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教案3

时间:2019-05-15 12:58: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党课教案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党课教案3》。

第一篇:党课教案3

正确把握和谐社会建设的几个关系

教学对象:社区党员

教学目的:全面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辩证思维,防止各种片面性和形而上学。

教学重点:

正确把握和谐社会建设的几个关系

授 课 人:王亚琴

正确把握和谐社会建设的几个关系

全面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辩证思维,防止各种片面性和形而上学。具体来讲,应当正确把握六个方面的辩证统一关系。

把握全局性与局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和谐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将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中认识,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处理好社会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各方面的关系。同时,又要根据新形势的要求,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把握和谐与不和谐的辩证统一关系。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因此,必须在动态中掌握和谐与不和谐的辩证统一关系,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特别是解决好影响全局和谐的一些重大问题。

把握长期性与阶段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既是需要不断努力的长远目标,又是迫切需要完成的阶段性任务。因此,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

把握均衡性与非均衡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人类整个社会、整个历史都是在均衡与不均衡的辩证统一中发展推进的,我们的工作思路、指导思想也要掌握这样的辩证统一关系。总的目标是均衡,但现实中不可能绝对均衡;为了实现均衡,有时需要用非均衡的手段来解决。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整体战略和发展过程也应当有全面的认识,不能简单地肯定这一点、否定那一点。

把握动力、活力与平衡、和谐的辩证统一关系。一个社会运行得是否比较理想、健康,关键要看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是否结合得比较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当让动力与平衡两种机制统一发挥作用。没有动力和活力,社会就不能前进;没有平衡与和谐,社会就会失序。所以,在解决动力和活力问题的同时,必须重视平衡与和谐,在致力于保持和谐时,又不要忘了激发活力。

把握总体性和区域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不同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每个地区应该从自身的实际和特点出发。比如,洛江的经济发展、政治发

展、文化发展已经走在全市前列,洛江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谐城市,就应该从自身的特点出发,根据目前所达到的水平,在新的高度上设定更高层次的和谐目标。

第二篇:党课教案3

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的

新意新举措新突破

授课人:王清

授课时间:2008年5月22日 授课地点:教师会议室

授课对象:全体党员、党建积极分子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系统回顾总结了我国30年来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 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集中全党智慧,凝聚全党共识,深刻总结了3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和基本经验,深入分析了当前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重要部署,认识上有新突破、理论上有新发展、政策上有新举措,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决定》对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决定》的新意

(一)《决定》对30年来农村经济改革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总结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30年前,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而农村改革又从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起步。我国农村改革从改革初期废除人民公社旧的体制,确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到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取消农业税,并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农民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极大改善。30年来,农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些成就和经验可以总结为“三个极大”、“四个贡献”和“五条经验”。

1.“三个极大”。《决定》指出:“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

2.“四个贡献”。第一,《决定》指出:“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农村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探索,对城市乃至全国改革是一种示范和引领。

第二,《决定》指出:“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农民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农产品,解决了全体人民的温饱问题;农民工大量进城,推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了城市的现代化;农村发展的大量乡镇企业为国家积累了财富,乡镇企业的发展又推进了城镇化进程。

第三,《决定》指出:“为战胜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经济每次波动,如果没有农业作支撑,维护稳定的大局就比较困难,中国13亿人的吃饭就会成为问题。

第四,《决定》指出:“为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农村的改革实践,实际上是我们探索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五条经验”。《决定》在总结农村改革发展30年的成就时,高度概括了农村改革发展的五条成功经验。

第一,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我党一贯坚持的战略思想,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第二,坚持农业基础地位。这是确保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重要保障,农业的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第三,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这是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搞活农村经济的根本动力。

第四,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第五,坚持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这是农村工作最基本的准则,坚持改革发展首先要保障农民的利益,保护他们的权利。

(二)对当前农村经济形势和发展阶段的准确判断 对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形势的判断, 《决定》中用“三最”和“四个问题”给予了高度概括,用“三个没有”和“三个进入”定位了当前我国农村经济改革所处的历史阶段。体现了中央对农村改革发展所处阶段性特征的准确把握,在认识上有新突破,在理论上有新发展。

1.“三最”和“四个问题”的形势判断。

“三最”。“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这三个“最”是对加强农村改革发展的最新概括,也表明了在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艰巨性、繁重性,同时也提醒全党对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问题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

“四个问题”。第一,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求紧迫。第二,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耕地大量减少,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气候变化影响加剧,自然灾害频发,国际粮食供求矛盾突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压力增大。截止2007年底,我国耕地只有18.26亿亩,人均1.38亩。人口增加,土地减少,水资源短缺,而农产品需求增加,供给压力增大。第三,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区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任务艰巨。到2007年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的2.2:1,上升到3.3:1。2007年,城市居民和农民绝对收入差距达9000多元。第四,农村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一些地方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管理任务繁重。

2.“三个没有”和“三个进入”的阶段定性。《决定》指出,当前我国正处在个一新的历史起点上,在这个历史起点上,要准确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和阶段特征。三中全会从“三个没有”入手,作出了“三个进入”的重要判断。

“三个没有”。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

“三个进入”。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三中全会以“三个没有”为基础,作出了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三个进入”的重要判断。

二、《决定》的新举措

(一)《决定》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 关于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 《决定》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提出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决定》提出的总体思路,切合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完整表达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内在联系。这三点统领了我国农村今后改革发展的思路,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中明确了三者的关系,即“一个战略任务”、“一个基本方向”、“一个根本要求”,三者是有机联系的整体,相互相成,不可偏废。

(二)《决定》明确了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六大任务” 《决定》提出,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是:

1.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2.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

3.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4.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5.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6.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三)《决定》提出了实现“六大任务”要遵循的“五个必须”原则

为了顺利实现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决定》提出要遵循的“五个必须”原则。1.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方针,加大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力度,深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全面稳定发展,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国家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2.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农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国家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调控和引导,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调整不适应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

4.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巩固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5.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完善党管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保持党同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形成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强大合力。

三、《决定》的新突破

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推进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决定》提出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六项制度建设。这六项制度的建设,是实现农村发展战略目标最关键的突破口,是强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保障。

(一)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决定》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作出了新的政策阐述。《决定》用一个“长久不变”和“两个转变”概括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石。

1.“长久不变”。《决定》指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长久不变”不仅给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提供了更加切实有力的制度保证,而且包含了通过完善土地承包权,使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用益物权性质更加充分、更加完善的应有之意,为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奠定了制度性基础。给农民吃了 “定心丸”。“长久不变”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保持农村稳定和谐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紧迫要求。

2.“两个转变”。“两个转变”就是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这是对今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作出的一个方向性概括,也是一个新的重大政策表述。

(二)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决定》着眼我国基本国情,从最大限度保护耕地资源和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出发,对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完善。概括起来,突出的亮点是建立“两个市场”和保障“两个权益”,同时提出实行“两个最严格制度”。

1.“两个市场”。就是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和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2.“两个权益”。就是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和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

3.“两个最严格制度”。就是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我国耕地保护形势异常严峻,耕地已由2000年的19.24亿亩减至2007年的18.26亿亩,7年减少了9800万亩,目前距18亿亩耕地红线只剩2600万亩。到2020年这12年间,要守住这条红线,难度相当大。因此,《决定》首次提出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并在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不得跨省区市进行占补平衡、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具体政策规定。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决定》提出了“三个不得原则”,即“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要“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必须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并规定“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经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非公益性项目,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这一系列新的政策,对搞活农村经济,实现农村土地价值增值及土地收入再分配、征地制度的改革等都有重要意义。

(三)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1.提出“三个大幅度”增加,建立农业投入保障。即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

2.要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改善其他主要农产品价格保护办法,充实主要农产品储备,优化农产品进出口和吞吐调节机制,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充分发挥市场价格对增产增收的促进作用。

3.健全农业补贴制度,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完善办法,特别要支持增粮增收,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农民种粮补贴。完善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

4.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形成有利于保护耕地、水域、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和农业物种资源的激励机制。

(四)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

农村金融机构难以满足农民的信贷需求,资金极度稀缺,是制约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资金瓶颈。《决定》明确提出,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加强监管,大力发展小额信贷,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允许农村小型金融组织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国家要大力发展农村保险事业,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制度。

(五)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

《决定》把城乡一体化归纳为“五个一体化”,即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等方面一体化发展。《决定》突出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制度建设,力促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其意义十分深远。

(六)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

《决定》提出,要逐步实行城乡按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扩大农民在县乡人大代表中的比例,保障农民享有更多切实的民主权利。《决定》明确提出2012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着力增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培育农村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完善自治功能。采取多种措施增强基层财力,逐步解决一些行政村运转困难问题,积极稳妥化解乡村债务。

第三篇:3廉政党课教案

廉政党课教案

授课人: 参加人员:全体党员 授课地点:学校二楼会议室

同志们:

今天,我就进一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谈一些个人的学习体会和认识,和大家一起讨论,有些观点不一定准确,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毛泽东同志早在全国革命胜利前夕就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提醒我们不要被敌人的腐朽思想所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当前社会,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各种诱惑相互交织,作为领导干部如何做到廉洁自律、把握好自己?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首先要练好思想上的“内功”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信念动摇是最根本的动摇。领导干部只有牢记党的宗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才能从根本上构建预防腐败的防火墙。我认为在思想上:

一要看境界。思想防线牢不牢,要看思想境界高不高。境界是一种修养,一种情操,它来源于坚持不懈的学习。领导干部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学习当成一种政治责任,当成一种人生修养,当成一种自觉追求,多一些学习思考,多一些调查研究,不因条件变好、地位升高、权力增大、事务繁杂而疏懒学习、放弃学习,才能不断夯实廉政思想基础。要紧跟时代步伐,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进理论;要贴近实际,大力吸取优秀廉政思想内涵。当前很多领导干部堕落为腐败分子,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放松学习。我们要常用反面案例警示自己,深化腐败亡身的观念;要把“为官之廉、处事之清”的理念贯彻于身边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环节中去,从而永葆领导干部的先进性。

二要克欲望。古人云:邪生于无禁,欲生于无度。欲望是人最大的敌人。领导干部也有七情六欲。随着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掌握的资源越来越多,经受的诱惑也越来越大,思想的“杂质”往往会越来越多,一些领导干部也因此经不起“糖衣炮弹”攻击而“翻身落马”。领导干部的情趣爱好,是时风的向标,世风的源头。领导干部相当于一个公众人物,他的情趣爱好是其生活作风的反映,往往影响社会的价值取向。开好的风气不易,但开坏的先河,就会有人趋之若鹜,这是人容易走向堕落的天性决定的。

三要防微杜渐。微就是小。态度决定一切,能否把自己打造成腐败的“绝缘体”,取决于对小事、小节的思想态度。“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小节一松,大节难保。温家宝总理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讲,“形势稍好,尤须兢慎”。这是在告诫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头脑冷静,特别是在好的形势下,更要小心谨慎,时刻做到“慎思、慎微、慎言、慎始”。

巴甫洛夫说:“原谅自己,就是堕落的开始。”我们有些党员干部也是这样,他们起先在工作中兢兢业业,能够做到清正廉洁,偶然一不小心踩进“泥坑”,就从此放弃了自己的操守,破罐子破摔了。特别要注意小节,小节往往容易被忽视,但“小节不拘,终累大德”,许多违法犯罪大都是从一些小事开始的,积小成大,积少成多,最后以至于身不由己、欲罢不能,一发而不可收。

二、要有守住廉洁自律的“防功”

时代不同,廉政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在现代社会要求领导干部一尘不染,已不合时宜。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必须严格在纪律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这是领导干部由量变走向质变的“临界点”,是廉洁自律的底线。一旦冲破,损害的则是党的凝聚力、政府的执行力和民众的向心力,自己则滑向堕落的深渊。因此领导干部必须要坚守这条底线,不滥权、不贪财。

一是用权而不滥权,防止政治上“失道”。吴官正同志说过:“权力既是好东西,也是坏东西,把权力用于为人民服务时就是好东西,用于搞腐败就是坏东西。”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为党和人民更好地干工作;一旦成为谋私的工具,不但贻误党的事业,而且也葬送了自己。对于每位党员干部来说,职务和权力意味着什么?不是名誉,不是地位,不是利益,而是一种责任,权利越大,责任也越大。孟子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寡助之至,亲戚叛之。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禁以权乱法、以权代法、以权压法。时刻牢记身份和责任,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任何情况都不越法律的底线。如果把权力当作违法乱纪的保护伞,只顾谋取个人政治利益,最终会“失道”以致身陷囹圄,甚而“众叛亲离”。

我们党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我们的权利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党的性质决定了所有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利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决不能被私有化、商业化,决不能用来作为谋取个人、家庭或小团体私利的资本,当作谋取个人私利的手段。我们党决不允许任何人抱着升官发财的目的加入到干部队伍中来,一个人如果是带着贪污腐化的念头追求官位,有了权就可以捞钱,那么做官的结果就是坐牢。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说,必须要干净干事,真心诚意地为党和人民工作,决不能把手中的权利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

二是谋利而不贪财,警惕经济上“失足”。党员干部要以人民利益至高无上为基本准则,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心系群众,把最大多数群众是否赞成、是否受益作为决策、办事的根本依据,自觉做最大多数人利益的忠实代表。金钱是一柄双刃剑,过分看重,就会成为金钱的奴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坚持“富贵不能淫”的谋利取向,不贪不占不索不要,赚钱不越轨、有钱不奢侈。现在,一些领导干部奉行“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的理论,为官一任,贪财贪物,敛富一方,结果贪小失大,亡身破家,教训实为深刻。

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的关系。共产党人也有个人的正当利益,但是,共产党人奉行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党的领导干部只能在为党和人民工作之中获得政策和制度规定范围之内的报酬和利益,决不能以权谋私,获取不义之财。

三、要有划清公与私的“硬功”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做到廉洁自律,首先要做到公私分明,大公无私。一要正确对待亲情。亲情因素对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行为影响不可忽视。

每一名干部都有亲情,这是人之常情。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说得好:“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再比如,美国富豪比尔·盖茨把自己的580亿美元的财产全部捐给了慈善基金会,几乎没给后代留多少钱。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党员干部也要做到明智通达。

二要正确对待友情。党员领导干部同样需要友情,但对待友情须谨慎,防止被人钻空子。交了好的朋友,可以互相促进、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交了坏的朋友,则无异于“引狼入室”。有的干部重个人感情,重朋友关系,重江湖义气,在他们眼里,原则要服从义气,却不知有多少人被“朋友”送进牢房。毛主席曾说过,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总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公家的事,再大也是小事,朋友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有的人在重大问题上丧失立场,放弃原则,对错误的东西不抵制、不斗争,甚至包庇袒护违纪违法问题,与犯罪分子同流合污。因此,对自己的同事和朋友,在关心的同时,也要清楚其缺点和不足,不因私情乱公事,不以义气犯原则,不受关系所左右,防止形成利益小集团。对一些处心积虑“精神贿赂”的人要明察秋毫,坚持立场,警惕被拉拢、被同化、被腐蚀。

三要正确对待“恩情”。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就是说人要知道报恩。党把我们放在哪个岗位,就要在哪个岗位兢兢业业地履行职责,真正干出成绩来。要踏实做事,办实事,求实效,脚踏实地,远离浮躁,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把事情办好办实。坚决避免浅尝辄止,忽冷忽热,做而不深,做而不细,做而不实的问题发生。

四要认真算好“六笔帐”。

一要算好“政治帐”,不要自毁前程。二要算好“经济帐”,不要倾家荡产。三要算好“名誉帐”,不要身败名裂。四要算好“家庭帐”,不要妻离子散。五要算好“亲情帐”,不要众叛亲离。六要算好“健康帐”,不要身心交瘁。

所以我们要算好这“六笔帐”,这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一各党员干部的前途命运和政治生命。

同志们,今天的党课就讲到这儿,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第四篇:党课3

争做合格共产党员的学习体会

10月18日,今天党课的主题是:大学生怎样争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主讲者是我们钱江学院党委书记马杭荣老师。

我觉得,现在讲如何争当合格的党员,对我们新一代大学生而言是十分有必要的。记得去年的10月1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我写下了入党申请书。当时的我是存有怎样的入党动机呢,不是想要做一番多大的的事业,只是想要帮助更多的人。同样的理由,我选择了社会工作这个专业。

入党动机是争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思想基础和认识前提。而正确的入党动机是产生正确入党行为的前提,是经受组织长期考验的思想基础,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客观要求。近几年的贪污现象,尤其是“59岁现象”,这些值得我们思考。如果说,他们都是入党动机不纯,那么,我觉得也不能这么武断。我想当时的他们也是本着正确的入党动机递交入党申请书,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只可惜,他们没有坚持。

因此我觉得,想要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必须时刻提醒自己,尤其是牢记“两个务必”。

我国是封建社会历史很长的国家,封建主义和其他腐朽思想的影响将长期存在。在计划经济时代,十分强调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斗私批修等等,现在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以及法律、政策和管理的完善尚需较长时间,在这一过程中,各种腐败现象会不断滋生。有人说,现在搞市场经济,人们一心想的是如何发财致富,如何赚钱,甚至公开宣扬“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因而就出现了现在的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现象。

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形式,共产党员如何做到拒腐蚀,永不沾,始终保持清政廉洁。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的利益关系。共产党员和一般群众一样,也有着自己的特殊利益,包括物质利益。但是当个人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必须服从人民的利益,必要时甚至牺牲个人利益。这种“牺牲”不仅是体现在生死考验面前,能够付出,更多的是体现在平时对待名利、地位和个人进退去留的正确态度上。因此,共产党员要自觉把国家、集体、他人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既要坚持物质利益原则,又要有无私奉献精神。对于党员领导干部也应该这样,对于国家规定的工资包括工作岗位上应得的奖金,这种物质利益是正当的,应该接受,但是不合法的收入,不该得的或者是权钱交易的事就不能去做,不该拿的就坚决不能拿。行贿受贿,买官卖官,不劳而获的事就更不能去做,而且要身体力行的加以抵制。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形象,而且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问题。因此,我们不仅要争当一名合格的党员,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要把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作为自己的人身格言,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心里时刻装着人民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

第五篇:党课3

1、60年代前期,为克服困难、恢复生产,许多地方的农村自发搞起了各种形式的(B)。

A、“三级所有,队为基础”B、“包产到户”C、彻底清理“一平二调”

2、1964年,中国同法国建立外交关系,这是中国在(A)以外地区进一步打开外交局面的一个重大成果。

A、亚非拉B、亚洲C、拉丁美洲3、1961年,党中央作出以研制“两弹”((A)、())为中心,加速国防科研和工业发展的重大决策。我国国防尖端科学技术在60年代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A、原子弹 导弹B、原子弹 氢弹C、氢弹 导弹4、1965年,我国科研工作者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一项重大成果:(C),这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A、歌德巴赫猜想B、提出层子模型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5、1956年至1966年,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顶住压力,战胜困难,表现出了无比的英雄气概和高昂的精神状态。()、(A)和雷锋,就是这期间涌现的光辉榜样。

A、焦裕禄 王进喜B、欧阳海 张志新C、孟泰 王崇伦

6、(C)发生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A、1960年5月至1970年10月B、1966年8月至1976年10月C、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

7、“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主要地出现在作为“文化大革命”纲领性文件的(C)和党的“九大”的政治报告中,这些理论是完全错误的。

A、1967年5月18日《红旗》杂志、《人民日报》联合发表的编辑部文章《伟大的历史文件》

B、1967年11月6日,以“两报一刊编辑部”名义写的《沿着十月革命开辟的道路前进

下载党课教案3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党课教案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课讲稿 3

    党课讲稿:基层党员要发挥模范作用,当脱贫致富带头人 脱贫攻坚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以身示范,激发群众的干事创业的激情,增强群众脱贫致......

    党课作业3

    18、为什么说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 答:党章,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的最根本的纲领性文件,代表了全党的根本利益和意志,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党的伟大旗帜,是规范和制约全党行......

    党课材料3

    加强党性修养不断保持共产党人的纯洁性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只有不断保持纯洁性,才能提高在群众中的威......

    党课心得3

    党课心得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1月11 日晚上,我们二系继续党课的学习,此讲的主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会,此将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展开。以下是我的党课学习心得。 科学发展观,......

    党课感受3

    党的纪律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群众工作纪律等,是由党的先进性的性质所决定。当前,在遵守党的纪律方面,绝大多数党组织和党员是 好的。但是,在新的环境和条件......

    3廉政党课

    廉政党课教育授课时间:2009-9-17周四下午 授课地点:学习室15:00 授课人:李明虎 教学对象:房县消防大队全体党员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全体党员认识和掌握《中国共产党党章》基本知......

    3党课思想汇报

    最新2011年10月思想汇报:生命重量的决定因素 敬爱的党组织: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个人,一种生命,一种活法。可是决定每个生命重量的是,是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

    党课材料3

    平凡心、事业心、责任心——青年教师党课材料 对自己拥有一颗平凡心,对工作拥有一颗事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责任心,这是新时代师德的三个重要内涵。一、对自己拥有一颗平凡心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