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超市的入场费联想到的——企业的供应链运营水平问题
从超市的入场费联想到的——企业的供应链运营水平问题 5月12日,CCTV—2央视财经频道,继播出聚焦中国物流顽症——超市入场费之后,博科资讯物流与供应链研究中心负责人分析说:高价入场费的背后,反映的是我国物流供应链运作能力的疲软!专家们感叹,在国内,由于进场费的原因,许多中国制造的产品虽然漂洋过海,但它们在国外超市的售价,其实,比中国超市的售价还要便宜!这不单单是政策导向所致,而是,商业运作模式及运作观念上的问题!
超市进驻的高门槛击退供应商
某品牌锅巴的供应商刘雪松说:“每袋锅巴的进货价格是1.2元(一袋),我给物美超市的价格,是2.55元!物美超市,大概要卖到3块钱。” 供给超市的价格,比出厂价贵了两倍多!刘雪松向记者解释,表面上看,超市以2.55元买进锅巴,以3元的零售价卖出,似乎只赚了4毛五分钱。但其实,这只是超市的“前台毛利”!还有一部分被称为后台毛利的利润!这就是,超市通过进场费、返点等各种方式,从供货商的手中赚走利润!刘雪松仔细算了笔帐:“我到结算的时候,根据合同的费用,再给超市30%倒扣的费用,那2.55元×30%,剩下的,就是结算的价格是1.8元。1.8元到3元之间,都是超市方赚取的利润!” 各超市收取的进场费,名目繁多!包括开户费、节庆费、新店开张费、老店装修费、新品费、条码费、合同续签费、海报费、堆头费、信息共享费、促销员管理费、咨询费、促销服务费等十几种,由于卖
场收的各种费用太高,从2010年开始,他已经停止了与部分超市的合作!在2009年的合同中,超市不仅规定了百分之十二的扣点,还给他们企业,规定了260万的销售任务!刘雪松说:“260万,要收你12个点!收这么多钱,但是,你要做不到260万,你也要交260万乘以12个点,大概30多万块钱!”在合同费用之外,遇到超市开设新店、店庆节日,甚至总部搬家,经销商们,也需要再交给卖场一笔费用!
刘雪松:“开新店费用,大店要收1.5万,中型店1万,小型店5000。然后这个是开店的费用,比如说年节费,还有促销费,这些是隐性费用,你不知道它要发生多少费用的话,这个费用,是很庞大的费用。”
经销商们,也希望产品的最终价格,能卖得便宜些!这样,销量才能走得更多!薄利多销!如果,超市不收取这些费用,他给超市的进价,可以比现在低很多!“可以低到30%~40%,超市现在收取我这20~30个点,必须把这个点,给加上去才行,要不然,我就赔钱了。”
高额卖场费用,供应商伤不起!
刘雪松只是众多超市供应商代表中的一个,很多品牌知名度不高,又想通过超市来扩大经销范围的产品供应商在最初进入超市之前,就要缴纳至少16万元才能进驻超市,这对于资金能力不是很强的供应商来说压力是非常大的。产品入场之后,如果年营业额不能达到一定额度的话,是毫无利润可言的,最终只能退出超市卖场。
刘繁平:“为什么不做,2005年合作时候返佣是16%,我们还是有钱挣的,但是做了两年以后,第二年涨到17.5%。”刘繁平说,“家乐福的合同返点数几乎每年都要涨两个点。合同以外,平日里卖场又会收取堆头费、海报费、促销服务费、促销员管理费等等,这又占到
了销售额的十个点左右。我们两年多时间,一共销售三百万,给他交的费用有90多万,差不多100万,费用占到销售收入30%多,我们的毛利只有30%多。那就是赔钱,所以我们就没法做了。”
超市卖场,收取供应商高额费用的问题,在中国,普遍的存在!发达国家的大型超市卖场,专门进行调查发现:对供应商收取高额进场费,节日费,信息共享费等名目繁多的费用,已成为拴在供应商身上的镣铐,而这种超市卖场的运营模式,也成为中国特有的怪胎!
怪胎产生的原因
超市的商品进场费概念,源于家乐福、沃尔玛等国外著名大卖场!家乐福,最初进入中国市场时,为了获取原始资本,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迅速扩展所需要的资本,于是,便利用自身在产品营销方面的优势,以及超市在民众心中的特殊地位,对进驻商场的供应商,收取高额费用!中国商业联合会零供调节平台副主任姚文华告诉记者,他们在行业中,进行了测评,有的超市的费用,达到了40%到45%的收费!也就是说,某种产品的进价,超市要加价40%!而这40%的费用,无法在运作过程中,得到消化!因此,只能加在消费者身上!
发达国家的超市运作,往往是采用集中采购、薄利多销,提高资金周转率的方式,来运营!现代零售业的利润,绝大多数,都来源于自身经营!赚取产品的购销差价!对供货商收取的促销服务费用,占利润的比例很低!一般,都不到百分之十!发达国家的各超市大卖场,其资金一年的周转次数,大约在7-8次。即便是产品利润率较低,但是,在乘以其周转次数之后,就是一个很客观的产品利润率了!这才是现代零售业最正常的商业运作模式!也是最合理的供零合作方式!
未来超市大卖场的出路,在哪里?
博科资讯物流与供应链研究中心专家表示说:“从利润来源方面来说,国外超市,90%以上的利润,都从经营中来!通过商品周转的方式,去盈利!这是世界零售商的最主要的利润来源。”
这种靠赚取差价盈利的模式,其核心,是优化供应链!发挥了零售业本身的优势,通过大规模采购,引入价格更低廉的商品,在低价的基础上,再加价销售,赚取差价!由于是零售商直接从产地自己采购的商品,这样,商品就省去了代理和进店费用的交易成本!在发达国家零售企业,有一支非常重要的经营队伍,就是采购人员!采购人员会根据他对消费者的理解,和他丰富的商品知识,他会在国内甚至全球,去选择他认为消费者最喜欢的商品!而且他会直接去下单采购!国外的零售商,会给厂家一两个点的利润,这样,零售商就可以把进货成本,控制在最低!由于不存在进店费的问题,而是买断包销,零售商赚取他该赚取的利润,其他的,就节省下来,让利给消费者了!目前,在中国市场收取进场费的外资零售巨头,在本土和西方市场经营时,则依靠先进的采购技术,以及强大的全球采购体系,来赚取差价!沃尔玛,家乐福,就采购一些中国商品,放到欧洲和美国去!因为,中国的商品价格比较优!质量比较好!在西方市场,当然有很大的市场!尤其在家乐福、沃尔玛这些卖场当中,消费者都比较喜欢中国商品!中国的超市大卖场,在进场费的商业模式下运行,在中国这个“怪胎型”的特有的渠道为王的地方,如果,零售商不能从运营水平上,提升自身的能力;而是,凭借自身的优势,靠对供应商的盘剥,来赚取利益的话,将如同温水中的青蛙,逐渐失去竞争能力!
第二篇:天英讲解企业微信运营应注意哪些问题
天英讲解企业微信运营应注意哪些问题
你的微信公众账号是不是也面临着:粉丝涨不起来,转发没几个,推动销售更别提了等一些问题呢?难道是内容不够有吸引力,还是不够标题党,还是缺乏原创内容,亦或是图片不够大尺度?其实都不是。可能问题出在这里,看看天英网络营销学院整理的这22条军规,你违反了几条?
1.员工要爱。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是让一个人去干没有兴趣的工作,一个都不玩微信微博的人去做微信,已经失败80%了。如何鉴别,看看微信运营团队的人,有木有主动转发公司的微信内容。
2.做自己的内容。我们花了很多精力去做所谓好玩的内容,其实就是在做复制和粘贴的事,特别是那些心灵鸡汤和人云亦云的东西。
3.没有销售导向的内容都是耍流氓。我们一直想做内容,却忘记了用户的需求。要做你的用户关心的内容策划,引导转发和销售才是关键。
4.微信的核心是互动。内容只是一个方面,将微信打造成手机上与客户沟通的平台,甚至是一个与客户沟通的新入口,汇聚的入口。
5.要做有灵魂的互动。你以为互动就24小时值守吗?就是回复和转发率吗?错了。其实这是表明现象,真正的互动是共鸣,要把你的标题,你的内容,你的活动说道他们心坎去,让他们心跳加速。
6.定义你的微信人格。都说企业自媒体是需要人格的,我们的微信没有人格,因为我们的公司品牌也没有人格,肿么办?
7.做事件大于做文章。图文消息只是一篇文章,而可以传播的是“事件”,例如刘强东的各种花边,做事件的文章,或者把几篇文章整合起来做事件。
8.整合社交媒体,做矩阵。我们放弃了微博,单独搞微信,这是不对的,所有的企业媒体窗口都要有机用起来。所以猛科技有网站、微信、微博、QQ群、各类新闻客户端。
9.唯快不破。大多数团队都抱怨,没有类似小米公司全职的团队,面对热点,稍纵即逝,我们快不起来。一个领导审核,一个财务预算就把新媒体的小编吓尿了。没有放权的微信运营,是没有结果的。
10.闭环。无法闭环是个大问题,图文说了推荐个旅游的地方,而后面却没有报名的通道,我们真的把
自己当媒体了。
11.充分利用朋友圈。当公众号被淹没后,我们忘记了大杀器——朋友圈。
12.充分充分充分利用微信群。把你的脑残粉,vip用户组织起来吧,让他们为你传播。
13.试试定向传播。让业内专业人士、意见领袖帮你转发,效果出奇的好。
14.微信运营最大的技巧是用心。用心加人,自然会用心发内容,用心做一个活动。
15.微信,微博是工具,灵魂是你的产品和运营。没有靠谱的产品,广告只是加速它的死亡。
16.分级处理。新用户做炒作,圈粉丝过来只是传播,他们不能直接变现。对用户的逐步优化后,留下来的才是客,做好老客户的服务并变现。
17.微信营销的核心是运营,而运营的核心是人。
18.别忘记传统媒体。传统媒体的力量依然强大,它能帮你引流,更能帮你引爆。
19.跨界合作是良药。
20.忠告:不要试图做最好的企业媒体,你比不过传统媒体的微信公众号的,你要做基于产品和服务的媒体,而不是传统意义的媒体。
21.最后,其实你可以不开微信公众号,可以不写文章,不做图文,不做事件,但请别忘记关心你的客户。
对于中卖家来讲三个人足够了;对于大卖家,用户规模更大,业务更多可以把工作细分招更多的人。中小卖家要重视人力上的投入产出比,前期不建议用工成本过高,后期可根据发展情况适当招人。都说了大有大的打法,小有小的玩法嘛。
结语
在流量越来越贵,移动端流量更是金贵的时代,三微联运的价值应该被重视,钻展丶直通车已经烧不起了,掌握了属于自己的流量话语权才能不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拖垮。也许今天不重视三微的卖家还能活的非常滋润,但某天行业突然风云大变,很可能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互联网行业变化非常快,一定得跟得上节奏,电商因互联网而生,虽属零售行业,但同样摆脱不了互联网变化的影响。当然,是否重视三微,还由卖家自己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