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的思考
作者:任 芳
来源:《财会通讯》2005年第08期
第二篇: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融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探析
摘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国库改革的目标,在改革过程中如何处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关系?本文在分析了两种制度利弊的基础上,提出了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融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财政国库改革模式,并阐述了两者融合的途径。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政国库改革
我国财政资金的缴库和拨付方式,多年来一直是通过征收机关和预算单位设立多重账户分散进行的。这种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运作方式,不利于财政资金的安全、足额下达,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发展要求。为此财政国库制度改革刻不容缓,作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有益尝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自2001年开始逐步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会计集中核算对规范财政支出管理,从源头上遏制腐败,保证重点支出需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行政成本发挥了积极作用。2003年财政部在充分肯定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进一步指出在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过程中,应当做好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转轨工作。对此,本文在分析了两种制度利弊的基础上,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融入工程论文核心期刊投稿http:///gczz/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财政国库改革模式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会计集中核算的比较分析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经过我国多年探索,借鉴市场经济国家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实施的一项改革措施。我国财政国库制度改革的目标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符合法律要求且其责任主体明确
新修定的《会计法》第三条规定:“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第九条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这就从法律上规定了各单位必须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记录本单位的经济业务。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取消了各预算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账簿放在核算中心,单位财务的核算职能和责任全部集中到核算中心,造成了会计主体与会计人员的分离、资金使用与资金核算的分离。单位只设报账员,向核算中心报账,由核算中心代理记账。实际上,核算中心已经承担了部分会计责任,而集中核算原则规定各单位仍是会计主体,要承担会计法律责任。这样一来,一旦出现会计信息质量问题该由谁来负责,是核算中心还是预算单位,亦或是两者共同分担,又如何分担?还有审计机关对预算单位在核算中心的财务进行审计后,其审计报告是向谁下达呢?这不是能够简单地下结论的,难免会引起两者相互推诿责任的问题,实际工作中这种现象已经发生。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仍由预算单位自己进行会计核算,预算单位会计主体地位明确,会计责任也明确。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利于加强预算单位的财产物资管理
实行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移至核算中心,但是财产物资仍由原单位进行管理。在这种财产物资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能弱化,财产物资的变动一旦不涉及货币资金,例如接受固定资产捐赠,核算单位如未及时报告会计核算中心作
相应的账务处理,会计核算中心便无法反映资产的真实情况,容易造成账实不符,形成账外资产,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将恢复单位的会计核算功能,预算单位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职能为一体,能有效阻止上述情况发生。
(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利于实行财政监督和财政宏观调控
从目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实际运行情况看,会计核算中心几十个人的却要对好几百家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日常核算,这样核算中心往往整天忙碌在报账、记账的具体事务中,无法对已有的会计信息作财务分析,得出对核算单位有用的财务信息,监督管理也只是更多地体现在已得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上,经济业务本身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会计核算中心通过远程监督是难以保证的,因此势必影响到集中核算单位财务管理和资金使用的效益。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政部门内部实行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对分开,预算单位、政府采购机构、财政部门这三者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有机体,首先从机制上防止了营私舞弊;其次,财政资金的拨付为按项目分笔直达商品供应商和劳务提供者,增强了使用透明度,实现了对财政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监督;第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提高了预算执行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为准确判断财政收支状况和宏观经济形势,实施宏观经济调控奠定了基础。
(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支付运作程序更科学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支付程序是财政国库管理部门根据单位预算和用款计划将国库资金拨付到核算机构的单位账户上,核算机构审核单位的支出申请后,将款项拨付到收款单位,预算单位账户上是实实在在的存款,而不是零余额存款户,这些存款是预算单位的资金,财政不能随意调用,这样闲置的财政资金分散在预算单位账户中造成了财政资金沉淀的现象。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支付程序,以财政直接支付为例,是财政部门对支付机构下达预算指标及用款计划,支付机构收到单位支付申请后向代理银行下达支付令,并从财政零余额账户支付给收款人及用款单位,财政零余额账户上实际是没有存款的,有的只是国库账户的额度,国库集中支付存款在最终支付前留在了国库,是财政资金,财政可随时调用。因此,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支付方式对于缓解财政资金困难,集中财力办大事、办难事,减少财政举债的规模具有重大意义。
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融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现实根据
目前各地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都存在着相当数量自收自支的财政资金,这部分资金尚未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监督管理的范围,如此必然会造成财政资金管理上的一个巨大漏洞,为腐败现象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在这一方面,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具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所不具有的优势,它监督管理的资金范围囊括了所有的财政资金,即将在传统方式下一直未能纳入预算管理的那部分财政资金也纳入了它的核算范围,具有对所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财政收支全过程的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功能,因此正如本文开头所说,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能够从源头上遏制腐败。不仅如此,会计集中核算为国库集中支付创造了有利条件。
首先,会计集中核算对纳入其管理范围的预算单位采取的“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原则,各预算单位的银行账户一律撤销,统一在指定的商业银行重新开户,解决了
各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多头、重复的混乱问题,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其次,会计集中核算采取了“一厅式办公,柜组式作业”的运作方式,引进了银行结算办法,设置了资金柜,由资金柜代替银行的出纳职能,这样大大缩短了银行清算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具备了实施的条件。
再次,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运行两年多以来,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此项改革从当初的抵触、难以接受到现在的理解和支持,可以说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建立了广泛的思想基础。
第三篇:国库集中支付薄弱环节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国库集中支付薄弱环节思考
作者:杨淑君
来源:《财会通讯》2009年第03期
第一,国库改革管理中非财政性资金的集中管理未引起足够重视。全国各地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执行机构(以下简称支付中心)统一管理,由该机构对单位使用财政资金的过程进行监控。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重点在财政性资金,而对非财政性资金的集中管理未引起足够重视。作为非财政性资金,往来款项是由单位从事非政府职责的事务而产生的,单位往来款项中,混杂着很多隐性收入,逃避了预算外资金管理。往来款账户是用于反映、核算及监督某单位与其他单位、个人待结算的暂付应收或暂收应付款项的待结账户,其核算范围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之间和系统内上下级之间的往来款、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往来款、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间的往来款项等。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往来账的核算应收应付款金额大、笔数多、时间长、回收难度大。其主要原因在于行政事业单位在往来款账户上的“违规”操作,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单位或个人借款长期不还。有的单位“暂付款”中的个人借款在借款人调离多年后仍挂在账上,没有收回。二是支出挂往来,一些单位或个人出差借款后不予结算,长期挂在“暂付款中”,少数单位工程建设早已完工,但未对预付工程款进行结算,一直挂在“暂付款。三是专项资金挂往来。有的单位将上级有关部门拨入的专项资金长期挂在“暂存款”中,而实际中资金已被挤占或挪用,造成专项资金“名存实亡”。四是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缴款、行政事业性收费、捐赠收入等都列入往来款项。五是部分单位将应缴预算款或应缴财政专户款挂在“暂存款”中列收列支,隐瞒应缴财政收入;还有的将违规收取的费用挂在“暂存款”中,逃避有关部门监督。
第二,往来款账户在操作上的诸多违规做法未得到及时纠正。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支付中心监管不力,由于支付中心独立于预算单位,未能直接参与预算单位的业务过程,预算单位经济业务发生的真实性从“报销单据”上很难直接评价,预算单位如果以“合法合规”的方式套取资金,支付中心难以及时发现;账务的会计责任由单位领导承担,如单位领导以“不能影响本单位行政活动运行,由本单位承担会计责任”为由,执意要支取或介入某项经费,支付中心会处于两难境地;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支付中心监控资金的重点在于财政安排的预算资金,对于非预算安排的“往来款项”,支付中心没有依据监控。另一方面,核算单位对往来款管理不够重视。一些单位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对会计工作不够重视,对会计交接工作不认真负责,导致以前的会计业务领导不管、会计不问,债权债务无法查清,从而造成单位与单位之间或单位与个人之间往来账不符;往来账务处理不规范,收入挂往来,往来款转支出,形成人为调节个人收支的状况。
第四篇:深化国库制度改革做好会计集中核算转轨工作的意见
深化国库制度改革做好
会计集中核算转轨工作的意见
为了深化国库制度改革,根据上级有关规定,提出我区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收付转轨的意见如下:
一、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转轨的必要性近年来,我区率先在厦门市推行会计集中核算改革,这对于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强化会计监督以及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在国家统一规范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方案出台以前,各地实行的改革措施,与目前中央推进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内容有所不同,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为确保国库制度改革向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促进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转轨,财政部、市政府、市财政局做了重要的部署:
《财政部关于深化地方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财库[2003]68号)提出:“……在积极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过程中,应当妥善做好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转轨工作。省级、地市级和财政收支规模较大的县级已经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进行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转轨。转轨的具体方式,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转化等做法”。2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的通知》(厦府办[2006]130号)要求:“……为了保证财政预算执行支付的规范性和统一性,各区应进一步明确改革目标,积极稳妥地做好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转轨工作,尽快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厦门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区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厦财库[2006]9号)提出:“各区要本着方便预算单位,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原则,灵活确定“国库集中支付模式”。对于规模较小的预算单位,可以采取“集中支付+集中核算” 模式,仍由支付中心(或核算中心)代理预算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对于规模较大的预算单位,可以采取规范的国库集中支付模式,预算单位的各项支出以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形式实现,会计核算转由预算单位承担”。
二、转轨方案
按照财政部、市政府、市财政局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区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转轨模式:
(一)对于规模较小的预算单位,采取“集中支付+集中核算” 模式,仍由区国库集中收付中心代理预算单位进行会计核算。
(二)对于规模较大的,具备部门自行核算条件的预算单位,可以采取规范的国库集中支付模式,预算单位的各项支出以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形式实现,会计核算转由预算单位自行承担,不再由国库集中收付中心集中核算或委派会计审核。其中:(1)区五套班子办公室在区机关事务管理局集中核算;(2)其他部门含下属单位统一在部门集中核算。
三、组织实施及配套措施
(一)分步实施
第一阶段:制定方案,宣传发动(4月10日-4月20日)。认真总结前段国库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转轨方案,报区政府批准后,召开动员大会,全面部署转轨工作。
第二阶段:组织培训,稳步推进(4月21日-5月31日)。组织报账员和会计人员认真学习国库集中支付的各项业务,熟练掌握有关制度、操作流程和软件操作方法,为转轨工作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氛围。同时组织部门自行核算的会计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财务应用软件培训,做好国库集中支付与部门会计核算的数据衔接,尽量避免重复操作问题,为财务顺利移交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加强协调,搞好财务移交(6月1日-6月30日)。区国库集中收付中心理顺部门自行核算单位会计账目,整理财务资料,做好移交工作。
(二)进一步处理好与纳入区国库中心集中核算单位的关系,协助报账员编报单位收支预决算,指导报账员做好与国库集中支付相关的业务。
(三)加强集中支付的监督力度,建立起完整的内部控制机制。按照分工合理、配合协调的原则,在整个集中支付流程中分设受理审核、资金支付、会计核算等岗位,严格实行有关业务用章、重要空白凭证的保管和使用相分离,支付业务的审核和支付相分离,形成一套完整的相互制约、责任明确的内部责任机制。同时增设多层监控稽核岗位,进一步完善监督体系,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
第五篇:会计集中核算的思考
会计集中核算的思考
陈千秋
在核算中心总稽核的岗位上呆了两年,不是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可能我早就做不下去了,这就让我对会计集中核算的优缺点有了深刻全面的体会。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主要优点有,一是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只设报账会计负责办理日常资金收支事务,会计业务纳入核算中心统一核算,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范账务处理,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提高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统一性,会计科目归类也更合理和规范,正确性也越来越高,也就避免出现核算单位以前的包包帐、流水帐的现象。二是核算中心严格从制度上和运作程序上规范了各单位财务行为,有效的遏制了单位违规开户、私设小金库、坐支、截留、挪用财政资金等问题,初步形成了具有前瞻性和预防性的监督机制。三是有利于财务报表及时准确上报,集中核算后各单位不再出具财务报表,而是统一由核算中心出具并打印交由单位上报。这样提高了财务报表上报的准确性,同时会计报表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一是会计主体及责任的定位不明确。虽说是“三权”不变但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被核算单位往往是能报账出钱就行了。这就形成了一方面核算中心与被核算单位在经济活动上相脱离,核算中心难以控制各项支出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合法性,从而产生支付风险。另一方面被核算单位不少单位负责人认为本单位没有了账户及会计人员,不愿承担会计责任甚至推诿,因此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再重视,只要有钱用就不管其他的。而核算中心方面实质上只是在为单位记账,只对原始票据的合法有效性负责,至于相应交易的合规合法性则无法保证。特别是在实行阳光工资及绩效工资后各单位不能随意发放津贴,各报帐单位采取了各种办法套取资金用于人员开支,有的业务明知道是虚假的但是它报帐手续齐全,也只能给予报销。
二是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和内部监督弱化。被核算单位所有资金收支往来的核算,都由会计核算中心完成,加上很多预算单位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同起来,导致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弱化。另外,由于被核算单位内部的会计与出纳牵制机制消失,报账会计实际上履行了会计出纳双重职责。会计的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由于会计核算中心只是呆在办公室里做帐,强调会计核算和表面上的监督,大大弱化了会计的预测、分析、决策等职能。加之核算中心人员的业务水平也着参差不齐,怕得罪人,报人情账使得对被核算单位的表面监督都只能流于形式。
三是核算中心对被核算单位的资金收缴动态难以全面掌握,大多数单位也没有建立各类资金台账,对非税收入资金和罚没款的收、缴、存情况无账可查。滥用现金现象十分严重,各单位想方设法的超范围、超规定报取现金。
四是被核算单位对资产管理工作弱化。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移至会计核算中心,而财产物资仍由原单位进行管理,这种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的情况,导致被核算单位资产管理薄弱的问题更加突出,重买轻管现象更明显,很多单位没有建立资产台账及明细账,往往出现账上有账下无的情况。
五是增加了被核算单位的审计监督新难题。由于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增加了“中间人”——核算中心,核算中心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可能就一些会计责任问题出现真空,往往是单位报帐会计一问三不知,说帐不是他做的具体不清楚,使得资料提供不及时,使得审计部门对责任认定难度加大。
六是被核算单位规避监督,在单位购买需要进行政府采购的物品或工程时,有很多单位为了规避政府采购而采取的是化整为零的办法,就是把一台电脑变成了电脑配件,一个大型工程变成了零星工程。
六是会计集中核算形式下,中心核算人员脱离了各具体单位的实际业务工作,不了解情况。而且,核算中心一个核算人员同时要负责多个单位账务,无力掌握每个单位业务细节,行使会计监督职能的难度过大。加上各单位报帐会计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单位的报帐会计甚至是临时聘请的,认为报帐会计就是跑跑路,传递一下原始票据的,只要是领导签了字的原始票据就可以报销了,造成了核算会计更加无法了解会计业务的真实合法性了。
我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健全完善会计法规体系,明确会计责任主体。财政主管部门应尽快根据实际出台有关的法规文件,使会计集中核算有法可依,保障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规范运行。同时,要明确被核算单位是被监督的主体和应该承担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以及核算中心附有的监督的连带责任。
二是规范核算中心的基础工作,建立完善制度,提高核算水平。以保障资金安全为核心规范核算中心会计工作运作程序,从原始凭证的收集,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报,到会计档案的整理归档,进行逐一要求,在科目设置和使用上,严格按预算规定的科目设置,所有的核算会计统一认识,统一做法,做到同一类业务会计处理一致,避免十个会计九种做法。
三是强化核算中心的监督管理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核算中心的职能要改变重核算,轻监督轻管理现象,积极向预算执行约束、支付的直接监督、承担国库委托的单一账户管理、国库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的核算管理等综合职能方向上转变。
四是各被核算单位要切实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应坚持报账会计持证上岗,并强化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报账会计必须据实登记会计台账,定期与会计中心核对往来账、资产账、资金余额,确保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统一性;要制
定报账会计的道德规范,建立遵守职业道德的监督考核机制,并充分发挥单位与核算中心的桥梁纽带作用。
五是完善内外监控制度,确保财政资金、财产物资的安全。加强专项资金审核力度,严格执行预算并建立大额费用审批制度、超指标审批制度、超用款计划审批制度以及被核算单位的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内控制度,明确责任。
六是建立健全财政内部监督和外部审计监督等监督制约机制。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会计集中核算的监督与服务职能;建立完善公务卡制度,加大对pos机的管理力度,一旦发现套取资金情况,应将该店列入信用卡使用黑名单,在该店消费不得报销。财政稽查部门要加强财政监督,加大对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罚力度,并引入财政资金效绩审计机制;通过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形成监督合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七是建立健全对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人员及报账会计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这些会计人员监督的积极性。首先,鼓励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上狠下功夫,做到监督与服务的统一。其次,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应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服务观念,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履行职责。再次,财政部门与核算中心应尽快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报帐单位和报账会计进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