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广东省中级教师职称评定审核要求-简论新时期加强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的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5 12:09: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广东省中级教师职称评定审核要求-简论新时期加强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的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广东省中级教师职称评定审核要求-简论新时期加强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的对策研究》。

第一篇:2013年广东省中级教师职称评定审核要求-简论新时期加强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的对策研究

2013年广东省中级教师职称评定审核要求-简论新时期加强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的对策研

论文摘要:依据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的现状分析,对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通过树立整体观念,充实成才教育的内容,不断提高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的有效性,最终促进贫困生健康成才。

论文关键词: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就业能力

近几年来,高校贫困生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焦点和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党和政府对高校贫困生高度重视,随着贫困生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现阶段已基本解决了高校贫困生求学的后顾之忧,高校贫困生工作理应从“经济援助”转向“成才援助”。因此,对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进行研究对社会、国家和学生本人都有着重要意义,也是高校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现实的理论实践课题。

一、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高校贫困生成才是一个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的长期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没有必要的教育和引导,即成才教育过程,是很难达到的。现阶段的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存在着如下问题。

1.重经济扶贫、轻教育扶持:教育目的和任务不明确

各高校中存在着“重经济扶贫、轻教育扶持”的现象,工作不够深入细致,只注重贫困生资助资金“量”的完成,忽视了贫困生工作“质”的提高。目前高校的贫困生工作缺乏对高校贫困生的专门教育,部分高校还存在贫困生专项经费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从事贫困生工作的辅导员队伍力量尚待加强。部分高校贫困生由于过渡依赖经济资助出现了“等”、“靠”、“要”的思想,缺乏感恩与回报之心,缺乏自强、自立精神,有待于加强有效引导。

2.重学校主体、轻家庭和社会主体:教育主体部分缺失

高校贫困生的成才教育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仅仅依靠学校,更需要整合所有有利于贫困生成才教育的主体资源。部分贫困生家庭教育中还存在“压力教育”过多,“阳光教育”不够的现象。“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如果家长过度强调家庭的困难与生活的艰辛,将会增加贫困生的自卑心理,甚至影响到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这对贫困生未来面临外界物质利益,尤其是金钱的诱惑时会造成消极影响。有些社会资助群体在进行贫困生资助时过于重视自身品牌效应或社会影响,忽视了对受助大学生自尊心及个人名誉的保护。

3.重灌输说教、轻内化实践:教育方法单一

目前高校针对贫困生成才教育的途径不尽完善。在贫困生的教育中,高校大多采用灌输式说教。首先,教育者居高临下,完全以自己的意志和偏好作为出发点,自觉不自觉地突出自己的地位,认为贫困生应该完全服从,教育形式呆板。其次,对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的实践途径主要集中于校内的实践活动,校外教育资源尚未形成整体,实践途径不尽完善。最后,对高校贫困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成才教育的其他途径易被忽视,如:在日常管理中强化对贫困生的成才教育、在贫困生界定和经济资助工作中渗入对贫困生的成才教育、在心理咨询中融合对贫困生的成才教育等。

二、树立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的整体观念

高校贫困生的成才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已有资源,结合时代特

征,树立整体观念。

1.形成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合力

环境对成才的影响至关重要,在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中要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贫困生健康成才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环境,形成教育合力。

第一,优化社会环境。在充斥着金钱和物质崇拜的社会文化中,贫困生会日趋产生自卑和焦虑。因此社会各层面应努力消除经济增长给人们价值观念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进一步完善就业用人机制,给公共关系资源相对贫乏的高校贫困生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在开展社会救助时要保护受助者的自尊心,更多的进行隐性救助、无接触救助,让每一位贫困生都能够在一个平等、和谐的环境下,健康自信成长。

第二,减压家庭环境。实践证明,良好的家庭环境为个人顺利完成社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开展高校贫困生工作中应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工作,别给孩子太大压力,在教育孩子时应避免片面强调甚至夸大生活的灰暗面,注意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学会阳光思维,帮助孩子正确处理物质窘迫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第三,平等校园环境。马克思曾指出“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高校担负着管理、教育和培养贫困生的重大责任,必须积极营造良好的、适宜贫困生发展的教育和人文环境,消除校园歧视,禁止消费攀比。

2.积极弘扬贫困生的优秀品质

用整体观来审视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就要把教育对象作为整体来把握。我们不能只看到贫困生的自卑、敏感和脆弱,更应该看到大部分高校贫困生所具备的成才愿望强烈和意志品质坚韧的闪光点,要“因人施教”,充分挖掘其自身优秀品质,不断激励、强化、树立信心和目标。在积极弘扬贫困生优秀品质的同时,还要善于树立身边的典型,采取榜样教育法。针对高校贫困生中部分自强自立、成才愿望强烈、具有顽强拼搏精神的贫困生要引导其树立远大志向和更高的成才目标,以继续深造和成为国家高精尖人才为发展方向,在成才过程中不断激励其信心和斗志。针对具有自卑情结的贫困生,更应该以十二分的诚心、爱心和耐心,以贫困生个性充分、自由、积极发挥为目的,善于发掘每个贫困生的优点、闪光点和特点,对贫困生所具有的个体差异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给予足够重视,使贫困生感到自己仅仅是物质上的贫困,而且贫困并不可耻,虽然贫困,但是可以做得更好。

3.高校全员、全程、全方位教育的落实

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发挥高校教育资源优势,形成全方位教育格局。党、团组织要通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引导全体学生正确认识贫困,帮助高校贫困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教育过程中要把贫困生成才同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社会实践活动等结合起来,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鼓励和支持贫困生参与社会实践,同时从专业角度,为贫困学生提供学业方面的必要指导。入学前详细查阅贫困生家庭信息,初步掌握贫困生基本情况;新生入学教育中,树立在校贫困生典型,激发全体同学对这一特殊群体学生的尊重和认同,营造有益于贫困生学习生活的舆论氛围;日常教育中,有针对性的、深入细致的面对每一位贫困生的不同情况,因人施教;就业教育中,及时进行精神解困,缓解就业思想包袱,树立就业信心,准确定位目标就业单位,进行专门的一对一的就业指导。

三、充实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的内容

高校贫困生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成才教育的内容要着重把握四个方面。

1.人生观教育是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的着力点

“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总的看法和根本态度,它主要解决“人为什么活

着”和“怎样活着”等问题。成才教育是以目标为导向的教育,人生观教育直接指向成才目标,决定了贫困生在接受系统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力,并决定了将来他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高校贫困生由于受现实生活的影响,他们的个人主义和功利色彩往往更明显,因此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正确认识人生价值和意义,正确认识贫困、面对困难。在开展人生观教育的过程中,要通过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坚定学生的政治信仰,端正价值取向,教育贫困生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从对家庭的责任感上升到对社会的责任感;鼓励贫困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集体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帮助贫困生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学习动力。

2.知识技能教育是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的关键点

人才的必要条件即是要在某一方面具有突出的专长和技能,因此,知识技能教育应成为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的主体,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贫困生知识技能教育的核心是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技能体系。针对高校贫困生成才的主要障碍,高校贫困生工作应努力为贫困生的素质教育和各项培训提供资金和人力支持,如针对贫困生英语和计算机水平较差的问题,可开设英语和计算机的免费培训班;针对贫困生缺乏自信的问题,可邀请已成才的贫困生做成才报告会;对贫困生的社会实践和校外助学给予支持等。当然知识技能教育最关键的环节还是必须依靠高校更新教育理念、严格教育环节、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目标的核心理念。

3.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的突破点

健康的心理是人才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内因,是人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内在力量,对人的成长成才有着直接影响。在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其健全个性的培养、健康人格的教育、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于三结合: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团体辅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通过集体咨询、个别面谈、电话咨询、通信咨询等形式对发现有心理危机或障碍的贫困生进行主动咨询、了解、干预,必要时应与家庭配合,共同做好心理输导。

4.就业能力培养是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的落脚点

从根本上说,大学生的就业取决于社会需要与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高校贫困生也不例外。在贫困生的素质拓展工作中,一是要努力构建健康向上、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正确引导贫困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使得校园文化成为贫困生素质拓展的重要平台;二是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贫困生在社会的大舞台中接受历练,增长才干,提高贫困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三是提高贫困生职业技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多种咨询、培训、模拟双选会等活动,切实提高贫困生就业能力,鼓励贫困生考证考级,不断提升职业技能。除此之外,高校还必须对贫困生进行就业观教育,帮助他们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认识自己的择业实力,从客观实际出发,合理定位自己的就业期望值。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思想,不放过任何一个就业机会。高校贫困生的就业指导应从一年级抓起,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贫困生既要和其他学生一样展开正常的就业指导教育,还要结合贫困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展开针对性和适宜性的就业指导服务。

第二篇: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为了解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发展状况,总结思政课教师的发展特点,“2013―2014广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展状况研究”课题组组织了问卷调查。本文在对调查结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思政课教师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发展;存在问题;对策

一、思政课教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思政课教师道德素质有待提高。与其他学科相比,高校思政课不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传播和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在调查中,对“您对所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的整体评价”的问题,虽然78%的人对思政课教师的道德素质持肯定态度,但是仍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思政课教师的道德素质一般或较低,这说明高校思政课教师道德素质还有待提高。

(2)思政课教师业务水平有待提高。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专业素养要求比一般教师高。但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在调查过程中,虽然86%的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获得了充分的认可,但是仍有一部分老师不被认可。广东省高校思政课教师大部分是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的,但是由于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素质的提高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3)思政课教师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在调查中,当被问及“有些思政课教师讲课时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的主要原因”时,认为“教学方法陈旧、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学生占61.5%,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长期以来,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不仅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而且缺乏创新能力,大多沿袭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参与程度较低,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约和影响了思政课的实效性。教师创新能力的缺失,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4)思政课教师教学效果有待提高。思政课教师是承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所进行的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把广大青年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调查中,有65.4%认为“思政课教师的工作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影响很大”,有54.9%的人认为“思政课教师的工作对专业课教学有很大促进作用”,虽然大部分人持肯定态度,但是仍有不少持不确定或否定态度。由此可见,真正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任务还很艰巨,高校思政课教师任重道远。

二、思政课教师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培养思政课教师基本道德信仰。一方面,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政治信仰和信念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操守的核心,对身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思想政治课教师显得尤其重要。教师在社会实践中坚守自己的专业理想,不断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自觉学习,从而成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另一方面,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因此,在当今社会的物质欲望不断膨胀,急功近利、缺乏职业道德的情况下,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用自己良好的道德修养、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怀、正直的为人、渊博的知识树立积极健康的形象,以自己的人格魅力熏陶学生。

(2)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始终保持专业素质、能力、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状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充实和更新教学的内容;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地提炼和摸索新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着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3)专业化发展是思政课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当前,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化特征不明显,难以获得学校和社会的尊重和认同,因而,高校思政课教师普遍缺乏专业归属感、职业认同感、学术成就感。因此,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认同,专业化发展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具体来说可通过加强学科建设,为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专业平台;培养专业技能,为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为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等途径。只有走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才能提高思政课教师个体素质,担负起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

参考文献:

[1]刘海龙,曹顺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Z1).[2]李光莉,徐晓宁.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矛盾及其对策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作者单位: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下载2013年广东省中级教师职称评定审核要求-简论新时期加强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的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广东省中级教师职称评定审核要求-简论新时期加强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的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