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与货物流向的现状分析
姓名:冯倩学号:112202130210 系别:外国语言系专业:海事英语
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与货物流向的现状分析
我国自2001年入世贸组织以来,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关系日益加深,进出口总额也逐年增长,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居于第三位,随着贸易额的快速增长,发展贸易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世界经济不太景气,各国都希望利用国际贸易来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竞争日益激烈,贸易问题随之产生。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方应共同努力,积极配合,有效地解决贸易问题,使我国各行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2007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出口12180亿美元,增长25.7%;进口9558亿美元,增长20.8%。目前,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德之后的第三大贸易国。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呈现不断优化的演进趋势,贸易对象已达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是,我国对外贸易依旧存在着总体发展水平依旧不高,尤其是结构仍比较落后,贸易流向的集中化趋势等较为突出的问题。
第一,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现状与变化调整。对外贸易结构是指构成对外贸易活动的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相互联系,它包括对外贸易活动主体之间、客体之间以及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比例关系,主要表现为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方式结构和对外贸易区域结构等。
1.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特点与现状
(1)贸易结构的失调倾向。从进出口贸易结构上看,虽然进出口总额
大幅增长,但是加工贸易在中国出口产品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中国对外出口产品中,虽然工业制成品的比重逐年增加,但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依然很低。另外,中国出口的大部分产品都是由三资企业完成的。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的贸易结构仍停留在“以外商为主”阶段,需要进行转换。
(2)传统贸易战略的“出口创汇”影响深远。20世纪80年代以来,努力扩大出口一直是中国对外开放和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扩大出口,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和优惠政策,使中国外贸出口连续20多年保持比中国GDP增长高出一倍的速度增长。但从长期看,一方面,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扭曲了国内经济的资源配置,也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持续的贸易顺差也使一国的外汇储备居高不下,对我国的汇率稳定和经济发展易造成不利的影响。
(3)大规模的商品出口还会引发不必要的国际贸易摩擦。近年来,世界各国针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案件不断增多。据WTO统计,1995年~2003年,中国遭受其他WTO成员的反倾销立案调查次数为356件,占WTO成员反倾销案件总数的14.7%,最终遭受反倾销制裁的案件254起,占WTO反倾销总量的16.8%。中国产品之所以成为世界各国的反倾销调查对象,主要原因在于出口产品的价格组成,出口价格偏低。
2.近期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调整
(1)出口增速下降、进口增速提高,进出口增速差距逐渐缩小。根据商务部的有关统计数据,自2002年以来,中国货物进出口已经连续5年快速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8%。2006年尽管出口保持较快增
长,但在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因素的影响下,增速较2005年已有回落,同时进口增速明显回升,与出口增速的差距比2005年同期缩小了10.5个百分点。由于基数差距较大,对外贸易顺差依旧在扩大。
(2)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较高;进口商品结构依旧存在不合理,初级产品进口规模较大,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加快。我国的出口商品中,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近期内处于增长趋势,2006年的增幅分别为28.8%和增长29%,均高于传统大宗商品出口的增幅。同时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受到抑制。同时,近年来我国初级产品进口规模一直呈扩大趋势,其中,铁矿砂、原油和成品油进口量均出现大幅增长,而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仍然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应看到我国虽参加了全球水平型分工,但在分工层次结构上仍处于较低位置。
(3)一般贸易的比重略低于加工贸易,加工贸易进口增速稳定。虽然2006年一般贸易的增速出现了超过加工贸易的情况,但加工贸易在贸易方式的比重上仍占据二分之以上,且发展相当稳定。与一般贸易相比,加工贸易属于一种典型的大进大出、两头在外式的贸易方式。而我国得以吸引外商的最大优势仍是其低廉的劳动力。
(4)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增长较快,民营企业出口规模逐步扩大。在我国的贸易统计中,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一直占有较大份额,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入WTO,外商的投资从量化到质化方面都有提高,因此带动其进出口额的逐步增长。2006年中国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3076.6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7.5%,其中出口21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6%,年度出口额首次超过国有企业。
(5)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全面增长,市场多元化的成效逐步显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入世后对外开放层次的更新,我国的对外贸易正逐渐向更广的范围发展,体现在贸易伙伴的数量增加和对主要贸易伙伴贸易量的大幅增加。近年来,中国与新兴市场贸易额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第二、关于我国对外贸易中货物流向的现状分析。从各年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对外贸易流向的总体特征是集中化的,无论是出口市场还是进口市场都呈现出高度的集中化。但近年来出口流向的集中化程度在逐渐减弱,而进口的集中化程度则稍有增强的趋势。我国对外贸易流向的特点表现为:
1.我国的对外贸易流向集中在亚洲、欧洲及北美地区统计数据表明在贸易总额上,亚洲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美洲和欧洲,而且这些区域与中国的贸易额在近期内一直呈积极的上升趋势,其中,在亚洲,主要是对香港、日本和韩国出口,对香港的出口主要是转口贸易 ;进口主要来自于日本、韩国和台湾省。对北美地区的进出口都主要集中在美国。而对欧洲的贸易则相对分散一些。
2.在区域分布范畴上,我国的贸易相对集中在本地区或距离较近的地区从地理位置上看,我国的对外贸易相对集中在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可见运输成本也是影响我国对外贸易流向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地理位置接近的国家和地区之间,文化和风俗习惯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比较多,市场需求的相似性比较大,企业对这些市场的开发
和维护也更加容易些。
3.从经济发展程度来看,我国的对外贸易相对集中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下表所示,我国对东盟的出口在总出口中占很小的比例,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对东盟的出口下降,到2000年才开始逐年上升,与此同时,与美洲、欧洲两大贸易对象区域的出口总额一直稳步增长。我国在与处于更低阶梯的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的贸易中,主要是劳务输出如工程建设,而这些国家市场需求有限,因此我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规模不大。此外,我国缺乏具有国际经营经验和能力的大型跨国公司,与发展水平接近的国家之间开展产业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第三、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升级优化与贸易流向研究对策。加入WTO后,我国的贸易结构如何进一步调整优化是实现我国出口可持续增长的关键。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自从上世纪90年代就一直鼓励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已取得了一定效果,同时,我国有些大型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增大,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可见,我国对外贸易流向的实际变动也趋向于相对的分散化。
首先,在完善有形商品贸易结构的同时,大力发展无形商品贸易。中国无形商品贸易结构中服务贸易出口占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还未突破10%。可见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中有形商品与无形商品贸易的比重相当不对称。外贸商品结构的升级,不单意味着有形商品贸易结构的优化,还包括无形商品贸易比重的增加及其结构的改善,而且后者的意义愈来愈大。
其次,为解决我国各行业间的贸易增长结构不平衡,必须从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上下功夫,在增加数量的同时也应同步提升质量。在要素禀赋方面,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一些行业的资金、技术的比较优势,发展加工贸易并促使其在层次上的提升,应抓住全球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的机遇,提高科技投入力度,促进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升级,通过产品配套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和自主产品的出口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尤其在服务贸易方面,要注意加快外资的注入,及民营资本的注入,引入有序的竞争机制,打破垄断,提升服务行业的创新能力,以及对外竞争力,最终要实现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协调发展。使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达到基本平衡的水平。
最后,也要将对外贸易区域结构的多元化与重点化相联系,同时兼顾贸易流向的分散化和重点化。对外贸易区域结构多元化发展,可以分散我国经济负传递的风险,突破由于市场单一而造成的规模制约瓶颈,掌握我国对外经济交往中的主动权。
第二篇:我国对外贸易现状
国际贸易课程论文
姓名:曹博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电商120
1学号:201217050108
论文名称: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曹博
(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电商1201班)
摘 要:我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进出口总额逐年增加,2001年全年进出口总额为5090.5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662亿美元,进口额为2435.5亿美元,居世界第六;2012年全年进出口总额为38667.6亿美元,其中,出口20489.3亿美元,进口18178.3亿美元,居世界第一;12年的时间,我国进出口总额增加了7--8倍,从第六位跃居世界第一,发展之快令世界侧目,但是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关键词:对外贸易现状 农产品
一、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现状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主要是由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自然资源状况和贸易政策决定的。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以进口初级产品、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特征是以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为主。要了解国际上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科学技术水平,通常都要查看该国的对外贸易出口商品结构。
随着中国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工业制成品出口所占比重逐渐超过初级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上升。大量机电产品的进口加快了中国企业技术改造的步伐,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有原油、电子管半导体、机械设备、煤炭、合金钢和高碳钢、电气仪器、纸张、棉花、玉米等。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有汽车、电子元件、家用电器、机构设备、办公机械. 船舶、服装、鞋类、化工产品、人造长纤维织品、钢铁、加工食品、鱼类及活动玩具等。须指出的是,外商投资企业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机电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是衡量一国贸易强弱的重要标志。中国出口中的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在: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少,低端产品
多,缺乏核心竞争力;出口商品中仍存在高污染、高物耗、高能耗产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比重不高;出口市场过于单一;出口厂商存在恶性竞争现象等。在中国庞大的对外贸易额中,加工贸易占到了半壁江山。无论是初级产品、一般工业制成品还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商品均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我国对外贸易的规模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根据商务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中国已经连续16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5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最多的国家。其中仅在2010年一年,中国共遭遇贸易救济调查66起,涉案金额71亿美元。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当年全球47%新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和已完成的案件都针对中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反倾销的最大靶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自然跟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国外的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和国内贸易政策或企业行为失当有关。
二、我国对外贸易货物流向的现状分析
从各地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对外贸易流向的总体特征是集中化的,无论是出口市场还是进口市场都呈现出高度的集中化。但近年来出口流向的集中化程度在逐渐减弱,而进口的集中化程度则稍有增强的趋势。
1、我国的对外贸易流向集中在亚洲、欧洲及北美地区统计数据表明在贸易总额上,亚洲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美洲和欧洲,而且这些区域与中国的贸易额在近期内一直呈积极的上升趋势,其中,在亚洲,主要是对香港、日本和韩国出口,对香港的出口主要是转口贸易 ;进口主要来自于日本、韩国和台湾省。对北美地区的进出口都主要集中在美国。而对欧洲的贸易则相对分散一些。
2.在区域分布范畴上,我国的贸易相对集中在本地区或距离较近的地区 从地理位置上看,我国的对外贸易相对集中在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可见运输成本也是影响我国对外贸易流向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地理位置接近的国家和地区之间,文化和风俗习惯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比较多,市场需求的相似性比较大,企业对这些市场的开发和维护也更加容易些。
3.从经济发展程度来看,我国的对外贸易相对集中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如下表所示,我国对大洋洲的出口在总出口中占很小的比例,到2000
年才开始逐年上升,与此同时,与美洲、欧洲两大贸易对象区域的出口总额一直稳步增长。我国在与处于更低阶梯的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的贸易中,主要是劳务输出如工程建设,而这些国家市场需求有限,因此我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规模不大。此外,我国缺乏具有国际经营经验和能力的大型跨国公司,与发展水平接近的国家之间开展产业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1991-2009年世界各大洲在我国进出口贸易所占比重
单位:%
三、对外贸易方式的转变
中国对外贸易方式的转变的关键是政府如何进行引导,采取何种贸易政策,做好宏观调控。这是转变的基础,是进行转变的整体框架。在宏观政策确定的基础上,我国应该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
1、改进出口商品结构
中国目前出口产品大多是规模大价格低,是中低档产品的出口,只赚取其中的加工费用。出口商品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使外国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不再仅仅因为价格,而是因为质量。
2、大力发展无形商品贸易
中国无形商品贸易额占出口总额的10%不到,可见无形商品与有形商品的比重极不平衡,外贸商品结构的升级,不单意味着有形商品贸易结构的优化,还包括无形商品贸易比重的增加及其结构的改善,而且后者的意义愈来愈大。
3大力调整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积极地创造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优势
调整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在不放弃甚至要进一步发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优势的同时,积极地创造和形成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优势,大力发展对外服务贸易。发展我国技术密集产品的出口涉及到两个层次:一是以机电产品为主,着重发展成熟技术和成套设备的出口;二是以高新技术和新生代重化工业产品为主,比如光纤通讯、生物工程、遗传工程、航空航天、汽车、计算机、新能源和新材料等的出口。
【参考文献】
1、马广烁汪静田艳霞《浅谈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现状及对策》
2、胡乃武 殷献民《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3、《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 第2期 8-13页
4、夏志杰崔强《我国对外贸易现状浅析》
第三篇:我国对外贸易现状调查
世界经济贸易论文——我国对外贸易现状调查
国际贸易实训
国际贸易实务二班陈良杰11353242
[摘要]我国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总额逐年增加,2001年全年进出口总额为5090.5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661亿美元,进口额为2435.5亿美元;2007年全年进出口总额为21738.3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12180.2亿美元,进口额为9558.2亿美元。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增长速度连续六年保持在20%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了4.27倍,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居于第三位。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影响我国出口的一些问题。
一、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现状
对外贸易结构是指构成对外贸易活动的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相互联系,它包括对外贸易活动主体之间、客体之间以及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比例关系,主要表现为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方式结构和对外贸易区域结构等。1.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特点与现状
(1)贸易结构的失调倾向。从进出口贸易结构上看,虽然进出口总额大幅增长,但是加工贸易在中国出口产品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中国对外出口产品中,虽然工业制成品的比重逐年增加,但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依然很低。另外,中国出口的大部分产品都是由三资企业完成的。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的贸易结构仍停留在“以外商为主”阶段,需要进行转换。
(2)传统贸易战略的“出口创汇”影响深远。20世纪80年代以来,努力扩大出口一直是中国对外开放和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扩大出口,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和优惠政策,使中国外贸出口连续20多年保持比中国GDP增长高出一倍的速度增长。但从长期看,一方面,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扭曲了国内经济的资源配置,也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持续的贸易顺差也使一国的外汇储备居高不下,对我国的汇率稳定和经济发展易造成不利的影响。
(3)大规模的商品出口还会引发不必要的国际贸易摩擦。近年来,世界各国针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案件不断增多。据WTO统计,1995年~2003年,中国遭受其他WTO成员的反倾销立案调查次数为356件,占WTO成员反倾销案件总数的14.7%,最终遭受反倾销制裁的案件254起,占WTO反倾销总量的16.8%。中国产品之所以成为世界各国的反倾销调查对象,主要原因在于出口产品的价格组成,出口价格偏低。
2.近期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调整
(1)出口增速下降、进口增速提高,进出口增速差距逐渐缩小。
(2)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较高;进口商品结构依旧存在不合理,初级产品进口规模较大,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加快。
(3)一般贸易的比重略低于加工贸易,加工贸易进口增速稳定。
(4)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增长较快,民营企业出口规模逐步扩大。
(5)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全面增长,市场多元化的成效逐步显现。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入世后对外开放层次的更新,我国的对外贸易正逐渐向更广的范围发展,体现在贸易伙伴的数量增加和对主要贸易伙伴贸易量的大幅增加。近年来,中国与新兴市场贸易额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3.出口市场结构
中国农产品尤其使谷物、肉类、蔬菜、水产品等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邻近的亚洲国家和地区。这说明中国的农产品队周边国家和地区吸引力不够,市场拓展乏力。但中国有特色的初级农产品如茶叶、烟草、棉花等无论是队欧美市场还是队东南亚市场都呈现比较好的出口势头。
从中国农产品出口格局的分析中,可以得出如下判断:过去有优势的大宗农产品出口价格竞争力削弱;过去出口量较大的部分农产品出口幅度下降;出口产品结构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转向劳动和资本密集型农产品,过去占尽出口风光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不再具有出口优势;当前具有出口潜力的农产品开拓市场的能力不强。
四、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对策及途经
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关键中的关键是政府如何进行引导,采取何种贸易政策,做好宏观调控。这是转变得基础,是进行转变的整体框架。在宏观政策确定的基础上,我国应该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外贸质量。
1.改进出口商品结构。
中国目前出口产品大多是规模大价格低,是中低档产品的出口,只赚取其中的加工费用。出口商品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使外国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不再仅仅因为低价格,而是因为质量需求,一定程度上减少外贸风险,减少外贸的依附性。
2.提高外贸增长的效率、质量,以及可持续性。
完善对外贸易制度建设;加快自主品牌建设,增强外贸企业竞争力;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快自主技术创新,实现外贸增长的可持续性。
3.借鉴我国国内贸易增长的方式。
国内贸易的增长是可以借鉴的,各省之间的贸易一定程度上可以与对外贸易相类比,各省市的企业可以与各跨国公司类比。学习借鉴国内经济增长的模式,避免资源浪费,减少贸易摩擦,以提高增长效率及质量。
国际贸易保护措施花样翻新
近年来,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 各国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如关税、许可证、配额等逐步被削弱甚至取消, 以技术性贸易措施为主的非关税壁垒成为当前贸易设限的最主要手段。高标准、高门槛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是各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差距的必然现象。就我国现有产业水平、产品质量和标准来说, 无疑抬高了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槛, 形成一道无形的障碍。此外, 反倾销、反补贴案件频频发生, 增加了出口市场拓展的变数。根据WTO统计资料表明, 1995~2006年, 国外对华共启动500多.福建外贸宏观整体上的不足——外贸结构存在缺陷
对外贸易作为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主要手段,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直接影响一国或者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对外贸易对于福建经济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按2004年出口依存度40.2%来测算,福建省出口每增加5%就可以拉动GDP增长2.1%。然而,随着我国国际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外贸结构的问题也逐步突显出来,将直接影响福建的外贸发展和GDP外贸进、出口发展失衡
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般趋势来看,一国从发展到发达的过程,尤其在工业化初期到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同时也是对外贸易从贸易逆差到贸易顺差的过程,这是各国采取进口替代或者出口替代战略的必然结果。作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福建分享了我国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对外商投资企业给予了一些优惠政策,对进口商品经营上采取了一些限制,在外汇的分成制及用汇手续等方面设置了不利于进口的政策;同时,进料加工的贸易方式未能被充分利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进口意识不如外商投资企业强。因此,全省的出口增长速度快于进口增长速度,贸易顺差逐年扩大。然而,在贸易顺差扩大的同时,进出口比例却越来越小,这不仅容易造成国内企业的进口意识淡薄,而且在国际贸易摩擦高发的今天,过度的贸易顺差容易造成进口国对福建出口产品设置各种壁垒.出口企业集中度过高
一方面,由于福建国有企业在研发和核心技术方面仍显不足,还不具备较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出口拉动能力,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的增长速度要远快于国有企业,导致出口越来越集中于外商投资企业,风险加大。从外商投资企业发展规律来看,外商投资企业的增长速度与出口的增长速度成正相关关系,当出口市场发生变化时,外商投资企业很有可能调整投资方向和投资地点。因此,外商投资企
业的出口占全省的比重偏高的局面,不利于福建外贸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我国对外贸易现状调查
世界经济贸易论文——我国对外贸易现状调查
我国对外贸易现状调查
[摘要]我国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总额逐年增加,2001年全年进出口总额为5090.5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661亿美元,进口额为2435.5亿美元;2007年全年进出口总额为21738.3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12180.2亿美元,进口额为9558.2亿美元。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增长速度连续六年保持在20%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了4.27倍,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居于第三位。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影响我国出口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对外贸易 货物流向 现状 农产品
[中图分类号]F746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379(2010)05-0021-0
4一、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现状
对外贸易结构是指构成对外贸易活动的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相互联系,它包括对外贸易活动主体之间、客体之间以及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比例关系,主要表现为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方式结构和对外贸易区域结构等。1.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特点与现状
(1)贸易结构的失调倾向。从进出口贸易结构上看,虽然进出口总额大幅增长,但是加工贸易在中国出口产品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中国对外出口产品中,虽然工业制成品的比重逐年增加,但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依然很低。另外,中国出口的大部分产品都是由三资企业完成的。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的贸易结构仍停留在“以外商为主”阶段,需要进行转换。
(2)传统贸易战略的“出口创汇”影响深远。20世纪80年代以来,努力扩大出口一直是中国对外开放和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扩大出口,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和优惠政策,使中国外贸出口连续20多年保持比中国GDP增长高出一倍的速度增长。但从长期看,一方面,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扭曲了国内经济的资源配置,也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持续的贸易顺差也使一国的外汇储备居高不下,对我国的汇率稳定和经济发展易造成不利的影响。
(3)大规模的商品出口还会引发不必要的国际贸易摩擦。近年来,世界各国针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案件不断增多。据WTO统计,1995年~2003年,中国遭受其他WTO成员的反倾销立案调查次数为356件,占WTO成员反倾销案件总数的14.7%,最终遭受反倾销制裁的案件254起,占WTO反倾销总量的16.8%。中国产品之所以成为世界各国的反倾销调查对象,主要原因在于出口产品的价格组成,出口价格偏低。
2.近期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调整
(1)出口增速下降、进口增速提高,进出口增速差距逐渐缩小。
(2)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较高;进口商品结构依旧存在不合理,初级产品进口规模较大,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加快。
(3)一般贸易的比重略低于加工贸易,加工贸易进口增速稳定。
(4)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增长较快,民营企业出口规模逐步扩大。
(5)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全面增长,市场多元化的成效逐步显现。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入世后对外开放层次的更新,我-1-
国的对外贸易正逐渐向更广的范围发展,体现在贸易伙伴的数量增加和对主要贸易伙伴贸易量的大幅增加。近年来,中国与新兴市场贸易额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二、关于我国对外贸易中货物流向的现状分析
从各年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对外贸易流向的总体特征是集中化的,无论是出口市场还是进口市场都呈现出高度的集中化。但近年来出口流向的集中化程度在逐渐减弱,而进口的集中化程度则稍有增强的趋势。我国对外贸易流向的特点表现为:
1.我国的对外贸易流向集中在亚洲、欧洲及北美地区
统计数据表明在贸易总额上,亚洲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美洲和欧洲,而且这些区域与中国的贸易额在近期内一直呈积极的上升趋势,其中,在亚洲,主要是对香港、日本和韩国出口,对香港的出口主要是转口贸易 ;进口主要来自于日本、韩国和台湾省。对北美地区的进出口都主要集中在美国。而对欧洲的贸易则相对分散一些。
2.在区域分布范畴上,我国的贸易相对集中在本地区或距离较近的地区
从地理位置上看,我国的对外贸易相对集中在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可见运输成本也是影响我国对外贸易流向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地理位置接近的国家和地区之间,文化和风俗习惯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比较多,市场需求的相似性比较大,企业对这些市场的开发和维护也更加容易些。
3.从经济发展程度来看,我国的对外贸易相对集中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如下表所示,我国对东盟的出口在总出口中占很小的比例,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对东盟的出口下降,到2000年才开始逐年上升,与此同时,与美洲、欧洲两大贸易对象区域的出口总额一直稳步增长。我国在与处于更低阶梯的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的贸易中,主要是劳务输出如工程建设,而这些国家市场需求有限,因此我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规模不大。此外,我国缺乏具有国际经营经验和能力的大型跨国公司,与发展水平接近的国家之间开展产业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三、举例分析我国对外贸易现状——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现状
农产品对外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专家爱队乌拉圭回合谈判队农产品贸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产品对外易的影响做了过于乐观的估计,认为贸易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对外贸易在农业协议生效后,发达国家削减对活动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近几国内生产和出口的补贴,由此可纠正年来,尽管工业制品贸易份额逐步提被扭曲的世界市场价格从而引起国际高,农产品出口额仍占30%左右。然而,农产品贸易价格的普遍上涨。实际上,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特进8年来,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一直别是“入世”以后,我国农产品对外处于疲软状态。最近几年,中国粮食贸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日渐显现,生产成本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在一定程度上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粮食收购价格节节攀升,大宗农产品现状,进而分析影响我国农产品对外出口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失贸易的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去了以往的竞争优势。
对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具2.出口量
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世界范围的农产品价格下跌对中
1.大宗农产品出口价格 国农产品出口价格产生了抑制作用,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粮、使中国农产品的出口量减少而进口量棉等农产品国内价格水平均低于国际增加,而中国国内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市场价格水平,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上扬也影响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量但近年来,国内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见表2)
某些商品的价格优势已不存在。一些
表2 中国2005-2008年主要农产品出口情况比较
单位:亿美元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使用油及油脂 382 681 328 1
41畜产品 2418 1611 1456 124
水产品 2554 1892 1737 1947 糖 304 194 183 140
烟草 976 657 578 336
木材及木制品 2052 2204 1832 2177 蚕丝 893 947 715 75
5动物毛及其织物 818 992 760 964 棉花 3158 3117 2810 3291
3.出口市场结构
中国农产品尤其使谷物、肉类、蔬菜、水产品等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邻近的亚洲国家和地区。这说明中国的农产品队周边国家和地区吸引力不够,市场拓展乏力。但中国有特色的初级农产品如茶叶、烟草、棉花等无论是队欧美市场还是队东南亚市场都呈现比较好的出口势头。
从中国农产品出口格局的分析中,可以得出如下判断:过去有优势的大宗农产品出口价格竞争力削弱;过去出口量较大的部分农产品出口幅度下降;出口产品结构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转向劳动和资本密集型农产品,过去占尽出口风光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不再具有出口优势;当前具有出口潜力的农产品开拓市场的能力不强。
四、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对策及途经
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关键中的关键是政府如何进行引导,采取何种贸易政策,做好宏观调控。这是转变得基础,是进行转变的整体框架。在宏观政策确定的基础上,我国应该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外贸质量。
1.改进出口商品结构。
中国目前出口产品大多是规模大价格低,是中低档产品的出口,只赚取其中的加工费用。出口商品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使外国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不再仅仅因为低价格,而是因为质量需求,一定程度上减少外贸风险,减少外贸的依附性。
2.提高外贸增长的效率、质量,以及可持续性。
完善对外贸易制度建设;加快自主品牌建设,增强外贸企业竞争力;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快自主技术创新,实现外贸增长的可持续性。
3.借鉴我国国内贸易增长的方式。
国内贸易的增长是可以借鉴的,各省之间的贸易一定程度上可以与对外贸易相类比,各省市的企业可以与各跨国公司类比。学习借鉴国内经济增长的模式,避免资源浪费,减少贸易摩擦,以提高增长效率及质量。
[参考文献]
[1] 钟甫宁,等.中国种职业地区比较优势的测定与调整结构的思路[J].福建论
坛.2001.(12)
[2] 景俐:战后国际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变化[J]世界农业.1998.(3)
[3] 周晓青:试述转变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途径[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
究).2006(9)
[4] 商务部综合司、研究院: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R],2008年春季
[5] 祖德明:关于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不平衡的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7/01:350~351[6] 李 丹 蒋毅一:对中国出口贸易的结构分析及其启示[J].商场现代化.2007/06(中旬刊)
总第506期:11~12
第五篇: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2012-7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地区结构。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和日本。在中美纺织经贸关系上,中美经贸合作关系是互利双赢的。中美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长期以来,我国向美国出口诸如纺织品之类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同时也从美国进口大量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纺织市场行情动态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对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成为世界纺织品生产大国,纺织品贸易得到了长足发展。加入WTO,我国纺织品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既给我国纺织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遭受到各种新的贸易保护和贸易壁垒。面对新的国际环境,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国际竞争优势,就成为我国纺织品贸易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纺织品对外贸易现状
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地区结构。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和日本。在中美纺织经贸关系上,中美经贸合作关系是互利双赢的。中美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
性,长期以来,我国向美国出口诸如纺织品之类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同时也从美国进口大量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但同时中美贸易摩擦将继续升温。随着中美贸易顺差逐渐加大,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分歧在纺织品贸易中也愈来愈激烈。
在中欧纺织经贸关系上目前存在着贸易壁垒和反倾销障碍。我国纺织服装受到欧盟TBT限制;在绿色贸易壁垒方面,欧盟纺织产业在技术水平等方面占有优势,所以就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人身健康为由,对本国产品和进口产品规定了严格的标准,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欧盟自身的纺织产业。
二、纺织品国际贸易竞争中存在的问题
1.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巨大
自从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就遭遇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调查,中国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反倾销抵制,中国纺织品在全球遭受到的各种贸易壁垒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出口的纺织品,主要采取价格策略,即以低价作为进入市场的方法,将开拓国际市场的希望寄托在低劳动力成本所形成的价格优势上。这种做法不仅造成国外对我国纺织品产品的质量产生质疑,而且使中国产品遭受反倾销的指控。由于反倾销符合世贸组织规则,且反倾销措施可以延续5年之久,又可以在5年到期后经过复审继续维持,因此,若我国出口的纺织品产品被征税后,可以维持10-20年之久,等于被永久地排除在进口国之外。
2.绿色贸易壁垒限制了对外发展
绿色壁垒是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的一种形式,是指那些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保护动物或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平衡等目的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措施,其实质上就是一种新兴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发达国家利用其比发展中国家所拥有的明显得经济与技术优势大力发展环保技术、环保产品,并逐步形成环保壁垒。
3.产品竞争力低
我国纺织品竞争优势长期集中在原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低廉方面,然而近年来,一方面由于棉花价格持续上扬与进口面料增加而使劳动力成本明显提高;另一方面职工工资收入的提高,与此相应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较低,使劳动力充明显上升,我国纺织业的成本优势进一步弱化。而我国棉纺织业先进设备拥有量低,自动络筒机仅有30%,而发达国家是百分之百;各种无梭织机占10%,不但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40%的水平,而且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0。由于设备技术落后,我国不但缺乏开发新产品能力,而且难以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不利于提高我国纺织品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