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漂亮朋友》读书报告
从《漂亮朋友》中反思人性的贪婪
汉语言文学三班41202136冯舒玲
摘要:“人生就像一面山坡,当您往上走的时候,看到的是顶峰,内心就会充满希望;可是一旦到达顶峰,展现在你眼前的,就是可怕的下坡,重点通向死亡。上坡的时候,我们步履艰辛缓慢,可是下坡的时候,速度却很快。”的确,适当的欲望可以看作是努力奋斗的“贪婪”,而无止境的欲望就是恶性的“贪婪”,就会成为你走向下坡路的内在隐患。
关键词:人性、贪婪、杜洛瓦
生活就好似一面镜子,反射出人性的方方面面。无论你怎样掩饰你内心当中不可告人的目的,由于意识的能动性作用,你的行为举止终究会暴露出你的真实想法。所以,不要试图用花言巧语掩盖你的劣行,公道自在人心。同时,人性是具有贪婪性质的,关键是要看你是否能很好的控制,至于朱熹所说的“存天理,灭人欲”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是不具有可实施性的,但短期内无法实施并不代表我们不加以克制,任其肆意发展。在细细品味莫泊桑写的《漂亮朋友》中,我对人性贪婪的丑恶形象有了更加深刻地了解。
一、从杜洛瓦的理想、追求中剖析人性的贪婪
理想是一把尺,量出一个人眼光的长短;追求是一杆秤,称出一个人灵魂的高低。
《漂亮朋友》中所塑造的乔治.杜洛瓦这个形象是一个野心勃勃、阴险狡诈的年轻人,他为追求名利不择手段。他的战友们总是这样评价他的“机灵、诡计多端、遇事沉着冷静,总有办法应付的人”,而事实上,他也决心做一个机灵、诡计多端、沉着冷静的人,并且存有不顾一切往上爬的欲望。他在跻身于《法兰西生活报》后把发表的长篇大论当作出名的依靠,而不是当作一生的事业抑或是一种理想乃至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只是庸俗的把目前的工作当作是爬上更高阶层的一个过渡,而且在此过程中,杜洛瓦也变得越来越贪婪,越来越堕落。他对金钱越来越着迷,换言之,他已经陷入金钱的泥沼中不能自拔。接着,杜洛瓦与拉罗舍沆瀣一气,帮着精通权术、不择手段的拉罗舍在政界如鱼得水,拉罗舍信守承诺,托杜洛瓦的妻子玛德莱娜送给他荣誉团一字勋章,而当他看到此勋章是却表现得十分冷漠,并且明确表示宁愿拉罗舍送给他一千万法郎。当妻子玛德莱娜与他争论时,他竟然轻狂地说:“什么都是相对的,现在的我本可以得到的更多。”从这件事就能看出他对金钱和物质的崇拜已经远远超过了这枚由拿破仑设立的用于表彰那些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们的法国一级荣誉勋章。杜洛瓦的贪婪本性暴露无遗,他对理想和追求已经彻底的趋于物质化金钱化,没有任何的精神追求可言,他的这种庸俗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消极的颓废的,他助人利用暗箱操作的代价衡量索取回报的大小,这就是他唯一的乐趣,并且也把它当作精神支柱,支撑自己的向往,憧憬更加优质生活的动力。就本篇小说而言,杜洛瓦可以看作是理想追求的“奴隶”。科学的理想追求本应是人们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灯塔和动力之源,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显而易见,杜洛瓦的理想追求带有金钱性质的烙印,是不科学的、不积极向上的,同时是带有绝大多数人所共有的贪婪性的,因而,他的内心世界是空虚的、迷茫的,没有心灵的安宁与充实,如此而来,他的一生因为他的过分贪婪而
浑浑噩噩、庸庸碌碌、腐化堕落的,他不过就是社会上的一具行尸走肉。
二、从杜洛瓦对待友情的态度中发掘人性的贪婪
友谊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人心灵的纯净与否。
杜洛瓦在生活拮据窘迫时受到朋友弗雷斯蒂埃的热心帮助,在《法兰西生活报》谋得一职,生活上的经济困扰有所减轻,但杜洛瓦并没有就此满足,他有着更加狂妄的欲望,他一直都对自己所得的工资不满足,并且与朋友弗雷斯蒂埃作对比,但可笑的是他竟然中专和会考都未通过,他的第一篇《非洲服役散记》也是在朋友的妻子的帮助下才完稿的,然而,他对朋友的这些雪中送炭的帮助无动于衷,毫无感激之心,之后还抱怨弗雷斯蒂埃对自己的安排不周,他对友情完全是索取的态度,他只想着如何利用朋友,而没有把友情当作一种纯洁的感情借鉴交流融合,他对友谊的暗自定义是在功利性的目的性之上的。在每个星期四的晚上他都会到玛莱尔夫人家吃饭,和他的丈夫谈天说地,以博取其丈夫的欢心,貌似两人谈得十分投机,实际上杜洛瓦早已心怀鬼胎,他妄图与上层人士建立社交关系,进而作为爬上阶层的奠基之阶。而后,在妻子玛德莱娜的好友(仰慕者)沃德雷克病逝后,杜洛瓦又诘难玛德莱娜为何沃德雷克没有给他留遗产,还厚颜无耻的声称自己也是沃德雷克的好友,应该得到点东西。杜洛瓦与人交际过程完全是物质化的,他把友谊当作是敛财的工具之一,在真诚的平面镜前,他的人格是扭曲的,他的心灵是肮脏的、利欲蒙蔽的,同时,他的贪婪本性也更加鲜明地突出。
三、从杜洛瓦对待爱情的过程中直戳人性的贪婪
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情感基础和经济基础还有共同理想等能互相体谅互相爱护的真真意义上的倾慕,而且期望与对方长相厮守,相濡以沫。
我对爱情的拙见是:最崇高的且令人向往的爱情不是毫无损伤的完整性,而是对别人的爱一旦付出并不要求获得回报。但令人惋惜的是,杜洛瓦对爱情简直是亵渎,他对爱情的不负责是与真真意义上的爱情主义价值观是大相径庭的。无论是对为人严谨、起初恪守妇道的瓦尔特夫人的勾引,还是对待爱情充满幻想主义色彩的德玛莱尔夫人的引诱,还是对风韵犹存的弗雷斯蒂埃夫人的死缠烂打,还是对“年幼无知”毫无感情基础的小苏珊的献殷勤,杜洛瓦始终都是以个人的功利性为首要目的的。他引诱瓦尔特夫人坠入情网不可自拔,又将德玛莱尔夫人当作情感的宣泄物,当作情妇,而后又将魔掌伸向德玛莱尔夫人,在德玛莱尔夫人的利用之处耗尽时,他又表现的十分狂躁,他一直都在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爱情不过是他利用的手段之一,他的贪婪并不至于此。杜洛瓦还把魔掌伸向了无辜的小苏珊,而且与此同时,他又陷害妻子与拉罗舍有奸情,与妻子“名正言顺”的离婚,并“轻车熟路”的将小苏珊“俘虏”,他对小苏珊献殷勤的实质目的也是明确的——金钱、物质,他想要得到的是以拉罗舍女婿的名称获得法律承认的财产,来作为他将来发迹的雄厚资本,他的感情付出是虚假的、令人厌恶作呕的,他对爱情完全没有积极地定义,他的这种只是为了索取的爱情根本就不算是爱情,过分贪婪地爱情的结局不可能是圆满的。
正如接近篇末时德玛莱尔夫人所言,“杜洛瓦一直像个无赖一样,欺骗所有的人,利用所有的人,并从他们那里摄取财富和快乐。”无论是从他对待爱情、友情的态度上,还是自身的理想追求上,他都是以索取为主要目的的,他逢场作戏、玩弄权术、玩弄感情„„实际上是在重复演绎着一个泯灭人性、贪婪成性的庸俗者,一个令人憎恶的卑微者的形象。
从《漂亮朋友》这部小说中所塑造的杜洛瓦这个具有典型特色的形象中,我们也应该是深思,应该自省,我们自己是否对自己的贪婪有所控制,有所透视„„
参考文献:《漂亮朋友》莫泊桑著
第二篇:读书札记——《漂亮朋友》
读《漂亮朋友》
漂亮朋友》,又名《俊友》,被誉为19世纪末法国社会的一幅历史画卷。书写19世纪80年代巴黎一位小职员一生的发迹经历,小职员外貌漂亮,内心贪婪,卑鄙无耻,善于取悦女人。《漂亮朋友》作者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杰出代表,与契诃夫、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漂亮”一词原本是赏心悦目的,可《漂亮朋友》这本书的封面却叫我倒尽了胃口。不容怀疑,该书封面上印刷的是主人公杜.洛华的肖像,虽只是虚构,也算是英俊漂亮,真真是叫人看了心生厌恶,不堪回眸,哪怕仅是一眼。一个人过于虚伪与卑鄙,无论他的外表多么漂亮,总是难以得到别人的认同。“漂亮”的反义词是“丑陋”,惟有表里如一,方能显现圣洁的光辉。若不然,为何此书的标题如此引人想要阅读,而封面却是几次想要伸手撕去呢?好在惜书的观念将我阻止,方才能保证书籍的完整。
不管是谁,女人或者男人,只要遇见类似杜.洛华的人,真是天大的不幸。他无赖,卑鄙,虚伪而狡猾。靠人相帮,谁知他在挣扎奋起的同时还要夺人所爱,让人背负耻辱的名声,泯灭施恩者的幸福生活。值得深思的是,是谁又给了他作恶的机会?不难看出,是良心,是同情,是道义,所有的一切,都可以为他所用,无孔不入。他一次又一次引诱别人的妻子,却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婚姻。真是可笑之极,那些心怀仁慈却又心怀侥幸的人,真是太可悲了 —— 对情感不负责的人,最终也将被情感所伤。唯有那些把所谓的爱情深搁在心海中不露声色的人,才有可能避免爱情之舟不被搁浅,也不至于被伤害。男人的野心使他们容忍屈辱,而女人情感过于脆弱的无知与浅薄,最终使得她们自作自受。大多数男人的心有如明镜,知道何时取舍,所以不在这里妄加评论。笔者身为女性,只谈女人观点。看过许多的书,发现无论古今中外,只要是那种自强自立的女子,无不令人尊重和爱慕;她们不盲目附和,不不搬弄是非,对人真诚善良,有知识,有独到的眼光和间接,懂得并做到扶助贫困,还能运用智慧保护自身,这些女人,一言一行处处鼓舞人心,是最最可爱的美丽天使。
认识一个人,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也需留有余地。光凭借口舌还不够,在被其人美貌或者夸夸其谈吸引之前,还须得了解华美的皮囊之下所掩盖的真实内在和为人品格,看他是否真实。换而言之,对于丑陋之人,也不可急于厌恶,仍须多作了解,看他内心是否胸怀有纯洁的思想和尊贵的灵魂。交友不慎,必定带来巨大的烦恼和损失,来自精神上,来自于多方面,如同身上长满虱子,咬将起来又痒又痛又烦,可谓受不尽的折磨。由此我们要学会尊重,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我们要相信一个道理,那就是 —— 尊重他人等于尊重自己。无论对方是贫是富,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敌是友。生活有了尊重而字,就会少些骄狂自大,人格也自然伟大。看好一个人,须得持久,须得真实。这山望着那山高,最终的结果是一无所有,连朋友都没得做。泱泱社会,外表漂亮之人何其之多,犹如过江之鲫,就算手段高明,左右逢源,又如何照顾周全?只怕被“漂亮朋友”骗了也不见得知晓!
细想漂亮的面孔下埋藏着卑鄙的灵魂,与其交往,那种感觉与滋味,绝不亚于《呼啸山庄》里半夜三更从窗外吹进的那缕阴风,着实让人背心发凉,惟恐避之不及。
第三篇:漂亮朋友
漂亮朋友读后感
《漂亮朋友》主要讲了乔治·杜瓦洛退伍后来到巴黎,过着清苦交加的日子。偶然看到上流社会奢华的宴会的他不甘于自己的困境,希望能跻身上流社会。巧合之下,他碰到昔日战友,在其帮助下进入《法兰西生活报》担任编辑一职。在他妻子的帮助下,他成为“瓦尔特帮”的重要写手,参与倒戈阴谋。他凭借一张漂亮的外表和一些取悦女人的伎俩辗转于贵妇人之间,克罗,玛德莱娜,卢赛夫人,苏珊都成为他获得远大前程的梯子。
我们可以看到,整部小说主线就是杜洛瓦与女人们的故事。在地位卑微的时候,杜洛瓦没有什么自信,只想找一个“有能力,能靠的住的女人”,于是他找到了克罗。在打入口向上拓展事业的时候,杜洛瓦心里还有脆弱、自卑的一面,他欣赏的是聪明的、让他崇拜的、能够为一个目标共同奋斗的女子,比如出众的玛德莱娜。等到知道自己的力量以后,他已经消失了柔情,只知道那个女子能让她发达、并且适合娶进门,便要得到那个,于是他拐骗了苏珊。但在整个过程中他也没有放弃对感情消遣的追逐,能和他长久相处的女性能理解他的喜好、让他开心,其次要聪明健谈,但能力不能太过于出众,难以控制。更为关键的一点是不能拖着他不放、不能给他的事业造成威胁,而卢塞夫人就是因为给他的事业带来了威胁却还一直缠着他而自取欺辱。
老实说,我以前看过《漂亮朋友》这本书,但是我仅仅当成一本消遣的小说来看,当时的感觉就是杜洛瓦好无耻,那些被他玩弄过的女人好傻。但是当我真正思考这里面的一些人物关系的时候,我对人物的狡诈、无情感到震惊。
克罗夫人可谓是杜洛华进入上层社会的第一块“跳板”。克罗夫人所展现出的尽是一个无知,缺乏阅历,容易被男人哄骗的女子特征。她与杜洛华第一次在晚宴上见面,就得到了后者的奉承:“夫人,您这副耳坠真是漂亮极了!不过,要不是戴在您身上,耳坠再好也会黯然无光的!”这种不寻常的大胆的赞美令她感到飘飘然。克罗曾经明确地表示自己不喜欢政治,而是喜欢生活。其实这正是整个社会公认的上层社会女子的形象:无知、愚昧、男人的附属品。她们的生活也大都相似:家庭优越、生活空虚、与丈夫没有共同语言。生活几乎就是由一场场宴会或舞会、贵妇人间的下午茶闲聊组成。高贵、典雅是她们的标签,也是她们的枷锁。正如泰坦尼克号的露丝一样,上层社会的压迫让她急于寻找一个出口来宣泄自己。于是露丝想像男人一样吐痰,骑马,喝酒;在三等舱中和贫民一起跳下层的舞蹈,像一个妓女一样暴露自己。最致命的是,她们往往无法辨别男人的奉承,几句动听的赞美之辞足可交出自己的芳心,包括财富,还美其名曰“为爱情献身”。虽然这样说会引起很大的争议,但是我真的觉得花言巧语被穷小子骗走,和他私奔一点不是浪漫的爱情,而是傻。克罗夫人是一个纯情的傻女人,不仅是因为她为杜洛瓦奉献了身体、财富,也许还有一片真心,更重要的是,她在屡次知道杜洛瓦拥有了别的女人时,虽然也曾伤心大闹,但最后还是会回到杜洛瓦的怀抱,而且还越来越爱他。她宽容地接受了杜洛瓦与妓女拉谢尔的过去,理智地接受了杜洛瓦与玛德莱娜的婚姻,甚至在杜洛瓦与苏珊的婚礼上,她用力握住杜洛瓦的手,暗示她已经原谅了他与瓦尔特夫人的偷情,愿意和好如初。难怪杜洛瓦换了多个女人,与克罗夫人的关系却一直在保持。这已经不仅仅是单纯了,而是为了爱一个男人献出了自己作为女性的尊严,卑微地祈求对方爱自己。
马莱尔夫人在和杜洛瓦渐渐熟识后很快就被他的情话所俘虏,后来甚至自掏腰包租下房子方便彼此见面偷情,当时她说的话是“用我的钱来满足我的欲望。”我觉得她之所以如此缺乏头脑,轻而易举地成为杜洛瓦的玩物和供养者,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她渴望真正的情感,并且依赖情感,她几乎以杜洛瓦的爱为生。当时马德莱娜在拒绝了作为杜洛瓦轻情妇的时候说,你要是想找一个情妇,我的朋友克罗正适合你,她的丈夫常年不在家。我觉得杜洛瓦在无依无靠、资历尚浅的时候,也正是看中了“只要施舍一点爱情,她就会无条件地帮助我”这一点才去做她的情夫。她的丈夫是一名上了年纪的古板绅士,而且常年不在家,对于“天真活泼、喜爱浪漫”的马莱尔夫人来说,若不是因为身份的考虑,是绝不会结为夫妇的。也正是因为这种对真爱的渴望和对杜洛瓦的依赖,她会在激烈的争吵与短暂的分离、冷静过后,仍若无其事的投向他的怀抱。马莱尔夫人的悲哀就是她从来未曾醒悟,杜洛瓦并不是像她一样地爱着对方。
在整本书的众多女人当中,最为耀眼的还要属弗雷斯蒂埃的妻子、后来嫁给杜洛瓦的玛德莱娜。她可以说是这些贵妇人中最有才华的一个,擅长为报社编派故事,曾今一度辅佐弗雷斯蒂埃,使他迅速成名,踏上上流社会,后又以同样的方式帮助杜洛瓦,使他在报社得以站稳了脚跟,并很快取代了死去的弗雷斯蒂埃。玛德莱娜是一个智慧的女人。她永远隐藏在男人的身后,但却用自己的才华控制男人。福雷斯蒂埃、杜洛瓦以及某报的小青年,都是玛德莱娜的傀儡,这些男人的文章全部来自玛德莱娜的口授。对于玛德莱娜来说,她需要的只是这些男人的名字和身份。她经常以丈夫的名义组织家庭聚会,帮丈夫聚敛人气,为丈夫的前途收集有价值的信息。事实证明,这些聚会使玛德莱娜穿梭于政界与报界之间,熟悉各种人物的喜好和立场,然后投其所好,写出重要人物需要的文章,以他丈夫的名义发表,使他的丈夫不断高升。玛德莱娜拥有一个合法的丈夫,同时还占有一个有权势的情人。情人不仅是欲望的补充,同时也丈夫们发展前途的助推器,沃德雷克公爵死后留给她100万法郎,拉罗舍-马蒂厄授予杜洛瓦十字勋章,给他一个贵族的姓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成功的女人”,这句话对玛德莱娜的生活来说是多么准确。
玛德莱娜的另外一个不同于其他女人的高明之处就是在杜洛瓦这样绝顶机诡的人面前,还能保持一种神秘感。而这种神秘感在他们没有结合之前一直强烈的刺激着杜洛瓦的猎奇心,使他对玛德莱娜充满了好奇,但又不敢接近。在杜洛瓦眼里,女子大多是轻浮而可亵玩的,唯有玛德莱娜似有似无的笑容令他捉摸不透,因此反而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主动成为被马德莱娜控制的男人。玛德莱娜的高深莫测保持了她端庄高雅的形象,也一直强调她与另外几个或易冲动、或无头脑的女性角色不同。然而当她与杜洛瓦结为伉俪之后,这种神秘感自然就荡然无存了,她也少了一种制约杜洛瓦的工具,或许这也是她始料未及的。杜洛瓦渴望掌握、控制一切,而这样的马德莱娜正是他要征服的对象。所以出现了聪明绝顶的马德莱娜后来竟然被杜洛瓦算计的情节。在她与外交部长拉罗舍通奸之时,被杜洛瓦带领的警长警员捉奸在房了。拉罗舍因此名声扫地,失去了部长之职,玛德莱娜也被杜洛瓦成功“甩掉”。在这件事中杜洛瓦一方面是出于对拉罗舍对自己隐瞒政府出兵摩洛哥之事,而他自己却与瓦尔特老头大发战争财的报复,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能与玛德莱娜离婚转而追求苏珊做的第一步准备。我们可以看出主人公杜洛瓦是何等的老谋深算,又是何等的卑鄙无耻,他对妻子是毫不留情,甚至为了给自己的离婚找个好的理由不惜让她身败名裂。这也更体现了他一切以自己利益为重的人生信条。
然而马德莱娜是一个独立的女人。“结婚就是两人之间的合作,因为彼此需要而走在一起。当不再需要时,像解除合同一样平静地分开就行了。”以上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漂亮朋友》里马德莱娜夫人的婚姻观。难怪她对哪个男人都可以不冷不热、不温不火、可即可离。她是个相当有才华,自信满满的一个女人,她的心不依附于哪个男人身上,即使德.弗雷吉埃死了,杜洛华与她离婚了,她仍可以潇洒平静地离开,然后再与哪个男人像签合同一样地获得结婚证书。丧偶,离婚,不忠与背叛对她来说似乎显得无动于衷。为什么她能如此不为人所伤呢?我想,原因在于她并不爱她的丈夫们,婚姻只是一种合作关系,并不存在爱情,或说爱情成分少得可怜。当一个聪明的女人心中没有了情意,只有满满的利益的时候,她就是无敌的存在,甚至,我可以说,若她为男儿身,那杜洛瓦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然而作为一个19世纪的女人,她虽然聪明,也只能仰仗配偶的威势,巩固自己的地位。玛德莱娜与杜洛瓦的首次接触是在一次家庭聚会上,他们相互用眼神告诉对方,他们是同一类人,野心勃勃的人。从那个时候开始,玛德莱娜已经认定杜洛瓦必将成为她生活中的一步棋。所以在向上攀爬的路上,她选择精明的杜洛瓦作为自己的合伙人。因此多病的福雷斯蒂埃死后,她很快成为了杜洛瓦的妻子。我想这个聪明的女人不会对杜洛瓦的品行不了解吧。只是因为他们两个各有所取,他看中的就是他的那份机诡,所以对他的那些过往也都并不计较了。用杜洛瓦的话来说,他们只是一种合作关系,彼此之间都想是借助对方不断的向上攀登,以求更高的社会地位。这里既体现了淡漠的人情,利益至上,也体现了马德莱娜的悲哀。我想,她真正爱的人应该就是伯爵吧,在伯爵死亡后她在杜洛瓦,自己的敌人兼丈夫面前哭的很伤心。这也直接导致了杜洛瓦感到自己受到了侮辱。其实杜洛瓦也是一个大男子主义的人,并不甘心作为别人的情夫,他也想堂堂正正、体面的生活。但是马德莱娜的指责让他明白,他的妻子从来没有看的起过自己。这样的认知也使得他更加丧心病狂,也可能间接导致了后来的算计。
最悲哀的人就是卢塞夫人。同样是在玛德莱娜家的聚会上,杜洛瓦与瓦尔特夫人第一次见面。作为报社老板的夫人,杜洛瓦一直对她敬而远之。初次见面时,杜洛瓦只是伺机为她端了一回咖啡杯而已。在随后的接触中,瓦尔特夫人始终以严肃、端庄、正派的形象示人。卢塞夫人是一名很有影响力的女人,正如马德莱娜所说,卢塞夫人的一句话胜过你为瓦尔特卑躬屈膝干一整年活。杜洛瓦为了谋求提升,去拜访了瓦尔特夫人,甚至在被赶出报社后,他带了一筐梨去拜访了一次卢塞夫人,不仅回到了报社,还升职做社会新闻主编。而就在那次会面之后,杜洛瓦不希望自己在卢塞夫人面前再卑躬屈膝,所以下定了勾引瓦尔特夫人的决心。起初,瓦尔特夫人一直在坚持,她不忍心破坏自己苦心打造的庄重优雅形象。然而,在杜洛瓦一波又一波甜言蜜语的攻击下,瓦尔特夫人终于还是被杜洛瓦俘虏。
我真的很同情瓦尔特夫人。在整个过程中,她给杜洛瓦带来了财富和事业上的最大丰收,而她自己,因为对感情太过投入,只得到了情人的厌倦和抛弃。
最无辜的就是瓦尔特夫人的女儿苏珊,她年轻漂亮,单纯可爱,像极了美丽的瓷娃娃。当杜洛瓦第一次见到这个可爱的小女孩时,眼神之中顿时放出光芒,我不禁感叹,他又找到了一个猎物。比苏珊的年轻漂亮更吸引着他的是苏珊的父亲为苏珊准备的价值两三千万法郎的嫁妆。对于杜洛瓦而言,女人只是用来满足他的猎奇心理和本能欲望的工具,而金钱于他才是至亲。以此为目的,杜洛瓦很快便制定了他的撩妹策略。在与她交往的第一阶段,杜洛瓦就像一个知心大哥哥,常常在前往她家进晚餐时和她谈心,给她讲自己的社会见闻,总能让她开怀大笑。就这样,他一点一点地成为她的密友,让她对自己的每一句话都很信服,哪怕是她的父亲也无法改变她的心意。于是按照杜洛瓦的意思,苏珊拒绝了与贵族公爵的求婚,对他以身相许。
苏珊典型就是一个青春期叛逆的女孩子,她嫁给杜洛瓦的原因是因为杜洛瓦是一个他父亲不想让她嫁的人。对于苏珊这个二十出头年纪的女孩来说,爱情就应该像小说戏剧里描写得那样,浪漫而刺激。她幼小而无知,天真而渴望冒险。当杜洛瓦说出要她与自己私奔时,这个天真无邪的苏珊的一句话表露出了她最真实的想法:“‘私奔?’苏珊高兴得差点拍起手来。‘啊!这该多有趣!什么时候私奔呢?’”由此可见,在她心里她压根儿就不知道私奔会给自己的名誉、家庭带来多大的损害,她只是把私奔这原本很隐晦难堪的事情看作了一场游戏,亦或者只是看作一场戏剧,而她就是那个女主角。她只是带着一颗玩心,在不知其中深浅的情况下,配合杜洛瓦玩了一场与她父亲的较量。当她还沉浸在私奔的游戏和杜洛瓦的甜言蜜语中时,杜洛瓦将她和她父亲的家产牢牢控制在了掌心。我觉得最戏剧化的一幕就是杜洛瓦带苏珊来到父母家,与卢塞夫人见面的场景。当自己的宝贝女儿成为自己的情敌,而且还是要嫁给一个无耻之徒,卢塞夫人想必是无限悔恨自己当时落入了杜洛瓦的糖衣炮弹陷阱之中。而对于报社老板瓦尔特,自己的妻子和女儿都被杜洛瓦迷恋住了,自己却无计可施,只能将女儿和家产白白送给一个无赖。在感到愤怒的同时,也许只能叹一句后生可畏。在婚礼上,通过几组对视,我可以肯定的是杜洛瓦并不是很喜欢苏珊,娶她只是为了她的财产,把苏珊只是当成一个花瓶供奉起来。而苏珊可能在结婚后发现自己的丈夫并不爱自己,会后悔,会遗憾。也许,未来还会出现另一个漂亮朋友,苏珊包养他作为情夫,给他钱财和前途,这就是又一场利益的博弈了。是的,利益最大化是整部小说的主旨,聪明的人永远在追逐利益,并为了获得最大的利益而斗争。而不够聪明的人只能沦为掌控者的棋子,成为上位的工具。作为一个不是很聪明的人,这样的社会让我感到很可怕,一切都是浮华的虚伪,友好的残酷,只有冒险,只有大胆,只有投机取巧和不择手段才是生存之道。
3150104164 赵葳
第四篇:漂亮朋友
漂亮朋友
记得上学期刚开学的时候,一片迷茫,就去图书馆逛了,不知道为什么找到了一本莫泊桑的《漂亮朋友》。我不是一个喜欢外国文学的人,或许是以前有同学推荐我去看的,我也就好奇地看了起来。看过以后我发现这是一本讲的极其现实的一本书,现实社会的缩影吧。之后使我对作者所处的环境和当时的社会有了较深的了解。它的不朽在于很好地塑造了一个野心勃勃的当代人物的典型,貌似优雅、高贵,却一肚子坏水的青年恶棍杜洛瓦。让我提前学到了一些社会知识。这是莫泊桑在1885年发表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把目光投向新闻界的政界的人物的生活,简直就是一部揭露讽刺犀利的社会小说。
揭露当时新闻界的黑暗,这是《漂亮朋友》首先给我的印象,更主要的是他塑造了一个现代冒险家的形象,那个名字,好像一直忘不了---杜洛瓦,记得是一个乡镇穷酒店老板的儿子,读过书,服役后在社会上晃荡了几年,生活窘迫,但他从来就没有失去过向上攀爬的机会和野心。街头与现在的《法兰西时报》主编福雷斯蒂埃见面后,从此他就像抓住了一根绳子一样开始向上攀爬,成为一个成功者。他不择手段地去获得巨额财产和社会地位,利用自己的一副漂亮的外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得到很多东西了。但是他通过的手段都是获得上层社会妇女的芳心,使他们都愿意听从于自己,成为自己向上爬的工具。还记得在他的盛大宴会上,教士用讽刺的献媚的眼光向他们祝福:你们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对,特别是先生您,才华横溢,你身上有伟大的使命,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对杜洛瓦的极力讽刺。
情浓意深,酒甜歌美。我们都会感谢上帝给了我们这么多的不错的朋友,我们不可能在没有朋友的情况下获得这么好。但看到第一章的时候就防线杜洛瓦就已经赢得了很多人的心,他有一张能说回道的嘴,就像现在的社会,那样可以让很多人围着你转。是的,朋友很重要的,在茫茫人海中能够遇上自己的知己获得知心朋友是多么的不易。我不会说拥有朋友得人一定会幸福,但是没有朋友得人一定不会幸福的。就因为杜洛瓦者的外表和一张能说会道额嘴,被他的朋友称做漂亮朋友,或许是一种很荣幸的事情,很自豪的事情。而且他的朋友在慢慢地变多,在有名的人物社会中留下了自己的影子。
对于他来说,或许爱情和婚姻向上攀爬的机会和工具而已。但他却充分利用自己的英俊的外表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爬。也正因为他自己的长相:身材高达,提醒匀称,天生的卷发,被人们称做漂亮朋友也不为过。就因为那是巴黎人们在乎的只是他们想得到的东西,他还真的算是一个漂亮朋友吗?我们真的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吗?记得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朋友就是在我们世界乌云密布时,给我们带来光明的人,还是在我们忧伤时带来勇气的人,就是那个在黑暗里给我们灯的人。真正的朋友可以使我们重新从失落中站起来,一起度过困难的人。我们可以为他感到骄傲。但是在这部小说里面莫泊桑的杜洛瓦却是一个完全完全的伪君子,具有多少的讽刺意味,不仅是我西气昂起了有关他的作品,都是一些具有讽刺意味的小说。《项链》等。背景有时候是一些战争,有时是一些物欲横流,但又是很真实的事情,所以我觉得杜罗瓦是幸福的,是幸运的。看过这本书我发现我已经在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朋友了,论学识他更或许还不如中学生呢,就连第一篇文章也是找别人做的,谁让人家长了一个漂亮的脸蛋呢,后来获得了种种荣誉,试想,公平吗?友谊呢?当今社会肯定还存在这这些人,可是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但是我们肯定不要像杜洛瓦一样去利用自己的朋友关系来伤害别人,而
自己能够向上爬。不知道有没有玷污我心里的朋友二字,所以,在我读过《漂亮朋友》这本书后我就更加珍惜自己的朋友了,肯定不会像书上讲述的主人公一样,利用自己的优势来欺骗朋友。
在书上我没有发现有什么道德的影子。记得看的时候,记下来了一些话,在人类的道德黯然下,不过是卑微的丑恶的男唱女欢;在瞎子的国度里,独眼龙就是国王,恶意的满足等等。我觉得这本小说最大的看点就是作者对每个任务的心里名描写,比如就连后脸皮的杜洛瓦第一次去朋友家的时候,那种拘谨和自卑,又在决斗前夜的不安,在弗赖斯节死后想立即占有玛德丽娜•弗赖斯节的无耻与急迫,以及贵妇人们面对杜洛瓦热烈的追求时的矛盾与不知所措!所有的这些场景都描写的细致入微而且恰倒好处,读来颇有身临其中的感觉。这正是莫泊桑作为伟大的文学家的能力的体现。另外还有小说对景物的描写也是很好的,经常写字的人或许都知道,对于人物和景物的刻画描写,是最见公里的事情,尤其是对事物的描写,它不仅升华了文章的内涵还赋予文章一丝灵性。毕竟是大师级别的人物,莫泊桑嘛。
小说中还涉及到政治上的事情,更是揭露了一些社会上的内幕,我不喜欢那样的社会,所以也不想去过多的描述。
还有就是我们可以从上层社会妇女身上看到她们对感情的单纯,还有一丝的放纵和复杂。想就想很多人一样,她们同样不满足于自己目前的有点单调的生活节奏,想寻找一些刺激,从而这样就给了杜洛瓦趁虚而入的机会,也造就了杜洛瓦“成功”。而玛德莱娜则是以为相当有才华且自信满满的一个人,她靠自己的文采和聪明,还有非常广泛的交际圈登上了报馆的重要位置——政治专栏主编。弗雷吉埃死后她成为杜洛华的夫人,然而杜洛瓦又靠自己的才华登上了主编的位子。
其实看完这本书还有一点的心寒,也就是杜洛瓦所使用的手段,可谓是卑鄙至极了,在他彻底看清社会上男女关系后,马上就选择好了目标,以马雷尔夫人为首个目标,不仅都得到了她,还得到了她的财产。此后杜洛瓦完全把女人看成是一种向上攀爬的工具,女人只能利用而不能真心对待,这就是杜洛瓦的看法。如此行径和言语无不表现出那扭曲的人性。我始终都在想,为什么杜洛瓦要向上攀爬呢,天生的欲望吗?金钱吗?地位吗?我觉得或许都有,他的欲望可以理解为一种残忍的手段。所以《漂亮朋友》接露出了人性丑恶的嘴脸部分,不仅能够反映出社会的悲哀,或许还夹杂着一些作者的悲观想法,不时还有对于死的看法,都是那么的深刻。
有时也想想,这里的结婚或许就是两个人之间的合作罢了,当彼此需要对方的时候才会走到一起,当不需要的时候就像解除合同工一样的解除掉就行了忘记了这个事哪个富人的婚姻观了,所以他对别的男人不冷不热的。我觉得她不爱她的丈夫是原因所在,婚姻只当作一种合同不存在什么爱情,所以一旦有了爱,也就有了伤害。
快看玩的时候,我总以为作者会安排一些出人意料的结局,以至于让我们从新回到正确的思想上,忘记那些令人发指的恶行,然而结局却大出乎我的意料,以一个略带讽刺的结尾而结局了。但是我还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现实中的人们能够向书上的有些人一样不为情所伤吗?答案,是不确定的,难道也像她一样做合同婚姻吗?不能,那时肯定的了,我们不要总是依赖于任何人,而是要靠自己独立养活自己,到时候我们才不会弄得患得患失吧,还有我们要对自己有足够的信任和自信,坚信自己是最好的,是最棒的。还有我们也
不要把别人要求的太高,也不要想的太好了,俗话说,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但是当不经意地实现了某些愿望时,还会有我们更意想不到的惊喜的。所以我们要有凡事做最坏的打算,偶了这样的心里准备,那么我们的失望和受伤就会减少很多了。做到,或许对于我们来说很难的,但是我们也要努力地去做,为了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人生,我们也需要去做。我要忘记书上所描述的朋友关系,忘记杜洛瓦的卑鄙手段,忘记上层社会的内幕黑暗,忘记她们的可耻。看完这本书也学到了一些东西,总不能一无所获吧,取其精华,而使自己利用。
张长伟
2011-4-10
第五篇:漂亮朋友
漂亮朋友
法莫泊桑著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用书学习,用书记载,用书传承,却又少不了用书娱乐。在去年的班级读书报告会上,我就分享过对于《漂亮朋友》这本书的一些见解。但最近这本书因为同名电影的上映让我又一次关注。秉承着“温故而知新”,我又一次翻开这本莫泊桑的大作。
1.作者简介:
居伊·德·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
他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普法战争爆发了,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从事专门的文学创作,并拜福楼拜为师。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
其中许多作品流传深广,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有《一生》《俊友》(《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2.关于本书:
《漂亮朋友》(又译《俊友》)是莫泊桑一八八五年创作的长篇杰作,是对第三共和国时期法国上流社会的重拳出击,从政治、经济、金融、新闻,到教会、社交、私密,全方位地进行轰炸,尤其对上流社会男盗女娼的淫乱之风描画得十分细致逼真,对政治、新闻界与金融界的狼狈为奸进行犀利的批判。
小说以巧妙的构思、深刻的揭露、辛辣的嘲讽而令人叹服。莫泊桑敏锐地抓住了贯穿整部小说的核心的、杜洛华平步青云、飞黄腾达的“杀手锏”——“漂亮”两字来做文章,写尽了法国上流社会的淫荡腐败、追名逐利,画活了一群虚伪狡猾之士的群丑图。
3.小说梗概:
《漂亮朋友》所写的是农民出身的杜洛依,学业不佳却生性机灵。他凭着在两年军队生活中学来的胆大妄为、冷酷残忍的流氓性格,独闯巴黎,利用自己漂亮的外表和如簧之舌,很快博得了上流社会女人的青睐。他利用自己的朋友福勒斯蒂尔进入了《法兰西生活报》于是主编的妻子、经理的小姐、政界的太太,一个个都成为了他飞黄腾达的政治工具。在拐走《法兰西生活报》老板的女儿苏珊后,他一跃成为《法兰西生活报》的主编,而且在小说的最后,有这样一句暗示性的话“谁都能预料他一定能当上议员和部长”。
4.文章描写:
在本书中,作者使用了很多细节描写,通过一个个场面理顺了清洁,梳理了脉络,也刻画出了许许多多的生动的人物形象,反映出了莫泊桑所要的思想感情。
不仅仅是远山的风景,繁忙的街头亦或是嘈杂的剧院,这都是莫泊桑着力刻画的一个又一个场景,不但烘托主题,或暗示,或发展情节,也让我们对当时社会有了深刻的认识。
5.深化主题:
本书着重刻画出了在法国共和国时期上流社会的“风土人情”。表达的是对于当时糜烂社会的抨击,对达官贵人的讽刺与对种种社会流弊的揭露。
但对于本人而言,本书带给我的并不是关于社会问题的深思,更不是对于主人公风流韵事的兴趣,而是生活的思考。
生活在苦难,困苦之中,我们有理由去为生活不择手段,但是正如书中的主人公杜洛伊一般,在拥有了足以生活,甚至以往都难以想象的财富时,往往我们所看见的是更加贪婪的索取,更加不择手段的掠夺。
也许因为对失去一切的恐惧,也许因为害怕像对待敌人一样被处理,也许是因为对更多的财富,权利的贪婪。主人公在他的道路上渐行渐远。生活的目的,就像葛朗台,夏洛克一样,成为了财富的奴隶,在这条道路上漫无目的的走下去。
6.精彩片段:
到了街上,乔治·杜洛瓦有点犹豫不定,不知道自己现在该去做点什么。他真想撒开两腿,痛痛快快地跑一起,又想找个地方坐下来,任凭自己的想象自由驰骋。他一边漫无目的地往前走着,一边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呼吸着夏夜清凉的空气。可是,瓦尔特老头要他写文章的事总在他的脑际盘旋不去,他因而决定还是立刻回去。
马上就动起笔来他一步步走下教堂门前高耸的阶梯,两旁挤满围观的人群。不过这些人,他根本视而未见,因为他的思绪此刻又回到了过去那些日子。耀眼的阳光下,德·马莱尔夫人的倩影总浮现在他的眼前,见她正对着镜子梳理那卷曲的云鬓。每次从床上下来,她的头发总是一片蓬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