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当今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牛顿指出:“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美国孩子胆子特别大,他们不怕天黑,不怕单独外出;说话“冲”,善交际,一般也较有主意,敢想敢闯。在这方面其他国家的孩子就不如美国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美国的教育特别重视对孩子从小自立自主精神的培养,注重对孩子的交往能力和质疑能力的培养。美国家庭经常问自己的孩子:“今天向老师提了什么问题?”以此激励学生不断地向老师质疑,向权威质疑,也就不断地去探索、学习、提高。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应注重以下几点:
启发学生敢于质疑
努力创造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特别是在开始阶段,运用好适当的激励机制,使学生能大胆设想,敢于质疑。要让学生敢提问,要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疑虑,让学生大胆地问,毫无顾忌地问,凡是提问,不管好与坏,不管对与错,均应给予肯定和称赞。
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要引导学生关善于抓住重点,抓住关键处提问,向“教科书”提问,向“真理”、“科学结论”提问,并鼓励学生不能“浅问辄止”,而应刨根问底,多角度地思考,多方位地发问。其次,要鼓励学生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所谓有价值的问题,就是通过表象看到实质的问题。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启发,引导学生往深入想,不浅尝辄止。教师要在质疑上舍得花时间,绝不能走过场,搞形式,而应实实在在地让学生学习提问,学会质疑。
鼓励学生努力探究解疑
解疑就是根据提出的问题师生一起研究探讨,从而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探究的方法,提高了能力,并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师生在研究探讨中,如果学生对回答的问题意见不一致,必要时可放手让学生充分讨论解决。但学生讨论的过程,教师不是放手不管,任其吵闹,而是要很好的组织指导,使讨论紧紧围绕着问题有序开展。课堂中如果学生发表了有独创性的意见,提出了有创造性的问题,且符合问题的答案,教师要不失时机地予以肯定、鼓励和表扬,使学生感受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并带动和激发全班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即便是有的学生所发表的意见离题较远,教师也不要横加干涉,使其失去自信心。教师应给予鼓励大胆地想或说,同时引导学生可通过课外书、电视、网络、老师等多种途径来解决问题。
启发学生再次质疑
起疑—质疑—解疑—再起疑—质疑—解疑……启发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在解疑结论中再次产生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并不是代表着结束,一节课的学习并不是因为下课而代表着本课内容学习的结束,鼓励学生再次发现问题,再次探究。
总之,建立一个良好的质疑氛围,把握好课堂教学中质疑的时机,让学生经历敢于质疑—学会质疑—探究解疑—再次质疑四个阶段,培养学生对话、答辩、争论的能力,促进学生思想情感的交流,提高学生的质疑水平。
第二篇: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论文
摘要:对于科学这门学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要从平时开展的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中一点一滴的体现。那么如何在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本文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在案例中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一些尝试。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质疑能力;案例;创新
一、思考———质疑能力的前提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创新思维品质的体现。而这些都是需要学生善于思考的。没有思考,就无法发现问题和提出并解决问题,独立思考是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品质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思考也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思考,主动提出问题。案例一:《水》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本课“水在哪个袋子”这个活动中,让学生从“小石头、树叶、空气、红墨水、白醋、糖水、水”中自己尝试着找出水。表面上是简单的一句话,实际上这个活动牵涉到“观察、分析、假设、解释、交流、质疑、结论”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这就使一个深层次的活动呈现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思考自己判断的依据,以保证活动的有效性。在学生探究活动结束后,在交流汇总学生的记录单时,教师问学生:“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说:“我发现小石子,树叶,空气都是可以确定的。摸起来感觉都是会流动的,很像水。”紧接着,教师问:“看来根据我们现有的证据,我们确实还不能确定哪个袋子里装的是水。要知道到底哪袋里装的是水该怎么办呢?”学生说:“打开来看一下不就行了吗?”师:“现在能排除哪个了呢?”生:“红墨水。”师:“剩下的怎么来分辨呢?”生:“可以来闻一闻吧。醋是有酸味的。”师:“那水是什么样的气味呢?”生:“水是无气味的。”师:“最后两杯是糖水和水,我们怎么分辨呢?”生:“可以尝一尝。糖水是甜的。”师:“水是什么样的味道呢?”生:“水是无味道的。”这里的师生对话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对证据的重视,理性的思考,大胆的质疑,这是科学精神和求真态度的重要标志。
二、质疑———学生思维培训的途径
质疑是学生深度思考的结果,如果没有深入的思考。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总结出来一条学习知识的可贵经验———“学贵有疑”,“学而不思则罔”这句话也强调了“思”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而“思”又是以疑为先导的,质疑又是“思”的深入。案例二:《光和影》是单元的起始课,在“探究影子特点”这个活动中,分成了两个探究活动:分别是“影子的方向、长短”和“影子的大小”探究活动。这里我将选取对“影子方向、长短”活动中的一个教学片断对于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体现。首先教师向学生提出质疑:“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白天太阳光照射在我们身上的时候,我们的影子在大小、方向等方面有没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生活经验思考并得出:“有时在前面,有时在后面,有时长,有时短,上午的时候影子在身体的西边,下午的时候影子在身体的东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你们能把这个发现用实验做一下吗?你需要哪些材料呢?你们准备怎样来做这个实验呢?”生:“我需要作为太阳或者说光源,被照射物体的模拟物,我还需要能光屏……”“可以用手电筒做光源,用木块做被照射的物体,用白纸做光屏。”学生通过讨论:“首先把白纸放在桌上,然后把小木块竖直放在白纸的中间,最后拿起手电筒照射。使手电筒从左边、右边、上边分别照射物体,观察影子在哪。”师:“你认为实验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生:“我们需要改变手电筒与桌面的角度来照射,这需要眼睛看与桌面的角度。”生:“手电筒与木块的距离应该不变吧。”生:“我们最好把观察到的影子画在白纸上,这样就能看到影子长短和方向的变化了……”通过学生的思考加讨论,学生的质疑和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三、创新———质疑能力提高的实践
在提倡多思与质疑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而创新能力同时也是质疑能力的提高和实践。没有质疑,也不会让学生有更深入的思考和创新,没有好的创意,自然也不会付出新的实践。案例三:《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我设计了一个吹大瓶子中气球的实验。首先,向学生出示带有气球的瓶子,问:如何吹大瓶子里的气球?学生尝试吹,吹不起来。接着问,吹的时候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时候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猜测、质疑。有的说瓶子太小了,有的说里面有东西,有的说里面的地方太小了……到底是不是呢?我换了一个大瓶子让学生吹,依然吹不起来,是瓶子太小了吗?还是别的原因呢?(这里排除了学生的一些猜测,他们会说里面肯定有东西,什么东西呢?学生继续猜测是空气。)既然猜测是空气,那怎么样才能吹大气球把瓶子里的空气赶出来呢?孩子们于是产生了疑问和思考,很多学生说可以把瓶子戳个洞,还有的学生说把瓶底剪掉……吹大气球就一定能说明瓶子里的是空气吗?这仅仅只是学生的猜测。所以为了验证瓶子里到底是什么物质,还需要继续问学生,在吹气球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是空气跑出来的?怎么证明?学生有的说放在水中,有的说手放在小洞旁边便能感觉到有风……学生利用了把瓶子放在水中,把手放在小洞旁感觉风等等方法来证明了的确是空气占据了瓶子的空间。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同学们经历了提出问题、猜测、质疑、制定步骤、选择方法、设想安全措施、完成实验、验证结论等一系列的过程。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要仔细观察、用事实说话,培养了他们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探究实验。这里体现了教师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创新,是我们的目标。学贵有疑,才能创新无限,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孩子们变得更爱思考,更爱质疑,让他们拥有更多想象空间,提出更多的创新并予以实现。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3]科学教师教学用书,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三篇: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丁亚蕾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著名科学家李政道也说:“学问,学问,要学习提问。”可见,“问”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现代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质疑问难,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是,并非所有小学生都敢问、爱问、会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其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现以“圆的周长”为例,谈一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一、营造轻松自由的气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
少成苦天性,习惯成自然。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是多么重要了。在现代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之一。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小学生往往不敢问、不爱问、不会问,或问得压抑、犹豫、缺乏自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让课堂形成一种轻松、自由、热烈的气氛,使学生感受到质疑问难的心理自由,帮助学生克服质疑问难的心理障碍,增强其勇气和自信心,逐步形成敢于质疑的习惯。例如:在课前准备时,教师说:“同学们,今天有许多老师愿意和同学们成为学习上的伙伴,同学可以去和老师交朋友,待会儿上课时,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问班上的同学,也可以用问你们的新朋友—听课的老师。”
二、创设疑惑情景,激发学生质疑兴趣
兴趣是儿童入门的先导。爱因斯坦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儿童有了热爱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在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创设疑惑情景,目的在于诱导学生积极提问,将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教学目标(学生问题)充分暴露于课堂,以利于通过讨论解决问题。例如:在引入新课时,课件出示:新“龟兔赛跑”。(如图所示)森林中在开运 动会,乌龟和兔子正在争夺冠军,乌龟跑的是边长40米的正方形跑道,兔子跑的是直径40米的圆形跑道,它们俩同时从A点经B点跑了一圈,又同时回到A点,这下可难住了老虎裁判。学生听到这里疑问顿生:“谁是冠军?怎样评判?乌龟所跑的路程是正方形,怎样求正方形的周长?兔子所跑的路程是圆形,怎样求圆形的周长?学生由自言自语很快过渡到”问“声不绝。这样,激发了学生的质疑兴趣,为下一步进行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三、留下充足的思考时空,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问”,源于思。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环节。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提出开放性问题的材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怎么想就怎么问,问错了没有关系。同时引导学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现象到本质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慢慢地学会质疑。例如:在测量圆的周长时,给学生提供了一元的硬币、象棋子、在纸
片上画出的圆、细绳和直尺等材料。让学生想办法测量它们的周长。(给学生留了三分钟的时间思考)学生想了一会,学生自言自语地说:”用什么方法测周长?用什么工具呢?“当学生用细绳测量画在纸上的圆的周长时,感到不方便,学生便疑问顿生:”是否还有其它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呢?怎么测呢?“有的几个学生自成小组共同讨论,有的学生还起来问他们认识的新朋友—听课的老师。
四、因人而异,培养学生独立质疑能力
“问”,因人而异。由于学生认识结果、思维方式、学习风格的差异,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不解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对待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因人而异地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逐步形成多思善问的习惯,以此培养学生独立质疑的能力。创设小组合作学习情景,意在充分利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此培养学生互相提问的主动性、流畅性、有序性,促进学生独立质疑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小组合作求c与d的比值时,教师说明:以百分为基础,提出和回答一个问题奖10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问:”你会测XX的周长吗?怎样测?你会测它的直径吗?怎样测?“,”你求得的c与d的比值是多少?“,学生试着问、想着问、争着问,经过问与答,自由矫正。这样,既巩固了求c与d比值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独立质疑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竞争意识。
五、创设互动情景,培养学生共同质疑的能力
“问”,表于言。无论哪种形式的提问,都是某一命题的疑问形式,对小学生来说,还存在着语言表述障碍。创设小组互动情景,意在消除这种障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既提倡独立思考提出问题,也提倡小组合作提出问题,以此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共同质疑的能力。例如:在巩固练习时,提供的材料是:(课件出示)老虎裁判请乌龟和兔子 重新比赛,兔子的比赛路线是 从A点出发,沿三个小圆的周长经B点回到A点;乌龟的比 赛路线是从A点沿大圆的周长 经B点回到A点。根据情景,同学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小组学习)经过短暂的思考,提出了以下问题:兔子和乌龟比赛的路程相同吗?谁是冠军?如果他们同时到达,谁跑的路程多?谁又是冠军?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去请教你们的新朋友——听课的老师。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共同质疑和与人合作的能力,这正是合作学习的魅力所在!
六、创设反思情景,培养学生自我质疑能力
“问”,终于省。儿童学习的过程是个体在充分交流与共享中生成、修改的”再创造“过程。它必须经过反复思考、深入研究、不断调整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反思意识和能力。因此,反思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格,更是创造性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设反思情景,旨在训练学生自我质疑,培养其内省能力。例如:在巩固练习结束后,以学生自问作为结尾。问:”我今天学习了什么?“”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弄懂?“”学习了什么
方法?“”它可以用在哪些地方?“这样,学生经过自我质疑,不仅让学生学习的新知识得到梳理和升华,而且培养了学生自我质疑的能力。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气氛、留下自由思考时空、创设各种情境,因人而异地鼓励和引导学生质疑,促进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逐步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
第四篇: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能力
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能力
太平镇穿山河学校覃业翠
“学源于思,思起于疑。”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有了疑点,才会提出问题,引起思考,进行探究,迸出知识创新的火花。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一在预习新知中引疑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预习新知,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不平衡中找出疑点,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激起求知欲,在此基础上进入课堂,学生的学习就会变被动便主动。如:学生预习百分数的意义后,提出问题:百分数的分母都是100,分母是100的分数都是百分数吗?
二在理解新知时质疑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就是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就是口欲言而未得之貌。理解新知过程中,要想让学生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就必须要让学生围绕一节课的重点、难点积极质疑问难。中学生“愤”、“悱”之时,引导学生抓住疑点,提出含金量较高的问题,主动思考,积极探讨。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后问学生关于轴对称图形你还想知道什么?有的学生提出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有的学生问:轴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学生通过看一看,画一画,折一折等学习活动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获得成功等喜悦,从而使学生乐于质疑。有的学生不知怎样提问,教师可适当点拨诱导,教给质疑的方法,抓住主要矛盾,“打破砂锅问到底”。让学生大胆提问,敢于并善于质疑。
三在巩固练习中设疑
为了巩固所学过知识,开拓学生思维,教师可多设计一些一题多解、逆向思维、开放性强的习题,让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展开想像,多角度地找出灵活多样地新问题及解决方法。例如:学习分数乘除应用题可问:根据我们班男女生人数,你可联想到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又如: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可出示此类习题,一个碗6元,一个压力锅138元,一个杯子4元,一双筷子3元。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如果妈妈有150元钱,她可以怎样购买这些物品?
四在实际应用中激疑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启发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带入课堂进行交流探讨,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应用意识。
例如:喜欢旅游吗?在旅途中你发现些什么数学问题?比如租车、租船、购买门票等。小明假期随一个旅游团去参观植物园,团中共41人其中39名儿童,门票价如下:成人每人30元,儿童每人15元,团体(10以上)每人20元,小明就想:怎样购买合算呢?你还能发现什么?〔儿童少时购团体票合算,儿童多时购团体票不合算〕还有商品打折,降价等等。要求学生平时做个有心人,积极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第五篇: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姓名:郑学严
摘要:本文从物理教学中质疑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质疑能力培养的积极意义;质疑能力缺乏的原因分析;质疑能力培养的方法等几方面阐述了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
关键字:物理教学培养质疑质疑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随之产生。而质疑能力则是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的一种能力。古人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无疑则不进。”有疑问才是学习新知识,产生新思想,发现新观点的起点。正如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是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当前,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倡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并将“ 提出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首要环节。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下面就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谈几点看法。
一、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从心理学角度诠释质疑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质疑是经过较充分的分析后提出的疑问,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进行释疑是思维的批判性高的重要表现。质疑不仅是思维的开始,正确的质疑往往还是成功的开始。没有质疑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当个体活动时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此时的思维才算真正发动,否则,思维就难以展开和深入。因此,具有强烈质疑意识的思维,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而强烈的质疑意识,又可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一般说来,显而易见的问题无须发现,难以发现的是蕴含在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的问题,所以,发现就表现为意识到某种现象的隐蔽未解之处,意识到寻常现象中的非常之处。从这个意义上说,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中解决问题的关键。有些心理学家认为,科学上很多重大进展与发明创造,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者促成的,不如说是问题的寻求者促进的。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自由落体定理”的科学修正,无疑证实了这一点。由此可见,质疑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也反映了个体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正是这种思维的品质使个体可以不断质疑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推动个体创造力的发展。
(二)从物理学的发展角度阐述培养质疑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从人类的认识发展规律看,任何科学发明与创造往往都是从质疑开始,从释疑入手,从无疑到有疑,再从解释到创新。纵观物理学史,每一个阶段的进展几乎都是从质疑开始的。例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对此提出质疑,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指出运动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后经牛顿进一步研究,总结大量经验事实,经推理而抽象概括出了牛顿运动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从而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又如当爱因斯坦看到洛仑兹等人依据牛顿的时空观研究电动力学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后,对牛顿的时空观大胆质疑,并提出了相对论时空观,从而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再如爱因斯坦和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间相互质疑,引发了当时世界上大批物理学家、数学家、哲学家参与的科学史上有名的“大论战”,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物理学、数学甚至哲学的发展。以上举例可以得知质疑能力是多么重要。海森堡也曾说过:“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对此也深有体会:“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自己会不会提出问题。”由此可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质疑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质疑能力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现行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积极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和配合,发挥其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实验教学目标。教师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带着富有趣味和价值的疑难问题去学习,就可以使他们启动思维,活跃思想的积极性,探究知识的奥秘,从而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显然,质疑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效果,这是单纯的说教和知识传授所不及的,它可以直接演化成学生的动机和热情,实现教学过程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有助于锻炼学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和创造力
发明创造是科学研究的灵魂,而一切的发明创造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这正如苏格拉底所言:“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可以改变学生总是围绕教师、教材转以及迷信权威和安于现状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从而突破思维惰性与定势的局限,发展求异思维与创造思维,为提高创造性能力奠定基础。科学家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的最大障碍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它启示人们应摆脱已有知识的局限性,敢于、善于探索和创造。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也曾对他的学生说过:“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我很希望都取得一种怀疑的态度,不要为已成的学说所压倒。”当学生怀着质疑的态度学习时,就不会迷信权威、书本和教师的绝对正确性,就能在现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独产思考,对一些非科学、伪科学的知识进行大胆质疑,并勇敢地探索科学的结论。
(三)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众所周知,课堂气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要能够认识到青少年具有好奇、好问探究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重视质疑能力的培养,就可以有效地抓住学生思维活动中的热点和焦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双方都处于紧张而又轻松的愉快情境之中。成功的教学经验表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有利于活跃师生双方的思维活动,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有利于优化和改善课堂的教学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有助于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究过程。这无疑需要质疑意识的参与,否则就无法进行任何形式的探究与发展。而具有强烈的质疑意识可以驱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只有通过解决问题的练习方能渐渐学会发现探究的技巧和方法。布鲁纳认为,越是在这方面有经验的人,越能把学习归纳成一种探究,越能形成探究的态度,越会坚信自己有所发现的能力。因此,可以肯定地说,经常加强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必然会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技巧,从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缺乏质疑能力的原因及分析
现行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却忽视了提出问题即质疑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即使是高材生,这种能力也较差。无论是提出问题的勇气,提出问题的数量,还是提出问题的质量都不尽人意。大部分学生认为提问是你教师的事,而他们只管一个字——“答”。学生没有
意识提问,没有质疑,没有“挑战”,只有被动地接受,被动地作答,即使偶尔提问,也只是为了获得标准答案,提问僵化成了“单向流程”,难怪一位著名教育家说:孩子们入学前是个“问号”,而毕业时像“句号”,究其原因,有以下两大点:
(一)从教师方面看
1、虽然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学迫于社会、学生家长的压力和经济因素诸方面的原因,还存在不少片面追求升学率。物理教学围绕着一张升学考试的试卷转的现象,一部分教师仅为升学考试而教学,没有认清质疑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没有为学生提供培养这种能力的情境和途径,使学生缺乏质疑的意识和习惯,特别是对于学生问的超越“考纲”的内容一律不予作答,有的教师还训斥学生浪费时间,严重挫伤了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2、有些教师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落后,喜欢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往往把物理概念、规律平铺直叙地全部端给学生,从而压抑了学生思维,很少留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和内容。
3、极少数教师由于害怕学生质疑的一些“古怪”的问题自己答不上来,有失面子,所以对一些爱质疑的学生敬而远之,这必然不利于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
(二)学生方面看
1、有兴趣,缺乏提出问题的主动性,就不想问。
2、有兴趣但怕问得不好,同学会笑话,老师会责怪,缺乏提问的信心,就不敢问。
3、有兴趣又敢问但由于掌握的知识和思维能力有限,缺乏提问的方法,就不会或不善于问。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四、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
(一)加强双基训练,为学生质疑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双基训练是产生质疑和培养质疑能力的必要前提和基础,缺少相应的知识经验,质疑能力必然贫乏。因此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首要的是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质疑能力的培养才有可能。另外,引导学生观察,提高观察能力,对质疑能力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问题的发现既可以由教学内容引起,也可以由观察大量的现象引起。学生通过观察学习,会发现许多和原有知识经验不一致或相矛盾的的现象,使头脑里经常带着“为什么”。同时,通过观察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开发他人的直觉思维,有利于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学也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一种基本训练。自学能使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钻研问题。善于自学就能活跃思维,增长知识,发展能力。自学往往是求知欲驱动的,而求知欲又是“质疑”开始的。
(二)精心设置质疑情境,激励学生质疑,以提高质疑的水平。
良好的教学氛围和问题情境能够诱导学生提问,为他们质疑提供前提条件,不过在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学生即使有质疑的积极性,但就是提不出问题,或者只能提出一些表层的问题。这说明学生还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还未进入探索性思维状态。因此,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和培养,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以及适宜的环境和气氛,而且还要依靠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和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善于质疑,以提高质疑的水平。
1、通过实验演示创设情境,激励学生质疑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由于实验能使物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物理实验来创设情境。例如,在讲“ 力的合成与分解”时,首先让学生思考:用均匀的细棉线提重物,用一根时易断,还是用两根易断?这时学生认为肯定是只用一根棉线容易断。然后教师开始演示,如图所示:
一根线能提起重物,而用两根夹角较大的线提重物时,线却断了!面对这种出乎意料的结果,学生首先会问道:“ 为什么两根线能承受的拉力还不如一根线呢?”接下来,教师就可以抓住时机,因利势导,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其中的物理原因。可以看到,这个情境设置成功的关键在于:实验演示所得的现象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将学生轻松引入充满疑问的情境。另外,我们还注意到中学物理教学中验证性实验居多,学生的思维不够深入,有时很难引起质疑,而探究性实验能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适当设计一些实验探究式情境,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2、利用生活事实创设情境,激励学生质疑
物理源于生活,走向生活。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与物理知识有关的生活事实,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原有认知与生活体验,从而引导他们提出问题。例如,让学生回想:在冬天脱毛衣时会有劈里啪啦的声音;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总是随着梳子飘;在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同学刚走进食堂,眼前就成了“ 雾蒙蒙”的一片;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乘客会俯冲向前……这些事例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历但未曾深究过的,当教师在课堂上把它们呈现给学生时,自然会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质疑,进而对问题进行探究。因此,教师要多从生活事实出发,引导学生从物理的角度发现、提出问题。
3、通过问题教学创设情境,激励学生质疑
创新都源于问题,教师根据教学提出启发性问题,给学生营造有挑战性的不同的问题情景,从问题的一步步展开中进行学习。
例如,“分流在电流表中的作用”一节的教学,可以采用如下程序展开:
(1)为了测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强度,将电流表直接串联入电路,随着电键短促闭合,电流表指针迅猛撞击过去时,这说明电流表不能测量较大的电流,怎么办?
(2)有同学提出将多只电表串联起来,按此演示,结果电表果真保护住了,但灯泡L却不发光了。可见,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不可取。
(3)少学生因见讲台上放着一些同样的电流表,就提议把他们并联起来接入电路。这样一来果然解决了单只电流表量程过小的问题。但这样做显然不方便,如果只有一只电表(或从经济、或观察方便角度考虑)能否作进一步的简化呢?
(4)通过师生合作讨论,很快提出了一种方案:只保留一只电流表,其余电流表用一只等效电阻R代替,同时改变表盘的刻度值,经实验验证,该方案果然可行。这样一只电流表改装而成的安培表已初步完成。通过这样的对比实验和分析,学生对“分压和分流在电流表中的作用”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三)教会学生常用的质疑方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质疑并不是随便提问题,而是经过充分地分析后提出的疑问。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地教给学生一些质疑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物理教学中常用的质疑方法有:
1.类比联想进行质疑
在物理学中有很多物理内容、规律,处理方法是相类似的,把它们联系起来,加以比较,找到它们共同的特点,培养求同思维的能力。例如:在刚讲过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我让学生通过联想和类比,根据电子绕核转动时充当向心力的库仑力和卫星绕地球转动时充当向心力的万有引力的表达式的相似性,提出电子和卫星的环绕速度、运转周期、动能随半径R的变化是否相似的问题,并通过分析、讨论、比较进行释疑,最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2.由因及果,追根溯源,进行质疑
教学中要让学生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见到一个物理现象和问题,要习惯于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进行追根溯源。例如:在学习多用电表时,让学生观察表盘上电阻、电流、电压等各种量程的刻度,通过观察进行质疑,如:(1)为什么电阻的刻度值与电流、电压
相反?(2)为什么电阻刻度是不均匀的?像这样引导学生坚持不懈的寻根问底常常会引出物理概念和规律得出的过程或能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3、改变条件引发质疑
物理规律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改变条件,想一想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形式;同一物理问题处理起来往往有多种方法,有时改变条件进行思考,能获得最佳的求解方法。如在复习单摆周期公式时,笔者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改变单摆摆动条件,结果学生提出了从静止到运动,从天是到地下深井,从单一引力场到几种力场并存等各种情况的单摆,于是很自然地引发了单摆周期公式的适用条件是什么?如何写出上述条件下单摆周期公式的种种疑问。
4、逆向思维提出质疑
这是与通常思维程序相反的一种思考方式,这是通过从相反的方向展开思维,提出问题的一种质疑方法,例如,法拉第根据电产生磁的现象,逆向思考提出了质疑:磁能否产生电?并通过10年的艰辛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提供了一把金钥匙。我们平时的物理教学活动中可以经常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质疑。例如在讲过匀变速直线运动后,对于匀减速运动,我们可以问一问这种运动的逆过程能否当作匀加速运动来处理?再如在几何光学中讲过已知物点和透镜求像点的方法后,可以质疑一下已知像点和透镜如何求解物点?这些都属于逆向质疑。
总之,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教师悉心引导。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容易质疑;传授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善于质疑。除此之外,在具体运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让学生质疑最直接的目的是启迪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其次,要教育学生先思后问,引导学生于无疑处见疑,真正通过思考发现真理。第三,要时刻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不唯书,不唯上,进行“求异思维”,时刻以审慎的态度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创造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柳斌 宇慧《教学方法与艺术案例全书》下卷 长城出版社
2、《物理教学》2000年8月第8期
3、高天 高长梅《初中教学指导全书》物理卷 中国城市出版社 19994、杨云生《创设探究型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物理通报,20045、林春辉《物理情景呈现要激发学生的质疑》物理教师,20046、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7、阎金铎《物理实验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