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司法局活动工作总结
根据省、市委关于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安排部署,市司法局“三万”活动工作队安排在襄州区伙牌镇张伙、焦洼、董岗和沈岗4个村开展走访民情活动。三个月来,在市委“三万”活动领导小组和襄州区委的领导下,在市委组织部的指导和驻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支持配合下,市局党组组织工作队员和机关干部走村串户,深入农户家庭、田间地角,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了解广大村民的“所思、所忧、所盼”,为群众送法律、解疑难,受到了村组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好评。截止到5月20日,已对4个村共27个村民小组、968家农户全部走访完毕,局机关和二级单位共113名干警参加了走访活动,先后收集整理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共29条,为驻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XX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多份、赠送法律教材800多册,提供免费法律咨询300多人次,调处化解矛盾纠纷6起,协调提供法律援助2人次,较好地完成了“三万”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三个全覆盖”,市局工作经验先后被市委“三万”活动办公室、市直机关工委、省司法厅、国家司法部、《中国日报》等有关新闻媒体刊载转发和推广。
一、主要工作方法
(一)党组重视,坚持全员参与。局党组坚持把开展“三万”活动当作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抓,作为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来完成,当作一次转变机关干部作风,培养锻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机遇,真心实意,真抓实干。市委“三万”活动动员会后,局党组迅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三万”活动工作,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周剑成同志、局长金崇保同志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局党组成员、政治(警务)部主任陈星亮同志为工作队队长,从局机关抽调2名工作能力较强干部组成“三万”活动工作队,实行分管领导带队、机关干部定村包户的办法开展走访活动。4月1日,工作队长陈星亮同志就惠农政策、农村社会调查、群众工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对局机关干部进行了培训,4月2日,市局组织机关7名年轻干部对驻点村进行走访调研,开展“送法下乡”活动,普及法律知识、提供法律咨询,助推“三万”活动深入发展。两个多月来,局机关、劳教所、公证处全体干部分期分批参与走访民情活动,局主要领导先后7次到驻点村走访民情,并与农户一起劳动,实现了“机关干部全覆盖”。
(二)精心筹划,深入宣传发动。3月12日,工作队进入驻点村后,及时组织召开了村“两委”会议、党员干部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在了解各村基本情况后,工作队采取与群众座谈、入户走访等形式,向群众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及各级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举措,了解农民群众的所思、所忧、所盼,使广大农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了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更加体会到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通过深入宣传发动,使农民群众在了解了“三万”活动的目的意义后,对工作队的态度由开始的警惕、怀疑、抵触转变为热情、信任和支持,为工作队和局机关干部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也使“三万”活动更加深入民心。
(三)结合实际,注意工作方法。工作队所驻四个村距市区只有20多公里,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白天不见人,夜晚不见灯,入户调查找人难,也容易对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干扰,引起村民的误解。针对这一情况,局党组结合实际,组织工作队员和机关干部见缝插针,利用午饭和傍晚两个时段进行入户走访,严格遵守群众工作“六不准”纪律,在走访民情活动中,坚持“多听意见、少表态,多引导、少附会,多化解、不添乱”的工作思路,以踏实的工作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广大村民的认可。许多村民感慨的说:“多少年了,终于又见到领导干部深入农村的朴实作风了,党的优良传统又回来了。”
(四)全面走访,不漏一家一户。针对驻村空巢户、候鸟户多,实有人口和情况难以调查的不利因素,工作队在进村入户走访前,在村“两委会”协助下,以村组为单位,收集统计农户户主花名册,按照名册逐户上门走访,坚持走访到每家每户,确保不漏一家一户。在全面走访的基础上,工作队对临时在外务工农户进行了查漏重访,向长期在外务工农户发放了“三万活动联系卡”,并及时对走访情况进行公示,公开工作队员联系方式,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对少数有意见要反映的农户进行了回访。每村走访结束后,工作队及时与村干部召开座谈会,及时反馈走访的问题,帮助村委会理清发展思路,完善发展规划。
(五)恪尽职守,严守工作纪律。工作队员和机关干部始终严守群众工作纪律,时刻牢记“三万”工作的“六不准”,并将其公开,主动接受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监督。在驻村期间,工作队员俯下身子、深入群众,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工作上高标准,在生活上低要求,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吃住按标准付钱,真正做到对群众“只能予、不能取,只帮忙,不添乱”。
(六)倾听民意,为民排忧解难。工作队在走访民情的同时,结合司法行政工作特点,积极为农民群众兴办实事、解决难题。董岗村二组农户裴守国于2011年10月组织村民出外打工,工程结束后,建筑老板拖欠工资7000余元,使裴无法向村民支付工资,村民屡屡找裴索要工资,裴为此苦不堪言。工作队在走访中获悉这一情况后,及时将裴守国情况反馈给襄州区伙牌司法所,指定伙牌镇司法所协调帮助裴守国讨回工资,现已进入司法程序。当工作队帮助裴讨要工资一事在董岗村传开后,不少村民都纷纷打来电话或上门向我们咨询一些法律问题。两个多月来,工作队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职能作用,真心真意帮助村民办实事、解忧难,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二、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各级党委政府应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科学合理制定农村建设和发展规划,实现农村经济社会事务科学化管理。一是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在国家“村村通”公路建设政策的指导下,坚持“国家投一点、地方筹一点、群众自愿出一点” 的多元化筹资机制,尽快完善农村通组道路的建设,加强农村道路的养护管理政策调研,建立农村道路养护管理政策体制,积极发展农村客运市场,推进城乡客运市场一体化进程;二是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加强水利设施立项调研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在部分岗地建造大型机井,对现有的水利基础设施进行加固改造和维护。动员和组织当地群众,利用农闲季节对堰塘、水渠的清淤修复,确保堰塘、水渠等设施能够起到应有作用,满足农田灌溉基本需要;三是建立广播电视接收、网络信息传递和自来水供应系统,确保广播电视、宽带网络通到村组,安全饮水工程通到每户。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民主管理机制。一是进一步加强农村“两委会”班子建设。以《党章》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依据,进一步加强农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建设,要对“村两委会”的职责进行细化分解,逐项落实,不断完善议事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落实村民自治,完善村民代表议事、村民议事和公示公开制度,让村民广泛享有村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村组干部工作水平。要深入推进“五个基本”、“七大体系”建设,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使党员干部能够想群众之所想,真正帮助广大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一是要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建立健全农村党支部书记培养选拔机制、激励保障机制、教育培训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书记在基层组织建设中的关键作用。二是进一步重视农村村组干部管理教育工作,将自然村组长纳入村干部管理范围,定期组织培训,实行村组干部工作责任制,严格考核奖惩制度,进一步激励村组干部工作积极性,加强对农村事务的领导和管理工作。
(四)加强农村劳务输出,提高农民收入。目前,进城务工的劳务输出方式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各级党委政府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农民创业环境,鼓励农民创业。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农民增收。要重视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同时,要加强对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和广度,畅通务工信息,提高农民进城务工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争取项目资金支持。要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带动、吸纳社会资金等方式加大对农村经济投入,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一是引导农民根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和技术条件,促进生产集约化、专业化,形成规模效益和区域性的主导产业优势,从而带动村的经济效益。二是加大对农民自主经营的扶持,充分发挥农村资金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三是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用于村主导产业培育、示范项目和整治项目的补助。
(六)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宣传教育工作,努力营造良好氛围。一是利用宣传栏、标语、宣传单及广播等有效宣传媒体,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使全体村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深刻的认识;二是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和全体村民大会,组织学习有关文件和政策法规,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建议
(一)选派机关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各级党政机关要建立机关干部到农村基层工作机制,每年选派机关干部到农村基层挂职锻炼,在基层实践中培养锻炼干部,“越是艰难困苦,越能锻炼人,越能考验人”。机关干部只有真正深入基层,才能了解老百姓想什么,要什么,干什么,才能找准机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挂职锻炼,使广大机关干部学会换位思考,不断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能,增强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
(二)建立长效机制,保持与驻点村联系。机关作风建设是一项经常性、长期性工作,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常抓不懈、常抓常新。要继续深化“三万”活动成果,保持与驻点村联系,牢牢把握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作风建设的核心,坚持把服务民生、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作为作风建设、创新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最关心的地方、最盼望的地方,着力推进作风建设、创新工作,以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三)强化责任,实行包村联户制度。以“转变干部作风、关爱困难群众、密切党群关系、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以领导包村、部门包组、干部包户、党群结对为载体,充分发挥机关各部门和党员干部在人才、资金、政策、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千方百计为农村和农民办实事、解难题,努力形成部门联动、城乡联姻、帮贫扶困、互促双赢的新格局。要建立组织对接制度。机关党组织要对农村“两委会”班子实行定点帮扶,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提高农村党组织在引领发展、服务管理、维护稳定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农村基层组织依法办事。
(四)发挥司法行政机关职能作用,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司法行政机关承担着法制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工作职能,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紧密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工作职能作用,大力普及法律知识,引导群众知法、守法和依法办事。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及时调处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深入开展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维护社会正义。
三个月的走访活动,我们走遍驻点村的每家每户,深切感受到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村和农民带来的深刻变化。尽管农村发展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农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信赖是有口皆碑的。通过开展“三万”活动,使机关干部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转变了作风,提高了机关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我们将认真总结“三万”活动工作经验,结合收集整理民情民意,研究制定机关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办法和举措,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把“三万”活动取得的成效转化为推动司法行政工作发展、促进机关作风建设的力量。进一步加强与驻点村的联系,共同研究制定长期发展规划,积极帮助村民排扰解难,充分发挥司法行政部门在服务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
附:市司法局“三万”活动走访民情收集的意见
第二篇:市司法局活动工作总结
市司法局活动工作总结
根据省、市委关于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安排部署,市司法局“三万”活动工作队安排在襄州区伙牌镇张伙、焦洼、董岗和沈岗4个村开展走访民情活动。三个月来,在市委“三万”活动领导小组和襄州区委的领导下,在市委组织部的指导和驻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支持配合下,市局党组组织工作队员和机关干部走村串户,深入农户家庭、田间地角,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了解广大村民的“所思、所忧、所盼”,为群众送法律、解疑难,受到了村组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好评。截止到5月20日,已对4个村共27个村民小组、968家农户全部走访完毕,局机关和二级单位共113名干警参加了走访活动,先后收集整理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共29条,为驻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XX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多份、赠送法律教材800多册,提供免费法律咨询300多人次,调处化解矛盾纠纷6起,协调提供法律援助2人次,较好地完成了“三万”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三个全覆盖”,市局工作经验先后被市委“三万”活动办公室、市直机关工委、省司法厅、国家司法部、《中国日报》等有关新闻媒体刊载转发和推广。
一、主要工作方法
(一)党组重视,坚持全员参与。局党组坚持把开展“三万”活动当作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抓,作为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来完成,当作一次转变机关干部作风,培养锻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机遇,真心实意,真抓实干。市委“三万”活动动员会后,局党组迅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三万”活动工作,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周剑成同志、局长金崇保同志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局党组成员、政治(警务)部主任陈星亮同志为工作队队长,从局机关抽调2名工作能力较强干部组成“三万”活动工作队,实行分管领导带队、机关干部定村包户的办牛牛文库 海量资料分享
法开展走访活动。4月1日,工作队长陈星亮同志就惠农政策、农村社会调查、群众工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对局机关干部进行了培训,4月2日,市局组织机关7名年轻干部对驻点村进行走访调研,开展“送法下乡”活动,普及法律知识、提供法律咨询,助推“三万”活动深入发展。两个多月来,局机关、劳教所、公证处全体干部分期分批参与走访民情活动,局主要领导先后7次到驻点村走访民情,并与农户一起劳动,实现了“机关干部全覆盖”。
(二)精心筹划,深入宣传发动。3月12日,工作队进入驻点村后,及时组织召开了村“两委”会议、党员干部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在了解各村基本情况后,工作队采取与群众座谈、入户走访等形式,向群众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及各级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举措,了解农民群众的所思、所忧、所盼,使广大农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了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更加体会到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通过深入宣传发动,使农民群众在了解了“三万”活动的目的意义后,对工作队的态度由开始的警惕、怀疑、抵触转变为热情、信任和支持,为工作队和局机关干部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也使“三万”活动更加深入民心。
(三)结合实际,注意工作方法。工作队所驻四个村距市区只有20多公里,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白天不见人,夜晚不见灯,入户调查找人难,也容易对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干扰,引起村民的误解。针对这一情况,局党组结合实际,组织工作队员和机关干部见缝插针,利用午饭和傍晚两个时段进行入户走访,严格遵守群众工作“六不准”纪律,在走访民情活动中,坚持“多听意见、少表态,多引导、少附会,多化解、不添乱”的工作思路,以踏实的工作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广大村民的认可。许多村民感慨的说:“多少年了,终于又见到领导干部深入农村的朴实作风了,党的优良传统又回来了。”
(四)全面走访,不漏一家一户。针对驻村空巢户、候鸟户多,实有人口和牛牛文库 海量资料分享
情况难以调查的不利因素,工作队在进村入户走访前,在村“两委会”协助下,以村组为单位,收集统计农户户主花名册,按照名册逐户上门走访,坚持走访到每家每户,确保不漏一家一户。在全面走访的基础上,工作队对临时在外务工农户进行了查漏重访,向长期在外务工农户发放了“三万活动联系卡”,并及时对走访情况进行公示,公开工作队员联系方式,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对少数有意见要反映的农户进行了回访。每村走访结束后,工作队及时与村干部召开座谈会,及时反馈走访的问题,帮助村委会理清发展思路,完善发展规划。
(五)恪尽职守,严守工作纪律。工作队员和机关干部始终严守群众工作纪律,时刻牢记“三万”工作的“六不准”,并将其公开,主动接受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监督。在驻村期间,工作队员俯下身子、深入群众,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工作上高标准,在生活上低要求,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吃住按标准付钱,真正做到对群众“只能予、不能取,只帮忙,不添乱”。
(六)倾听民意,为民排忧解难。工作队在走访民情的同时,结合司法行政工作特点,积极为农民群众兴办实事、解决难题。董岗村二组农户裴守国于2011年10月组织村民出外打工,工程结束后,建筑老板拖欠工资7000余元,使裴无法向村民支付工资,村民屡屡找裴索要工资,裴为此苦不堪言。工作队在走访中获悉这一情况后,及时将裴守国情况反馈给襄州区伙牌司法所,指定伙牌镇司法所协调帮助裴守国讨回工资,现已进入司法程序。当工作队帮助裴讨要工资一事在董岗村传开后,不少村民都纷纷打来电话或上门向我们咨询一些法律问题。两个多月来,工作队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职能作用,真心真意帮助村民办实事、解忧难,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二、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几点建议
牛牛文库 海量资料分享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各级党委政府应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科学合理制定农村建设和发展规划,实现农村经济社会事务科学化管理。一是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在国家“村村通”公路建设政策的指导下,坚持“国家投一点、地方筹一点、群众自愿出一点” 的多元化筹资机制,尽快完善农村通组道路的建设,加强农村道路的养护管理政策调研,建立农村道路养护管理政策体制,积极发展农村客运市场,推进城乡客运市场一体化进程;二是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加强水利设施立项调研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在部分岗地建造大型机井,对现有的水利基础设施进行加固改造和维护。动员和组织当地群众,利用农闲季节对堰塘、水渠的清淤修复,确保堰塘、水渠等设施能够起到应有作用,满足农田灌溉基本需要;三是建立广播电视接收、网络信息传递和自来水供应系统,确保广播电视、宽带网络通到村组,安全饮水工程通到每户。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民主管理机制。一是进一步加强农村“两委会”班子建设。以《党章》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依据,进一步加强农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建设,要对“村两委会”的职责进行细化分解,逐项落实,不断完善议事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落实村民自治,完善村民代表议事、村民议事和公示公开制度,让村民广泛享有村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村组干部工作水平。要深入推进“五个基本”、“七大体系”建设,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使党员干部能够想群众之所想,真正帮助广大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一是要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建立健全农村党支部书记培养选拔机制、激励保障机制、教育培训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书记在基层组织建设中的关键作用。二是进一步重视农村村组干部管理教育工作,将自然村组长纳入村干部管理范围,定期组织培训,实行村组干部工作责牛牛文库 海量资料分享
任制,严格考核奖惩制度,进一步激励村组干部工作积极性,加强对农村事务的领导和管理工作。
(四)加强农村劳务输出,提高农民收入。目前,进城务工的劳务输出方式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各级党委政府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农民创业环境,鼓励农民创业。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农民增收。要重视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同时,要加强对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和广度,畅通务工信息,提高农民进城务工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争取项目资金支持。要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带动、吸纳社会资金等方式加大对农村经济投入,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一是引导农民根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和技术条件,促进生产集约化、专业化,形成规模效益和区域性的主导产业优势,从而带动村的经济效益。二是加大对农民自主经营的扶持,充分发挥农村资金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三是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用于村主导产业培育、示范项目和整治项目的补助。
(六)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宣传教育工作,努力营造良好氛围。一是利用宣传栏、标语、宣传单及广播等有效宣传媒体,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使全体村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深刻的认识;二是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和全体村民大会,组织学习有关文件和政策法规,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建议
(一)选派机关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各级党政机关要建立机关干部到农村牛牛文库 海量资料分享
基层工作机制,每年选派机关干部到农村基层挂职锻炼,在基层实践中培养锻炼干部,“越是艰难困苦,越能锻炼人,越能考验人”。机关干部只有真正深入基层,才能了解老百姓想什么,要什么,干什么,才能找准机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挂职锻炼,使广大机关干部学会换位思考,不断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能,增强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
(二)建立长效机制,保持与驻点村联系。机关作风建设是一项经常性、长期性工作,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常抓不懈、常抓常新。要继续深化“三万”活动成果,保持与驻点村联系,牢牢把握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作风建设的核心,坚持把服务民生、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作为作风建设、创新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最关心的地方、最盼望的地方,着力推进作风建设、创新工作,以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三)强化责任,实行包村联户制度。以“转变干部作风、关爱困难群众、密切党群关系、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以领导包村、部门包组、干部包户、党群结对为载体,充分发挥机关各部门和党员干部在人才、资金、政策、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千方百计为农村和农民办实事、解难题,努力形成部门联动、城乡联姻、帮贫扶困、互促双赢的新格局。要建立组织对接制度。机关党组织要对农村“两委会”班子实行定点帮扶,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提高农村党组织在引领发展、服务管理、维护稳定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农村基层组织依法办事。
(四)发挥司法行政机关职能作用,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司法行政机关承担着法制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工作职能,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紧密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工作职能作用,大力普及法律牛牛文库 海量资料分享
知识,引导群众知法、守法和依法办事。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及时调处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深入开展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维护社会正义。
三个月的走访活动,我们走遍驻点村的每家每户,深切感受到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村和农民带来的深刻变化。尽管农村发展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农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信赖是有口皆碑的。通过开展“三万”活动,使机关干部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转变了作风,提高了机关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我们将认真总结“三万”活动工作经验,结合收集整理民情民意,研究制定机关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办法和举措,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把“三万”活动取得的成效转化为推动司法行政工作发展、促进机关作风建设的力量。进一步加强与驻点村的联系,共同研究制定长期发展规划,积极帮助村民排扰解难,充分发挥司法行政部门在服务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
附:市司法局“三万”活动走访民情收集的意见
牛牛文库 海量资料分享
第三篇:市司法局工作总结
市司法局工作总结
**年以来,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有力指导下,以“建标准、抓规范、破难题、促提升”为工作思路,全面履行法律保障、法律服务、法制宣传职能作用,为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几项主要工作为:
一、围绕有效
化解社会矛盾,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
全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人民调解组织命名方式、设立程序、规范化调委会软硬件标准得到统一,全市50%以上调委会达到市级规范化标准。以人民调解员备案、持证上岗为抓手,大力推进调解员队伍规范化,全市所有调解员进行备案。全年制作下发调解员证4000余本,镇乡(街道)及行业性调委会调解员全部持证上岗。组织调解员培训25批次,参训2000余人次。此外,继续推进全市十大社会管理创新重点推广项目之一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项目建设,已推广地区基本建立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矛盾调处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各级平台有场地、有人员、有制度;“诉调衔接”、“检调衔接”、“治调衔接”、“访调衔接”等工作机制也进一步完善。一年来,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案件**件,调解成功率为98.6%,涉及当事人**人,协议涉及金额近17亿元,防止群体性上访361件、**人次。
二、围绕夯实社会管理创新平台,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职能作用有效发挥
在取得已有工作成效的基础上,今年以规范化建设为切入点,努力提升法律服务中心工作水平。3月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方案》。经过近一年努力,通过建立领导包案制、律师值班制、人民调解员值班制等制度,窗口服务流程进一步得到规范。根据工作需要,增设了社区矫正服务窗口,部分县(市)区法律服务中心引入了医疗纠纷调解工作室,成立了矛盾纠纷联合调解办公室等,中心服务内容不断扩展。一年来,全市法律服务中心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1295件,解答法律咨询52639人次,接待涉法涉诉信访**人次,引导有偿法律服务**件,成功调处矛盾纠纷**件。
三、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法律服务水平有力提升
1、加快推进律师业发展。6月,市两办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律师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做好新形势下宁波律师工作,推动律师业健康发展作出了总体规划和部署。今年以来,通过深化律师业“五个目标、十大平台”建设,努力增加律师人数、扩大律所规模、提升服务层次。截止12月底,全市共有律师事务所128家,律师人数1560人,达到每万人2.72的指标,分别较去年同期新增7家、239人;引进**知名事务所设立宁波分所;担任法律顾问**家,承办诉讼案件**件,非诉讼事务1536件,业务收入5.4亿,同比增长13%。
2、专业法律服务助推中小企业发展。会同工商等部门成立了中小微企业法律服务指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指导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进村入企一线解难创优”、“律师走进中小企业”、“律师助力涉外企业发展”、“护航侨资企业”等专项行动。一年来,共走访企业6500余家,发放法律服务意见书、风险提示函等2100余份。继续深化大型商务楼宇(商圈)法律服务工作室建设,建立18个法律服务工作室;积极参与**平台服务企业工作。深化交通物流、海洋经济、外贸、工商民企等律师志愿团队建设。与贸促会成立“涉外商事法律顾问委员会”,与侨办、侨商会组建“为侨服务律师顾问团”,与市法院建立完善破产管理人名录,与市总工会联合开展工会法律服务律师志愿者下基层进企业促和谐活动,150余律师志愿者与乡镇街道工会对接服务,与人民银行宁波中心合作开展金融法律服务活动,17名律师入选浙商律师服务团,通过讲座、咨询、代理等方式提供优质高效专业法律服务。
3、充分发挥公证保障作用。围绕产业结构加速调整、重点项目启动等,不断拓宽公证业务,积极开展承包合同、合作协议等法律文书公证,做好重大投资项目建设中征地拆迁和回迁安置的安置协议、证据保全等工作。加强司法行政机关对公证机构的监督考核,继续完善公证质量监督体系,规范管理,提升公证公信力。全市共办理公证**件,其中涉农公证3000余件,涉及中小企业4500余件。
4、加快推进司法鉴定业转型升级。积极扶持鉴定机构增加司法鉴定项目,今年全市新增法医物证(DNA)鉴定项目,法医毒物(血液酒精含量检测)鉴定项目已完成实验室建设向省司法厅申报。加强与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合作,扶持宁波市天童司法鉴定所成为
第四篇:市司法局工作总结
xxxx年司法行政工作基本情况
今年来,全市司法行政机关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入开展“三项重点工作”为主线,以服务“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为重点,以推进司法行政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为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以充分发挥法律保障职能为重点,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作出了新贡献
一是确保了监狱劳教场所的持续安全稳定。今年来,我们按照省厅“三项零指标”和“五个绝对不能”的工作要求,以创建现代化文明监所工作为总揽,扎实开展“监所创四无”活动,落实“首要政治任务”,履行“首位责任”,贯彻“首要标准”,紧紧围绕“强素质、保稳定、重主业、抓教育、谋发展、塑形象”的工作思路,以司法部开展的“执法大培训、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活动为载体,健全监所稳定协调机制,强化监所稳定防守模式,完善监所稳定设施建设,确保了监所的持续安全稳定,夯实了改造和管教工作基础,强化了生产行政管理,提高了队伍综合素质。武陵监狱和市劳教所确保实现“四无”,即:无脱逃(逃跑)、无重大狱(所)内发案、无重大疫情、无重特大安全事故。
二是创新了监所矫治帮教工作新模式。我们以“延伸矫治手臂千户行”活动为载体,在劳教、戒毒场所、监狱与地方司法行政部门之间全面构建矫治帮教专业化网络平台,通过“帮扶一个对象,挽救一个家庭,平安一个社区,和谐整个社会”的创新之举,进一步化解社会矛盾,落实“首要标准”,以xxxx市社会管理“一中心五网络”建设为主体,积极发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作用,建立监狱、劳教、戒毒场所与矫治对象、服刑人员户籍所在地的司法行政部门、单位、街道社区(村组)、家庭的衔接机制和综合矫治帮教机制,明确责任主体,规范工作流程,进一步增强矫治帮教工作的主动性、互动性和目的性,实现监所矫治帮教工作的专业化、责任化、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建立了区县(市)司法局矫治帮教工作响应机制。由各区县(市)司法局根据劳教、戒毒场所、监狱寄送的相关函件,在五个工作日内及时给予回复,并实行首接责任制,建立专门的档案台帐,堵绝失控漏管现象;建立了重点矫治对象交办帮教制度。经劳教、戒毒场所、监狱确定需要由当地司法行政部门配合开展社会帮教的劳教(戒毒)、服刑人员为重点矫治帮教对象,在报市监所矫治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后,由市司法局监所管理科向重点矫治帮教对象户籍所在地区县(市)司法局发出协助监所开展社会帮教的交办函,户籍所在地的区县(市)司法局应在收到交办函后的五个工作日内主动与提交工作函的相关监所联系,落实社会帮教措施,配合开展社会帮教。
三是开创了人民调解的高效调处新模式。开展“十佳人民调解员”评选活动,以《人民调解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紧紧把握当前矛盾纠纷的新特点和发展的新趋势,不断建立健全各级人民调解工作平台,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有针对性的开展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专项攻坚活动,在平台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上均取得重大突破。如:桃源县推行了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1+2”调解模式,汉寿县实施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的无缝对接,澧县启动了“乡镇调委会流动调解庭”机制,道路交通事故和医疗纠纷人民调解、诉前委托人民调解、警司联调、边界联防联调等工作机制和平台网络建设均得以进一步健全。6月13日召开了湘鄂边界联防联调22周年暨湘鄂黄山周边五乡镇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第13届年会。截止今年10月,全市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民间纠纷18922件,成功率达到98.1%,律师协助处理涉法涉诉问题563起、参与接待涉法上访群众2453名。实现了无因民间纠纷调处不力引起的群体性上访、群体性械斗、民转刑案件和自杀事件发生的“四无”目标,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是规范了社区矫正的长效运行机制。按照省厅的要求,借鉴津市市试点的成功经验和工作模式,在全市内高标准推行了社区矫正工作。各级司法行政机关都设立了社区矫正专门管理机构,司法所普遍配备了社区矫正工作专干。与公安机关和乡镇街道、村(居)民委员会紧密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做好对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排查和管控,杜绝了漏管、失控情况的发生。积极推进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工作一体化建设,积极协调公安、检察、法院、劳动、民政、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和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积极尽职履责,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动员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津市市推行“三无”矫正工作模式,注重在接茬、监督、管理三个环节实行“无缝、无漏、无畏”的“三无”工作模式,即接茬讲究无缝、监督讲究无漏、管理讲究无畏。截止今年10月
第五篇:市司法局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年,全市司法行政机关在市委、市政府、市委政法委和省司法厅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和谐、创满意、创品牌”为工作目标,推进以“实施十大项目、建设五大体系、构筑五化格局”为内容的“1055”计划的全面落实,凝心聚力,创业创新,司法行政工作迈上了新台阶。我局被省司法厅授予**综合考评优胜单位。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民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上有新作为。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在民事诉讼、非警务类纠纷、医疗纠纷、交通事故赔偿纠纷、劳动人事争议等7大纠纷多发领域建立了人民调解衔接机制,并实现县级层面全覆盖。其中,海渔事纠纷诉调衔接机制率先建立,劳动人事争议和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组织率先实现县级层面全覆盖,警调和交调衔接工作全省领先。全省警调衔接工作现场会将在我市召开。全年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共成功调处63049件矛盾纠纷,其中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组织成功调处**件,**件非正常死亡纠纷得到了成功调处,人民调解工作群众满意率达94%。
——法律服务在服务发展惠民生上有新业绩。出台系列文件,以“7+4”法律服务框架为全市金融综合改革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组建金改法律服务专业团队,着力推进法律服务机构为金改活动进行法制宣传、法律把关、风险把控和政策法律研究等,产生了广泛影响,得到了部、厅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批示肯定。法律服务城乡统筹改革扎实有效,公证机构积极为“三分三改”、“村房两改”等做好方案咨询、现场监督等工作。全年共办理涉农公证**件。法律顾问体系建设全省领先,市、县政府和80.5%政府部门及72.2%的乡镇(街道)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全市90%的社区签订了有偿法律顾问合同。全省首创在98.8%的行业性专业调委会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并实现“一站式法律援助服务”。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共受理案件6640件,同比增长37%。推进法律服务温州经济和“**人”经济,在13家在**异地商会、15家异地**商会建立了普法联络点,商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有效开展。
——“三类人员”管理在维护社会稳定上有新成果。加大对社区矫正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的监管力度,落实了分类管理措施,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为0.58%,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率0.2%,均远低于省市考核要求。其中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社区矫正人员数量全省最多而重新犯罪率历史上最低、全省排名最好的成绩。开展劳教所扁平化管理改革,推进劳教人民警察职业化建设,加强安全工作机制和安全防护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连续13年*个月的安全稳定。
——自身建设在服务保障工作能力上有新提升。大力推进司法行政职能向社区延伸,探索建立了政府购买社区法律服务机制,促进了社区司法行政工作发展。推进司法所建设,全市共建司法所131个,建立直派司法所128个。加强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了市县两级中心建设覆盖率100%。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市局机关业务用房改建工程和市劳教所强制隔离戒毒大队新管教区相继竣工落成。率先开展公证行业的行业整治和规范化建设,树立了全省公证管理的行业标杆,受到了省司法厅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建成市行政审批中心司法行政分中心。大力开展司法行政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五型机关创建等活动,涌现出了一批创先争优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队伍建设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同时,我们大力推进执法、服务、管理规范化建设。人民调解、司法鉴定等行业规范化建设专项活动全面铺开;认真做好党的十八大安保工作,建立了社会稳定形势分析研判制度;国家司法考试标准化建设争创一流,各阶段和各环节工作平稳顺利实施,2012年全市共有**人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此外,党的建设、群团工作、计财装备、依法行政、后勤服务、档案管理等工作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明显成效。
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全系统干警职工的艰苦努力;二是得益于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理念,把司法行政工作放在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中来谋划、来推进;三是得益于大力发扬“务实创新、争创一流”的良好作风,将各项工作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四是得益于积极创新考绩考核方式方法,有效调动了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我代表市局党委,向关心支持司法行政工作的各级领导以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辛勤工作在司法行政第一线的全市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表示亲切的问候!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一是基层司法
行政工作力量不足与日益繁重的基层司法行政任务需求之间的矛盾相对突出,司法所人员和编制偏少的现状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二是功能区由于运行机制尚未完善,司法行政职能缺位的现象仍然存在;三是法律服务工作良莠不齐,少数地方法律服务工作力量严重不足,律师“万人比”要“学赶杭甬”仍有较大差距;四是工作经费保障有待加强,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
步提升。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2013年的工作中下大力气予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