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义马煤矿宣传片解说词
跃进五十年
巍巍崤山,苍茫浑厚,滔滔黄河,奔流不息。在豫西大地这片古老的热土上,有一颗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河南省义煤集团跃进煤矿。他沐浴着新世纪的朝阳,续写着这片古老土地上的新篇章。五十年栉风沐雨,五十年艰苦奋斗,五十年顽强拼搏,五十年铸造辉煌。二零零八年,跃进煤矿迎来了建矿五十周年的盛大庆典。
(字幕)
跃是一种奋进
志存高远
跃上一个新高度
跃是一种搏击
顽强拼搏
拼出一片新天地
翻开跃进煤矿的成长发展史,就看到了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他凝结了几代跃进人的心血和夙愿。有这么一组数字不难看出跃进矿五十年的发展历程:原煤产量由原来的15万吨提高到160万吨;生产工艺由原来的炮采炮掘发展为综合机械化采煤;全员工效由原来的1.19吨提高到现在的7.35吨;安全管理由原来的经验管理模式发展到今天的制度化、规范化、检测仪器化。矿群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职工收入逐年提高。50年来,累计生产原煤2700万吨,上缴利税14700余万元,为集团公司的发展和中原经济崛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跃进矿矿长张大钊讲话:跃进煤矿自1958年建矿以来,一代代跃进人在党的领导下,在地方各级政府和集团领导公司的直接关怀下,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把一个年产15万吨的小煤窑建设成一个年产160万吨的现代化矿井。五十年的风风雨雨,五十年的坎坎坷坷,铸就了跃进人求实、诚信、创新、奋进的企业精神。这一精神将继续激励着跃进煤矿在今后的征程上克难攻坚,奋勇跃进。)
义煤集团跃进煤矿位于河南省义马市区南部,陇海铁路横穿矿区,北与310国道、连霍高速公路毗邻,交通十分便利。跃进煤矿是义煤集团骨干矿井之一,现有职工3400余名,井田面积为22平方公里。先后经过两次改扩建,年生产能力达到120吨,2005年,经省局核定,年生产能力为150万吨机械化程度达100%。矿区建有2×5万千瓦两座矸石电厂,一座粉煤灰环保砖厂,初步形成了煤、电、建一体化的工业园区。一代又一代的矿工历经沧桑风雨,一路艰辛,一路收获,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跃进煤矿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辉煌的乐章,让我们把深情的目光投向这个充满活力的璀璨明珠,去触摸他五十年成长的轨迹,追寻他豪迈的前进步伐吧。
(离休老干部 赵文山 讲话:开头建的是火箭井,在河滩边上建的火箭井,开始出煤。都是用大筐、用辘轳,都是绞着出煤,绞着建井的。
离休老干部 岳志义讲话:过去住的是毛毡房,现在住的是楼房;跃进矿原来办公是小平房,现在是楼房;以前职工洗澡都是(用)大池子,现在是淋浴,从生活这方面就是天地之差。)
跃进煤矿的前身叫下箩(音)煤矿,1958年6月15日破土动工,设计年产量15万吨。当时正处于大跃进的历史时期,在没有地质资料报告,缺少技术人员、机械设备的情况下,跃进人边设计边施工,有条件要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风餐露宿,艰苦创业,硬是在昔日的黄山僻壤竖起了井架,建起了煤仓,在1959年10月采出了跃进矿的第一车乌金。
(跃进矿青年职工 胡鑫 讲话:我从小出生、工作、学习都在我们跃进煤矿。跃进煤矿对我来说这31年来的变化可以说是非常令我鼓舞,令我振奋的。
跃进矿青年职工 刘月华 这今年的变化我觉得非常的巨大,我们的楼房越来越漂亮,近两年我们医院又增添了很多信的仪器:生化仪、新的B超 CR机等等,为我们煤矿职工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提供一份保证提供一份力量,也是我的骄傲和自豪。
跃进矿青年职工 李晓伟 我从小生在矿山,长在矿山,我亲眼目睹了我矿从一个规模较小从40万吨到现在的150万吨,从过去的采煤机170到现在的375,很大的一个跨越,我矿的面貌也焕然一新)
回顾跃进煤矿5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有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在跃进人心中留下深深的记忆。1969年3月,跃进煤矿自力更生开始了矿井第一次扩建,1975年10月改扩建完成;1978年生产原煤62万多吨,达到设计生产能力;1991年,跃进煤矿进行了矿井第二次改扩建,1996年改扩建竣工,年生产能力达到120万吨;2004年12月23日,跃进人盼望8年的达产梦终于实现了;2006年跃进矿创造了年产167万吨的最高历史记录,实现了跃进人多年的腾飞夙愿。
(跃进矿原党委书记 江双奇这是三次飞跃15万吨的基础,30万吨一个飞跃,60万吨一个飞跃,120万吨一个飞跃,这个结果是全矿职工干部的努力,也是跃进矿领导班子的努力)
一页页的历史见证,一幅幅的动人画卷反映了跃进煤矿历代建设者发扬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鞥年奉献的精神。他们发扬求实、诚信、创新、奋进的跃进精神,不断克服前进路上的重重险阻,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向辉煌。
跃进煤矿的发展受到了党和国家政府,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支持。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武玉鲁同志,总经理翟元涛同志多次到跃进矿指导工作。在集团公司的领导和关怀下,今天的跃进煤矿已初步形成了煤电建一体化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跃进煤矿先后荣获“全国煤炭行业高产高效矿井”、“全国煤矿文明单位”、“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河南省质量标准化先进单位”“河南省煤炭行业管理创新最佳企业”“河南省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等四十余项荣誉称号。
(跃进矿副总工程师 赵帅: 十几年来,我见证了跃进矿的发展变化。跃进矿从一个小煤矿成长为一个120万吨的大型矿井,装备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观。目前我们用的是国内比较先进的采煤技术和装备技术
跃进矿综掘队队长 谷中朝:我们综掘队担负着跃进矿生产接替的主要任务,近几年来,我们队曾经创造了毛网支护月进尺536米,架棚支护月进尺630米的全集团公司最高纪录。今后我们要发扬综掘队艰苦奋斗,能征善战的优良传统,为跃进矿的生产接替打下坚实的基础
跃进矿综采队队长 翟民权:我们综采队已经连续四年生产百万吨以上,通过产量提高,职工的收入比以前翻了一番以上,职工的劳动强度大大的降低,职工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更大的改观。借跃进矿五十年大庆之际我们要发扬跃进煤矿综采队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为跃进矿安全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职工全体誓词:我是跃进煤矿的员工,热爱祖国,忠诚跃进,诚实服从,敬业奉献,团结一致,奋力拼搏,为跃进做大做强而努力工作。)
安全,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安全,是职工最大的幸福。随着采深的不断加大,地温高,压力大,水、火、瓦斯、冲击地压等自然灾害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矿领导班子带领职工在自然灾害面前不悲观,不气馁,正视困难,不视困难,千方百计战胜困难。
跃进煤矿把创建五优矿井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矿组织开展了高起步、高标准、严要求、创一流的质量标准化整治活动,创造性的把员工岗位作业标准,员工行为标准有效的结合起来,把“关注安全,关爱生命”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提出的“责任有我 我必负责 安全有我 我必安全”的安全理念和安全零目标的要求,确立各级行政领导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严格落实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领导干部跟班值班制度,坚持执行每周一次安全大检查和安全例会制度,对井下井上所有工作地点进行拉网过筛似的全面安全检查。发现事故隐患逐条落实、逐条整改,不断加强和改善矿井的安全生产管理。跃进矿曾创下连续安全生产2020天的辉煌业绩。跃进矿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安全管理,把安全文化、亲情教育,安全警示教育融入日常安全管理中,定期举办安全板报展,安全事故案例展,安全月千人签字活动。每个区队会议室都张贴有队职工全家福照片,照片下面有家属们的平安寄语:高高兴兴上半去,平平安安回家来,你们的安全我们放在心上。走进跃进矿的千米井下,别有洞天。灯火通明处现出一个书画长廊,万米书画作品汇聚在井下大巷,内容有古今诗词,安全规则,还有党的政策方针和警局名言,使千米井下主巷道成为干部职工接受教育的场所。
(跃进矿党委书记 马泰山我们跃进煤矿在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我们在千米井下建立了职工品德素质教育基地和千米文化长廊,以历史上感人的故事影响和教育我们的职工,以当代矿工的英模人物来鞭策和激励新一代的矿工。树立求实 诚信 创新 奋进的企业精神,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用自己健康的体魄和劳动的成果来回报自己的家庭,感恩社会,实现“平安跃进 和谐矿区”的美好愿望)
跃进煤矿积极推行全员准军事化管理,实现员工行为规范化。该矿坚持从员工基本行为规范和日常文明用语规范入手,全面开展了文明行为教育和准军事化训练,实现了井上上班服装统一、胸牌统一,井下列队上岗,列队乘车、列队升起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为。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跃进煤矿科技兴矿和搞好五优矿井创建的动力。2007年,该矿先前拿出销售收入的3.5%用于科技投入和加大科技成员的奖励,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和科技公关等活动。先后投入640余万元开展了沿空送巷(音)技术,冲击地压防治技术,顶板水防治技术等科研项目的研究。跃进矿不断加大投入,积极完善职工生活福利设施,先后建成了职工餐厅、职工浴室、综合服务楼,重新整修了俱乐部和健身馆,棚户区改造新建20栋家属楼,修建了休闲文化广场,场内绿树成荫,环境整洁优美,工艺路灯交相辉映,俨然一座优雅别致的城市公园。跃进矿经常性的开展知识竞赛,书画大赛,板报展评,文艺汇演以及丰富多才的职工业余文化体育活动,使职工在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中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地面环境花园化,职工宿舍公寓化,职工就餐餐厅化,文化生活多样化,社会治安秩序化的现代化建设目标已初步实现。跃进矿十分关注弱势群体,开展同在一片蓝天下救助活动,开展向灾区献爱心捐款活动,让爱心旋律洒满矿区每一个角落。
跃进矿变了,变得那么怡人,变得那么留恋不舍。矿区道路宽敞整洁,鲜花盛开,绿树婆娑,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走进跃进,你可以时时处处感受到其特有的企业精神。美丽的矿井,宽阔的巷道,明亮的洞室,优美的井下千米画廊,处处突显出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彰显着企业的勃勃生机。
(跃进矿矿长 张大钊:经过五十年的开采,跃进煤矿还有十分丰富的煤炭储量。截至目前,还有可采储量7000多万吨,这对一个资源型企业来说是一个十分珍贵的财富。我们将依托这个优势,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企业管理,加快“五优”矿井创建步伐,力争在2010年把跃进煤矿建设成为年产180万吨以上、职工家属安居乐业、生产经营稳定发展,一个现代化的花园式矿区。)
雄关漫道,征程正远,跃进煤矿建矿的五十年是跨越发展的五十年。相信跃进煤矿在义煤集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乘着十七大的东风,以创建“五优”矿井为发展契机,以热爱跃进、奉献跃进的饱满精神,以建设跃进、发展跃进的强烈责任意识,大力弘扬“求实 诚信 创新 奋进”的企业精神,齐心协力,克难攻坚,谋求一个大的发展,实现新的宏伟蓝图。
(老员工一 现在我吃得很好,穿得很好
老员工二 感觉这个五十年不容易希望把这个成绩继续巩固下去再上一层楼
员工三我希望跃进明天成长为一个装备技术更先进,开采技术更发达的现代化矿井。
员工四 我祝跃进煤矿在今后的五十年更辉煌,有更大跨越的发展
员工五 今年是跃进煤矿建矿五十周年的大喜日子,看着我们矿山翻天覆地的巨变,我非常骄傲。这样吧,用一首诗来概括我现在的心情吧:一方黄土蕴乌金 矿山上下竞腾飞 科技领先煤海志 安全第一矿山魂。)
一张张生动的笑脸,洋溢着跃进人的喜悦和幸福。让我们托起金色的希望,放飞灿烂的太阳,跃进煤矿的明天,必将更加辉煌。
(跃进煤矿歌响起
跃进 跃进 我们是新时代的煤矿工人
跃进 跃进 我们是英勇善战的主力军
艰苦创业 不畏艰巨 争创一流 科技创新
踏着改革的浪潮 搏击时代风云
煤电共举谋发展 秀手描绘新跃进
为祖国情洒矿山 满腔热血写青春
为人类 奉献光明 煤海献身永不悔
煤海献身永不悔)
第二篇:煤矿宣传片解说词
附件:
羽化成蝶
山西天地王坡煤业有限公司煤炭工业新型化纪实 巍巍太行,莽莽苍苍;滔滔沁河,碧波翻浪。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晋城市,因为这山而拥有了无数鬼斧神工的造化神奇;因为这水而繁衍了众多生生不息的万物生命。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女娲补天、神农躬耕,一个个神话传说为这片土地赋予了厚重的仪蕴。
就在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太行脚下,长河岸边,一座现代化的矿井经历了羽化成蝶的过程,正在蓬勃兴起,续写着与时俱进的新篇章。让我们把深情的目光投向这片神奇的热土,去触摸一下她成长的历程,追寻她那负重而又轻盈的步履。
一、战略布局篇
山西天地王坡煤业有限公司井田面积25.3652Km,地质储量2.9亿吨。项目从1987年提出到1996年批复立项,原设计规模年产60万吨;97年开工之后由于种种原因,仅三个月时间就处停工下马状态;98年恢复施工后,面对错综复杂、资金没有着落的工作局面,王坡人自加压力,反弹琵琶,背水一战,靠良好的工程形象,快速的工程进度,赢得了社会关注,也赢得了省煤炭工业厅的大力支持,王坡煤矿由重点关闭对象转变为重点扶持1 项目;但同时,由于资金短缺等方面因素,矿井建设调整为分期建设,初期规模为30万吨,其主要环节为扩建留有余地。既便如此,矿井建设仍面临重重困难。困境中,王坡人调整眼光和思路,开始在全国范围寻求合作伙伴。
2002年底,在省、市政府的倡导和推动下,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泽州县国有资产管理处共同出资,组建“山西天地王坡煤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1399万元,股权比例分别为21.93%,39.48%和38.59%。三家股东纯属国有单位,股权均衡,企业需要是决策的绝对因素。
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资源、资金、技术、管理、人才、文化等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为王坡赢得了更大的生产规模、更快的发展速度、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带来了更高的发展目标,更新的办矿理念。2003年,王坡人绘出150万吨矿井、配套洗煤厂和铁路专用线三大工程同步建设的蓝图,明确了科技引领、和谐发展、文化管理、合作共赢的企业发展理念。三年时间里,来自天南地北的博士生、研究生、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和农民工组成王坡建设大军,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技术设计单位、工程建设单位、设备供应商,共同建设现代化矿井,共同感受创业的艰辛,共同创新山西地方煤矿的发展模式和建设速度。
道自虚无生一气,三体重生万物昌。2006年6月,三大工程竣工,一座崭新的园林式现代化矿井呈现在人们眼前。承受了 2 痛苦、忧伤的王坡人,收获了喜悦与幸福。
二、科技发展篇
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是煤科总院由科研单位转换为企业的必然选择,也是天地王坡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把地方煤矿建设成为现代化矿井的需要。
煤科总院、天地科技公司的科研能力、综合技术目前在我国煤炭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王坡矿井设计和建井过程中,大多采用了两家股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设备。
国内领先水平采煤机、掘进机的使用,使日产原煤能力达到11000吨,月掘进速度达到515米。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为实现井巷主动支护,在全国巷道支护专家康红普的指导下,通过设计调整和工艺改进,把锚杆、锚网支护技术应用到王坡井下。
装备了全方位的数字化监测监控系统,对井下瓦斯、粉尘、温度、风量、矿压、产量进行实时监测;对井下水泵房、中央变电所等设备进行在线监控;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视屏监视。依靠数字化、集成化、信息化的管理手段,王坡实现了矿井安全生产的准确调度,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提高。
洗煤厂由美国塞吉满公司承建,自动化程度和全重介、全入洗等工艺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主要洗选设备分别从美国、澳大利亚、南非进口,生产系统采用远程集中控制,产品质量、液位和 3 溶度等工艺参数实施在线自动监测,块煤重介浅槽、末煤重介旋流、粗煤泥螺旋分选、细煤泥板框压滤回收等工艺应用,减少了用工,降低了生产成本。150万吨能力洗煤厂岗位编制仅80余人,吨原煤介耗1公斤、电耗3.6度、水耗0.05方。先进的洗煤工艺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王坡洗煤厂被中国矿业大学指定为学生示范实习基地。
一个班仅用3个员工值守的单点快速自动化装车站,每节车厢的装车时间不超过40秒,计量误差控制在0.1%以下,可在装车过程中进行自动配煤,设备无故障运行时间4万小时。车皮周转速度快,贸易结算周期短,企业经济效益提高。
科技为天地王坡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也为建设“数字矿山、安全矿山、绿色矿山”提供了基础保障。
三、文化管理篇
向优秀企业学习,王坡人追求文化管理的至高境界。创业初期,把科学、创新、责任、感恩、包容、学习、诚信、进取等八大文化要素融入公司企业文化,培育优秀的企业发展基因。
“天南地北王坡人”的包容文化,使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人才,彼此思想、行为相互碰撞,发挥各自优势,在工作中友谊与竞争共存,以谦和的心态团结一起;班子团队建设提出“围绕一个目标,讲究一种缘份;人生难得同共事,默契 4 配合是境界”;以“矿兴我荣我富,矿衰我耻我穷,王坡是我衣食父母”为要求建设员工队伍,激发员工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从而实现员工价值升华与企业蓬勃发展的有机统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取文化,倡导公平、良性竞争,为每一个员工提供发展机会、建立成长通道,动态评价、调整并优化人才队伍结构,追求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视今天为落后,永铸王坡辉煌”的励志文化,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危机感,从专家到一线工人、从总经理到普通员工,大家都在用自己的奋斗践行着“永铸王坡辉煌”的使命;“职责高于一切”的责任文化,通过制度规范、严格执行、亲情交融来营造安全生产文化氛围,实现了矿井持续安全生产。
在员工行为培养方面,强化守时、礼貌、整洁等习惯养成,塑造现代化企业员工的文明形象;提倡自发学习,自主管理,自我完善,丰富员工的精神内涵;提出“进入岗位,放弃人生自由”的安全行为准则,保证井下员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做本质安全人。
下井之前,全家福照片望一望,老婆孩子记心上;平安颂歌念一念,生命安全记心间。每一天的班前礼仪活动,把安全文化外化于形,内化于心。井下归来,吃饭不带碗筷,住宿不带铺盖,职工食堂市场化、职工宿舍公寓化,为辛劳工作的员工提供了尽可能温馨、满意、周到的服务,亲情文化让员工享受舒适的同时,5 感受到尊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闲暇时间,员工徜徉在矿区公园,在荫荫绿草、烂漫鲜花间,读一读“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环境文化帮助员工领悟到生命的美好与进取的力量。优秀的企业文化将为天地王坡基业常青注入不竭的动力。
四、社会责任篇
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是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出路和要求,也是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王坡人把员工生命健康视为一种责任。为改善井下安全条件、作业环境进行了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对由于地质条件变化引起变形的1050米集中胶带巷道,投资170万元,进行维护治理;投资500余万元建起地面永久瓦斯抽放泵站;投资30万元对副斜井防跑车装置进行完善,同时还建立完善了巡更巡检系统等。
把员工成长视为一种责任。员工不仅是企业的主人,而且是企业最大的财富。公司提出“主业产品是培育人才,兼作煤炭业务”的理念,并以此为宗旨,精雕细琢天地王坡的人才工程,精雕细琢每个管理人员,精雕细琢每个员工,自上而下开展“精一门、会两门、学三门”的人才培塑工程,所有员工都按公司需求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成为现实榜样,以榜样的作用带动、复制每个员工,使每个管理人员和员工真正成为知荣辱、讲安全、精 6 业务、懂经营、会管理的现代化人才,让员工们以善良、智慧、勤奋实现自身价值和对社会、对企业、对自己的回报。
把生态保护视为一种责任。从生产源头抓起,实现废物排放减量化。在原煤生产过程中,制定了《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标准》,杜绝割顶、割底现象,采取煤矸分流措施,减少矸石割出量;地面煤矸石进行填沟覆土掩埋,开展绿化造林;为防止地表塌陷,对采空区地表进行定期测量、观测,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把矿山建设同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现代管理、经营开发、达产达效,同步策划,同步实施”的建矿方针,凭着“取自自然,回报自然”的责任心,修建了静园、雅园、怡园、硕园、植物园,“三季赏花,四季常青”,工业场区与绿树鲜花融为一体,成为独具特色的园林式矿山。
把节约资源视为一种责任。采用综合机械化放顶煤技术,回采率由原来的30%提高到90%以上;推广应用矿井水循环利用技术,每年减少矿井水外排量近10万方;对锅炉燃烧排出的废渣进行采空区填充治理,节约投资近10万元。
王坡人把对股东、对社会的回报作为企业追求的终端责任。三年来,在完成矿井、洗煤厂、铁路专用线三大工程基本建设、固定资产由1.27亿元增值到7.54亿元的同时,实现利润1.96亿元,实现税收2.19亿元,并带动以矿为中心的区域经济的发展,当地农民每年仅通过向企业提供劳务、运输、餐饮等服务可 7 获得600万元以上的收入。天地王坡向股东、向社会提供了丰厚的回报。
五、美好愿景篇
“视今天为落后,永铸王坡辉煌”,艰辛而成功的创业历程,为天地王坡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磨砺了王坡人的创新胆略,务实精神和进取意识。在科技提升品质、文化充盈内涵的企业发展观指导下,王坡人描绘出新的蓝图。
未来的王坡将成为科技产品的孵化基地、煤矿人才的培养基地、煤矿基础管理的试验基地。依托煤科总院的技术力量,在相似地质条件、同等开采规模的煤炭企业中,天地王坡将领先尝试新工艺,运用新设备以及新的技术服务,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领域的转化,在先进适用技术的运用和推广方面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通过加强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兄弟矿井的互访、合作,加速知识、经验、信息的流动。为企业内部优秀人才提供展示才能、实现个人价值的宽广舞台;为企业外部人才提供实习、培训、取得岗位工作经验的机会和条件。
适应煤炭企业生产力发展要求,按照人性化管理、规范化操作、高效率运营的原则,天地王坡将设计、实践和改进各大管理子系统,通过经济利益的合理分配、建立权力与责任的对等关系、进行适度控制与激励,积极探索建立与中国煤炭企业发展环境相 8 适应的管理模式。
可持续发展是王坡人的美好愿景:企业可持续发展,安全生产,产品优良,环境友好,效益良好;员工可持续发展,身心健康,自主管理,学习成长;矿区可持续发展,生态良好,公共关系协调,繁荣稳定。为实现美好愿景,凭着对企业的忠诚,对事业的热诚,王坡人将不懈追求、持续创新、甘为奉献!
在建设新型工业化典范企业的广阔天空中展翅飞翔。
第三篇:榆林东风煤矿宣传片解说词
榆林东风煤矿宣传片解说词
序 言
在陕西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有一座美丽而富饶的城市——榆林。这里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更是资源富集区。目前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8大类48种,潜在价值46万亿元,占全省约95%,占全国约三分之一,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1998年,国家发改委把榆林定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榆林煤田开始大规模的勘探和开发,“十一五”以来,榆林市煤炭产量保持了强劲增长的势头,2008年达到1.55亿吨,2009年达到2.1亿吨,2010年突破2.5亿吨。
2010年,榆林市出口煤炭1394万吨,货值14.177亿美元,占全国煤炭出口量的73.25%。榆林,已成为我国西煤东运的腹地,西电东送的枢纽,西气东输的源头,一个正在崛起的“能源新都”。
在榆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滚滚浪潮中,东风煤矿应运而生,并迅速崛起,成为榆林市的“百强企业”,榆阳区“十强企业”。
(推出片名)
乘着东风 破浪前进——记前进中的榆林东风煤矿
东风煤矿属榆阳区国有煤炭企业,矿区位于榆林城北的金鸡滩镇上河村,1988年8月煤矿开始筹建,1993年4月建成投产。矿井开采煤层为陕北侏罗纪煤田,地质构造简单,属低瓦斯矿井。矿井总占地面积738亩,井田面积6.5平方公里,采用斜井开拓,房柱式开采,煤层平均厚度4.21米,可采储量1800多万吨,年生产能力为30多万吨,服务年限为50年。所采煤属低变质阶段的不粘煤和长焰煤,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含油量高,中高发热量。可作为优质动力用煤和汽化、液化等工业原料,亦可用于生产低温焦油和半焦炭,是理想的火力发电用煤、锅炉及生产燃料。主要销往山东、河南、甘肃、北京等地及省内各大电厂。
抓技改 谋发展
东风煤矿建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设计生产规模为每年6万吨,投产后,实际每年生产不足1万吨,效益很差,企业面临停产倒闭的严峻形势。为此矿领导班子提出企业要生存,必须抓技改,企业要发展,必须上规模。因此,生产技术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被作为工作重点来抓,从而全面推动了矿井健康有序跨越发展。
2002年高润堂同志被任命为矿长后,首先把原来落后的人工运输改为机械化运输,解决了产量小的瓶颈问题,到2004年,日产达到1000多吨,比改造前提高了10倍多,实现了扭亏为盈。2009年,面对资源整合淘汰落后产能的现状,矿领导立即研究决定对原立井提升系统进行安全改造,新建一条主斜井作为提升生产井,该建设项目于2009年7月12日奠基开工建设,2010年2月1日全线贯通,7月12日圆满完成了井巷、井下工程及主斜井设备安装调试,并顺利运转试产。短短一年的建设当中,特别是遇到流沙层覆盖厚、涌水量较大等困难的条件时,矿方与承建方同心同德、顽强拼搏,用心血、汗水和智慧铸就了这一宏伟工程,是在陕北范围内建设质量优越、速度最快的唯一一口主斜井,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彻底改变了矿井生产规模小,基础条件差,装备水平和产能落后等现状,为东风煤矿的发展前景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几年的技术改造,东风煤矿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井下掘进采用S100型掘进机,防爆装载机装煤、防爆四轮车运输,并安装了井下瓦斯、顶板、CO、人员定位等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地面对主扇、提升绞车、供电网络等进行了改造,完善了矿井双回路供电,井口煤炭转载、破碎、筛选一体化,地面还修建了面积达36000多平方米的大型污水沉淀池和蓄水池。
2011年东风煤矿预计完成原煤产量70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4.2亿元,上缴各种税费2亿元,实现利润1.5亿元。目前,东风煤矿已成为榆阳区的财政支柱企业,先后被省国土资源厅评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先进单位”,被省煤炭工业局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被榆林市人民政府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榆林市百强企业”,被榆阳区人民政府评为“榆阳区十强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程建设优秀矿井”和“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这些荣誉到取得,既是上级部门对东风煤矿做出成绩的肯定,也是鞭策和希望,为此,东风煤矿决心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标准化矿井建设为重点,全力打造区内一流安全高效煤炭企业。
抓安全 增效益
安全生产是煤矿永恒的主题,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矿领导班子对“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含义有着深刻的理解,时时把员工的人生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始终把“以人为本,安全生产”作为东风煤矿的终端诉求,并付诸行动。
目前,东风煤矿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体系。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安全规程、灾害预防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及其它安全管理制度。并注重抓好制度的兑现和落实,矿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持深入井下工作面跟班带班和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煤矿定期组织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时时刻刻绷紧安全之弦,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建立了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坚持入井前的安全教育,凡新职工入井前必须进行安全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取得入井资格证后方可从事井下作业。特种作业人员要求必须参加培训和复训,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方可上岗,井下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了100%。
严格执行井口24小时检身制度,对所有出入井工人逐一进行登记检查,注明工种、作业地点等。并对出入井携带物品随时进行检查登记。
东风煤矿坚持每班召开班前班后安全生产情况汇报制度,及时掌握井下现场情况,实现井上下互动,保证均衡生产,有效杜绝盲目生产,抢时间、抢进度给安全生产造成的隐患。
通过这些制度落实,有效地促进了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从而实现了煤矿管理无漏洞,个人无“三违”,现场无隐患,安全无事故,安全生产始终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状态。创造了连续13年未发生安全事故的良好业绩。
谋福利 促和谐
企业发展的根本是让员工能最大限度地享受企业带来的实惠。矿领导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及时了解职工所思、所想、所盼,千方百计的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追求最大限度地惠及职工来发展企业,努力创建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家园式”矿山。东风煤矿每年都按要求足额交纳职工医疗保险金、养老统筹金、住房公积金、失业保险金和全体职工工伤保险金,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给上班职工按时足额发放劳保和防护用品,节假日还拿出一定实物和现金进行补贴奖励。投资2360万元新建的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办公楼、职工住宿楼和餐厅,于2010年12月14日建成搬迁投入使用。这些深得人心的公共福利事业,职工们看在眼里、暖在心田,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极大地鼓舞了职工爱岗敬业的精神和信心。
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东风煤矿领导不忘肩负的社会责任,不忘扶贫帮困献爱心,给结对帮扶新农村修桥、修路,给上河村修合作医疗站、造农田、兴水利,给村民林木补偿,还为全区中、小学捐款,给伤残、退休、内退、特困户、周边困难子女和孤儿上学以及养老院、周围村民赞助物资、现金等累计达3000多万元。同时,投资800万元把居住在矿井主副井之间采空区上方的39户村民进行了整体搬迁,使得村民都有了崭新漂亮的新家。
这些工作既加强了东风煤矿与周边群众的良好关系,同时也维护了矿井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矿区、和谐发展的主题。
重文化 聚人心
企业文化意义在于它是为了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使企业具备不断改进的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另一方面来讲,企业的竞争力来自于对企业自身文化的不懈坚持。而一个企业文化主要体现在:有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策略;加强员工自身的素质锻炼;建立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
东风煤矿本着“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不仅注重员工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更关心广大员工们精神文化生活。每季度,都会定期策划组织一些文化娱乐或知识技能竞赛等活动,如安全生产知识(技能)竞赛、篮球比赛、棋类比赛、文艺晚会等活动。通过举办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不仅加强了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热情,提升了企业的团队凝聚力。2010年在全区煤炭系统“东风杯”安全知识竞赛中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为了给职工的工作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东风煤矿仅2011年就对新矿区办公楼周围300多亩土地进行了栽植绿化,栽植绿化树木花草15万株,几年绿化投资累计达500多万元,企业厂区绿化面积达到生活区的80%,矿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新投资建设的500多米长的文化长廊更是东风煤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现在进入矿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夜间灯光相映、景色迷人,始终保持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器、催化剂,东风煤矿通过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了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打造了市场竞争中的新优势,促使企业的环境变了,职工的精神面貌变了,工作质量提高了,经济效益提高了,职工积极性调动了,干部作风转变了,干群关系融洽了,开创了政治安定、生产安全、职工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实现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双抓双赢双胜利。
结束语
一个个历史的标高,一次次艰难的探索,一幅幅奋斗的图景,凝结着东风人亘古不变的企业精神。
忆峥嵘岁月,感慨万千;瞻锦绣前程,豪情满怀。曾经的艰难坎坷,都已过去。放眼东风,一个标准化、安全型、园林式的煤矿基本建成。
抚今追昔,东风煤矿书写了无愧于历史的光辉篇章。
我们有理由相信,东风人必将在榆林建成“中国经济强市、西部文化大市、塞上生态名市”的宏伟蓝图上,谱写出自己华丽的篇章。
第四篇:榆林东风煤矿宣传片解说词2
榆林东风煤矿宣传片解说词
序言
在陕西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有一座美丽而富饶的城市——榆林。这里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更是资源富集区。目前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8大类48种,潜在价值46万亿元,占全省约95%,占全国约三分之一,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1998年,国家发改委把榆林定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榆林煤田开始大规模的勘探和开发,“十一五”以来,榆林市煤炭产量保持了强劲增长的势头,2008年达到1.55亿吨,2009年达到2.1亿吨,2010年突破2.5亿吨。
2010年,榆林市出口煤炭1394万吨,货值14.177亿美元,占全国煤炭出口量的73.25%。榆林,已成为我国西煤东运的腹地,西电东送的枢纽,西气东输的源头,一个正在崛起的“能源新都”。
在榆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滚滚浪潮中,东风煤矿应运而生,并迅速崛起,成为榆林市的“百强企业”,榆阳区“十强企业”。
(推出片名)
乘着东风破浪前进——记前进中的榆林东风煤矿
东风煤矿属榆阳区国有煤炭企业,矿区位于榆林城北的金鸡滩镇上河村,1988年8月煤矿开始筹建,1993年4月建成投产。矿井开采煤层为陕北侏罗纪煤田,地质构造简单,属低瓦斯矿井。矿井总占地面积738亩,井田面积6.5平方公里,采用斜井开拓,房柱式开采,煤层平均厚度4.21米,可采储量1800多万吨,年生产能力为30多万吨,服务年限为50年。所采煤属低变质阶段的不粘煤和长焰煤,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含油量高,中高发热量。可作为优质动力用煤和汽化、液化等工业原料,亦可用于生产低温焦油和半焦炭,是理想的火力发电用煤、锅炉及生产燃料。主要销往山东、河南、甘肃、北京等地及省内各大电厂。
抓技改谋发展
东风煤矿建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设计生产规模为每年6万吨,投产后,实际每年生产不足1万吨,效益很差,企业面临停产倒闭的严峻形势。为此矿领导班子提出企业要生存,必须抓技改,企业要发展,必须上规模。因此,生产技术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被作为工作重点来抓,从而全面推动了矿井健康有序跨越发展。
2002年高润堂同志被任命为矿长后,首先把原来落后的人工运输改为机械化运输,解决了产量小的瓶颈问题,到2004年,日产达到1000多吨,比改造前提高了10倍多,实现了扭亏为盈。2009年,面对资源整合淘汰落后产能的现状,矿领导立即研究决定对原立井提升系统进行安全改造,新建一条主斜井作为提升生产井,该建设项目于2009年7月12日奠基开工建设,2010年2月1日全线贯通,7月12日圆满完成了井巷、井下工程及主斜井设备安装调试,并顺利运转试产。短短一年的建设当中,特别是遇到流沙层覆盖厚、涌水量较大等困难的条件时,矿方与承建方同心同德、顽强拼搏,用心血、汗水和智慧铸就了这一宏伟工程,是在陕北范围内建设质量优越、速度最快的唯一一口主斜井,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彻底改变了矿井生产规模小,基础条件差,装备水平和产能落后等现状,为东风煤矿的发展前景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几年的技术改造,东风煤矿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井下掘进采用S100型掘进机,防爆装载机装煤、防爆四轮车运输,并安装了井下瓦斯、顶板、CO、人员定位等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地面对主扇、提升绞车、供电网络等进行了改造,完善了矿井双回路供电,井口煤炭转载、破碎、筛选一体化,地面还修建了面积达36000多平方米的大型污水沉淀池和蓄水池。
2011年东风煤矿预计完成原煤产量70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4.2亿元,上缴各种税费2亿元,实现利润1.5亿元。目前,东风煤矿已成为榆阳区的财政支柱企业,先后被省国土资源厅评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先进单位”,被省煤炭工业局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被榆林市人民政府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榆林市百强企业”,被榆阳区人民政府评为“榆阳区十强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程建设优秀矿井”和“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这些荣誉到取得,既是上级部门对东风煤矿做出成绩的肯定,也是鞭策和希望,为此,东风煤矿决心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标准化矿井建设为重点,全力打造区内一流安全高效煤
炭企业。
抓安全增效益
安全生产是煤矿永恒的主题,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矿领导班子对“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含义有着深刻的理解,时时把员工的人生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始终把“以人为本,安全生产”作为东风煤矿的终端诉求,并付诸行动。
目前,东风煤矿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体系。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安全规程、灾害预防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及其它安全管理制度。并注重抓好制度的兑现和落实,矿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持深入井下工作面跟班带班和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煤矿定期组织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时时刻刻绷紧安全之弦,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建立了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坚持入井前的安全教育,凡新职工入井前必须进行安全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取得入井资格证后方可从事井下作业。特种作业人员要求必须参加培训和复训,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方可上岗,井下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了100%。
严格执行井口24小时检身制度,对所有出入井工人逐一进行登记检查,注明工种、作业地点等。并对出入井携带物品随时进行检查登记。
东风煤矿坚持每班召开班前班后安全生产情况汇报制度,及时掌握井下现场情况,实现井上下互动,保证均衡生产,有效杜绝盲目生产,抢时间、抢进度给安全生产造成的隐患。
通过这些制度落实,有效地促进了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从而实现了煤矿管理无漏洞,个人无“三违”,现场无隐患,安全无事故,安全生产始终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状态。创造了连续13年未发生安全事故的良好业绩。
谋福利促和谐
企业发展的根本是让员工能最大限度地享受企业带来的实惠。矿领导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及时了解职工所思、所想、所盼,千方百计的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追求最大限度地惠及职工来发展企业,努力创建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家园式”矿山。
东风煤矿每年都按要求足额交纳职工医疗保险金、养老统筹金、住房公积金、失业保险金和全体职工工伤保险金,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给上班职工按时足额发放劳保和防护用品,节假日还拿出一定实物和现金进行补贴奖励。投资2360万元新建的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办公楼、职工住宿楼和餐厅,于2010年12月14日建成搬迁投入使用。这些深得人心的公共福利事业,职工们看在眼里、暖在心田,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极大地鼓舞了职工爱岗敬业的精神和信心。
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东风煤矿领导不忘肩负的社会责任,不忘扶贫帮困献爱心,给结对帮扶新农村修桥、修路,给上河村修合作医疗站、造农田、兴水利,给村民林木补偿,还为全区中、小学捐款,给伤残、退休、内退、特困户、周边困难子女和孤儿上学以及养老院、周围村民赞助物资、现金等累计达3000多万元。同时,投资800万元把居住在矿井主副井之间采空区上方的39户村民进行了整体搬迁,使得村民都有了崭新漂亮的新家。
这些工作既加强了东风煤矿与周边群众的良好关系,同时也维护了矿井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矿区、和谐发展的主题。
重文化聚人心
企业文化意义在于它是为了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使企业具备不断改进的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另一方面来讲,企业的竞争力来自于对企业自身文化的不懈坚持。而一个企业文化主要体现在:有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策略;加强员工自身的素质锻炼;建立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
东风煤矿本着“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不仅注重员工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更关心广大员工们精神文化生活。每季度,都会定期策划组织一些文化娱乐或知识技能竞赛等活动,如安全生产知识(技能)竞赛、篮球比赛、棋类比赛、文艺晚会等活动。通过举办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不仅加强了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热情,提升了企业的团队凝聚力。2010年在全区煤炭系统“东风杯”安全知识竞赛中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为了给职工的工作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东风煤矿仅2011年就对新矿区办公楼周围300多亩土地进行了栽植绿化,栽植绿化树木花草15万株,几年绿化投资累计达500多万元,企业厂区绿化面积达到生活区的80%,矿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新投资建设的500多米长的文化长廊更是东风煤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现在进入矿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夜间灯光相映、景色迷人,始终保持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器、催化剂,东风煤矿通过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了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打造了市场竞争中的新优势,促使企业的环境变了,职工的精神面貌变了,工作质量提高了,经济效益提高了,职工积极性调动了,干部作风转变了,干群关系融洽了,开创了政治安定、生产安全、职工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实现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双抓双赢双胜利。
结束语
一个个历史的标高,一次次艰难的探索,一幅幅奋斗的图景,凝结着东风人亘古不变的企业精神。
忆峥嵘岁月,感慨万千;瞻锦绣前程,豪情满怀。曾经的艰难坎坷,都已过去。放眼东风,一个标准化、安全型、园林式的煤矿基本建成。
抚今追昔,东风煤矿书写了无愧于历史的光辉篇章。
我们有理由相信,东风人必将在榆林建成“中国经济强市、西部文化大市、塞上生态名市”的宏伟蓝图上,谱写出自己华丽的篇章。
第五篇:宣传片解说词
宣传片解说词
在秀美的松花江畔,杏花掩映的杏林路中段,矗立着一座享誉省内外的完全中学——佳木斯市第七中学。学校先后获得省市各类荣誉一百余项,尤其以独特的办学特色荣获省培养优秀艺术人才基点校,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如今,七中全体教师达成共识:每一个学生都有相对而言的优势领域,比如有的人显露出过人的“音乐天才”,有的则表现出超常的“数学天才”,而每一个体不同优势智能领域的充分发展,才能使个体的特殊才能得到充分展示、个性得以充分体现,才能保证个体适应并立足于当今这个极具个性化的时代,并走向成功。(字幕:七中——培养艺术家的摇篮)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七中立校52载,艺术办学也走进第19个年年头,成功的教育促进了个性发展,一颗颗丰硕的特色教育成果呈现在世人面前,并注定载入第七中学的璀璨史册:
1993年,与佳木斯师专艺术系(现佳木斯大学艺术学院)联合创办艺术班,开创省内中学联合办学之先河。
1998年,省级培养优秀艺术后备人才基点校,高考本科实现0的突破。
2002年10月,新建4500平方米艺术教学楼正式启用。
2003年,王传越、刘宇鹏考入国内最高音乐殿堂——中央音乐学院。
2004年,赵云考入奥地利维也纳国立音乐学院,第一个跨出国门。
2005年,赵嘉为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指挥专业
2006年,宋伟建考入乌克兰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
2007年,郭小倩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舞美专业
2008年,肖尧考入天津美术学院
2009年,又传来捷报:王苗壮成为考入奥地利维也纳国立音乐学院第二人„„
2010年,徐安庆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舞美专业
2011年,张丹通过了中央美术学院的专业课考试
这正是:引吭高歌跃进曲,挥笔泼墨画妖娆。(同时字幕:)
近十几年来,我校艺术高中为高校输送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其中,艺术高中近千名毕业生先后考入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天津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大、华东师大、东北师大、南京师大、燕山大学等高等学府,敲开了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众多国家重点院校的大门。
2009年7月22日,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这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国人也开始追求高层次精神生活。因而文化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文化产业的影响面越来越大。但是现在发展文化产业当中所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人才的极其匮乏,可以预见的是,高校将紧跟着政策在艺术方面继续扩招。
我校,一方面,为了满足学生摆脱严峻的就业形势,另一方面,为了实现学生一曲成名一画难求理想。我们学校提出了“为每个学生开辟成功之路,让每个学生实现人生理想(同时字幕:)”的办学理念。坚持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特色办学之路。
七中的艺术特色,有十几年的艺术实践,更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多元智能理论。按照该理论,每个
人的智力和潜能是不同的,而我们选择了开发学生的艺术细胞。通俗一点解释就是:一中要千方百计把学生送进清华和北大,七中要竭尽所能把学生送进中央院和鲁艺。
为此,学校结合多年时间,开发了一套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同时字幕:)早在“十一”五期间,学校就把《开发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作为我校的重点立项课题,其中我校的资源特色类校本课程包括口琴、竹笛、竖笛、舞蹈、声乐、音乐欣赏、国画、素描、书法、卡通、工艺、动漫画设计等,非常受学生欢迎。特别是我们通过整合和利用学校的资源,利用多功能厅设备连接各教室电视进行现场直播,也为全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艺的舞台。
民族的振兴在教育,教育的振兴在教师。无论你的教育生涯是长是短,我们必须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是博大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而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推进器„„
在文化课方面,我们有从教数十载的老教师把关,他们德高望重,博学善教,用爱心作清泉,洗涤着学生的心灵;我们也有富于生气的青年教师跟进,他们执着追求,敢于创新,在三尺讲台上燃烧自己无悔的青春。
在专业课方面,我们有外聘的专家教授,他们德艺双馨,严谨勤奋,为迷茫的孩子奏响了进军的号角;我们也有自己培养的青年才俊,他们急起直追,后来赶上,为饥渴的双眼描绘了华美的图章。
2008年,在皮秀云校长的英明果敢的决断下,我校的美术专业课实现了平稳过度,由过去完全依赖别人到全部独立承担,初步实现了我们独立办学的夙愿。
这就是佳木斯第七中学,在艺术特色教育方面,一次次勇立潮头!
实践证明:校风正,教风严,学风浓是我们的立校之本,全校老师和教育工作者不畏辛苦、无私奉献所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是我们学校不断发展、超越困境的原动力。(同时字幕:立校之本:校风正,教风严,学风浓)
艺术教育也正在悄悄地对学生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能。艺术教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通过个性化教学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某一方面的智能特长,为将来的升学、就业、生活、做人等打好基础。学校拓宽艺术教育的辐射作用,学校通过举办校园艺术节、体育节、文化周、十佳书画、十佳演讲员、十佳写作能手、课本剧表演等形式,以校管乐队、民乐队、舞蹈队、合唱队、长风文学社、《心语报》、校园广播站、篮、足球、田径队等组织,培养每个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精神层面的需要。在各类比赛中,许多同学脱颖而出,进一步发展了特长,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七中学还坚持组织学生去儿童福利院和老年公寓等进行社区服务外,为市教育局老教师艺术团无偿提供活动场地,并且组织学生在老年节为离退休老教师进行慰问演出,这不仅受到了老前辈们的好评,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以及教育局领导的高度赞扬。
相声大师姜昆亲笔题词,称赞七中是“培养艺术家的摇篮”。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有这样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
今天,我们第七中学也给家长和学子郑重承诺:“给我一个机会,我将把您的孩子塑造成为美丽的白天鹅!(同时字幕)”
欢迎你,望子成龙的每一位家长!(同时字幕)”
欢迎你,渴望成功的每一位学子!(同时字幕)”
有你的加入,佳木斯七中的明天将更加美好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