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事实证明资本家没有剥削工人
一.什么是资本
资本就是生产工具,人类自从会使用生产工具进行生产就已经产生资本了,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了。人类之所以使用生产工具进行生产,是因为生产工具能提高生产效率。例如:假设人们直接用手(不借助任何生产工具)去挖地,一亩地要挖30天,而人们如果使用锄头挖地,一天就挖完了,那么用锄头挖地比直接用手挖要节约29天时间。而制造一把锄头假设需要一天时间,那么实际使用锄头这生产工具进行生产节约了28天时间(假定锄头使用一天就报废)。这是使用生产工具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的结果,也就是资本(锄头)带来的利益或利润。
生产工具是需要一定的劳动时间去生产的,就是说生产工具是一定劳动量的化身,是生产前必须付出的劳动量,既劳动积累。因此,资本就是生产前的劳动积累,是已物化的劳动,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前提。没有这种资本就不能提高生产力。例如:使用蒸汽织布机要比手工织布快很多倍。
二.资本家剥削工人吗
实际上拥有生产工具的人都大资本家。下面我们以拥有较多生产工具并雇佣工人为其劳动的资本家来分析。马克思认为工人使用资本家的生产工具(机器)生产的财富,除了设备折旧费,剩下的应该都是工人的,这不敢苟同。他不知道生产工具是能提高生产效率的,生产工具带来的好处是不可能由工人独占的。下面我们研究资本家雇佣工人为其劳动的这种关系的产生。
既然资本家早就有了,而这种关系主要在近代才明显出现呢?这完全取决于科学技术的水平,或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以前由于科学技术水平不高,生产工具比较简单,不需要多少劳动时间去生产它,也就是不需要较多的劳动积累,这点劳动积累人人都能积累。因此,人人都是资本家,雇佣关系很难产生。近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工具越来越先进和复杂,需要较多的劳动量去生产它,一些人由于无法积累这么多的劳动量去生产它,因而丧失了做资本家的资格。而复杂的生产工具(机器设备)需要较多的人操作,于是雇佣关系就产生了。例如:生产一台蒸汽织布机需要200天的劳动量,有些人不能提供这么多的劳动量生产织布机,因为他们的粮食只够他们活100天。因此,他们在生产前就不能积累一台织布机,他们要么继续手工操作,要么打工。而手工劳动效率低下肯定要淘汰,也只能打工了,而且打工使用了机器生产,收入肯定比手工生产收入高,雇佣关系就 这样产生了。为了便于分析问题,我们假定整个社会都处于纯手工工作状态(不借助任何生产工具),一人一天的劳动量价值一两银子。假如春手工状态下一人一天能生产一匹布,那么这匹布的价值就是一两银子。现在一资本家使用一台织布机织布,他自己不干活,雇佣了一名工人为其劳动生产。结果这个工人一天能生产100匹布。资本家将以每匹布低于1两银子的价格出售,如果他不低于一两银子出售的话,人们就不会买他的布,在家自己用手工织,因为一两银子是一天的劳动量,而人们一天的劳动量纯手工状态就能生产一匹布,何必去买机器织的布呢。而资本家必须出卖他的产品才能获利。而消费者必须觉得划得来才会买。假如资本家以0.9两银子一匹布出售,人们就会买他的布了。0.9两银子相当于0.9天的劳动量,也就是说原来自己手工织要织一天的布,现在只需0.9天就够了,剩下的0.1天可以干其它的活了,相当于现在一天可以赚1.1两银子了。
资本家卖完100匹布是90两银子,他将付给工人至少1.1两银子,否则人家就不会到他那里工作。因为其他的人现在一天都赚1.1两银子了。资本家就获得剩下的88.9两银子的毛利润。假如机器折旧费是8.9两,资本家就获得80两银子的纯利润。这些利润是机器带来的,工人和消费者都从机器获利!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织布机的折旧费不可能达到99两银子,否则使用织布机就没有提高生产的效率,人们就不会使用它。例如:生产一把锄头去挖地,需要两天时间,挖完一亩地就报废了。而用锄头挖地只比纯手工挖地节约两天时间,这两天刚好用于生产锄头,也就是说用锄头挖地根本就没有提高效率,人们就不会使用它。因此,资本家使用机器肯定要能提高效率的,肯定能赚钱的,而且,资本家必须和工人及消费者共同来分配机器带来的利润!
通过以上分析,资本家.工人.消费者都获利了,而利润都来自提高了生产效率的机器,因此,根本不存在谁剥削谁的问题,例如:司机使用资本家的大客车运输,一月可赚2500元,假如他不使用大客车而用人工背,他就是累死也赚不到2500元一个月的,即使不提高票价也耽误了消费者的时间。
那么剩下来的就是资本家.工人及消费者怎样分配机器带来的利润问题了。
三.机器利润的分配
利润的分配遵循这样的原则,那就是公平分配(暂时忽略市场供求状况),也就是按劳分配。需要指出的是,按资分配也是按劳分配,资本是劳动量的化身。
我们还 是假定社会处于纯手工状态,一人一天的劳动量能生产一匹布,价值一两银子。现在资本家投入一台织布机进行生产,一人一天能生产100匹布了,相当与手工生产100个工作日,假定这台机器使用一天就报废了,手工生产这台机器需要20个工作日,既相当于20 两银子。工人一天的原始劳动价值是一两银子(纯手工状态下)。除开这些原始成本21两银子,那么这台织布机机器带来了79两银子的利润(暂时忽略其它成本)。如前面分析,这79两银子不可能由资本家独得,否则他将卖不出布请不到工人,机器利润就无法实现。
现在进行公平分配。消费者将以100个工作日来分配,因为原始状态下一人生产100匹布需要100个工作日。那么现在机器带来的利润将有121个工作日来分。既每个工作日得79/121≈0.65两,我们把它叫作资本增值率或机器增值率。那么资本家分得20(成本)+20×79/121≈33两,工人分得1+1×79/121≈1。65两。消费者是通过资本家降低产品价格来获得机器利润的。如原来一两银子一匹布,现在是1-0.65=0.35两一匹布了。因此,使用机器生产后,商品的价值是由原始生产时间减去机器增值率决定的,而不是单纯由劳动者的生产时间决定的。如果由劳动者的生产时间决定,上面一匹布的价值就是0.01两银子了(忽略机器折旧),机器带来的利润全部让消费者占有了,资本家和工人显然不会2的。例如:假定纯手工状态下一人一天的劳动能生产1公斤大米,一天的劳动能生产一匹布。那么一公斤大米和一匹布是等价的,可以进行交换。当织布者使用机器织布一天能织100匹布了,如果仍按劳动时间交换的话,就是100匹布换1公斤大米了(忽略机器折旧)。显然织布者不会那么干的,因为机器带来的好处全让大米生产者占有了,织布者不是白生产了机器吗?上面的分配方法是在资本家没有付出其它资金的情况下的分配。如果资本家还付出了其它资金,如采购原材料5两银子,用于商业流通5两银子。那么这些资金也要参与机器利润的分配,否则这些资金就不会投在这些领域,生产就不能继续进行了,结果大家都得不到好处。资金是劳动的积累,它可以通过交换获得生产工具,也就是说资金可以变成资本。因此,资金不论当成何种用途用,它都要享受资本待遇。
自从人类有了提高生产效率的生产工具,钱就能生钱了!因为投在采购和商业流通领域的资金是没有被消耗的,只是转移到产品上了,因此可以不算生产成本,但它们必须分配机器带来的利润。那么上面所说的机器增值率将由79/121变成79/131了。资本家现在就得到20+30×79/131≈38两,高热吧得到1+1×79/131≈2两,消费者得到100×79/131≈60两。商品的价值变为1-79/131≈0.4两银子了。
商品的价值是随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的,生产力越高,产品就越便宜,人们就越富裕!投资在非生产领域的资金不算资本,不产生利润,但它们必须以资本的身份分配机器利润。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资金也是资本。如果不能分利润的话,所有的资金都变成生产工具,生产就不能进行,社会就不能进步。所以借钱要还本付息,利息是资本收入,是劳动收
入。租人的田地种要交租金,因为人家开荒是投入了劳动的,这些劳动就是资本,所以它要得到资本带来了利润。否则的话,人家就卖掉田地去投资赚钱去了。租金是地主的劳动收入,不是剥削。还有租房子交房租,这都不是剥削,是人家的劳动所得,不能因此没收人家的房子。每个人的劳动都享受资本带来的好处,不管是已积累的劳动还是正在付出的劳动!
四.行业平均利润和超额利润
前面说的分配是平均分配机器带来的利润。资本所得的利润是行业资本平均利润。平均分配是在资本饱和状态下的分配,既资本不多不少刚好符合社会需要。当资本少于社会需求时,资本就要多分,工人和消费者就少分了。少分他们就积累资本,当资本饱和就平均分了。当资本过剩时就少分了。这就意味着生产前付出的劳动积累(资本)没有生产过程中付出的劳动(如工人的劳动)报酬多,资本家就要寻找缺少资本的穷地方去投资了。这就是为什么发达国家资本家到穷国家投资能获得较高的利润,资本的到来给穷国家的工人和消费者带来了机器利润,使穷国的生产力得到发展,这就是为什么穷国引进外资能使经济发展快的原因。当社会资本处于饱和状态时,单个资本想要多分机器利润就只有使用比同行平均水平更先进的机器,使自己的机器增值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因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平均机器增值率决定的。例如:同行都使用每天人均产100匹布的机器(忽略折旧)。你现在使用了每天人均产200匹布机器(忽略折旧)超过了行业平均生产力,你就获得超额利润了。
因此,资本家要获得超额利润只有在社会缺少资本或者他使用的生产设备更先进的情况下。如上所说的发达国家向不发达国家输出资本就能获得超额利润。不发达国家引进资金就能让人民较快地富裕起来。如果输出资本是剥削的话,就不能解释被输入地人民能较快地富起来。例如:现在的中国农民比改革开放前富裕点了,就是因为现在的农民可以出去打工,接受“剥削”了。当然,现在中国的资本太稀少了,打工者所分得的利润微乎其微。
有的人可能纳闷了,为什么中国这么缺资本国家还那这么多的钱到国外投资呢,那是因为中国这个人为造成的畸形市场没有消费能力,通过人为的工农产品不等价交换,使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非常贫穷,没有购买力。而全民所有的企业利润又主要被少数人占有,贫富非常悬殊,20/100的人占有了80/100以上的财富。中国还不是个完全市场经济国家。
资本家不断创新,不断提高生产力,不断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就是要获得超额利润。资本家要获得超额利润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也就是人的欲望是社会的发展的动力。如果哪天人的欲望得到了满足,社会就不在进步了!
五.社会平均利润
前面所说的平均利润是由行业机器增值率决定的。而社会有很多行业,各行业的机器增值率不同,因而各行业的资本利润就不一样了。
例如:假设制鞋行业纯手工状态下一人一天生产一双鞋,该状态下一人一天的劳动量值1两银子,那么一双鞋就是一两银子。跟手工状态下的一匹布等值。现在制鞋行业使用了制鞋机器,一人一天能生产500双鞋子,机器成本和投在采购.流通领域的资金跟织布行业一样,也就是说制鞋机器比织布机器增值率高。那么制鞋行业的资本利润就比织布行业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肯定不会去投资织布行业,工人也不会到织布行业工作。如果大家都投资到制鞋行业,资本又过剩了,那怎么办呢?只有各行业的资本利润进行平均分配。那怎样平均呢?那就是利润低的行业以高于产品价值的价格出卖产品,也就是让消费者少分或不分机器利润,甚至补贴。消费者少分或补贴的利润由利润低行业的资本家和工人按劳(资)分配。利润高的行业以低于产品价值的价格出售产品,也就是让消费者多分利润。消费者多分的利润由利润高的行业的资本家和工人补偿。消费者在高利润行业多分的利润刚好补贴上在利润低行业的损失,因此,消费者既没有多分也没有少分。资本家.工人和消费者就这样共享科技进步的成果。社会各行业的资本利润.工人利润就是通过消费者来平均的。尽管各行业的机器增值率各不相同,但资本家.工人和消费者都获得相同的社会平均利润,和谐社会就这样
自然形成。(岑青松/创)
第二篇:简析工人没有祖国
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试卷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
姓名: 卢国维年级: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
上课学期:课内学时:考核方式:考试时间:成绩:
任课教师评语:
任课教师(签章)
年月级 日09
简析“工人没有祖国”
摘要:“工人没有祖国”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是针对资产阶级责备共产党人要取消祖国、取消民族的置疑作出的正面回应。从历史背景角度来看,“工人没有祖国”的提出具有深刻的科技基础、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从深刻内涵角度来看,“工人没有祖国”是无产者的现实状况、斗争途径以及未来目标所设定的;从当代意义的角度来看,“工人没有祖国”有助于我们坚定信念、树立信心;改变策略、改进方法;正确定位、全面发展。
关键字:工人没有祖国
“工人没有祖国”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中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是针对资产阶级责备共产党人要取消祖国、取消民族的置疑作出的正面回应。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这种回应,对于正确理解《宣言》乃至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观点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宣言》的详细解读基础之上对“工人没有祖国”所提出的历史背景、深刻内涵及其当代意义作以简单论述,以供讨论。
一.“工人没有祖国”提出的历史背景
“工人没有祖国”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的第二部分“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的53自然段提出来的。《宣言》提到“工人没有祖国。决不能剥夺他们所没有的东西。因为无产阶级首先必须取得政治统治,上升为民族的阶级,把自身组织成为民族,所以它本身还是民族的,虽然完全不是资产阶级所理解的那种意思。”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的第一部分即“资产者和无产者”中已经为“工人没有祖国”的提出奠定了科技基础、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首先,“工人没有祖国”的提出具有其科技基础。这里所论述的科技基础主要是指由于科技革命而引起的经营方式的改变、工业生产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影响。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以前那种封建的或行会的工业经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随着新市场的出现而增加的需求了。工场手工业代替了这种经营方式。”“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由于科技革命的发展,人们交流的范围逐渐扩大,经营方式的改变、世界市场的形成使得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更加残酷,也正是在这种科技革命的大背景下,拉开了无产者反抗资产者的历史序幕。“中世纪的市民靠乡间小路需要几百年才能达到的联合,现代的无产者利用铁路只要几年就可以达到了,”因此,现代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也必须在这种科学技术
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加强联合,才能达到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目的。
其次,“工人没有祖国”的提出具有其阶级基础。自18 世纪 60 年代始,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渐次完成了工业革命。这不仅大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也造就了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既是财富积累的过程,也是两大阶级矛盾发展和斗争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之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资产阶级和无产者是同时诞生的,但是,无产者是作为资产者的“掘墓人”。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不仅在物质生产方面还是精神生产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封建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开拓了世界市场,发展了现代生产工具,使农村屈服于城市;在政治上破坏了封建的宗法制关系,代之以“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统一的民族。”所以,“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是,“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这就是无产者的历史使命即“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消灭剥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再次,“工人没有祖国”的提出具有其思想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第一部分指出了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特征,分析了无产阶级斗争的发展阶段,即从“自在”到“自为”的斗争。“最初是单个的工人,然后是某一工厂的工人,然后是某一地方的某一劳动部门的工人,同直接剥削他们的单个资产者做斗争。”“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因此,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压迫最关键的就是要形成思想意识形态的一致性,形成工人的大规模集结,只有这样才能“把许多性质相同的地方性斗争汇成全国性的斗争,汇成阶级斗争。”在某种意义上来看,无产阶级正是由于这种意识形态的高度一致性和联合性,决定了“两个必然”的趋势,即“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总之,“工人没有祖国”提出的科技基础、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实际上是为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提供了可能性与必然性,同时也为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指明了方向。
二.“工人没有祖国”的深刻内涵
在科技、阶级以及思想的基础之上,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工人没有祖国”,对其深刻内涵的把握我们可以从无产者的现实状况、斗争途径以及未来目标三个方面加以理解。
首先,从无产者的现实状况来看,资本主义不是我们的祖国。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历史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逐渐地有了穷人与富人之分。经济地位的差别不仅决定的原始平等的共产主义走向终结,也决定了代替原始社会的将是政治不平等的社会——奴隶社会。由此,剩余产品的出现,使阶级走上了历史舞台,而国家则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体现。国家一产生就是带有鲜明的阶级倾向,证明自己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与工具性是国家不变的本性,整个国家存在的历史,都可以鲜明地体现它的这种特性。“因此,古代的国家首先是奴隶主用来镇压奴隶的国家,封建国家是贵族用来镇压农奴和依附农的机关,现代的代议制的国家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工具。”所以,国家只属于统治阶级,被压迫者只能视国家为阶级压迫的工具,是自己的敌对面而不是归属面。从这个意义上讲,在资本主义世界里“工人没有祖国”。
其次,从无产者的斗争途径来看,全世界无产者必须联合起来。随着资本的不断扩张,资本家的贪欲不断增长从而加深了对无产者的剥削,这一切使得工人解放的条件也变成国际性的了。《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经历了各种不同的发展阶段”,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从“自在”斗争到“自为”斗争的发展,世界无产者首先应取得经济上的解放进而求得政治解放,这就决定了必须走联合斗争的道路。也就是说,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这已经不是某一个国家范围内部的事情,而是带有国际色彩的,需要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重大事情了。“工人没有祖国”,无产者失去了任何民族性和地域性,实现了全人类的“大同”,必须走联合斗争的道路。“劳动的解放既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也不是一个民族的问题,而是涉及存在有现代社会的一切国家的社会问题,它的解决有赖于最先进国家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合作。”这说明,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是国际性的,必须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同奋斗,才能胜利。
再次,从无产者的未来目标来看,必须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这不仅仅说明国家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还说明国家也将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退出历史舞台。资本主义国家不属于无产者,无产阶级作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因此,全世界无产者的共同使命就是要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国家,即共产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后,首先改变了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将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这样一来它不仅消灭了一切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消灭了作为无产阶级的自身,也消灭了作为国家的国家。“那时,国家政权对社会关系的干预将先后在各个领域中成为多余的事情而自行停止下来。那时,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国家不是‘被废除’的,它是自行消亡的。” 从无产者斗
争的未来目标来看,无产者是要使国家本身自行消亡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在这里,每一个人得以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无产者自然也就没有祖国了。
三.“工人没有祖国”的当代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所提出的“工人没有祖国”不仅在当时无产阶级发对资产阶级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作用,而且对当今中国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如何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阻挠特别是西方的“和平演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工人没有祖国”有助于我们坚定信念,树立信心。我们要坚信马克思恩格斯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理解“两个必然”,即资产阶级的必然灭亡和无产阶级的必然胜利。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从有阶级开始人类社会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这一社会的更迭从根本上来讲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的必然规律决定的。因此,资本主义社会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当其自身的生产关系无法容纳生产力发展的时候,革命将爆发,共产主义将获得胜利。虽然从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自身内部进行一系列改革同时还有所发展,但是从本质上来看,资本主义所进行的仅仅在资本主义所有制的范围内进行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有的根本矛盾,因此,我们要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心,毫不犹豫的坚决同资本主义展开各方面斗争,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
其次,“工人没有祖国”有助于我们改变策略,改进方法。仅仅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注意斗争的方式方法。在《宣言》中,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经历了“自在”和“自为”的两个历史阶段,在“自在”阶段,工人反对资本家的斗争还是个别的或是局部的,没有显著的觉悟,斗争是分散的自发的,目的性不明确。斗争的对象仅仅局限于生产工具本身;斗争的范围仅仅局限于个别的部门;斗争内容也仅仅局限于经济斗争,只是为了直接的物质利益。因此,从根本上说这种“自在”的斗争是出于一种阶级本能的反抗行为。无产阶级斗争发展到“自为”阶段情形就大不相同了。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和觉悟的提高,并开始组织成为同盟;斗争对象不再是生产工具本身,而是扩大了整个资产阶级本身;斗争内容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斗争,而且进入了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在当今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最关键的是要正确解决政治、经济和思想斗争的关系。经济斗争是无产阶级所需要的,但如果不与政治斗争结合起来,而只是为了眼前利益、局部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根本的利益,就会降低革命的水准。无产阶级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政治斗争,只有政治斗争才能使无产阶级得到彻底的解放。“一切革命的根本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经济斗争和思想斗争都应该服从于政治斗争。同时也要重视思想斗争对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作用,因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再次,“工人没有祖国”有助于我们正确定位,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所设定的共产主义社会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实现了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乃是建立在每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奠定坚实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基础。作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每一位成员来说,就是要正确的树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自身的全面发展同共产主义的实现紧密结合起来。
终上所述,《宣言》中的“工人没有祖国”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对我们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如何同资本主义做斗争以及如何实现共产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①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
② 唐立春.《共产党宣言》导读[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年.
③ 于学强,刘军.“工人没有祖国”论析—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及
马克思诞辰190周年[J].聊城大学学报,2008(3).
第三篇:宿迁律师:没有劳动合同情况下工人如何维权
宿迁律师:没有劳动合同情况下工人如何维权
事实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没有订立书面合同,但双方实际履行了劳动权利义务而形成的劳动关系。其特征是: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遵守用人单位的劳动纪律,获得用人单位支付的劳动报酬,受到用人单位的劳动
保护等。
《劳动合同法》有以下相关规定:
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
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第 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仍然未与 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除按照以上规定支付二倍的工资外,还应当视为用人单
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劳动者应利用法律规定最大限度地维权,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首先,要证明事实劳动关系的存在。比如发生争议之前就要注意搜集原先的劳动合同、工资单、考勤卡、工作证、出入证、开会通知、报销单据等等,以证明劳动
者确实跟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2、取得用人单位的“故意拖延”不续订劳动合同的证据。比如劳动者要求单位尽快跟你签订劳动合同的谈话记录、证人证言、单位要你填的有关表格、单位借口拖延续订的证明等等。
3、取得用人单位单方面终止劳动关系的证据。比如单位的书面解除劳动关系通
知、谈话记录、证人证言、公司发文等等。
4、取得上述证据后,劳动者可以提起仲裁,对仲裁不服的,可以提起诉讼。
5、同时鼓励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上述行为向劳动监察部门提起举报、投诉,并要求劳动监察部门去责令用人单位改正、并可以处以罚款。这个程序的好处在于劳动者不 直接跟用人单位发生冲突,避免了用人单位的报复;行政执法时间较短,效率较快;如果劳动监察部门不去查处,劳动者则可以就其行政不作为提起行政诉讼,这
样,劳动监察部门为避免败诉,就会全力以赴查处违法的用人单位的。
宿迁维权网是一个以“敢说话,说真话,为民请命、伸张正义”为己任;恪守“关注弱势群体,反应百姓心声,维护百姓权益,揭示社会阴暗,弘扬民主精神,化解社 会矛盾”的宗旨;致力于为普通百姓讲真话,办实事,运用法
律与舆论手段解决当事人疑难案件,实现传媒与司法在理性中的有效契合,公正、客观、准确的反映实 事真相,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为百姓提供维权指南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