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本会计习题及答案2
成本会计习题(包括第一、二章内容)
(一)填空题
1.企业成本会计机构内部的组织分工,既可以按分工,也可以按分工。
2.在成本会计的诸多职能中,是成本会计的基础职能。
3.为促使工业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减少生产损失,对某些不形成价值的损失,如、、也作为生产费用,计入产品成本。
4.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会计和的内容。
5.成本会计具有和两大基本职能。
6.从现行行业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出发,可以把成本会计的对象概括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和。
7.企业内部各级成本会计机构之间的组织分工,有和两种方式。
8.工业企业的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可以分为、和。
9.生产费用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其中最基本的是按生产费用的和分类。
10.为了正确划分各月份的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界限,应当贯彻原则,正确地核算和。
(二)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成本的经济实质,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
2.在实际工作中,确定成本的开支范围应以成本的经济实质为理论依据。()
3.成本预测和计划是成本会计的最基本的任务。()
4.成本会计的对象,概括的讲,就是产品的生产成本。()
5.以已经发生的各项费用为依据,为经济管理提供真实的、可以验证的成本信息资料,是成本会计反映职能的基本方面。()
6.制定和修订定额,只是为了进行成本审核,与成本计算没有关系。()
7.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该也可能绝对正确地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费用界限。()
8.“辅助生产成本”科目期末应无余额。()
9.生产工人工资和福利费是产品成本项目。()
10.直接生产费用既可能是直接计入费用,也可能是间接计入费用。()
11.为了尽可能地符合实际情况,厂内价格应该在年度内经常变动。()
12.“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应该按成本计算对象设置明细分类账,账内按成本项目分设专栏或专行。()
13.企业生产经营的原始记录,是进行成本预测、编制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核算的依据。()
14.生产设备的折旧费用计入制造费用,因此它属于间接生产费用。()
15.产品成本项目就是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核算的项目。()
(三)单项选择题
1.成本会计的任务主要决定于()。
A、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B、成本核算C、成本控制D、成本决策
2.产品成本是指企业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各项()。
A、生产费用之和B、生产经营管理费用总和
C、经营管理费用总和D、料、工、费及经营费用总和
3.大中型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一般采取()。
A、集中工作方式B、统一领导方式C、分散工作方式D、会计岗位责任制
4.成本会计最基本的任务和中心环节是()。
A、进行成本预测,编制成本计划B、审核和控制各项费用的支出
C、进行成本核算,提供实际成本的核算资料D、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
5.成本的经济实质是()。
A、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生产资料转移价值的货币表现。
B、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
C、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
D、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
6.下列各项中,属于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的是()。
A、外购动力费用B、制造费用C、工资费用D、折旧费用
7.为了保证按每个成本计算对象正确地归集应负担的费用,必须将应由本期产品负担的生产费用正确地在()。
A、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B、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C、盈利产品与亏损产品之间进行分配D、可比产品与不可比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8.下列各项中,不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是()。
A、直接材料费用B、辅助车间管理人员工资C、车间厂房折旧费 D、厂部办公楼折旧费
9.制造费用应分配计入()账户。
A、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
B、基本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
C、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
D、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
10.下列各项中,属于工业企业费用要素的是()。
A、工资及福利费B、燃料及动力C、工资费用D、原材料
11.下列各项中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是()。
A、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B、车间厂房的折旧费
C、车间生产用设备的折旧费D、车间辅助人员的工资
12.下列各项中应计入管理费用的是()。
A、银行借款的利息支出B、银行存款的利息收入
C、企业的技术开发费D、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
(四)多项选择题
1.一般来说,企业应根据本单位()等具体情况与条件来组织成本会计工作。
A、生产规模的大小B、生产经营业务的特点
C、成本计算方法D、企业机构的设置E、成本管理的要求
2.成本会计的职能包括()。
A、成本预测、决策B、成本核算、分析C、成本计划
D、成本控制E、成本考核
3.成本会计机构内部的组织分工有()。
A、按成本会计的职能分工B、按成本会计的对象分工
C、集中工作方式D、分散工作方式E、统一工作方式
4.下列各项中,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有()。
A、车间办公费B、季节性停工损失
C、车间设计制图费D、在产品的盘亏损失E、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工资
5.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做好的基础工作包括()。
A、定额的制定与修订B、做好原始记录工作
C、正确选择各种分配方法D、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
E、成本计划的制定和修订
6.下列各项中属于营业费用的是()。
A、广告费B、委托代销手续费C、展览费D、专设销售机构的办公费
7.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在费用界限划分过程应贯彻的原则是()。
A、成本效益原则B、受益原则C、收付实现制原则
D、负担费用多少与受益程度成正比原则E、一致性原则
8.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包括()。
A、对企业的各项支出、费用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控制
B、正确划分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正确核算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
C、将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
D、将生产费用在本月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
E、做好定额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习题 答 案
(一)填空题
1.成本会计职能成本会计对象2.成本核算3.废品损失停工损失
4.核算和监督5.反映监督6.生产经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
7.集中工作分散工作8.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9.经济内容经济用途10.权责发生制待摊费用预提费用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14.×
15.×
(三)单项选择题
1.A 2.A 3.C 4.C 5.D 6.B 7.A 8.D 9.A 10.C 11.A 12.C
(四)多项选择题
1.ABDE 2.ABCDE 3.AB 4.ABCD 5.ABD 6.ABCD 7.BD 8.ABCD
第二篇:成本会计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答卷”纸上相应题号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30分)
1、按产品的理论成本,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是
A、生产管理人员工资 B、废品损失 C、生产用动力 D、设备维修费用
2、对本期生产经营性支出,为了正确地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应划清的界限是 A、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
B、制造成本和期间成本 C、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
D、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3、制造成本的确认标准是
A、按职能部门确认
B、按费用性质确认 C、按管理目的确认
D、按配比关系确认
4、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结果比较准确,但分配计算过程较复杂的分配方法是 A、计划成本分配法
B、顺序分配法 C、代数分配法 D、交互分配法
5、可以计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的材料费用是
A、为组织管理生产用的机物料
B、为组织管理生产用的低值易耗品 C、生产过程中间接耗用的材料
D、直接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
6、企业生活福利部门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应借记的科目是 A、应付福利费 B、职工福利基金 C、管理费用 D、生产成本
7、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法的特点是辅助生产费用 A、直接计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 B、直接分配给所有受益的车间、部门 C、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 D、直接计入辅助生产提供的劳务成本
8、“预提费用”科目月末 A、可能有借方余额 B、可能有贷方余额
C、如果有余额,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 D、没有余额
9、如果某种产品所耗原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很大,在产品成本的确定可使用的方法是
A、约当产量法 B、在产品按固定成本法
C、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算法 D、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法
10、食品厂在生产一些时令、节令食品时,既可将品种法与分类法结合,又可以将()与分类法结合。
A、分批法
B、分步法
C、系数法
D、定额法
11、采用分类法的目的是
A、分类计算产品成本
B、分品种计算产品成本
C、简化各类产品成本的计算工作
D、简化各种产品成本的计算工作
12、成本还原是指从()生产步骤起,将其耗用上一步骤的自制半成品的综合成本,按照上一步骤完工半成品的成本项目的比例分解还原为原来的成本项目。
A、最前一个 B、中间一个 C、最后一个 D、随意任选一个
13、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应以
A、每种产品设置成本计算单
B、每批产品设置成本计算单 C、产品类别设置成本计算单 D、产品生产步骤设置成本计算单
14、产品成本计算的最基本的方法是
A、分类法
B、分步法
C、分批法
D、品种法
15、决定成本计算对象的因素是生产特点和
A、成本计算实体 B、成本计算时期 C、成本管理要求 D、成本计算方法
16、以每批商品的实际进价作为该批商品的销售成本的方法称之为 A、分批实际进价法 B、先进先出法 C、后进先出法 D、毛利率计算法
17、在汽车营运过程中发生的不能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各种费用称之为 A、车辆费用 B、营运间接费用 C、营运费用 D、间接费用
18、流通企业在整个经营环节所发生的各种费用称之为 A、管理费用 B、财务费用 C、经营费用 D、销售费用
19、成本的性态是指
A、成本发生的原因
B、成本的具体形态 C、成本的经济用途
D、成本的补偿
20、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实际发生的费用与定额费用的差异是 A、定额变动差异 B、耗用量差异 C、费用率差异 D、定额差异
21、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的差异在于 A、与性态量的关系
B、与特定管理决策的关系 C、与性态量和特定决策行为的关系 D、两者之间并不存在什么关系
22、在决策分析过程中,从各个备选方案中,选取最优方案而放弃次优方案所丧失的潜在收益为
A、沉没成本 B、机会成本 C、现时成本 D、付现成本
23、成本决策方法的运用主要取决于
A、管理问题 B、成本性质 C、决策人员 D、预期的决策结果
24、在成本差异分析中,变动性制造费用的开支差异类似于 A、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B、直接材料用量差异 C、直接材料配比差异 D、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25、制造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 A、成本计算对象
B、费用归集与分配 C、成本项目设置
D、成本控制职能
26、成本报表是服务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目的的报表,它是否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A、受外界因素影响
B、不受外界因素影响 C、有时受,有时不受影响
D、与外界因素有关
27、正确编制(),可以为企业核定流动资金定额提供依据。A、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
B、商品产品成本表 C、生产费用表
D、财务费用明细表
28、制造费用表的编制
A、按年 B、按季 C、按月 D、按旬
29、原材料利用率变动对单位产品成本的影响程度,可按下式表示 A、(1-)×变动前单位产品原材料成本 B、(1-)×变动前单位产品原材料成本 C、(1-)×变动前单位产品成本 D、(1-)×变动前单位产品成本
30、产品单位成本下降对成本降低指标的影响是 A、成本降低额增加,成本降低率提高 B、成本降低额减少,成本降低率不变 C、成本降低额增加,成本降低率减少 D、成本降低额减少,成本降低率提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B 2.B 3.A 4.C 5.D 6.C 7.C 8.C 9.C 10.A 11.D 12.C 13.B 14.D 15.C 16.A 17.B
18.C 19.A 20.D 21.B 22.B 23.A 24.D 25.D 26.B 27.C 28.C 29.A 30.A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均填入“答卷”纸上相应的括号中。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按成本的归宿方式,可划分为
A、直接成本 B、变动成本 C、间接成本 D、固定成本 E、责任成本
2、下列哪些项目是将费用按经济用途划分
A、制造费用 B、固定费用 C、直接材料 D、间接费用 E、管理费用
3、制造成本发展经历了以下各阶段
A、标准成本阶段
B、财务成本阶段
C、管理成本阶段 D、决策成本阶段
E、控制成本阶段
4、采用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时应具备的条件是
A、月末在产品数量大,但较稳定 B、月末在产品数量大且不稳定 C、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小 D、月末在产品数量大 E、月初、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
5、采用简化的分批法,在某批产品完工以前,成本计算单只需按月登记 A、直接费用 B、间接费用 C、工时数 D、生产成本 E、制造费用
6、受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影响,成本计算对象有以下几种形式
A、产品品种 B、产品类型 C、产品批别 D、产品生产步骤 E、生产组织
7、商品流通企业成本费用包括以下内容
A、商品进价成本 B、经营费用 C、管理费用 D、财务费用 E、销售费用
8、下列哪些成本是按成本性态划分的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管理费用 D、财务费用 E、变动性制造费用
9、成本报表的编制要求是
A、数字准确 B、文字整洁 C、内容完整 D、排列整齐 E、编报及时
10、反映费用支出情况的成本报表有 A、生产费用表 B、财务费用明细表 C、管理费用明细表 D、销售费用明细表 E、制造费用表
参考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AC 2.ACE 3.ABC 4.ACE 5.AC 6.ACD 7.ABCD 8.ABE 9.ACE 10.ABCD
三、名词解释题(将答案填入“答卷”纸上相应题号的空白处。每小题2分,共10分)
1、成本费用开支范围
2、废品损失
3、机械使用费
4、成本前馈控制
5、最佳生产批量
参考答案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成本费用开支范围——是指为了加强对企业的成本管理,保证成本正确地反映和衡量生产耗费水平,根据成本本身的经济内容和管理要求(1分),对应列入成本的生产费用项目所作出的具体规定。(1分)
2、废品损失——是指由于生产的原因(1分)而造成的报废损失和修复费用。(1分)
3、机械使用费——指建筑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施工机械所发生的费用(1分)和按规定支付的施工机械进出场费用。(1分)
4、成本前馈控制——指在成本控制系统运行实施之前,分析可能影响成本控制的各种因素(1分),并及时地采取控制措施达到成本优化运行的目的。(1分)
5、最佳生产批量——是指在全年产品生产总量确定的前提下,使得相关调整准备成本和储备成本总和达到最低水平的生产批量。(2分)
四、判断改错题(判断下列各小题,在“答卷”纸上相应题号的括号中,对的打“+”,错的打“_”并改正,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为了均衡成本负担,凡是数额较大的费用,均应作为待摊费用。
2、品种法只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
3、价值分析是指产品售价构成分析。
4、所有的成本报表,都是按成本项目分设专栏填列的。
5、在产品品种构成和产品单位成本不变的条件下,单纯的产量变动,只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而不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
参考答案
四、判断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加上“受益期超过一个月,小于一年均为待摊费用”。
2、(+)加上“同时,还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管理上不要求计算步骤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3、(+)价值分析是指运用技术经济评价的方法,寻求如何以最低的产品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使两者之间达到合适的比值。
4、(+)加上“还有按费用要素分栏填列的”。
5、(-)
参考答案
1、(+)加上“受益期超过一个月,小于一年均为待摊费用”。
2、(+)加上“同时,还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管理上不要求计算步骤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3、(+)价值分析是指运用技术经济评价的方法,寻求如何以最低的产品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使两者之间达到合适的比值。
4、(+)加上“还有按费用要素分栏填列的”。
5、(-)
五、简述题(将答案填入“答卷”纸上相应题号的空白处,每小题5分,共10分)
1、简述成本的作用。
2、简述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法的特点
参考答案
1、(1)为编制财务报表提供所必须的成本资料(1分)(2)为企业生产部门进行成本控制提供成本资料(1分)(3)为企业的管理当局决策提供成本资料(1分)(4)为管理当局确定产品价格提供资料(1分)(5)成本作为生产耗费的补偿尺度,可以说明其对企业再生产的作用(0.5分)(6)成本可以反映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0.5分)
2、(1)能够在生产耗费发生的当时,反映和监督脱离定额或预算的差异(1分)(2)由于产品实际成本是按照定额成本加减各种差异,便于进行成本计算(1分)(3)有利于提高成本的计划工作和定额管理工作水平(1分)(4)能简便和合理分配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的费用(1分)(5)定额法下必须制定定额成本,核算脱离定额差异,因而要增加核算工作量(1分)
六、业务题(将答案填入“答卷”纸上相应题号的空白处。第1小题8分,第2小题6分,第3小题10分,第4小题6分,共30分)
1、某企业有供电、供水两个辅助生产车间,采用一次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当月发生费用和提供劳务如表所示:
要求:(1)采用一次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2)根据计算结果编制会计分录。
2、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全年制造费用计划为234,000元,全年各种产品的计划产量为甲产品19,000件,乙产品6,000件,丙产品8,000年。单件产品工时定额:甲产品5小时,乙产品7小时,丙产品7.25小时。本月份实际产量:甲产品1,800件,乙产品700件,丙产品500件,本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为20,600元。
要求:(1)按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2)根据计算结果编制会计分录。
3、某企业生产丙产品经过三个步骤,半成品在各步骤之间直接结转,采用平行结构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原材料在第一步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各步加工中在产品完工程度均按50%计算,生产费用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产量资料如表:
要求: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将计算结果直接填入下表)第一步 成本计算单
项 目
原料材
加工费
合 计 月初在产品
800
180
980 本月投入
1,520 370 1,890 完工转出 月末在产品 第二步 成本计算单
项 目
原料材
加工费 合 计 月初在产品
195 195 本月投入
555 555 完工转出 月末在产品 第三步 成本计算单
项 目
原材料 加工费 合 计 月初在产品 25 本月投入
195 195 完工转出 月末在产品 丙产品 汇总成本表
项 目
原材料 加工费 合计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完工产品成本 单位成本
4、某企业本期生产甲产品400件,耗用实际工时5,000小时,实际工资总额9,000元,标准小时工资率2元,单位产品耗用标准工时12小时。
要求:计算并分析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参考答案
1、(1)交互分配 供电分配率==0.4(元)(1分)供水分配率==0.35(元)(1分)供电车间水费=2000×0.35=700(元)供水车间电费=2000×0.4=800(元)(2)对外分配金额
供电车间=4800-800+700=4700(元)供水车间=3500-700+800=3600(元)供电分配率==0.36(元)(1分)供水分配率==0.45(元)(1分)产品耗用电费=8000×0.47=3760(元)车间耗用电费=500×0.47=235(元)管理部门电费=1500×0.47=705(元)(合计4700元)产品耗用水费=6000×0.45=2700(元)车间耗用水费=700×0.45=315(元)管理部门水费=1300×0.45=585(元)(合计3600元)(3)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水)80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800 分)
(1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70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水)700(1分)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3760 制造费用235 管理费用705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4700(1分)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2700 制造费用315 管理费用585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水)3600(1分)
2、(1)甲产品计划产量定额工时=19000×5=95000(小时)乙产品计划产量定额工时=6000×7=42000(小时)丙产品计划产量定额工时=8000×7.25=58000(小时)合计195,000(小时)(2)计划小时分配率 =1.2元(1分)(3)本月实际产量定额工时 甲产品定额工时 =1800×5=9000(小时)乙产品定额工时 =700×7=4900(小时)丙产品定额工时
=500×7.25=3625(小时)(1分)合计17525(小时)(4)各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 甲产品制造费用 =9000×1.2=10800(元)乙产品制造费用 =4900×1.2=5880(元)丙产品制造费用 =3625×1.2=4350(元)合计21030元(5)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10800(乙产品)5880(丙产品)4350 贷:制造费用 21030(2分)
3、第一步 完工产品材料成本 =×200 =1600(元)(1分)在产品材料成本 =×90 =720(元)(1分)完工产品加工费 =×200 =400(元)(1分)在产品加工费 =×75 =150(元)(1分)第二步 完工产品加工费 =×200 =600(元)(1分)在产品加工费=195+555-600 =150(元)(1分)第三步 完工产品加工费 =×200 =200(元)(1分)在产品加工费 =×20=20(元)(1分)丙产品汇总成本表
项 目
原材料 加工费 合 计 第一步
1600 400 2000 第二步
600 600 第三步
200 200 完工产品成本 1600 1200 2800(1分)单位成本(1分)
4、(1)实际产量标准工时 =400×12=4800(小时)实际工资率==1.8(元)(1分)(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9000-4800×2=-600(元)有利(1分)(3)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5000×(1.8-2)=-1000(元)有利(2分)直接人工效率差异=(5000-4800)×2=400(元)不利(2分)合计-600(元)
第三篇:成本会计综合习题及答案1
第一章 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88468】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而发生的费用应记入的科目是(C)。
A. 制造费用
B. 生产成本
C. 管理费用
D. 营业费用
【102144】 所谓(B),是指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而支出的各种生产费用的总和。A. 期间费用
B. 产品成本
C. 生产费用
D. 流通费用
【62963】 产品成本是指企业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各项(A)。A. 生产费用之和
B. 生产经营管理费用总和 C. 经营管理费用总和
D. 料、工、费及经营费用总和
二、多项选择题
【62966】 “理论成本”是(AB)的总和。A. 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B. 劳动者为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C. 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价值 D. 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E. 劳动者为他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72786】成本会计的环节包括(ABCE)。
A. 成本预测
B. 成本计划
C. 成本核算 D. 成本审计
E. 成本分析
【90479】 实际工作中不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是(BCD)。
A. 工人工资
B. 营业费用
C. 财务费用 D. 管理费用
E. 产品动力费用
三、判断题
【62968】 在实际工作中,确定成本的开支范围应以成本的经济实质为依据。
错误
四、简答题
【62974】 简述理论成本和实际工作中所应用到的成本概念的联系。
答案: 财务成本的核心内容是产品成本。核算产品生产成本的首要目的,是按照国际惯例对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在产品等存货进行计价,从而为确定盈亏,进而编制利润表、资产负债表服务。
从理论上说,产品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生产资料耗费和工资耗费。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产品的价值有三部分组成: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C)、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V),以及劳动者为社会劳动创造的价值(M)。对资本家而言,M是剩余价值,C+V就是耗费,即产品成本。同样道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投资者而言,M是利润,C+V就是需要补偿的价值,即产品成本。这种产品成本可以称之为“理论产品成本”。
在实际操作中,财务会计中核算的产品成本的内容由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它是企业的基本生产车间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各种耗费。这种产品成本,一方面遵循“理论产品成本”,另一方面又与“理论产品成本”有所偏离。这种偏离主要表现在:第一,为了促使工业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减少的生产损失(例如废品损失、停工损失),也计入产品成本;第二,工业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财务费用,以及为销售产品而发生的营业费用,为了简化成本核算工作,依据国际惯例,不计入产品成本,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从当期利润中扣除。因此,实际工作中,财务会计中的产品成本,是指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不是产品的完全成本。
【62972】 成本会计
答案: 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成本会计,其内容包括产品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属于财务会计。广义的成本会计,其内容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其成本既包括财务成本又包括管理成本。广义的成本会计中的产品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属于财务会计,其余内容属于管理会计。
【62971】 管理成本
答案: 管理成本是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目的的一系列成本概念的总称,如机会成本、目标成本、可控成本、作业成本等。可以说,管理成本是在管理会计中应用的成本,且不受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约束。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62975】 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生产费用的是(B)。A. 水电费
B. 原料费用
C. 车间厂房折旧费用
D. 辅助生产人工工资
【62977】 间接生产费用(D)。A. 是间接计入费用 B. 是直接计入费用 C. 必须专设成本项目 D. 一般不专设成本项目
二、多项选择题
【62980】 属于工资总额组成内容的有(ABDE)。
A. 病假工资
B. 奖金
C. 市内交通补助费 D. 保健性津贴
E. 加班加点工资
【70594】 企业基本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在记入“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借方时,对应贷方科目可能有(ABC)。
A. 原材料
B. 应付工资
C. 制造费用
D. 管理费用 E. 财务费用
【78435】 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做好的基础工作包括(ABDE)。A. 定额的制定与修订 B. 做好原始记录工作 C. 正确选择各种分配方法
D. 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 E. 厂内计划价格的制定和修订
【88489】 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种生产费用,(CDE)。A. 都是间接计入费用 B. 都是直接计入费用 C. 可能是间接生产费用 D. 可能是直接生产费用
E. 一般应通过“制造费用”等科目归集,然后转入“生产成本”科目
三、判断题
【62983】 生产设备的折旧费用计入制造费用,因此它属于间接生产费用。
错误
四、简答题
【102145】 产品成本项目
答案: 为了进一步反映和分析产品成本的构成,按照基本生产费用在生产过程中的经济用途不同,划分为若干项目,称为产品成本项目(简称成本项目)。
通常可设置为:
1.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2.原材料、燃料和动力、工资及福利费、制造费用;
3.原材料、燃料和动力、工资及福利费、废品损失、停工损失、制造费用。
【62991】 简述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 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有不同的性质,必须注意二者的区别。
生产费用是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发生的各种耗费。在工业企业,期间费用特指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基本生产费用归集、分配到产品上去以后,形成了产成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而产成品和在产品分别是按照产成品成本、在产品成本计量的。所以,基本生产费用资本化到产成品、在产品这些存货上去了。如果辅助生产车间生产的是工具、模具等,辅助生产费用就资本化到材料存货上去了;如果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是劳务,那么随着这些劳务提供给基本生产车间、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专职销售机构等,辅助生产费用分别分配到这些部门,成为基本生产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等,也就是说,辅助生产费用可能转化到产成品、在产品上去了,也可能转化成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等期间费用了。期间费用是真正的费用,它符合费用要素的定义,这种费用必须与收入相配比,计入当期损益。
【62990】 内部结算价格
答案: 为了明确企业内部各个单位经济责任,企业内部对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在责任单位之间的流转,以及责任单位之间相互提供劳务,采用的内部结算价格的形式进行核算和管理,称为内部结算价格,它是企业内部结算的依据。
【62984】 定额
答案: 是企业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利用等方面应遵循的标准。定额按其内容主要有:有关劳动的定额,如工时消耗定额、产量定额、停工率、缺勤率等;有关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等的消耗定额;有关固定资产利用的定额,如生产设备利用率、固定资产利用率等等。
【62988】 间接费用
答案: 指与产品生产工艺没有直接关系的生产费用,如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办公费、差旅费、辅助人员工资及福利费、保险费、仓库经费、警卫消防费等等。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62997】 待摊费用实际发生或支付时,应计入(A)。A. “待摊费用”的借方
B. “待摊费用”的贷方 C. “制造费用”的借方
D. “管理费用”的贷
【70584】 应在本月计算折旧费用的固定资产是(D)。A. 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房屋 B. 本月内购进的机器设备
C. 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机器设备 D. 本月减少的设备
【79964】 以下业务通过“待摊费用”核算的是(A)。A. 一次交纳较多的印花税额 B. 借款利息
C. 生产产品领用的原材料费用 D. 固定资产租金的预提
【75879】 “预提费用”科目期末(C)。
A. 必有借方余额
B. 必有贷方余额 C. 可能有借方余额或贷方余额
D. 没有余额
二、多项选择题
【63001】 “预提费用”是(AD)。
A. 负债类账户
B. 损益类账户
C.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D. 跨期摊提类账户
E. 成本费用类账户
【63004】 下列项目中,在应付福利费中开支的有(ABDE)。
A. 医务经费
B. 医护人员工资
C. 工会经费 D. 职工生活困难补助
E. 职工医药费
【88469】 发生下列各项费用时,可以直接借记“基本生产成本”账户的有(BD)。A. 基本生产车间照明用电费 B. 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费用 C. 基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D. 基本生产车间生产工人工资 E. 基本生产车间办公费
三、判断题
【63005】 不论采用什么折旧方法,机器设备的每月折旧额都是相同的。
错误
【63007】 制造费用大部分是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生产费用。
正确
【95545】 当预提费用总额与实际费用总额不一致时,应在预提期内最后一个月份抹平差异。
正确
四、简答题
【63012】 企业有哪些费用需要作为预提费用处理?预提费用应该按照什么原则摊销?怎样核算?
答案: 预先分月计入产品成本费用但以后余额分月才支付的预提费用,一般包括预提的租金、保险费、借款利息、维修费用等项目。预提费用的项目和预提的标准,应按照权责发生制要求,根据受益原则,正确地将预提计入各期产品成本、费用。预提费用总额与实际支出总额的差额,应在预提期末调整计入产品成本、费用。
预提费用的预提和支付,是通过“预提费用”科目进行的,并按预提费用的种类设置明细账。预提各项费用时,计入该科目的贷方和“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科目的借方;实际支出时,计入该科目的借方和“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的贷方;该科目的贷方余额为已预提但尚未支付的费用,该科目若为借方余额,应视同待摊费用。
【63010】 五五摊销法
答案: 指低值易耗品或包装物在领用时摊销其价值的一半,报废时再摊销价值的一半。
【63011】 工作量法 答案: 指按照固定资产预计完成的工作总量平均计提折旧的方法,其累计折旧额是完成工作量的线性函数。
【63008】 待摊费用
答案: 是指企业已经支付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摊销期在一年以内(包括一年)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摊销、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预付保险费、预付报刊订阅费等。
五、计算题
【63014】 某企业一车间生产甲产品1000件,原材料单位消耗定额为8公斤,生产丙产品200件,原材料单位消耗定额为80公斤,两种产品共同耗用原材料12000公斤,每公斤4元。试计算甲、乙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费用。
答案: 原材料费用分配计算如下:(1)原材料定额消耗量:
甲产品1000×8=8000(公斤);丙产品200×80=16000(公斤)(2)原材料消耗量分配率=12000/(8000+16000)=0.5(3)应分配原材料数量:
甲产品8000×0.5=4000(公斤);丙产品16000×0.5=8000(公斤)(4)应分配原材料费用: 甲产品4000×4=16000(元);丙产品8000×4=32000(元)
【102146】 某企业本月发生工资费用总额为100000元,共生产A、B、C三种产品。工时分别为:
要求:计算工资费用和分配各种产品应负担的工资费用并作出会计分录。答案: 工资分配率=100000∕(600+1750+1000)=29.85元∕小时 A产品分配的工资=600×29.85=17 910元 B产品分配的工资=1750×29.85=52 238元
C产品分配工资=100 000-17 910-52 238=29 852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910--B产品
238--C产品852 贷:应付职工薪酬
000
【88464】 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耗费原材料7200千克,每千克1.5元,共计10 800元。其中:生产甲产品1200件,单件甲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为3千克,生产乙产品800件,单件乙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为1.5千克;辅助生产车间消耗600千克,厂部管理机构消耗600千克。要求:(1)分配原材料费用。
(2)编制原材料费用分配的会计分录。
答案:(1)原材料费用分配率=(7 200-600-600)×1.5/(3600+1200)=1.875 基本车间甲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费用=3600×1.875=6 750元 基本车间乙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费用=1200×1.875=2 250元 辅助生产车间应分配的原材料费用=600×1.5=900元 管理部门应分配的原材料费用=600×1.5=900元(2)
借:基本生产成本000(或者基本生产成本--甲750--乙250 辅助生产成本
900 管理费用
900 贷:原材料800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63020】 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应该是(B)。A. 该车间待分配费用减去分配转出的费用 B. 该车间待分配费用加上分配转入的费用
C. 该车间待分配费用加上分配转出的费用减去分配转入的费用 D. 该车间待分配费用加上分配转入的费用减去分配转出的费用
【63021】 辅助生产费用按计划成本分配法的优点是(A)。A. 便于分清内部各单位经济责任 B. 计算工作最简便
C. 提高了分配结果的正确性 D. 分配结果最正确
【63023】 辅助生产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应再在(C)进行分配。A. 各基本生产车间
B. 各受益单位之间 C. 辅助生产以外的受益单位之间
D. 各辅助生产车间
【63024】 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生产费用的是(B)。A. 生产车间厂房的折旧费 B. 产品生产用设备的折旧费
C.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 D. 生产车间的办公费用
【63028】 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与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之间的差额,可作如下处理(CD)。A. 可以再在各辅助生产之间进行分配
B. 可以再在辅助生产与其他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 C. 可以再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 D. 可以全部计入管理费用 E. 可以不作分配,结转至下月
【63048】 由于生产车间的管理费用和制造费用很难严格区分,为了简化核算工作,可将其纳入(C)。A. 管理费用
B. 期间费用
C. 制造费用
D. 当期损益
二、多项选择题
【79971】 辅助生产车间分配转出的成本,可能借记(ABCDE)科目。A. “低值易耗品” B. “原材料” C. “基本生产成本” D. “制造费用” E. “管理费用”
【80399】 下列说法中观点正确的有(CE)。
A.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特点,是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费用的交互分配 B. 交互分配法中,二次交互分配是在各受益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 C. 计划成本分配法计算的成本差异可以全部计入“管理费用”科目 D. 顺序分配法要求两个费用分配率
E. 代数分配法分配费用,分配结果最正确
【88470】 辅助生产车间不设“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账户核算可能是因为(BCDE)。A. 辅助生产车间数量较少 B. 制造费用较少
C. 辅助生产车间不对外提供商品 D. 辅助生产车间规模较小 E. 为了简化核算工作
【88473】 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可能借记(ABCDE)科目,贷记“辅助生产成本”科目。A. 基本生产成本 B. 在建工程 C. 营业费用
D.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E. 管理费用
三、判断题
【63037】 按计划成本分配法下的辅助生产实际成本,是根据待分配费用加上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入的费用,减去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计算求出的。
错误 【63040】 如果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不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那么就没有必要使用交互分配法。
正确
四、计算题 【90483】 申达公司有供电、锅炉两个辅助生产车间,2001年7月发生的辅助生产费用是:供电车间27 300元,锅炉车间35 000元,各车间和部门耗用的电力和蒸汽数量如下表:
要求:(1)采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列写相关的计算过程。(2)编制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有关会计分录。答案:(1)交互分配法计算过程 交互分配的单位成本:
电单位成本=27 300/52000=0.525 蒸汽单位成本=35 000/2800=12.5 交互分配:
供电车间分得的蒸汽费=300×12.5=3 750(元)锅炉车间分得的电费=2000×0.525=1 050(元)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
供电车间=27 300+3 750-1 050=30 000(元)锅炉车间=35 000+1 050-3 750=32 300(元)对外分配的单位成本:
电的单位成本=30 000/50000=0.6 蒸汽的单位成本=32 300/2500=12.92 对外分配:
基本生产车间(电费)=36000×0.6=21 600(元)基本生产车间(蒸汽费)=1410×12.92=18 217.2元 公司管理部门(电费)=6100×0.6=3 660(元)公司管理部门(蒸汽费)=990×12.92=12 790.8元 专设销售机构(电费)=7900×0.6=4 740(元)专设销售机构(蒸汽费)=100×12.92=1 292(元)(2)相关会计分录 交互分配: 借: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750--锅炉车间050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050--锅炉车间
750 对外分配:
借:基本生产成本
817.2 管理费用450.8 营业费用
032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000--锅炉车间
300
【108001】
某企业修理车间和运输部门本月有关经济业务汇总如下:修理车间发生费用35000元,提供劳务20000小时,其中,为运输部门提供3000小时,为基本生产车间提供16000小时,为管理部门提供1000小时。运输部门发生费用46000元,提供运输40000公里,其中,为修理车间提供3500公里,为基本生产车间提供30000公里,为管理部门提供6500公里。计划单位成本:修理每小时2元,运输每公里1.20元。
要求:(1)计算按计划成本分配合计数额。
(2)计算辅助生产(修理、运输)实际成本数额。
(3)计算辅助生产差异。
(4)编制按计划成本分配和辅助生产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
答案:(1)计划成本分配数额 修理:20000×2=40000(元)运输:40000×1.20=48000(元)(2)辅助生产实际成本
修理:35000+(3500×1.20)=39200(元)运输:46000+(3000×2)=52000(元)(3)辅助生产成本差异
修理:39200-40000=-800(元)(节约)运输:52000-48000=+4000(元)(超支)(4)会计分录
借:辅助生产成本——修理4200 ——运输600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32000+36000)68000 管理费用(2000+7800)
9800 贷:辅助生产成本——运输
48000 ——修理
40000 借:管理费用3200 贷:辅助生产成本——修理
——运输
4000
【63049】 某企业有供电、供水两个辅助车间提供劳务情况如下:
已知供水车间发生费用60000元,供电车间发生费用50000元 要求: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并作出帐务处理。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2520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
60600 营业费用
7800 管理费用
16400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50000
---供水
60000
五、简答题
【63041】 辅助生产费用
答案: 辅助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原材料费用、动力费用、工资及福利费用以及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被称为辅助生产费用。
【63042】 交互分配法
答案: 交互分配法,是对各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费用进行两次分配。首先,根据辅助生产车间、部门相互提供的产品或劳务的数量和交互分配前的单位成本(费用分配率),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一次交互分配;然后,将各辅助生产车间、部门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再按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数量和交互分配后的单位成本(费用分配率),在辅助生产车间、部门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进行分配。
【63043】 计划成本分配法
答案: 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指辅助生产车间生产的产品或劳务,按照计划单位成本计算、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方法。
【63046】 试比较辅助生产费用的各种分配方法。
答案: 直接分配法,最为简便,但只宜在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劳务不多,不进行交互分配对辅助生产成本和企业产品成本影响不大的情况下采用。
顺序分配法不进行交互分配,各辅助生产费用只分配一次,分配结果的正确性受到一定的影响计算工作量会增加。只适宜在各辅助生产车间或部门之间相互受益程度明显顺序的情况下采用。
采用交互分配法,由于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劳务全部进行了交互分配,因而提高了分配结果的正确性;但由于各种辅助生产费用都要计算两个费用分配率,进行两次分配,因而增加了核算工作量;由于交互分配的费用分配率(单位成本),是根据交互分配前的待分配费用计算的,所以据此计算的分配结果仍不十分精确。
采用代数分配法分配费用,分配结果最正确。但在辅助生产车间较多的情况下,未知数较多,计算复杂,因而这种分配方法适宜在计算工作已经实现电算化的企业采用。
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各种辅助生产费用只分配一次,且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已事先确定,因而简化和加速了计算分配工作;通过辅助生产成本节约或超支数额的计算,还能反映和考核辅助生产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此外,按照计划单位成本分配,排除了辅助生产实际费用的高低对各受益单位成本费用的影响,便于考核和分析各受益单位的经济责任。但是采用这种分配方法,必须具备比较正确的计划成本资料。
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63056】 制造费用(D)。
A. 是直接生产费用
B. 是间接生产费用
C. 是间接计入费用
D. 既包括间接生产费用,又包括直接生产费用
【63057】 制造费用是指工业企业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D)。
A. 生产费用
B. 应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
C. 应计入产品成本的经营管理费用
D. 应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
【63059】 采用按计划分配率分配法分配制造费用时,“制造费用”科目的借方余额属于(C)。A. 预提费用
B. 管理费用
C. 待摊费用
D. 财务费用
【63060】 采用按计划分配率分配法分配制造费用时,“制造费用”科目的贷方余额属于(B)。A. 待摊费用
B. 预提费用
C. 管理费用
D. 财务费用
【97323】 下列不应计入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科目的项目是(A)。
A. 基本生产车间生产产品领用的材料
B. 基本生产车间分担的生产设备保险费 C. 基本生产车间所用低值易耗品的摊销价值
D. 基本生产车间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费
二、多项选择题
【63066】 工业企业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有(ABCE)。
A. 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
B. 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
C. 机器工时比例法 D. 直接分配法
E. 按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78493】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科目月末(ABDE)。
A. 可能没有余额
B. 可能有余额
C. 余额一定在借方 D. 余额可能在借方
E. 余额可能在贷方
【97326】 下列各项符合制造费用含义的有(ABCDE)。
A. 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
B. 机物料消耗
C. 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D. 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费用
E. 生产工具摊销
【13808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归集和分配的程序包括(AD)。A. 按基本生产车间分别归集制造费用
B. 按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分配计入辅助生产成本
C. 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将其中应由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开支的费用,计入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 D. 将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分配计入产品成本
E. 将基本生产车间的产品成本和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经营管理费用,结转计入产品的成本
三、判断题
【63071】 由于各车间的制造费用水平不同,制造费用的分配应按车间分别进行,而不应在整个企业范围内统一分配。
正确
四、简答题
【90482】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的计划分配率法
答案: 计划分配率法分配是指无论各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是多少,各月各种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均按计划确定的计划分配率分配的一种方法。其公式如下:
(1)计划分配率=制造费用计划总额/各种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总额;(2)某月某产品制造费用=该月该种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数×计划分配率。
【63072】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
答案: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是指企业内部基本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该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其具体内容应视产品成本项目的设置而定。
【75880】 简要说明制造费用按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答案: 按计划分配率分配是指无论各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是多少,各月各种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均按计划确定的计划分配率分配的一种方法。其公式如下:
(1)计划分配率=制造费用计划总额/各种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总额(2)某月某产品制造费用=该月该种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数×计划分配率
采用该种分配方法,无论各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是多少,各月各种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均按计划确定的计划分配率分配。但在内如果发现全年的制造费用实际数和产品的实际产量与计划数可能发生较大的差额时,应及时调整计划分配率。采用这一分配方法应以定额工时为基础。而且“制造费用”科目月末可能有余额,贷方余额属于预提费用,是负债;借方余额属于待摊费用,是资产。年末时,其差额调整计入12月份产品成本后应无余额。
采用该种分配方法,核算工作简便,特别适用于季节性生产的生产单位,但要求有较高的计划工作水平。
五、计算题
【88463】 某工业企业一车间全年计划制造费用额为810 000元,各种产品全年定额工时为900000小时。12月份甲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为50000小时,乙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为10000小时。年末核算时,该车间全年共发生制造费用756 000元,1-11月份按计划分配率分配的制造费用甲产品450 000元,乙产品为250 000元。
要求:采用按计划分配率法,计算各产品12月末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全年的制造费用及差异额并作出相应的账务处理。
答案: 计划分配率=810 000/900 000=0.9 12月份甲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50000×0.9=45 000(元)12月份乙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10000×0.9=9 000(元)
全年的制造费用=45 000+9 000+450 000+250 000=754 000(元)差异额=756 000-754 000=2 000(元)12月份的账务处理: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000
--乙产品
000 贷:制造费用(基本生产)
000 年末的调整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
000 贷:制造费用(基本生产)000
【108002】 某工厂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该车间的制造费用明细账所记的分配前的费用余额为40000元,三种产品实际生产工时分别为2000小时、3000小时和5000小时。要求:按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分配上述制造费用,并编制会计分录。答案: 制造费用分配率=40000/(2000+3000+5000)=4 甲产品制造费用=2000×4=8000(元)乙产品制造费用=3000×4=12000(元)丙产品制造费用=5000×4=20000(元)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8000 ——乙产品
12000 ——丙产品
20000 贷:制造费用
40000
【138077】 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1月份生产工人工资为45 000元,提取的福利费为6 300元。甲产品的生产工时为1900小时,乙产品的生产工时为1100小时,车间管理人员工资为2 250元,提取的福利费为315元,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为900元,提取的福利费为126元。
要求:根据上述材料,按产品的生产工时比例分配生产工人工资及提取的职工福利费并写出会计分录。答案: 工资费用分配率=45000/(1900+1100)=15 甲产品应负担的工资费用=1900×15=28 500元 乙产品应负担的工资费用=1100×15=16 500元 福利费分配率=6300/(1900+1100)=2.1 甲产品应负担的福利费=1900×2.1=3 990元 乙产品应负担的福利费=1100×2.1=2 310元 会计分录为: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500 ——乙产品
500 制造费用
250 管理费用
9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8150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990 ——乙产品310 制造费用
315 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741 或者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490 ——乙产品
810 制造费用565 管理费用026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
741
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
【63108】 废品损失包括(B)。
A. 过失人赔款
B. 修复废品人员的工资
C. 实际三包损失
D. 可修复废品返修以前发生的生产费用
【63112】 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应借记“废品损失”科目,贷记(D)科目。A. 原材料
B. 产成品
C. 制造费用
D. 基本生产成本
【63114】 以下关于停工损失的表述,正确的是(D)。A. 停工损失均可索赔
B. 停工损失均计入营业外支出 C. 停工损失均计入产品成本
D. 停工损失根据不同情况,可以索赔,可以计入营业外支出,也可以计入产品成本
【70704】 废品净损失分配转出时,应借记(A)科目,贷记“废品损失”科目。
A. 基本生产成本
B. 营业外支出
C. 制造费用
D. 管理费用
二、多项选择题
【63115】 废品损失包括(ABD)。
A. 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 B. 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
C. 实行“三包”情况下,在产品出售后发现的废品所发生的一切损失
D. 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以后的损失 E. 可修复废品返修前发生的生产费用
【63121】 “停工损失”科目借方登记停工期间发生的费用,应该计入的费用有(ABD)。A. 材料费用
B. 工资及福利费
C. 废品损失 D. 制造费用
E. 管理费用
【78438】 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可以按(DE)计算。A. 产成品的生产成本 B. 废品售价 C. 废品残值
D. 废品所耗实际费用 E. 废品所耗定额费用
【78494】 在“停工损失”科目借方归集的停工损失额分配时,根据具体情况,可借记(ADE)科目,贷记“停工损失”科目。
A. 基本生产成本
B.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
C. 管理费用 D. 其他应收款
E. 营业外支出
【90480】 “废品损失”账户借方应反映(BCE)。A. 可修复废品成本 B. 不可修复废品成本
C. 可修复废品修复时的制造费用 D. 不可修复废品的变价收入 E. 可修复废品修复时的工资费用
三、判断题
【63124】 工业企业发生的废品损失,最终应计入“营业外支出”。
错误 【63125】 不可修复废品指不能修复,或者所花费的修复费用在经济上不合算的废品。
正确
四、简答题
【63128】 废品损失
答案: 废品损失是由于产生废品而产生的损失。具体地说,废品损失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由过失单位或个人赔款以后的损失。
【63130】 可修复废品
答案: 可修复废品指经过修理可以使用,而且所花费的修复费用在经济上合理的废品。
【63131】 怎样进行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归集和分配的核算?
答案: 为了归集和分配不可修复废品的损失,首先要计算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截至报废时为止所耗费的一切费用。废品成本减去废品的残值和应收赔款,计算出不可修复废品的净损失,然后计入同种合格品的成本。由于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和合格品的成本是归集在一起同时发生的,因此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予以确定。确定不可修复废品成本有两种方法:一是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二是按废品所耗定额费用计算。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归集和分配,是通过设置“废品损失”科目进行的。不可修复废品成本(实际费用或定额费用)从生产成本转出时,记入该科目的借方;残值和应收赔款记入该科目的贷方,不可修复废品的净损失从“废品损失”科目的贷方转出,记入“基本生产成本”科目的借方。
五、计算题
【63133】 某企业规定不可修复废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价。某月某产品的不可修复废品30件,每件直接材料定额为25元;30件废品的定额工时为150小时,每小时的费用定额为直接人工5元,制造费用8元,该月该产品的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为直接材料620元,直接人工390元,制造费用740元。废品的残料作为辅助材料入库,计价150元。应由责任人员赔偿的废品损失170元。废品净损失由当月同种产品成本负担。要求:(1)计算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
(2)计算全部废品的净损失。
答案:(1)计算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 不可修复废品直接材料=30×25=750(元)不可修复废品直接人工=150×5=750(元)不可修复废品制造费用=150×8=1200(元)
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750+750+1200=2700(元)
(2)全部废品的净损失=2700+620+390+740-150-170=4130(元)
【95570】
某企业A车间停工若干天,停工期间发生的费用为;领用原材料2 300元,应付生产人员工资2 600元,按生产人员工资提取职工福利费364元,应分配制造费用2 566元。经查明,停工系责任事故造成,应由责任单位赔偿4 500元,其余由该车间两种产品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负担。其生产工时各为:甲产品1950小时,乙产品1050小时。要求:(1)计算该车间停工净损失。
(2)计算甲、乙产品应负担的停工净损失。
(3)编制归集和分配停工损失的会计分录。答案:(1)计算该车间停工净损失: 300+2 600+364+2 566-4 500=3 330(元)(2)分配停工损失:
停工损失分配率:3330/(1950+1050)=1.11 甲产品应分配的停工损失=1950×1.11=2 164.5(元)乙产品应分配的停工损失=1050×1.11=1 165.5(元)(3)会计分录:归集停工损失
借:停工损失--A车间830 贷:原材料300 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600 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
364 制造费用
566 分配停工损失:
借:其他应收款500 贷:停工损失--A车间500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164.5--乙产品165.5 贷:停工损失--A车间
330
第七章
一、单项选择题
【63140】 约当产量比例法适用于(D)的产品。A. 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 B. 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
C. 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和工资等加工费用的比重相差不大 D. 以上三项条件同时具备
【63142】 在产品完工率为(C)与完工产品工时定额的比率。A. 所在工序工时定额
B. 所在工序工时定额的一半
C. 上道工序累计工时定额与所在工序工时定额一半的合计数 D. 所在工序累计工时定额
【78433】 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适用于(D)的产品。A. 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价值很低 B. 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大 C. 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
D. 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虽大,但各月之间变化不大
【79966】 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适用于(D)的产品。A. 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 B. 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
C. 原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比重较大 D. 以上三项条件同时具备
二、多项选择题
【63143】 企业采用约当产量法,应具备以下条件(ACE)。A. 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
B. 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小 C. 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
D. 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和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的比重相差较大 E. 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和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的比重相差不多
【63144】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采用在产品成本按其所耗原材料费用计算的方法时,应满足的条件是(ABC)。A. 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
B. 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
C. 原材料费用在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
D. 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和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的比重相差不多 E. 原材料费用在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很小
【63146】 广义在产品包括(ABCD)。
A. 要继续加工的半成品
B. 正在车间加工中的在产品
C. 未经验收入库的产品 D. 等待返修的废品
E. 已验收入库的对外销售的自制半成品
【78482】 采用约当产量法进行原材料费用的分配,在产品完工程度可能按工时定额计算的条件是(B)。A. 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
B. 原材料陆续投入并与生产工时投入进度基本一致 C. 原材料陆续投入但与生产工时投入进度不一致 D. 原材料分工序一次投入
【78433】 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适用于(D)的产品。A. 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价值很低 B. 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大 C. 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
D. 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虽大,但各月之间变化不大
【78487】 企业采用定额比例法,应具备以下条件(BCD). A. 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 B. 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 C. 定额管理基础较好
D. 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 E. 在产品已经接近完工
三、判断题
【63149】 在产品按其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时,在产品所耗其他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成本负担。
正确 【63151】 在计算完工产品成本时,若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各月在产品数量稳定。
错误
【63152】 在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和单位产品在各工序的加工量都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全部在产品完工程度可按75%计算。
错误
四、综合题
【63155】 约当产量比例法
答案: 约当产量比例法就是按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与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方法。
【90481】 完工产品
答案: 1.站在企业角度来看,完工产品就是产成品;
2.站在生产车间(或生产步骤)角度来看,完工产品就是该生产车间(或生产步骤)的半成品。
【70785】 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一般采用哪些分配方法?确定分配方法时应考虑哪些具体条件?
答案: 一般采用分配方法有:(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2)在产品按年初数固定成本计价法;(3)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4)约当产量比例法;(5)在产品按完工产品计价法;(6)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7)定额比例法
企业在确定采用哪些分配方法时,应该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下列具体条件:(1)月末在产品数量的大小;(2)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的大小;(3)产品成本中各项费用比重的大小;(4)定额管理基础好坏,能否制订比较准确、稳定的消耗定额等。
五、计算题
【63159】 某企业A产品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料,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所占比重很大,月末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某月初在产品费用为400元,某月份的生产费用如下:原材料35600元,燃料和动力费用2900元,工资和福利费2080元,制造费用2150元,本月完工产品550件,月末在产品50件。要求:计算A产品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答案: A产品原材料费用分配率=(400+35600)/(550+50)=60 A产品完工产品应负担原材料费用=60×550=33000(元)A产品完工产品成本=33000+2900+2080+2150=40130(元)A产品月末在产品成本=60×50=3000
【63160】 企业有关甲产品原材料费用的资料如下:
(1)月初在产品定额费用为2500元,月初在产品脱离定额的差异为节约125元,月初 在产品定额调整为降低50元,定额变动差异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
(2)本月定额费用为65000元,本月脱离定额的差异为节约1200元,按定额费用比例 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3)本月原材料成本差异率为节约3%,材料成本差异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4)本月完工产品的定额费用为55000元。要求:(1)计算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定额费用;
(2)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实际费用。
答案:(1)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定额费用=65000-55000+2500-50=12450(元)(2)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分配率=(-1200-125)/(55000+12450)=-1.96% 本月完工产品应负担的成本差异=(65000-1200)×(-3%)=-1914(元)本月完工产品原材料实际费用=55000+55000×(-1.96%)+(-1914)+50=52058(元)月末在产品原材料实际费用=12450+12450×(-1.96%)=12205.98
【63162】 某车间生产甲产品,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料。月初与本月生产费用合计:原材料37600元,工资及福利费16490元,制造费用13770元。本月完工150件,月末在产品50件,完工率40%。要求:(1)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计算分配完工产品费用和月末在产品费用。
(2)编制完工产品入库的会计分录。
答案:(1)在产品约当产量=50×40%=20(件)原材料费用分配: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37600/(150+50)=188 完工产品原材料费用=150×188=28200(元)在产品原材料费用=50×188=9400(元)工资及福利费分配率=16490/(150+20)=97 完工产品工资及福利费费用=150×97=14550(元)在产品工资及福利费费用=20×97=1940(元)制造费用分配率=13770/(150+20)=81 完工产品制造费用=150×81=12150(元)在产品制造费用=20×81=1620(元)
完工产品成本合计=28200+14550+12150=54900(元)在产品成本合计=9400+1940+1620=12960(元)(2)会计分录:
借:产成品
54900 贷: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54900
【63164】 某产品某月初在产品和本月发生的工资及福利费共为9000元;该产品该月份完工2375件,其各工序在产品的数量和完工率如下:
要求: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计算该产品的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工资及福利费。答案: 第一道工序的在产品约当产量=2000×37.5%=750(件)第二道工序的在产品约当产量=1000×87.5%=875(件)工资及福利费分配率=9000/(2375+750+875)=2.25 完工产品工资及福利费=2375×2.25=5343.75(元)
月末在产品工资及福利费=(750+875)×2.25=3656.25(元)
第八章
一、单项选择题
【63168】 分批法适用的生产组织是(A)。A. 小批单件生产 B. 大量大批生产 C. 大量小批生产 D. 单件成批生产
【63171】 下列各种方法中,属于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是(C)。A. 品种法
B. 分批法
C. 分类法
D. 分步法
【63173】 划分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的标准是(D)。A. 成本计算工作的繁简 B. 对成本管理作用的大小 C. 成本计算是否及时
D. 对于计算产品实际成本是否必不可少
【78454】 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的确定上。A. 产品成本计算对象
B. 成本计算期 C. 产成品与在产品的成本分配方法
D. 耗用定额的制定
二、多项选择题
【63174】 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BCD)。A. 在简单生产下可单独使用 B. 不能单独使用
C. 必须与某一种基本方法结合使用 D. 可以与各种基本方法结合使用 E. 在复杂生产下可单独使用
【63177】 工业企业的生产,按照工艺过程划分,可以分为(CD)。A. 大批生产
B. 小批生产
C. 单步骤生产 D. 多步骤生产
E. 单件生产
【63179】 与产品的生产类型没有直接联系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DE)。
A. 品种法
B. 分批法
C. 分步法
D. 分类法
E. 定额法
【63180】 工业企业生产,按照生产组织划分,可以分为(CDE)。
A. 单步骤生产
B. 多步骤生产
C. 大量生产 D. 成批生产
E. 单件生产
三、判断题
【78495】 大量生产和大批生产单步骤生产企业如果只生产一种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均属于直接计入费用。
正确
四、综合题
【63185】 品种法
答案: 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称为品种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单步骤的大量大批生产,如采掘、发电等;也可用于管理上不需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的大量大批生产,如水泥厂等。
【63187】 分步法
答案: 以产品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称为分步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大量大批且管理上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生产,如纺织、冶金等。
【63188】 分类法
答案: 除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外,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工业企业,如灯泡厂、钉厂等,为了简化成本计算工作,还应用着一种简便的成本核算方法--分类法。这种方法按产品类别归集生产费用,再按一定标准在类内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核算产品成本。
【63191】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各包括哪些方法?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答案: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三种,辅助方法有分类法和定额法两种。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的划分主要是从以下角度出发的:(1)该种方法与生产类型的特点有无直接联系;(2)是否涉及到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3)从计算产品实际成本的角度来说,他们是否是必不可少的。
第九章
一、单项选择题
【63196】 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就是(C)。
A. 简单法
B. 单一法 C. 按照产品品种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
D. 按照产品品种和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
【63197】 企业原材料盘盈,经批准后冲减(A)。
A. 管理费用
B. 制造费用
C. 生产成本
D. 财务费用
【78484】 品种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是(B)。
A. 产品价格
B. 产品品种
C. 产品批别
D. 生产步骤
【79970】 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是()。
A. 品种法
B. 分批法
C. 分步法
D. 分类法
二、多项选择题
【63200】 在确定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时,应适应(ACE)。
A. 企业生产组织特点
B. 企业生产产品种类多少
C. 企业工艺过程特点 D. 月末是否有在产品
E. 成本管理要求
【63203】 下列企业中,计算成本适宜采用品种法的是(AB)。
A. 发电厂
B. 煤矿
C. 机械制造厂
D. 钢铁厂
E. 造船厂
【63207】 品种法的计算程序包括(ABCDE)。A. 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 B. 分配各种要素费用 C. 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D. 分配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
E. 分配计算各种产成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
【95567】 适合采用品种法进行产品成本计算的有(AC)。A. 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 B. 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
C. 管理上不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D. 管理上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E. 单步骤的小批单件生产
三、判断题
【63211】 不同生产类型的企业,产品成本计算也有所不同。
正确 【63212】 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的成本核算对象就是以最终产品的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正确 【63209】 大量生产是指不重复生产一种产品的生产。
错误
四、简答题
【63216】 品种法
答案: 是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单步骤的大量大批生产,如采掘、发电等;也可用于管理上不需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的大量大批生产,如水泥厂等。
【63217】 试述品种法的特点。答案: 品种法的主要特点是:
1.成本核算对象是最终产品的品种。采用品种法的企业属于大批大量的单步骤生产或大批大量多步骤生产但管理上不要求核算步骤成本的企业,这种企业产品的品种较少,有条件按照产品品种设置产品明细账,核算成本。
2.产成品成本核算期与会计期间一致。
3.基本生产费用一般需要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由于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是大量大批生产,其特点是原材料不断投入、产成品不断产出,所以月末往往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为了核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需要将归集的基本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五、计算题
【63213】 1.月初在产品成本。甲、乙两种产品的月初在产品成本已分别记入各该产品成本计算单(见表9-
1、9-2)。
2.本月生产数量。甲产品本月完工500件,月末在产品100件,实际生产工时100000小时;乙产品本月完工200件,月末在产品40件,实际生产工时50000小时。甲、乙两种产品的原材料都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加工费用发生比较均衡,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均为50%。3.本月发生生产费用见表9-3。
要求:计算甲乙产品的成本并填列成本计算单。答案: 根据表9-
1、9-2填列月初成本 根据表9-3填列本月发生生产费用
根据约当产量法计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数量,原材料由于一次投入所以约当全部产量。分配率根据生产费用/总约当产量计算 甲产品计算:996120/600=1660.20 同理可求其它。
完工产品成本根据分配率×完工产品数量计算可得 1660.2×500=830100同理可求其它。
月末在产品成本根据分配率×在产品约当量计算可得 1660.2×100=166020同理可求其它。
乙产品成本计算可以参看甲产品成本计算过程。
【63214】 某公司生产A、B两种产品,4月份发生下列业务;
A产品和B产品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其余费用随加工进度逐渐发生。要求:根据以上资料用品种法计算在产品和完工产品成本,并编制产品成本计算单。答案: 1.将已知期初和本期发生的料工费金额转入成本计算单 2.将总费用分别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 A产品原材料分配率为35000/(1000+200)=29.17 工资工资及福利费分配率为43000/(1000+200×60%)=38.39 制造费用分配率为47000/(1000+200×60%)=41.96 B产品同理可得
3.根据分配率和产成品数量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剩余金额为月末在产品成本
第十章
一、单项选择题
【63219】 采用简化的分批法,在产品完工之前,产品成本明细账(B)。A. 不登记任何费用
B. 只登记直接计入费用(例如原材料费用)和生产工时 C. 只登记原材料费用
D. 登记间接计入费用,不登记直接计入费用
【63220】 对于成本计算的分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 不存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费用分配问题 B. 成本计算期与会计报告期一致
C. 适用于小批、单件、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D. 以上说法全部正确 【63222】 下列情况下,不宜采用简化分批法的是(D)。A. 各月间接计入费用水平相差不大 B. 月末未完工产品批数较多 C. 同一月份投产的批数很多
D. 各月间接计入费用水平相差较大
【63225】 不属于成本计算对象的是(B)。
A. 产品品种
B. 产品质量
C. 产品批别
D. 产品生产步骤
【104541】 以下各选项中,(C)必须设立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A. 品种法
B. 分步法
C. 简化的分批法
D. 简化的定额法
二、多项选择题
【63226】 下列哪些类型企业可以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A. 化肥厂
B. 重型机械厂
C. 船舶制造厂 D. 纺织厂
E. 印刷厂
【63227】 分批法应根据(AC)设立产品成本明细帐。
A. 内部生产批号
B. 生产类别
C. 生产通知单 D. 产品品种
E. 生产步骤
【63229】 采用简化的分批法时必须具备的条件为(BD)。A. 各月的间接计入费用的水平相差悬殊 B. 各月的间接计入费用的水平相差不多 C. 月末未完工产品的批数比较少 D. 月末未完工产品的批数比较多 E. 各月未完工产品的批数相等
【63230】 分批法成本计算的特点有(ABDE)。A. 以生产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B. 产品成本计算期不固定 C. 按月计算产成品成本
D. 单件生产不需要进行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分配 E. 以生产批次或定单设置生产成本明细账
【63232】 分批法适用于(ACD)。A. 小批生产
B. 管理上要求分步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C. 分批轮番生产同一种产品 D. 单件生产 E. 大批大量生产
【63233】 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某一批别可以是(ACE)。A. 同一订单中的某种产品组成部分 B. 同一订单中的不同类型的产品 C. 不同订单中的同种产品 D. 不同订单中的不同产品 E. 同一订单中的某种产品
三、判断题
【63234】 分批法也叫定单法。
正确 【63237】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是按照产品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错误 【79973】 在小批单件生产的企业或车间中,如果各个月份的间接计入费用水平相差不多,月末未完工产品的批数比较多,可采用简化的分批法。
正确
四、简答题
【63244】 简化的分批法
答案: 亦称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采用这种方法,仍应按照产品批别设立各批产品成本明细账,但在各批产品完工之前只登记直接计入费用(例如原材料费用)和生产工时,每月发生的间接计入费用,先将其在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中,按成本项目累计起来,只有在有完工产品的那个月份,才对完工产品,按照其累计工时的比例,分配间接计入费用,计算完工产品成本;而全部产品的在产品应负担的间接计入费用,仍以总数反映在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中,不进行分配,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
【63246】 简述分批法的适用范围。
答案: 一般地说,分批法适用于生产组织中的小批生产和单件生产。具体地说,分批法通常适用于如下几种情况:
1.根据购买者定单生产的企业。有些企业专门根据订货者的要求,生产特殊规格、规定数量的产品。订货者的订货可能是单件的大型产品,如船舶、精密仪器;可能是多件同样规格的产品,如根据订货者的设计图样生产几件实验室用的特种仪器。
2.产品种类经常变动的小规模制造厂。如生产窗把手、插销等五金工厂,由于它规模小、工人数量少,同时要根据市场需要不断变动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不可能按产品设置流水线大量生产,因而必须按每批产品的投产计算成本。
3.专门进行修理业务的工厂。修理业务多种多样,需要根据承接的各种修理业务分别计算成本,并向客户收取货款。收取货款往往要根据修理合同的规定,以生产成本加上约定利润确定,所以需计算并向客户报送每一次修理业务的成本。
4.新产品试制车间等。专门试制、开发新产品的车间,要按新产品的种类分别计算成本。
五、计算题
【63239】 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生产组织属于小批生产,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
(1)5月份的产品批号有:9414批号:甲产品10台,本月投产,本月完工6台。9415批号:乙产品10台,本月投产,本月完工2台。
(2)5月份各批号生产费用资料见表:
9414批号甲产品完工数量较大,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其他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在产品完工程度为50%。
9415批号乙产品完工数量较少,完工产品按计划成本结转。每台产品单位计划成本:原材料费用460元,工资及福利费用350元,制造费用240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采用分批法,登记产品成本明细账,计算各批产品的完工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答案:(1)甲产品成本明细账,如表所示: 产品批号:9414投产日期:5月
产品名称:甲批量:10台完工日期:5月完工6台
表内数字计算:
完工产品原材料费用=3360÷(6+4)×6=2016(元)月末在产品原材料费用=3360÷(6+4)×4=1344(元)在产品约当产量=4×50%=2(台)
完工产品工资及福利费=2350÷(6+2)×6=1762.5(元)月末在产品工资及福利费=2350÷(6+2)×2=587.50(元)完工产品制造费用=2800÷(6+2)×6=2100(元)月末在产品制造费用=2800÷(6+2)×2=700(元)(2)乙产品成本明细账,如下表所示: 产品批号:9415投产日期:5月
产品名称:乙批量:10台完工日期:5月完工2台
【102151】 某工业企业生产组织属于小批生产,产品批数多,而且月末有许多批号未完工,因而采用简化的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1)9月份生产批号有:
9420号:甲产品5件,8月投产,9月20日全部完工。9421号:乙产品10件,8月投产,9月完工6件。9422号:丙产品5件,8月末投产,尚未完工。9423号:丁产品6件,9月初投产,尚未完工。
(2)9月末,该厂全部产品累计原材料费用68880元,工时47040小时,工资及福利费18816元,制造费用28224元。
(3)9月末,完工产品工时23020元,其中乙产品14000小时。
要求:1.根据上列资料,登记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和各批产品成本明细账。2.计算和登记累计间接费用分配率。3.计算各批完工产品成本。
答案:(1)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如下所示:
二级账中数字计算:
工资及福利费累计分配率=18816÷47040=0.4 完工产品原材料费用=18000+14400=32400(元)完工产品工时=9020+14000=23020(小时)
完工产品工资及福利费=23020×0.4=9208(元)完工产品制造费用=23020×0.6=13812(元)(2)产品成本明细账
【138078】 某工业企业生产组织属于小批生产,产品批数多,而且月末有许多批号未完工,因而采用简化的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1)9月份生产批号有:
9420号:甲产品5件,8月投产,9月20日全部完工。9421号:乙产品10件,8月投产,9月完工6件。9422号:丙产品5件,8月末投产,尚未完工。9423号:丁产品6件,9月初投产,尚未完工。
(2)各批号9月末累计原材料费用(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和工时为: 9420号:原材料费用18000元,工时9020小时。9421号:原材料费用24000元,工时21500小时。9422号:原材料费用15800元,工时8300小时。9423号:原材料费用11080元,工时8220小时。
(3)9月末,该厂全部产品累计原材料费用68880元,工时47040小时,工资及福利费18816元,制造费用28224元。
(4)9月末,完工产品工时23020元,其中乙产品14000小时。
要求:1.根据上列资料,登记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和各批产品成本明细账。2.计算和登记累计间接费用分配率。3.计算各批完工产品成本。
答案:(1)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如下所示:
二级账中数字计算:
工资及福利费累计分配率=18816÷47040=0.4 制造费用分配率=28224÷47040=0.6 完工产品原材料费用=18000+14400=32400(元)完工产品工时=9020+14000=23020(小时)
完工产品工资及福利费=23020×0.4=9208(元)完工产品制造费用=23020×0.6=13812(元)(2)产品成本明细账
第十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63250】 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A)。
A. 不能全面反映各个生产步骤产品的生产耗费水平B. 能够全面反映最后一个生产步骤产品的生产耗费水平C. 能够全面反映各个生产步骤产品的生产耗费水平D. 能够全面反映第一个生产步骤产品的生产耗费水平
【63251】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与实际生产步骤(B)。A. 完全一致
B. 不一定完全一致 C. 没有关系
D. 上述三项均不对
【63253】 不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分步法是(B)。A. 逐步结转法
B.平行结转法 C. 综合结转法
D. 分项结转法
【78485】 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是指在(D)之间的费用分配。A. 产成品与月末在产品
B. 完工半成品与月末加工中的在产品
C. 前面步骤的完工半成品与加工中的在产品,最后步骤的产成品与加工中的在产品 D. 产成品与广义在产品
【104528】 成本还原的对象是(B)。A. 产成品成本
B. 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 C. 最后步骤的产成品成本 D. 各步骤半成品成本
二、多项选择题
【63257】 下列(DE)情况下要求进行成本还原。A. 各步骤半成品成本按实际成本结转 B. 各步骤半成品成本按计划成本结转 C. 各步骤半成品成本结转采用分项结转法 D. 各步骤半成品成本结转采用综合结转法
E. 管理上要求从整个企业角度考核和分析产品成本的构成和水平
【63259】 采用综合结转法的优点是(ABC)。A. 有利于各个生产步骤的成本管理 B. 可以反映各步骤加工费用的水平
C. 可以反映各步骤所耗半成品费用的水平D. 便于同行业间产品成本对比分析
E. 可以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
【63260】 在综合逐步结转分步法下,各步骤半成品成本的计价方式可采用(ABC)。A. 实际成本
B. 计划成本
C. 定额成本 D. 目标成本
E. 责任成本
【97325】 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按照结转的半成品成本在下一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反映方式不同,分为(AB)。
A. 综合结转法
B. 分项结转法
C. 按实际成本结转 D. 按计划成本结转
E.平行结转法
【97327】平行结转法适宜在(ABD)情况下采用。A. 产品种类多,计算和结转半成品成本工作量大 B. 管理上不要求提供各步骤半成品成本资料
C. 管理上不要求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产成品成本资料 D. 管理上不要求全面反映各个生产步骤的生产耗费水平E. 产品品种少,计算和结转半成品成本工作量不大
三、判断题
【63261】 采用分项结转分步法,第一步骤以后的各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应将“本月耗用半成品费用”单独列示。
正确 【78467】 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下,不通过“自制半成品”科目进行计算。
正确
四、简答题
【63264】 综合结转法
答案: 所谓综合结转法,就是将各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以专设的“半成品”或“自制半成品”项目,综合记入该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账中。
【63267】 什么是成本还原?怎样进行成本还原?
答案: 成本还原,就是将产成品成本中的“半成品”成本项目分解还原为原始的成本构成,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
采用综合结转法结转半成品成本,各步骤所耗半成品的成本是以“半成品”或“原材料”项目综合反映的。这样计算出来的产成品成本,不能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成本资料;在生产步骤较多的情况下,逐步综合结转半成品成本以后,表现在产成品成本中的绝大部分费用,是其所耗上一步半成品的费用,而本步骤发生的加工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比重很小,这显然不符合企业产品成本的结构(也就是各项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的实际情况,因而不能据以从整个企业的角度来考核与分析产品成本的构成和水平。因此,需要进行成本还原。
五、计算题
【70721】 某生产车间生产甲产品,本月投产500件,完工验收入库发现不可修复废品10件。合格品生产工时8750小时,废品工时250小时。甲产品成本明细账所记合格品和废品的全部生产费用为:原材料15000元,燃料和动力9900元,工资和福利费10800元,制造费用7650元。原材料是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废品残料入库作价70元。
不可修复废品损失计算表格式如下:
要求:(1)编制并填写不可修复废品损失计算表。(2)编制有关废品损失的会计分录。
答案
会计分录:
借:废品损失--甲产品
1087.5 贷: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原材料)
300
(燃料及动力)
275(工资及福利费)300(制造费用)
212.5
借:原材料:
贷:废品损失─甲产品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1017.5 贷:废品损失─甲产品
1017.5
【102155】 某厂设有三个车间连续生产完成甲产品,各车间的自制半成品直接转入下一步骤,原材料为开工时一次投入,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生产费用的分配采用约当量分配法。(1)该厂10月份生产纪录如下:(2)
要求:
(1)完成第一、第二、第三车间的成本计算单,编制一、二车间结转半成品会计分录;(2)按半成品实际成本结构进行成本还原,编制产品成本还原计算表;(3)编制甲产品完工成本的会计分录
答案: 直接材料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率=40000/(160+40)=200 完工产品直接材料费用=200×160=32000 月末在产品直接材料费用=200×40=8000 直接人工在完工产品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率=14000/(160+40×0.30)=81.3953 完工产品直接人工费用=81.3953×160=13023 月末在产品直接人工费用=81.3953×12=977 制造费用在完工产品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率=17500/(160+40×0.30)=101.7442 完工产品制造费用=101.7442×160=16279 月末在产品制造费用=101.7442×12=1221
本月自制半成品数据来自第一车间完工产品成本合计
自制半成品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率=106302/(200+40)=442.925 完工产品直接材料费用=442.925×200=88585 月末在产品直接材料费用=442.925×40=17717 直接人工在完工产品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率=9100/(200+40×0.50)=41.3636 完工产品直接人工费用=41.3636×200=8273 月末在产品直接人工费用=41.3636×20=827 制造费用在完工产品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率=9800/(200+40×0.50)=44.5455 完工产品制造费用=44.5455×200=8909 月末在产品制造费用=44.5455×20=891
本月自制半成品数据来自第二车间完工产品成本合计
自制半成品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率=143767/(180+50)=625.0739 完工产品直接材料费用=625.0739×180=112513 月末在产品直接材料费用=625.0739×50=31254 直接人工在完工产品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率=57750/(180+50×0.70)=268.6047 完工产品直接人工费用=268.6047×180=48349 月末在产品直接人工费用=268.6047×35=9401 制造费用在完工产品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率=23000/(180+50×0.70)=106.9767 完工产品制造费用=106.9767×180=19256 月末在产品制造费用=106.9767×35=3744
第一车间转第二车间半成品成本时:
借:基本生产成本-第二车间
61302 贷:基本生产成本-第一车间
61302 第二车间转第三车间半成品成本时:
借:基本生产成本-第三车间
105767 贷:基本生产成本-第二车间
105767(2)第二车间各成本项目比重: 自制半成品比重=88585/105767=83.8% 直接人工比重=8273/105767=7.8% 制造费用比重=8909/105767=8.4% 还原为第二车间成本:
还原为第二车间自制半成品=112513×83.8%=94285.9 还原为第二车间直接人工=112513×7.8%=8776 还原为第二车间制造费用=112513×8.4%=9451.1 第一车间各成本项目比重:
直接材料比重=32000/61302=52.2% 直接人工比重=13023/61302=21.24% 制造费用比重=16279/61302=26.56% 第一车间成本还原:
还原为第一车间直接材料费用=94285.9×52.2%=49217.24 还原为第一车间直接人工费用=94285.9×21.24%=20026.33 还原为第一车间直接制造费用=94285.9×26.56%=25042.33
(3)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借:产成品-甲产品
180118 贷:基本生产成本-第三车间
180118
【138081】 某厂大量生产甲产品,产品分为三个步骤,分别由第一、二、三车间生产。每个车间顺序为下一个车间提供半成品。成本计算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各车间完工产品成本份额和期末在产品成本采用定额比例法分配计算。该厂某月有关成本资料如下:
(1)甲产品的单位原材料定额为45元,单位工时定额分别为第一车间9小时,第二车间15小时,第三车间12小时,该月生产出甲产品120件。
(2)各车间产品成本明细账分别如表
1、表2和表3所示。
要求:(1)列写各车间产成品成本份额和在产品成本的计算过程。(不需要编制表格)(2)编制并填写甲产品成本汇总表。
答案
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率=8580/7150=1.2 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6500/1300=5 制造费用费用分配率=2990/1300=2.3 产成品成本中本步定额直接材料=45×120=5400 产成品成本中本步实际直接材料=5400×1.2=6480 产成品成本中本步定额工时=9×120=1080 产成品成本中本步直接人工=1080×5=5400 产成品成本中本步制造费用=1080×2.3=2484 产成品成本中本步份额合计=6480+5400+2484=14364 月末在产品成本合计=18070—14364=3706
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10146/2280=4.45 制造费用费用分配率=6042/2280=2.65 产成品成本中本步定额工时=120×15=1800 产成品成本中本步直接人工=1800×4.45=8010 产成品成本中本步制造费用=1800×2.65=4770 产成品成本中本步合计=8010+4770=12780 月末在产品成本合计=16188—12780=3408
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11368/2030=5.6 制造费用费用分配率=4263/2030=2.1 产成品成本中本步定额工时=120×12=1440 产成品成本中本步直接人工=1440×5.6=8064 产成品成本中本步制造费用=1440×2.1=3024 产成品成本中本步合计=8064+3024=11088 月末在产品成本合计=15631-11088=4543
【95560】 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分三个步骤进行生产。该企业设有第一、第二、第三三个基本生产车间,甲产品由这三个车间顺序加工而成。成本计算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上一车间向下一车间结转成本时,采用综合结转法。原材料在第一车间开始加工时一次投入,半成品不通过中间库收发,上一步骤完工后全部交由下一步骤继续加工,月末在产品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各车间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为50%。该企业本年12月份有关成本资料如下:(1)产量记录如下表(单位:件):
(2)月初在产品成本和本月发生的费用见下表(单位:元):
要求:(1)用综合结转分步法计算甲产品的半成品和产成品成本并列写计算过程,编制产品成本计算单;
(2)进行成本还原,编制产品成本还原计算表。
答案:第一车间计算:
直接材料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率=67912/(88+16)=653 完工产品直接材料费用=653×88=57464 月末在产品直接材料费用=653×16=10448 直接人工在完工产品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率=13344/(88+16×0.50)=139 完工产品直接人工费用=139×88=12232 月末在产品直接人工费用=139×8=1112 制造费用在完工产品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率=9750/(88+16×0.50)=101.5625 完工产品制造费用=101.5625×88=8937.5 月末在产品制造费用=101.5625×8=812.5 第一车间完工产品成本=57464+12232+8937.5=78633.5 第一车间月末在产品成本=10448+1112+812.5=12372.5
第二车间计算:
自制半成品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率=(8500+78633.5)/(80+20)=87133.5/100 =871.335 完工产品自制半成品=871.335×80=69706.8 月末在产品自制半成品=871.335×20=17426.7 直接人工在完工产品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率=(1850+15120)/(80+20×0.50)=16970/90 =188.5556 完工产品直接人工费用=185.5556×80=15084.4 月末在产品直接人工费用=185.5556×10=1885.6 制造费用在完工产品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率=(1560+13120)/(80+20×0.50)=14680/90 =163.1111 完工产品制造费用=163.1111×80=13048.9 月末在产品制造费用=163.1111×10=1631.1 第二车间完工产品成本=69706.8+15084.4+13048.9=97840.1 第二车间月末在产品成本=17426.7+1885.6+1631.1=20943.4
第三车间计算:
自制半成品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率=(25650+97840.1)/(96+4)=123490.1/100 =1234.901 完工产品自制半成品=1234.901×96=118550.5 月末在产品自制半成品=1234.901×4=4939.6 直接人工在完工产品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率=(1900+15400)/(96+4×0.50)=17300/98 =176.5306 完工产品直接人工费用=176.5306×96=16946.9 月末在产品直接人工费用=176.5306×2=353.1 制造费用在完工产品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率=(1300+10500)(96+4×0.50)=11800/98 =120.4082 完工产品制造费用=120.4082×96=11559.2 月末在产品制造费用=120.4082×2=240.8 第三车间完工产品成本=118550.5+16946.9+11559.2=147056.6 第三车间月末在产品成本=4939.6+353.1+240.8=5533.5
第一步半成品成本还原分配率=118550.5/97840.1=1.2117 第一次半成品成本还原后二车间半成品=69706.8×1.2117=84463 第一次半成品成本还原后直接人工=15084.4×1.2117=18277.8 第一次半成品成本还原后制造费用=118550.5-84463-18277.8=15809.7(或13048.9×1.2117=15809.7)第二步半成品成本还原分配率=84463/78633.5=1.0741 第二次半成品成本还原后直接材料=1.0741×57464=61722.1 第二次半成品成本还原后直接人工=1.0741×12232=13138.4 第二次半成品成本还原后制造费用=84462-61722.1-13138.4=9601.5(或1.0741×8937.5=9601.5)
第十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63301】 关于系数法,(B)是不正确的。A. 按系数分配同类产品内各种产品成本 B. 是简化的分批法 C. 是分类法的一种 D. 是简化的分类法
【70703】 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应以(A)为标准分类。A. 所耗原材料和工艺过程是否相近B. 定额消耗量是否相近C. 定额费用是否相近D. 产品的售价是否一致
二、多项选择题
【78489】 下列(BCE)可视为副产品。A. 奶制品加工厂生产的牛奶、奶油等产品 B. 炼铁生产中的高炉煤气 C. 提炼原油过程中产生的渣油 D. 炼铁中所用的动力 E. 制皂生产中产生的甘油
【95566】 按照系数比例分配同类产品中的各种成本的方法是(AB)。A. 分类法的一种,被称为系数法 B. 一种简化的分类法
C. 一种分配间接费用的方法
D. 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 E. 一种单独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三、判断题
【63309】 简化的分类法中的系数一经确定,应相对稳定,不应任意变更。
正确 【63311】 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应以定额费用是否相近为标准分类。
错误 【63312】 联产品必须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
正确
四、简答题 【63315】 系数分配法答案: 系数分配法就是将各种联产品的实际产量按事前规定的系数折算为标准产量,然后联产品的联合成本按标准产量比例进行分配。
【63316】 等级品
答案: 等级品是指使用同种原料,经过同一加工过程而同时生产出的品种相同但质量不同的产品。
【63317】 简述分类法的优缺点和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 分类法的优点是:可以简化成本计算工作,而且能够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情况下,分类掌握产品成本情况。分类法的缺点是:由于类内各种产品成本的计算,都是按照一定分配标准按比例进行分配的,因此,计算结果有一定的假定性。
为了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又使成本计算结果相对正确,在采用分类法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类距的确定要恰当,既不宜定得过小,使成本计算工作复杂化,也不能定得过大,影响成本计算的正确性。(2)应选择与成本水平高低有密切联系的分配方法,以使类内各种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较为合理。(3)当产品结构、所用原材料或工艺过程发生较大变动时,应及时修订分配系数,或另选分配标准。
五、计算题
【63318】 根据下列资料,按分类法进行成本计算(1)计算原材料费用系数
(2)计算类内产品成本
答案
主要计算过程:
B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系数=60/50=1.2 C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系数=47.5/50=0.95 A产品原材料总系数=1500×1=1500 B产品原材料总系数=2000×1.2=2400 C产品原材料总系数=2500×0.95=2375 A产品工时总定额=1500×20=30000 B产品工时总定额=2000×25=50000 产品工时总定额=2500×23=57500 产成品成本原材料分配率=282375/6275=45 产成品成本工资分配率=171875/137500=1.25 产成品成本制造费用分配率=288750/137500=2.1
【63321】 资料:
1.某工业企业在生产甲产品(主产品)的过程中,还生产出可以制造乙产品(副产品)的原料。这种原料经加工处理后,即成为乙产品。甲、乙产品,都是单步骤大量生产,在同一车间进行。2.本月甲、乙两种产品的实际生产费用。(1)甲产品领用材料120000元。
(2)该车间的生产工人工资为24000元。(3)该车间的制造费用为30000元。
3.本月甲、乙两种产品的生产工时和产量。
(1)甲产品产量为2000件,乙产品产量为500件。
(2)甲产品生产工时为11000小时,乙产品生产工时为1000小时。
4.本月生产甲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生产乙产品的原材料8000千克,每千克定价为0.6元,全部为乙产品所耗用。5.甲产品的在产品按所耗用原材料按定额成本计价,其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为8000元,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为9000元。乙产品的月末在产品很少,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要求:
1.编制工、费分配表,计算分配主产品、副产品应负担的工资及福利费和制造费用。2.登记产品成本明细账,计算主产品、副产品的实际成本。答案: 1.根据有关资料编制工、费分配表如下:
表中各种费用分配率计算如下:
本月工时发生额=11000+1000=12000 工资及福利费分配率=24000/12000=2 制造费用分配率=30000/12000=2.5 甲产品分配的工资及福利费=11000×2=22000 甲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11000×2.5=27500 乙产品分配的工资及福利费=1000×2=2000 甲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1000×2.5=2500
2.登记产品成本明细账,计算主产品、副产品的实际成本,如下:
产成品成本原材料费用=123200-9000=114200 产成品单位成本中原材料费用=114200/2000=57.1 产成品单位成本中工资及福利费用=22000/2000=11 产成品单位成本中制造费用=27500/2000=13.75 单位成本合计=57.1+11+13.75=81.85
乙产品本月原材料费用=8000×0.6=4800
【63323】 某电子元件厂制造晶体管,本期共生产8000只,由于原材料质量原因造成一级品6500只、二级品900只、三级品600只;其售价分别为30、25.5、21元;本期联合成本为43036元。要求:该企业以售价确定系数,按照系数分配法编制的等级品成本计算表。答案
主要计算过程:分配率=43036/7685=5.6
第十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63324】 产品的定额成本不包括(C)。A. 零件定额成本
B. 部件定额成本
C. 半成品定额成本
D. 产成品定额成本
【63327】 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是(D)。
A. 一种定额变动差异
B. 价格差异
C. 原材料成本差异
D. 实际成本脱离定额成本的一种
【63329】 定额法的主要缺点是(B)。A. 只适用于大批大量生产的机械制造企业 B. 较其他成本计算方法核算工作量大
C. 不能合理、简便地解决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问题 D. 不便于成本分析工作
【63330】 产品的定额成本是根据(B)计算出来的。
A. 计划期内平均消耗定额
B. 现行消耗定额 C. 产品的计划成本
D. 产品的售价 【63332】 定额法在适用范围上(A)。A. 与生产类型没有直接联系
B. 与生产类型有直接联系
C. 只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
D. 只适用于小批单件生产
二、多项选择题
【63335】 在完工产品成本中,如果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是正数,说明(BE)。A. 消耗定额提高了 B. 消耗定额降低了
C. 本月定额管理和成本管理有缺点
D. 本月定额管理和成本管理取得了成绩 E. 以前月份定额管理和成本管理取得了成绩
【63337】 定额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关系是(DE)。A. 两者是同义语 B. 两者毫无联系
C. 前者是根据计划期内平均定额计算的成本,后者是根据现行定额计算的成本 D. 前者是根据现行定额计算的成本,后者是根据计划期内平均定额计算的成本 E. 定额成本是经常变动的,计划成本在一定时期内不变
【70588】 定额法是(ABCDE)。A. 对产品成本进行事前控制的方法
B. 对生产费用脱离定额或计划的差异进行日常核算、分析和控制的方法 C. 在定额成本基础上加减各种成本差异,计算产品实际成本的方法 D. 有利于产品成本定期分析的方法
E. 将产品成本的定额工作、核算工作和分析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将事前、事中、事后反映和监督融为一体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和成本管理制度
【88471】 在定额法下,产成品的实际成本是(ABE)的代数和。A. 按现行定额计算的产成品定额成本 B. 脱离现行定额的差异 C. 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调整 D. 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调整 E. 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
三、判断题
【63338】 定额法与产品的生产类型没有直接的联系,因而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生产。
正确 【63340】 定额法是一种单纯计算产品实际成本的成本计算方法。
错误
四、简答题
【63342】 定额法 答案: 定额法是为了及时地反映和监督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脱离定额的差异,加强定额管理和成本控制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63343】 原材料脱离定额的差异
答案: 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是指产品实际产量的原材料实际消耗量与原材料定额消耗量之间的差异。其计算公式如下:
1.原材料定额差异(数量)=实际消耗量-(产品实际投产量×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
2.原材料定额差异(金额)=[实际消耗量-(产品实际投产量×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材料计划单价
【63344】 定额成本与计划成本的联系和区别?
答案: 定额成本与计划成本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区别。联系是:二者都是企业的目标成本,都应根据消耗定额和计划价格分别成本项目制定。区别是:定额成本是以现行消耗定额为依据,而计划成本则以计划期内的平均消耗定额为依据;计算定额成本所用的计划单价是不同时期的计划单价,而计算计划成本所用的计划单价则是全年平均计划单价;定额成本反映了企业在各时期现有生产条件下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计划成本则反映了企业在整个计划期内成本的奋斗目标。
五、计算题
【63346】 某产品单位成本表中所列原材料费用为:计划5000元,实际4785元;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为:计划50千克,实际55千克;原材料单价为计划100元,实际87元。要求:(1)计算单位产品原材料费用脱离计划的差异;
(2)采用差额计算分析法,计算原材料消耗量、原材料单价变动对原材料费用的影响。答案:(1)原材料费用脱离计划的差异=4785-5000=-215(元)(2)原材料消耗量变动的影响=(55-50)×100=500(元)原材料单价变动的影响=(87-100)×55=-715(元)
【63347】 某产品采用定额法计算成本。原材料定额费用采用盘存法计算。该产品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期初结存在产品250件,本期领料850件,本期完工960件,期末在产品105件。该产品原材料计划单位成本为5.2元,材料成本差异率为2%。要求:(1)计算原材料定额费用;
(2)计算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
(3)计算原材料成本差异。
答案:(1)原材料定额消耗量=960+105-250=815(件)原材料定额费用=815×5.2=4238(元)
(2)领用原材料计划成本=850×5.2=4420(元)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4420-4238=182(元)(3)原材料成本差异=4420×2%=88.4(元)
【63352】 某工厂是生产标准配件的专业化企业,大量生产甲产品。该厂生产正常,定额资料齐全,管理基础较好,采用定额法计算成本。由于甲产品的在产品数量波动很大,所以要按照定额成本比例在产成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各项费用的脱离定额差异;由于材料成本差异和定额变动差异的数额不大,该两项差异全部由产成品负担。某月有关成本资料如下:(1)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为-1%。(2)其他资料见表1。要求:(1)计算本月材料成本差异;
(2)计算甲产品成本,填制产品成本明细账.答案:(1)计算本月材料成本差异为:(100000-800)×(-1%)=-992(2)见表2
主要计算过程举例如下:
原材料本月生产费用材料成本差异:(100000-800)×(-1%)=-992 原材料生产费用合计定额成本=(1)+(3)+(5)=2600+(-215)+100000=102385 原材料生产费用合计脱离定额差异=(2)+(6)=(-421)+(-800)= -1221 原材料差异率=(9)/(8)=(-1221)/(102385)=-1.19% 原材来本月产成品成本脱离定额差异=(13)×(12)=99000×(-1.19%)=-1180.63 原材料本月产成品成本实际成本=(13)+(14)+(15)+(16)=99000+(-1180.63)+(-992)+215=97042.37 原材料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8)-(13)=102385-99000=3385 原材料月末在产品脱离定额差异=(18)×(12)=3385×(-1.19%)=-40.28 其他计算过程依上例,根据答案中的标示进行计算。
第十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63354】 企业成本报表(B)。A. 是对外报送的报表 B. 是对内编报的报表
C. 由有关部门规定哪些指标对外公布,哪些指标不对外公布
D. 可根据债权人和投资人的要求,确定哪些指标对外公布,哪些指标不对外公布
【63357】 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是(A)。A. 数量差异
B. 一种定额变动差异
第四篇:成本会计习题及答案
成本会计习题(包括第一、二章内容)
(一)填空题
(一)填空题
1.成本会计职能 成本会计对象 2.成本核算
3.废品损失 停工损失 4.核算和监督 5.反映 监督
6.生产经营业务成本 期间费用 7.集中工作 分散工作
8.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9.经济内容 经济用途
10.权责发生制 待摊费用 预提费用
1.企业成本会计机构内部的组织分工,既可以按 分工,也可以按 分工。2.在成本会计的诸多职能中,是成本会计的基础职能。
3.为促使工业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减少生产损失,对某些不形成价值的损失,如、、也作为生产费用,计入产品成本。
4.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会计 和 的内容。5.成本会计具有 和 两大基本职能。
6.从现行行业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出发,可以把成本会计的对象概括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 和。
7.企业内部各级成本会计机构之间的组织分工,有 和 两种方式。8.工业企业的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可以分为、和。
9.生产费用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其中最基本的是按生产费用的 和 分类。
10.为了正确划分各月份的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界限,应当贯彻 原则,正确地核算 和。
(二)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14.× 15.× 1.成本的经济实质,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
2.在实际工作中,确定成本的开支范围应以成本的经济实质为理论依据。()3.成本预测和计划是成本会计的最基本的任务。()
4.成本会计的对象,概括的讲,就是产品的生产成本。()
5.以已经发生的各项费用为依据,为经济管理提供真实的、可以验证的成本信息资料,是成本会计反映职能的基本方面。()
6.制定和修订定额,只是为了进行成本审核,与成本计算没有关系。()
7.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该也可能绝对正确地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费用界限。()8.“辅助生产成本”科目期末应无余额。()9.生产工人工资和福利费是产品成本项目。()
10.直接生产费用既可能是直接计入费用,也可能是间接计入费用。()11.为了尽可能地符合实际情况,厂内价格应该在内经常变动。()
12.“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应该按成本计算对象设置明细分类账,账内按成本项目分设专栏或专行。()13.企业生产经营的原始记录,是进行成本预测、编制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核算的依据。()14.生产设备的折旧费用计入制造费用,因此它属于间接生产费用。()15.产品成本项目就是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核算的项目。()
(三)单项选择题
(三)单项选择题
1.成本会计的任务主要决定于(A)。A、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B、成本核算 C、成本控制 D、成本决策
2.产品成本是指企业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各项(A)。A、生产费用之和
B、生产经营管理费用总和 C、经营管理费用总和 D、料、工、费及经营费用总和
3.大中型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一般采取(C)。A、集中工作方式 B、统一领导方式 C、分散工作方式 D、会计岗位责任制
4.成本会计最基本的任务和中心环节是(C)。A、进行成本预测,编制成本计划 B、审核和控制各项费用的支出
C、进行成本核算,提供实际成本的核算资料 D、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 5.成本的经济实质是(D)。
A、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生产资料转移价值的货币表现。B、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 C、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 D、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 6.下列各项中,属于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的是(B)。A、外购动力费用 B、制造费用 C、工资费用 D、折旧费用
7.为了保证按每个成本计算对象正确地归集应负担的费用,必须将应由本期产品负担的生产费用正确地在(A)。
A、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B、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C、盈利产品与亏损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D、可比产品与不可比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下列各项中,不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是(D)。A、直接材料费用
B、辅助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C、车间厂房折旧费 D、厂部办公楼折旧费
9.制造费用应分配计入(A)账户。A、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 B、基本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 C、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 D、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
10.下列各项中,属于工业企业费用要素的是(C)。A、工资及福利费 B、燃料及动力 C、工资费用 D、原材料
11.下列各项中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是(A)。A、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 B、车间厂房的折旧费
C、车间生产用设备的折旧费 D、车间辅助人员的工资
12.下列各项中应计入管理费用的是(C)。A、银行借款的利息支出 B、银行存款的利息收入 C、企业的技术开发费 D、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
(四)多项选择题
(四)多项选择题
1.一般来说,企业应根据本单位(ABDE)等具体情况与条件来组织成本会计工作。A、生产规模的大小 B、生产经营业务的特点 C、成本计算方法 D、企业机构的设置 E、成本管理的要求
2.成本会计的职能包括(ABCDE)。A、成本预测、决策 B、成本核算、分析 C、成本计划 D、成本控制 E、成本考核
3.成本会计机构内部的组织分工有(AB)。A、按成本会计的职能分工 B、按成本会计的对象分工 C、集中工作方式 D、分散工作方式 E、统一工作方式
1. 2. 3. 4. 5. 6. 7. 8.
4.下列各项中,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有(ABCD)。A、车间办公费
B、季节性停工损失 C、车间设计制图费 D、在产品的盘亏损失 E、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工资
5.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做好的基础工作包括(ABD)。A、定额的制定与修订 B、做好原始记录工作 C、正确选择各种分配方法
D、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 E、成本计划的制定和修订
6.下列各项中属于营业费用的是(ABCD)。A、广告费
B、委托代销手续费 C、展览费
D、专设销售机构的办公费
7.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在费用界限划分过程应贯彻的原则是(BD)。A、成本效益原则 B、受益原则
C、收付实现制原则
D、负担费用多少与受益程度成正比原则 E、一致性原则
8.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包括(ABCD)。
A、对企业的各项支出、费用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控制
B、正确划分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正确核算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 C、将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
D、将生产费用在本月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 E、做好定额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五)问答题
1.成本会计任务包括的内容有哪些?
2.什么是成本?产品价值决定于哪些具体内容? 3.为了进行产品成本核算需要设置哪些会计账户?
4.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该正确划清哪些方面的费用界限?
习题 答 案
第五篇:全-成本会计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二)判断题
1.从理论上讲,商品价值中的补偿部分,就是商品的理论成本。2.成本的内涵,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耗费的资金的总和。
3.在实际工作中,确定成本的开支范围应以成本的内涵为理论依据。4.总括地讲,成本会计的对象就是产品的生产成本。
5.成本对象是分配成本的客体,它可以是你关心的,希望知道其成本数据的任何事物。6.提供有关预测未来经济活动的成本信息资料,是成本会计监督职能的一种发展。
7.以已经发生的各项费用为依据,为经济管理提供真实的,可以验证的成本信息资料,是成本会计反映职能的基本方面。
8.成本会计的监督职能,就是通过对实际成本信息资料进行检查和分析,来评价,考核有关经济活动。
9.成本会计的监督,包括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考核和分析。10.成本会计的任务,包括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考核和分析。11.成本预测和计划是成本会计最基本的任务。
12.企业主要应根据外部有关方面的需要来组织成本会计工作。
(三)单项选择
1.()构成商品的理论成本
A.已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 B.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C.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D.已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2.成本的内涵()
A.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生产资料转移价值的货币表现 B.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 C.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 D.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耗费的资金的总和
3.一般来说,实际工作中的成本开支范围与理论成本包括的内容()A.是有一定差别的 B.是相互一致的 C.是不相关的 D.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4.从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出发,成本会计的对象是()A.各项期间费用的支出及归集过程 B.产品生产成本的形成过程 C.诸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
D.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发生的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 5.成本会计的首要职能是()
A.反映的职能
B.反映和监督的职能 C.监督的职能
D.计划和考核的职能 6.成本会计反映职能的最基本方面是()
A.检查各项生产经营耗费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B.提供真实的,可以验证的成本会计信息 C.分析和考核成本管理工作的业绩 D.调节和指导企业的有关经济活动 7.成本会计的监督()
A.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B.包括事前和事后监督
C.是事后的监督
D.是事前的监督
8.通过对所提供的成本信息资料的检查和分析,控制和考核有关经济活动,属于成本会计的 A.事前的监督
B.事前,事后监督 C.事中,事后监督
D.事前,事中监督 9.成本会计最基本的任务和中心环节是()A.进行成本预测,编制成本会计计划 B.审核和控制各项费用的支出
C.进行成本核算,提供实际成本的核算资料
D.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
(四)多项选择
1.商品的理论成本是有生产商品说耗费的()构成的 A.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
B.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C.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D.必要劳动
2.成本的主要作用在于()A.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
B.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C.是企业对外报告的主要内容
D.是制定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和进行生产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3.成本会计的对象,总括地说应该包括()A.产品销售收入的实现过程
B.财务成本C.管理成本
D.利润的实现及分配过程 4.成本会计的反映职能包括()
A.提供反映成本现状的核算资料的功能
B.提供有关预测未来经济活动的成本信息资料的功能 C.控制有关经济活动的功能 D.考核有关经济活动的功能 5.成本会计的任务包括()
A.成本预测和决策 B.成本计划和控制 C.成本核算
D.成本考核和分析
6.一般来说,企业应根据()来组织成本会计工作 A.本单位生产经营的特点 B.对外报告的需要
C.本单位生产规模的大小 D.本单位成本管理的要求
第二章
一、判断说明题
1.为了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应该也可能绝对正确地划分各个会计期间的费用界限。3.为了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应该也可能绝对正确地划分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费用界限。5.企业生产经营的原始记录,是进行成本预测、编制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核算的重要依据。7.为了尽可能的符合实际情况,厂内价格应该在内经常变动。9.外购材料、外购动力属于费用要素。
11.费用经济内容分类,便于分析各种费用的之处是否节约、合理。
13.“直接人工”是反应直接参加产品生产工人的薪酬费用的产品成本项目。15.工业企业的期间费用按照经济内容可以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17.计入产品的各项生产费用按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可以分为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生产费用。19.在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或车间)中,全部生产费用均属于直接计入费用。21.在联产品生产企业(或车间)中,全部费用均属于间接计入费用。23.生产设备的折旧费用计入制造费用,因此它属于间接生产费用。
25.“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应该按成本计算对象设置明细分类账,帐内按成本项目分设专栏或专行。
27.“辅助生产成本”科目月末应无余额。
29.期间费用的节约与否不会直接影响当期利润。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费用要素的是()A.直接材料B.直接人工 C.外购材料
D.废品损失
2.下列各项中,属于费用要素的是()A.销售费用 B.管理费用 C.折旧费用
D.制造费用
3.下列各项中,属于产品成本项目的是()A.废品损失
B.职工薪酬费用 C.管理费用
D.销售费用
4.下列各项中,属于成本项目的是()A.外购动力
B.利息支出 C.外购燃料
D.直接材料
5.下列各项中,应计入制造费用的是()A.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费用 B.产品生产工人工资 C.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D.工艺燃料费用
6.下列各项中,应计入管理费用的是()A.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 B.车间厂房的折旧费用
C.车间生产用设备的折旧费用 D.车间辅助人员的工资
7.下列各项中,应计入管理费用的是()A.企业专设销售机构人员的工资 B.产品广告费用 C.企业的印花税 D.车间的办公费用 8.下列各项中,应计入管理费用的是()A.银行借款的利息支出 B.银行存款的利息收入 C.企业的技术转让费用 D.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
9.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生产费用的是()A.生产车间厂房的折旧费用
B.产品生产用设备的折旧费用 C.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
D.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 10.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生产费用的是()A.产品生产工人的薪酬费用
B.产品生产用设备的薪酬费用 C.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
D.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 11.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生产费用的是()A.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原料及主要材料费用
B.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费用 C.工艺用燃料费用
D.生产车间一般消耗性材料费用 12.下列各项中,属于间接生产费用的是()A.生产车间厂房的折旧费用 B.产品生产工人的薪酬费用
C.产品生产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
D.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
13.正确处理跨期费用的摊销工作,是为了正确划分()A.各月份的费用界限
B.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C.各种产品之间的费用界限
D.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费用界限 14.设置产品成本项目的目的是()A.为了反映费用支出所属的劳动因素
B.为了反映各个时期各种费用的构成和水平C.为了给编制材料采购和劳动工资计划提供材料
D.为了反映生产费用的具体用途,提供产品成本构成情况的资料
三、多项选择题
1.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必须做好的各项基础工作有()A.定额的制定和修订
B.厂内计划价格的制定和修改 C.各项原始记录
D.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
2.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必须正确划分的费用界限有()A.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B.各月份的费用界限
C.销售费用与财务费用的界限 D.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
3.下列各项中,属于费用要素的有()A.直接材料
B.固定资产折旧费 C.利息支出
D.直接燃染料和动力 4.下列各项中,属于费用要素的有()A.外购材料
B.外购动力 C.直接人工D.制造费用
5.下列各项中,属于产品成本项目的有()A.废品损失
B.制造费用 C.直接人工
D.职工薪酬
6.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生产费用的有
A.机器设备的折旧费
B.车间厂房的折旧费 C.几种产品共同消耗的原材料费用
D.车间的有机物消耗 7.下列各项中,属于间接生产费用的有
A.车间厂房的折旧费
B.车间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 C.几种产品共同消耗的动力费用
D.车间辅助人员的职工薪酬 8.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计入费用的有
A.几种产品共同消耗的辅助材料费用
B.几种产品共同负担的制造费用
C.一种产品消耗的原材料费用
D.一种产品消耗的生产工人薪酬费用 9.下列各项中,属于间接计入费用的有
A.联产品消耗的原材料费用
B.一种产品负担的辅助材料费用 C.几种产品共同负担的生产工人薪酬费用
D.管理费用 10.下列各项中,属于费用要素中的税金的有()A.增值税B.所得税C.车船税D.土地使用税
11.下列各项中,属于费用要素中的税金的有()A.印花税 B.营业税C.消费税
D.房产税 12.记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的有()A.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原料费用 B.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主要材料费用 C.车间的有机物消耗
D.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辅助材料费用
13.要素费用中的外购材料费用,可能计入的成本项目的有()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废品损失
D.制造费用
14.要素费用中的职工薪酬费用,可能计入的会计科目有()A.制造费用
B.销售费用 C.财务费用
D.基本生产成本 15.下列各项中,属于产品销售费用的有 A.广告费
B.委托代销手续费 C.展览费
D.专设销售机构的办公费
16.下列各项中,属于管理费用的有()A.咨询费
B.诉讼费 C.公司经费
D.业务招待费
17.下列各项中,可能计入财务费用的有()A.金融机构手续费
B.利息费用 C.汇兑损失
D.利息收入
第三章 判断说明题
1.直接生产费用都是直接计入费用。
3.专设成本项目的生产费用,都是直接生产费用。
5.基本生产车间直接用于产品生产并专设成本项目的生产费用,应记入“基本生产成本”科目。
7.由几种产品生产共同耗用的、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费用,可以直接计入各种产品成本。9.各种产品共同耗用的原材料费用按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与按材料定额费用比例分配的计算结果是不相同的。
11.五五摊销法适用于各月领用和报废比较均衡、各月摊销额相差不多的低值易耗品。13.用于基本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车间以及行政管理部门的照明用电不计入成本,应计入管理费用。
15.在采用计件工资形式下,如果是生产多种产品,则应采用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产品生产工人的薪酬费用,然后再记入各种产品成本明细账的“直接人工”项目。
17.对各种产品共同耗用的计时工资,按实际工时比例进行分配比按定额工时比例进行分配更能体现产品负担的直接人工费用与其劳动生产率高低之间的关系。19.要素费用中的税金,是管理费用的组成部分。
21.凡是受益期与支付期不一致的费用,原则上应该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分别采用待摊或预提的办法来处理。
23.预提费用是预先分月计算成本、费用,在以后月份才支付的费用。
25.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一般应该按车间以及产品或者劳务的种类设置,帐内按照成本项目或费用项目设置专栏。
27.采用顺序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一律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
29.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计算的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是完全的实际费用。
31.分配制造费用采用的所有分配方法,分配结果是“制造费用”科目期末都没有余额。33.废品损失是指废品的报废损失,即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扣除回收材料、废料价值后的净损失。
35.企业各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应该加以汇总,在整个企业的各种产品间统一分配。
单项选择题
1.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料费用,应记入的会计科目是()A.制造费用
B管理费用 C销售费用 D基本生产成本
3.基本生产车间耗用的机物料费用,应计入的会计科目()A基本生产成本
B待摊费用 C辅助生产成本 D制造费用
5.在下列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中,计算分配工作最为简便的是()A直接分配方法 B顺序分配方法 C交互分配法D计划成本法
7.企业在生产多种产品时,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生产工人的计时工资属于()。A直接计入费用B间接计入费用 C间接生产费用D制造费用 9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应借记()。A.预提费用
B.财务费用 C.管理费用
D.销售费用
11.待摊费用的摊销期限应该是()。A.1年以内B.1年以上 C.2年以内D.视情况而定
13.辅助生产费用的直接分配法,是将辅助生产费用()。A直接计入生产成本的方法 B直接计入辅助生产成本的方法
C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各受益单位的方法 D直接分配给所有受益单位的方法
15.在交互分配法下,辅助生产费用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再在()。A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单位之间分配 B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 C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分配 D各受益的基本车间之间进行分配
17.基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酬薪费用,应记入的科目是()。A基本生产成本B制造费用 C销售费用D管理费用
19.季节性生产的车间分配制造费用适用的方法()。A生产工时比例法 B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 C机器工时比例法
D按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21.期间费用核算内容不应包括()。A财务费用核算B管理费用核算 C销售费用核算 D制造费用核算
第四章 判断说明题
1.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做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这项工作。
3.如果在产品品种多,数量大,每月都要组织实地盘点确实有困难的,也可以根据在产品业务核算资料的期末结存量计算在产品成本。5.在产品发生盘盈时,为了保证账实相符,按计划成本或者定额成本借记基本生产成本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7.各月末的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可以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9.采用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法时,某种产品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就是本月完工产品的成本。
11.约当产量比例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小、各月末在产品只计算所耗的直接材料费用,不计算各项加工费用,产品的其他费用全部计入完工产品成本。
13.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约当产量比例法只适用于加工费用的分配,不适于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
15.原材料在生产产品的每道工序开始时一次投入,用来分配原材料费用的完工率,是到该工序止累积的原材料消耗定额与完工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额比率。17.采用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时,月末在产品额定额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全部由完工产品成本负担。
19.在约当产量比例法下,从精细化分配费用的角度来看,应针对不同成本项目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约当产量,进而分配费用。
21.直接分配法、约当产量比例法、定额比例法等都是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
23.只要在产品在各工序的分布均衡,就可以不分工序计算完工率,即完工率一律按50%确定。
25.定额比例法适用于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项消耗费用定额比较稳定、准确,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的产品。
(三)单项选择题
1.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采用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适用的情况是()A各月在产品的数量很小 B各月在产品的数量很大 C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 D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很小
2.完工产品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采用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法,适用情况是 A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
B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虽大但各月之间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 C各月成本水平相差不大 D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
3.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采用在产品按所耗的直接材料费用计价法,使用的情况是()。
A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 B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
C直接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比重比较大 D以上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4.某种产品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末在产品数量也较大,直接材料费用占产品成本比重较大,为了简化费用的分配工作,月末在产品与完工产品之间分配费用,可采用()。A约当产量比例法
B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C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
D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费用计价法
5.某种产品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末产品数量变动也较大,产品成本中直接材料费用和各项费用所占比重相差不多,应采用()。A.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B.约当产量比例法
C.按年数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D.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费用计价法
6.某种产品在产品数量较小,或者数量虽大但各月之间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月初、月末在产品成本的差额对完工产品成本的影响不大,为了简化核算工作,可采用()。A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B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费用计价法 C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D定额比例法
7.某企业定额管理基础比较好,能够制定比较准确、稳定的消耗定额,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的产品,应采用()。A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B定额比例法
C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费用计价法 D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8.某企业定额管理基础比较好,能够制定比较准确、稳定的消耗定额,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的产品,应采用()。A定额比例法
B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C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费用计价法 D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9.按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数量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产品的直接材料费用,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产品成本中直接材料费用的比重较大 B原材料随生产进度陆续投入 C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 D原材料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稳定
10.按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数量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在产品以接近完工
B原材料在生产开始后分工序一次投入 C在产品成本中直接材料费用比重较大 D各项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稳定
11.在计算完工产品成本时,如果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各月末在产品数量比较稳定 B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少 C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 D定额管理基础较好
12.在产品完工率为()与完工产品工时定额的比率。A所在工序工时定额
B所在工序工时定额的50% C所在工序累计工时定额
D前面各工序累计工时定额与所在工序工时定额的50%的合计数
13.原材料在每道工序开始时一次投料的情况下,分配直接材料费用的在产品完工率,等于直接材料的()与该产品完工的原材料消耗定额的比率。A所在工序消耗定额 B所在工序累计消耗定额
C所在工序累计消耗定额的50% D所在工序消耗定额的50%
(四)多项选择题
1.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采用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法,适用于()的产品。
A在产品数量很大B在产品数量很小
C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D在产品数量虽大,但各月之间数量变动不大 2.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有 A约当产量比例法
B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的大小 C各项费用比重大小 D定额管理基础的好坏
3.选择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费用分配方法时,应考虑的条件是()。A在产品数量的多少
B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大小 C各项费用比重的大小 D定额管理基础的好坏
4.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采用在产品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法,适用于()的产品。
A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小 B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
C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虽大,但各月之间变动不大D各月成本水平相差不大 5.约当产量比例法适于用()的产品。A月末在产品接近完工 B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
C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 D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
6.采用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费用计价法,分配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费用,应具备的条件有()。
A直接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所在比重较大 B各月末在产品数量比较稳定 C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
D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
7.采用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分配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费用,应具备的条件有()。A定额管理基础较好 B各项消耗定额变动较大 C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小 D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
8.采用定额比例法分配完工产品和在产品费用,应具备的条件有()。A消耗定额比例准确 B消耗定额比较稳定
C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 D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
9.采用定额比例法分配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费用,分配率的计算公式包括()。
A(月初在产品定额费用+本月定额费用)/(完工产品定额消耗量+月末在产品定额消耗量)*100% B(月初在产品定额费用+本月实际费用)/(月初在产品定额消耗量+本月定额消耗量)*100% C(月初在产品定额费用+本月定额费用)/(月初在产品定额消耗量+本月定额消耗量)*100% D(月初在产品定额费用+本月实际费用)/(完工产品定额消耗量+月末在产品定额消耗量)*100% 10.工业企业的完工产品,应该包括()。A产成品B自制材料
C工具和模具D劳务与作业
第五章
(二)判断说明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说明理由)1.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主要表现作成本计算对象 的确定上。
3.成本计算对象是区分产成品成本计算各种基本方法的主要标志。5.在多步骤生产中,为了加强各生产步骤的成本管理,都应当按照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7.在单件和小批生产中,产品成本有可能在某批产品完工后计算,因而成本计算是不定期的,而是与生产周期相一致。
9.受企业生产类型特点以及相应的管理要求的影响,产品成本计算对象不外乎是分品种、分批、分步三种,因而以成本计算对象为主要标志的成本计算基本方法也只有三种,即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
11.品种法、分步法和定额法是产品成本的三种计算方法。
13.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分为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是从计算产品实际成本是否必不可少的角度划分的。15.由于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与企业生产类型的特点没有直接联系,不涉及成本计算对象,因而只要具备条件,在任何生产类型的企业中都能用。
(三)单项选择题
1.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的确定上。A.成本计算对象
B.成本计算日期 C.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
D.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
2.区分各种成本计算基本方法的主要标志是()。A.成本计算对象
B.成本计算日期 C.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
D.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
3.将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概括为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因为它们()。A.应用得最广泛
B.计算方法最简便 C 对成本管理最重要
D.是计算产品实际成本必不可少的方法
4.分类法是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但可按一定标准对产品进行分类的情况下,为了()而采用的。A.计算各类产品成 B.简化成本计算工作 C.加强各类产品成本管理 D.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5.定额法是为了()而采用的。A.加强成本的定额管理 B.简化成本计算工作 C.计算产品的定额成本 D.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6.划分产品成本计算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的标准是()。A. 成本计算工作的简繁 B. 对成本管理作用的大小 C.应用是否广泛
D.对于计算产品实际成本是否必不可少 7.品种法适用的生产组织是()。A.大量成批生产
B.大量大批生产 C.小批单件生产
D.大量小批生产 8.分批法适用的生产组织是()。A.小批单件生产
B.大量大批生产 C.大量小批生产
D.大量成批生产
(四)多项选择题
1.企业在确定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时,必须从企业的具体情况出发,同时考虑的因素有 A.企业的生产特点
B.企业生产规模的大小 C.进行成本管理的要求 D.月末有无在产品
2.受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影响,在产品成本计算工作中的成本计算对象 包括()。
A.产品品种
B.产品类别
C.产品批别
D.产品生产步骤 3.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包括()。A.品种法
B.分批法 C.分类法
D.分步法
4.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包括()。A.定额比例法
B.系数法 C.分类法
D.定额法 5.品种法适用于()。
A.大量生产
B.小批生产
C.单步骤生产
D.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6.分批法适用于()
A.小批生产
B.大批生产
C.导譬等产
D.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7.分步法适用于()A.大量生产
B.大批生产
C.多步骤生产
D.单步骤生产
8.将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概括为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是因为这些()。A.与生产类型的特点有直接联系 B·涉及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 C.使成本计算工作简化
D.是计算产品实际成本必不可少的方法
9.将分类法和定额法归类为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是因为这两种方法()。A.与生产类型的特点没有直接联系 B.成本计算工作繁重
C.不涉及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
D.从计算产晶实际成奉的角度来说不是必不可少的
10.将品种法看做成本计算旗本办法中最基本的方法,是因为()A.不论什么类型的企业。采用什么成本计算办法,最终都必须按照产品品种计算成本 B.按照产品品种计算成本,是产品成本计算的最起码的要求 C.计算最简化D.应用最广泛
第六章
(二)判断说明题 1.由于每个工业企业最终都必须按照产品品种算出成本,因而品种法适用于所有工业企业,应用范围最广泛。
3.如果在一张订单中只规定一件产品,但其属于大型复杂的产品,价值大、生产周期长,也可以按照产品的组成部分分批组织生产,计算成本。
5.如果一张订单规定有几种产品,应合为一批组织生产和进行成本计算。
7.为了使同一批产品同时完工,避免跨月陆续完工的情况,减少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工作,产品的批量越小越好。
9.在小批、单件生产的企业或车间中,如果同一月份投产的产品批数很多,就可以采用简化的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
11.简化的分批法,由于只对完工产品分配间接计入费用,而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因而又称其为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
13.采用简化的分批法,必须设立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15.由于各个企业生产组织的特点不同,各生产步骤成本的计算和结转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逐步结转法和平行结转法。
17.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半成品成本的结转与半成品实物的转移是一致的,因而有利于半成品的实物管理和在产品的资金管理。19.成本还原的对象是产成品成本。
21.综合结转半成品成本有利于从整个企业角度分析和考核产成品成本的结构。
23.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不论是综合结转还是分项结转,半成品成本都捏随着半成品实物的转移而结转。
25.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下,各步骤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都是指产成品与广义在产品之问的费用分配。
27.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各步骤可以同时计算产品成本,但各步骤间不结转半成品成本。29.凡是尚未最后完工的产品都是广义在产品。
31.在需要进行成本还原的情况下,如果各月所产半成品的成本构成变动较大,且半成品的定额成本或计划成本比较准确,也可以按照半成品的定额成本或计划成本的成本构成进行还原。
(三)单项选择题
1.如果在一张订单中规定了几种产品,产品批别应按()划分。A.订单
B,产品品种
C订单或产品品种
D.各种产品数量多少
2.采用简化的分批法,在产品完工之前,产品成本明细账()。A.不登记任何费用
B.只登记直接计入费用(如直接材料费用)和生产工时 C.只登记直接材料费用
D.登记间接计人费用,不登记直接计入费用
3.在简化的分批法下,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A.只是在各批产品之间分配间接计入费用的依据 B.只是在各批在产品之间分配间接计入费用的依据
C.既是各批产品之间,也是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间接计入费用的依据 D.只是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间接计入费用的依据 4.简化的分批法是()。
A.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 B.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 C.不分批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分批法
D.分批计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
5.某企业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6月1日投产甲产品5件,乙产品3件;6月15日投产甲产品4件,乙产品4件,丙产品3件;6月26日投产甲产品6件。该企业6月份应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张数是()。
A.3张
B.4张C.5张
D.6张 6.下列情况中,不宜采用简化分批法的是 A.各月间接计入费用水平相差较多 B.月末未完工产品批数较多 C.同一月份投产的批数很多
D.各月间接计入费用水平相差不多
7.下列方法中,属于不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分步法是()。A.逐步结转法
B.综合结转法 C.分项结转法
D.平行结转法 8.在逐步结转分步法下,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是指在()之间的费用分配。A.产成品与月末在产品
B.完工半成品与月末加工中的在产品 C产成品与广义在产品
D.前面步骤的完工半成品与加工中的在产品及最后步骤的产成品与加工中的在产品 9.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下,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是指在()之间的费用分配。A.各步骤完工半成品与月末加工中的在产品 B.各步骤完工半成品与广义在产品 C.产成品与狭义在产品
D.产成品与月末广义在产品 10.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按照半成品成本在下一步骤成本明细账中的反映方法,可以分()。A.实际成本结转法和计划成本结转法 B-综合结转法和分项结转法 C.平行结转法和分项结转法 D.平行结转法和综合结转法 11.成本还原的对象是()。A.产成品成本
B.各步骤半成品成本
C.产成品成本和各步骤半成品成本
D.产成品成本中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 12.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
A.不能全面地反映各个生产步骤的生产费用水平B.能够全面地反映各个生产步骤的生产费用水平C.能够全面地反映第一个生产步骤的生产费用水平. D.能够全面地反映最后一个生产步骤的生产费用水平13.下列方法中,需要进行成本还原的是()。A.平行结转法
B.逐步结转法 C.综合结转法
D.分项结转法
14.在下列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中,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生产周期基本一致的是()。A.分批法 B.品种法
C逐步结转分步法
D_平行结转分步法
15.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来计算产品成本的决定性条件是()。A.不需要计算半成品成本 B.必须是连续式多步骤生产 C.必须是装配式多步骤生产
D.需要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
(四)多项选择题
1.品种法适用于()。A.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 B_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
C.管理上不要求分步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D.小批单件、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2.分批法适用于()。
A.小批生产B.大批大量、管理上不要求分步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C.分批轮番生产同一种产品。D.单件生产
3.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如果批内产品跨月陆续完工的情况不多,完工产品数量占全部批量的比重很小,先完工的产品可以()从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转出。A.按计划单位成本计价 B.按定额单位成本计价
C.按近期相同产品的实际单位成本计价 D.按实际单位售价计价
4.采用简化的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有()。A.同一月份投产的产品批数很多 B.月末完工产品的批数较少
C.各月间接计人费用水平相差不多 D.各月生产费用水平相差较多
5.采用简化的分批法,在产品完工以前,产品成本明细账()。A.登记直接计人费用
B.只登记间接计人费用,不登记直接计入费用 C.登记生产工时 D.不登记任何费用
6.采用简化的分批法,各月()。A.只分批计算完工产品成本
B.只对完工产品分配间接计人费用 C 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
D.月末在产品成本只以总额反映在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中 7.采用简化的分批法,()。A.必须设立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
B.在产品完工之前,产品成本明细账只登记直接计人费用和生产工时 C.在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中累计登记间接计人费用 D。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
8.成本管理需要提供各生产步骤半成品成本资料的原因有()。A.计算外销半成品的损益
B.全面考核和分析商品产品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各生产步骤等内部单位的生产耗费水平和资金占用水平
C.进行同行业半成品指标的评比
D.为计算各种产成品成本提供所耗用同一种半成品费用的数据
9-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按照结转的半成品成本在下一步骤产品成本明细 账中的反映方法,分为()。A.综合结转法
B.分项结转法
C。按实际成本结转
D.按计划成本结转
10.按计划成本综合结转半成品成本的优点有()。A.可以简化和加速半成品核算和产成品成本计算工作 B.便于各步骤进行成本的考核和分析
C.便于从整个企业角度进行成本的考核和分析 D.便于考核产品成本的构成和水平
11.按实际成本综合结转半成品成本的缺点有()。A.领用半成品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烦琐 B.各步骤不能同时计算成本
C.不能直接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
D.不能从整个企业角度考核和分析产品成本的构成和水平12.下列各项中,需要进行成本还原的原因有()。A.各步骤半成品成本结转采用按实际成本综合结转法 B.各步骤半成品成本结转采用按实际成本分项结转法 C.各步骤半成品成本结转采用按计划成本综合结转法
D.管理上要求从整个企业角度考核和分析产品成本的构成和水平13.采用综合结转法结转半成品成本的优点有()。A.便于各生产步骤进行成本管理
B.便于各生产步骤进行完工产品的成本分析
C.便于从整个企业角度分析和考核产品成本的构成和水平D.不必进行成本还原
14.采用分项结转法结转半成品成本的优点有()。A.便于各生产步骤的成本分析
B.便于各生产步骤进行完工产品的成本分析
C.可以直接、正确地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资料 D.便于从整个企业角度考核和分析产品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 15.平行结转分步法的特点有()。A.各生产步骤不计算半成品成本,只计算本步骤所发生的生产费用以及这些费用应计人产成品成本的份额
B.各步骤间不结转半成品成本
C.可以全面地反映各步骤生产耗费水平
D.将各步骤应计人产成品成本的份额平行结转,汇总计算产成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16.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下,对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正确的说法是指()两者之间的费用分配。
A.产成品与广义在产品 B.产成品与狭义在产品
C.各步骤完工半成品与月末加工中的在产品 D.应计人产成品的份额与广义在产品
17.某一生产步骤广义在产品包括()。A.尚在本步骤加工中的在产品
B.已完成本步骤生产,转入半成品库的半成品
C.已从半成品库转到以后各步骤进一步加工、尚未最后制成的半成品 D.包括前一个或几个生产步骤在内的各生产步骤的狭义在产品 1 8.采用平行结转法()。
A各步骤可以同时计算产品成本(应计人产成品成本的份额)B.不能提供半成品成本资料
C.费用结转与半成品实物转移脱节
D.不能全面地反映各个生产步骤产品的生产耗费水平19.平行结转法适宜在()的情况下采用。A.产品种类多,计算和结转半成品成本工作量大 B.管理上不要求提供各步骤半成品成本资料
C.管理上不要求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 D.管理上不要求全面地反映各个生产步骤的生产耗费水平20.与逐步结转分步法相比,平行结转分步法的缺点有()。A各步骤不能同时计算产品成本 B.需要进行成本还原
C.不能为实物管理和资金管理提供资料 D.不能提供各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资料
21.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是因为()。A.管理上不需要计算半成品成本 B.为了加速和简化成本计算工作 C.为了加强成本管理上的经济责任制 D.为了全面地反映各步骤生产耗费水平
22.在下列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中,成本计算期与会计报告期一致的有()。A.分批法B.品种法
C.逐步结转分步法D.平行结转分步法
第七章
(二)判断说明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说明理由)1.只要产品的品种、规格繁多,就可以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3.按照系数分配计算类内各种产品成本的方法,是一种简化的分类法。5.分类法的适用与否与产品的生产类型有着直接的关系。
7.产品内部结构、所用原材料、工艺技术过程完全相同,但由于工人操作而造成的质量等级不同的产品,可以应用分类法的原理,按照不同售价在它们之间分配费用。9.主产品、副产品在分离前应合为一类产品计算成本。
11.定额成本是一种目标成本,是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考核的依据。
13.编制定额成本计算表时,所采用的成本项目和成本计算方法,应与编制计划成本、计算实际成本时所采用的成本项目和成本计算方法一致。15.在定额法下,退料单是一种差异凭证。
17.在计件工资形式下,生产工人工资属于直接计入费用,因而其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与原材料相似。19.在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的车间中,制造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不能按照产品进行日常核算。
21.直接材料脱离定额的差异,是按照计划单位成本反映的数量差异。
23.在计算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时,若是定额降低的差异,应从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中减去,同时加入本月产品成本中。
25.定额法的优点是较其他成本计算方法核算工作量要小。27.一个企业或车间有可能同时应用几种成本计算方法。29.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始终保持不变的成本。
31.经营能力成本的发生额一般在短期内很难有重大改变。
33.总成本是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组成的,它兼有这两类成本的不同性质。因此,总成本实质上也是混合成本。35.由于标准成本代表了成本要素的合理近似值,因而它既是进行价格决策和投标议价的一项重要依据,也是其他长期或短期决策必须考虑的因素。37.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类似于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39.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上反映的是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工时利用问题。41.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的形成原因与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的形成原因是相同的。43.标准成本法与定额法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为各种成本差异单独设置账户。(三)单项选择题
1.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适用于()。A.品种、规格繁多的产品
B.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分类的产品
C.品种、规格繁多,而且可以按照产品结构、所用原材料和工艺过程的不同划分为若干类别的产品 D.只适用大批大量生产的产品
3.按照系数比例分配同类产品中各种产品成本的方法是()A.一种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 B.一种单独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C.一种简化的分类法
D.一种分配间接费用的方法 5.定额法的主要缺点是()。
A.只适用于大批大量生产的机械制造企业 B.较其他成本计算方法核算工作量大
C.不能合理、简便地解决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问题 D。不便于成本分析工作
7.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法,在适用范围上()。A.与生产的类型没有直接关系 B.与生产的类型有直接关系
C.只适用于大批大量生产的机械制造业 D.只适用于小批单件生产的企业
9.下列项目中,属于固定成本的是()。A.材料成本
B.房屋租金
C.按销售量支付的佣金
D.直接人工成本
11.下列项目中,属于酌量性固定成本的是()。A.保险费
B.研究开发费
C.厂房的折旧费
D.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
13.如在总成本计算公式y=a+bx。直线方程中,b是直线的斜率,它代表(A.固定成本总额
B.变动成本总额 C.业务量
D.单位变动成本
15.以现有生产经营条件处于最优状态为基础确定的最低水平的成本叫做(A.理想标准成本
B.正常标准成本 B.现实标准成本
C.可达到标准成本)。)。
第一章
二、判断说明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三、单项选择题
1.D 2.D 3.A 4.D 5.A 6.B 7.A 8.C 9.C
四、多项选择题
1.AB 2.ABD 3.BC 4.AB 5.ABCD 6.ACD
第二章
二、判断说明题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三、单项选择题
1.C 2.C 3.A 4.D 5.C 6.A 7.C 8.C 9.B
10.A 11.D 12.A 13.A 14.D
四、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D 3.BC 4.AB 5.ABC 6.AC 7.ABD 8.CD 9.AC
10.CD 11.AD 12.ABD 13.ACD 14.ABD 15.ABCD 16.ABCD 17.ABCD
第三章
二、判断说明题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31.╳
33.╳
35.╳
三、单项选择题
1.D 3.D 5.A 7.B 9.C 11.A 13.C 15.A 17.B 19.D 21.D 23.D
四、多项选择题
1.ABC 3.CD 5.ABC 7.BCD 9.ABC 11.ABC 13.BCD 15.ABC
17.BD 19.BCD 21.ABD 23.AB 25.ABC
27.ACD 29.ABCD 31.ABCD 第四章
二、判断说明题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三、单项选择题
1.A 2.B 3.D 4.D 5.B 6.C 7.A 8.A 9.C 10.A 11.B 12.D 13.B
四、多项选择题
1.BD 2.ACD 3.ABCD 4.AC 5.BCD 6.ACD
7.AC 8.ABD 9.BD 10.ABC 11.ABCD 12.AB
第五章
二、判断说明题
1.√
3.√
5.╳
7.√
9.√
11.╳
13.√
15.√
三、单项选择题
1.A 2.A 3.D 4.B 5.A 6.D 7.B 8.A
四、多项选择题
1.AC 2.ACD 3.ABD 4.CD 5.ACD 6.ACD 7.ABC 8.ABD 9.ACD 10.AB
第六章
二、判断说明题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31.√
三、单项选择题
1.B 2.B 3.C 4.B 5.D 6.A 7.D 8.D 9.D 10.B 11.D 12.C 13.C 14.A 15.A
四、多项选择题
1.AC 2.ACD 3.ABC 4.ABC 5.AC 6.ABCD 7.ABCD 8.ABCD 9.AB 10.AB 11.ABCD 12.ACD 13.AB 14.CD 15.ABD 16.AD 17.ABC 18. ABCD 19.ABD 20.CD 21.AB 22.BCD
第七章
二、判断说明题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31.√ 33.√ 35.√
37.╳ 39.√
41.√
43.╳
三、单项选择题
1.C 3.C 5.B 7.A 9.B 11.B 13.D 1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