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辛亥革命观后感
辛亥革命
上节课老师给我们放了辛亥革命这部电影,让我们对这个历史事件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且有许多感触。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革命”两个字,真算得中国历史上的家常茶饭,自唐虞三代以到今日,做过皇帝 的大大小小不下三四十家,就算是经了三四十回的革命。好象戏台上一个红脸人鬼混一 会,被一个黄脸人打下去了;黑脸人鬼混一会,又被一个花脸人打下去了。拿历史的眼 光看过去,真不知所为何来。一千多年前的刘邦、曹操、刘渊、石勒是这副嘴脸,一千 多年后的赵匡胤、朱元璋、忽必烈、福临也是这副嘴脸。他所走的路线,完全是“兜圈子”,所以可以说是绝无意义。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 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 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辛亥革命为中国历史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两千年的君主专制终于被送进了历史,从此之后,民主共和政体不论遇到怎样的挫折或艰难险阻,但中国人的民主信念却从来不曾动摇过,任何试图恢复帝制恢复专制的想法与做法再也没有实践的机会,没有一丝可能性。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的历史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为国人寻找拯救国家的道路的一次重要尝试,对以后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
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影片中有许多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当孙中山被17省的代表选举为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指出,大总统的意义不在于谁去做,而是打破了中国两千多年专制君主的统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人民选举产生的国家元首。孙中山推举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以促成他赞成共和体制。看到这里,我不禁为孙中山的勇气,智慧与无私暗暗拍手叫好。
影片中我最喜欢两个人,其中一个是林觉民。他在广州起义前给妻子写下了绝笔书《与妻书》,有很多人不理解他的做法,为什么抛妻弃子,放弃富裕的家庭、个人的前途,去进行看不到前途的革命。他却认为,革命代表了中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即使明知自己看不到胜利,也要有为革命奉献的精神。革命者不全是不得已的逼上梁山者,辛亥革命最感人之处,就是很多富裕家庭的年轻人,甘愿抛弃优越幸福的生活,为理想奋斗、投身革命。
还有一个就是清朝驻英大使的女儿唐曼柔。一开始注意她,是因为那是我喜欢的明星演的,到了后面,我被她的行动所感动、被她的思想所感动、被她的勇气所感动。她为孙中山游说西方财团停止对清廷贷款时,勇敢地站在旧体制及父亲的对立面。她在给孙中山的信中写道:“革命的命,不止是生命,更是命运。我不理解为什么革命,但我挣扎过,反抗过,愤怒过。尽管我最后的命运,只能是和我的父亲,一起做了那个王朝的殉葬品,但我却比谁都更期望你们的——不,期望我们的革命成功......”
今天的人们,不应忘记这些民族的脊梁。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他们那进取的精神、不屈不挠的精神,我们永远都会铭记在心。
辛亥革命在清政府的强压和帝国主义国家的压迫下,取得了重大突破。当时革命军面临着武器不先进等问题还能取得突破说明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如果当时清政府的君主开明圣贤,能做出明智的选择,实行改革,使中国成为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何乐而不为;他们为什么不这样做呢?因为当时没有人才,人们被书本儒化,钝化。意识不到。当时清政府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导致大门洞开。金银大量流出,圆明园背毁,当时统治者也太迂腐,抹杀了人们的创造力,也抹杀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他们不重视国防能力,只在朝野上勾心斗角。他们以为中国地大物博。一次战役成功了。就忘乎所以,而不分析为什么成功,连续失败也无所谓,用赔钱,割地来保全自己。他们为了利。加大赋税,对帝国主义者惟命是听,对人民不停压榨。想尽一切办法来讨取帝国主义者的开心。着也难怪会有辛亥革命,清政府会破灭,封建制度被毁,这全部是必然。
随着时光的流逝,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当我们的思绪回到那百年前神州大地的武昌城,我们耳边仿佛又响起那场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中隆隆的炮声,一副英雄的面孔仿佛又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是他们为真理与民主自由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行动,才有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他们是革命的先驱,我们应该永远缅怀他们。
第二篇:《辛亥革命》观后感
《辛亥革命》观后感
国庆期间,我游玩了孙中山的故居,想象着他在屋子里生活。他是一个让我崇拜的伟人,因为他的胆识,意志还有那份执着的爱国热情。最近,我观看了一部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触良多。
辛亥革命距今已经过去了100年。此时此刻,湖北武昌的枪炮声已经不在了,南京的国民政府已经不在了,在北京复辟帝制得袁世凯已经不在了„„这部电影,让我们重温了那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重温了在那个时代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民族国家的艰辛。
整部电影都在描绘着,在晚清,在那个任由列强欺压任人宰割的年代,国内统治者软弱无能对外出卖国家利权,整个政府机构已经腐朽不堪,相反社会的新生的先进力量却不断地发展,对这个即将倾倒的大厦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即使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一次次的逝去,因为他们明白腐朽的满清政府已经不能给他们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尊严,他们只有推翻这座大厦,去覆灭他才能见到民族的希望,才能摆脱被世界其他民族歧视的命运。所以他们只能选择革命。在这一段时期,国父孙中山是历史舞台上面的主要角色。
辛亥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虽然它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遭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进步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而更加勇敢地奋斗。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道路仍然是曲折的: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夺取了革命果实,导致封建复辟,在这时的日本军国主义提出企图独占中国的“二十一条”加剧了中国主权沦丧。但是在革命跌入低潮,革命党人陷于苦闷的时候,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给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新的世界观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正是在辛亥革命10年后,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地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认识到人民是力量的源泉,胜利的保障,是历史的主人,自觉地最大限度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才能有效地唤起人民,并将其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使之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体力量,终于使复兴的理想得以实现,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变。
虽然1911年的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的局限,但是,辛亥革命扫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消灭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袭的制度。此后发生过两次帝制复辟的活动,但都不能成功,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这是相当重要的功绩。
第三篇:辛亥革命观后感
《辛亥革命》观后感
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我们向明初级中学的全体师生在2011年10月14日前往国泰电影院观看电影《辛亥革命》,这是继《建国大业》之后的又一部史诗巨作。
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大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中国自身仍面临许多挑战,但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而在这一时刻,回顾近代中国走过的曲折道路,回顾百年前的先人们为改变中国面貌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与牺牲,仍然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资源。
电影开头,秋瑾在牺牲前的“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的一番话,立刻感动了大家。在看到广州起义的激烈战争场面时,同学们个个聚精会神,但最终起义失败了,七十二烈士血染黄花岗,同学们也都神情凝重。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熊秉坤、金兆龙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统领黎元洪在张振武等革命党人的劝说下,半推半就的当上了湖北都督。武昌失守让隆裕太后阵脚大乱,同时向四国银行借款的计划又被海外的孙中山阻挠。看到武昌起义成功同学们也很高兴。但很快,阳夏保卫战的再次失败是大家又陷入失望,可是就在黄兴落寞的乘坐江轮离开武昌之时,远处却漂来了各地光复的木牌水电报,大家的脸上又露出了笑容,因为革命的胜利已经近在咫尺了!
经过谈判,孙中山被推选为首任大总统。孙中山表示,只要袁世凯敦促清帝退位,他即可让位,由逼退清让位的人,出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最终,孙中山如约退位。但大家明白,袁世凯的继位并不能使中华人民变得富强起来。
我们重视辛亥革命,是因为尽管1911年的革命有着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的局限,但是,辛亥革命扫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消灭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袭的制度。此后发生过两次帝制复辟的活动,但都不能成功,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这是相当重要的功绩。
辛亥革命,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结束了两千八百年的封建统治,开创了亚洲第一个共和体制,写下了人类社会民主主义的新篇章!
第四篇:辛亥革命观后感
载舟覆舟尽凡人
——《辛亥革命》观后感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华国门,自乾隆钦定的闭关锁国的“圣谕”被洋人变为了废纸。此时的中国干戈扰攘,世变仍频,四万万人民不仅被帝国主义欺侮,更忍受着来自清政府各级官僚的残酷剥削。这时候,只有来一场彻底的改革或者革命才能给在不义之火中苦苦煎熬的人民送去希望„„
众所周知,自上而下的改革失败了——光绪帝百日维新的失败、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遇冷便是明证。于是乎,人民只剩下革命这一条充满坎坷、注定流血、生死无定但是别无选择的道路了。
学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近代史纲要的我们知道,草民的反抗成本是非常巨大的,而且对外软弱的政府对内往往异常专制、异常残酷,列强手中的待宰羔羊在面对人民时就化为了残暴的虎狼。但是,英雄的中华人民不可能只被欺凌而不还手、不可能只被压迫而不反抗——在内外压迫最为强烈的广州,黄花岗起义爆发了!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黄花岗起义被迅速镇 压;可是,忙于庆功的官老爷们怎会想到,黄花岗起义并不是革命的结束,而是革命
更加壮烈的开始!之后的保路运动、武昌
起义、滦州起义„„如潮水一般声势浩大 地冲击着清王朝腐朽的礁石。终于,在各地人民层出不穷的反抗中,王朝的大厦崩溃了„„
明君政治的典范唐太宗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从反映“清王朝灭,共和国兴”这一壮烈史实的《辛亥革命》中,我们可以总结得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亦即《贞观政要》中的“载舟覆舟尽凡人”。
我认为,一篇观后感不应该只有千篇一律的对封建官僚的批判、对革命烈士的讴歌,也应该有对现实社会的反思。
辛亥革命于今的启示意义之一是,政府应该把人民放在首位,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这一施政理念,而不是表面民主而暗地专政。政府保障社会阶层有足够的流动性,让每个人都有真正意义上的表达的权力和途径。政府还应该防止公权力滥用,防止干部脱离群众而腐化为官僚,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 权为民所用 利为民所谋”。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学说,至今读来仍然让人心潮澎湃。而先生挚友陆皓东那句“但愿朝阳常照我土,勿忘烈士鲜血满地”更是激励着无数个热血青年。我想,认认真真地做一个踏实的工作者,做一个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努力的人,便是对历次革命中的英烈最好的告慰。
第五篇:《辛亥革命》观后感
《辛亥革命》观后感
《辛亥革命》这部影片,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了那段历史意义重大的伟大革命。
《辛亥革命》中有一句孙中山说的话让我记忆犹新:“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是改变命运,为天下人谋取幸福;是许多年轻人用生命的代价换取让活着的人更好的活着”。
历史总是那么真实,却又那么令人难以面对。
百年之前,帝国主义的侵越打破了那沉重的国门,清朝的统治岌岌可危。众多有志之士在屈辱和愤慨中决绝向前,意图壮大中国,扬我国威。在这片古老宽辽却硝烟四起的土地上,多少英雄人物为了孕育民族自由站了出来,他们是人,不是神,当然害怕面临死亡,害怕那冷血无情的把把屠刀,支支枪管……他们为了真理和民主的自由抛头颅,洒热血,是他们的咆哮声惊醒了沉睡中的雄狮。
辛亥革命,一个封建统治下的必然产物。
在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中,有一批接受了西方先进的文化与思想的青年,为了中华民族的自由与民主,悄然成立了一个个革命的团体。这些团体成为了革命的火种,成了日后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也就是他们,当许多仁人志士还在为如何打破帝王统治的镣铐而冥思苦想时,在中国湖北武汉,武昌起义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为中国从封建统治走向新时代而打响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枪。
1911年10月10日,新军工程的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人率领士兵鸣枪冲出营房,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库,震动中外的武昌起义爆发了。经过一夜的激烈奋战战,革命军占领武昌。几日后,武汉三镇全部光复。
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两百多年的清皇朝,还使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也同时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这具有历史意义的革命,为走向民主共和奠定了基础,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可这次革命是偶然爆发的吗?不,他是必然的,只要中国还处于贫穷愚昧的,只要中国还处于落后挨打的,这次起义一定会爆发,它是封建统治下的必然产物。
时过百年,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先烈们的革命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