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19-05-15 13:09: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

第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

一、前言:

2012年8月10日,我小组一行人来到了山东省泰安市边院镇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报告。边院镇东依泰山,西临东平湖,南与孔子故里隔河相望,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东距104国道和京福沪高速公路151km距泰山20km北靠省城济南70km,西距济微路5km。省级干道泰东路穿境而过。镇驻地基础设施齐全,高标准规划的小城镇格局已见雏形,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项目区已初具规模。边院镇地质肥沃,水源充沛,自然资源优热突出。岩盐、石膏、花岗石、木鱼石、石油等地下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且品信高易开采。近几年,边院镇在县领导、镇领导的带领和支持下,充分利用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的优势,大力、全面的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调查目的:

(一)了解基层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做法,近几年来新农村建设中

取得的成效及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合理化的建议。

(二)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科学文化知识和现

代文明。

(三)进一步深化“三下乡”活动,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四)认真落实“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新农村建设之前的边院镇:

新农村建设之前的边院镇,在肥城县十四个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排名倒数第二,镇上的居民生活十分艰苦。边院镇位于肥城县的最西部,位置较其他镇偏远,因此在政策上一般很难得到县里的扶持;五六年前,镇上还没实行新农村建设,人们的人均收入不超过800元,消费水平也都不高,镇上只有一家超市----隆源超市;居民居住的房子大都是砖房、土房,能住上楼房的了了无几;而居民出行的工具,除了11路(即两条腿)就是自行车了,那时候谁家有辆电动车或是摩托车就算的上是有钱人了;镇上的路除了一条通往县里的路是柏油路外,村与村之间都是土路,特别是下雨的时候,那泥泞的土路简直寸步难行。

四、新农村建设中取得的成绩:

(一)农业

2004年,农业总产值达到34891万元,人均纯收入3680元。

(二)畜牧业

截止目前,全镇各类畜禽存栏分别是牛1560头、其中奶牛74头、生猪3万头、羊40万只、蛋鸡250万只。年出栏分别是牛850头、猪3万头、羊4.8万只,肉产量9950吨、牛奶产量250吨、蛋产量2.1万吨,建成了标准化饲养小区24处,发展各类畜禽饲养大户3100户,牲畜口蹄疫强制免疫,动物化验室建设齐备,通过了肥城市主管部门的检查验收。边院镇是标准化优质畜产品先进乡镇,均通过泰安肥城两级市的检查验收。

(三)林果业

在林果方面,以山区开发,道路林网建设为主,并把全镇各主要路段建成绿色通道。现全镇有经济林8500亩,其中樱桃1000亩,核桃2000亩、桑园2000亩,年产各类果品5000余吨,产值1500万元,封山育林1200亩,林网植树250km、130万株、堰边花椒2000亩。

(四)加工运销业

农业结构的加速调整,带动了农产品加工运销,截止目前已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绿龙公司和旭鸿公司,田园公司也将于近期落户边院镇,同时农副产品的加工运销户也应运而生,现全镇有各类加工运销大户近200户,极大地推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

(五)城镇建设

院镇城镇建设,布局合理,公用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镇已初步形成。

根据镇驻地现状,地形条件及用地发展方向分析,采用“一心”“二市”“二轴”,“五区”的用地布局结构,形成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城市布局形态。“一心”:在太商路与边潮路交叉口以东形成行政中心。“二市”:为体现村镇特色,方便群众生活,规划布置了两个农贸市场。这两个农贸市场所处位置交通便利。“两轴”:以政府前街作为镇驻地东西向主发展轴,同时也是一条商业街,边汶路为牵北向主发展轴。“五区”:发展工业区、居住区、行政办公区和商贸区五个功能区。

(六)旅游资源

边院镇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北部有横山、布金山、宝金山、连绵长22公里,重峰叠翠,云遮雾障;蜂飞蝶舞,鸟语花香;无限风光,是令人留连忘返的好地方。这里有许多名胜古迹,更有许多美丽的传说。

宝金山,俗称宝山。有古迹“泰山行宫”一处,供奉碧霞元君神像,始建年代无从查考。据清道光元年重修宝山泰山行宫碑记:“„„相建不知於何时”,可见年代之久远。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宝山行宫庙会,汶河两岸善男信女逾万人纷至沓来,车水马龙,煞是热闹。今已演变成为集旅游、祈愿、娱乐、物资交易为一体的宝金山庙会。

布金山,俗称布山。这里有唐代诗人李白“送王山人归布山”遗迹,有民间传说张志纯(人称邋遢张)得道成仙的“仙人桥”,有元代“云阳庵”遗址,还有古长城,杨家寨,跑马岭等古迹。自2003年以来,位于布金山下的小王村投资逾百万元,在山下开挖河道3公里,建成垂钓区,在山上修环山公路5公里,建成金山阁、金山关、石门关、泰山行宫、聚龙亭、长寿阶等多处景点,并建成了金泉山庄,集旅游、休闲度假,垂钓、娱乐、餐饮服务于一体,于2004年5月1日起正式对外开放,仅五一黄金周,接纳游客二万余人。

(七)医疗卫生

边院镇现有两家较大医院,分别是肥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和边院镇过村医院。这两所医院经过多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为科室齐全、设备先进、功能健全、技术力量雄厚的综合性医院。其中,肥城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04年5月成为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指导医院,同时还是中科院医学院的学术研究及疾病普查基地之一。目前,全镇80个行政村都建起了村级卫生室(所),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看病就医。通过镇村共建合作医疗等方式,基层诊断的医疗水平大大提高。

(八)教育事业

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义务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小学教育、幼教工作分别位居全市前两名。学校布局调整全面完成,规范化学校创建成绩突出,在合点并校的基础上,对中小学进行了全面的危房改造。目前,全镇有7处学校园所被评为泰安市规范化学校园所,规范化学校园所所占比例在全市位居前列。全面施实素质教育,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在全市春运会上,中学生体育代表队连续2年分别取得第一名、第二名的好成绩,2002年在泰安市田径运动会上,取得第5名的好成绩。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综合教育,均有了明显提高。

五、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标准化运作有待提高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边院镇在农业、林果业和加工运销业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人均纯收入也比2001年翻了近两倍,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标准化运作方面是,问题十分明显。畜禽业和加工运销业方面,均没有形成公司、企业性质的标准化运作方式。畜禽饲养大户和加工运销大户虽然数量多,但个体经营成分明显。饲养大户3100户,标准化饲养小区只有24处,而且畜禽的饲养方法往往是饲养大户的经验行为,随意性大,没有形成一标准化的饲养方法和程序步骤;加工运销业方面,虽然一些田园公司在边院镇落了户,但应运而生的加工运销户与田园公司仍然是独立运作和存在的,造成运销大户在运销过程中的不规范性,运销和装卸货物的的非标准化运作。运销不及时,产品在中途运输中破损的现象时有发生。浪费了原料和人工费用的增多,使利润受损严重。

(二)城镇建设局部规划不够具体化

虽然边院镇依地形条件和发展方向,规划出了“一心”“二市”“二轴”“五区”的用地布局结构。但对于具体功能区的规划并不十分明确。如对于商贸区功能区,由于没有规定哪些是地摊经营,哪些地方允许地摊买卖行为,哪些是门市专用区,导致地摊经营在商贸市场上随处可见:在门店前面有地摊买卖行为,在路旁往往挤满了地摊小贩。这不仅造成门店和地摊经营者之间矛盾摩擦不断,还导致道路交通拥挤,通车困难,人流缓慢,商贸卫生很难控制,市场难以管理,严重影响了边院镇的形象。

再如,在工业区的规划中,由于没有具体细分片区,导致农业,加工业和畜牧业混杂经营现象的出现,各行业不能集中发展,十分不利于标准化规范经营,也使得边院镇领导班子管理十分困难。

(三)居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文化范围不强

随着边院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行,当地居民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居民的文化素质也随之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从理论上讲,经济决定政治和文化,但文化有其自身的独立性。先进的文化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的文化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边院镇长期经济的落后,道路不畅通,与外界交流较少,居民封建气息依然明显,居民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尤其是当地的中老年人。我小组人员对边院镇简单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1960年以前出生的中老年人,有81.2%的居民没有接受初中教育,60.6%的人只念过小学。所以,从这一结果来看,边院镇中老年的知识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和重视。从另一方面说,只有当地居民的有了先进知识的引导,眼界变开阔后,社会经济才能进一步向前推进一大步。

(四)医疗基础设施不足,居民看病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在国家提倡的“医疗到居民家门口”的政策下,边院镇也建立了自己的第三级医疗卫生体系,村上也有了私人诊所和政府支持下的基层医疗卫生室,但居民的医疗条件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改善,农民看病还是很难。这是怎么回事?

据调查,边院镇的居民由于早期经济落后,生活困难,导致很多居民患上了慢性疾病,如脑血栓,静脉曲张等。由于早期没有得到治疗,后期治疗更加困难。这样的慢性疾病往往需要持续的药物治疗,还要有专门的医疗机器进行持续的观察和记录,这样才能慢慢康复。显然,对于边院镇的居民这两点并没有条件。从经济上说,患慢性病的多是老人,经济来源少;从医疗器械上说,边院镇的基础医疗基本没有。如果边院镇的居民到县城区看病,一是药物价格高,二是医疗检查费用也高。所以,综合考虑后,边院镇的居民患慢性病的做法往往是拖着,这样,只会造成更严重。

六、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小组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对边院镇的局部和细节部分进行重新规划调整

小组建议边院镇的局部规划调整应细分到各功能区的片区,进行分片管理。规划方案中应包含具体片区区功能和经济行为的描述,还应有对不符合相关规定的处罚条例。这样才使得规划可执行,违法可处罚;对商贸区功能区,要明确划分集市区和门店经营区两部分进行管理。明确划分出集市区和门店经营区两部分分区进行管理。集市区要划分具体的范围界限,严禁地摊买卖行为在道路旁进行占路叫卖的行为;再如对工业区应细分为林业和生产加工业和其他三个区,进行分类集中管理。

(二)积极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畜禽和生产加工技术,努力实现标准化运作实现畜禽和生产加工的标准化运作,对其节约成本和快速成长壮大有不言而喻的作用。边院镇和生产加工大户应积极到本省或出省到成功地区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努力实现标准生产和加工流程的形成。畜禽大户和生产加工大户尤其要借鉴公司的标准运营制度和养殖、生产运销技术,使自身不断从个体经营大户向管理规范、标准运作的公司转变。

(三)加大对中老年人的科普文化宣传力度,举行文化活动,加大教育投入针对中老年人的科学文化素质低和接受新知识难的特点,乡镇政府可通过村

广播、宣传栏和当地电台等渠道对居民进行全方位的科普文化宣传。在资金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定期举行中老年人科普文化知识比赛,不定期举行一些可以丰富老年人生活的文化活动,如扭秧歌,老歌翻唱比赛等活动,以此来调动大家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另外,也应积极推进家电下乡活动的进行,毕竟电脑和电视对新知识的传播更为迅速,覆盖面也广。

对边院镇的未成年人而言,要不断加大当地的教育支出,努力提高当地的教育水平和改善,使新一代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四)不断改善医疗检查条件,进行村、镇、县医疗合作活动

针对居民医疗检查设施欠完善的情况,边院镇可加大对医疗设施的重视,不断投入医疗资金,购进与当地居民疾病急需的设备,对当地中老年人进行定期体检,并建立个人档案,将疾病做好充足的预防准备。对特殊人群的慢性疾病要跟踪治疗,持续进行检查、关注、治疗。

另一方面,由于看大病重病必然要到县医院和省医院的情况,要积极建立每个居民的医疗保险,使得到医院就诊有保障。同时,要积极与县医院和省医院合作,组织当地卫生室人员到县,省医院学习经验和知识,或县医院有关人员下乡坐诊活动,不断交流合作,改善边院镇的就医条件。

七、结束语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定义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从这里我们了解到它要实现的不只是经济上、政治上的成果,还有文化和社会上的发展和突破。在我们小组对边院镇的调查实践中,我们也会发现,经济上的成果实现后,真正落实到文化和社会上还需要边院镇做更多的努力。政府政策的贯彻要具体落实到细节,局部,不断改善经济发展的条件,不断改善民生,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制度,将具体工作实施在局部和细节上,才能更快更全面的实现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和谐!

第二篇:暑期社会实践报告__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工商管理系财务管理02班周阳2012091136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交通问题

本次实践工作地点是在长沙县交通局运输管理所,时间为2013年8月1日——2013年8月15日。工作内容主要是协助工作人员监督检查客货运输经营,同时在工作之余将自己的工作感悟以及经历记录整理总结。在经过十几日的工作历程之后,自己更多的丰富了社会经历和生活阅历,同时也更加直观的体会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当代农民生活带来种种变化。

工作单位介绍

长沙县交通局运输管理所担负行政管理职能的副科级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归口兴隆县交通局领导管理。负责本区行政区域内实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法规授权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保护道路运输有关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道路运输事业的健康发展,对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经营、道路货物运输经营、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包括站(场)经营、机动车维修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等业务工作进行行业管理,权限包括监督检查道路运输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检验单据、票据、标志牌、营运证等证件,对道路违法经营者依法进行管理和处罚;监督检查客货运输经营者和客货运站场、机动车维修、驾驶培训机构等运输相关业务经营者的服务质量;做好道路运输企业和其他经营业户的分类指导,保护合法经营,保护道路运输有关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实践过程

因为爸爸的工作地点贴近农村,所以我特意着重了解学习了国家近些年来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问题。这几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中国的农业、农村形势正在不断地向好的方面发展。特别是从2004年开始到现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得到了全党、全社会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认同,大家都认

为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性的任务。因此全社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在逐步提高,农业、农村发展的环境在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因为工作内容及方向,期间我接触了大量的农村从事运输行业的人员,并对他们进行了采访和询问。现将所整理的一些关于工作辖区内的农村交通建设问题所列如下:

一.辖区农村交通现状和农民出行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出行村民及部分司机的采访,掌握了许多辖区农村路况的信息及农民交通出行的情况。现在,农民出行普遍还是用的汽车,乘汽车便宜又方便,小车在农村的普及率不是很高。一般而言,只有村里少数的富裕农民才拥有自己的小车。相比于十年前,农民的出行时越来越方便。十年前,他们到县城里去多半走路或骑自行车。可现在通了公交车,想去就去,既方便又快捷。而相比于方便的交通工具而言,车费还没有怎么提高,特别是公交车,一般来说都是一元。看着农民脸上微笑的表情,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新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农村也基本上村村通了公路,我们现在不得不感叹新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好啊!它把各种先进的科技带到农村去,使我们的农民过上幸福的生活。由于有了公路,大大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农民基本上都有了摩托车及农用车,他们可以很方便的把各种蔬菜及农作品及时的送往县城里以满足县城居民的各种生活需求。

1.农村村公路现状

文化大革命前,辖区周边农村村是没有硬化公路的,文化大革命后,经济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周边农村修起了硬化公路,并随即通了到县城的汽车。从此,县城周边农村公路直到县城里。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来那条泥石公路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镇政府的号召下,由政府出资,对公路实行了柏油化,在90年代末期,这条宽宽的柏油马路终于通车,各村村民心里不知有多高兴。有了好路,公交车也来了,随即村里有了公交车,并且依附于条条主公

路,村民们都修了通向自家家里的支路。现在各村的农民一出门就是公路,看着他们谈论各自村里交通时脸上洋溢的笑容,我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开心!

2、周边农村村车辆结构状况

现在辖区内有机动车约3000辆。其中货运车2400多辆(含大型货车1000辆,农用运输车900辆);客运车500辆(含营运性客车270辆,非营运性客车150辆);农用拖拉机80辆;大大的方便了农民的出行及货物运输。

二.辖区农村交通中存在的问题

我在与部分农村人员交谈中也了解到,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的各类交通工具正在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自行车在农村渐渐普及,至九十年代初期,摩托车的数量又在农村逐渐增多,近年来,由于助动车的数量在农村的激增,以及广大农村个体经营者的电瓶车、三轮摩托车数的泛滥,而农村交通设施建设的相对滞后,再加上农村人口素质及交通意识的薄弱,逐渐导致农村交通情况的不断恶化,虽然说是广大农民进出县城的交通工具在不断变化,交通便利情况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农村交通事故的频发,给广大农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与此同时,农村交通环境的不断恶化,也正在深刻地提醒人们时刻要把自己的人身安全和生存环境的保护放在首位。

1、农村公路网络

尽管与十年前相比,农村公路密度,高级路面有一定幅度增加,公路建造深度也有了显著提高,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各种样式的汽车也进入了农村,使周边农村的农民享受了城市人民的方便生活。但仍与该村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只要有以下方面:

(1).公路交通网络不健全,整体服务水平低。周边村内多数公路路段时速仅为20-30公里,大大低于国内平均时速44公里的水平,其公路运输状况差,人车混乱,通畅不行。

(2).道路基础设施不配套。现在的公路不仅等级低,路况差,通行能力弱,而标志,标线,标牌等道路基础设施配套不全。

(3).公路通而不畅。由于等级低,路面质量差,抗灾能力弱,有很大一部分公路现在也出现了毁坏的迹象。造成了现在的部分道路是晴天扬灰路,雨天泥水路,这是现在摆在农民面前的一个现实。

(4).交通基础设施资金严重缺乏。虽说政府在修公路上也投入了很多资金,但是现今的资金还是不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和交通的全面发展。2、周边农村道路交通运输

一方面,农用车,拖拉机等非客运车辆是农村道路交通的首选,是农民群总出行的主要依靠,且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另一方面,它又是农民生命财产安全产生最大威胁,如果破解这一难题,处理好交通和安全这一矛盾,就是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三、本次实践活动之感悟

自古以来,农民这无产阶级被视为社会生活的低层阶级,而今我们却愿意以一位农民的身份站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平台上,因为现在的农民可非同过去,像现代“农民”袁隆平,现代农民企业家等等都是许多人所倾慕的对象,他们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先驱。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地位随即得到了提高,更得到广大人民的认同。所以当今的农民已不再是“无知,无识,”的代表,更多的是“智慧,勤劳”的代表。

因为实践活动的工作单位原因,我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交通方面的发展情况。虽是很片面的了解,但这些信息却从另一方面折射出一个社会进步发展的里程碑,更让信奉一句话“勤劳,永不停滞,永远不知足,终究使一类人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贫穷走向富裕,从落后走向强大!”由此我也了解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进步,并坚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定会去的历史性的成功,把我中华万万农民带入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第三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

长江师范学院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利弊社会实践报告

引言:本次暑假我对垫江县高安镇新曲村的新农村建设作了周密的调查,在本次调查过程中,我见识了新农村的新面貌,我发现了新农村在党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调查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不但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而且我明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重要环节,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充分了解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的利弊问题。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本文阐述了进一步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增创农村经济效益,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农村和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关系等的战略意义。

高安镇新曲村位于垫江县东北方向,是一个十分贫穷的地方,四面环山,交通也十分闭塞,在党的扶持下,我村积极响应党的政策号召,在吃穿住行都发生变化。近年来,全市上下一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此基础上,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号召,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认真实施,稳步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所以我村在市政的正确领导下在生产生活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记得我在调查的过程中还记得村民们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的深刻“还是党的政策好,惠及三农,让咱们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首先,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村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培育农村产业,促进了我村经济发展。坚持把发展农村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着力点我村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种百果树,还种梨树,承包鱼塘喂鱼,大面积种植南瓜,政府还大力支持发展水稻试点,鼓励大面积种植水稻,使用农药,政府还为农民们联系收割机,现在我们不用自己在炎热的天气下收割谷子,而是使用收割机,短短几分钟就把稻谷收割,打包。政府还为农民们联系销路,让农民种植的蔬菜,水果可以卖出去,促进了我村农副产品的发展。其次,政府完善了我村的硬件设施,改善了我村基础条件,政府支持修公路,对修农用公路进行补贴。重庆天气十分炎热,天干缺水,政府还派车送水到山上给缺水的农家,政府还拨款修储水工程,保障农民有水喝,有足够的水灌溉稻田。再次,政府把我村作为居民点示范村,在我村修居民房,把房屋集中,昨天我回到村里,正好碰见几个人正在我们村里用仪器测量土地房屋。政府把房屋集中,扩大土地,让农民们有新房住。政府还加强医保,社保等社会保障。保障农民的有地方可以医药,我还记得我家都有医保证,每年只需缴几十块就可以,当我们去弄药我们就可以去报销医药费。我们村还有社保,现在只需缴几百元钱以后就可以和现在有工作的人一样可以领工资,保障没有工作的农民老了也可以领工资。新农村在政府的扶持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村子变得越来越好。

长江师范学院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有好有坏,给我们村子带来了发展变化的机遇,不过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也存在很多弊端,所以我们来看看到底存在着什么弊端。我们还需要从哪些方面来不断完善。

对新农村建设认识模糊,有畏难情绪。调研中发现,由于宣传氛围不浓,仍然有相当的农民群众甚至部分村干部还没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和全面理解新农村建设的深刻内涵,主体意识模糊,有的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国家的事情,是政府的事情,政府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推一推,动一动;有的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拆旧房建新居”。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不大。农民普遍认为,政府扶持政策不够明确,投入力度不够大,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新农村建设归根到底是解决“三农”问题,因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不同,新农村建设也不尽平衡。要想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深入搞好宣传发动,努力提高全民认识。各级党委政府、各驻村工作队要把宣传发动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目标任务;宣传上级党委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宣传各级党委政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举措、新进展;宣传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发生的新变化、新面貌,激发广大干群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和信心,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没有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想建设新农村,就离不开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

关于新农村的发展建设有利有弊,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建设好新农村是全市人民的福份,领导好新农村建设是全市干部的本分,参与新农村建设人人都有份。只有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共同努力,积极参与,才能使新农村建设扎实有效,使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熟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解决好了三农问题,解决了农民发展致富问题,让农民尝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好处,才更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四篇: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实践报告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实践报告

背景:

中国是农业大国,自古以来,无论阶级关系如何变化,农民始终是我国的主要生产力。而在新时期的中国,对农民重视就是对国家重视,因此,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伟大的正确的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来看,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将迈出有力的一步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只有近八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之前,我们并未真正体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现在终于明白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现代化农村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得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庄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最基本得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问的“新农村”包括五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却一不可,共同构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条件,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具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好、生活环境优美。忧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化、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我们这次对淮安市涟水县小李集阵胡楼村进行走访调查。胡楼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法:

一、加强班子建设,增强领导核心的凝聚力、战斗力。

为建好领导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从制度建设入手,规范工作运行程序;通过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的十七大精神

学习;经过几年来的实践,胡楼村“两委”的工作得到了广大村民的普遍认可,目前胡楼村的各项工作已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引领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力量明显加强。

二、科学制订规划,认真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

全村基础设施健全,文教设施配套,给供水设施完善,自来水普及率达到百分之百,环卫设施齐全,实现路、水、电、有线电视和电话“五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紧紧围绕大规划、精心设计小规划,走好三步路,确保各项工作目标能够圆满顺利实现。

三、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为了发挥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一方面不断提高群众的思想意识,鼓励他们早发展、快发展,积极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另一方面,不断提高群众的发展能力,紧密结合胡楼村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第三,激励群众改善居住条件和村庄整体环境。

经过几年的努力,胡楼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加快发展的内在潜力和后发优势已逐步显现,新农村建设也取得明显成效。

根据我们的走访调查,我们有如下发现:

(一)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以前村里的路都是土路,凹凸不平。那时侯村里养鸡的特别多,每条巷都堆着满巷的鸡粪,臭气熏天。还有随意堆放的垃圾堆。还有墙上那各式各样小孩们的“涂鸦作品”。

而如今,在全国范围建设新农村的总动员下,通过环境整治,目前各村主干道路基本上达到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河道的净化、路灯 的亮化以及断墙残壁的拆除,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卫生保洁制度的健全,使环境卫生得到长效管理机制的保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二)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现在垃圾不随处乱扔,家禽的粪便也不随处乱倒,都有了统一的安排和处理。现在到哪都是干干净净的水泥地,让人的心情也十分的舒畅。

(三)物质生活得到新突破。以前农村人就只会守着那一亩三分地过日子,吃穿用都很简单随便,只要不饿着肚子,不冻着就很满足了。而如今在中国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农民也意识到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物质水平,开始不断寻求致富的道路。现在我们村里不仅发展了养殖业,还有很多小型的食品厂等,同时给一大批的妇女门提供了就业岗位,现在每家都是两个人在赚钱,手里的钱多了,物质生活便有了提高,每天来村里卖东西的多的犹如赶集似的。什么饺子,鱼,鸡之类以前只能在过年吃上的东西现在随时都可以吃了。穿衣服也开始追求起名牌来。用的就更不用说了,什么电热锅,微波炉之类都上了农民的锅台。

(四)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新发展。物质生活上去了,精神生活也随着提高了,以前一到秋收后,不论大人小孩,都是在赌博。现在在村干部的带领下,不仅扭正了村里的风气,还愉悦了每个村民的身心。

(五)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村领导还坚持把宣传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先导工程来抓,组织乡村干部深入一线,以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充分利用会议、横幅、标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

存在问题

一是宣传发动工作不够深入,群众认识不到位。主要是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不够,再加上当前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没有具体的标准,从而导致于少数村干部在认识上存在偏颇,误认为只要搞好村庄规划,建成小康新村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还未正确看待,有的认为这是政府的“形象工程”,领导的“面子工程”,误认为又要搞创建,又要搞验收。

二是村级积累薄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配套资金大多要靠地方财政投入,而乡村两级财力有限,有的还背着沉重的农村债务,部分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但仍然捉襟见肘,特别是诸如公共服务与活动陈地建设就没有列入发展规划。

三是劳动力转移滞后,农民难以“洗脚上岸”。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农民工转移培训和农民知识化工程,培养了一批适应进城务工的新型农民。但其效果仍然很不明显,所从事的主要行业依然是从事简单劳动的建筑小工、家政服务和制造行业,而且外

出务工人员年龄参差不齐,大至60岁,小至15、6岁,究其原因还是现行农民知识化工程不贴近农村,不贴近农民,与农民的需求造成了脱节,因此培育新型农民任重道远。

四是农村公共文化事业严重“贫血”,塑造新风貌困难重重。在调研中我发现,农村电话、手机、广播、电视覆盖率虽然较高,但农村科技培训和文化生活相对脆弱,许多设施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使农村文化活动停留在自发的、散乱的、无组织状态,难以发展壮大。再加上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农村基本上在家的是儿童和老人,少数人仍沉迷于“赌码”等陈旧的习气主,难以跟上现代文明。

五是村干部队伍不稳,后顾之忧难以解决。年轻农民多数外出务工,村里仅有的几个年轻党员主要是复员退伍军人,存在后继乏人的问题。村干部待遇比较值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积极性,村组干部缺乏必要的保障,既担心退下来后遭他人打击报复,又没有养老等社会保障,年轻的村干部想外出务工、想打工致富心切。

对策建议

如何调动和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如何引导农民群众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结合对我村的调研,我们提出几点肤浅的看法和思路:

1、加强村级班子组织建设,提高村级班子凝聚力。一是要从农村党员中选拔政治觉悟高、致富本领强的党员干部担任主职领导。在对胡楼村调研中我了解到,本村之所以班子比较团结、有战斗力和凝聚力,在群众中有威信,关键是有一个好的“班长”,村党支部书记在村组合并前就是我村的当家人,不仅在群众中有威信,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农民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技术和服务。二是要过基层组织“五好”创建等活动载体,完善村级党组织制度建设,在农村乡土能人、经营人才中发展党员,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三是要关爱村组干部,建议多方筹资建立养老保险基金和年老生活补助制度,解除村组干部的后顾之忧,稳定农村干部队伍。

2、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重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继续采取对上争取、多方筹资的办法,争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推进农村能源、田间道路、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在巩固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成果,全面创新农村公益性服务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有农村科技服务设施功能;大力发展农村中介协会组织,增强带动、辐射能力,网络更多的农户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就是要围绕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不断拓展增收空间。要引导农民群众利用现有资源优势与条件,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撑;要继续发展打工经济,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外出务工的服务网络,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法律救助、信息服务、转移培训,为打工经济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条件;要结合落实中央农村政策、建设节约型社会,落实惠农政策增收、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增收、科技增收、抗灾增收、节本增效增收等综合措施,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的渠道和来源。

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小康新村。要坚持规划先行、试点示范、分步推进的原则,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在规划区内通过整理集聚、拆旧建新、移民迁建等途径,开展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搞好配套设施建设,搞好村庄绿化美化和环境卫生,不断提高居住环境。要开展扶贫开发、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和新型合作医疗成果、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群众养老等社会保障,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要注重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救助体系建设,关注弱势群体,实现共同致富。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民。首先,是要加强农民群众的教育、宣传与引导,解决好农民群众的认识问题。其次,是要增强农民致富的本领,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培育尽量多的农村种养大户、乡土能人,提高农民群众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综合素质。第三,是要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培育综合素质较高的新型农民。通过农民培训、加强文化等基础设施和阵地建设,开展农村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构建和谐农村。

5、推进民主管理,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一是规范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保障群众“四权”。二是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村级财务依法委托乡镇管理制度,把权利交给人民群众,真正做到事由民理、家由民当。三是各级干部要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巩固送政务下乡成果,强化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的质效,提供能够满足农民群众实际需求的实实在在的便民、惠民服务

总之,我国是一农业大国,只有农民富了,才是农村的真正进步。中国才能算是真正富裕起来了,才是走进了现代化。所以我们要做更

多的实践与调查工作,掌握农村的真实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加快步伐。

一天的社会实践就这样匆匆结束了,但我们的心情仍久久不能平静,让我们收获最多的就是,要学会如何去看新农村建设,如何去做新农村建设工作,以及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明白了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而是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够实现的,也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重新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中逐渐完善的。同时,也加强了我们与村民们的感情,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农民朋友的艰辛,这种真切的体会,让我们开始明白;大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拿出百尺竿头的干劲,胸怀会当凌绝顶的状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稳脚跟,才能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将摆正心态,正确定位,发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时代的需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第五篇:暑期社会实践报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

华北科技学院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实践题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

计算机系信管

B071班

指导教师:***

目录

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背景---------------3

2问卷调查报告--5 3总结-----------9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9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什么--------------------------13(三)社会注意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14

组长:*** 组员: *** *** 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背景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从加强农业、搞活农村、致富农民入手,率先推行农村改革,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当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工业化、城市化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这既是一个有利于“三农”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容易忽略“三农”问题、导致社会各类矛盾凸显的社会敏感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在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指针。

一 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经历了一个十分复杂而又特殊的过程。建国后,为了能够快速有效地实现强国、自立的目标,我们选择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目标的赶超发展战略。然而,重工业作为资本密集型产业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与当时的资源禀赋状况相冲突,使重工业优先增长无法借助于市场机制得以实现。解决这一困难的办法就是做出适当的制度安排,通过实施农产品统购统销政策,以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形式,把农业剩余转化为工业化的资本积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样说,工业化初期我们实行的是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经过半个多世纪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国际发展的经验表明,在这一关键时期,要防止出现贫富悬殊、城乡和地区差距拉大问题,否则会导致经济社会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动荡。前几年,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下降,农民收入徘徊不前,城乡差距不断拉大。正是基于此,党中央及时提出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并迅速出台了一系列重农、惠农政策。2005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2.5%,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三农”工作迈入新境界。

正是基于这一基本国情和发展规律,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审时度势地提出“两个趋势”的重要论断,指出“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趋向。”这是对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格外引人注目。毋庸臵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成为我们规划未来五年农村发展战略的一个新路线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它的提出及付诸实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其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扩大内需、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目前,中国最应启动內需的地方就是农村,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创造需求,有效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然而,“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富裕”,也不是让先富起来的部分地区和人群停止发展,它的核心是“共同”,是使所有人能够共同参与发展的机会,共同提高发展的能力,共同促进发展的水平,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赋予广大农民平等的发展机会,平等的发展能力,平等的享受发展的成果,弥合城乡差距与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其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

所谓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或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探究。

从理论层面上看,建构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从思想认识上明确以下三点。其一,三个文明共同发展、三位一体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中,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主要是物质层面,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就精神文明而言,而管理民主则属于政治文明范畴。其二,加强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决条件。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将带来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的加速发展。只有以上这些农村公共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城乡差距才有望逐步得到缩小,农村的面貌才会迎来新一轮的历史巨变。其三,把发展农村科技教育与壮大农村应用人才队伍看成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21世纪最宝贵的、最稀缺的资源就是人才,在广大农村地区更是如此。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施农村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抓紧培养农村专业化高技能和实用人才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性因素。

从实践层面来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我们还必须从可行性、可操作性角度来考量。在这一层面同样存在以下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一,主体性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在于广大农民积极性的激发,要从群众最愿意、最迫切需要而又能做成的事情做起。如果农民的“话语权”不受尊重,其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淡薄,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一种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没有一个良性与稳定的心理预期,就不可能有农村真正的变革与发展。当然,确立农民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的主人翁地位与党和政府的主导作用是不矛盾的,党的领导和政府的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必不可少的。其二,初始性问题。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千头万绪,从哪里入手寻求突破是非常关键的。以农村道路、电网、自来水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运动是我国当前最能产生效果的措施,应当成为我们建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破口。其三,规划性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快城市和郊区统一规划,实行城乡一体化,通过现代化交通,把城乡连接起来,市区和郊区统筹规划,商贸区、工业区、休闲区、农业区、生态区实现一体化发展。

2问卷调查报告

1、您生产的农副产品主要通过什么渠道销售?

A、合作组织统一销售占9.7%;B、销售到市场占23.6%;C、商贩上门收购占61.5%;D、销售给企业占3.3%;E、其他占1.9%

2、每月有不低于多少的固定收入,您才愿意离开本县谋生? A、1000元占20.9%;B、2000元占29.9%;C、3000元占28.8%;D、无论多少都不出去占20.4%

3、您对当前上级针对农民的优惠政策是否满意?

A、满意占54.8%;B、基本满意占32.8%;C、不满意占12.4%

4、您的农业生产技术和信息从什么渠道得来的?

A、广播电视报刊占36.9%;B、技术人员培训占31.8%;C、远程教育占12.3%;D、自学占12%;E、其他占7%

5、您村的远程教育设施是否正常使用? A、是占56.9%;B、否占43.1% 您是否收听看过远程教育? A、是占49.6%;B、否占50.4%

6、您对土地延包三十年不变的政策是否满意?

A、满意占63.7%;B、基本满意占31.1%;C、不满意占5.2%

7、您认为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A、思想观念占14.6%;B、资金占53.3%;C、技术占23.4%;D、自然环境占3.2%;E、基础设施占4.6%;F、其他占0.9%

8、您喜欢什么方式的培训? A、培训班占20.7%;B、明白纸占10.5%;C、广播电视占28.2%; D、现场示范占38.2%;E、其他占2.4%

9、您最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服务和帮助? A、信息占21.9%;B、资金占39.3%;C、技术占38%;D、其他占0.8%

10、如果有条件在家里搞来料加工,您是否愿意接? A、非常愿意占27.2%;B、看工价后再考虑占59.2%;C、不接占13.6%

11、开展种养加工您最担心的是什么?

A、技术不过关占23.8%;B、市场价格不稳定占36.3%;C、打不开销路占33.4%;D、其他占6.5%

12、如果种养大户邀您加入种养合作社,您是否参加? A、参加占57.8%;B、看别人参加了才参加占21.4%;C、不会参加占20.8%

13、如果村里牵头入股办企业,您是否愿意入股?

A、会入股占26.2%;B、看项目情况占57.3%;C、不会参股占16.5%

14、对家庭成员外出打工或经商,您是否支持?

A、支持占52.3%;B、反对占10.6%;C、随他(她)自己占37.1%

15、您希望的工作方式是什么? A、进企业上班占33.9%;B、务农与上班相结合占32.9%;C、专职从事种养加工占33.2%

16、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A、封建迷信占7.4%;B、传销赌博占15.5%;C、社会治安占35.9%;D、村干部作风占34.5%;E、其他占6.7%

17、您对村两委班子是否满意?

A、满意占42.5%;B、基本满意占46.3%;C、不满意占11.2%

18、村干部任期目标是否兑现?

A、全部兑现占31.7%;B、部分兑现占59.2%;C、未兑现占9.1%

19、您家中去年的医疗费用是多少? A、500元以下占31.7%;B、500-1000元占30.2%;C、1000-5000元占30.5%;D、5000元以上占7.6% 20、如果您有了闲钱,您会如何使用? A、再投资占30.8%;B、购置商品占10%;C、存进银行占53.8%;D、其他占5.4%

21、您认为自己的经商能力如何?

A、还可以占39.7%;B、不行占28.3%;C、没试过占32%

22、您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 A、重大疾病占52.4%;B、交不起孩子学费占8.6%;C、自然灾害占11.6%;D、农产品卖不出去占15.4%;E、养老占11.7%;F、其他占0.3%

23、您认为土地补偿款该如何应用? A、分给个人占42.8%;B、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占24.6%;C、社会事业占12.7%;D、社会保障占19.9%

24、您希望以哪种方式养老? A、依靠子女占12.4%;B、存钱养老占29.2%;C、办理养老保险占55.7%;D、其他占2.7%

25、您是通过哪种途径外出务工? A、广告占8%;B、亲朋介绍占33.2%;C、中介组织介绍占8.9%;D、镇、村等统一组织占11.4%;E、自己联系的占34.6%;F、其他占3.9%

26、您对现在的生活满足吗? A、满足占40.9%;B、一般占46.4%;C、不满足占12.7%

27、您向往城市生活吗? A、向往占53.7%;B、不向往占46.3% 您在三五年内有能力进入城市吗? A、有占18.5%;B、没有占81.5%

28、当前除了增加收入之外,您最迫切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A、村容村貌占13.3%;B、基础设施占19.8%;C、社会保障占53.3%;D、社会治安占12.2%;E、其他占1.4%

29、您认为现在的物价如何? A、偏高占84.4%;B、中等占13.4%;C偏低占2.2% 130、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否满意?

A、满意占58%;B、基本满意占28%;C、不满意占14% 如果政府、个人再多拿点,能多报销一些,您认为个人拿多少能承受? A、10元占42.2%;B、20元占30.9%;C、30元占26.9%

3总结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此次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

胡锦涛总书记去年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指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3万亿元,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财政收入2.6万亿元,已经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因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下决心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回顾过去几年,从中央到各地,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主题,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直接给农民以实惠——

各地种粮农民首次享受到直接补贴的好处,2004年全国共安排粮食直补资金116亿元;全面放开了主产区的粮食购销和价格,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粮食购销市场化和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明确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产粮大县实行转移支付……

2004年农民增收6.8%、粮食增产9%之后,今年国家又出台了进一步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如加大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的减免力度,着力建立为农民减负的长效机制。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格外引人注目。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温铁军认为,新农村的新,新在农村的发展能够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和谐社会的要求。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通过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使农业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使农村社会能够实现和谐。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概括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经济上就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来提高农村产业的竞争力,提高务农劳动者的收入。在社会事业、文化事业等方面可以通过国家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来实现。

让公共服务惠及更多农民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短短20字的定位,涵盖了多方面意义。其中的重中之重,是增加农民收入。

数据显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自1997年之后连年明显扩大,目前仍维持在3.21:1。即使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终于走出“八年徘徊”,也只是恢复性增长。

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绝不仅仅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反哺之义也不止于增加农民收入。五中全会强调,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这意味着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也将进入加速发展期。

这个努力方向来源于如下现实:目前全国有一半的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60%以上的农户还没有用上卫生的厕所,有近7000万户农民的住房需要改善,1.5亿农户需要解决燃料问题,6%的行政村还没有通公路,2%的村庄还没有通电,6%的村子还没有电话……

农民手里没有钱,农村各项经济社会事业投入不足,后果不仅是缺水少电、交通不便等影响到农民生活质量,甚至基本的看病就医、读书上学也难以满足。据卫生部估计,全国农村人口中40%到60%,看不起病或因病致贫。一些贫困地区,尤其是西部,60%到80%的患病农民死在家中。湖南的一项调查则表明,农村孩子从进学校门到高中毕业,在上世纪80年代共需支出108元,90年代需支出约8000元,到2004年则需支出约3万元。

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也正是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放不下的事。今年4月温家宝在四川巴中考察时对乡亲们说:“我心里始终有三件事放不下,一是让农村孩子能上学,二是让农民看得起病,三是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国庆节期间他在河北农村考察时更进一步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为农民办好四件大事:一是发展农村经济。二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三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四是增加农民收入。

应当看到,近几年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令人欣慰的举措:

农村教育方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到2007年,西部地区整体上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国家还确定,“十一五”期间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在过去义务教育免除学费的基础上,农村学生的书本费、杂费等费用也将全部由国家负担。

医疗卫生方面,中央财政今年将在上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的投入力度,预计涉及中央集中采购的金额将有30多亿元,这个金额明显高于2004年招标采购总计22亿元的总值。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深刻内涵

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战略决策之后的又一次重要会议,对“十一五”时期开展新农村建设和2006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具体研究和全面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

新农村的一个新字,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它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它体现的是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决策和新举措,凸显的是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条件和新机遇;它还是农村振兴历史进程的新起点,是“三农”事业发展的新希望。

在新的历史时代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到渠成的结果,有着许多过去所不具备的有利条件和十分难得的新机遇。在物质条件方面,当前我国显著增强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使我们完全有条件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在政策环境方面,最近几年,中央的支农政策力度在逐步加大,制定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支持“三农”的重大措施;在社会氛围方面,凝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村发展不仅是农民的盼望,也成为全党和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在农村自身方面,农村建设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开始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一些地方积累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经验。所有这些主客观有利条件都表明,只要我们抓住新机遇,加大推进力度,新农村建设在“十一五”时期就一定会取得较大进展。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的目标充分表明,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共同发展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它体现在五个“新”上。一是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二是农民生活水平要实现“新提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三是乡风民俗要倡导“新风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四是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五是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基层民主和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

当前,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内容和深刻内涵,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党的建设,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确保新农村建设给农民带来实惠、受到农民欢迎,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顺利推进。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1):生产发展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2):生活宽裕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3):乡风文明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4):村容整洁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5):管理民主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需要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使其真正发挥主体性作用。人的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特性,是人在实践活动中从自己的主体地位出发,以不同方式掌握客体所显现出来的功能特点,它包括人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几方面。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体性作用的农民,其独立性表现为要有独立的社 会地位和职业特征,有平等的发展机会,有获得更多社会资源的能力和与其他阶层一道共享所创造成果的制度安排;其能动性表现为在推动自身富裕和农村现代化中的强烈进取心,为创造财富而渴求现代科技、智力开发和政策支持以改造自己的革新精神;其自主性表现为有自主选择职业和劳动方式、自主支配自己的劳动对象和劳动成果、自主选择进入市场网络参与市场竞争、自主参与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的民主管理和自我管理的权利;其创造性表现为在改变自己命运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乃至农业现代化中所体现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造性劳动和不断地提升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拥有真正的主体性,正是新型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分别所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传统农民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处于依附和依赖的地位,一切经济活动由国家和集体来组织,农民缺乏必要的自主性、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缺乏必要的独立判断和创造性思维,也缺乏竞争压力和利益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实行家庭生产承包责任制、允许农民从事商品生产、扶持农民兴办乡镇企业、鼓励农民搞多种经营和基层民主管理活动,农民的主体性逐渐增强,在勤劳致富愿望的驱动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主体性力量,为从整体上向当代新型农民过渡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型农民是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创造主体是指人作为主体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使客观事物的本质及规律不断地被主体所认识,进而主体以创造性的思维去创造出新事物的模型并通过实践的创造性使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条件和需要的对象不断地创造出来。价值主体是指人作为主体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使主体的价值目标对象化,使对象发生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变化,从而使人的主体力量得到确证。新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既是创造主体,也是价值主体,是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只有让农民既能成为创造财富的主体,又能与其他社会主体一样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内在地统一于广大农民的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才能真正全面地发挥和实现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性力量。

在培育和发展农民的创造性主体力量方面,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从各地实际出发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把农民的积极性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激发农民的活力,打造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两支人力资本队伍。一支队伍是农村富余劳动力,他们迫切要求向非农产业转移,由农村向城市和城镇转移,但现行的体制和政策方面仍不同程度地束缚着他们身份的合理变迁和待遇的公平对待。党和政府要制订政策和措施,逐步消除不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他们合理有序流动,把劳动力资源有效转化为劳动力资本。另一支农村人力资本队伍是大批仍愿意留在农村务农的农业劳动者,他们基于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和自身贫困状况的要求,渴望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者,成为现代农村的新型农民,但他们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整体素质不高,要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性力量还存在较多局限性。这就需要党和政府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在建立健全农民的教育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卫生保障制度、脱贫减贫制度、农村金融体制和土地征用制度、乡村民主管理制度和农民自组织管理机制等方面,根据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大力实施绿色证书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农业远程培训工程,有组织有计划地扩大投入渠道,制定落实政策,为广大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智力支持、能力培养和精神食粮。

在尊重和壮大农民的价值性主体力量方面,要从社会公正和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保障农民充分享受到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推动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促进农民产生更加强大的创造力量。这就需要党和政府在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一战略方针中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财政支出结构,真正建立起保障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制订出一系列扶持性倾斜政策,切实增加农民实际收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投入和农村公共领域投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实质是要处理好对农民“取”与“予”的关系,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资源配臵和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不利地位,改变农民在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不利地位,加大公共财政的支农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要保障对农村义务教育、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农民科技文化培训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保障“减免两税、三项补贴、四项基本保障”这一惠农政策体系的真正落实,保障农村医疗、养老、低保等社会保障基金的基本投入。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在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保障对农村基层政府财政和公共事业的投入安排,加大对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逐步增大国家支农资金规模,动员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发达地区资本向农业区和低收入农民密集地区增加投资。要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转移培训纳入各级公共财政的支持范围,对进城农民在城镇落户、子女就学、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创造良好的政策支持和制度环境。

农民与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共命运。培养和造就亿万新型农民,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使他们能够持续地、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能动作用,是我国目前面临的紧迫而又根本的任务之一。培育和发展现代新型农民,尊重和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也是增强党的先进性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内在要求。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农民,确认农民的主体性地位,也是以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固本之策。通过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扶持、对农民主体性的充分重视和培育以及广大农民自身主体性的自觉能动的发挥,新型农民的主体性力量一定会不断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必将出现一个崭新的面貌。

下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

    华北科技学院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实践题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 计算机系信管B071班 指导教师:*** 目录 1社会主......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

    单位代码 1660 单位名称 重庆理工大学 大学生社会调研报告 论文题目:《社会经历》 作者:阮丽伟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学号:11116020419 学院:光电信息学院 中 国  重 庆 2......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报告系部名称:财经系 专业:会计年级12 班级:12会计班 姓名:赵-英-杰 学号:120+++++++实践单位: 山西省**市**区**村实践时间: 2013年12月25日至 2014......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

    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时间:2011年X月 地点:xxxxx 所在学校:xxxxxx 调查人:xxxxx 学号:xxxxxx 专业:xxxxxxx——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 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

    “农村生产力发展”调查报告为了更好的实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育教学目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根据教学需要,决定在学生中开展“农村生产力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青春九十年,喜迎十八大”值此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之际,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标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院: 专业:_ 班级: 姓名: 学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分析报告摘要: “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此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报告

    有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 指挥十二队:赵江涛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占90%的山区农业县,如何在基础差、底子薄、经济欠发达的条件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是学习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