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反映当前高考招生制度或限制“偏才”“怪才”发展空间待重视
基层反映当前高考招生制度或限制“偏才”“怪才”发展空间待重视
高考制度恢复以来,确实为国家和社会选拔出了一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为人才兴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不容否认的是,当前的高考制度存在着弊端。这一话题也受到了今年两会上代表和委员们的热议和追捧。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以分数论英雄,划等级分类别,“一考定终身”的规则不利于人才长远规划。基层反映,当前的高考招生制度限制了部分偏科的“偏才”、“怪才”、“奇才”的发展空间,应该引起重视。
一是从考试的角度上。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内容比较偏重于记忆,重复的东西多一点。这样就约束了学生们的创新意识,限制了学生们的创新激情。形式主要是笔试,“一考定终身”、“一考论英雄”,不排除偶然性。
二是高校的自主权反映不够明显。高校自身想选拔一些不同类型、不同标准、不同特点的人才,在当前高考招生制度的大环境下,无法很好地实施,遏制了高校自身发展需求。
三是自主底线不低,高门槛挡住“偏才”“怪才”。现在的自主选拔录取是建立在考生高考文化成绩之上的,考生通过自主选拔录取进入高校的最低“底线”,是高考成绩必须达到当地一本线,达不到这一条,再有专长的学生也不能被录取。无疑,分数的高门槛,难免会使自主招生选拔一如普通高考,反倒成为某些应试型考生获得降分的途径。
为此,基层建议:一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改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举措,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热情,让更多的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朝着德智体全面方向发展。
二是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权。把招生自主权“下放”给部分高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制订自己的招生计划、目标,为一些“怪才”、“偏才”、“奇才”降低门槛。低分不一定低能,高校可以在分数上降低门槛的同时,适当设立有利于选拔人才的面试及心理测评环节,选拔出需要的人才进行下一步培养和深造。
三是允许学生参与多次考试,多给学生一些机会。设立春季考试和夏季考试,打破“一考论英雄”的格局。(湖州市南浔区委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