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业银行业务管理
资本:自有资本,净资产,所有者权益
商业银行的资本具有三大功能:
1.保护存款人利益。
资本给存款人提供了一个承受损失的缓冲器。
2.满足银行经营。
与一般企业一样,银行从事经营活动也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首先,银行开业必须拥有一定的资本,满足各国法律规定的最低注册资本的要求;其次,银行必须拥有营业所需的固定资产,这些固定资产只能用资本金购买。
3.满足银行管理各国金融管理当局为了控制商业银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一般都对银行的资本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银行信息函数=f(NW权益资本,SOE收益稳定性,IQ信息质量,G市场价值和政府保证的可信度)
资本构成:
一类是核心资本(一级资本);另一类是附属资本(二级资本)
核心资本包括股本和公开储备。
股本包括已经发行并全额缴付的普通股和永久性非累积的优先股;
公开储备指以公开的形式,通过保留盈余和其他盈余,例如股票发行溢价、保留利润(凭国家自行处理,包括在整个过程中用当年保持利润向储备分配或储备提取)、普通准备金和法定准备金的增值而创造和增加的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储备。
附属资本包括非公开储备、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混合资本工具和长期附属债务。
1)非公开储备。该储备不公开在资产负债表上标明,但却反映在损益表内,并为银行的监管机构所接受。
2)资产重估储备。包括物业重估储备和证券重估储备。
3)普通准备金。指用于防备目前尚不能确定的损失的准备金或呆账准备金。
市场公允价值:
不良资产=逾期贷款(1-6个月)+呆滞贷款(大于6个月)+呆账贷款(收不回来)
第二篇:商业银行业务管理
现金资产管理
商业银行是高负债经营的金融企业,经营的对象是货币,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商业银行为了保持清偿力和获取更有利的投资机会,必须持有一定比例的现金等高流动性资产,并对其进行科学管理。因此,现金资产业务也是商业银行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学习目标
了解现金资产的构成及来源
掌握现金资产管理的目的和原则 掌握准备金、库存现金和同业存款管理 现金资产的构成及来源 现金资产的构成
狭义的现金资产:库存现金
广义的现金资产:一般意义上的现金资产是广义的现金资产,指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以及与现金等同的可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资产。包括: A库存现金
库存现金:银行保存在金库中的现钞和硬币 主要作用:应付客户提现、银行日常零星开支
任何一家营业性的金融机构,都必须保存一定数量的现金。
库存现金是非赢利性资产,需花费大量保管费用,不宜保存太多。库存现金的经营原则:适度规模。B在央行的存款
即存款准备金。构成:
a法定存款准备金。按照法定比率向央行缴存的存款准备金。是央行调节信用的政策手段,一般不得动用;具有强制性;随存款调整。
b超额准备金。是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可用于日常的各种支付和贷放活动 ;也可随时从该帐户上提取现金
c广义的超额准备金:指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扣除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后的余额,即商业银行可用资金;
d狭义的超额准备金:指在存款准备金账户中,超过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那部分存款。C存放同业
指商业银行存放在代理行和相关银行的存款。
便于银行在同业之间开展代理业务和结算收付。
存放同业的存款属于活期存款性质,随时支用,可视同现金资产; D托收中的现金
指在银行间确认与转账过程中的支票金额。
当个人、企业或政府部门将其收到的支票存入银行时,不能立即调动该款项,必须在银行经过一定时间确认后方可提现使用。现金资产的来源
(一)资产类现金来源
银行投资于各种短期证券,这些短期证券到期或出售后可取得现金;该类现金来源通过资产管理取得。
1、现金:银行持有的现金
2、存放央行的超额准备金:如银行在央行的准备金超过法定额度,可取出满足临时性现金需求。
3、短期证券:各种短期政府债券及其他各种即将到期的证券是容易转换成现金的高流动性资产,政府债券具有风险较小、极易变现的特点。
4、各种商业票据:优质的商业票据有良好的变现能力,风险较小。
5、其他有变现能力的资产:地方政府债券、其他各种政府机构债券
6、证券回购协议:银行在资金充足时可临时购买政府或其他证券,获取利息收入;同时,证券的卖方同意在将来某一时间以确定的价格购回这些证券。银行若需现金,返售这部分金融证券便可以取得现金。
(二)负债类的现金来源
银行通过各种途径拆入的现金,现金来源通过负债管理得
1、从中央银行拆入现金:央行可拆借现金给会员银行,按央行确定的贴现率计算利息。在市场经济中,这一利息是最基本的标杆利率指标,各国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这一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
2、从其他银行拆入资金:央行的会员银行在央行存有超额准备金时,可以拆借给其他银行以换取利息收入。因此,银行可以从同业市场拆入资金,满足现金需求。
?
3、证券回购:为取得现金,银行短期卖出持有的各种证券,并承诺在将来某一时间按商定的价格购回。?
4、大额定期存单:是大工商企业在银行的存款,银行筹措资金的较好途径。该存单在货币市场上具有相当的流动性。??
5、国外现金来源:在国外资金市场上借款是有国际业务的银行的资金来源,例如借入欧洲美元等。?
6、其他形式的负债:银行发行自己的票据筹措资金,如银行债券。
(三)创新的现金来源
包括各种形式的期权、期货、证券化贷款和证券化资产,以及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筹措资金等。
银行的这些新金融业务属于资产负债表外活动或资产风险管理新方法。第二节 现金资产管理的目的和原则
一、现金资产管理的目的
现金资产是商业银行维持流动性而必须持有的资产,是银行信誉的基本保证
现金资产管理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在确保银行流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现金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在保有现金资产的机会成本与现金资产不足的成本之间做出权衡选择,使现金资产达到适度的规模
现金资产管理的目的:着力于流动性需求的预测与满足,在确保银行流动性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现金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使现金资产达到适度的规模。解决盈利性与安全性的矛盾。
现金资产管理的原则
1、适度控制存量原则:存量总量和存量结构
A按照存量管理理论,微观个体应使其非盈利性资产保持在最低水平,以保证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B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存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盈利能力。
C存量过大,银行付出的机会成本增加,影响银行盈利性;存量过小,客户的流动性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流动性风险增加,直接威胁银行经营的安全。D将现金资产控制在适度的规模上是现金资产管理的首要目标。
合理安排现金资产的存量结构:除总量控制外,合理安排现金资产的存量结构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银行现金资产由库存现金、同业存款、在中央银行存款和托收中的现金组成。这四类资产从功能和作用上看各有不同的特点,结构合理有利于存量最优。
2、适时调节流量原则 : 随着银行各项业务的进行,银行的资金不断的流入流出,银行必须根据业务过程中现金流量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现金资产流量,确保现金资产的规模适度
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现金流出时,调出头寸
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现金流出时,调入头寸
适时灵活地调节现金资产流量是商业管理的日常工作和维持适度现金资产存量的必要保障
3、安全性原则:对库存现金的管理应强调安全性原则 第三节 现金资产管理方法
一、准备金管理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管理
法定存款准备金管理主要是准确计算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需要量和及时上缴应缴的准备金。西方国家商业银行计算法定存款准备金需要量的方法有两种:
1、滞后准备金计算法: 适用于非交易性账户存款的准备金计算。根据前期存款负债余额确定本期准备金需要量的方法
银行应根据两周前的存款负债余额,确定目前应持有的准备金。银行可以两周前的七天为基期,以基期的实际存款余额为基础,计算准备金持有周应持有的准备金的平均数。
2、同步准备金计算法: 适用于交易性账户存款准备金计算。是以本期存款余额为基础计算本期准备金需要量的方法。要求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总额=交易性存款的准备金要求×指定期限内的日平均净交易存款额+非交易负债的准备金要求×日平均非交易负债额
确定两周为一个计算期,如从4月23日至5月5日为一个计算期,计算14天内银行交易账户存款日平均余额。准备金的保持期从4月25日开始到5月7日结束。14天中的准备金平均余额以4月25日至 5月5日的存款平均余额为基础计算。
超额准备金管理
银行可用来进行日常的各种支付和贷放活动,如支票的清算、电子划拨和其他交易。最重要的可用头寸,是银行用来投资、贷款、清偿债务和提取业务周转金的准备资产。存款准备金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与法定存款准备金有此消彼长的关系。
超额准备金的变化影响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账户保留的存款不宜过多。管理重点:在准确测算超额准备金需要量的情况下,适当控制准备金规模。也是货币政策的近期中介指标,直接影响社会信用总量。
1、超额准备金的影响因素(1)存款的波动
一般:对公存款的变化主要通过转账形式发生,如本行客户对他行客户付款会导致对公存款下降,本行超额准备金流出;本行客户收取他行客户支付的货款,本行对公存款和超额准备金增加。
个人储蓄存款和部分对公存款的变化主要通过现金收支来表现,存款增加首先表现为现金增加,然后银行将现金交存中央银行,引起超额准备金增加;反之,存款下降,银行现金支出增加,这时,需从中央银行提取现金,导致超额准备金减少。(2)贷款的发放与收回
主要取决于贷款使用的范围。贷款使用对象是本行开户的企业,本行在央行的存款不会发生变化;如果是他行开户的企业,或本行开户企业取得贷款后立即对外支付,会减少本行在央行的存款,超额准备金下降,此时,银行就需要准备足够的超额准备金。(3)其他影响因素
向央行借款;同业往来;法定存款准备金;信贷资金调拨;财政性存款等 超额准备金规模计算
存款波动对超额准备金需求量的影响: 其中:?每旬(月)关键性存款降幅=旬(月)中累计存款下降额-其他因素(如贷款收回)??前三旬(月)平均关键性存款降幅=前三旬(月)累计关键性存款降幅 / 3 保险系数=标准差×置信概率度
标准差=
历史同期平均发展速度=
公式中,同期指从考察旬或月居中的三个旬或月。
贷款发放对超额准备金需求量的影响: 贷款发放对超额准备金的需要量 =用于对他行支付的贷款+(用于对本行支付的贷款-已收回贷款)×法定存款准备率 超额准备金的调节方式(1)同业拆借
???商业银行灵活调度头寸最主要的渠道或方式是同业拆借。银行通过建立广泛的短期资金融通网络,在本行出现资金短缺时,及时地拆入资金;在本行资金暂时剩余时,及时将多余资金运用出去,以获得利润。
(2)短期证券回购及商业票据交易
短期证券和商业票据是商业银行的二级准备,也是银行头寸调度的重要渠道。当银行头寸不足时,可在市场上通过出售证券回购协议的方式补足头寸;相反,则可通过买入证券回购协议的方式调出资金。银行也可以通过短期商业票据的买卖调节现金头寸的余缺。(3)通过中央银行融资
央行是金融体系的最后贷款人。当银行经营过程中出现暂时性资金头寸不足时,可通过再贷款或再贴现的方式,向央行融资。央行再贷款和再贴现是货币政策的操作手段,能否获得央行贷款,取决于货币政策的需要和银行的经营状况。
(4)商业银行系统内的资金调度
分支行制的商业银行,为加强行内资金调度能力,都实行二级准备制度。各级银行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如果出现头寸不足或剩余,可通过系统内资金调度调剂余缺。即某分、支行头寸不足时,可向上级行要求调入资金;反之则上存资金。
(5)出售其他资产
A通过以上渠道或方式仍不能满足头寸调度需要时,还可以通过出售中长期证券、贷款甚至固定资产获得资金。
B中长期证券和贷款是商业银行赢利的主要来源,固定资产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基本条件,仅从资金调度角度讲,只要银行通过其他渠道可以获得所需资金,一般不出售这些资产。只在以下情况下,可通过出售资产的方式融通资金:
a通过上述几种方式不能满足资金调度的需要
b预测这些资产未来价格将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c目前出售资产确实能给银行带来丰厚的利润 库存现金管理 库存现金集中反映银行经营的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性状况
库存现金越多,流动性越强,则盈利性越差。
为了保证在必要的流动性前提下,实现更多的盈利,需要把库存现金压缩到最低程度。银行必须在分析影响库存现金数量变动的各种因素的情况下,准确测算库存现金需要量,及时调节库存现金的存量,同时,加强各项管理措施,确保库存现金的安全。
(一)影响库存现金需要量的因素
1、现金收支规律
银行现金收支在数量和时间上都有一定的规律性。
对公出纳业务:一般上午支出现金多,下午大量收进现金。一年中,有的季节银行现金银行可以根据历年现金收支情况,认真寻找其变化规律,为资金头寸的预测提供依据。
2、营业网点的多少 收入多支出少,有的季节则支出多而收入少。
每一个营业网点都需要有一定的铺底现金。营业网点越多,对库存现金的需要量也越多。对库存现金的需要量与营业网点的数量成正比。
3、后勤保障的条件
后勤保障条件较好,运送现金的车辆、保安充足且服务周到,在每个营业性机构就没有必要存放太多的现金;反之则要存放较多的现金,会增加占压现金费用。
4、与中央银行的距离、交通条件、及发行库的规定
商业银行营业网点与央行发行库距离较近,交通运输条件较好,可以尽量压缩库存现金的规模。央行发行库的营业时间、出入库时间的规定,也对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产生重要影响。如果中央银行发行库的营业时间短,规定的出入库时间和次数少,势必增加商业银行库存现金。
5、商业银行内部管理问题
银行内部是否将库存现金指标作为员工工作业绩的考核指标,是否与员工的经济利益挂钩;
银行内部各专业岗位的配合程度,出纳、储蓄柜组的劳动组合等,都会影响库存现金数量的变化。
(二)库存现金规模计量 库存现金需要量的匡算:
1、库存现金周转时间
A银行营业网点的分布状况和距离;
B交通运?输工具的先进程度和经办人员的配置; C出入库制度与营业时间的相互衔接情况; D管理层次的多少
2、库存现金支出水平的确定银行业务活动中既有现金支出,又有现金收入。理论上,现金收支都会影响现金库存。但在测算库存现金需要量时,主要考虑支付准备的现金需要量,不需考虑所有现金收支,通常考察现金支出水平,及一些季节性和临时性因素的影响。计算公式: 即期现金支出水平=(前期平均现金支出水平×保险系数)×历史同期平均发展速度 其中:前期平均现金支出水平=前30天现金支出累计发生额 /30 保险系数=标准差×置信概率度
标准差= ∑(每天现金支出额-平均现金支出额)2 / 30
历史同期平均发展速度=
求出即期现金支出水平后,将其与库存现金周转时间相乘,再加减一些其他因素,即为库存现金需要量。
最适度送钞量的测算
为了保持适度的库存现金规模,商业银行在营业时间需要经常性地调度现金头寸、及时运送现金。但运送现金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如果这种费用过大,超过了占压较多现金而付出的成本,就得不偿失了。因此,银行有必要对运送现金的成本收益作一个比较,以决定最适度的送钞量。在这个最适度的送钞量上,银行为占用库存现金和运送现金钞票所花费的费用之和应当是最小的。
用存货管理办法对运送现金钞票所花费的总成本进行测算: 其中:T是总成本,A是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收入(或支出),Q是每次运送钞票数量,P是每次运送钞票费用,C是现金占用费率,A/Q是运送钞票次数,Q/2是平均库存现金量,PA/Q是全年运钞总成本,CQ/2是库存现金全年平均占用费。
根据以上方程式,用微分法求总成本最小时运送钞票的数量: 现金调拨临界点的确定
银行从提出现金调拨申请到实际收到现金需要有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特别是离中心库较远的营业网点,必须有一个时间的提前量。决不能等现金库用完才申请调拨。同时,为了应付一些临时性的大额现金支出也需要有一个保险库存量。因此,银行需要决定应当在什么时候,在多大的库存量时调拨现金。即现金调拨临界点。
现金调拨临界点=平均每天正常支出量×提前时间+保险库存量
保险库存量=(预计每天最大支出-平均每天正常支出)×提前时间
(三)库存现金管理措施
1、将库存现金状况与有关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对营业网点适度现金规模做出测算的基础上,将网点实际库存状况与适度库存量进行比较,根据库存掌握的好坏与有关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使其在保证支付的前提下,主动压缩库存规模,降低成本,实现现金库存的最优化。
2、应实现现金出纳业务的规范化操作银行库存现金量的大小很大程度取决于对公出纳业务现金收支的规范化程度。银行应尽可能在对公业务实现规范化操作:尽可能开展代发工资业务,避免每月大量工资性现金流出;把开户单位发工资及每天的资金支出金额均匀排列在每一天;对开户单位发放工资和其他大额现金支出实行当天转账,次日付现的预约制度。
3、要掌握储蓄现金收支规律?储蓄现金收支有规律。掌握了规律,就可以安全的压缩备用金的库存。储蓄现金收支的规律:
在营业过程中,客户取存款在正常情况下基本相等;
正常情况下,上午取款的平均数大于下午;
一般情况下,每月出现现金净收入和净支出的日期基本不变。
4、解决压缩库存现金的技术性问题 掌握好现金的票面结构; 充分发挥中心库的调剂作用;
各营业网点的出纳专柜要尽可能把当天收进的现金全部用来抵用第二天的现金支出; 创造条件,使储蓄所上缴的现金当日入账;
对回收的残破币及时清点上缴,以减少库存现金。
严格库房安全现金管理措施银行应严格库房的安全管理,在现金清点、包装、入库、安全保卫、出库、现金运送等环节,采取严密的责任制度、监测制度、保卫制度和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确保库房现金的安全无损。同业存款管理 任何一家银行都不可能在其业务触及的每一个地方设立分支机构,在没有分支机构的地区就需要委托当地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代理本行的业务。大银行一般都是双重角色:作为其他代理银行的代理行接受其他银行的同业存款,作为被代理行,将一部分资金以活期存款形式存放代理行。这就形成了银行之间的代理行业务。代理行业务需要花费一定成本,在其代理行保持一定数量的活期存款,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支付代理行代办业务的手续费。代理行可以将同业存款用于投资,并以投资的收入补偿成本,获得利润。由于这部分存款随时可以使用,与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没有什么区别,因此成为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的组成部分。同业存款也应保持适当的量。过多,银行付出一定的机会成本,过少,又会影响银行委托他行代理业务的开展,甚至影响本行在同业市场上的声誉。因此,银行在同业存款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准确地预测同业存款的需要量。同业存款需要量的决定因素:
1、使用代理行的服务数量和项目
由于银行将款项存放同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支付代理行代理本行业务的成本。因此,本行使用代理行服务的数量和项目,就成为影响同业存款需要量的最基本因素。如果使用代理行的数量和项目较多,同业存款需要量也较多;反之,同业存款的需要量较少。
2、代理行的收费标准
在使用代理行的服务数量和项目一定的情况下,代理行的收费标准就成为影响同业存款需要量的主要因素。收费标准越高,同业存款的需要量就越大。
3、可投资余额的收益率
通常情况下,代理行是通过对同业存款的投资获得收益来弥补其为他行代理业务支付的成本的,因此,同业存款中的可投资余额的收益率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同业存款的需要量。如果同业存款中可投资余额的收益率较高,同业存款的需要量就少一些;否则,同业存款的需要量就较多。
同业存款需要量测算表
上表是某银行同业存款需要量的测算表。该银行在本月中需要购买代理行的以下一些业务:支票清算10,540笔,每笔收费标准为0.045元;电子转账28笔,每笔收费标准是1.50元;证券保管7笔,每笔收费标准为3.00元;另外,代理行还为本行提供数据处理和软件服务,其获得本行手续费100元;如果代理行同业存款的准备金率为12%,平均浮存(即托收未达款)为7,200元,可投资余额的年收益率为8% 在上表中代理行为本行提供的服务的总成本是637.30元,代理行已经通过现金方式收取了本行100元的计算机服务手续费,为达到收支平衡,代理行还需要从同业存款的投资中获得537.30的收益。但不是所有的同业存款代理行都可以用来投资,还需要扣除浮存和应提准备金,这样,通过上述公式的计算,该银行需要在其代理行存放至少 80595元的存款。
资金头寸的测算 商业银行的头寸构成
头寸:我国商业银行习惯将可供商业银行直接、自主运用的资金称为资金头寸,简称为头寸。基础头寸;可用头寸;可贷头寸;净流动性头寸
资金头寸:在现金资产中,我国商业银行习惯将可供银行直接、自主运用的资金称为资金头寸
可用头寸:扣除法定存款准备金后的所有现金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在央行的超额准备金及存放同业存款
基础头寸: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与在央行的超额准备金之和。是商业银行最具流动性、可随时动用的现金资产,可用于充当银行一切资金结算的最终支付手段
可贷头寸:商业银行在某一时期内可直接用于贷款发放和投资的资金,是形成银行盈利性资产的基础,主要来自在央行的超额准备金和库存现金
注意:超额准备金不等于可贷头寸;只有超过银行正常周转限额需要部分的超额准备金,才可计算为可贷头寸 净流动性头寸:任意时点上流动性需求与供给的对比状况是这一时点上银行的净流动性头寸;如果流动性供给>需求,存在流动性盈余,有正的流动性缺口,流动性供给<需求,存在流动性赤字,负的流动性缺口
二、资金头寸的匡算
(一)营业日初始头寸的计算
营业日初始头寸的构成:
1、在中央银行的清算存款,保证日常资金清算需要而必须保留的周转金,即备付金 ;
2、库存现金,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支取现金所保留的周转金。一般库存现金与各项存款之比,以0.5%为宜。
3、到期同业往来差额,上一个营业日终了时未及时办理的同业清算资金。
4、应清算的汇差资金,在清算日,应收汇差与应付汇差轧差,如应收汇差大于应付汇差,可清入汇差;反之则为应清出汇差。可清入汇差增加本行头寸,应清出汇差扣减本行头寸。在中央银行的清算存款既要保证银行支付的需要,又不宜保留过多。银行在某一时段或时期应确定一个清算户存款占全部存款的最低比例。一般可根据清算户存款的需要量,按存款的一定比例,计算一个满足正常支付需要的限额。上一个营业日终了时,在中央银行清算户存款的实际余额减去在中央银行清算户存款的限额,即为备付金的超限额量。这是银行营业日初始的可用资金数量。如果实际金额低于限额,银行可用资金就是负数,银行应设法补足。
(二)当日头寸变动的匡算
在掌握营业日初始可用头寸基础上,匡算当日营业活动中增加或减少的可用资金,及需要运用的可用资金,测算营业日结束时银行资金头寸是多余还是不足,以便统筹安排资金,保证营业日结束时的资金平衡。
影响当日头寸变动的因素:
1、现金收付
2、联行汇差
3、同城票据交换清算
4、调整缴存款
5、到期借出借入款项及贷款变动。
三、资金头寸的预测
银行资金头寸的预测就是对银行流动性需要量的预测。
匡算未来某一时间可用头寸的数量,制定头寸调度的计划方案,以提高资金营运效益。流动性风险管理是银行每天要进行的日常管理。银行的现金资产每日每时处于变动之中,一旦发生未料到的现金流入或流出的变动,银行就应立即采取防范措施,通过变现资产或筹措资金防止出现清偿力危机。
积极的流动性风险管理首先要求对一定时期内各项资金来源和各项资金运用的增减变化进行分析,准确预测,灵活调度,提高资金效率。短期头寸的预测
直接预测,通过对近期内影响在中央银行存款增减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预测匡算短期内头寸数量的变动。
中长期头寸预测
主要通过分析社会生产、流通和市场的发展变化预测各项资金来源和各项资金运用的变化,进而预测头寸的增减变化。社会生产、流通和市场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存、贷款的变化,存、贷款的增减变化要通过转账结算和现金结算实现,而无论是转账结算,还是现金结算都要影响到头寸变化。所以,中长期头寸预测的主要内容是预测各项存、贷款的变化。
中长期头寸预测一般采用间接预测法。主要通过预测预测期内各项存、贷款及各项内部资金的增减变化,间接匡算预测期头寸的数量变动。
银行资金头寸或流动性准备的变化取决于银行存贷款资金运动的变化。任何存款的支出和贷款的增加,都减少头寸;反之则增加银行的资金头寸。一定时期,商业银行所需资金头寸量是贷款增量和存款增量之差,公式表达为:
资金头寸需要量=预计贷款增加量-预计存款增加量+应缴存款准备金量
计算结果为正,表明银行预计的存款增量不能满足贷款规模的上升趋势,银行头寸不足,须补充资金头寸;反之,银行头寸剩余,须考虑运用资金。
中长期头寸预测主要是为了在调度资金时,既考虑短期资金变动因素,又考虑远期资金变动可能出现的情况,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调节资金运用。当商业银行的头寸过剩时,应设法将多余资金及时充分地运用出去,但在选择投资渠道及期限时,需要结合远期资金变动趋势综合考虑。当远期资金呈现缺口时,应从金融市场上筹措新的资金满足流动性需要,但需注意在安排近期资金时,将期限尽量选择在缺口出现前的时期,以缓解资金紧张,保持资金运营平稳。
商业银行的资金头寸变化主要取决于存贷款的变化,因此,银行头寸预测主要是预测存贷款的变化趋势。在存贷款的变化趋势中,由于存款是银行的被动负债,存款变化的主动权更多掌握在客户手中,银行无法直接控制存款的变化数量和趋势。正常情况下,存款的变化有规律可循。通常可以把存款按其变化规律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一定会提取的存款,如到期不能自动转期的定期存款和金融债券,这类存款因为有契约,所以无需预测;第二类是可能会提取的存款,如定活两便存款、零存整取存款,以及到期可以自动转存的存款等,这类存款有可能提取,但不肯定;第三类是随时可能提取的存款,如活期存款。存款预测的对象主要是第二类和第三类,即易变性存款。
中长期头寸预测除主要考虑存贷款的变化趋势外,还应结合考虑其他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变化趋势,这样才能使头寸预测更加全面和准确。公式为:
时期资金头寸量=时点可贷头寸+存款增量+各种应收债权+新增借入资金-贷款增 量-法定准备金增量-各种应付债务±内部资金来源与运用差额
结果为正,表明预测期末头寸剩余,在时点可贷头寸为正的情况下,可增加对盈利性资产的投放额度;若结果为零或负数,表明预测期期末资金匮乏,即使时点可贷头寸为正,也不可过多安排期限较长的资金投放。流动性需求的预测
流动性需求供给不相等是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的常态,银行要不停地处理流动性不足或盈余的问题
流动性需求的预测有以下几种方法:
1、因素法
在影响流动性的诸多因素中,存贷款业务的变化是影响银行流动性的主要因素。其关系是:流动性供给随存款增加和贷款减少而增大,随存款减少和贷款增加而降低。
影响预测期存贷款变化的因素:宏观经济金融运行情况、企业的预期利润率、货币供应预期增长率、预期优惠贷款利率及商业票据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等
影响预测期存款变化的因素:个人收入预期增长率、社会商品零售额的预期增长率、货币供应量预期增长率、货币市场预期收益率及通货膨胀率等
通过对上述因素变动趋势的数量分析、利用各种资料、结合管理者的经验及银行对流动性的偏好,即可判断预测期内流动性的需要量
一定时期银行所需资金头寸的计算公式为:
资金头寸需要量=预计贷款增量+应缴存款准备金增量—预计存款增量 某银行流动性需求预测表
根据表中预测数字,银行的管理者要适时采取措施。当出现流动性盈余时,将多余的资金及时运用出去,以获取最大的利润回报,当出现流动性赤字时,设法通过最低的成本筹措流动性资金以补充流动性不足。
资金结构法
通过分析存贷款资金结构及其变化趋势来预测未来的流动性需求。(银行无法直接控制存款的数量、结构及变动趋势,但银行存款的数量和结构有其变化的内在规律)。
商业银行的存款按其被提取的可能性分为:(1)游动性负债。对利息变动极为敏感(2)脆弱性负债。大额存款
(3)稳定性负债。被提取的可能性很小,核心存款
以上三种资金来源的稳定性不同,银行提取的流动性比例也不同,根据各类负债总额及保持的流动性准备率可计算出该行流动性需求总量
假设某行游动性负债95%的流动性准备,脆弱性负债30%的流动性准备,稳定性负债15%的流动性准备。该银行为存款所要保持的流动性需求量为:
负债的流动性需要量=0.95(游动性负债-法定准备金)+0.3(脆弱性负债-法定准备金)+0.15(稳定性负债-法定准备金)
银行还必须考虑新增贷款的需要,预测未来总贷款的最大可能性
银行总流动性需求=存款的流动性需求+贷款的流动性需求
流动性指标法
流动性指标体系反映银行整体的流动性状况,银行可通过对比分析自身的流动性指标与同行业的平均指标估算流动性需求。主要指标:
银监会规定的流动性风险指标:
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100% 流动性资产:包括现金、黄金、超额准备金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款项轧差后资产方净额、一个月内到期的应收利息及其他应收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合格贷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债券投资、在国内外二级市场上可随时变现的债券投资、其他一个月内到期的可变现资产(剔除其中的不良资产)
流动性负债:活期存款、一个内到期的定期存款(不含财政性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款项轧差后负债方净额、一个月内到期的已发行的债券、一个月内到期的应付利息及其他各项应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央行借款、其他借款; 核心负债依存度 = 核心负债/总负债(>60%)
核心负债:距到期日三个月以上的定期存款和发行的债券及活期存款的50%; 流动性缺口率=流动性缺口/90天内到期的表内表外资产×100% 流动性缺口=90天内到期表内外资产-90天内到期表内外负债 其他指标:
流动证券比率=政府证券/总资产
无风险资产比率=(现金+同业存款+政府证券)/总资产 同业拆借净值率=(同业拆出-同业拆入)/总资产
流动资产比率=(现金+政府证券+同业拆借净值)/总资产
能力比率=贷款和租赁净额/总资产;能力比率是一个负面指标,因为贷款和租赁是银行所持有的最不具有流动性的资产
短期投资比率=(短期同业存款+同业拆出+短期证券)/总资产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策略与资金调度
一、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策略
(一)资产流动性管理策略
二、选择流动性来源应考虑的因素
(一)获得流动性来源的成本
(二)未来利率变动趋势
(三)不同流动性需求的影响
(四)流动性需求的紧迫性与筹措资金所需时间的长短
(五)进入市场获得资金的难易程度和法规限制
二、选择流动性来源应考虑的因素
三、加强流动性管理的措施
(一)努力维护良好的信誉,提高信用等级
(二)建立流动性管理信息系统
(三)加强总行对全行系统的流动性控制
(四)保持良好的客户关系,建立广泛而稳定的融资渠道(五)制定应急的流动性救助方案
短期投资与敏感负债率=短期投资/敏感性负债 ;敏感性负债包括10万美元以上的定期存款、外国机构存款、同业借贷、回购协议下的证券等对利率变动敏感的资金来源 存款结构比率=活期存款/定期存款;该比率反映银行资金的稳定性 交易性存款率=交易性存款/非交易性存款 交易性存款:交易账户存款 非交易性存款:以储蓄为目的 在进行指标比较时,应注意可比性、流动性需求的形成和供给
流动性需求:
客户对银行提出的必须立即兑现的资金需求; 包括存款客户的提现需求和贷款客户的贷款需求。银行的流动性供给来自两个方面: A在资产负债中“存储”的流动性 B从金融市场上“购买”的流动性
第三篇:商业银行业务管理重点
第一章.导论 名词解释: 1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经营目标,以货币信用业务为经营对象,主要在金融领域里运行并具有多种功能性质的金融企业或经济实体
2安全性目标:是指保证银行的资产、负债、收益与信誉以及所有能够影响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各种条件避免遭受经济损失或者资产损失的可靠性程度
3流动性目标:是指商业银行在保证银行资产负债少受价值损失或者不受价值损失的前提下,确保银行能够及时与足额的清偿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以及满足客户必要贷款需求的能力
4盈利性目标:是指商业银行在安全与流动的前提下.对各项银行业务进行有效的核算与管理,以尽可能少的耗费来取得尽可能多的盈利,从而确保能够正常运行与健康发展.重点内容: 1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静态)(一)决策层次组织机构
1股东大会,最高权力机构(它所有用的最高权力一般可分为最高决策权,最高执行权和最高监
督权)2银行董事会,银行日常的决策机构(董事会成员通常分为独立董事,一般董事,常务董事和董
事长)3银行董事会附属机构,银行董事会下设的办事机构(分为特别委员会和常设委员会)特别委员会:是因临时性特殊事项所设立对的委员会,特殊事项一旦处理完毕,它的使命便随之消失
常设委员会:其设置取决于银行的经营规模与业务范围限定.(二)执行层次组织机构
1行政机构:一般设置银行行长工作岗位,配置若干副行长,总会计师,总经济师,总稽核师等工作岗位以及保证各工作岗位形式职权的办事机构
2业务机构:是指商业银行为了高效率与高效益的并直接与具体的从事银行各类业务项目经营管理而常设的办事机构
3职能机构:它是指商业银行为了辅助其业务机构开展业务经营管理活动并妥善处理银行内部管理事务而常设的办事机构
4监督机构:是指商业银行为了保证银行整体的运行不偏离正常轨道,银行内部行政首长的权威得到落实,银行业务经营管理活动具有规范性与银行从业人员的经济行为符合国家法律规范而常设的办事机构
(三)监督层次组织机构
1银行监事会,它与董事会并行并直接想股东大会负责 2检查委员会,银行监事会下设的办事机构与日常执行机构
2判断商业银行流动性强弱的衡量的主要比例指标: 1银行贷款与银行存款之比,反向
2银行存款与银行负债比率,反向
3银行流动性资产与银行负债比率,正向
4超额准备金率,正向
5银行流动性资产与银行易变性负债之间的差额率,正向
6银行存款增长率与银行贷款增长率之间的差值率,趋向性
第二章.商业银行资本 名词解释: 1商业银行资本:商业银行为了保持正常运行而自行投入或者注入的资金,亦作银行自有资本 2分类比率法:其做法为:首先将银行资本量与全部银行资产数量挂钩,进而根据银行资产风险程度的不同对全部银行进行分类;然后在规定银行资本与各类银行资产的比率;最后将各类银行资产应该保持的银行资本量相加而求得银行在一定时期必须保持的银行资本总量
3综合分析法:首先选择与确定影响银行业务经营状况的基本因素,进而对这些基本因素进行全面与综合的分析,然后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一组有选择性比率,最后根据确定的比率来决定银行资本需要量.4银行资本最佳需要量原理:保持银行资本持有量的适度性并使其处于最佳状态
重点内容: 1影响银行资本充足性变动的基本因素 1国民经济运行态势 2中央银行规定的约束 3银行信誉高低 4银行负债的结构 5银行资产的质量 6银行经营规模 2內源资本策略
通过留存盈余充实资本是银行的第一选择.商业银行进行营业财务决算时,首先应该在银行全部收益中扣除各项利息支出与各项费用支出并按照国家税率交纳所得税,再按照金融管理当局规定的比例提取营业盈余与银行储备以后,剩下的银行盈余要根据股东大会的决议用于支付股息或者作为留存盈余.如果用作股息支付边成为银行净现金流出;如果作为留存盈余边成为银行新增资本.这种选择的关键在于决定股息支出与留存盈余的比例.第三章.银行负债业务经营 名词解释: 1固定成本:指在银行存款总成本中不会随着银行存款业务量增减的部分 2变动成本:指在银行存款总成本中会随着银行存款业务量增减而增减的部分 3资金成本:是指银行吸收存款的利息支出与非利息支出的总和 4.银行存款规模风险: 是指因存款过多给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
重点内容: 1存款总量与存款成本的关系—并非正相关关系.1同向组合(存款总量增长,存款成本随之上升)2逆向组合(存款总量增长,存款成本反而下降)3总量单向变化(存款总量不变,成本不想)4成本单项变化(存款总量不变,成本增加)
2银行存款风险管理(六大风险)1银行存款流动风险
如果不能及时与足额的满足存款人提取现金的要求,银行就会丧失信誉直至丧失作为信用中介的基本条件
2银行存款规模风险
银行存款越多,银行存款成本与管理负担也就越大,如果银行盈利性资产的收益不能消化银行成本支出,结果是必然导致银行经营亏损并陷入困难境地
3银行存款利率风险
市场利率的波动有可能扩大”利差”,但也有可能进一步缩小”利差”;如果”利差”缩小,银行就难以吸收存款或造成经济损失
4银行存款的其他风险
1信贷风险
它是指收银行存款高成本的间接影响而产生的信贷风险.这种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比较高的银行存款成本会使存款人对于银行是否有能力按时与足额的清偿债务产生怀疑;这很有可能刺激银行去承担更高的信贷风险来保证银行的盈利水平.因此,比较高的银行存款会间接的增加银行的信贷风险
2资本风险
它是指因银行存款规模过大而导致银行财务杠杆效应提高,使银行资产负债的经营风险增大,从而造成银行资本被不断的挪用,侵蚀或者损失的风险.产生资本风险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因为银行资本的成本总是要高于银行存款成本的,所以银行在利润的推动下往往会倾向于扩大银行存款来降低银行经营总成本 3网络风险
它是指经营银行存款业务的电子网络因遭遇故障、黑客攻击或者网络犯罪等影响而造成数据资源损失或者存款人的信息与存款丢失的风险
第四章.现金资产业务 名词解释: 1现金资产:银行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现金或者视同于现金的银行资产
2广义超额准备:是指商业银行在其存款负债中扣除法定准备金以后的剩余部分,即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
3狭义超额准备:是指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现金准备中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多余部分,在通常情况下,狭义超额准备金会自动并入结算准备金
4托收现金:指需要向其他银行收款的支票或者票据所占用的资金
重点内容: 1现金资产管理的原则
1总量适度原则
银行必须根据正常的债务清偿规律来保持现金资产规模的适度性
2适时调节原则
银行必须根据银行现金流量的变化规律和银行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比率的变化规律来保持现金资产规模的动态适度性
3安全保障原则
银行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防范现金资产的物质损失与价值损失 2影响银行库存现金数量变动的基本因素
1银行现金收支规律
2国民经济运行对现金运动的制约
3银行业务库与中央银行发行库的关系银行分支机构设置的变动
4银行分支机构设置的变动
5现金管理与运送的后勤保障条件
6银行库存现金的内部管理机制及其运行
第五章.贷款资产业务管理 名词解释: 1贷款政策:银行为了有效的指导与规范银行贷款资产业务经营管理与风险控制而采取与实施的各项方针,原则,措施,规定与制度的总和
2财务比率分析:利用借款企业提供的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根据”两表”所反映的相关资料与数据来测算出借款企业在财务方面的若干技术性比率,然后通过财务比率的纵向(与借款企业历史同期情况)比较分析与横向(与借款企业同类型企业情况)比较分析来对借款企业的信用状况或者信用等级做出评估
3现金流量分析:是指利用借款企业提供的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中所反映的相关资料与数据,根据编制的企业现金流量表或者绘制的企业现金循环流程图,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或者项目投资过程所引起的现金收支流转情况进行分析,目的是测算出企业在各个时点上的现金净流量.4贷款价格的构成:贷款利率,承诺费用,补偿余额, 重点内容: 1商业银行贷款政策基本内容: 1银行贷款业务的经营管理原则与发展战略规划
2银行贷款服务涉及的品种、行业与区域
3银行贷款工作的组织与操作过程 4银行贷款业务的经营规模与结构
5银行贷款的信用担保规定及其实施细则
6银行贷款价格的制定,调整及执行
7银行贷款贷款业务的日常经营管理
8银行贷款业务的档案管理制度
9银行贷款的催收制度
10银行不良贷款的控制,管理与处置制度 商业银行贷款程序管理
1贷款申请
2贷款调查
3贷款评估
4贷款协商
5贷款审批
6贷款担保
7贷款签约
8贷款发放
9贷款执行
10贷款回收 2不良贷款的处置
1银行配合借款企业查找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建议
2银行与借款企业重新谈判以谋求解决办法
3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银行的基本权益
4按规定即使冲销损失贷款
对于无法回收本息的损失贷款,虽然可以挂账贷款的形式处理,但它对银行整体的经营管理是不利的.因此银行应该按照规定的程序与方式即使冲销损失贷款.损失贷款的一般冲销顺序为:首先可以用银行的盈利来弥补贷款损失,不足部分可以动用贷款损失准备金冲销,最后可以运用银行资本冲销.第六章.银行证券投资业务 名词解释: 1抵押类公司债券:是指以发行者以公司财产(一般为不动产)作为信用担保而发行的借款凭证
2信用类公司债券:是指发行者以公司本身的信用(不提供失误担保)作为信用担保而发行的借款凭证
重点内容: 1商业银行证券资产业务经营目的1获取利益: 商业银行收益的主要来源是其贷款资产业务.银行通过贷款资产业务经营来获取收益的最大问题时贷款风险比较大,同时银行业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能确定”理想”(风险小并且收益大)的客户来发放贷款.因此在银行贷款收益比较小或者风险比较大的情况下,为了避免银行资金闲置或者充分运用银行资金,同时保证银行资金运用所产生的总收益趋于最大化,银行在客观上需要通过证券投资来获取收益
银行经营证券资产业务获取的收益主要来源于:利息或者股息收入,证券增值或者资本增值收入,证券组合避税收入 2分散经营风险
银行经营证券资产业务在分散银行资产风险方面具有特殊的功效 3保持资产流动性(主要目的)证券资产作为具备流动性与盈利性等双重特性的银行资产,它可以比较好的兼顾银行经营管理对于流动性与盈利性的需求
虽然证券资产的盈利性通常会地域贷款资产的盈利率,但银行持有证券资产既不会像保留现金资产那样损害银行的盈利,同时也能够基本满足银行对盈利性的需求.虽然证券资产的流动性要低于现金资产的流动性,但它要高于贷款资产的流动性;同时银行持有的证券资产在市场上比较容易实现,而且在证券资产变现过程中不会给银行造成打的资产损失(有时甚至不会有资产损失).因此在基本满足银行资产盈利需求的前提下,银行经营证券资产业务能够保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2证券投资决策管理的必要性
商业银行为了实现经营证券资产业务的目的,必须在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对其证券投资进行决策.因为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证券投资的成败.证券投资决策管理主要涉及投资时机,证券选择,对象确定与数量限额等四方面内容
科学决策的基本要求
具有明确的决策目标;具有可靠的信息来源;具有多种可供选择的可行方案;具有科学的决策程序;具有对决策进行反馈与调整的有效机制.第七章.租赁与信托(附属业务)名词解释: 1融资租赁:又称金融租赁或资本租赁,是指出租人(银行)与承租人签订租赁合同并提供租用设备;承租人在租赁期内拥有设备的使用权并按照租赁合同规定支付租金,租金总额应该相当于租用设备的价款,贷款的利息与业务手续费的总和;承租人在租赁期满后可以象征性的付款来取得租用设备的所有权的租赁业务
2银行信托:是指财产所有者在受托人(银行或者金融机构)信任的基础上,委托或者授权受托人按时限约定的要求经营管理其财产并为指定人(受益人)谋取利益的经济行为
3代理融通:是指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并以代理人的身份为客户收取应收账款,同时银行又以收买账款的方式向客户提供资金融通的银行业务.4保付代理:是指商业银行在采用赊销方式交易的进出口贸易中以售卖商业单据的方式获得出口商的应收货款,同时在收回应收账款之前想出口商提供除了贷款以外的各种服务的银行业务.重点内容: 1融资租赁的基本特点
1租赁关系相对比较复杂
2承租人拥有的选择权与经营租赁不完全相同
3租金分期支付而且比较低,但投资回收具有完全性
4融资租赁业务涉及的租用设备一般是属于资本密集性的设备
融资租赁的基本类型
1直接租赁(自营租赁),是融资租赁的基本形式
2杠杆租赁(平衡租赁或借贷租赁),是租赁市场上比较流行的融资租赁形式,同时它也是融资租赁的派生形式
3转租赁(再租赁),在国际租赁市场上比较流行
4回租租赁(售后回租),是指财产所有人(企业)先将自己现有设备出售给租赁公司(银行),然后再以承租人的身份与银行(出租人)签订租赁合同,同时将已经出售的原设备从银行租回来继续使用并根据租赁合同规定按期支付租金的租赁业务.5综合租赁主要是指两种特殊租赁形式—企业租赁和混合租赁
2银行信托业务管理基本原则
1坚持法律契约原则,即建立信托关系与经营信托业务必须以委托人,受托人与受益人之间具有明确法律规范的契约为前提
2重视责任条款原则,即银行作为受托人必须绝对忠实于委托人的委托人的委托或者授权并忠实的执行信托合同条款
3审慎管理原则,即在按照信托合同条款规定能够对受托资财的经营管理进行独立决策,相机处置与灵活运用的条件下,银行作为受托人必须坚持审慎,文件与有效的管理原则或者政策.4信托资金独立原则,即必须严格区分银行信托资金的来源及运用与银行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的资金来源及运用.第八章.表外业务 名词解释: 1表外业务:商业银行所从事的不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按照通行会计准则)并不直接影响银行资产负债增减变化,但能够影响银行当期损益并改变银行资产收益率的经营性业务
2商业信用证:银行根据进口商的要求,凭自身的信誉向进口商发出的一种保证性文件 3贷款承诺:指银行与客户所达成的关于银行承诺贷款事宜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应的契约
4互换业务,”掉期”业务,指交易双方根据事先约定的规则,在未来一定时间内互相交换一系列现金流量(包括本金,利息,收益,价差等)的业务
重点内容
1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的联系与区别
一.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之间的联系
1中间业务都是表外业务,表外业务却不一定是中间业务,但两者有时是重合的
2两者都不直接影响银行资产负债的增减变化,而且它们都是通过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来收取费用收入或者非利息收入的
3银行经营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的身份是相同的,都是中间人或者受托人的身份来经营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的,都是受托业务,不是自营业务.二.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之间的区别
1经营目的不同
2业务经营风险不同
3银行经营表外业务的身份有可能被突破或者移位
2银行表外业务风险处理方法(重点)1风险预防方法
该方法的核心是银行事先采取措施,以设置多层防线的方法来防范与抵御经营风险
2风险回避方法
该方法的核心是银行采取防御措施来回避与防范经营风险
3分散风险方法
该方法的核心是银行根据资产选择理论,运用”马尔维茨模型”进行资产组合,通过资产组合多样化来分散银行表外业务的经营风险
4风险抑制方法
该方法的核心是在银行承担经营风险之后与银行资产损失实际产生之前,银行根据事先设置的预警信号来采取抑制措施(在合约中启动终止条款)或者或者转移措施(提前转让合同),并以抑制措施或者专一措施的事先来防止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或者尽量减少资产损失,从而达到防范于抵御银行表外业务经营风险的目的5风险保险方法与风险补偿方法
所谓风险保险就是银行以其资产为标的向保险公司投保.所谓风险补偿是指银行用利润,抵押品,风险准备金与资本来补偿银行表外业务经营风险所造成的资产损失
第九章.其他业务(中间业务)名词解释: 1汇票:由出票人签发的并具有一定金额的用于委托付款人在指定到期日向收款人或者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票据
2本票:由出票人签发的并承诺在一定时间向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以I的那个金额的票据或者付款凭证
3支票:由银行活期存款人签发的并要求银行向受款人或者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票据或者付款凭证
4现金管理:指银行利用其综合性资源优势,在科学的分析与控制现金流量、合理的故那里现金余额(包括活期存款余额)并将更多的现金用于盈利性资产方面为客户提供的金融服务业务
重点内容: 1结算业务坚持的原则: 1钱货两清2维护收付双方正当权益3银行不予垫付
结算业务的结算纪律
1不得损害公众利益
2客户要求银行提供结算服务时必须严格按照经过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批准实施的”银行结算管理办法”行事
3银行在班里结算业务时同样应该严格按照”银行结算管理办法”行事
2银行信息咨询业务分类管理(重点)(一)评估类信息咨询业务
根据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评估类信息咨询业务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工程项目评估、企业信用等级评估与验证企业注册资金
(二)委托中介类信息咨询业务
根据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委托中介类信息咨询业务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技术贸易中介信息咨询、资信信息咨询与专项信息咨询
(三)综合类信息咨询业务
根据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综合类信息咨询业务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企业管理信息咨询与常年经济信息咨询
(四)银行信息咨询业务操作程序
1.受理委托 2项目审核 3签订合同 4咨询调查 5咨询报告
6费用收取与售后服务 7业务总结
第十章.国际业务(外汇业务)名词解释: 1外汇银行:指经过金融监管当局(中央银行)批准或者指定的能够经营外汇业务的商业银行 2费福廷:是指外汇银行(出口方银行)在采用延期支付方式的大型成套国际贸易中,向本国出口商提供的远期承兑汇票的没有追索权的贴现服务
3国际银团贷款:又称”辛迪加贷款”,是由一家或者几家商业银行牵头,多家商业银行参加,联合组成一个严密的贷款集团,按照同样的贷款条件向借款人提供中长期(通常是7-10年)巨额资金的贷款方式
4项目贷款:又作项目融资,指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向专门为了融资二成立的工程项目公司所发放的一种贷款
重点内容: 1商业银行外汇资金运用(主要运用于外汇贷款)(一)外汇现汇贷款
(二)出口信贷
(三)费福廷
(四)政府混合贷款
(五)特种外汇贷款
(六)国际银团贷款
(七)项目贷款
(八)其他贸易融资
2外汇银行的交易目的(重点)(一)作为外汇交易中介者接受客户的委托而参与外汇市场交易
基本目的在于:1通过各种市场服务来取得业务收入
2在各种外汇市场业务操作过程中临时占用客户的一部分外汇资金
3作为客户外汇风险转嫁机构来接受各种外汇风险,同时通过外汇风险的化解来获取盈利
(二)作为外汇供应者或者外汇需求者直接参与外汇市场交易
基本目的包括:1将外汇市场作为其外汇资金的来源之一
2将外汇市场作为其外汇资金运用的场所之一
3利用外汇市场的基本功能并通过各种外汇市场业务操作来调节银行资产负债的币种结构,实现银行由不同货币构成的资产负债在整体上的平衡
4通过各种外汇市场业务操作对银行所持有的外汇资产进行保值.第十一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名词解释: 1规模对称原则:所谓规模对称原则是银行资产规模与银行负债规模在总量上必须保持相互对称的关系以及统一的动态平衡关系
2速度对称原则:所谓对称原则又称偿还期对称原则,它是指银行资金的分配运用必须由银行资金来源的流转速度来决定,即银行资产的偿还期与银行负债的偿还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对称关系 3资产分配法:资金匹配法,是指银行按照资产负债管理的要求来确定资产流动性需求与负债流动性需求,然后根据不同来源的银行资金在稳定性方面的差异、对法定存款准备金要求的差异与对银行流动性需求的不同来配置银行资产.4银行资产负债总量管理:银行根据资产负债管理要求,对银行负债总量平衡与银行资产总量
平衡以及两者之间进行组织,控制与协调
重点内容: 1比较典型的资产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一)资产管理理论核心内容
该理论认为:银行负债的规模与结构是银行难以控制的外生变量,因此银行经营管理必须充分重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与安全性,同时银行可以通过资产规模与结构的调整来正确处理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与银行的盈利性之间的矛盾(二)商业性贷款理论
该理论认为:根据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存款的客观现实,为了保证银行资金运用的流动性与安全性,商业银行只能发放短期的并与商品周转相联系的或者与生产物资储备相适应的”自偿性”贷款(三)资产转换理论: 该理论认为:银行能否保持其资产的流动性,关键在于银行资产的变现能力,只要银行所持有的证券资产具备了信誉高,期限短,流通性强等条件,当银行需要资金时就可以迅速的与不受损失的将证券资产出售而满足银行的流动性需求
(四)预期收入理论:该理论认为:无论短期商业性贷款或者可转换资产,贷款的偿还能力或者证券的变现能力都是以其未来的收入为基础的2资产负债管理基本方法(一)资金集中法:资金汇集法,是指银行根据资产负债管理的要求首先确定其流动性管理目标与盈利性管理目标,同时按照流动性管理目标与盈利性管理目标的具体要求确定银行资金运用的先后顺序,然后将不同来源的银行资金集中起来并根据银行资金运用的先后顺序来非配资金运用或者安排银行资产.(二)资产分配法:资金匹配法,是指银行按照资产负债管理的要求来确定资产流动性需求与负债流动性需求,然后根据不同来源的银行资金在稳定性方面的差异、对法定存款准备金要求的差异与对银行流动性需求的不同来配置银行资产(三)线性规划法:是指银行根据资产负债管理的要求以及现代管理科学的要求,运用数学方法与计算机技术手段来建立线性规划模型并按照所求出的线性规划模型的姐来确定银行资产的分配比例(四)利差管理法:是指银行按照资产负债管理的要求来确定一定的利差,然后通过保持并稳定这一定的利差实现均衡与协调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与盈利性的管理目标(五)缺口管理法:是利差管理法的一种延伸,运用该方法管理,必须首先划分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非敏感性资资产以及利率敏感性负债与利率非敏感性负债,然后比较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并求出利率敏感性缺口,即银行可变利率资产与银行可变利率负债之间的差额
第十二章.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风险与内部控制 名词解释: 1安全性定义:保证银行的资产、负债、收益与信誉,以及所有能够影响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各种条件,避免遭受经济损失或者资产损失的可靠性程度.2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引起市场资金价格变动,使得银行资产负债原先采用的资金价格与市场资金价格产生差距而导致银行资产负债遭受资产损失或者经济损失的可能性.3管理风险:是指由于银行内部经营管理制度不健全、银行内部风险控制机制不灵敏、银行业务经营操作规程不合理、银行员工的业务水平与职业素质比较低、银行对于金融违规或违法行为的防范措施存在漏洞,从而导致银行资产负债或各种财产遭受资产损失或经济损失的可能性.4规避策略:在选择资产项目时必须对各类银行资产的盈利水平及其风险程度进行比较分析,如果某资产项目的风险程度超出银行所能承受的范围或造成银行资产损失的可能性非常大,银行应该采取各种规避方式放弃或者拒绝选择该资产项目经营.重点内容: 1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基本风险(一)流动风险:银行作为债务人因为各种客观原因或主观原因而造成没有足够的现金来清偿债务或保证客户提取存款,进而使银行遭受信誉危机或资产损失的可能(二)信用风险:违约风险,信贷风险,是指债务人因为各种主观原因或者客观原因不能按时清偿债务而使债权人遭受资产损失的可能性(三)资本风险:是指由于银行资本数量不足及其结构不合理,使银行不能发挥资产损失最终弥补能力和债务最终清偿能力,从而影响银行正常营运并危及银行生存的可能性(四)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而引起市场资金价格变动,使得银行资产负债原先采用的资金价格与市场资金价格产生差距而导致银行资产负债遭受资产损失或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五)投资风险:是指制约银行投资目标实现的各种相关因素的发展变化与银行进行资产投资时的基本预期产生差距,从而导致银行投资预期收益减少或银行投入资金遭受资产损失的可能性(六)管理风险:是指由于银行内部经营管理制度不健全、银行内部风险控制机制不灵敏、银行业务经营操作规程不合理、银行员工的业务水平与职业素质比较低、银行对于金融违规或违法行为的防范措施存在漏洞,从而导致银行资产负债或各种财产遭受资产损失或经济损失的可能性.2商业银行安全性管理策略(一)准备策略:在预防银行经营风险的过程中,根据银行安全性管理的要求设置多层次的风险防线,并且随时准备弥补或冲销因为银行经营风险而产生的损失或经济损失(二)规避策略:在选择资产项目时必须对各类银行资产的盈利水平及其风险程度进行比较分析,如果某资产项目的风险程度超出银行所能承受的范围或造成银行资产损失的可能性非常大,银行应该采取各种规避方式放弃或者拒绝选择该资产项目经营.(三)分散策略:根据资产选择理论,运用”马尔维茨模型”进行资产组合,通过资产组合或结构多样化来分散银行资产业务的经营风险(四)转移策略:在银行承担经营风险之后与银行资产损失实际发生之前,银行根据事先设置的预警信号并利用合法的业务手段与交易方式,采取转移措施或者抑制并以措施或者抑制措施的实现来防止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或者尽量减少资产损失,从而达到防范与抵御银行经营风险的目的(五)保值策略:在银行经营风险无法规避、分散效果不明显、同时难以转移经营风险的条件下,本着”盈利是保值的最佳方式”与”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银行利用各种合法的业务手段与交易方式对银行资产进行保值(六)补偿策略:银行利用各种合法的并具有补偿效果的业务方式或者方法补偿银行业务经营风险所造成的资产损失
第四篇:商业银行业务
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已成为国际银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但与此同时,业务创新带来的一系列潜在风险日益显现。因此,必须加大对业务创新的研究力度,探索出趋利避害的可行性方案,引导业务创新向好的方向发展。
当今,在世界范围内活跃发展的金融创新,给金融业乃至全球经济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金融创新的实践过程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工具、新技术和新市场,这在很大程度上革新了传统的业务活动和经营方式,改变了金融总量和结构,促进了金融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基于业务创新在金融创新中所处的核心地位,本文将侧重于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问题进行研究。
一、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创新的策略
(一)积极推动业务创新全面开展
1.继续加大开展资产业务创新的力度。首先要做好贷款业务创新工作以保持该项业务的优势。一是增加对企业的贷款额度,创新贷款方式,针对企业发展现状,推出新的贷款方式,以更好地支持企业发展;二是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业务,商业银行应广泛开展市场调查,开发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信贷品种,根据贷款消费者个人的具体情况安排贷款和偿还方式,而不能将某一类型的贷款拘泥于一种方式;三是积极创新银团贷款、并购贷款和保理贷款(应收账款抵押贷款)等新型贷款形式,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的需要,并加强对贷款对象的信用分析和要求充足的贷款抵押担保来加强风险的控制。其次要加强投资业务创新,努力增加各种债券的持有量。
2.努力提高负债业务创新的水平。一是在资本业务创新方面,为解决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较低,尤其是附属资本过低的问题,除了让效益较好、经营稳健、规模较大的银行通过公开上市、增资扩股或购并等资本营运方式增加股本外,更主要的是通过发行中长期金融债券增加附属资本,补充资本金的不足。二是在存款业务创新方面,首要的任务是进行存款工具和业务手段的创新。大力发展个入银行。企业银行和网上银行,推出高品味、多功能的金融工具,先进的转账支付手段能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全方位服务,有利于稳定现有的客户群,增加存款。
3.大力发展表外业务创新。我国商业银行应在表外业务有限的范围内,充分利用各自在信息、网点和人员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创新业务品种,抢占市场份额。一是提高汇兑、结算业务的服务效率,保住已有的市场份额;二是迅速增加代理业务的服务种类,扩展业务范围;三是大力发展租赁业务,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回租租赁、经营租赁、杠杆租赁业务等;四是积极开展各种咨询业务,利用专业优势和不断发展的信息网络对企业和个人开展有关资产管理、负债管理、风险控制、投资组合设计和家庭理财等多种咨询服务。
(二)突出重点,着力发展三方面创新业务
1.个人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是由商业银行开办的通过对个人金融资产的重组与再利用而使其得以保值增值的新型业务,是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重点和业务竞争的热点。当前应重点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方便快捷的支付手段,努力提高支付方式的自动化和电子化水平,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二是试办小额融资业务,积极开展个人信用的评估、资信审查和信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逐步开展个人小额信贷业务(私人汽车、住房抵押贷款等)。三是拓展个人理财业务,诸如开办综合理财贩户、电话银行、投资信息咨询、保管箱等业务。
2.投资银行业务。我国商业银行要在正确理解和把握有关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相关法律限制和政策支持范围的前提下开展该项业务,一是开展融资安排业务,包括安排债务重组,本外币项目融资,特许权so丁项目融资业务代理等。二是为企业资产重组、兼并收购提供咨询、策划和安排,提供资金融通、购并贷款。三是以财务顾问角色开展或与证券公司合作开展企业境内改制上市业务,但不介入发行、承销和交易工作。
3.离岸金融业务。这是我国商业银行跨越国界的金融活动,是适应金融全球化而创新的业务活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具备经营离岸业务的实力,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挤身世界1000家大银行之列,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有着坚实的基础。开办离岸金融业务,建立我国的离岸金融市场,是推动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有效途径。我国商业银行应根据现实国情,选择以分离国内金融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为基础的方式,在将境内金融业务和离岸金融业务分账处理的前提下,允许一定比例的离岸账资金流入,以满足国内经济发展中的引资需要。
(三)全面提升业务创新产品开发设计、销售和售后服务水平,实现创新效益的最大化
首先,在创新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应遵循“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进行产品的开发设计。商业银行是服务性行业,所以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应以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要为目标。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新产品的开发时既要考虑到我国的现实国情,又要符合市场与消费者的实际需要,各商业银行不管推出何种创新产品,都要做到有市场、有客户、有效益。在实际开发创新产品时要注意以下三点:以)创新产品要适应现代科技和网络社会的发展。(2)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商业银行产品创新可以向保险化、证券化方向发展,增加产品品种,拓展经营范围,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3)商业银行在开发创新产品时还可提供一揽子组合式创新产品服务,满足客户投资、储蓄、保值等多方面需要。
其次,在创新产品的销售阶段,应恰当运用促销策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实现创新产品规模经营。创新产品的销售是业务创新的重要一环,为此,商业银行要积极做好三项基础工作:一是增强机构网点的服务功能,拓宽基层网点的业务范围,以便能够办理消费信贷。代收代付、信用卡、外币兑换等各种业务;二是大力发展银行卡业务;三是积极开办电子银行。在此基础上,加大创新产品的销售力度,拓展履盖面,使推出的每一项创新产品都能进入百姓之家。
最后,要重视创新产品的售后服务。创新产品的售后服务是业务创新的重要内容,国有商业银行在创新产品售出尼,要注意跟踪调查和质量改进,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并对客户的建议和投诉设立有效的接纳渠道和快捷的处理程序。售后服务做得好可以增强与客户的亲和力,稳定老客户,争取新客户,它既是前一轮销售的总结又往往是新一轮销售的开始,商业银行完善的售后服务可以促进创新业务蓬勃发展。
二、鼓励创新与加强监管并重,实现业务创新的良性发展
(一)积极创造适合业务创新发展的外部环境
在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创新动力不足和非国有银行缺乏创新激励和创新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改革固有的制度安排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就成了推动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具体的政策措施有:(1)通过股份制等形式的改造,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现代化的法人治理结构有效抵制来自各方面对商业银行的干预和压力,使商业银行真正以盈利为目标实现自主经营,增强创新意识。(2)降低非国有银行的政策性进入壁垒,鼓励市场竞争。市场竞争能刺激业务创新活跃发展,在当前金融业竞争不足的状况下,应继续放宽行业进入限制,鼓励民营银行和外资银行的设立和发展。(3)积极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当前可实行由人民银行制定基准利率,商业银行自行决定浮动幅度,允许差别定价的政策。(4)
制定鼓励创新的具体措施,加大对业务创新的保护力度。建议人民银行及各商业银行内部设立创新基金,对创新行为予以激励,人民银行监管部门也可以采用特许权、专利权等措施对业务创新进行保护。(5)适当扩大创新业务市场准入范围,遵循鼓励、规范和控制风险的原则,对有利于拓展金融业务领域的资本工具、保险工具、债券工具等予以准入,特别是鼓励商业银行开展消费信贷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和个人金融业务等领域的创新业务。
(二)建立符合现实国情的业务创新风险管理体系,以加强对业务创新的监督管理
业务创新是把双刃剑,在促进商业银行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极易产生金融风险。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业务创新监管体系,以规范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行为,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根据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现状,当前应加强以风险控制为主要内容的监管。一是强化资产、负债业务创新的风险管理。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督促商业银行下大力气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强化资产与负债的对称管理,调整资产结构,增加流动性强的资产,促使资产负债期限、结构趋于对称;通过推行分级审批责任制度,用集体审批来发现和制止可能带来高风险的创新业务;通过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限制创新业务的风险度;通过分级、集体审批制度,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科学性,防止个别人的创新冲动造成不可挽回的经营风险产生。二是加强对表外业务创新的风险管理。表外业务创新复杂多变,且其风险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应采取切实措施有效控制表外业务创新产生的风险。在对表外业务创新准确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科学高效的信息系统和风险评估以及预警指标体系;针对表外业务创新设计具有工程性、数理化的特点进行根本性剖析,从其运作流程上实施全过程监管;实现表外业务创新自律性监管,建立信息披露和公开制度,对表外业务创新活动进行及时、完整、准确的记录,杜绝不负责任的冲动性“创新”行为。三是在加强监管、防范创新风险的同时,要注意尽可能地简化创新业务的审批程序。监管机构审批创新业务的效率对创新积极性和创新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只求活不求稳是不对的,同样只求稳不求活也是不对的,由于怕出风险而延长审批的时间或干脆把创新业务扼杀在摇篮里是一种消极的做法,积极主动地分析风险的大小、范围和影响力,并努力提高风险的控制能力才是可取的。
(三)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创新时应循序渐进,并注重同业间的合作
一是开展创新业务应以传统业务为基础,商业银行创新业务是传统业务或现有业务的延伸,许多创新业务的开展依赖于传统业务,没有传统业务就没有创新业务。如果忽视传统业务的巩固和发展去进行业务创新,那么业务创新就失去了根基,应该在发展创新业务的同时不断巩固和壮大传统业务,并以传统业务的发展带动创新业务的发展,形成传统业务与创新业务的互动和良性循环,实现传统业务与创新业务的双向促进,共同发展。二是业务创新要坚持改进、改造和拓展相结合,在借鉴和引进国外创新业务时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取长补短,切忌全盘照搬,对已开发的创新业务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增加新内容、新功能,提高综合效益。三是业务创新在合理竞争的同时要注意相互合作。
第五篇:商业银行业务管理期末考试 重点
商业银行业务管理
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意在取消金融分业经营的法案是: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 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券的目的是:
银行把资金投放在不同期限的证券上,每一种期限的购买数量相同的投资方法是:梯形期限策略
银行资本的主要功能有哪些:营业功能、保护功能、管理功能
商业银行债券投资的主要对象有:(1)政府债券,包含中央政府债券、政府机构债券、地方政府债券。(2)公司债券,包含抵押债券、信用债券。
商业银行证券投资时会面临什么样的风险?
(1)系统性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
(2)非系统性风险:信用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流动性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价格的主要组成部分有:贷款利率、承诺费、补偿性余额、隐含价格。我国商业银行的短期借款有哪些?
(1)向中央银行借款,主要包括再贴现和再贷款。
(2)同业借款,包含同业拆借、转贴现和转抵押。
(3)回购协议。
(4)国际金融市场借款。
银行产品销售的方式主要有:分支行、自动柜员机、电话银行、网上银行。
分析借款人的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有形净值债务率、利息保障倍数。
不良贷款主要是指: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
名词解释:
核心资本: 又叫一级资本,包括股本和公开储备。股本是值已经发行并完全缴足的普通股永久的、非累计性的优先股。公开储备是指通过留存盈余或其他盈余的方式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有明确反映的储备。
商业银行存款负债的种类:
(一)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存款负债种类
1.传统存款业务
(1)支票存款,其传统形式是不计息的支票账户
(2)非交易用存款,是指以生息为主要目的,但是不能够签发支票的存款,它主要
包括定期粗存款和储蓄存款
2.存款业务创新
(1)支票存款业务的创新。主要包括:有息的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超级可转
让的超级支付命令账户、货币市场存款账户、自动转账服务账户
(2)定期存款业务的创新。主要有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3)储蓄存款业务的创新。主要有个人退休金账户。
(4)其它存款业务的创新。主要有投资账户和现金管理账户。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负债种类
1. 我国现有的存款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个人存款,二是单位存款。
A:个人存款主要分为人民币储蓄存款和外币储蓄存款
B:单位存款主要分为单位活期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协定存款,单位通知存款等
2:我国银行业的存款产品创新包括:本外币活期一本通、本外币定期一本通、通知存款、自动转存业务、教育储蓄、结构性存款
影响商业银行存款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1.存款的结构因素,包括核心存款和非核心存款,前者是银行中长期和高盈利资产的主要资金来源,后者可信度较低。
2.客户因素
3.存款的动机因素:保管性存款的稳定性较强,而投资性存款的稳定性性最弱。
4.存款主体的行业因素。批发,零售,工业企业的存款稳定性较差,而机关事业单
位的存款稳定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