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青龙物流产业聚集区三方面入手优化招商引资软环境
河北青龙物流产业聚集区三方面入手优化招商引资软环境。一是落实优惠政策。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结合我县的实际,在用地、财税等方面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用地上,将土地出让金县级收益部分用于该项目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税收上,企业所得税实行“免五政策”等,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二是强化保障措施。针对违法建设问题,召开制止违法建设工作协调会,制发、张贴通告,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违法建设行为,截至目前,已开展联合执法11次,拆除违法建筑7个,确保项目顺利入驻;妥善安置失地群众,及时足额发放征地补偿款,开展就业和创业培训,切实保障企业经营环境的稳定,今年以来,已妥善安置失地群众146人。三是提供优质服务。单独设置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手续,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就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开展在岗培训和脱岗学习,强化提升为企服务能力和水平,截止目前,已累计进行培训3次。
第二篇:河北青龙物流产业聚集区四举措加强机关作风建设001
河北青龙物流产业聚集区四举措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一是加强理论学习。通过举办专题会议、印发学习资料、撰写体会文章等形式深入学习党的方针政策、领导讲话和会议精神,全面提升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设置固定学习日,把理论学习与业务工作、园区实际紧密结合,营造全员学习的良好氛围。二是突出工作落实。每项重点工作确定一名领导牵头和一个部门主办,形成推进重点工作的强大合力;对于难点问题,定向跟踪、及时召开专题会议集中解决,确保各项工作迅速落实到位;同时及时总结经验,纠正错误,促进工作提速提效。三是优化服务机制。开通投诉热线、深入开展调查,保障社情民意的有效沟通和及时解决;健全征地搬迁、工程建设等管理制度,从源头上加强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对机关作风建设的投诉举报,建立快速办理反馈机制,确保投诉在三个工作日内调处完毕并反馈。四是完善绩效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把绩效考核与党风廉政、干部述廉等有机结合起来,切实让干部职工意识到作风建设在机关工作中的重要分量。
(河北青龙物流产业聚集区:杨金丽)
第三篇:承德华北物流产业聚集区简介
承德华北物流产业聚集区简介
承德华北物流产业聚集区于2011年7月被晋升为省级物流产 业聚集区,是河北省“十二五”期间重点物流建设项目,聚集区位于河北省的东北门户---平泉。
聚集区位置优越,聚集区地处冀辽蒙三省交界区域,位居全国十大物流通道之东北与华北地区物流通道,自古就有“拉不败的哈达,填不满的八沟”之盛誉,区位优势独特,商业氛围浓厚。东西向101国道、南北向252省道、锦承铁路以及即将开工的京沈高铁贯穿园区,承朝高速、遵小铁路与其相邻,兼为秦皇岛、唐山、曹妃甸、天津、锦州 “五港”腹地,是连接华北与东北的交通要道,是辽西北、内蒙古东部重要的出海通道,交通运输网络四通八达。
聚集区布局科学,按着“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功能集合”的发展思路,通过园区建设带动物流业发展,形成以承德华北物流产业聚集区为轴心的商贸物流圈,形成承接京津、辐射辽蒙的引力圈,打造冀辽蒙三省交界区域最大的商贸物流中心。聚集区规划5.45平方公里,概括为“一心两轴线、两带八片区”。一心:行政管理服务中心;两轴线:东西向101国道交通发展轴线、南北向252省道园区发展轴线;两带:瀑河契丹文化展示区及赶瀑河契丹文化美食区组成的两条滨河生态景观带;八片区:家具制造、大宗建材、家居装饰材料、汽车贸易、再生资源、矿山机械配件、农副产品和小商品八个物流交易配送区。
聚集区快速推进,自2009年5月开工建设至今,聚集区建成面积2.32平方公里,完成建设投资11.5亿元,大宗建材、矿山机械配件、家居装饰材料、汽修汽配等交易配送区已投入运营,累计入驻企业和商户330余家,2012年实现物流交易额6亿元。2009年承德华北物流产业聚集区项目被河北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
点项目,2010年承德华北物流产业聚集区项目被授予“河北省物流业双十示范工程”称号,2011年承德华北物流产业聚集区被晋升为省级物流产业聚集区,2012年省级创业孵化基地落户华北物流产业聚集区。
聚集区优势强劲,2013年四大强劲优势将推动承德华北物流产业聚集区快速发展,一是平泉中等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南城区打造航空产业园、中心城区打造文化产业园、北城区打造商贸物流产业园,三个区域各具特色,产业发展紧密衔接,物流聚集效应可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平泉县委县政府在财税、土地、招商、管理、服务等方面给予承德华北物流产业聚集区最大的支持力度;三是华北物流长途汽车站投入运营、长深高速全面贯通、京沈高铁即将开工,平泉将进入北京一小时经济圈,与辽西、蒙东、京、津、唐、秦等地联系更加紧密,将促进跨区域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平泉将是辽蒙腹地与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相接的重要商贸枢纽,古八沟商贸重镇地位即将复兴;四是承德华北物流产业聚集区内已达到“七通一平”标准,能满足项目建设需求,已具备接纳国际、国内物流企业入驻的基础和条件。
聚集区前景广阔,到2015年起步区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入驻企业和商户800家以上,实现年交易额100亿元,利税8亿元,聚集人口3万人以上;到2020年聚集区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入驻企业和商户1200家以上,实现年交易额300亿元,利税30亿元,聚集人口6万人以上。届时,承德华北物流产业聚集区将成为河北省重要物流基地、国家贯穿东北与华北地区物流通道上优质的物流节点、冀辽蒙三省交界区域最大的商贸物流中心。
第四篇:关于加快推进渭北产业聚集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于加快推进渭北产业聚集区建设的几点建议发布日期:2012-04-01来源: 市委政研室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市委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都明确提出了加快规划建设渭北产业聚集区的任务。2月7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清云同志到高陵、阎良、临潼和经开区、航空基地实地调研,提出要将聚集区打造成我市发展新的增长极。为此,我们围绕聚集区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调研,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高度重视产业布局和规划的落实问题
当前,渭北产业聚集区发展规划已初步完成,产业布局也基本确定。下一步,应重点抓好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的贯彻落实,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规划真正落到实处,防止出现制订规划时轰轰烈烈、出台后束之高阁和区域内开发区区县各自为政、同质竞争、重复建设的现象。
一是建立产业布局与土地供应相挂钩的刚性约束机制。借鉴成都等城市的经验,将聚集区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的落实与土地供应挂钩,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和政策要求的工业项目用地给予重点支持,优先保障;对不符合聚集区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产业特色的项目用地一律不予供应,切实做到用科学规划引领渭北产业聚集区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把发展规划的落实纳入全市目标责任考核。将发展规划的贯彻落实作为衡量聚集区各级政府工作绩效的重要内容和领导班子与领导干部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对产业
布局规划执行落实有力的部门和领导予以表彰奖励,对落实不力的部门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经济处罚。
三是尽快制定聚集区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的指导目录。产业布局指导目录,是引导产业投资方向,推动产业合理布局、集聚发展,制定和实施财税、信贷、土地等政策的重要依据。因此,渭北产业聚集区建设要严格按照功能定位和产业政策,及时制定和公布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的导向目录,进一步明确产业布局的方向和重点、标准和条件,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集聚发展、竞争力强的新型工业体系。同时,区域内各级责任主体要服从总体规划和布局的要求,注重与总体规划的有效衔接,加强规划和与相关产业政策的主动协调,促进产业布局和规划的全面落实。
二、高度重视聚集区发展的特色问题
有特色才有生命力,这是国内外诸多新区快速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如何打造渭北产业聚集区的特色?通过对该区域在全市总体布局中的定位和优势分析,借鉴国内其他城市的经验,我们认为应重点抓好以下两个关键点。
一是突出工业主导。长期以来,工业不大不强一直是制约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短板”。选择把渭北产业聚集区作为我市加快发展工业的突破口,快速将其打造为现代新型工业聚集区,对于优化我市产业结构、改变城市发展格局和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具重要意义。因此,在聚集区发展中必须始终坚持工业主导不动摇,依托辐射带动能力和竞争力较强、发展基础较好的重型汽车、航空、新能源、新材料和现代化工等产业,引导和吸引国内外优势企业和项目入区,做优存量,提升增量,打造全市工业经济新的集聚和发展中心,夯实国际化大都市的产业基础。同时,要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
展,形成工业主导、服务业配套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是强化产业聚集。我们认为,当前,产业聚集度不高、集群发展缓慢是影响聚集区发展的最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大力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和大品牌、大企业,不断增强产业的聚集度,以此扩大和提升聚集区的规模和质量。一是要立足于主导产业和优势企业,努力延伸产业链,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竞争实力的产业集群,不断增强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二是要以扶持、培育大企业、大品牌为突破口,打造以知名品牌为核心的若干产业集群。三是要加快特色专业园区建设,不断增强产业的聚集度。特别是要加强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园区建设,加快推进航空产业基地、兵器工业园等示范基地建设,实现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化发展。
三、高度重视聚集区一体化大交通格局建设问题
渭北产业聚集区距离西安主城区30至50公里,规划总用地面积677平方公里,在如此大范围的空间中,聚集区城市组团与中心城区、组团与组团之间该如何联系?交通网络建设就会必然成为关注的焦点。借鉴重庆两江新区和成都天府新区发展经验,优先启动大交通格局规划和建设,成为聚集区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是构建主城区与聚集区通达便利的交通体系。第一,加强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发挥交通引导作用。未来新区内各功能组团间、与中心城区之间以及重要交通枢纽应以轨道网络连接,将地铁2#线和轻轨向北延伸到聚集区,实现由快线、地铁、轻轨网共同构成城市轨道网络。每个新城组团至少设置一个轨道换乘枢纽并与城市中心地区连接。第二,建立高陵、阎良、临潼、国际港务区与聚集区内部环线交通路网。统一规划高陵、阎良、临潼、国际港务区与聚集区内大循环
干线道路,把各个产业园区链接起来,实现聚集区内各板块之间半小时通达,降低工业开发成本和企业运行成本,为区域合作、招商引资提供便捷交通。第三,以同城化为目标,构建西安主城区与新区统一的无障碍交通网络。改建西安城北的路网构架,统一规划公共交通体系,实现聚集区与主城区之间无障碍快速通行。
二是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开放路网格局。以融入国际国内交通大循环为目的,优化内外路网衔接,构建新区与榆林、延安、铜川、咸阳快捷、畅通的一体化大交通网络。在聚集区环线建设中,优先实施阎良至咸阳机场快速干线和西阎城际铁路项目,形成公路、铁路和航空等立体化的交通网络,提高区域内外城市之间的经济联动性,以大开放的交通路网推动聚集区发展。
三是超前规划建设功能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统筹规划聚集区供水、电力、燃气、热力、消防以及污水排放处理等基础配套设施。建好“引汉济渭”、黑河引水灌区和李家河水库工程,自来水与城市管网直通,避免聚集区内的地下水过度开采。统一规划聚集区的服务网点布局,构建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配套的快速、便捷和高效服务平台。建设通讯、银行、商城、信息和文化服务等融为一体化的工作和生活服务区,减少聚集区早晚“潮汐式”的人流量和车流量,避免聚集区在夜晚变为“空城”甚至“死城”,解决城市发展中的“产业孤岛化”和“城市空心化”问题。
四、高度重视加快新区建设的推进机制问题
聚集区涉及阎良、临潼、高陵三个行政区和经开区、航空基地两个国家级开发区,还有新城区、莲湖区和碑林区与高陵县共建的三个工业园区,开发主体多而且行政地位不对等,特别是规划建设对接、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标准等问题无
法有效解决,而且在利益关系处理上,难以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加快聚集区的快速发展,亟需在推进的体制机制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大胆尝试。
一是建立以市级管理机构为龙头的领导协调机制。市上应尽快成立聚集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或管委会,规范、引导聚集区工业布局趋于科学合理,避免布局的无序和混乱,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牵头组织相关市级部门和区县,建立推进聚集区建设的协调机制,协调解决聚集区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二是实施以国家级开发区为主体的开发建设体制。开发区带动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近年来,我市的一些区县工业园,如未央区的草滩工业园、高陵县的泾河工业园、户县的草堂工业园等都是在开发区的带动和辐射下,取得突破发展的园区。因此,应以经开区和航空基地两个开发区为主体,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招商、统一管理”的原则,进一步整合资源,集中力量,统筹推进,使聚集区真正形成一个统一的经济体、发展体和利益体。三是完善以投资和土地为重点的政策保障体系。作为我市未来工业发展的核心承载区和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产业区,不仅仅是建几个工厂、办几个企业,而是要建设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产城一体”的城市新区,需要综合配套政策措施支持。在投入方面,加大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整合聚集区各项资金集中使用,切实提高工业投资比重;在信贷方面,优先考虑聚集区工业项目的信贷支持,定期召开银企合作洽谈会,优先安排聚集区项目对接;在土地方面,聚集区工业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要相统一,聚集区以外的工业项目用地原则上不予批准,工业聚集区以内的工业项目用地优先安排;在优化服务环境方面,要强化大局观念,积极创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