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

时间:2019-05-15 12:19: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

第一篇: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

姓名: 杨 腾 飞

学号:10383038

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计 算 机科学与技术

大学:中 山 大 学

引言:

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对旧的唯物论的完善和提高,指出了旧唯物论的不足,建立了自己的唯物论,让唯物论变成一种通过实践来获得真理的哲学,来指导我们的生活,进而去改变我们的世界。

关键词:费尔巴哈提纲 马克思 实践 哲学

在写《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前,先介绍一下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艺术出版,可以说是一次具有时代意义的事情,因为它标志着“唯物主义重新登上历史的王座”。历史上可以说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唯心主义在做主导,他们鼓吹天才和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主义观点。《基督教的本质》一书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这种唯心主义的观点,建立起自己的唯物主义的观点。但是这种观点有她片面的一面,而且有很多的局限性、消极性和直观性。就是我们所说的旧的唯物主义。而马克思在阅读《基督教本质》时,写下了这一片字数不长,但却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的《费尔巴哈提纲》。恩格斯这样评价这一片文章:“作为包含着心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确是这样的,在这字数不多的提纲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句话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经典语句,可谓之“一字千金”,而且“惜墨如金”,没有丝毫的赘言,句句切中肯綮,直接指明真理的所在。

可以这样理解,《基督教的本质》是旧的唯物主义,而这个提纲则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萌芽”。它在这提纲中最重要的观点就是:实践。换一句大家都知道的一句话“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插一段话:“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邓小平最经典的话之一。当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讨论中国该走怎样的路线时,我们依旧要依靠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我们,同时我们还必须在马克思的基础上创新,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通过实践来明确自己走什么路线,检验真理。我们中国有今天的发展,有今天的地位,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同时也离不开我们将马克思在主义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的轰轰烈烈的现代化运动的伟大实践。

所以又回到了《费尔巴哈提纲》一个本质上的问题:实践。引用一段他人的话:

马克思在《提纲》中十分强调革命实践的伟大意义,把实践

观点引进认识论,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把实践观点应用

于社会历史领域,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从而阐明

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提出了无产阶级哲学的历史使

命和根本任务。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费尔巴哈提纲》的作用,也指明了“实践”的重要性。结合我自己的专业来看待这个问题,我学计算机,要学很多计算机语言,但是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去讨论问题,我们将不会有人和发展。因为计算机它 是一个很注重实践的学科,如果只是在你大脑里去将所学得知识行医一个意识,那么我们将不会有任何进步。同样如此,现实生活中,有些或许是真理,但对于你来说,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所以发表一下个人的观点:其实真理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而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应该将它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指导我们的实际生活。真理有一个特点就是:普遍使用原则,很简单,很容易理解,但是要让它时时刻刻知道

马克思把是将实践的观点应用于认识论,相对于费尔巴哈的就唯物主义理论有一个很大的进步就是:革命的实践意义。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虽然比传统上的唯心主义有一定的进步,但是却有很多的狭隘性,引用马克思的一句话就是“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他没有掌握革命的实践性,在提纲中的第二条写到“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只有实践才可以判定你的思维是不是真理。

可以说人类因为有了思维,才让我们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但是我们的思维不能离开实践。

费尔巴哈在《基督教的本质》中,批判了宗教理论。但是他并没有将这件事情做得彻底,只是稍微起了一个头,对于宗教没有从本质上去分析,比如宗教的来源怎样消灭这些宗教的影响等等,这些问题,都没有解决,就如马克思所说,“他做的工作只是把宗教师节归结为它的世俗基础”。而马克思的观点则是“对于世俗基础本身应当在自身中,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进而分析这些矛盾,认识这些矛盾,在实践中通过革命的手段来推翻原来的制度,建立起一个全新的世界。

对于这一句“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对于这句话,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的唯物论是费尔巴哈就唯物论的升级版,在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中,费尔巴哈只是将“直观的唯物主义作为唯物主义”,而马克思给新的唯物主义定义为“把事物、现实和感性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并从主观方面去理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结论:费尔巴哈的就唯物论的立足点就是市民的社会,而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理论才是实质意义上的唯物论,因为他的出发点是“人类社会抑或是社会人类”,马克思是站在全人类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正如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是“追求全人类的解放”“创建一种超越既有形式的自由、平等和实现全人类解放的‘自由王国’”。这是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形式。

整体来说,马克思解读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是一种对于旧的唯物论哲学的一种 升华,它将唯物论发展成为一种更为普遍的真理,去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正如在纲领中的最后一句“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他们都是用不同的方式去解释世界,然后再去改变我们的世界。

参考书目:《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探究》社会文献出版

第二篇: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

姓名: 杨 腾 飞

学号:10383038

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计 算 机科学与技术

大学:中 山 大 学

引言:

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对旧的唯物论的完善和提高,指出了旧唯物论的不足,建立了自己的唯物论,让唯物论变成一种通过实践来获得真理的哲学,来指导我们的生活,进而去改变我们的世界。

关键词:费尔巴哈提纲 马克思 实践 哲学

在写《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前,先介绍一下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艺术出版,可以说是一次具有时代意义的事情,因为它标志着“唯物主义重新登上历史的王座”。历史上可以说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唯心主义在做主导,他们鼓吹天才和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主义观点。《基督教的本质》一书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这种唯心主义的观点,建立起自己的唯物主义的观点。但是这种观点有她片面的一面,而且有很多的局限性、消极性和直观性。就是我们所说的旧的唯物主义。而马克思在阅读《基督教本质》时,写下了这一片字数不长,但却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的《费尔巴哈提纲》。恩格斯这样评价这一片文章:“作为包含着心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确是这样的,在这字数不多的提纲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句话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经典语句,可谓之“一字千金”,而且“惜墨如金”,没有丝毫的赘言,句句切中肯綮,直接指明真理的所在。

可以这样理解,《基督教的本质》是旧的唯物主义,而这个提纲则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萌芽”。它在这提纲中最重要的观点就是:实践。换一句大家都知道的一句话“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插一段话:“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邓小平最经典的话之一。当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讨论中国该走怎样的路线时,我们依旧要依靠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我们,同时我们还必须在马克思的基础上创新,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通过实践来明确自己走什么路线,检验真理。我们中国有今天的发展,有今天的地位,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同时也离不开我们将马克思在主义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的轰轰烈烈的现代化运动的伟大实践。

所以又回到了《费尔巴哈提纲》一个本质上的问题:实践。引用一段他人的话:

马克思在《提纲》中十分强调革命实践的伟大意义,把实践

观点引进认识论,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把实践观点应用

于社会历史领域,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从而阐明

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提出了无产阶级哲学的历史使

命和根本任务。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费尔巴哈提纲》的作用,也指明了“实践”的重要性。结合我自己的专业来看待这个问题,我学计算机,要学很多计算机语言,但是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去讨论问题,我们将不会有人和发展。因为计算机它 是一个很注重实践的学科,如果只是在你大脑里去将所学得知识行医一个意识,那么我们将不会有任何进步。同样如此,现实生活中,有些或许是真理,但对于你来说,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所以发表一下个人的观点:其实真理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而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应该将它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指导我们的实际生活。真理有一个特点就是:普遍使用原则,很简单,很容易理解,但是要让它时时刻刻知道

马克思把是将实践的观点应用于认识论,相对于费尔巴哈的就唯物主义理论有一个很大的进步就是:革命的实践意义。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虽然比传统上的唯心主义有一定的进步,但是却有很多的狭隘性,引用马克思的一句话就是“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他没有掌握革命的实践性,在提纲中的第二条写到“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只有实践才可以判定你的思维是不是真理。

可以说人类因为有了思维,才让我们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但是我们的思维不能离开实践。

费尔巴哈在《基督教的本质》中,批判了宗教理论。但是他并没有将这件事情做得彻底,只是稍微起了一个头,对于宗教没有从本质上去分析,比如宗教的来源怎样消灭这些宗教的影响等等,这些问题,都没有解决,就如马克思所说,“他做的工作只是把宗教师节归结为它的世俗基础”。而马克思的观点则是“对于世俗基础本身应当在自身中,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进而分析这些矛盾,认识这些矛盾,在实践中通过革命的手段来推翻原来的制度,建立起一个全新的世界。

对于这一句“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对于这句话,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的唯物论是费尔巴哈就唯物论的升级版,在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中,费尔巴哈只是将“直观的唯物主义作为唯物主义”,而马克思给新的唯物主义定义为“把事物、现实和感性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并从主观方面去理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结论:费尔巴哈的就唯物论的立足点就是市民的社会,而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理论才是实质意义上的唯物论,因为他的出发点是“人类社会抑或是社会人类”,马克思是站在全人类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正如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是“追求全人类的解放”“创建一种超越既有形式的自由、平等和实现全人类解放的‘自由王国’”。这是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形式。

整体来说>>[1] >[2] >下一页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

第三篇: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

范文一: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天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写在18441847年笔记里的。整个《提纲》非常精炼,一共十一条,总共不过千余字,但是它所揭示的社会思想和哲学观点却丰富而深刻。恩格斯对《提纲》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之为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提纲》强调了实践的观点以及人类的本质和真理与感性的区别和联系。在《提纲》的第二条中,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即是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不能离开实践的思维去争论人是否具有现实性。《提纲》的第六条明确说明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否定了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的思想。《提纲》带有鲜明的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思想,马克思辩证地看待人与环境和教育的关系,一方面,人的成长是受环境和教育影响的,另一方面,环境也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马克思还指出社会生活的本质也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概括而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从总体上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直观性的缺陷,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第一次明确提出新唯物主义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第二,批判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以及从这种观点出发对宗教所作的批判,提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三,揭露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历史是彼此脱离、互相对立的,并深刻分析了费尔巴哈半截子唯物主义的根源;第四,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消极的直观反映论,把实践作为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提出的实践唯物主义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它给出了现实批判的合法性,从理论上解决了改变世界的要求,这一点将唯物主义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范文二: 阅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后,有以下观感。

一、彼岸 此岸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提纲》二)

如果真理是我们追求的彼岸,那什么是此岸?

即使失却思维的能力,人却无法逃避生活。单纯的仅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生活是我们存在的此岸。能够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人可能会止步于单纯的生活,也可能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所言,向更高层次的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方向追求。但这不完全能够说明我们所在的此岸。所谓的现实生活,是一种与认知、感觉、想象、思维紧密联系的概念。它可能会被所谓的实践所混淆。生活是无意识的,然而实践却是受到思维操控或者说是具有目的性的。现实生活催生了我们的思维,而实践让我们的思维得以检验。因而,我们可以把现实生活看作此岸,却不能贸然的让实践退步到此岸的位置。

二、谁变革了谁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提纲》三)

究竟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一句流行歌词,一个哲学问题。到底是谁变革了谁,似乎是一个鸡与鸡蛋的问题。但毫无疑问,实践者永远都指的是人,人的活动才是实践。那么似乎可以确定,变革的是环境而不是人?但显然不是这样。环境必定围绕着人,人才是环境的主体。人的活动变化直接影响着环境,环境的改变也影响着人的活动,但相对而言,人在改变中更为主动,而环境则更为被动。因而,从变革的主动性而言,人对环境的影响更大。

三、现实是否需要升华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象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提纲》四)

宗教是有世俗基础的。她的基础就是现实世界。相对于现实世界的多样性,宗教的想象的世界具有纯粹而极端的偏执性,这种偏执表现为脱离现实的云霄中的独立王国,并因而集中了它的追随者。现实世界的自我分裂与自我矛盾在宗教想象世界中的投射是宗教自我改革的要求,尽管它所声称的终极目标并没有实质的改变。

四、抽象、直观、实践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做实践的、人的感性的活动。(《提纲》五)

什么叫做感性的直观?而实践的、人的感性的活动又以什么为依据?现实是reality,实践是pracitice,统共可以视作有关人的感性的活动。但现实是直观的、缺乏思维提炼的活动的总和,而实践则并非单纯的,它背后有经过抽象思维提炼出来的动机和目的,它是人们思维活动在现实中的曲折表达。

五、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提纲》六)

是否应该提炼人的本质?如果这是必要的,那么是否应该归纳动物、静物乃至一切事物的本质?人在其生物性上具有基本的共性,但人性的复杂却无法用几个字来归纳,而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人与社会便密不可分,人的行为活动或多或少受到社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同时也是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遑论人的本质 是什么(关于本质,是从生物的还是社会的道德的角度去考虑,这还不明确),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点毋庸置疑。

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抽象的个人,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提纲》七)

人是社会动物。人的群体性和社会性决定了人的思想行为较大地受到社会和他人的影响。一群具有相似思想行为模式(当然是包括经济、教育、道德标准等)的人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宗教团体的力量,在于能够凝聚起一群具有共同信仰和生活模式的人,并为达到共同的信念目标而紧密团结。有时候这种团结会脱离现实生活,但仍然可视为一种社会关系的联结。

七、无神论

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提纲》八)

神秘的东西如果能够被解释,那么便没有神秘可言。马克思的实践论观点使神秘主义的行径被放到了显微镜下面,尽管在实践中并非完全能够解释所有具有神秘色彩的事物,但从逻辑的角度来说,这的确能够引申出合理的无神论。

八、非共性的直观

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提纲》九)

直观会带来真相,也会有失偏颇。任何实践活动都会有其直观成果,但并不能从中了解到事实的全部。我们可以用管窥的办法去理解一件事情,却不能把类似的理解加诸类似的事情上面。

九、市民社会与人类社会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提纲》十)

个人认为,唯物论到了马克思主义阶段,其发展的最大突破就是抽象能力的提高。这是有如毕加索把一头牛化解为一组线条的进化过程。

十、为什么我们要改变世界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提纲》十一)

实际上,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批判不过是为了引出最后的这句话。

我们为什么要改变世界?哲学家对这个世界的解释总是高高在上,永远在云霄上试图排解现实生活带给我们的困扰和痛苦,心灵的出路容易找寻,但现实的出路则是充满荆棘和艰辛的过程。既然真理并不在我们伸手可得的地方,那么只好用我们的双手双脚去实践。或者这就是马克思改变世界的意思。

范文三: 精疲力竭地读完《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却无奈地发现没有任何的思路,大概这是第一次读到如此抽象、生涩和难解的文章吧。或许是有些不服气,当我鼓足勇气读过第二遍的时候,却发现和初读这篇文章的感觉略有不同,好像有那么一点似懂非懂的感觉萦绕在心间。欣喜若狂的我而后又重复阅读了几遍,再加上老师的引导,终于,我对《关于费尔巴哈提纲》有了深一层的理解。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

首先,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即从前的一切的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的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马克思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他指出要正确理解实践的意义,从而正确的解决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马克思反复强调指出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是能动性与受动性,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即我们并不能单单从唯心主义来理解人的单纯能动性,也不能单单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人的单纯受动性,而是要结合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人既受自然性的支配,同时又能以自己的能动性来改变自然,从而实现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

其次,马克思在提纲中还提到这样几个观点: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是一致的,都是实践;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从中,我们看到了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然后,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指出了他的抽象人性论以及由此导致的抽象的宗教观。在肯定了宗教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同时,批判了其只能把人类理解成一种内在的,无声的,将人从ròu tǐ和精神的状态中主观剥离,批判其否定了人可以改变世界的可能。

最后,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於改变世界。实践是革命的,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把居于能动与主导方面的主体和居于依据与基础方面的客体联结起来,形成了改造与被改造关系。而人类的不断进步,恰恰反应了这样一个观点。

总之,实践观点构成了《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的中心线索和核心思想。通过学习《提纲》使我认识到将唯心主义观点和唯物主义观点相结合起来分析问题的必要性以及实践的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全面分析问题,做到一分为二;并且要注重实践,牢记实践出真理,只有实践才知对错,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第四篇: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2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要求是议论文的形式、至少1500字

一个字数甚少的提纲居然可以成为流传后世的著作,虽然有点不可思议,但也确实说明了它是一份透露着新世界观萌芽的天才大纲。正是它的问世,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形成。

全文由11条大纲构成,全都紧紧地围绕着“实践”这个中心,强调实践的决定性作用。费尔巴哈由于不理解实践的概念和意义,因此他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思想是直观的、非实践的,这导致他在社会历史领域无法摆脱唯心论的巢臼。马克思正是对费尔巴哈进行了扬弃,在提纲中主要提到这样几个观点:旧唯物主义是没有把事物、现实等当作感性活动当作实践;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是一致的,都是实践;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得到现在大量被引用的关于实践的理论的雏形。

扼要的提纲勾画出这样一个有异于先前哲学家所确立的“人”:这个人与其周围的一切的联系都是一种东西——即是实践。这个实践是最广义的,它涵盖了“社会化了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包括自然人体对周围环境的作用以及环境对人的作用,以及人的思维。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实践本身就代表了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人的一切活动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可以作为一个外在因素而作用于他人,而同时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有特殊的感性和情感,因此,人的客观真理性仍然需要通过来实践证明。马克思很明确地写到:“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真理作为人的思维的经验性的东西是要靠实践来证明的。

马克思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可视为实践,实践乃是唯一的存在或者实在。实践即是存在,实践之外别无存在,实践决不是停留在书本和理论上的夸夸其谈,并不是如青年黑格尔派在思辨哲学上的纠缠不清。因此,实践也就是我们理解马克思整体思想的必由之路,是理解马克思整体思想的一把唯一的钥匙。有人径直地把马克思的哲学称为“实践主义”(Practicalism)。所谓“主义”(-ism),就是一种学说或信念;所谓“实践主义”,就是一种关于实践的哲学学说和对于实践的理论信念(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一度自称他们的哲学为“实践的唯物主义”),但在今天,“实践唯物主义”实际上已成为八十年代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当中的一个特定流派的称谓。

在马克思看来,实践被界定为有着“主观”、“能动”内涵的“人的感性活动”,亦即人的对象化活动。对象化意味着人的预期目的在其存在对象上的实现,即包含着人化的意味。实践既然有了人的对象化,也便有了主体性的意味,因而实践决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和思辨哲学上,更多的是社会性和人的主体活动当中。他不像费尔巴哈那样回避主体的人的活动与作用,而是使问题又回到主体的能动方面。他认识到,只有在主体感性的参与下,才有认识的发生,否则就不可能建构起任何认识论。为此,马克思把人的活动“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另一方面,马克思也决不是象黑格尔那样,把主体感性束缚在思想和观念所决定的范围,而是把主体的人的活动理解为感性的物质活动,即对象性的活动。他说:“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这样,按照马克思所提供的思维方式,实践活动被赋予一身二任的品格,既体现了认识活动的主体性原则,同时也体现了认识活动的客体性原则,从而使主体感性在实践中获得了自身的完满统一。

这个广义的实践与“社会性”是密切相关的,这是因为人的任何认识活动所面对的任何“客观对象”实际上都已经处在实践的“域内”,因而都总是已经有人的“主体能动性”参与其中了。我们确实可以在认识过程中尽量去排除不同认识主体的意识主观性的干扰,努力争取“主观符合客观”,把握客观规律;但我们却无法将人的存在、为满足其需要的活动从客体对象中排除,因为任何客体对象都只能是在人的自为存在背景上面呈现出来的。因此,当我们谈到任何一个客观对象时,它的所谓“客观性”,只是相对于我们“当下的”意识而言,即它是独立于“这一次”的意识,先于“这一次”的认识而存在的;但它仍然是在实践域内。而意识同样是实践的内在要素,因而客观对象仍在此前的意识域内,即最终不可能独立于意识、外在于意识。于是无论如何,在一定意义上,我们所寻求的客观规律就已经具有了某种“实践的规律”甚至“意识本身的规律”的意义了。

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是社会的成员,所以个人的活动应该且必然社会化。从现实的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每个个体的活动都具有社会性,这是它的本质属性,虽然我们依然还有相对孤立的生活。作为单一个人,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接触的人和事,相对来说是比较局促狭小的,这样的生活如果没有着意去拓宽就会变得僵化,人身处于社会当中,活动却局限于社会的一个微小的角落,显然人只是这沧海一粟,晦朔相比于春秋。

在此,我们强调人的认识对象与人的存在的不可分离性,这并不会影响客体对象及其规律的客观实在性。恰恰相反,我们是把“客观实在性”从旧哲学所想象的纯粹自在的领域归还于人的现实实践之中。人的存在、人的实践活动本身就是最根本的而且唯一的“实在”。既为“实在”,就有一个需要、也能够对之加以认识和把握的问题,也就有一个认识是否符合对象、正确地呈现对象的问题。因而作为“求是”对象的规律,也同样表现为本质特性、客观联系等等,也同样具有普遍性与必然性。但这里的“本质”,是人的存在、人的实践活动的内在特性;这里的必然性、规律性,是人的活动内部以及不同活动之间的内在必然关联。中国哲学中有所谓“理在事中”,强调的就是规律乃是人之“实事”中的“理”。

为此,我们需要以高远的视野把宇宙浓缩,把活动放到更广阔的现实中去,这个活动包括间接的和直接的,间接的方式是通过各种媒介获取海量的信息,直接的方式指亲身实践,尝尝梨子的滋味,前者主要是“读万卷书”,当然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不止是是读书了,后者主要是“行万里路”,自然也不仅指行路一途,通过两种方式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可以使得我们的思维更加的全面、灵活、精深,使我们的实践活动更加合乎科学,更具革命性。

马克思在文中提到:实践是革命的。而最后一条纲要引起了我最大的共鸣:“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把居于能动与主导方面的主体和居于依据与基础方面的客体联结起来,形成了改造与被改造关系,它改造着自然界,改造着社会,改造着人们之间的关系和人自身。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没有实践,就没有历史的进步和人自身的进步。

马克思的全部思考既是围绕“改变世界”——即“实践”而展开,而不是对思想史上某种问题作纯学理的逻辑推演,因此,一切认识与思考都必须围绕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实践而展开。“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很早就用这句话明确地表示了他对“离开实践的思维”不感兴趣。这是一个肩负“改变世界”使命的人自然而必然的思维倾向。

我认为我们的实践应该以“致用”为终极目标和最后归宿,即必须以能作用于原有的实践结果为目标,对现实的人生和全人类从物质或精神两个方面有益处为衡量标准,“生活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生活”,任何无助于现实生活向前、向上的改变不应看作有效的实践,比如“永动机”只是天才的幼稚的火花,终于会在现实面前破灭。在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必然要发生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关系。认识关系在改造关系的基础上产生,又作用于改造关系。我们从外界择取种种信息,先把它们内化为自己的认识、思维甚至理论,然后知道我们自身的行为实践,反馈、反作用于活生生的现实环境中。前者是自身思维、精神部分的革命,也就是“解释世界”,后者是非自身思维方面的现实行动,我把它理解为改变世界;只有把“主观能动性”和“现实操作性”两者结合,实践才可以说是完整的,具有真正改变现实的革命意义。

第五篇: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

《提纲》全文共 11 条,近1500 字,各条在形式上相互独立,但在内容上却彼此关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提纲》从总的方面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论述 了实践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阐明了新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第一条,揭示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不了解实践的意义,不能说明主观能动作用。分三 层意思:第一,指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 形式理解,而不是当作实践去理解。第二,批判唯物主义片面的夸大意识的主观能动作用。第三,批判费尔巴哈把实践偏狭地理解为犹太人的利已主义的日常生活行为 , 并加以否定 第二条,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在真理标准问题上的错误观点,阐明了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的真 理性的标准。旧唯物主义不能从实践的观点去认识和理解客观对象,去认识和理解事物现实、感性,也就是不能把作为认识的事物来源和基础的实践当作检验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真理性的 标准。“此岸性”是借用康德用语,康德讲:“现象世界”为“此岸性”,马克思讲“思维 的此岸性”指人能认识现实世界。在这理,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引入认识论,作为检验人的 思维真理性的客观标准。

(二)《提纲》把实践的观点应用于社会历史的研究,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第一次 提出了人的本质和社会生活的本质等重要问题,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观点。第三条,批判了旧唯物主义不了解革命实践的伟大作用,不能正确说明人和环境、人和教育 的关系,导致唯心史观。在《提纲》中,马克思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揭示了人与社会环境 相统一的现实基础。他提出了这样一个重要论断: 环境的改变与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是指 18 世纪法国唯 物主义和 19 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第四条,指出费尔巴哈对宗教批判的局限性,阐明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消灭宗教的正确途 径。分三层意思:第一,指出费尔巴哈对宗教批判的唯物主义出发点及历史局限性。“宗教 上的自我异化” “世界被二重化”是指宗教把世界分为宗教的想象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两部 分。第二,是揭示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和宗教的本质。第三,指出消灭宗教的正确途径,必 须对“世俗家庭”在实践中进行革命改造。“神圣家族”是意大利一幅名画的题目,是由圣 母玛丽亚、圣父约瑟和圣子耶稣等组成的家族。

第五条,指出费尔巴哈从唯物主义出发,而又陷入唯心史观的认识根源。费尔巴哈批判了黑 格尔的唯心主义,强调研究自然和人。但是他的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他的历史观是唯心 主义的。费尔巴哈脱离人的社会实践去理解、看待感性,实际上这样的感性只能是从抽象的 人的感性,与黑格尔的抽象的“理念”在性质上没有什么不同。第六条,批判了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抽象的理解,阐明了人的本质是实践的产物,是社会 关系的总和。费尔巴哈在批判宗教神学的斗争中,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为人的本质,这是正确 的。但是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却作了抽象的错误的理解。在他的哲学中,把人理解为自然的 人,把人的本质理解为一种自然共同性或自然本质。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抽象的人的本质 时,明确地提出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著名命题。这里讲 的“类”是当时的术语,指的是人的理智、意志和感情等共同特性。第七条,批判费尔巴哈对“宗教感情”和人的本质的错误观点,进一步阐述了在人的本质问 题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费尔巴哈的错误观点的区别。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的 产物,并随着社会关系的不断变化而发展着的。费尔巴哈的错误就在于没有认识到人的本质 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却把人和人的本质说成是超阶级、超社会的东西,这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第八条,指出社会生活本质是实践,论述了实践活动是社会生活的基础,阐明了理论对实践 的依赖关系。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在 社会生活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实践活动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发展的动力。所以离开 社会实践就无法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理论来源于实践,不管正确与否,都是对人类 社会生活的反映,也都能在社会实践中找到它产生的根源和解决的途径。所以马克思指出 “凡 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 解决。” 第九条,指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直观唯物主义不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陷入了历史唯 心主义,直观的唯物主义不了解实践在社会发展的意义和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因此它们对 [ 社会现象的认识就受到了根本的局限。这种“直观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市民 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和单个人的直观,不能看到人的社会本质,因而不能正确认识人和社 会。

(三)指出新唯物主义同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对立,阐明了新唯物主义的社会基础,基本特征 和历史使命。

第十条,揭示了新旧唯物主义的不同阶级基础: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即资 本主义社会,旧唯物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新唯物主义的 立脚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这里讲的“人类社会”是指共产主义社会,“社 会化了的人类”指现代无产阶级。新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第十一条,阐明新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以往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区别,指出了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伟大历史使命。由于以往的哲学家们不懂得实践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 用,由于他们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只能停留在思想领域“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 界,”而不可能指出将理论转变为革命实践的要求。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是一种实践性 的唯物主义,它服从和服务于无产阶级改造现实的斗争,是无产阶级改造世界和彻底解放全 人类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实践性,从而实现了哲学革命中的伟 大变革。《提纲》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文献,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创 建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是“包含着新世界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 义和现实意义。

(一)《提纲》对于我们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提纲》为系统地阐 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制定了大纲,开辟了道路。《提纲》的宝贵之处就在于它勾画了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雏形,为它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要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必须学习掌握《提纲》的基本原理。

(二)《提纲》立足于科学的实践观,从根本上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第一次明确地 阐述了社会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实践的观点是贯穿整个《提纲》的一 条主线。把实践引进了认识论,作为认识的基础标准和目的,从而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 的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把实践的观点应用于社会历史,揭示了人的本质和社会 生活的本质,从而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唯心史观。这就从根本上划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 切旧哲学的界限。

(三)《提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提纲》中的实践观点,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重要理论武器。它要求我们在一切革命和建设中必须坚持实践的观 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实践结合起来,不断解放思想,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来开拓理论的新境 界和建设事业的新阶段。

下载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

    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篇文章很简短,与想象中的长篇大论相差甚远,阅读提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清思绪去理解马克思的思想。众所周知,马克思是近代最先进的哲学家、思......

    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 前言:中学时期在课本《生活与哲学》以及一些历史课本中曾学习和拜读过有关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思想著作。一开始受限于哲学储备都只是浅尝辄止,没......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5篇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 全文由11条大纲构成,全都紧紧地围绕着“实践”这个中心,强调实践的决定性作用。费尔巴哈由于不理解实践的概念和意义,因此他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思想是......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5篇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学院:专业: 姓名:学号: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马克思唯物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都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在内的唯物主义,都只是在形式上发展......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 10369027 周越 百度一下,浏览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后,惊异的发现一个字数甚少的提纲居然可以成为流传后世的著作,虽然有点不可思议,但也确......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1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唯物主义的高级形式。 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

    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

    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一)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它哲学的主要标志。《关于费尔巴哈提纲》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概述了自......

    费尔巴哈提纲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 信息安全 周培垚 10385050 摘要:《提纲》对旧唯物主义根本缺陷进行揭露;以及点明新唯物主义的特点; 以实践为基础,把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相结合,对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