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普通高中课改第五至第八学段工作提示
普通高中课改第五至第八学段工作提示
xx区进入普通高中课改已近一个学年,在即将进入第二学年之际,我对各高中学校在第五至第八学段的课改工作,作三点提示:即抓紧选课工作,抓好亮点工程,抓实课堂教学。
一、抓紧选课工作
根据课程设置要求,普通高中第五至第九学段主要开设选修课程,高二开学前,教务处必须排出必修和选修两套课表,才能保证正常的开学秩序。选课要做的工作很多,工作量大,程序繁杂。现在距离放暑假二十多天,如果以学期选课的话,原则上应在放假前至少完成五至六学段的选课工作,所以五至八学段的选课工作必须抓紧。
如何选课?首先,成立选课指导小组,落实责任。其次,发放《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和《学校学期开课清单》,遗憾的是大部分高中学校至今还没有形成《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再次,组织选课指导教师、学生、家长学习《学校课程计划》和《学校学期开课清单》及《学生选课指导手册》,了解选课要求,掌握选课方法,学生填写《学生选课清单》。最后,汇总调整,指导重选,汇报结果,家长签字,合理编班,排出课表。
选课工作由教务处负责,指导教师对学生选课负第一责任。如何指导选课,我要提示四句话:即规划选修课程(直接就业、人文方向、理工方向、艺体方向);合理分配学分(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是: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应获得学分,在三年内至少获得144学分,必修学分不低于116学分,其中包括研究性学习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学年不空领域(八大领域、十五学科、若干模块);选修按类有别(榆林市一中选修I学分要>28,选修II学分要>8;榆林市二中、榆林市苏州中学选修I学分要>22,选修II学分要>6;其他高中学校选修I学分要达到22,选修II学分要达到6)。请各校依据《榆林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生选课指导意见》和《榆林市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编排指导意见》进行操作。
二、抓好亮点工程
所谓亮点工程就是国家高中课改的新东西,具体包括模块、选课、学分认定管理、走班、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素质评价、成长记录袋、校本课程。值得注意的是:课改是国家的意志,政府的行为,亮点工程不能不做,既不要有畏难情绪,更不要心存侥幸。
(一)、关于模块:探索模块教学方法,系统推进模块教学。在模块教学上,既要围绕一定的“主题”组织相对独立的教学活动,又要保证与相关模块的逻辑联系和学科内在的系统性。在模块课程下,评价课堂教学就不仅仅看孤立的一节课内的表现,还要综合追踪衡量一个模块(一个单元/或一个主题或一个问题)的整体教学情况,这也是课改一个比较本质的要求。
(二)、关于选课:已在抓紧选课工作中阐述,请各校抓紧时间,按章操作。各校如不具备选课条件,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只有将选修课变相为必修课,由学科组确定模块,按必修课排课。
(三)、关于学分认定管理:目前已过四个学段,各校自成体系。个别学校有按类分科的学分认定办法,也认定了学分;有的学校刚出台了部分认定办法,高一学年的学分至今未能认定;大部分学校既无办法,也未认定。希以《榆林市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管理指导意见》为依据,参考首批高中课改实验区模式,结合本校实际,完善各校按类分科认定办法(学科类:修习时间 过程评价40% 终结测试60%;综合实践类;选修Ⅱ类),做到刚柔适度,按科细化。特别应设计出科学的系统操作表格,以利具体实施。
(四)、关于走班:走班是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由选修决定的。国家、地方、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选择同一模块的学生组成新的教学班,学生将在教学班和行政班之间不断走动,传统的以行政班进行班级管理的形式必然会有所改变。选课最低开班数分类要求为:榆林市一中≥30人;榆林市二中、榆林市苏州中学≥40人;其他高中学校≥56人(全班人数)。应该注意的是,各校如在选修课程中无条件走班,务必在校本课程中安排走班。
(五)、关于通用技术:过去大家都没有开设,建议依顺序安排在高二学年四个学段,每周2课时,必须上课表。可校际联合教师走课,与职教中心合作开课,电教设备辅助开课(如汽车驾驶与保养),聘请专业人员黑板上开课。最根本的是政府尽快配备专职教师,添置相关设施设备。
(六)、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共23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15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三年270个学时,安排在第一至第八学段完成。最简单的是围绕教材查找资料,联系课内课后探究。可以是课题研究(如社会调查、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也可以是项目设计(社会性的如《一次白色垃圾处理活动设计》,科技性的如《过水槽的设计》);社会实践每学年不少于一周,由学校统一安排,校内的如军训、运动会,校外的如参观、调查,体验的如协警;社区服务三年不少于10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不少于5小时,并取得相关证明,安排在高
一、高二完成。特别要有记载,有系列操作表格,有档案。请各校依据《榆林市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与管理指导意见》操作。
(七)、关于综合素质评价:这项工作只有一所学校做了,省、市、区均发过文件,请各校按文件操作,并参考《高中课改资讯》2008年第一期,借鉴海南经验,再探索更为实用、更易操作的评价办法,省上对高中学生都建了电子档案,要求各校要上传评价等级。评价的结果可能以适当的形式与高考录取挂钩,作为高考录取的参考。此项工作量大繁杂,请特别注意过程材料的留存,以防家长控告。
(八)、成长记录袋:根据高中课改评价载体和评价原则的要求,高中学生应有成长记录袋,但可简单也可讲究,既放规定东西(如学分认定表),也放自主东西(如座右铭),海南的做法可以借鉴。
(九)、关于校本课程:包括课程方案中的选修Ⅱ、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其他学习领域中相关科目的具体内容。要求学生在该科目要达到6个学分,但校方必须准备12个学分的模块。校本课程应做到“三贴近”,即贴近高考、贴近必修、贴近社会。我区目前各高中学校大部分没有开设校本课程,有的学校搞出了一些挂靠学科的专题讲座,如榆林市一中、榆林市苏州中学,但无特色课程,无优势项目,榆林市苏州中学的《走进榆林》可谓较有特色。其实陕北信天游、陕北剪纸、榆林史话、黄土地素描、陕北民歌等都可以开发成校本课程。有关这部分的操作,请依据《榆林市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意见》进行。
值得强调的是,以上工作要落实机构,落实人员,尽快步入轨道。一些校领导对此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如果我没有讲错的话,教育行政部门会在这些方面加大监管力度。
三、抓实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总体上各校都不遗余力,但应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扬弃传统教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具有传承性,凯洛夫不过时,陶行知不过时,扬弃是不可否定的教学客观规律。高中课改要求教师要有新理念,教师理念是关键,但也要防止走入四方面的误区。
首先,“推倒重来”论。高中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彻底颠覆”,而是一种扬弃。扬弃意味着,不是彻底摆脱传统知识接受式的学习,一些该有的基础知识是通过新的方式让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改革固然要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与体验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彻底摒弃接受式学习。接受式学习省时省力,方便有效,反而更应提倡。
其次,“放弃独立思考”论。高中新课程强调合作学习,但不放弃独立思考,强调降低老师的包办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但不是要放弃对个体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的要求与培养。
再次,“学生自己学习”论。高中新课程强调自主学习不等于学生自己学习,教师决不能放弃引导作用,应是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示范者,要引导自主学习,除了典型的个人思维外,教师要依据模块内容把新知识引入教学中,同时只有教师才有可能在教材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和二度开发,并融合到教学中去。
最后,“自由学习”论。高中新课程要求选课和走班,但不是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也不是想来就来、想去就去,要受到资源的限制和人数的限制。
(二)、把握深度广度。我区各高中学校目前在这方面暴露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新课程教材本身容量大,加之教材与教辅不协调,导致课时紧缺。第二,新教材内容新,模块多,变化大,对现有的高中师资来说驾驭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后续教材目前不能看到。第三,由于教师培训经费不足、培训时间不够等因素制约,教师对课标掌握不够,教学内容与方式针对性不强,难以满足实际需要。第四,陕西课改高考方案目前尚未出台,教师担心教学与考试脱节,导致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新旧内容一起上,大纲课标一起上,教材教辅一起上,特别是部分教师对课改评价制度缺乏信心,给学生带来很大负担。就以上问题,我们可以做下面一些尝试:一是实行40分小课时制,每天可增加一节课;二是把学科课内教学向研究性学习延伸,一课两用;三是钻研课标,把握课改追求。我们可从一道中外试题看课改新追求:
日本教师给高中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
“日本跟中国每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之。”
其中有个日本高中生是这样分析的:“我们跟中国很可能在台湾回到中国以后,有一场激战。台湾如果回到中国,中国会把基隆与高雄封锁,台湾海峡就会变成中国的内海,我们的油轮就统统走右边,走基隆和高雄的右边。这样,会增加日本的运油成本。我们的石油从波斯湾出来跨过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上中国南海,跨台湾海峡进东海,到日本海,这是石油生命线,中国政府如果把台湾海峡封锁起来,我们的货轮一定要从那里经过,我们的主力舰和驱逐舰就会出动,那时双方就可能开战。”
日本学生由此判断,中国跟日本的摩擦,会从东海开始,从台湾海峡开始,时间判断为2015年至2020年之间。
翻开我们传统的教科书,题目是这样出的:
“甲午战争是哪一年爆发的?签订的叫什么条约?割让多少土地?赔款多少银两?”
也就是说,中国的学生一天到晚忙着记忆什么时候割让辽东半岛,什么时候丢了台湾、澎湖,赔款二万万银两,1894年爆发甲午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背得滚瓜烂熟,都是一大堆枯燥无味的数字。中国的学生将来可能会怎样呢?
显然,课改追求的是前者而非后者。是培养能力,解决问题,而不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
(三)、围绕课改备考。高中新课程下的各科教学必受高考制约,高中课改必然要和高考改革挂钩,好差教师也可能重新洗牌。从首批高中课改实验省的情况来看,以下三点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适应高中课程方案选修课的安排,增加了选考内容,比如海南和宁夏高考试卷,新安排了15%左右的选考内容,广东和山东安排了30%的选考内容。
第二,把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全面发展,避免偏科。比如海南省,高考内容由“3+小综合”改变为“3+3+4”模式,其中“4”属于基础会考内容,基础会考内容成绩的10%计入高考成绩。
第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尤其是进入“211工程”的重点高校将不再唯分论,而是非常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尽管备战高考的关键学段在第十至十二学段,但这两个学段也应有围绕课改备战高考的意识,那些与现实生活结合得很紧密的题型,未来很有可能将大量进入高考中。比如,某高中自拟的语文试卷中,对学生语言表达的考查与现在最流行的写短信联系起来,要求学生用80字以内给同学发短信送上祝福,在这则短信中必须运用一个神话或童话故事,使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格。这道题目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考查了学生修辞的运用和想像力,更能使学生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像这种题型,未来就很有可能大量出现在高考试题当中。
最后,我们引用教育部相关官员与记者的谈话作为本话题的小结。“课改未来的方向必然要和高考改革挂钩,那些在课改中走得越快,走得越好的学校和地区,必将在高考中受益,高考也必然要向这些地方倾斜,这是毫无疑问的。”
四、几个悬念
(一)、学业水平测试。省上测试文件已发,市上情况不明,这对学校的学分认定有影响。
(二)、文理分科。这对学生选课有影响,高考也有影响。
(三)、课改高考方案。如按江苏、海南模式,则除3外会考成绩加10%,显然文理不能分科。
(四)三年后的高考结果。
这些悬念我们需要等待,过一会就会明白。
以上提示仅代表个人意见,欢迎批评。
第二篇:学校对课改工作培训管理
xx中学课改培训工作的开展与管理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课改工作要以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建设义务教育拓展性课程的指导意见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局的工作要求,着力于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培育学校办学特色;着力于实施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着力于转变育人模式,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同时发扬全校教师团队合作探究的精神,群策群力,为建设特色xx中学而不懈努力。
二、工作重点:
1、成立推进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xx
副组长: xx
成员: xx xx xx
2、组织召开推进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照片)
3、组织全体教师召开推进课程改革工作动员会。
(照片)
4、完善改革评价制度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
5、开展拓展性课程,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优化课改管理。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教育变革。它对于从根本上确立广大教师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从根本上改进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确保基础教育有重大突破,使面广量大的有个性、有创造力的、身心和谐发展的、能肩负起现代化建设重任的一批批人才茁壮成长。
1、本学期,学校将进一步建立、健全与课程改革相匹配的内部管理机制,激发教师参于各种校本培训的热情,努力营造课改良好氛围,不断推进我校课改向纵深发展。
2、继续实施和完善已形成的以下几项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即听课评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每周开课制度、学校领导随堂听课制度、“六认真”工作月检和即时检查制度、严格考试考核制度等。
3、对学校的课改实验情况及时向宣传媒体投递信息,搞好课改的宣传报道工作,鼓励全体教师能把自己在课改实验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等整理成文,共同探讨,共享经验,共同提高。
(二)抓实校本培训,提升教学理念。
1、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课改培训活动,并认真做好校级再培训活动。
2、教育改革,理念先行。
要取得成功,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是最重要的。思想观念转变了,新的理念把握了,我们就有一种开阔的、深长的眼光,就会获得一种全新的犹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美好境界。
本学期,理论学习是本学期我校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将在组织教师学习课改先进理论、教育思想上加大力度,拓宽学习渠道、加强学习指导、促进学习交流、收获学习心得。重点做到以下几点:(1)学习活动做到经常性。课改理论学习活动的组织上要进行统一的安排,有全学期活动内容安排、有固定的学习时间保证、有专门的学习场所提供,做到理论学习活动有始有终、持之以恒,使学习形成制度化。
(2)学习内容做到专题性。在学习内容上将做到专题化、系列化,紧紧围绕课程改学习相关理论,每次学习做到有计划、有步骤,专题明确、内容充实。
(3)学习方式做到多样性。在学习方式上力求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定时讨论与随机交流活动相结合。一方面学校努力为教师创设多种理论学习的渠道,定时安排学习活动。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尤其是动员青年骨干教师多读理论书籍,勤做读书笔记,畅谈读书心得。
(4)深化校本教研,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①挂钩领导每周进课堂听课、评课、指导不少于两次,并及时给予评点、指导,及时了解课改动态。对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监控课改实验发展情况,一方面使领导与教师之间加强合作探讨,共同熟悉教材、检验教法,积累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能为课改工作出谋划策,促使全辅导区各校的课改工作朝着正确方向和预定目标发展。
②教师与教师之间进行随机互评。结合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平行班教师,特别是在同一备课组的教师之间随机进行听课、评课活动。一方面,可以检验集体备课教案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能促进教师之间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形成浓郁的教研氛围,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③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专题研评。课改组要根据期初确定的教研专题开展系列化的开课、评课活动。教导处组织全校教师开展大型听课、评课研讨活动。
④养成反思的习惯。课改实验老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成功和教训进行理性思考,写成教学反思。本学期,我校结合学生养成教育开发校本课程,努力营造浓厚的特色教学氛围。
(三)尝试评价改革,促进师生成长。
1、评价目标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入手。因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因素中智力因素只占20%,而非智力因素占80%,因此必须重视对学生在学习时所表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
2、评价主体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家长、同学、老师四者同时参与评价,对老师的评价,可以用自评、他人评、学生评、学校评四者相结合,至于比重如何,将在本学期作进一步的探讨。
3、评价方法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重在真实、鼓励。可以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 法,对基础知识、解题能力等方面可以给予量化,而对解决问题的策略、实际操作、说话、朗读 等方面则可以给予定性评价,即可以用言语给予学生一定的评价,并重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四、工作安排:
三月份:
1、课改领导组部署本学期课改工作,确定工作重点;
2、制订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计划;
3、组织有关老师参加九年级培训;
4、各教研组制订好活动方案;
5、课改教师会议。四月份:
1、课改现状分析会;
2、课改专题重点:语文学科。五月份:
1、参加九年级课改分析会;
2、教学开放日活动;
3、课改专题重点:数学学科;
4、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研讨。
六月份:
1、参加优课、评课比赛;
2、课改专题重点:其他学科(音、体、美、科学等学科);
3、骨干教师做专题讲座
4、课改年级教学质量。
七月份:
1、整理好课改资料;
2、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改革工作全员培训;
3、总结本学期课改工作,写好工作总结。
第三篇:学课改实验工作小结
课改实验工作小结
当新课程理念化作雨露甘霖洒向神州大地时,我们如同干渴的土地看到了希望,期待着丰收。一年多来的课改实验,让我们在苦涩和迷惘中,尝到了甜头,看到了未来,也更加坚信“课改必胜”。当这一切都成为了过去,我们也开始学会了冷静的思考: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们得到了些什么?
一年多来,我们根据上级部署,认真学习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树立一个理念,依托两个载体,落实三项制度,以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为重点,扎实地推进课改实验工作顺利开展。
一、树立一个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为了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去年暑假,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新课程通识培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上级有关文件,聆听专家讲座,开展了人才观、价值观、教育观等主题讨论活动;学校领导带头学习新课程理论,从自身教育理念的转变开始。每一次的新课程培训、教研活动、公开教学、社会宣传等,学校领导都认真组织、参与,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尔后,学校通过校本培训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强化了理论学习与研讨,促进了教师新旧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火花,使每一位教师的认识在学习中提高,观念在讨论中更新,行为在交流中转变,从而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依托两个载体——课题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
1、课题研究 学校在重组教研组的基础上,通过酝酿,反复论证,确立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转变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并把研究重点确定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上。通过实验研究,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必须整合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问题情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设计”是原学区的研究专题。一年多来,学校课题组经过“理论学习、实践探究、反思研讨、总结提高”,摸索出一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的新路子——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努力遵循“大主题、长周期、慢节奏、重过程”的实施原则,充分体现自主性、综合性、探究性、活动性、开放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并逐步开展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的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的探讨,使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富有成效地开展起来。今年四月份,我校举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场研讨活动。两位执教老师以其活跃的课堂气氛、自主开放的合作探究方式、充分自由的个性化展示,获得了市教师进修学校教育专家及与会教师的充分肯定;我们也在研讨会上得到了专家的悉心指导,解决了一些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惑,明确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2、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是块难肯的硬骨头,它又是课程改革的一项创造性、开拓性的工作。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重新审视学校的教育哲学,分析学生、学校及社区的发展需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开设了必修与选修两大类、12小类的校本课程门类。如,通过挖掘海外侨亲艰苦创业的历程,热心教育的事迹;xx人在改革开放中敢为人先,思源思进所形成的 精神等,使学生了解家乡的时代变迁与发展历程,本地人在海外的创业经历,激发学生爱国爱乡思想感情,使学生从小树立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远大理想。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建立了科学的工作程序,必修课实行学段管理,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组织教学;选修课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水平,打破年级界限,开展活动。
三、落实三项制度——学习、研究、常规管理
1、落实学习制度。我们认为,实施新课程成败在于教师,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在于不断地学习。为此,我们制订了业务学习制度:每周一至少安排两小时集中学习课改实验指导性文件、课改典型经验,并围绕学习内容展开讨论;不定期邀请专家到校讲座,接受专家的思想
传播,解决实验中的困惑与问题;组织教师外出参观交流,了解课改的研究动向,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在学习中,我们努力做到学校领导带头学,实验老师跟着学,非实验老师赶着学;使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课改实验中来,自觉地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育教学活动。此外,我们还要求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学习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并做好摘要记录。通过学习讨论,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理论认识水平和科研能力。
2、落实校本研究制度。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课程改革向前推进的保证。(1)、学年初,我们制定了制定了“十个一”制度,要求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听一节课,并做好记录和评析,每周做一次个案分析或教学反思,每人至少参与一项课题研究,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校级以上教学观摩研讨课,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或优秀个案。
(2)、我们把每周四定为校本研讨日,上午开设两节校级教学研讨课,当晚举行教研沙龙活动,开展主题研讨、说课、评课。在研讨中,我们提出了三项要求:(1)、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学科需要,围绕一定的研究专题开课,并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2)、要严格遵循研讨的程序:备课——上课——说课——反思——评课——小结;(3)、每节研讨课的材料(教学设计、说课材料、教后反思、研讨记录)必须整理完整,交给教导处存档。
(3)、每周六开展周末研讨活动,通过反思本周教学工作、交流学习心得与教学、研究下周教学设计,达到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效果;有时也邀请专家到会与老师们面对面,为老师们答疑解惑,发挥专家引领作用,提高校本教研效果。此外,我们鼓励教师开展积极开展行动研究,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实施“跟班听与教”、“教学新秀观摩课”、“ 骨干教师讲座”等教学研讨活动,并把这些措施的落实纳入教师的业务积分中,作为评价教师的一项重要指标。一年多来,老师们都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教育研究活动中,学会了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促进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3、落实常规管理制度。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为了在课堂上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让课程的生命存在于课堂,让课改的魅力呈现于课堂,我们制定了新的教学常规管理办法,从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考试评价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具体来说,要求教师从备教案向备学案转变、从管理者向参与者转变、从单一书面作业向综合性作业转变,引导教师在实践中自我反思,转变角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使学生在个性化的学习中获得发展。为了让老师们大胆地、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地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着力改革教学评价机制。评价教师和课堂教学,看“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是否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否有利于教师创造力的发展。评价学生,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的表现,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突出评价的开放性、多元性、多样性,看每一位学生是否在原有的(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尝到了课改的快乐:课堂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喜人局面;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乐趣,课堂成为教师展示生命价值的舞台。同时,我们也取得了丰硕的果实成绩固然令人欢喜,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课改之路依然漫长。,以科研创品牌,为把我校建成有特色的一流学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