活缺少动力、格调不高、得过且过等消极因素的影响也不可掉以轻心。一部分大学生参加活动不是以锻炼能力为目的,仅仅是为了综合测评加分;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理论功底不强,不明白人生的真谛,一部分同学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处在一种茫然混沌的状态中。调查中发现,部分同学觉得“学习无动力、生活无目的、无聊苦闷”;甚至有的学生不明白 “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三)贪图享乐,怯于奉献。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部分同学中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据调查,把金钱看作是人生首要目的同学的比例在近年来有所升高。在采访同学过程中,有不少同学认为金钱的地位十分重要,而赚钱的目的也只是为了个人私欲得到更好的满足,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奉献意识较为薄弱。

(四)强调自我,忽视他人。一些大学生曲解个性化教育的真正含义,以为提倡个性就是自我中心、自我设计、自我实现,把个人同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割裂开来,有的竟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他人和集体利益之上。在大学生的演讲稿和话语中运用最多的一个词汇就是“实现自我”。为了实现自我,部分学生对国家集体利益漠然置之;为了实现自我,部分学生喜欢独来独往,同学关系紧张;为了实现自我,部分同学出现偷盗、借财物不还等损害他人利益;为了实现自我,部分同学考试作弊、弄虚作假;为了实现自我,部分同学畸形消费。自我意识的膨胀使个别学生相信“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意义就在于“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就使得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歪曲化。

三、对策思考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社会对大学生的关注程度普遍较高,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也会对国家、社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及时掌握大学生思想状况,倡导积极思想,正确引导学生思想意识走向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目前,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三个方面:一是社会,二是学校,三是家庭。社会上的各种现象,舆论报道等都会对大学生思想产生影响,这其中有好的影响,当然也有不利的一面。此时,学校导向就成为了决定学生意识走向的重要因素。那么学校改怎样正确引导学生呢? 新的历史条件和德育对象变化的新特点为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上出现的新问题,作为德育工作者要思考和研究的不仅仅是如何适应这种变化,更重要的是思考新形势下对大学生价值取向进行整合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建立一种新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

(一)抓好“两课”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层面存在的种种困惑与偏差,归结起来最根本的一点是由于他们对“政治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理解不够,对市场经济体制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改革及改革出现的问题不能正确看待,以及大学生自身对社会变化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造成的。因此,学校一是应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精神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会学生运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与看待社会主义现实问题,提高自己的甄别力。二要以思想品德课为基础,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角度,正面回答和帮助学生认识大学期间学习,生活中碰到的一系列问题。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正确引导大学生思想意识走向。每种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只有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状况,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加强思想道德和政治教育是刻不容缓的一个大问题,虽然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一小部分思想道德与政治意识薄弱的学生,而大学生处于血气方刚、可塑性极强的时期,很容易就会受到不良思想的误导,有的甚至被图谋不轨的坏人所利用。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和政治行为无论对现在还是将来的中国,均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学校应该把加强思想道德和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首位,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培养教育学生的同时,全面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塑造大学生健康的内心世界,完善其人格和个性,全面提高素质无庸置疑应该作为大学生教育的重中之重,做到“德育为首,教育

为本”。适时恰当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素质理念,使他们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党的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罗石著

[2]《大学生思想道德质素概论》姜相志等编

[3]《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程》黄子亮主编

第三篇:毛泽东概论

《概论》课程实践环节

暨暑期实践报告相关要求

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课程组

2014年5月

一、《概论》课暑期实践环节的目的与意义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观点,马克思墓碑上的墓志铭:“哲学家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再次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强调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毛泽东同志也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青年大学生作为“早上七八点的太阳”,是国家发展之栋梁、社会建设之中坚,有必要通过社会实践调查,参与社会调查,对于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释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回应社会难题,这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做人做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教育部通知和江南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规定,特制定2013年《概论》课程实践环节相关要求。

二、《概论》课暑期实践环节形式

1、实践课程性质:必修,实践报告计入课程总成绩

2、完成形式:书面调研报告。通过内在自觉,围绕相关选题,利用暑期时间真正参与社会实践或开展社会调查,完成一份有实地调查、有真实数据、有内心思考的暑期调查报告。严禁抄袭或网络复制粘贴,如发现将判低分甚至不及格。

3、报告总结:开学之后,任课教师将评阅实践报告给出分数,并将在课堂上随机组织暑期实践报告交流会。

三、《概论》课暑期实践报告参考选题方向

1、经济建设

当地个体经济发展、私营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家庭收入情况、贫富差距情况、当地三大产业发展情况、当地信息化建设、三农问题、地方惠农政策、土地流转、区域发展问题等或是其他感兴趣的关于“经济”的选题。

2、政治建设

当地农村村民自治情况、基层换届选举情况、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情况、基层政府廉政建设、党员干部教育活动、基层群众政治参与情况、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地方法治建设、当地电子政务建设、当地司法建设、居民权利义务观念变化调研、当地西方社会思潮影响情况、当地干群关系、大学生村官、当地社会阶层情况或是其他感兴趣的关于“政治建设”的选题

3、文化建设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考察当地的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发展、百姓宗教信仰问题、居民文化生活、居民娱乐生活、居民精神生活、婚恋家庭情况、地方文化(传统习俗、信仰)的传承与保护问题调查、居民文化团体建设、居民道德观念、传统风俗习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实情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或是其他感兴趣的关于“文化”方面的选题

4、社会建设

大学生就业或创业、城市社区发展、农村留守儿童、空巢家庭、老龄化问题、乡土教育、“校漂族”、新农村建设情况、土地流转、城镇化战略发展、和谐社会的不和谐现象、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医疗状况、社会组织建设、社会管理创新或是其他感兴趣的关于社会建设方面的选题。

5、生态文明建设

当地生态环境调查、当地的环保政策执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循环经济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低碳经济、水污染情况、环保建设情况、水利设施建设情况、美丽中国建设或是其他感兴趣的关于“生态”建设方面的选题。

6、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等其他问题。大学生关心的经济社会问题,但不能脱离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建设的框架。

四、《概论》课暑期实践报告格式要求

建议选题小切口,“小题大做”,有真正的一手数据分析或者实地访谈材料等。

1、报告格式:A4纸双面打印或手写;标题:三号黑体;班级、学号、姓名:四号宋体(非加粗);正文:小四号宋体,行间距1、5倍。如果打印稿不按此格式将影响评分,请力争做到形式与内容俱佳。

2、字数:2000以上。

3、提交时间:开学第二周课堂

4、负责人制:各班指定负责人(按序号收齐,每班加一个封面,包括课程、班级、人数、报告份数。)

第四篇:毛泽东概论

1.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观(结合本国国情)

科学发展观,重在用于实践、贵在抓好落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牢牢把握四个方面的根本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科学发展才能有坚实的政治基础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我们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新时期30年来的实践证明,发展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一方面,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另一方面,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动力源泉,改革的力度、开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进程和质量。推进科学发展,必须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必须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开放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始终充满活力。

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科学发展的道路是党领导开辟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关键在党。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把全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科学发展上来。必须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水平,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地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事实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如何理解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我们说重申,就是说把这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恢复起来。这条思想路线,有一段时间被抛开了,给党和国家的形象带来很大的损害。但是我们还是应该说,党的这条思想路线是毛泽东同志确立的,他在领导革命的大部分时间内是坚持这条思想路线的。”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丰富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党的思想路线强调从实际出发,用全面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 1

题;强调思想和实际相结合,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强调认识是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的没有止境的过程;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民主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重要条件、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强调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等等,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第二、党的思想路线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党的政治路线是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而制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的政治路线必须以正确的思想路线为基础,必须建立在对客观情况的深刻了解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第三、党的思想路线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其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就是强调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最根本的。实事求是还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中,我们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制定并落实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根本任务是什么?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体现了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统一,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它包含着以下内容:其一,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当今所有的国家都在致力于发展生产力,为什么唯独把发展生产力视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呢?抽象的生产力并没有阶级性,但每一个国家的生产力都是具体的,从来没有脱离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而单独存在的生产力。我们发展的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相统一怕生产力,是同我们党的纲领相联系的生产力。其二,发展生产力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的前途和命运的决定因素。只有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才能在国际之间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使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其三,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中国历史和现状提出的客观要求,是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和吸引力的决定性因素。其四,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方面讲全。中国革命是解放生产力,建立新中国发展了生产力;但现在现存体制的弊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要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这样就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方面讲全了。

第二,“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是社会主义在生产关系方面的本质属性。从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说,邓小平同志提出既坚持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又允许其他经济成分的存在和发展,这就使我们在不损害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下,采用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方法和手段,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提供了保证。从分配制度方面说,邓小平同志提出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同时又通过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防止出现两极分化。

第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目的。“共同富裕”,最能从目的上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它是高水平发展的生产力与基本适应这种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最终结果。高水平发展的生产,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但有了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并不能自然而然地实现“共同富裕”,还要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方面的保证,社会成员可能有先富后富之别,但不至于使他们之间的差距拉得过大,甚至出现两极分化。在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提倡先富帮后富,最终使全体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逐年提高,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一结论是正确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本质,清醒把握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现阶段主要矛盾的结果。马克思主义最重要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认

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前,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解放生产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之后,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国家最主要最根本的利益所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之所以优越于资本主义,不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消灭压迫和剥削,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消灭贫穷。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大力发展生产力,也是加快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需要。只有当自己的物质基础充分建立起来之后,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得到巩固,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大力发展生产力,也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前,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统治,剥削和压迫及无产阶级的反抗和斗争,构成社会的主要矛盾。由此决定,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前,它的根本任务是进行社会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必须清醒地认识和正确处理。但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阶级斗争,主要矛盾是发展生产和满足需要之间的矛盾。因此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本路线是什么?如何坚持?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中共十三大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1956年党的八大曾正确地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但是由于我们当时对国内和国际阶级斗争形势的估计有偏差,偏离了八大的路线,犯了“左”的错误,给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了很大损失。这个教训是极为深刻的。诚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由于国内因素和国际影响,阶级矛盾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和正确地处理这方面的问题。但是,必须看到,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阶级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的中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动摇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牢牢把握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百年不动摇,这是我们几十年来的一条根本的历史经验。我们要牢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只有生产力真正发展了,才能使人民富裕幸福,使国家繁荣富强,从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为实现党的最终目标棗共产主义奠定基础。

5.如何理解小康社会?

基本概念

小康社会的历史由来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所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所谓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比如:社会主义的民主要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要更加完备,人与环境更加和谐,每个人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前10年要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使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大台阶,为后10年的更大发展打好基础。要完成好这个主要任务,我们就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在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并使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我们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总之,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是实现新世纪新阶段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可以肯定,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6.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性质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

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因此,改革开放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开放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从未进行过的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

7.如何理解改革开放?

1.改革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解放生产力。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做革命。

2.改革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我国目前的改革不同于社会正常发展中始终会存在的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一般性变革,而是对存在着严重弊端的就体制进行全面的重大变革,特别是经济体制进行全面创新,把原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市场经济体制。

3.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 社会生活 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这次改革过程也是对经济社会生活和各种利益关系格局重新调整的过程。

4.改革每一步都会影响千家万户,同时还必然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由此说明改革开放是中国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8.知道市场经济体制内容和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理论创新在于,一方面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制度相离析,把它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和方式;另一方面又强调我们实行市场经济必须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了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以外,还具有自己的特性,表现为: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企业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各类不同的企业都进入市场,国有经济在市场平等竞争中发挥主导作用。

(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运用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提高,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

另一方面,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内在的经济属性,反映了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具有以下特征:

(1)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全社会的一切经济活动,经济活动主体的一切经济往来,都要通过市场来实现,市场机制是经济运行的基本机制。

(2)独立的企业制度。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不论属于何种所有制,也不论规模大小、技术水平高低,都要具有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所应有的自主权。

(3)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按价值规律运行。

(4)经济手段是政府的主要调控手段。政府部门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的具体事务,而应通过指导性计划、经济杠杆和经济政策来引导、规范企业的经营活动。

(5)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一切经营活动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法律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基础和保证。

9.如何理解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地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首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只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才能逐步消灭剥削,防止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次,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只有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才能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一切符合 “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加以利用.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原则,现在的分配状态如何?

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确立这一分配制度的依据

(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收入的基本分配原则

按劳分配的内容是: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收入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并作各项必要扣除后,分配个人收入,等量劳动领取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是由客观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1、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2、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者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各种分配方式主要有: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资产收益、经营收入、按资本取得收入、按劳动力价值取得的收入等。其中,绝大部分分配方式可以归纳为按生产要素分配。

二、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在分配制度上的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应体现一般劳动的价值,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应体现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复杂劳动的价值,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和管理工作者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活力;还应体现包括土地、资本、知识产权等的价值,以集中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经济建设。也就是说,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分配机制,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

按劳分配,因为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

第五篇:毛泽东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一共10题,每题1分。)

1. 【21856】 人们公认的早期银行的萌芽,起源于()。

A. 古巴比伦时期

B.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C. 公元前古罗马时期

D. 公元前希腊银行业

2. 【21900】 根据银行资产持续增长的模型,资产增长率与资产收益率呈()关系。

A. 不相关

B. 负相关

C. 反相关

D. 正相关

3. 【22226】 总经理(行长)和副总经理(副行长)及各业务部门组成商业银行的()。

A. 决策系统

B. 执行系统

C. 监督系统

D. 管理系统

4. 【22283】 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之间的为解决短期资金余缺,调剂法定准备金头寸进行资金融通的方式是()。

A. 同业拆借

B. 转贴现

C. 再贷款

D. 转抵押

5. 【22285】 在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时,通过分析存贷资金结构及其变化趋势来预测未来的流动性需求的方法是()。

A. 因素法

B. 流动性指标法

C. 趋势分析法

D. 资金结构法

6. 【22408】 商业银行发行股票时,股票实际销售价格超过其面值的部分,称之为()。

A. 未分配利润

B. 营业盈余

C. 资本盈余

D. 重估储备

7. 【22412】 风险成本属于银行的()范围。

A. 营业成本

B. 资金成本

C. 有关成本

D. 可用资金成本

8. 【22549】 商业银行按一定比例从当年营业利润中提取的用作资本的资金,称之为()。

A. 未分配利润

B. 营业盈余

C. 资本盈余

D. 普通准备金

9. 【81290】 企业的营业利润等于()。

A. 销售净收入-销售成本-折旧

B. 销售净收入-销售成本-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

C. 销售净收入-销售成本-利息费用

D. 销售净收入-销售成本-折旧-营业费用

10. 【91035】 银行以债务人身份,为满足流动性或新增资产扩张的需要而产生的债务是()。

A. 远期负债

B. 被动负债

C. 长期负债

D. 主动负债

二、多项选择题(一共5题,每题2分。)

1. 【21863】 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是()。

A. 业务综合化

B. 业务国际化

C. 投资组合化

D. 融资证券化

E. 业务电子化

2. 【21931】 银行负债定价的依据主要有()。

A. 利率因素

B. 汇率因素

C. 法规因素

D. 成本因素

E. 风险因素

3. 【21949】 银行现金资产管理的原则是()。

A. 结构合理原则

B. 成本最低原则

C. 总量适度原则

D. 适时调节原则

E. 安全保障原则

4. 【22180】 下列资金中,()属于商业银行的外源性资本。

A. 普通股

B. 优先股

C. 未分配利润

D. 盈余公积

E. 长期次级债务

5. 【22515】 商业银行设立的原则是()。

A. 社会效益至上的原则

B. 安全、稳健的原则

C. 规模适度的原则

D. 自由竞争的原则

E. 公平竞争、效率至上的原则

答案

1.B.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2.D. 正相关

3.B. 执行系统

4.A. 同业拆借

5.C. 趋势分析法

6.C. 资本盈余

7.C. 有关成本

8.A. 未分配利润

9.D. 销售净收入-销售成本-折旧-营业费用

10.D. 主动负债

1.A+B+C+D+E

2.A+E

3.A+C+D+E

4.A+B+E 商业银行经营学试卷(A)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

1.根据《巴塞尔协议》具体实施要求,国际大银行的资本对风险资产比率应达到(C)以上。A. 1.2 5 % B.4% C.8% D.50% 2.如某银行在 2 月 7 日(星期四)13 日 至(星期三)期间的非交易性存款平均余额为 50 000 万元,按照 8%的存款准备金率,问该行在 2 月 21 日到 27 日这一周中应保持的准备金平均 余额为多少万元。(A)A.4000 B.50000 C.46000 D.2000 3. 某商业银行总资产 1000 万元,负债 800 万元,其财务杠杆比例是(B)。A.2.5 B.5 C.8 D.10 4. 《巴塞尔协议》 将银行的票据发行便利额度和循环承购便利函业务的信用风险转换系数定 为(B)。A.100% B.50% C.20% D.0% 5.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银行的贷款/存款比率不得超过(B)。A.100% B.75% C.50% D.25% 6.甲企业将一张金额为 1000 万元,还有 36 天才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向一家商业银行申请 贴现,假设银行当时的贴现率为 5%,甲企业得到的贴现额是(B)。正确答案:B 注: 1000(1-5%× 36/360)=995 万元 A.1000 万元 B.995 万元 C.950 万元 D.900 万元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每小 2 题分,共 10 分)1.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存款的主要特点是稳定且资金成本较低。()2.一般来说银行财务杠杆比率越高,其投资风险越小。()3.当市场利率上升时,银行所持固定收入的金融工具的市场价值亦上升。()4.银行关注类贷款与可疑贷款一样,均属于不良贷款范畴。()5.商业银行可贷头寸即可用头寸减必要的库存现金及央行清算存款。()

三、计算题(每小 10 题分,共 20 分)

1.某一银行总资本为 6000 万元,计算其资本充足率。已知条件备用信用证的转换系数为 100%,对私人公司的长期信用承诺的转换系数为 50%。单位:万元 资产项目:总资产 100000 现金 5000 ;国库券 20000 ;国内银行存款 5000 ; 居民住宅抵押贷款 5000 ;私人公司贷款 65000 表外项目:加总 30000 用以支持市政债券的一般义务债券的备用信用证 10000 ; 对私人公司长期借贷合同 20000 • 答案要点: • 6000/(5000*0%+20000*0%+5000*20%+5000*50%+65000*100% +10000*100%*10% +20000*50%*100%)2.假定某商业银行分支行在距中心库 30 公里处设一分理处,根据历史有关数据测算,年投 放现金为 2930 万元,平均每天投放 8 万元。每次运钞费为 80 元,资金占用平均成本为 6.2%,请据此计算每次最佳运钞量。(参考答案 Q=27.50 万元)

四、简答题(每小 7 题分,共 21 分)

1.简析影响商业银行存款稳定性的因素。(1)宏观因素:政局的稳定及社会 的安定与否、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及金融资产种类的 多少、利率政策及利率水平等。(2)微观因素:存款的种类、存款人的动机、存户数量的多少、存期长短、服务质量 高低、存款机构的竞争等。2.简述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的主要构成。现金资产是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以及与现金等同的可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资产。商业银 行的现金资产一般包括以下几类:

(一)库存现金

(二)在中央银行存款

(三)存放同业存款

(四)在途资金 3.什么是表外业务?商业银行为什么要发展表外业务? 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 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这就是表外业务。表外业务发展的原因:

(一)规避资本管制,增加赢利来源

(二)为了适应金融环境变化

(三)为了转移和分散风险

(四)为了适应客户对银行服务多样化的需要

(五)银行自身拥有的有利条件促使银行发展表外业务

(六)科技进步推动了银行表外业务

五、论述题(每小题 20 分,共 20 分)

试述商业银行贷款政策的主要内容。贷款政策是指商业银行指导和规范贷款业务、管理和控制贷款风险的各项方针、措施和程 序的总和。其主要内容有:(1)贷款业务发展战略。包括开展业务应当遵循的原则、银行希望开展业务的行业和区域、希望开展的业务品种和希望达到的业务开展的规模和速度。(2)贷款工作规程及权限划分。贷款工作规程是指贷款业务操作的规范化程序。贷款程 序通常包含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贷前的推销、调查及信用分析阶段。这是贷款科学决策的 基础;第二阶段是银行接受贷款申请以后的评估、审查及贷款发放阶段。这是贷款的决策和 具体发放阶段,是整个贷款过程的关键;第三阶段是贷款发放以后的监督检查、风险监测及 贷款本息收回的阶段。这一阶段也是关系到贷款能否及时、足值收回的重要环节。(3)贷款的规模和比率控制。评判银行贷款规模是否适度和结构是否合理,可以用一些 指标来衡量。主要有:(A)贷款/存款比率。这一指标放映银行资金运用于贷款的比重以及 贷款能力的大小。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银行的这一比率不得超过 75%。(B)贷款/资本比率。该比率反映银行资本的盈利能力和银行对贷款损失的承受能力。我国确定商业银行资本总额 与加权风险资产之比不得低于 8%,核心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之比不得低于 4%。(C)单个 企业贷款比率。它反映了银行贷款的集中程度和风险状况。我国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对 最大客户 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银行资本金的 15%,最大十家客户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银行 资本金的 50%。(D)中长期贷款比率。这是银行发放的一年期以上的中长期贷款余额与一 年期以上的各项存款余额的比率。它反映了银行贷款总体的流动性情况,这一比率越高,流 动性越差;反之,流动性越强。根据目前我国中央银行的规定,这一比率必须低于 120%。(4)贷款地区。指银行控制贷款业务的地域范围。银行贷款的地区与银行的规模有关。大银行因其分支机构众多,在贷款政策中,一般不对贷款地区作出限制;中小银行则往往将 其贷款业务限制在银行所在城市和地区,或该银行的传统服务地区。(5)贷款的担保。贷款担保政策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A)明确担保的方式;(2)规 定抵押品的鉴定、评估方法和程序;(3)确定贷款与抵押品的价值的比率、贷款与质押品的 比率;(4)确定担保人的资格和还款的能力的评估方法与程序等等。(6)贷款定价。银行贷款的价格一般包括贷款利率、贷款补偿性余额(回存余额)和 对某些贷款收取的费用(如承担费等)。(7)贷款档案。银行贷款管理过程的详细记录,体现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和信贷人员的 素质,可反映贷款的质量,在一些情况下,甚至可以决定贷款的质量。(8)贷款的日常管理和催收制度。贷款发放出去之后,贷款的日常管理对保证贷款的 质量尤为重要,故应在贷款政策中加以规定。同时,银行应制定有效的贷款回收催收制度。(9)不良贷款的管理。贷款发放以后,如果在贷后检查中发现不良贷款的预警信号,或在贷款质量评估中被列入关注级以下贷款,都应当引起充分的重视。

六、案例分析(每小题 15 题分,共 17 分)

1982 年,世界经济的衰退导致发展中国家出口猛烈下降,进而致使其偿债发生困难。美国银行持有的第三世界的债务超过了 1000 亿美元,债务国大多数是拉丁美洲国家,特别 是巴西和墨西哥。花旗银行、制造商汉诺威银行、美洲银行、大通曼哈顿银行、化学银行、J.P.摩根、银行家信托以及芝加哥银行等,都是对第三世界的大贷款者。1982 年,当对 第三世界国家违约的忧虑与日俱增时,人们担心美国的银行体系会因此而崩溃,因为,许多 货币中心银行所持有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债务量大大超过了它们的资本金。在管理者的鼓励 下,货币中心银行将核心资本从 1981 年占资产的 4.2%增加到现在的 7%以上。此外,这些 银行一直把一部分收入提存以增加它们的贷款损失准备,用来弥补这次债务危机的损失。尽 管在第三世界债务上遭受的损失是巨大的,大大地降低了它们尤其是大的货币中心银行的盈 利,但由于增加了资本金,提高了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了人们对银行的信心,银行体系还 是经受住了风暴。该案例说明了什么?为何充足的银行资本能降低银行经营风险?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补 充银行资本金? [答案要点] 资本对资产的比例越高,其资产的安全性就越强,银行的信誉就越好,从而出现资不抵 债而倒闭的可能性就越小。资本充足度减低了银行破产的可能性,增加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一旦金融管理当局认为商业银行的资本金率低于一定限度,就会责令其增加资本金。提高资 本充足率的措施是:一是增加资本,二是减少资产规模,三是调整资产组合中高低风险资产 的比重,降低高风险资产。

下载毛泽东概论建设资源型节约社会调查报告[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泽东概论建设资源型节约社会调查报告[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泽东概论

    1 第一,指如何正确第二,提引党和认识提人民的出马克伟大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三,倡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业不断族人民取得胜的强大利精神支 柱 2 第一,是理解马克导和体思......

    毛泽东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论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所在院系: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 通信工程 年 级: 2010级 姓 名: 张......

    资源型社会 地理论文

    谈“资源节约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 资源......

    《概论》社会调查报告提纲3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2012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调查报告题目一、要求: 1、社会调查报告是本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要求每人完成一篇调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调查报告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调查报告 班级: 学号、姓名: 指导教师: 一、前言 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医疗保......

    社会建设调查报告

    社会建设调查报告 社会建设调查报告1 奉化,我们美丽的家乡,她位于浙江省东部,关于社会文化建设的实践调查报告。她境内源远流长的沂河水,惠泽着沂蒙人民,孕育了奉化的文明。改革......

    毛泽东概论整理

    毛泽东概论(下)(题型:辨析题和材料题,辨析题要先判断)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我国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毛泽东在《论十大......

    毛泽东概论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姓名: 学号: 班级: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邮编:400065【摘要】毛泽东,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领袖,他带领中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