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菜油疑案不能“清退”了事

时间:2019-05-15 12:47: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转基因菜油疑案不能“清退”了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转基因菜油疑案不能“清退”了事》。

第一篇:转基因菜油疑案不能“清退”了事

近日,针对媒体曝出的“进口转基因菜籽油掺入国储库”的新闻,国土资源部发布消息称,发现1477吨进口菜籽油掺入国储库。对此,昨日中储粮再发声明,称保证国家临储菜籽油全为非转基因国产油,不存在进口转基因油污染国储库问题。

如此看来,又是一起“媒体曝光、自查自纠”的公共事件。早在今年8月,就有媒体报道转基因菜籽油流入国储库的事情。一石激起千层浪,此后,相关部门也迅速介入挖掘真相。直面质疑,及时回应,这既是现代市场主体危机公关的常态,也是尊重公众知情权之举。好在中储粮已“采取整罐全部退出临储库存,确保国储菜籽油全部是国产非转基因菜籽油”。亡羊补牢,犹未晚也。但客观而言,此事仍有多重疑问,有待相关部门进一步解惑答疑:一是回应公告并未明确指出上述进口油菜籽为转基因产品,那么这究竟是主动否认还是含糊其辞?二是公告也没有公布涉事企业的真名实姓,如此“谨言慎行”究竟是出于对企业的“保护”,抑或是另有隐情?

更重要的是,1477吨“进口菜籽油”,无论其是否为转基因产品,数量上已经足以令人侧目,如此大的体量,是如何在严苛的监管制度中瞒天过海的呢?如果只是就事论事地清退了这上千吨疑似转基因油的进口菜籽油,又如何补上监管失责的短板?

毫无疑问,这是一起责任事件。面对违反收购政策将问题油掺入临储库存的企业,值得“举一反三”的层面太多太多。

中储粮也许有自己的委屈,制度也有百密一疏的时候,但在转基因之争成为全民纠结的背景下,这样的疏漏不值得警醒吗?“进口菜籽油”也许是安全无虞的,甚至还很有性价比,但是在论证不了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及采购渠道正规性的前提下,如此李代桃僵,自然要遭遇公众的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转基因菜油”事件甚嚣尘上的同时,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近日在北京召开了再论转基因与国家安全研讨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总书记最近关于“中国的粮食安全要靠自己”的指示非常重要。

基于反对转基因的立场,有专家甚至爆出“某副部长曾受聘美公司,长期推广转基因”的消息。转基因生物技术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不能再继续隔空喊话,靠着公共事件隔靴搔痒。眼下,是到了从更高层面给出严谨判断或说法的时候了。

(邓海建,海外网专栏作者)

第二篇:媒体称国家粮食储备库已被转基因菜油“污染”

媒体称国家粮食储备库已被转基因菜油“污染”

原标题:转基因菜油“污染”国储库 “小磨香油”纯度几何? 手工制作的小磨油脂一度在国内消费者中颇受推崇,而且被冠以“小磨香油”、“小磨菜油”等。但现实中,由于大量进口转基因油脂的涌入,这些非转基因菜油要保持纯净已经不易。

因目前进口转基因菜籽油价格与国产托市菜油存在每吨1000元左右的差价,大量进口转基因菜籽油涌入国内,企业蜂拥采购,包括众多油菜籽托市收购委托企业。

本报记者在四川、湖南调查发现,不少菜籽托市收购企业行走在法律法规的边缘地带,大量使用进口菜油冒充国产菜油流入国储库。而转基因菜籽油大量流入国储,会造成出库的国储菜籽油被转基因菜油“污染”,企业从国储库购买菜油而生产出的小包装菜籽油就难以再标称非转基因菜油。

另一方面,部分企业既代储国储油脂,自身也加工食用油。进口转基因菜油所带来的巨大利润回报,必然让一些企业铤而走险,用混入转基因菜油的国产菜油生产所谓的“非转基因”小包装菜籽油牟利。

而众多消费者并不具备辨别和检测的条件,无法

确定所购买的、标称非转基因小包装菜油的真伪。

价差诱惑

本报曾报道,四川、湖南、湖北等地部分油菜籽油托市收购委托企业,利用进口的低价菜油冒充国产菜油,抵充托市收购任务后,中储粮派出3个调查组到上述三地调查。至今已有2个多月,却仍无任何消息。

2013年,国家启动油菜籽托市收购政策,油菜籽收购量为500万吨,折合菜籽油166.7万吨左右。但湖北、湖南、四川等地的企业向本报反映,由于每吨进口转基因菜籽和菜油要比国产非转基因菜籽、菜油分别便宜500元和1000元以上,不少被赋予托市收购资格的委托企业,利用进口的便宜菜油冒充国产菜油上交国储库,从中赚取差价。

东方艾格油脂行业分析师常桂先告诉记者,目前,国产大宗菜籽油市场价约为8820元/吨,进口转基因菜籽油到岸后的成本价在7928元/吨,二者市场价差在900元左右。而今年国家托市收购的菜籽折油价格在10400元/吨,与进口菜油价差2400多元,这对企业来说诱惑实在很大。

据相关部门调查,委托加工企业拿到托市指标后,直接进口菜籽和菜油,或者到市场上购买进口菜油来顶替托市收购菜籽折油量,数量大体占到托市菜籽量的一半以上。

本报记者调查了解,在湖南、四川、湖北等地,这样的作假已经成为油菜籽行业的“公开秘密”。曾有未获委托托市收购资格的企业放出风来,要举报这类作假。

大量进口的转基因菜油,一部分流入正规企业用来生产小包装食用油或者其他油脂,另一部分流入国储库,混入国产非转基因菜籽油中形成“污染”。

事实上,本报调查时发现,获得委托托市收购资格的企业,大部分也获得国家临时储备菜油的资格,一般都会有3-4个大型油脂存储罐。大企业的存储量有3万-4万吨,小一点也有2万吨规模。在代储国家临储菜籽油的同时,这些企业也在商业化经营菜籽油,并加工小包装食用油。如何加强监督、确保代储国储油脂没有被非法掺杂,是一个难题。

相关监管部门告诉本报记者,即使明知道企业作假、前往调查,但企业可能手续完备;除非对菜籽油进行转基因检测,否则往往查不出漏洞和破绽。

转基因菜油如何流入餐桌?

2002年以前,菜籽油在我国植物油消费总量中曾位居第一,后随着大豆、豆油进口量的增加,菜籽油消费退居次席;自2006年起,由于我国进口棕榈油数

量的增加,菜籽油成为国内消费的第三大油种。

尤其长江流域省份,包括云南、贵州等地的消费者比较喜欢菜籽油,不仅味道香浓,从健康角度而言还比大豆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

东方艾格油脂行业分析师常桂先告诉记者,2012年国内消费菜籽油有500万吨,其中进口转基因菜籽油有150万吨,今年进口量还会有增加。

菜籽油的用途与进口大豆油一样,一是作为小包装食用调和油的基质油种,其在小包装调和油中的占比仅次于进口大豆油;二是经过精炼作为单一油种单独出售。

目前国内食用调和油所使用的菜籽油大部分是进口菜籽油,价格便宜是主要的原因。上小包装菜籽油则多以国产菜油为主,主打“非转基因”概念,以示与转基因菜油的区别。另外,长江领域也有不少企业生产小包装转基因菜籽油,价格要比非转基因菜籽油便宜很多。

中储粮生产的一款金鼎小包装食用调和油率先公布配料比例,其中进口菜籽油占41.40%,即一桶5升的调和油中,进口菜籽油的含量为2.07升。事实上,在大多数品牌调和油中,作为基质油种的菜籽油的含量都超过40%,这是转基因菜油进入餐桌的一个重要途

径。

另一个途径就是掺杂进国产菜油中,冒充100%非转基因菜籽油出售。

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国家强制要求企业生产转基因食用油标示油脂成分,食用油企业一般不可能冒险加入转基因菜油。但是,部分上游托市收购企业,则有可能将进口菜油混入国产菜油,消费者食用了这种“不纯粹”的非转基因菜油,这就涉及商业欺诈。

记者发现,目前北京市场上,川、湘等地企业生产的小包装非转基因菜籽油售价在75元/5L,要比大部分食用调和油一级大豆油贵10元左右。如何让真正的国产菜籽油赢得消费者信赖,需要相关部门从上游源头监控。

行业人士告诉记者,无论是国储入库,还是企业生产的菜籽油质量把控,最可行的是检测菜油的芥酸水平。进口菜油的芥酸水平很低,大概只有1~2ppm,而国产菜油的芥酸含量大概为4个ppm。如果芥酸水平太低,油的来源就值得怀疑。

第三篇:转基因,科学之争不能僭越法律底线

转基因,科学之争不能僭越法律底线

日前,海南省农业厅在其官方网站回应“网传海南出现非法转基因种植作物”一事,表示海南出现非法种植转基因作物,并已对9个玉米、棉花转基因试验作物依法销毁,还有6个涉嫌样品正在进一步检验检测核实中。

从2013年开始,中国人史无前例地关注起转基因话题。此前,甘肃张掖市发出转基因“禁令”、法国老鼠致癌实验、政协委员赴美调查转基因和黄金大米实验违规事件,以及院士上书呼吁转基因产业化、中国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张来武博士“只要好吃就行”的表态„„关于转基因食品的说法林林总总,令围观的民众莫衷一是。

转基因食品,究竟是安全还是带有风险,老百姓越来越“看不懂”。

如果说转基因安全与否尚属“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科学之争,那么,类似海南等地的非法种植行为,就已经突破了争议与商榷的底线,成为赤裸裸的违法行为。

海南省农业厅表示,将一如既往地严格执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开展农业转基因试验、生产活动,任何单位或个人被发现有违法违规行为,绝不姑息,坚决依法从严处理,尽最大努力确保海南南繁基地生物安全。眼下而言,真相尚未厘清,责任还有待明确:一方面,这些大面积在试验田种植的非法转基因作物,显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农户零星的恶作剧,而是有目的、有步骤的非法科学实验。那么,组织者是谁、实施者是谁、背后究竟有怎样的利益纠葛,这些问题,不能“一毁了之”;另一方面,此次事件依然是“网友曝”开始,然后相关部门才吞吞吐吐公布实情--而据称,早在2013年12月23日至27日,地方部门就组织有关单位对在三亚、陵水、乐东三个市县从事南繁工作的单位,开展了一次南繁农业转基因作物执法检查工作。正如人民日报官微发问的,时隔3个月才公布真相,究竟有何难言之隐?面对如此泛滥的非法种植实验,当地农业部门知情吗?

尤其是在2013年传闻农业部门官员为国外转基因公司做利益背书的语境下,海南滥种事件能否抽丝剥茧,更是成为能否“反转”公众对转基因认识的一次重要契机。

这些天来,有人为转基因唱赞歌,有人为其掘坟墓。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曾说,“转基因是个科学问题,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最好不要参加讨论这个问题,你懂都不懂怎么去讨论呢?”不懂装懂,容易以讹传讹。但眼下的转基因议题,似乎陷入了一个诡异的逻辑悖论:你说转基因可能有问题,他说好吃就可以;你说咱去好好调查再讨论,他说你没有专业知识,犯不着和你讨论„„你讲科学的时候,他说口感;你讲实证的时候,他说理论„„如此纠结下去,所谓公平的话语权究竟在谁手里? 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有一点是肯定的:不管民众懂不懂科学、具不具备专业知识,职能部门、尤其是科技部门,生物或农业专家、尤其是体制内学者,有责任、有义务将有关转基因食品的情况,以晓畅通俗的姿态告知公众。这不是高端科普,而是对公共知情权的尊重。谁也不能以“反正你不懂”的姿态,稀释质疑,混淆是非,规避责任。

科学与民意,终究不是鱼与熊掌的关系。2013年12月26日,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纸红头文件将自己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文件要求,自2014年3月1日起,甘肃省食品经营户须对转基因食品实行专柜专区销售。甘肃在转基因食品销售领域首开先河,成为全国第一个政府推动试行专柜销售转基因食品的省份。这一做法,赢得一片点赞声。不管转基因罪与非罪,总有一些底线的规则是需要恪守与敬畏的,比如消费者的知情权,比如种植实验中的伦理与法规。

没有人天生仇视转基因,即便这真是事关13亿人的国之大计,好好说话,坦诚作答,以科学的诚意与权力的谦抑面对民众的质疑,还有什么化解不了的症结?但有一个前提是笃定的:转基因之争,谁也不能僭越法律的底线。

第四篇:对中国消费者非转基因菜油支付意愿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对中国消费者非转基因菜油支付意愿的研究 作者:Kevin Chen 石敏俊 Cetu Hailu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03期

[关键词]非转基因油;支付意愿;假设评价法;中国

[中图分类号]FO14.3

[文献标志码]A

下载转基因菜油疑案不能“清退”了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转基因菜油疑案不能“清退”了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