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嘉禾法院关注民生 庭前调解赡养纠纷
嘉禾法院关注民生 庭前调解赡养纠纷
近日,嘉禾县人民法院塘村中心人民法庭的法官本着“办理一个案件、重拾一份亲情、挽救一个家庭”的原则,没有简单判决,而是选择艰难的调解之路,圆满解决了一起赡养纠纷,年逾八旬的肖某、王某两位老人的晚年生活得到了保障。
家住嘉禾县泮头乡的肖某、王某二老共生育四子三女,含辛茹苦将儿女抚养成人。近年来,二老患多种疾病,身体状况较差,长期不能断药。但老人的大儿子和二儿子以种种借口拒绝赡养老人,因此二老将大儿子和二儿子诉至嘉禾县人民法院,要求两人每年分别给付赡养费2000元。
嘉禾县人民法院塘村中心人民法庭依法受理此案后,为老人办理了缓交诉讼费手续,并来到泮头乡进行调查,了解到老人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老人起诉前,两个儿子已经泮头乡政府、司法所及村组干部多次教育、调解而仍无改观。在法官上门送达相关法律文书后,两个儿子也诉起了委屈。原来两位老人因年老无力耕种将责任田分配给四个儿子,但偏疼小儿子多分了田,大儿子和二儿子心里有了疙瘩,再加上兄弟间曾因宅基地纠纷打过架,而老人平日依小儿子生活,因为不愿支付赡养费。
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主审法官考虑到赡养费的支付
是个长期问题,如果简单判决两儿子支付赡养费可能会导致两儿子口服心不服,拖欠或者拒付赡养费,从而引发后续的执行申请等问题,进而加深家庭矛盾,只有通过调解才是解决本案最好的方法。
为此塘村中心人民法庭的法官召集双方当事人及老人的其他儿女,并邀请当地乡政府政协联工委主任及司法所所长担任特邀调解员,来到老人家进行巡回办案,力图调解该案。调解过程中,大儿子和二儿子仍固执己见,以老人不公为由拒绝赡养。主审法官指出:赡养老人不仅是成年子女的法定义务,更是一种社会公德,是我们每个公民、每个为人子女者所应具备的一种美德。以老人不公为由拒绝赡养,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大儿子和二儿子随即又提出请法官为其重新分配责任田。主审法官在征得老人和其他子女的同意后又为他们重新分配了责任田。经过艰难的调解,老人与儿女们达成了调解协议:由四个儿子合力负担二老的生活费和医药费,每个儿子每年负担1200元,医疗费用据实平摊。老人与儿女均对调解协议内容表示满意,此案圆满解决。
近年来,嘉禾县人民法院针对农村赡养案件增多,积极采取了以下应对措施:
1、开通绿色通道,对赡养案件纠纷做到优先受理、优先审理,对生活困难的,给予司法救济,努力早日使老人老有所养;
2、积极发挥人民调解的力量,邀请亲属、村委会参与案件调解,内部矛盾内部解决,力促
赡养当事人家庭和谐,尽力将赡养纠纷调解结案,减少执行难,解决老人的后顾之忧;
3、对于拒绝接受调解的典型案例实行公开审理、公开宣判。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充分了解赡养义务人的经济收入情况,积极与当地的基层部门取得联系并加强协调,为执行工作做好准备,使优先执行能落到实处;
4、积极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到集镇进行普法宣传,向群众讲解赡养和分割财产是两个不同的民事法律关系,不能以老人分财不公等原因为借口不履行赡养义务,并且儿女负有同等的赡养义务,让百姓明白子女对父母履行赡养是法定的义务。
第二篇:赡养老父引纠纷法院判决显公正
赡养老父引纠纷法院判决显公正
9月11日,威远县碗厂镇巡回法庭审理一起赡养纠纷案,解决了困扰老人何从华已久的赡养纠纷,维护了老人的合法权益。
老人何从华现年69岁,且体弱多病。2011年因一场大病把家里的鸡、猪全部卖掉,用以支付医疗费用,病后更无力劳动,生活困难;老人一共生有三个子女,大儿子何瑞才、二儿子何瑞明和三女儿何瑞英,三个子女在老人年迈以来一直没有尽到赡养义务,一直让老人独自一人居住在半山坡的漏雨土房内,生活环境恶劣。法院在多方了解了老人的情况后,于9月11日专程赶往老人居住的双石村委设立了巡回法庭,审理了这起赡养纠纷,在审理案件中不仅有内江电视台的记者赶到进行采访,旁听审判的人也有200人之多,坐满了整个巡回法庭且大多数为老年人,法院在审理中认为三被告没有履行赡养义务并当庭宣判了审判结果,每年9月以前给予老人500斤谷子,100斤玉米,清油12斤,猪油26斤和赡养费100-150元,生病报销后的剩余医疗费用,审判结果不仅解决了困扰老人已久的生活问题,也体现了送法下乡普法宣传的作用,更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公正。
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孝敬、赡养父母是每个公民的传统美德,也是义不容辞的法律责任。任何人都将经历由小孩、成年,老年的生活过程,赡养父母既是自己的道德和法律责任,同时也是教育自己的儿女从小树立敬老、赡养父母的思想。赡养自己的父母不但要给予物质生活上的帮助,还要给予精神的安慰,照顾好父母的生活起居,让父母安度晚年,任何人都不应该让赡养纠纷成为困扰老人的问题。
第三篇:20170428法院出境游纠纷判决给旅游调解工作的启示
【恢月说法】法院出境游纠纷判决给旅游调解工作的启示
原创2017-04-28黄恢月
1案例简介
据报道,游客参加旅行社组织“美国西海岸三城9日超值之旅”,费用总计超过六万元。游客按照约定到北京准备出游,当天下午,游客接到美国总领事馆的电话,被告知需要重新到面谈,已经办理的签证不能出境,导致游客取消了行程。游客要求旅行社退还全额旅游团款,并赔偿相应的损失,旅行社则认为损失已产生,退还的费用远远低于游客的要求。法院认为,签证后重新面谈系不可归责事件,当事人双方均无过错。因机票系不可退票,旅行社有权扣除机票款,但旅行社的银行回单上未显示支付的款项为游客支付的房费等费用,房费账单为复印件,真实性无法确认,且该证据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法院不予支持。法院判决,在扣除机票费用后,旅行社应退还尚未实际发生的费用,共计1万余元。
2法律规定
1、《合同法》第九十七条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2、《旅游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因不可抗力或者旅行社、履行辅助人已尽合理注意义务仍不能避免的事件,影响旅游行程的,按照下列情形处理:
(二)合同解除的,组团社应当在扣除已向地接社或者履行辅助人支付且不可退还的费用后,将余款退还旅游者。
还尚未实际发生的费用,共计1万余元。
3案例分析
1、旅行社和游客都是受害者。在上述纠纷中,旅行社和游客权益都受到了损害,均为受害者,只不过两者的损害并不相同。从游客角度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权益受损者。尚未真正意义上踏上旅游行程,脚步就被阻止在国门之内,最为关键和要命的问题是,游客完完全全没有实现旅游权利,但却必须为无法出游付出高昂的代价,权利义务严重不对等,换做任何一个游客都无法接受。当然,旅行社同样是权益的受损者,旅行社为游客出境游提供了服务,提供的服务目的也是为了获得利润,也是旅行社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不过和游客的损失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旅行社损失的,说白了也就是无法获得预期的利润,权利义务也不对等。
2、明晰法律关系为第一要务。只要有游客投诉旅游经营者,旅游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游客的陈述,先大致整理出游客的诉求和诉求背后的法律关系,即使经过调查核实之后,游客所言与事实有出入也没有关系。对于绝大多数游客而言,并不一定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仅仅是根据自己旅游行程中的直观感受,结合他自己的生活常识和法律知识,向旅游主管部门提出各种诉求,包括民事的(违约的、侵权的)、行政的、甚至是刑事的。
旅游主管部门要根据游客的投诉内容,初步分析出旅游纠纷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法律关系,明确今后纠纷处理工作中的重点和方向。同时,旅游主管部门还可以根据法律的明确规定,就部分问题给予游客直接的答复,比如游客提出,旅行社擅自遗漏了旅游景点,要求旅行社除了遗漏景点必须赔偿外,还应当承担精神损害赔偿。旅游主管部门可以明确答复,旅行社要为遗漏景点承担赔偿责任,但不承担精神损害赔偿。
3、核实事实需要明确举证责任的分担。在处理旅游纠纷中,首先必须做的工作,就是核实纠纷的事实真相,尽管有时旅游纠纷核实真相并不容易,尤其是涉及到出境旅游时,但核实纠纷产生的原因仍然是处理好纠纷的重要前提。在纠纷处理中,核实真相的最重要也是最通常的方法,就是旅游主管部门要求旅行社和游客各自提供证据,支撑自己的维权主张,即解决好举证责任的分担问题。
旅游主管部门要求游客对其提出的维权主张提供相应的证据,比如游客主张旅行社擅自增加购物店,旅行社予以否认,在此情况下,游客就必须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提供证据,如果不能提供证据,游客的主张就不应当得到支持。同时,旅游主管部门要求旅行社对游客提出的问题予以回答,并提供相应的证据,比如游客提出旅行社提供的住宿不达标,即使游客提供的证据十分简单,旅行社要通过调取酒店资料等手段加以证明,如果旅行社无法提供证据,则应当被认定为住宿存在质量问题。
当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果游客认为旅行社擅自增加购物店,而旅行社认可购物店的增加为客观事实,但又提出增加购物店为双方协商一致的产物。根据法律规定,旅行社必须承担增加购物店为协商一致的举证责任。如果旅行社无法举证增加购物协商一致,则可以推定旅行社强迫增加购物店。
4、确定损害的责任承担。当游客要求旅行社承担赔偿责任时,旅游主管部门要从几个方面加以判断:第一,是否存在免责的客观因素,包括不可抗力和不可归责当事人的客观因素,诸如不可抗力导致景点被遗漏,游客的权益当然受损失,但旅行社只需要退还门票等即可,不需要承担额外的赔偿。但如果是不可抗力导致合同解除,旅行社在退还剩余款项时,应当举证费用已经产生且具有合理性,不能仅仅提供所谓的损失清单。第二,游客自己对损害的发生是否存在过错,或者是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的损害,比如游客不遵守交通规则,横穿马路,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只要旅行社履行了事先告知和事后救助的义务,旅行社就不应当承担责任。第三,交通工具是否为公共交通。由于公共交通的原因,导致游客权益受损,旅行社要协助索赔,但赔偿主体为公共交通企业。第四,如果是旅行社和游客存在共同过错,应当根据责任大小来分担,比如说旅行社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游客也疏忽大意,对于有课的损失,旅行社和游客都必须承担责任。第五,如果是旅行社及其履行辅助人的过错,导致游客权益受损,旅行社要按照约定或者游客的实际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5、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促成双方的和解。旅游主管部门对于旅游纠纷的处理手段为调解,不能对纠纷进行裁决或者决定,和法院可以直接根据法律进行判决有很大的区别,即使和法庭调解相比,也缺乏可比性。
旅游调解的基本原则是,在调查核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分头做好旅行社和游客的工作,促成双方和解。在主持调解时,旅游主管部门对于原则问题不应当让步,比如说旅行社违约,游客坚持要求旅行社按照欺诈赔偿;导游和游客闹情绪,在景区僵持了几分钟,游客就认为旅行社拒绝履行合同,要求旅行社赔偿三倍的旅游团款等,旅游主管部门就不应当支持游客的赔偿请求。或者履行辅助人有违约行为,但旅行社拒绝承担赔偿责任,旅游主管部门必须明确维护游客权益的态度。而对于可上可下的非原则问题,则应当倾向于保护游客的权益,比如旅行社的与履行辅助人协调不畅,造成游客几个小时无所事事,虽然法律没有明确的赔偿标准,但旅行社给予赔偿却是非常明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